我想知道济富为民劫富济穷的意思思

官不为民吏,民不为官役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官不为民吏,民不为官役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出身士族地主阶级的柳宗元,能够提出惊世骇俗的“官为民役”的观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不仅触及了封建等级社会的痛点,也成为后人广为传颂的为官箴言,鞭挞封建“官本位”思想,为离任的代县令薛存义所写的临别赠言《送薛存义之任序》中的话。”这是柳宗元在贬为永州司马以后。这句话说的是,官吏是老百姓的仆役,应该为百姓办事而不是去奴役老百姓,实在难能可贵。“官为民役”。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
采纳率:94%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UM Blogger - Back to Simple on Transfer Payment 論劫富濟貧之可與不可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blog of&
I have always been among those who believed that the greatest
freedom of speech was the greatest safety, because if a man is a fool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to encourage him to advertise the fact by
speaking. (我以為讓愚蠢的人自暴其醜, 正是最大之言論自由所以是最安全的主因)
WILSON (編輯組譯)
論劫富濟貧之
註: &以下內容,
純屬作者一般個人意見,不能視為有法律約束力之專業意見,凡涉及如投資、法律、會計、建築或醫療等受法律規管行業之專業問題,如有疑問請自行向具專業操守
之相關專業顧問或從業員查
劫富濟貧之原罪
解分配問題 經濟手段為先
壟斷為貧富
不均之禍首
大企業壟斷
壟斷之認受基礎
知識 &貴天理而輕人倫 &常懷謙卑之心
建制 &步入文明 &中西取捨有異
高回報 &換問責操守
崩樂壞 &專業精英貪腐難防
夕改 &會計準則變化無常
濟私 &消費稅劫貧濟富
無道 &護法貪腐成害法
止戰 &以訟止訟 &皆非上策
成風 &律師太多成公害
失效 &防衛性心態充斥各行業
犯罪 &誣告偽證 &無從法辦
官司 &濫收費用
律、道德及宗教教條各司其職 社會功能各異
識及資訊壟斷
方社會統治階級之更迭及
知識資訊之壟斷
開放教育資訊 生產力提升
新貴族群之出現
提早分流放大貧富性別差異
教育管理失效 弱勢社群教育質素降
求學不是求分數之謬誤
基層教育 走過場 貧富縣殊難紓解
求學不求分  資歷架構失依據
監管失效 掩耳盜鈴抑駝鳥政策
教 育成本暴漲,免費教育難助脫貧
巧 立名目 書簿花費驚人
數碼鴻溝亦即知識壟斷
資訊革命須以兼善天下為目的
往日離經叛道 今日理所當然 知產理論日日新
改變收費模式迎接資訊革命
公平開放態度對待不同知產理論
孜孜為利受熱捧無償共享遭冷眼
無償奉獻心智勞動成果應予法律肯定
人性複雜 利己利他難定論
3.3.20 今日盜版違法 他日可能分享有理
未審先定罪,外商指控信皆有據
港商申訴無門
借公平貿易謀奪知產
索取資料超越合理要求
境外執法,侵犯主權
3.4 關係壟斷
3.4.1 朋帶經濟 (Crony economy) 之形成
3.4.2 社會穩定非只關財富分配
3.4.3& 妥善處理官富民關係
3.4.4 建制失效源於自覺及自律之喪失
3.4.5 現狀嚴峻
豈能置諸不理
4. 實事求是 解決問題
4.1 追尋公義 中西文化有異
4.2 防範於未然&
勝事後補救 最終手段不輕為
4.3 民怨有跡可尋 預防勝於治療
4.3.1 縮水單位發水樓
4.3.2 店大欺客,存貸兩戶只能啞忍
4.3.3 竭澤而漁 趕盡殺絕 零售市場成殺戮戰場
4.3.4 營商門檻似低實高
4.3.5 政策法制傾斜製造無法預期成本
4.4 不求人間有天堂&
只望求寸土可營生
4.5 時移世易&
成功之道如今不再
4.6 極端衍生極端 錯將手段當目的
5.1 政治爭拗 難辦是非
5.2 各走極端 失分寸目標
5.3 管理成敗繫於人心背向
5.4 捐棄成見 回歸共同目標
1. 劫富濟貧之原罪
每當經濟惡化,總有人為民請命,催促政府推出
有效措施紓解民困,同時亦必有有識之士,大聲疾呼,反對任何劫富濟貧的思想或
行動,彼此各執己見,相持不下,
紓解民困,在在需財,既是解困,受惠者當然屬貧苦大眾,一個負責任之政府,斷不會如此無良及多此一舉,取諸窮人然後用諸窮人,事實上窮人一無所有,亦取無
可取,如果財政貯備豐厚,還可寄望從過往累積盈餘支付而無須向中產或富人打主意,但長貧難顧,如經濟持續衰退,始終不能不向較富裕之階層加徵稅款。自私乃
人之天性,保護自身利益是人之常情,中產階級,每次都成開刀對象,早成驚弓之鳥,不早作聲明提出強烈反對才是怪事,超級富豪更不用說,不用白不用,又怎會
不動用本身影響力,據自由經濟之理而力陳劫富濟貧之惡。
劫富濟貧一詞,本身早有價值判斷,
中國文字依六書做字,敘事能力特強,劫字從刀及去字,即以利器脅迫或強行奪走之意,莫說在個人權利高漲,私有產權神聖不
可侵犯之西方主流文化勢難相容,在中國文化九流十家中,除墨家鼓吹兼愛利他思想外,其餘各派學說,皆不諱言親疏有別,儒
家所謂之仁義思想,實踐起來,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先親後疏,按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及朋友之所謂五倫而有先後重輕之分,孟子便
曾批評墨家兼愛非攻摩頂放踵以利天下是「無父」,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之利己思想是「無君」,無父無君,與禽獸無異。
據說文解字釋義,仁字親也,從人從二,意即二人相處之道,義者,己之威儀也,從我、羊。孔子釋「仁﹞為:「仁者,人也」
,孟子釋義之意則日:「義者,宜也」。古人解字,含蓄委婉,愈解愈胡塗,此二字為儒家中心思想,內裡早已包含人我之別,視
他人為人類而非可隨便奴役宰殺之畜牲,今日看來,不過是基本道德責任,儒家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對於墨家不惜損己利人、積極為他人謀福祉之思
想,只是消極不加害他人之處世之道;顯達者則兼善天下,不在其位,便退隱林泉而修心養性,不問其政;可知犧牲自我,捨身取義,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儒士亦有
今日西方思想,縱然是己之所欲,還要看受者是否樂於接受,西諺有云,某君之糖果或是他人之毒藥,故亦未必可施於人。「義」之中文本意,套用今天語言,更是
等同宣示及確認私有產權,從「我」作為社會之個體而可擁有「羊」之物權並莊嚴公開宣示,不過是體現人類從原始社會公有制進化至私有制社會之事實,「義」被
孟子視為合適之理並闡釋為「宜也」,顯示亞聖孟子,明白私有產權之優越進步,人我有異、親疏有別,是人類社會應有之義,亦是釋放生產力及促進生產之原動
力,後世名士儒生,硬將墨家思想混入儒家思想,只為把儒家祖宗神聖化,令充滿人性之孔子、孟子及其思想變得過份神聖而顯得遙不可及,言論亦不斷被扭曲。
23/3/2009&
2. 解分配問題 經濟手段為先
見無論古今中外,非自願之財富轉移 (involuntary
transfer payment)
都是不受歡迎的,在人類普遍同情弱者之心態下,那怕是從較富裕之階層轉移至經濟上之弱勢社群,仍受到道德上之挑戰。所以為窮人
請命者,都不會承認其倡議措
施為劫富濟貧,但不認還須認,不向富人打主義,難道錢會從天上掉下來?一切扶貧措施,歸根究柢都是財富再分配
redistribution) 措施,雙方爭持不下,結果自然是貧富對立,社會分化,最終經濟民生問題演變為政治議題,更是有理說不清。
網誌所以明言不言政治,正是眾人深信經濟務實,政治務虛,如果在務實層次能有效地把社會財富作較公平之分配,體現最起碼之社會公義,那就缺乏供政客炒作之
問題,政治爭拗就熱不起來;只有在經濟層面的所得分配制度失效,資源向社會上層傾斜,反過來出現劫貧濟富之現象,貧富懸殊而社會流動性被干擾,民眾才會轉
而希望透過政治方法矯正,所以一個社會之民眾對
政治愈不感興趣,正是為政之最高境界,中
國歷史上大治之時期,表面都是無為而治,政治討論以至爭論,不過是少數精英份子之清談,實際是所得分配合理,從物質層次而言是幼有學、壯有用、居能安,食
能飽,老弱孤寡皆有所養,從精神層次而言,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故民無怨懟,安居樂業,為政者貌似清閒,無所事事,其實精明老練,早把社會上
可能發生之矛盾消沮於無形。只有內憂外患不斷,民眾不滿資源之錯配或不公,無法在實務層次上解決之時,才棄實務虛,大量失望和
絕望民眾熱血沸騰地投身政治運動,求以政治改革帶動經濟改革,從而達至符合大眾期望之財富和資源分配。
任何問題一旦提昇至政治層次,無論奉馬基維里為師,視權術謊言虛偽為必要之惡(necessary
抑或真誠公爾忘私,捨身就義而無悔,一切公開言論,均必然陳義偏高,所要求之道德情操規條,每多遠離常人人性,知易行難,結果現實所見,政治人物本身往往
言行不一,私生活不能見光,否則頭上光環盡失。
青人容易相信世上有完美之政治理論和制度,但隨歲月增長,入世漸深後,如非疏懶,學問閱歷皆有進益時,當發覺古往今來之政治理論,除極少數過份極端為世
不客外,創立者及追隨者皆能自圓其說,自信已掌握普世通行放諸四海而皆準之真理,亦多曾於某時某地成功實踐,然後盛極而衰,步入敗亡階段而遭歷史淘汰,若
干年後,經後繼者修正後再捲土重來,如此周而復此,循環不息。自稱掌握永恆政治真理之徒,如非存心欺世盜名,便是太傻太天真,先自欺然後欺人。
竟人類社會是循螺旋型上升之軌跡不斷進步還是不斷繞著圈子原地踏步,姑且留待學者大師等有識之士深究,但顯而易見,任何制度,皆由人構思,設計者都期望能
千秋永續,萬世承傳,故必
然設下自我完善機制
(self-perfection
mechanism)
,奈何執行者及守護者亦是凡人,當建制中之精英份子無法履行守護者之職能,任何理論上無懈可擊之制度亦逃不出敗亡之困局。歷史
上不少政治號稱公義之國家,對落後及發展中國家之軍事及經濟侵略便不可勝數,近日之金融海嘯,更說明這些先進國家之上層精英份子,對本國之平民百姓,同樣
巧取豪奪,且將一切劫貧濟富之行為合法化,美其名為自由經濟下合法之貪婪(lawful
greed) ,期望以政治解決經濟問題,是否太傻太天真?
