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退根还林资金每年都有吗

退根还林新政策_百度知道
退根还林新政策
我有更好的答案
退耕还林最新政策2017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经国务院批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时,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省倾斜。《通知》明确,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主要政策有四个方面:一、将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陡坡耕地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由各有关省在充分调查并解决好当前群众生计的基础上,研究拟定区域内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范围;二、加快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进度从2017年起,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省倾斜;各有关省在具体落实时,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集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充分发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扶贫作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三、及时拨付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国家按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500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120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造林费300元)、退耕还草每亩补助1000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现金补助850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种苗种草费150元)。中央安排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分三次下达给省级人民政府,每亩第一年8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补助资金分两次下达,每亩第一年600元(其中种苗种草费150元)、第三年400元。各地要及时拨付中央下达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四、认真研究在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以及严重污染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一是关于陡坡耕地梯田。各有关省可在充分调查并解决好当地群众生计的基础上,兼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二是关于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各有关省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划中规定的保护区、保留区迎水面的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情况,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三是关于严重污染耕地。对于严重污染耕地确需退耕还林还草的,各有关省可按照国家有关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在充分调查认定的基础上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时,重点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省倾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重庆市市长唐良智
||河北||内蒙古||吉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澳门|
退根还林农民生活无保障一日三餐块多钱
&&&& 09:33
重庆市江津区德感镇中渡社高坪村一二组老板跟大队书记简直一手遮天,农民一个人为一亩三分地给农民一年三百五十斤粮一天