29/3/2009&
壟斷為貧富
不均之禍首
切人類之個人及集體行為,最終目的
是解決資源分配問題,政治不過是其中眾多手段 (means)
,將政治視為目的,追逐虛無飄渺之概念,荒癈實務,物質生活匱乏,還奢談什麼精神生活,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是大多數我等卑微凡夫俗子之
生活現實,要求社會中少數人永遠有損己利他之情操不難,要求社會中全體民眾在某一特定時刻為他人犧牲個人利益也不難(如特大天
災時作捐獻),但要求全體民眾永遠保持損己利他之精神便不可能,少數超凡入聖者能以肉身行道,正是偉人所以異於常人而為人景仰之原因,作為人類高尚道德情
操及行為之典範楷模 (role
model) ,為常人提供修心養性之目標及方向感,至少較諸以富豪明星作模仿或追隨目標有更積極之實際意義和作用,但要全民皆聖,不過等同全民做假。任
何政治理論,
無論真心假意,都不免用種種抽象道德概
念將一切利益分配問題覆蓋起來或合理化起來,似是疑非,有爭論而無結論。
經濟手段解決資源分配問題,無須假裝高深高尚,奢談什麼「形而上」之道德情操,只須回歸至基本,承認人生而擁有者只是「形而下」之原始欲求;眾生營營役
役,大部份不過為
兩餐一宿,養親活兒,行有餘力
,能稍有玩樂之閒資,則已喜出望外,
學術一點的說法是人皆為謀一己之私利極大化,在此前提下,最重要是確立一個較為大眾接受可持續之交易規則,避免人類以武力爭逐有限資源帶來之共輸局面,經
過人類數千年來之辯證及實踐,自由市場是較能有效地分配資源財富而不至引發太多爭議之交易制度,只是無論中外古今,總有人以種種理由和方法,透過非經濟手
段,包括行政、法律及政治,
提升一己壟斷力,破壞這個行之有效之制度。
含著銀匙出世之世家子弟,當然不知飢寒流離之苦、但因緣際會忽然暴發一族或憑少許聰明才智爬到社會上層之精英一族 social
elite,亦因安逸過久,居安而未思危,以為繁榮安定自屬必然,而不知是賴平凡大多數 (majority of common people)
對建制(institution) 之信任及默許 (confidence and
conscent),憑本身在建制中所賦予之權力,不斷擴大對社會資源之支配份額,如未能先知先覺,自行節制,放縱貪婪,最壞情況是觸發弱勢社群對現存制
心全面崩潰,轉而尋求以激烈抗爭手段將現存一切推倒重來,在暴力取代理性環境下,強弱者之位置往往互易,這正是如此多學者及前線社會工作者對一些預警訊息
(alarming signal) 如顯示貧富差距之堅尼係數或議會中之語言甚至肢體暴力極度憂心忡忡之原因。
除運氣和壟斷之因素,單憑能力差異,在正常情況下,總不至貧富極化至如今天之程度,一般人以為壟斷只
存在單一供應商之行業,卻不曉得絕對或純粹之壟斷只能在教科書中找到,現
實中之壟斷,是從相對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及排除競爭對手(exclusion
of competitors)
之能力表現出來,而且形式多樣化,除企
業規模不對稱產生之市場壟斷外,還有專業人士之壟
關係之壟斷及資訊不對
稱產生之壟斷,此
等壟斷,皆有劫貧濟富之效應,
加劇貧富縣殊。
3.1 大企業壟斷
壓倒性之企業規模取得大部份市場份額之壟斷最廣為人知,但真正熟知企業管理運作之人士,當知規模生產經濟效應economy of scale
亦有極限,企業規模擴大至某一個水平,消耗在內部通訊及控制之資源亦按比例甚至按幾何級數上升,令無休止擴充而保持效率不降反升理論流為神話,這個神話源
於心理作用多於實證研究,但規模大予人財雄勢大之感覺,可以憑壓抑工資和供應商之價格及延長付款期來降低成本,實際是劫貧益富行為,對整體經濟之資源運用
效益做成損失,何況近年企業並非依靠經營有道而
成長,而是借助財技以他人之
財 (OPM other people's money)& 進行收購合併而擴充,謀規模壟斷能力 (monopoly of
是真,求規模經濟效益 (economy of scale)
是假;自金融海嘯後,更可見政府不能對大企業倒閉坐視不理,需要用納稅人之款項拯救經營失敗之大企業,Too big to fail
靠的不是實質表現而是對整體經濟之脅持能力。
中小企有生存空間是牽制大企業在勞動市場及商品市場壟斷能力之有效辦法,但自八十年代末至今,整個世界都反其道而行,大企業透過說客影響立法,令中小企經
營環境惡劣,甚至生路被斷,例如大企業可以跨國採購或設廠生產,享受相對優勢帶來之成本效益,但同時卻用盡一切力量立法禁制水貨之銷售,水貨商差點被誤為
假貨商;水貨不是假貨,水貨出現是因同一產品在
不同市場出現極顯著價格差異而令水貨商能自行入口仍有利可圖,跟金融交易員進行之套戥操作 (hedging) 並無不同,如
果全球化 (globalisation)
只容許富國生產商在生產端自由作全球生產採購,富國最終消費者在銷售一端卻不得享受全球化帶來之低廉商品,而富國有相對生產優勢之產品卻自由輸出貧國,效
果是貧國之工人及廠商不能提價改善生活,富國消費市場之消費者被迫付出高價購買成本低廉之商品,包括貧國及富國之部份行業從業員亦因此失去謀生機會,原本
建基自由貿易之全球化,其運作被閹割得殘缺不全,拉近貧富國家差距的作用當然減弱或消失,那有不引發全球化受害人群起反抗之可能。
論上之全球化是經濟學家認許的互惠雙贏活動,但一面大談自由貿易如何促進經濟發展而為全球採購及環球金融市場之套戥交易辯護,另一面又臉不紅氣不喘大談水
貨如何損害代理商及品牌商之利益,這樣前後矛盾之言論而竟大有人在,說
穿了不過是水貨令品牌商無法從市場分割 (market segmentation) 以歧視性價格 (price
discrimination)&
賺取額外之壟斷收益 (monopoly rent)
。至於代理商,既然彼此最終貨源皆來自同一品牌商,除非品牌商開出極為苛刻之條件,否則以正式代理身份與水貨商競爭,更是毫無難度。
道理並非老樸憑空想像出來,數拾年前全球化仍未成大氣候時,一些知名國際品牌已全球設廠,按成本而調節各廠房產量及全球貨品分配,據其營銷部員工所言,公
司對水貨並不視為洪水猛獸,因為渠道雖然不同,貨品最終仍是購自其全球眾多分公司之一,所謂損失不知從何說起,除非對市場分割之壟斷行為視作理所當然。如果立法打擊水貨有理,那麼所有金融市場之套戥交易又是否該立法
禁止?從中小企及消費者角度看,我
們甚至無需反壟斷法,只
需取消偏坦大企業對中小企不利之不合理措施或法例已足以令基層大大得益,可供炒作提升至政治爭議之問題自亦大幅減少,老
樸於「扶貧不如解困」系列之網誌中已舉出不少例子。
- 3/4/2009
業壟斷在號稱建制完備之社會,可謂愛恨交纏,既不能缺,又難以監管,往往在出其不意引發大禍。如果大企業之壟斷行為是建基於資本之壟斷,專業壟斷便是建基
於知識之壟斷;由於人類普遍對知識有追求欲望及尊重,不似資本壟斷般背負道德原罪,其殺傷力更大更難防範;
壟斷之認受基礎
業壟斷所以被認可,基於三個概念,其一
是對知識的尊重(respect of knowledge), 其二是問責精神
之制度化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ccountability), 其三是專業操守
之認受性 (general
acceptability of professional ethics)。
知識 &貴天理而輕人倫 &常懷謙卑之心
知識之尊重,今天由政府、大學者以至庶民,皆高呼擁抱知識,或援引西諺所云「知識就是力量」(本公司網頁亦有引用),相信無人質疑,綜覽古今中外各家思
想,公然倡導絕聖棄智,對知識本體(有異於知識之載體如知識分子或各類專家,故莫混為一談)之存在及追求有異議者只有老莊一家,較相近者只有禪宗,主張不
立文字,從生活中以平常心跟大自然和諧共處而達至頓悟境界,西方思想,也許老樸見識短少,可謂未有所聞,大抵東方哲理,較多重視順應自然而不爭,西方哲
學,則較多強調超越自然和征服。只是不少老師宿儒認為以老莊之博學聰明睿智,卻叫他人絕聖棄智,豈非雙重標準,等同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宣揚愚民
政策,故不以為然;惟年事稍長,漸覺略明其道理所在,所謂知識,縱然無好壞之分,亦有「人智」及「天理」之別,天理即天之道
law ),老莊學說,對認識天道從無非議,所謂絕聖棄智之聖與智,「聖」
乃一時一地以某些人所主觀介定之標準 moral
standard 而賦予人中之傑之「名」或稱謂
knowledge)
則為一時一地以某些人所主觀創造之一套自我封閉之信念系統 (
closed&system
of belief )或事件之記錄
of issues )這些不過是人間無常之「名」與「道
」。前者如三王五帝,後者如儒家之三綱五常或現代之會計法律智識,至於歷史和時事(包括娛樂新聞),更是「名」和「器」之引伸延續,這些所謂人智,在人類之歷史長河,無論如何強辯,都難免除時間、
地域及人種等局限性,某些曾被公認為理所當然之準則,換了時空可被視為荒謬,道德標準如是,會計準則如是,法律條文如是,但自然定律如萬有引力或生老病死
則自盤古開天闢地至今,對聖人皇侯貴冑以至平民百姓或一切存在事物,皆一視同仁,今古如一,同以有涯之生隨無涯之知,悟識宇宙
有常之天理與追逐人間無常之倫理、法規,情事與物事,出世如老子莊子當然擇天理而捨人道,但凡夫俗子若我們偶然說幾句扮世外高人隱士可以,不諳人間道則吃
飯也有問題。
社會富裕穩定,建制內外並無威脅,一些知識如法律會計,雖然有時空地域局限性,由於回報吸引,聰明才智之士,仍趨之若鶩,如社會動盪,傍身之術,當然以四
海通行之學問如科技工藝為上;所以往日中國強盛之時,一旦獨尊儒學,則學子非四書五經不讀,但自清末民初至上世紀終,國運不振時,國人多選習自然科學或技
術。英美挾軍事科技及經濟力量先後主宰世界發展前後多逾兩個世紀,英語文化成主流文化,獨領風騷近三百年,而入世之學中,又以政法商數理為眾顯學之最,儼
如已掌握普世皆通行之真理,實質除數理科建基於自然科學而無國界之別外,其餘皆有或多或少與其他文化出現相互排斥之現象。
建制 &步入文明 &中西取捨有異
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自中華民族建立以漢族為多數之帝國至清朝中葉,中華文化被視為當今世上最先進之文化體系之一,儒家道統及典章制度,不也是恭奉於殿堂
之上供萬國衣冠朝拜,週邊國家則遣使臣及弟子來華求學,邊遠國家如歐洲則不惜冒險犯難,初經絲路,繼以海道前來,促成哥倫布冒險之旅。想昔日國人亦當如今
日美歐有識之士,以天朝上國國民自居,深信已掌握人間至理,自我感覺良好。尚幸東方出世思想如道佛之哲理,令人敬畏順應自然,對天道仍存謙卑之心,凡事留
有餘地;西方思想,不避爭先出頭,展示優越,尼采之超人哲學,更公然宣稱上帝已死,故西方人對知識之追求,是為增加一己之自由度
freedom),消極一面,是提升免於被外力操控之自由;積極一面來說,是提升自己對外界之自由操控能力、在人類蒙眛時期,
個人間之自由互相傾輒,通過暴力以征服及被征服之手段解決,西方學者賀布斯 (Thomas
Hobbs) 在1651之著作中稱之為自然狀態 (state
),直至大家認識到和平共處能達致更大之共同利益 (mutual benefit),實踐下來,大家製訂共同遵守之法規
(law),介定何者為越軌行為 (delinquent
behaviour),並立下罰則
(penality),除法律禁止之行為 (forbidden behaviour)
外,其餘皆可率性為之,西方人美稱之為法治社會下之自由(freedom under
of law)。
個由野蠻進入文明社會之過程,其實中外如一,禮記禮運篇最廣為人知者是孔子所講述之大同之治,而未明孔子自始至終皆身體力行,但求小康之治,大同之治,不
過為求政治正確之表態,要人人皆聖,談何容易,故不如退而求其次,據孔子所言:『今大道既隱,
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 各子其子, 貨力為已,
大人世及以為禮, 域郭溝池以為固, 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 以篤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婦, 以設製度,
以立田裡, 以賢勇知,以功為已, 故謀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 禹、 湯、 文, 武、 成王、 周公,
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
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 以考其信, 著有過,
刑仁講讓, 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
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謂「故謀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便類似自然狀態,解決之道,同是建立典章制度,但孔子重禮義而輕法規,相對「法治」,可稱為「禮治」或「仁政」。孔子並非不知有法,顯然是
知「徒法不足以自行」,執行者之品格誠信至為關鍵,重法治易流於刻薄寡恩,故寧取禮義而輕刑法,要求建制中之精英須「謹於禮,
刑仁講讓, 示民有常」。
方並非無相近思想,古希臘之先哲如柏拉圖
等亦有美德
virtue) 及聖王
(philosopher
之說,只是近年一面倒傾向強調法治優點,社會中不分階層背景,皆以為合法等同合理,結果合法之詐騙,累見不鮮,專業人士之角色,更值得檢討。
高回報 &換問責操守
專業人士,作為社會之精英,是建制中之既得利益者,專業人士之發
牌制度(licensing
是確保他們之壟斷收益來換取他們共同協力維持建制穩定之交易安排。惟一切典章制度法規律例準則,皆以人類有限智慧製訂出來,無
論如何周全嚴謹,難保算無遺策,且人間倫理不似天道,因時因地而化,
典章制度法規律例準則等修改需時,追不及世界之變化,縱使製訂者
、執行者及監察者並無私念,仍須常存謙卑之心,莫自以為真理在握,偏執傲慢尚大言不慚,自誇公義;至於心存私念,自恃有過人之
智而偷天換日,鑽制度空子或
令不義行為合法化,視專業操守如敝履之所謂精英,是近代多次經濟危機之罪魁禍首,更不堪提。
- 6/4/2009
崩樂壞 &專業精英貪腐難防
專業壟斷之認受性,不能單憑智識,還要體現問責精神及專業操守,
否則不過是另類之劫貧濟富濫權行為,這些行為累積的結果是令社會趨向反智及專業人士形象低落。
夕改 &會計準則變化無常
果以為這是毫無根據之指責,那
麼以會計準則為例,何以可一變再變,在經濟處上升週期時,"FASB"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把按市值入賬
to the market"
通過成為新準則,在沒有實質現金流入之情況下,借重估資產製造賬面收入,抬高股價及提升槓桿借貸能力,以便進行收購或炒賣,到如今資產價值大跌,
to the market" 反過來變成催命符,為求減少賬面損失,拖延時間,FASB
再次撥亂反正,放寬以市值入賬之規定,專業準
則,竟可在數年之間反覆,示民無常,教業外人士如何予以尊重。
濟私 &消費稅劫貧濟富
於香港,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人以擴闊稅基為理由,要求徵收消費稅
tax),如稅基狹窄即需要擴闊,那專業會計又是否需要兼職清潔保安擴闊收入來源,只要政府收入長期相對穩定,在應有盈餘時有盈餘,該減少時減少,來源集
中又有何不可,難道經濟不景還要向百姓雪中取炭才是公共理財之道?
且說納稅人太集中實在誤導,所謂稅款,是政府向百姓徵用之資源之一種,最早期可追朔至井田制,以現代稅率計算即為11.1%
(即九分一),
當時未有通貨,井田制徵收資源為服務(田耕)及實物
(五穀),至後期形式變得多樣化,計有稅、賦,租,徭及役等,據古籍釋義,斂財曰賦,斂穀曰稅,田稅曰租,說文解字則謂賦稅相通,因農業社會,五穀更勝錢
帛,至於徭則為勞務,役則為兵役,此五類名目之國民義務或責任,仍普遍存在今日世界,香港只餘稅(賦)及租,但從前港英政府從不將批租土地之收入列入稅
收,名可名,非常名,這些分類正名問題,只屬次要,但
錯譯稱為賣地 (sale
,至今仍積非成是,予人感覺是一次性之收益,不能看作穩定收入,加上長期以來不斷強調香港土地不足,以便推行高地價政策,更令人以為源自土地之收入將有枯
竭一日,視作為非經常性收入。事
實上,香港人口密度與新加坡相若,但人均居住及可用面積皆低於新,原來香港1104平方公里土地中,四分之三(814平方公里)被介定為效野公園及農地,
開發土地過份集中,只需稍為放寬土地用途,在可見將來仍未見短缺;再者,土地以有限年期租出,即年期屆滿便可循環再租產生收入,更何況地租是預早十足收
取,以一般批地年期九十九年依複利計算每宗批租土地之分期租金將來現值
value),更遠超現今表面價值,假設批地價為P0,Rn
為第n期之平均攤分租金,r
為市場利率,
Rn' 為依複利計算第
年後之當時現值,則:
x (1+r)n =P0/99 x
得複利威力便知這筆預繳地租之現值在未來賬面增幅極為驚人,換言之是等同在批租年期間產生一個隨市場利率複式上升之現金流 (income
stream);例如市場利率為3%,99年後現值為預繳租之18.1倍,如利率高至7%,10年便倍增,99年後達810.9倍。所以表面上市民並非直接向業主(即政府)支付地租,實際只是因二
房東(即發展商)先行墊支,地租成本最終仍會輾轉轉嫁消費者,公屋低入息居民,只要消費,同樣須要支付,與間接稅性質大同小異,不歸入間接稅沒關係,說低
收入人士對政府收入並無貢獻卻是大錯特錯,會計專才豈會不知。在香港地產之黃金三十年,老朋友們吃飯閒聊時,學會計及經濟的便
每愛自嘲,謂書讀得愈差投資地產便愈成功,皆因書讀得太好懂得計算現值,便會寧租不買,結果錯失良機。
在高地價之環境下引入消費稅,是叫
港人(特別是窮人)以高昂整體社會成本為專業人士錦上添花,雪中取炭劫貧濟富之意圖路人皆見,近
日有人更進一大步,鼓稱立例規
定非有限公司之機構亦須經持牌會計師報稅,引致中小企嘩然,業內人士亦不以為然,倡議者旋即噤聲,”Enron"
事件已令整個會計業蒙羞,但事後實際是因禍得福,令專業操守再度被重視,由於入賬及核數過程更為嚴謹,反令工作機會增加,再發表假公濟私論只會令專業形像
再度大跌。
無道 &護法貪腐成害法
然不得不提的是法律專業工作
者之操守和監管,在西方國家,律師從政遠超其他行業,美國總統極大部份亦出身自律師,可是這個為國家培養領導人及提供最大人才庫之行業,社會形象卻長期處
於低位,其中最聲名狼藉者為人身傷害索償律師
injury lawyer) 及知識產權索償律師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yer), 人身傷害索償律師甚至有一渾號稱為救傷車追逐者
(ambulaboce
chaser), 在搜尋器中鍵入"lawsuit
abuse" (濫用訴訟)
, "frivolous lawsuit" (無理纏訟),
" frivolous lawyer" (無聊律師)
"professional litigator"
(職業訟徒),都能檢到數以百萬計之相關資料,其中不少可謂聳人聽聞,一名退休法官,為遺失一條褲子向洗衣店索償數億港幣,一個私營康體中心,由於租用建
築物內無升降機供輪椅使用者到達閣樓,接待職員向一名查詢顧客提議使用地面球場作派對場地以方便輪椅使用者,此名顧客並未租用便提出訢訟索取天文數字賠
償,當事人被迫至破產結業,解散員工;這類訴訟,被索償一方以至整體社會損失,較自稱苦主一方不知大出多少倍。如果以為財力足夠便無畏纏訟,看黑草莓生產
”RIM” (Research in Motion)
如何被狙擊便知自己太天真,”RIM”贏了各州以及各級法庭之所有官司,但最終仍被迫選擇賠償數億美元以求了結
,原因是申訴一方可借助司法制度令
暫時停產甚至停止向客戶提供服務一段時間,對
及其客戶做成之龐大損失,大大超過和解所付出之金額,縱使最終勝出時可提出反索償,對方極可能已是一無所有之空殼公司,根本沒有任何資產賠償。
果以為這些事例皆發生在大洋
彼岸,與港人無關,那便簡單得來帶點純情,任何曾經喫過這個司法陷阱苦頭之人士或機構,對那些仍大事吹噓這個師承自英美之司法制度如何公平公正近乎完美之
言論,沒有不破口大罵者。任何事物,皆有優劣,更有可能物極必反,漠視缺點反令其無法改善進步,業內人士對此制度性缺陷
(institutional
其實瞭如指掌,但在公眾面前卻從不明言,報喜不報憂,連披露為本之精神也欠奉;據一位尚未執業之法律系畢業生所言,師生們皆清楚知道以此制度維護公平公正
之成本高昂,惟此一命題
(proposition)
本身已自相矛盾,與喬治奧維爾(Geogre
Orwell) 在動物莊園
Farm) 之名句:
"someone is more equal than others"
不過五十步與百步之間;付不起高昂訟費而又無法取得財務支援之一群,例如中產及中小企,便唯有日夜唸著
are less equal than others" 來警惕自己,而政府機關
,包括司法和立法部門,對專業訟棍之卑劣行徑,更極度低估;法律改革委員會(Law Reform
Commission),在眾多受害人及學者之催促下,提出之幾點建議,只著眼於降低訴訟成本(litigation
cost),以調解
(mediation)
(litigation),不過將現時眾多專業訟棍以高昂訟費脅迫受害人作庭外和解
(off-the-courtroom
settlement)
之行徑制度化及合理化;反對聲音,竟然是來自業內之訴訟律師,認為律師事務所又豈能取代法院,但即有傳媒置疑背後原因是擔心業務受損。
人利己、置個人利益於社會公義之前,縱使普通人亦不敢公然宣諸於口,但一直以來,能言善辯之各路專業人士以至高級知識份子,便有能力避重就輕,繞個圈子,
「理曲」而「氣壯」地把話說出來,社會所以反智,與其說刁民難治,不如說是身為智者之社會精英,不斷真人示範何謂巧言令色,結果道理愈說愈胡塗,似是疑
非,令愚婦鈍夫,無所適從下,最後誰也不相信,對專業人士,更有特別戒心,不曉得言論背後是否別有企圖,孰令致之,還不明白清楚?
止戰 &以訟止訟 &皆非上策
實上,杜絕無理官司
(frivolous
始是今日中產及中小企所迫切要求解決之關鍵問題,但建議中只輕輕帶過,並未提出具體而切實可行之措施,以遏止這類變相之法律訛
extortion),對曰益猖獗之非法取證或虛假證據,更未有言及,惶論制裁之法,跟數年前由陳坤耀教授領導法改會時曾提出之有條件收費
(conditional
payment/contingent fee system) 合法化,基本理念不過大同小異,顯示尊貴委員不諳現實世情之嚴重程度,猶如老百姓希望官府整治強樑、消滅盜賊,官老爺卻設法為老百姓降
低軍火及僱傭兵之成本。經濟學說學派繁多,委員以至陳教授可能對供應創造需求之說不以為然,但身為包攬官司及幫訟受害人之一眾法律弱勢社群,又何須知道
Law” (供應創造需求之定理)為何物,便知訟費下調,部份業者唯有以量代質,濫訟之風只有更盛,一般
市民,看荷里活有關訴訟之電影,以為有條件收費
(contingent
fee system)
在美國屬必然且合法之事物,而不知在為數不少之州法例中,仍列為非法或有不同形式之限制,否則會以懲處無理官司或濫用司法程序之法例取代,但對各式無理官
司,仍未有良策。
-22/4/2009
成風 &律師太多成公害
中國傳統文化視官司為恥辱,俗語有「生不入官門,死不入地獄」之
說,非必要不輕言訴訟,但代表主流文化、受西方教育之社會精英,卻事事訴諸法律以示先進優越,是否屬實已有商榷之處,然而若對
代表基層之次文化抱賤視及敵視態度,視大眾秉持之傳統精神為落後,基於此思維而構思之措施是否能切合民情,可思過半。
美國律師人數高逾一百萬,香港暫只約為六千多(包括事務律師及訴訟律師),人均比率為香港3.67倍,即供應遠超香港。下表為一美國賓州大學商學院赴台灣
實習學生「孫誠偉」
先生整理得出之比
各國律師人數和總人口比較
(以2004年為基準)
口數(至千位)
298,213,000
43,064,000
82,689,000
60,496,000
22,700,000
22,900,000
128,085,000
1,315,844,000
1,103,371,000
222,781,000
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ommercial Law ()
2004 data.
United Nation Population Division
引用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經濟學教授史蒂芬?梅紀(Stephen
Magee)於日《華爾街日報》發表之專文(「毀掉一個經濟體需要多少律師?」(How
Many Lawyers Ruin an
Economy?))中數據,指出律師對美國國會的壟斷-42%的參議員和61%的眾議員擁有律師背景。數字如今或有少許出入但大體仍是一面倒之勢,代表
法律專業之既得
利益者,勢力之大可想而知。
有條件收費所以不合
本地民情,正如美國槍械法例不適用於香港;美國容許任何無犯罪記錄成年人擁有槍械,源自白人殖民美洲時,危機四伏,遇襲還擊是
求生必須之本能,故視擁槍自衛為天賦人權
),由獨立戰爭反抗宗主國壓迫,開發西部時與盜賊及原住民戰爭至今日以先進文明世界領袖自居,此牛仔精神一直被視為美國立國精神一個重要而寶貴之成份,體
現在日常生活中,是民風堅執爽快直率,不避兇險,從壞處著想,如果民智未開,是非判斷以個人或小圈子之道德標準為準,則私刑武鬥之風大盛;從好處著想,如
民智已開且有明確清晰建制
established institution
),則有孟子所謂「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所謂擇善固執之氣慨,故美國人視武裝自己以保衛個人及家人生命財產屬必然之自由和權利,對具殺傷力之武器尤
抱此態度之民眾,又何畏官司;饒是民風如此,民
間對濫訟之風亦吃不消,法律改革 (Tort Reform) 仍在既得利益者巨大阻力下得到進展,例如2006年通過之
法案,旨在壓抑對醫療系統之無理申索,可見濫訟如何不得民心,我們何以仍循增加律師人數及以有條件收費等增加供應方式來改革司法制度,這不過是以訟止訟,
猶如以戰止戰,戰爭未息前,卻是更多生靈進入枉死城。
在戰場以軍火生死相搏是武鬥,在法院據有利己方論點爭辯屬文鬥,
勝負又豈是單純取決於道理歸於那方,邪不能勝正只是太傻太天真者一廂情願之想法,也許在持久之對抗中,勝利最終屬於得道多助一
方不光是實證經驗問題,還是信念問題,例如一戰二戰或中國之八年抗戰;但在現實生活個別紛爭中,武鬥視乎雙方人數、火力、技巧及意志,邪能勝正是家常便
飯,訴訟則視乎財勢、知識、詞令、辯才、意志及
理據,表面上較文明,然而在
訴訟愈趨專門化、技術化及程序主導之情況下,現實中之訴訟,特別是民事官司,又有多少是公平理據之爭,更多紛爭在未至法院前已由於在財力、知識,詞令、辯
志上處於弱勢一方被迫放棄抗爭而以屈服於無理要求告終;戰
爭中唯一得益者為軍火商,訴訟中亦然,只有律師才是必然之贏家。一般
港人以至國人,說得好聽點是和平忍讓,說得難聽點是懦弱怕事,將抗擊無理官司及專業訟棍責任推回平凡大多數之肩上,怎能算是良策?更何況廉價法律僱傭兵不
能遏止無理官司,美國已提供最佳例證,將一套在美國具有深厚抗爭傳統之文化背景下仍百病叢生之司法制度移植至中國人之社會,不過是又一次劫大眾之財以添專
業精英之富,為害只有更大。
失效 &防衛性心態充斥各行業
銷書"作者菲臘候活
K. Howard 指出:
「問題不在有多少人提出無理訢訟,而是何以法系統容許這些無理訴訟能立案並
糾纏受害人經年,結果無人再信任司法系統,無人能自由放心地工作」(Not
that many people bring frivolous claims. When they do bring frivolous
claims, they don’t generally win. But the trouble is that the
system of justice allows people to bring those claims, and allows the
plaintiffs to maintain them for years. The result is that nobody
trusts justice. Because they don’t trust justice, they
don’t feel
free to do their jobs properly.”*
者稱這種心態為防衛性心態
(defensive
mindset ),人與人間喪失了互信基礎,
首要考慮是不能讓別人找到把柄索償;醫療工作者,採用防衛性醫療法(defensive
medication) ,例如在特發事故中未經醫保所規定之正式程序接收病人前不會進行搶救;教育工作者,採用防衛性教學法(defensive
teaching) ,如面對學生不良行為亦不敢干涉,營商者採用防衛性經營法(defensive
merchandising)
,大量張貼免責聲明(disclaimer),在合約加入免責條款,並利用電子攝錄裝置紀錄一切交易甚至查詢。因為從事醫療工
作及醫療保險之人員被無理索償太多,這種心態特別強烈,為求自保反令病人失救之案例已非奇聞,美國醫保昂貴但頻臨破產,與此不無關係,由於事態嚴重,早引
發強烈反彈及反制,故職業訟棍近年積極開發新財源,「反歧視」或「知識產權」便被大事炒作,議論中多少是真誠為求伸張公義,多少為提供無理訴訟之藉口,從
上述多宗近年荒謬絕倫之有關訴訟中,不難推斷;
美國以中小企為主之商會及學者為此已不斷進行抗爭,奈
何美國議會中,律師「一業」獨大,既得利益者太多,遏止無理訴訟,可謂路漫漫而修遠,民眾還須上下而求索,本來此屬美國自身家事,吹皺一池春水,又干我們
底事,惟因部份人士,裡外呼應,不斷唱和,恨不得立即將這個連美國民眾亦深以為苦之制度搬來香港,才不得不揭人之短,以正視聽。
日任何人向政府部門投訢無理訢訟嚴重,每每以統計數字反駁,認為只屬零星個別事件,政府以統計數字而非走入民間了解民情而失準,此是又一例證,數字所以偏
低,因為如非第一身受害人,舉出事例,皆被視為道聽途說(hearsay
),不會作紀錄調查
,但縱使以第一身受害人投訴,由於索償指控經持牌律師以「正當」法律程序提出,執法部門「不便」或「不能」介入,故不予受理,當事人須聘請律師代為抗辯或
自行抗辯,受害人礙於訴訟耗費金錢時間或根本不懂抗辯,絕大部份皆以庭外和解方式了結,這類訛詐亦當然不納入正式統計數字中,表像背後之真相就如此被覆
這個不成文規則最荒謬之處,是在法制中製造一個漏洞,任
何無理訴訟,甚至赤裸裸以虛假證據或非法手段取得之證據(如誘騙無犯罪意圖者在不知情下犯罪取得之證據)進行之訛詐,只要得到持牌律師之背書
(endorsement
便能名正言順稱為法律程序,成功固然有所斬獲,對方不甘就犯亦只能抗辯而無從追究反擊,不成功也無任何實質損失,這根本是無敵夢幻詐騙組合,
有智慧都能想像,如此安全無懼刑責之訛詐又豈會只屬零星個別事件,這個推論不必找學者做甚麼沙盤演練(sand
box simulation)
然後得出,沒有有效及有阻嚇力之懲罰,單靠高回報(包括金錢及名譽),期望有法定壟斷資格之專業精英皆具有良好操守,是否太傻、太天真,如果事情如此簡
單,以香港公務員薪酬早已優厚至超英過美,世界中名列前五名甚至三甲內,廉署早該解散。
*(source: ))。
誣告偽證& 無從法辦
公司開業廿多年來,多次受此等訟棍訛詐,切身經驗不少;客戶、同業甚至員工私人事務中,亦屢次傳來被無理訴訟滋擾之事,最極端狠毒貪婪之一次,騙徒竟藉借用
一包紙巾而能誣告苛索事主賠償等同自置物業減除按揭之價值,可見索償是有組織有計劃及有預謀之勾當。
向以來,受害人投訴無門。直至零四年一「嫌疑騙徒」(民間私下確認但未經法庭定罪罪犯之官式稱謂)喬裝顧客,偽稱設計圖稿未完成,要求提供其他相類似物品
之照片,假意承諾只純供上司作技術規格參考之用,屬公平使用(fair use)
範圍,得手後即以該照片狡猾地連同完全不相關及不符規格、本屬其所要求自行設計圖案製品之估價,誣告公司負責同事以大量該等物品向其兜售(offer
for sale) ,聯同兩家頗具名氣之律師事務所代表版權持有人提出侵權指控並索償;過程中,此「嫌疑騙徒」涉嫌以虛假資料(false
information and pretexting)及承諾(undertaking)騙取照片,繼而對照片用途作虛假陳述(false
statement),違反取用照片之承諾(breath
of agreement),並捏做罪名指控無辜以求索償(false
accusation for monetary
benefit),無論證據或供詞皆錯漏百出,竟有名牌律師事務所為此「嫌疑騙徒」之指控背書已叫人失望憤怒,負責同事向執法部門及某一律師充斥之政黨舉
報求助時,竟是未對證據文件加以研究即拒絕立案調查,更難以置信者,於交涉期間,仍不斷有各式不明來歷之人物以明顯不過之類似手法要求取得各樣客戶製品樣
本或直接要求製作版權物品,當被要求出示版權證明時,則以種種藉口要求省去此步驟或借故遁去;由於海關有嚴格之調查守則(protocol
or code of investigation),誘騙他人犯罪enticement
者,在法理上更是最終罪行策劃人,須負刑責,故推斷絕非執法人員;鑑於事態嚴重,且同類索償已在同業及附近商戶發生多宗,無論被誣告之行為及對方所用之詐
騙手法,皆屬刑事罪行,公司被迫如菲臘候活
K. Howard 所言,採用最極端之防衛性經營管理法(defensive
operation management
),經兩年多時間從數以百段不尋常查詢之錄影紀錄中抽取其中數拾段最可疑者,將錄音交予一個並無太多律師成員之政黨,始成功說服警方介入調查,此「嫌疑騙
徒」在初步錄取口供後即作賊心虛潛逃達半年之久,但結果當然不難想像,為其背書、嫌疑串謀之名牌律師事務所聲稱不過信任「嫌疑騙徒」提供之口頭證供,固然
不必負責,又聲言過程中並無進行任何錄音或錄像(業內人仕皆知此為標準動作,自稱資深調查員竟一再遺漏是天荒夜談,原因為何可想而知),並拒絕交出原先索
償信內聲稱掌握之確鑿證據(solid
evidence),「嫌疑騙徒」由於享有疑點利益,亦免被刑事起訴。
現行法制,看不見有有效監控措施打擊此類單向不對稱之無理訴訟,
棍騙徒,大可取易不取難,向並無防備之商販詐騙。小商販為求自保,其中一法是回歸至如小販般以打遊擊戰之方式經營,採用短期租
約方式租用商鋪,甚至短至無須商業登記,既無長期僱員亦無永久地址,猶如地下經營,小商販被迫至如斯田地,在號稱公平公正公開之法治社會,是否光采?
對不願如此經營之正當小商人,政府高層,司法機關及立法委員是否能提供對策?如執法部門不信魔高一丈,老樸,同事們及曾受騙同業願跟高官來個沙盤演練,將
無數無理訴訟手法中其中極少部份所知者做博奕示範,請教如可防範。
拖延官司 &濫收費用
理索償以外,拖延官司亦是極普遍之失德行為,而且更難證明,一公司成員住所之業主立案法團與被解聘之管理公司在清理過去代支款項時出現爭拗,本來與發展商
關係密切之管理公司巧立名目亂花錢是眾所週知且是資本壟斷之後果,分手費不合理是必然之事,充其量也是一次過開支,但法團前代表律師卻棄速戰速決方式不用
而不斷拖延,既否決對方循簡易判決方式裁決,在自聘之核數師算出不符期望之數額後仍不積極尋求和解並再聘另一核數師重新審核,結果認為應付數額仍為原爭議
金額三份二,進退失據,訴訟糾纏十多年始自行辭任,累積收取費用高達九十萬港元,已等同原來爭議金額之三份一,接任律師經了解後即提議設法和解了事,結果
彼此同意以原先金額約三份二略少於二百萬之數循庭外和解方式結束官司,雙方亦省下數以十萬甚至百萬元由法庭裁決而再添加之訴訟費,完事後收取費用只約是前
者百份之一。同一宗官司,不同律師,取向竟有如
此大之差別;一宗全無勝算之官司,某些律師可以拖拖拉拉十多年,是操守問題抑或是專業知識問題,律師公會又能否解答?
-10/5/2009
律、道德及宗教教條各司其職 社會功能各異
療人員公營為主,私營為輔,相對以上涉及商業活動之專業,做假濫權之機會較少,沙士抗疫中更是緊守崗位,盡顯專業操守,跟某些地區開小差之同業相比,可謂
專業資格及地位存在價值之最佳例證,亦同時說明操守之不可或缺;但「樹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兒」,胡亂簽發醫生紙以討好病人,往
日時有聽聞,但因涉灰色地帶且利益不多,跟商業做假牽涉利益動輒億萬元計,不過小菜一碟,一直無人認真看待,直至跨專業之詐騙出現,少數醫生在巨大利益前
無法堅持操守,聯同其他專業騙徒參與醫療及意外傷亡保險索償,由於觸動保險業之利益,作為社會上其中一個利益集團,保險業之頭頭當然無法容忍,起而以欺
詐,助訟(maintenance) 及包攬官司 (champerty)
罪名反擊;亦可能多得他們的投訴,專業做假問題才獲得正視,但至今仍看不見有效遏止造假索償之措施,正如老樸一向認為,要提出超越一切合理疑點之證據
beyond all reasonable doubts)
,以證明一群熟悉遊戲規則之違規者違規,比對付祈福黨及寶藥黨等街頭騙子難上不知多少倍,所以前人才在法規以外,再加一套專業守則,規管專業人員之道德操
守,但一般人弄不清楚法律 (law)、道德 (ethics) 及宗教教條 (religion doctrine)
各自之社會功能,所以亦不明白何以法律之外還須要專業守則,以為不過是另一套法規,違規者亦有意無意中混淆兩者本質,將守則對操守要求降低及舉證要求提高
至等同法律一般,金融海嘯後社會指責參與設計及銷售者失德時,便有專業人士高聲反駁謂:「守法以外,夫復何求?」如非明知故問,砌詞狡辯,便是無知得可
怕,更顯示自垃圾債券大王米爾根入獄後,商業倫理雖然表面上加入大學課程內,非但無效,專業失德引發之危機一個比一個大。
解釋道德操守與法規之分別,可用美國兩位前總統尼克遜(Nixon)及占美卡(Jimmy
特為例,卡特為公認之老實大好人,能上台拜另一前任總統尼克遜之「驚世謊言」所賜,尼克遜因水門事件失信國民而倉惶辭廟,黯然下台,換取特
赦,法律上雖未完成裁定罪成,但道德上已過不了關,物極必反下,美國選民寧選老實人如卡特先生任總統;話說卡特先生上
任後接受花花公子雜誌一次訪問,記者問總統如果看見裸體美女,會否有非份之想,由於這位花生總統是老實人,覺得有歪念固然是不道德,但說謊偽善是更不道
德,結果老實人選擇說老實話,承認確有歪念,公眾嘩然,卻並非責備他思想不道德,食色性也,以當日卡特先生正值壯年,面對美色有綺念是人之常情,只要理智
成功駕馭肉慾,無不軌行為,私德上已屬達標,反之謊言偽善,政治人物卻每每如家常便飯,公德私德皆有虧損,反為人咎病,但堂堂大美國之總統,竟戇直如此,
少許之外交詞令及應對急才亦欠奉,不曉得不說謊言,亦無須盡說實話,如此智慧又如何駕御數以十萬計才智非凡之幕僚及官僚下屬,民情再擺向另一端,卡特先生
連任失敗,由口才便給之列根先生勝出下任總統選舉。
此事例可見:
大責任亦大,公眾人物、公職人員或受法例確認資格之專業人士,道德要求亦較常人為高,法例則一視同人,身為一國最高領導人,道
德要求比常人為高是必然。
德規範法律規管不到之行為,涵蓋範圍更大,社會有法無德必然混亂,除非任何人之一舉一動皆受到廿四小時之監視,否則在無法舉證
之情況下,不公義或侵害他人之犯罪行為便變得猖獗,孔子早有「君子慎獨」之說,因為眾目睽睽下規行矩步容易,一人獨處時唯有靠個人操守來自律。
德裁決基於公論,不必如法庭般要通過嚴謹之法證程序,公眾憑常識及各自對道德操守之理解作最終裁決,縱然是專業公會作內部裁決
時亦要考慮民情,否則本身亦喪失公信力。
德」、「私德」和「職業道德」有別,公德是涉及公眾利益之行為模式,亦是任何一個公民在公民社會中之基本責任和要求。私德只涉個人修養及私生活,要求
較為彃性及寬鬆,甚至可因應個人之種族、性別、年齡及宗教等背景不同而改變。職業道德則是工作時對待客戶、同事、僱主甚至同業及整個行業須秉持之原則,專
業操守是職業道德之一個特例,由於專業人士具有法律認可之地位及權力,基於權大責任亦大之原則,專業操守比一般行業之職業道德要求更嚴格。
公職人員、特別是位高權重之高層領
導人,居廟堂之上,一言一行皆為天下法,更應以身作則,甚至私德亦不應有虧損;另一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先生便因與綀習生之私情而
險遭彈劾,本來男歡女愛,只要你情我願,除枕邊人及家人可追究外,旁人原沒有置喙餘地;但貴為一國之君,總得要做個好榜樣,才被政敵抓著辮子不放。
港有關官員及藝人,便不明白藝人一旦成為社會教育運動代言人,縱然平日無人介懷甚至艷羨之多姿多采私人生活模式,反過來便會成為虛偽之反面教材;往日謂戲
子無情,今日實情是藝人多情善感,一般人從觀賞其率性而為之私生活,多少能滿足常人之好奇心,或將心儀但現實不可能之人格模式投射到藝人身上,作為某種心
理補償;無論真正原因為何,藝人形象都曾被包裝
美化,帶有極多虛假成份,強要他們再背負道德十字架帶領眾生進德修業,主事者以為得計,藝人只當是做秀(一個表演),結果出現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毒品)
碰上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擔任反濫藥大使)的大鬧劇,不過是遲早問題。
事實上,年青人才沒有那麼容易受騙,不信叫前線社工問問邊青有多
少個把藝人在鏡頭前說的勵志說話當真,相反地,他們接受藝人們之放任,商家之狡獪;他們跟社會上之弱勢社群甚至中產所以反智反建制,是源於政客及專業人員
之偽善、沒有具備與他們身份相稱之道德操守,商人及藝人一旦兼任公職,便同樣負上道德責任;像老樸一介草民,山野之夫,既無公
,亦非專業人仕,閒來說說誑言,偶然講講利己不損人、甚至可算是利人行善之謊言,誰會計較,縱然如此,如網誌創刊詞所言,大節不逾矩,大事大非前,所有同
事夥伴,亦常懷戒懼之心,盡可能秉公而論,面對客戶,也有自訂守則,
相較那些把高風險票據包裝命名為低風險債券、濫用司法程序發動無理官司或拹助或教唆偽造證據騙取醅償等專業精英,竟有點自我感覺良好。
專業公會不認真行駛對會員之紀律監
察及處分權力,對整個行業之形象
,地位及公信力是慢性自殺。政
府不強化專業操守之監察機制、不循剝奪或禁制專業失德者之權力來遏止專業人員之濫權貪腐行為,卻鼓勵大眾以法律途徑自行對抗,
並意圖透過擴大法律專業人員之供應及容許有條件收取訟費來提供普及訴訟之客觀環境,實際是把社會推回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 ), 製做不必要之內耗來充實少數專業壟斷人仕之腰包,表面上雖然並非肢體暴力(physical
violence ) ,對文明人來說,在語言上及精神上之暴力感覺,可能猶有過之
識及資訊壟斷
上提到之資本壟斷及專業壟斷,還有跡可尋,知識及資訊壟斷,卻似是無形無相,但影響更廣泛而深遠。
西方社會統治階級之更迭及知識資訊之壟斷
明白知識和資訊如何被壟斷,可循西方社會之發展軌跡向過去歷史追朔,在今日西方人引以為傲之議會民主制度成形前,無論是古希臘、羅馬至中世紀神權王權混雜
之封建制(feudal
system),教育或知識之傳授,都是一小撮特權階級如王室
family)、貴族(noble
class)或教廷僧侶
(church)之特權,意圖藉著知識之壟斷,維持特權階級之統治地位千秋不墜;但人算不如天算,中國人謂富不過三代,正是物競天擇之一個特例,說明在溫室長大之
植物熬不過大自然之惡劣環境;帝王將相皆如是,無論中外,開國君主,都是意志謀略過人,經過南征北討,方能在群雄並舉之形勢下
脫穎而出,但後代子弟生於深宮、長於庸人之手(原說為婦人,有性別歧視之嫌),享受先祖餘蔭,做太平盛世之皇帝,跟大臣吟詩唱詠還可以,一旦內憂或外患,
便落得個亡國君主之下場;縱然虎父無犬子,還得
要有客觀環境來磨練,方能將優秀基因之潛質發揮出來,即易經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況且天意弄人,將相無種,老子英雄兒不肖便大有人在,
如果再加上百般呵護縱容,往往二世祖或三世祖後便無以為繼,朝綱敗壞,王權散落。
方社會在賀布斯 (Thomas
Hobbes)、洛克 (John
Locke)、盧梭 (Jean-Jacques
和孟德思鳩(Baron
de Montesquieu
)前,都以君權神授理論來維護當時皇室、貴族及教廷之特權,依賴壟斷資訊和知識來防止平民質疑他們之特權,結果在特權保護傘下之子弟不知進取,生活腐化,
又缺乏從平民吸收才俊之士加入之渠道,單憑血緣決定階級,雖然壟斷了知識及資訊
,但沒有競爭和淘汰,知識及生產力發展長期停滯不前,唯有依賴向平民加強劫貧濟富之剝削,來供養日益貪婪揮霍之特權階級,直至海上貿易及新世界探索展開
後,商人及資本家
(capitalist)
崛起,然後與工人及農民聯合起來,以不同之方式解除了王室、貴族及僧侶之大部份特權,包括接受教育之權利,英國一些歷史悠久之公立學校如依頓公學
College ,defined by
the Public
Schools Act 1868.
),便在這背景中成立,很多人不明白何以現今如斯貴族化之學校竟稱為公學,是因為不知道當年公學之名是相對王室、貴族和僧侶之教育特權而言。
教育資訊 &生產力提升
本家打破知識資訊壟斷令西方進入工業革命及後工業革命時代,生產力大幅提升,無論經濟、文化及軍事上都超越了東方,但資本家掌權後,亦重覆歷史上特權階級
之行為,形成資本家與工人及農民之對立,隨後發展,有馬克斯 (Marx) 之暴力革命論及奧雲 (Robert Owen)
之和平演化論,結果是歷史跟所有以為已掌握了歷史發展規律和模式的學者不斷開玩笑,顯示無論暴力革命或和平演進,皆非唯一必然之發展模式,而是充滿隨機不
定性,兩者亦存在互動關係,資本家從封建貴族之
失敗及暴力革命之威脅中吸取了教訓,開放教育及社會階梯
ladder),消極之安排為清除社會流動性
mobility)之障礙,令教育及工作機會對不同性別、種族及社會階層之人皆變得較為均等,積極之行動,是選拔、資助及培訓低層社會中有過人才智之年青
人,讓學成者憑學識和能力分享部份利益權力,令社會之生命力及創做力保持強勁,因而得到前所未有之長期穩定。試想像三餐不繼看
不見未來之貧家子弟因財團世家之獎學基金得以完成高等教育後、且藉此廁身小資
bourgeoisie
)之列,怎不心存感激,雖然極多捐獻都屬公關手段,但不少確是極低調且默默地進行,說明捐獻者及繼承管理之主事人確有遠見及誠意,為改善社會之不平等作出
努力,因而有論者甚至以為已永久解決了社會上之一切矛盾,建立了公義社會。
是悄悄地這一群由專業工作者及知識份子組成之新貴族群,羽翼漸豐後,便聯同資本家甚至自行主導歷史上最新一次之階級分隔行動,首先是憑智識及辯才修改舊有
法規及製訂新之遊戲規則,然後發明創造新之金錢遊戲,奪取經濟發展主導權,只要規則愈複雜難懂,便愈有機會上下其手,因為不耐
煩光靠經營獲利來累積資本,
所以八十年代以還,大學中之尖子,紛紛以金融業為目標,因為金融市場提供一個極大之冒險樂園,而且可運用財技,利用別人之金錢(OPM, other
people's money), 槓桿買賣(leveraged
operation), 愆生工具(derivative),
結構性票據
(structure
note ), accumulator 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之金融工具
(financial instrument)
把原來精明幹練之老牌富豪玩弄在股掌之上,從零和遊戲中收取天文數字之酬金或花紅,幾個起落間,可以將百年老店逾一個世紀時間累積得來之財富輸光,然後由
政府代納稅人舉債集資來收拾爛攤子,自己則飽食遠颺,全身而退,甚至繼續厚顏無恥地要求收取合約所訂酬金,劫貧濟自已腰包之狠勁,不下當年資本家作為新興
利益集團向王室、貴族及僧侶爭奪資源控制權及剝削工人之行為;當攫取了足夠經濟資源跟老發財平起平坐甚至超越後,階級分隔之活動亦隨之而來,在教育制度
上,不斷將分流
(streaming)
之級別推前,令早至學前教育階段,便成為決定以後教育機會之戰場;對父母屬貧窮及低下教育背景之孩子而言,這是一個殺戮戰場;在這年紀考核孩子之語文應對
能力,跟孩子之潛力相關性極低,絕大部份是考核家長之教育水平,更甭說以後再討論之關係壟斷或群帶關係合理化及制度化現象,結果貧窮而低教育水平家庭之子
弟,在出生那一刻,便無公平競逐優質教育之機會。
-26/5/2009
提早分流放大貧富性別差異
令人意料不到是提早分流對男童之負面影響比女童大,而窮家男孩子之影響特別大,原因很簡單,不必做什
麼教育研究,凡家有小孩之人士都可告訴大家,普
遍來說,同齡女孩子無論生理或心理上都較男孩子早熟,語文能力較佳,耐性及專注力亦較高,
較擅長記憶背誦之學習,富裕家庭還可以依賴家教惡補來補救,窮家男孩從幼兒開始便被分流至較次等班別或學校,差異更隨著升上較高級別時重覆被篩選而擴大,實
踐是最佳之驗證,高等學府男女生人數早已從男多女少變成女多男少且趨勢未止。表面上開放及強制教育原意為打破知識壟斷,但機制在運作時離原有精神極遠,很
多深明這個非正式之早期篩選制邪惡之家長,為免子女一入蓬門(次等學校)深似海,唯有無可奈何催迫子女參與比賽,再不然便在正規教育外另闢蹊徑,按家庭負
擔能力就讀直資學校、私立學校、國際學校甚至放洋求學、窮家孩子(特別是男孩子)便在爛得不能再爛的第三班學校混日子,混夠後成為又一個有基本學歷但欠基
本學問之邊青或隱閉青年,脫離隔代貧窮是既不可望亦不可即之神話,六朝書香門第之世襲現象,在廿一世,隱隱然又似崔護1重
個現象並非香港獨有,歐美地區,稍有經濟能力的家庭,都寧可自掏腰包將子女送進私校,不讓他們在毒
品、黑幫及槍械橫飛之公立學校冒險;但香港的勢頭猛,十數年間又有超英趕美之勢,學校動員力量搶奪家庭背景較佳之學生多,努力教好來自弱勢社群之
,因為對家庭支援較佳學生,大多教學工作都事半功倍,面對弱勢社群學生,凡事皆事倍功半。早說中國人太聰明,有能力令一個制度更快爛掉corrupted
,故大學提早向中學優秀學生招手,中學、小學及幼稚園便依樣葫蘆向前搶奪,只是愈前期,家廠背景及性別做成之差異便愈明顯,貧窮做成弱勢外,男性在爭取教
育機會時,亦處於弱勢。
教育管理失效&
弱勢社群教育質素降
助學券制,並不能矯正這歪風,這個宏觀管理
(macro-management)
制度,在有過剩學位時能依據家長意願淘汰不受歡迎之學校,撇除應付教師公會壓力、為下崗教師安排工作之煩惱外,並不見得能促進教育之微觀管理
(micro- management)
效率,提升教育質素,只是向公關工作成功之學校傾斜,並進一步強化物以類聚、學生以背景分流之現象;電腦隨機派位只
能產生有限干擾,而且並非著眼於提升教育質素,有條件家庭甚至效孟母三遷,付高樓價進佔名校區,名校與樓價齊非,地產商樂見其成,不然可入讀私校或國際學
校以至出國,故不同背景學生還是各自歸邊。
果在學校層次之微觀管理工作做得好,窮家子弟仍有憑知識改變命運之希望,偏偏是教育工作者吃的是大鍋
飯,公平點是論資排輩,否則是用人唯親,薪酬、職級
與表現不掛鉤;不要小看教育工作者薪酬,由於資助學校依公務員第一薪酬表支薪,校長、高級主任或年資久之教師比先進國家之部長
薪酬還要高(連津貼及公積金
可以年薪高達百萬港元),在多年來實體經濟內外交困、只有金融炒業一業獨盛之情況下,單以報酬而言,是僅次於公務員之出路,高級教席,更是不少人覬覦之職
位;但現行制度,仍沿用極早期精英教育年代時港英政府設計出來之一套,在多當時教育環境中,學生千挑萬選,可塑性高,紀律問題少,教師雖然多是窮而後教
後至七十年代仍有不窮不教書之說),報酬不高,但編制簡單,生活安定,沒有太多人事紛爭及非教學性工作,辦學團體如非教會便是有名望之慈善機構,主事人具
有相當理想
,這制度運作仍算暢順。惟實施普及教育後,學生平均資質當然下降,學習情緒低落,紀律問題湧現,工作難度大增而人力需求上升,要吸引足夠大專生加入,提高
待遇及晉升機會是正常且自然之措施,無可原非,問題是教育行政管理沒有配套,未能成功建立一套有效機制,確保晉升者才德皆有過人之處。
據資助守則(Code
of Aid) 或較近期之直資
Subsidy) 條例,
雖然九成以上經費來自政府直接撥款,辦學團體卻在人事任免及教學安排上有高度自主權,除非出現情況事故,如多年前之金禧事件,政府絕少介入,學校有如獨立
王國,校長和校監如愛弄權,便儼如土王帝及太上王,校董會組成猶如私人俱樂部,家長、教師及社會人士皆無制衡權力或渠道。有較
完善管理之學校,便吸去大部份成績或家庭條件較佳之學生,管理不善者,因為任人為親或單憑年資,不少教師教學差勁,為享高薪卻佔據高級教席職位,任教高
班,縱然有盡心負責且有能力之教師,既不在其位,亦孤掌難鳴,整體教學質素欠佳,公開試成績如江河日下,口碑惡劣,收生(in-take)
愈集中在弱勢社群之子弟,只懂要求增撥資源或憑隨機派位強制派入較佳學生,經濟條件尚可學生唯有外尋名師,做就了年入數百萬元之補習天王及天后;彼得原理
Principle)2 及柏金遜定律(Parkinson's
Law)3 ,又一次在運用公帤之機構內得到明證。結果在教育質素而言,亦同樣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形成次等學校不斷劣質化之惡性循環
cycle of inferiority) ,進一步加劇弱勢社群跨代貧窮之惡性循環
cycle of poverty)。
筆至此,新聞報導傳來某學校退回辦學權事件,傳媒較深入了解後,內裡情況,部份有如前述,老樸並無神
通,絕不敢稱先知先覺,而是現時跨代貧窮之惡果,非一日之寒,弱勢社群子弟之教育質素未達標是主因之一,追源溯流,教育行政管理差劣,教育體制未能有效制
約才是問題根源,建制中人,不單未有正視,且以各式似是而非之理論作敷衍,混淆教育理念,縱然未至劫貧濟富,亦加劇貧富懸殊之現象且浪費大量社會資源
,社會亦缺乏可用之才,不得不再加筆墨,在下文探討。
翁行文,經典人物隨手捻來,讀網誌不善文史可能不明所以,特附註如下:
「崔護重來」典出於傳說中崔護與絳
娘之桃花緣,崔護,字殷
功。唐朝德宗貞元年間進士,官至嶺南節度使。以一首七言絕句:《題都城南
莊》而留名千古:
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
面不知何處去?桃花
依舊笑春風。
日獨自郊遊,邂逅絳娘,二人一見鍾情,翌年重來,卻不見佳人,乃題此詩門上,數
日後再折返,得見絳娘,終
2. 彼得原理
Principle):
彼得原理是管理學家勞倫斯
·彼得(Laurence
J. Peter)在1969年出版的一本同名書《彼得原理》中指出:「在層級架構中,僱員會被晉升至不能勝任的位置」(In
a Hierarchy Every Employee Tends to Rise to His Level of Incompetence.
),據此原理,僱員最終變成組織之障礙物(冗員)及負資產。
柏金遜定律(Parkinson's
行版本一般為:「工作會不斷膨漲直至所有時間被用罄」(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是長期在東南亞各大學任教之英國歷史學家柏金
遜(C. Northcote
Parkinson)在1955年於《經濟學
人》發表之文章中提出,後期印發為單行本:”Parkinson's Law: The Pursuit of
Progress (London, John Murray,
1958)”。柏金遜針對的是公務員,由於他們的工作效率,不同於私營企業可以盈利多寡為準繩,無法作出具體衡量,因此大都因循
苟且,一是製造更多下屬;二是為彼此製造更多工作。官員慣性地「創造」工作,令自己忙得不可開交,因此有必要聘請更多下屬,而下屬亦因同一理由要求增添助
手,公務員隊伍於是迅速膨脹,而下屬編制愈大,部門主管地位便愈重要。佛利民稱之為「不思改進的暴君」(tyranny of the status
-30/5/2009
求學不是求分數之謬誤
論古今中外之教育理論,說到最後,都離不開「德知體群美」之範圍,既然五育並舉,五育之輕重先後,容或有不同判斷,部份且難以量化評分,部份目標(以知育
為主、可評分數之學科成績)不等同整體目標(德知體群美),這是眾人常識,還用多說,更不該以白馬非馬之詭辯語法來標奇立異,說「求學不「單」是求分數」還可勉強說得通,「求學當然不是求分
數」之潛台辭,明顯地是另有所指。
師隊伍龐大,親友中,不論老中青,皆有從事教育工作者,老一輩仍服膺師說所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德育不彰固然語多咎病,對年青一輩在知識
教授與學習之態度皆無法認同,個人態度當然與年齡無必然關係,這個無非是統計上之籠統說法,只
是教學差勁,公開試成績差劣,總要找個原因,世上沒有多少人能勇於承認自己力有不逮,願意查找不足,甚至退位讓賢能,制度及管理人之閱人能力便至關重要,
分清那些是原因,何者為藉口,但顯然在某些學校,兩者皆失效,並演變為集體行動,製造轝論,巔倒傳統智慧,為失職開脫責任,一是歸咎收生質素,二是偷換教
育原有概念。
生質素欠佳,成績不及老牌名校是所有新辦學校之必經階段,但不要低估家長及公眾智慧,只要教學認真,學生增值超標,口耳相傳,不出幾年,資質較佳學生自然
增加,公關做得出色會快一點,但光靠公關,實際教學工作做得一團糟,不多久便打回原形;少
一家管理不善之學校,窮家子弟享用優質教育之機會便多一些,這些平民名校,雖然有別於貴族名校,實際上更適合弱勢社群之優秀子弟,硬將窮家子弟塞進貴族學
校鍍金,對兒童心理成長未必是好事,看見同學們出入名車代步,假期週遊列國,平日玩意消費不菲,親友非富則貴,窮家兒女如何跟他們找到共同話題,進而交朋
結友混在一起(或港人所謂埋堆)。
破別人的瓷器,不等如自己的沙鍋能變成骨董,硬以隨機派位欲將貴族名校平民化,強將條件優異學生收進來,他們大不了轉為直資或私校;幾家官辦名校,當年便
收取不少窮家子弟,但師資優良(官校教師亦同是千挑萬選,系出名門),公開試成績優異,久而久之,成為現今較平民化之傳統名校,今日所依重的,甚至是傳統
多於名師。辦
學機構及教育工作者要是能著重增值,把壞孩子教成好孩子,把丙級學生教成能考到乙等成績之學生,明天才有家長交來乙級之學生,再證明能把乙級學生教成能考
到甲等成績,那家長便放心把甲級學生送進校門,如果整個教育事業之管理皆如此,最差之學校也差不到那裡去;老嚷著要更改派位制以便「公平」地分派學生,將
平均主義說成是公平,卻把甲級學生糟蹋成考乙等或丙成績之失敗者,是誤人子弟;能繼續收取並不微薄之薪俸,不過是拜公帑支持之免費教育所賜,但解決跨代貧
窮及貧富縣殊問題便遙遙無期。
為自己失職而躬身自責,反偷換概念才令人嘆息,「求學不是求分數」是什麼話,難道我們要效法七十年代內地,請來白卷英雄張鐵生先生到香港當教育局長不成。
這句話之潛台詞究竟是什麼?那讓老樸來猜猜:
一,如果這話是玩弄全稱及偏稱量詞、子集及母集之邏輯語言,即求學不光是求分數,分數不是唯一追求目標,那亦不含否定追求分數之理據,正如白馬非馬,說了
又能展示什麼大道理,如果老樸老跟你說:「用膳不是吃飯」,你難保不把我看作神經病。
二,如果這話是說求分數行為會危害某些教育目標之追尋,那倒要弄清楚那些是跟高分數相衝突之教育目標,說有學問未必有道德可以,但不能說學問高便道德敗壞,更不能說學
問差便品格高尚,把事物簡單地二元對立起來是最常見之詭辯技巧,例如讀書棒便運動差,英文了得便中文糟糕,盡是沒有必然關係之謬論,相
反在現實中反證俯拾即是,例如語言天份高便能更嫻熟地掌握多種語言,詩人余光中先生用英文演講甚至比中文還動聽;很
多讀書尖子在運動場上,表現比那些讀書窩囊廢更出色,國家級之運動員,離開比賽生涯後,不少都重拾書本,在不同之領域另創高峰,無他,在評核考試中能長期
取得高成績,沒有先天智慧及後天努力,根本沒有可能,能為目標奮鬥並堅持不懈之學生,比那些無心向學虛渡日子之朋輩、起碼對自己負責,懂自律及有恒心,相
比之下,品格上已差不到那裡去,中國傳統思想,為事講求輕重本末先後,所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在教育學習次序方面,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能取得高分數,那多
少已有一定知識及分析力,了解自己責任及目標所在,大致達「誠意」之境,能進而正心修身,慬得對他人及社會負應負之責,則社會還復何求?難道疏於學習,浪
擲青春,不負責任,輕視成績,反能先正心修身,修成正果?多元智慧理論有這麼說嗎?多元智慧精神跟五育極為一致,只是叫教育工
作者要發掘學生多方能力,要獲得客觀肯定,音樂也好,繪畫也好,體育運動也好,不也是同樣要爭取高分數。
三,再不然,求學不是求分數可能是指分數高不代
表學問和品
行好,縱使這個命題沒錯,同樣是不能反過來說也當真,分數低即代表學問或品行好的道理相信只有瘋人才說得出,說不定運氣或考試技巧能令一個平日表現不太特
出之考生取得高分數,但總不能令一個文盲變文豪,傻瓜變達人,如果真正把書讀得通,沒有考試技巧,就如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然而怎也不該被考試難到,頂多
是分數差一點,考試技巧,其實是把知識疏理並依輕重選擇記憶,然後有效表達予以應用之功夫,實際是學習最後階段,說自己成績差
但學問好的,看來還是吹牛者托大之詞居多。
四,較合理之意思,是求學之時,但求過程中盡心
盡意盡性盡力盡責而為,事後坦然面對成敗得失,;如原意確是如此,亦並非不求分數,而是既問耕耘,亦問收獲,但謙虛接受結果,勝固可喜,敗亦欣然。傳
意者遣詞做句,顯未達標;作為商業廣告,但求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此行文還說得通,一來創作人文化水平參差,二來不必咬文嚼字及及事事講究文以載道,但作為
堂堂教育局之資訊短片,如此誤導蒼生,情何以堪,看來局內眾飽學且考試每多名列前茅之士,並未細察。
走過場 貧富縣殊難紓解
小企要在大財團之夾縫中生存,靠的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在僱用員工時,老實點說,大都是大財團棄用之剩餘人力資源,能力差一點不打緊,負責任,將勤補拙
就可以接受;如
果聘來之員工,都習慣了求學不是求分數,混夠日子便拿資歷之心態,工作不求表現,出席當作貢獻,遲到視作等閒,病假總要拿足,但工錢卻一個銅板也不能少,
莫說私營中小企業吃不消,就是不牟利之社企也吃不消,那是青少年失業率長期高企雙位數字之原因,這不是教育出錯又是誰之錯?&
離開學校到社會工作之年青人,沒有一兩年時間,這個心態改不了,如果離開學校幾年還沒有安頓下來,或沒有人給予以指正,更積習難返,年紀愈長,學習謀生技
術能力更低,社會唯有再添一個潛在綜援戶。更麻煩頂透是政客以好心名義幹壞事,不問工資低迷原因,鼓吹強制訂定最低工資,大企業耐何不了,因為他們早把生
產力較高之勞動力據為己有,餘下的中小企無法依生產值高低議薪,唯有一家大小關門做家庭式作業;曾移民外國搞過小生意的當知是什麼回事,最低工資及愉快學
習在歐美早倡議實行多年,學生在無壓力環境學習,在考大學前,評分寬鬆,基本上每科都給予合格評級,是求學不是求分數之外國版本,年青人皆自尊心及自信心
爆棚(滿溢),僱用當地年青人便喫盡苦頭,商業投資移民的唯有硬著頭皮捱下去,直至成功入籍為止,非投資移民的便全家總動員。
於人離鄉賤,外國華僑都著緊子女教育,才不信這一套,照樣爭取最高分數,結果華人子弟平均成績冠絕各族裔,大多總能上大學,在第二代便能融入當地社會並改
善經濟條件,白人社會有見及此
,亦在檢討政策,我們竟較愉快學習更進一步,來這一套無欲無求,但受害的是基層那一群,曾見會考中拿五個U級(不予評級),卻自覺自己是高中生,總該做個
文職,另會考中英文在合格及不合格之間,卻不按公司程序讓文化水平較高之同事幫忙校對,不理會錯別字連編,稿
件逕交客戶,又不將客戶撰稿要求轉交上司、卻有膽量自行向大學程度之客戶表演一幕野人獻曝之鬧劇。不明白「自知者明」之道理,一方面做自己能力勝任之工
作,一方面努力改善自己之不足,爭取認證求分數,這樣子才能進步,不求分數之態度只會在基層社會製造一群能力與自尊心及自信心不相稱之年青一代,繼而在連
番挫折後走向極度自卑及自閉,有朝一日由雙失青年變成雙失中年,繼而成雙失老年。
人師表或教育官,不會不明白「非不能也、是不為也」與「非不為也、是不能也」兩者之分別,問小朋友及年青人「不求分數」字面怎麼解,都只會理解成不用努力
爭取好成績,新貴族及世家豪門都是有自己一套教育子女理念,讀的不是本地貴族名校便是外國名校,當然不理會這套「是不為也」之歪論,中產階級亦不信這一
套,結果變成令窮家子弟無法脫貧之陽謀。
使如前述辯說為「求學問不等同求分數」,亦不應出自建制內,這個說法等同否定現行之教育評估制度及方法,如果否定出自建制外,還可理解,出自制度之設計者
及執行者,感覺卻是古怪,這樣子自我否定,用意何在。如
果認為現行評估方法欠客觀,不全面或不準確,那不是原
則問題,而是技
術問題,改善現行評估方法及範圍就能提高準確度,那有因噎廢食,叫學生不理會評估結果之道理,那最大可能之幕後黑手是誰便呼之
最能從輕視評估分數之氣候中獲益是教學表現差之一群教師,因為公
開試成績是照妖鏡,一照之下,平日以非常手段製造之高分數便會打回原形,授業能力高下立見,能令同樣質素背景學生考得較佳成績之教師,本身對課程知識及傳
意表達技巧之掌握定有過人之處,當然是否好老師,還要看傳道解惑之道德感染責任是否基本稱職,但把學生教至成為公開試中之
UFO (U級或F級物體)
,無論是有心無力還是無心教學,肯定都不是好老師;聽業內人士講述,頗有一些這兩類未能做好份內教學工作的,都愛說能幫助學生
爭取佳績的未必就是好老師之偉論,言下之意,恍惚說授業無方就必然是人格高尚、所以令學生成績全科盡墨才算偉大。這個引伸含意,暫是未見有人宣諸於口。
且打個譬喻,不理黑貓白貓,會抓耗子未必是好貓,但不抓耗子的就
一定不是好貓,所以授業能力高強未必是好老師,但授業能力差勁就一定不是好老師,傳授知識是基本功且可以憑學生成績較客觀量度
出來,單是人格高尚、但沒有傳意表達能力,做社工、記者、作家、傳道人等須要與人溝通之工作也不成,何況據聞現在當教師還要有點控制秩序之能耐。
樸之學子生涯雖然遙遠,但還記得無論風趣幽默也好,、嚴肅緊張也好,講解精闢之老師,通常都是都是學識淵博,工作態度認真之好老師,學生在公開試之成績大
都較佳,公開或私下亦得到學生尊重;相反,教學能力低劣,縱然有些討人歡喜之特質,私底下並不能得到學生尊重;在當年普遍仍重視學生成績之大氣候中,能力
高的都被安排在關鍵位置,例如擔任高考班之把關工作,那有如現在一些業內人士所言,為求令某些人上位,享受較高薪級及公開試後之額外無須授課之清閒,竟視
學生前途如無物,讓不稱職者佔據高級教席職位,結果授受雙方都是走過場混日子,那每年納稅人花在每個學生身上之數萬元是白花了。這批既得利益者,為模糊化學生成績作為指標之作用,製造「不求分
數」之轝論便成為共識;公眾人物或政客等,礙於種種理由,不敢直言道破,中產家庭較近底部之一群,無力供子弟出國或購買數拾萬元債券作為入讀名校之先決條
件,但心中明白,唯有競相爭逐僅餘之平民名校,窮家子弟,便註定無緣接受優質教育。
- 16/6/2009
資歷架構失依據
邊廂宣揚不求分數之無為哲理,另
一邊廂卻又強調充滿功利主義色彩之資歷架構,這
兩個互相矛盾之政策,並
沒有出現黑格爾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所
謂正反合之思想提升過程(thesis,
antithesis, synthesis) ;為
求滿足社會及企業對人才需求,資
歷架構令僱主聘用人才時能有客觀依據,亦
明晰責任,確
保每個行業從業員具有相關訓練及知識,減
免非專業人員導致之失誤,現
時各行各業之相關牌照,多
如電工、水喉、搭棚、操作义車、吊臂、升降台等,皆
須考取牌照並定期付款上課考試續牌,對
一些非經常運用但偶有需要之工程公司職工,單
為保有那一大堆牌照己所費不輕。
但不重視知識
評估,唯有憑出席率
取代考試評核,很多資歷認證
課程,都是走過場性
質,學員坐夠了時
間,便獲頒發證書,算是大家都作了交代,是否確實掌握了實務知識不曉得,資歷架構失去客觀依據,一些求職人士手上證書一大疊,但總弄不清楚他們懂些什麼,有關業務知識貧乏,幹實務工作更不知所措,效果還不如從前之「學師」制度,在香港開埠初期,一般工藝籠行業統
分為七十二行、未有正規職訓教育前,年青人要掌握
一技之長,唯有拜師學藝,三年為期,師傅亦被尊稱為師父,學徒俗稱「學師仔」,事師如子女事父,在第一年之學藝生涯中,基本上是師傅之雜役,負責洗熨煑食,嚴師出高徒,名師皆珍惜名聲,不輕易收徒,品格上稍有差池亦被逐出師門,門下訓練出來之「徒弟」,有別於學院畢業生,被稱為紅褲子出身,今日在各行各業中,包括為人熟悉之演藝界,仍舉足輕重。
前港英殖民地
政府,奉行大英國政策,只承認英聯邦國家之學歷,並以英文為法
定語文,刻意貶抑非英
聯邦國家之教育水平,甚至美國大學
學位,亦須要按一張
港府認可教育機構名單作降級評審,當成次等學
位,由此竟出現一些排名遠遠在後、
名不見經傳之英聯邦小學院頒授之學位,官方認可程度更高於美國長春籐聯盟大學 (Ivy
League Universities),入職
薪級亦較高,內地及台灣更不用說
。惟戰前及戰後初期直至七十年代,百廢待舉,港英政府庫房緊絀,無暇顧及職訓教育,只在公務員及文法學校體系中嚴格奉行英聯邦本位之資歷架構,私人授徒及辦學,仍有生存空間,國內南來學者亦成立多家書院,包括現今中文大學原
來創校之三所成員書院。六十年
代中以後,由於經濟起飛,約十年有小成,庫房漸見充裕,當年之港英政府,開始以公帑大
事發展教育,一方面提高生產力,一方面加強操控,將私營教育及職訓全面納入正規教育制度內,除學歷及專業資格外,各行各業從業
員之資格,均由政府或政府認可機構頒授始獲承認。
這個以英語及英聯邦為中心之資歷評審制度,充
滿狹隘保護主義色彩,不公平及荒謬故事總不會少,例如根據富爾頓報告書 (Fulton
Report) 成立之中文大學,便名不符實,除中國文史哲科外,教學語言,實際以英文為主,參考
書藉,日常作業及考試應用語文
皆為英文,教務及校董會議,甚至不設中文傳譯,傳聞一群創
校之國內學者便因而變相喪失發言權,最後諳然離開一手創立之學院,其餘個案,不乏大學教授移居香港後,只能跟低學歷人士競爭雜役小廝之低層工作,不單浪費人才,亦等同利用建制堵塞社會流動階
梯,令貧者不得以知識創富,在理屈詞藭下,終於開放部份專業考試及開設資歷認證課程,包括醫生教師等執業資格,資格試仍以英文為官方語文,由
於高級教育及專業資格之考核皆偏重英文,這狀況不改,母語教學根本無法成功,此外,一些資格認證課程,不時出現授受雙方知識能力水平倒掛情況,如講師或導
師心胸狹窄,更故意為難實力較自己優越之學員,除與國際標準掛鉤之公開試證書能較客觀反映知識水平外,教育或職訓機構自行頒發之證書,公信力所餘還有多
少,負責聘用及訓練員工之中小企負責人,最是清楚。
監管失效 掩耳盜鈴抑駝鳥政策
管理不善之學
校,在學位不足或僅僅足夠時,只要願意當收容所,人棄我取,令地區教育官 (DEO,
District Education
好做一點,保住飯碗根本不成問題,美其名是有教無類,實際是「無教無慮」,得過且過,根本沒有一套改善頑劣學生之方法,有大問
題學生依然故我,小問題學生變大問題學生,沒有問題之學生,就是不出問題,亦無法得到應得之學習機會,管理人都知道,在不損害自己利益前提下,甲級人才之上司,傾向選
用乙級人才之助手或接班人,乙級人才之上司,傾向選用丙級人才之助手或接班人,經費來自公帑之機構更明顯,所以便有那麼多無法幫助貧窮家庭下一代憑知識脫
貧、但每年花掉納稅人幾千萬之學校,更文過飾非,將無能說成偉大,大力鼓吹求學不是求分數之偉論,令資歷認證制度失效,對那些無力負擔私校或補習學費,又
無學問知識自行輔導,看著子女在低分數浮沉而感到絕望無助之家長,算是安慰還是風涼話?
-22/6/2009
教育成本暴
漲,免費教育難助脫貧
教育跟財富分配出現兩極化,另一原因是教育成
本之大幅上漲,在童工仍屬合法之年代,讀書除學費書籍文具外,還損失兒童就業之經濟機會成本,今日人權高漲之時代,此乃天荒夜譚;但當日縱然全家動員亦僅
堪糊口,那能奢言人權,及至經濟環境改善,童工亦被取締後,讀書與否,純以學費及書簿文具費用開支承擔能力為考慮,當時文具要求簡單,窮家學童,甚至用別
人廢棄鉛筆末段加長使用,又收集舊練習簿之剩餘空白頁從新釘裝使用,課本則用舊書,往後再留給弟妹升班循環使用,否則可出售套回最後之剩餘價值,學費是最
大之開支。曾有一段時間,由於義務教育及強迫教
育之出現,窮困家庭,子弟亦能得到平等受教育之機會,因政府已支付教育成本中之絕大部份,今天政府花在每名學生之津貼由小一約
三萬元至高中之四萬多元,主要是花在人力資源上,由於土地以近乎免費之象徵式租金批出,並未反映出來,實際津貼還會高一點,但時移世易,今日教育成本已遠
遠超出學費所示之數額。
書簿花費驚人
學校巧立名目要求學生買超出需要之練習簿相對
價格高昂之教科書只算是微不足道之小意思,昂貴之餘,是改版頻密,令舊版書失效,但所謂內容之改動,實際看不到作用何在,就是與時事有關之科目,更新資料
部份,根本可以採用補充附錄形式發行而無需全書改版,老樸就看不到如今數年一改,把範例及練習題翻來覆去前後互調之數學教科書,比往日十年如一日之教科書
如范氏大代數高明,拿現時之中國語文教科書教授中國古文,如何能勝過古文觀止和唐詩三百首,學正宗現代漢語,倒不如乾脆挑幾個語文造藝較高之現
代作家,讀他們的專欄或網誌,再不然啃下幾部金庸,古龍或梁羽生之武俠小說,也許效果還好一點。
科書不斷改版,目的似是令舊書無用作廢,迫家長掏腰包不斷購買
新版書多於自我完善。出版商之合法貪婪,跟金融業之合法貪婪,背後理念,如出一轍,對貧苦大眾,是又一樁劫貧濟富事例;此事本
來與我們互不相干,但出版商為防家長或學生以影印代替,便以保護知識產權之理據要求政府強力禁制此類盜版活動,結果招惹一群以強迫或誘騙犯罪方法取證之訟
棍乘機借刀殺人,不斷暗算從事影印業務之小商販然後借出版商名義索償謀利,未曾切身經歷此等非常手段前或會半信半疑,以為被告皆刻意侵權,罪有應得,從受
害者所憶述及實際經驗告知我們其中大有可疑之處。
公司經前述專業壟斷之兩宗假證索償未遂而遭到
之不斷滋擾中,便不乏以書本影印為楔子之騙局,翻看保安錄影,由於包含錄音,騙徒手法無所遁形,通常以假扮熟客向負責接待同事堅稱過往曾在此從其他同事取
得該等盜版服務,甚至自稱為版權持有人,被拒後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民请命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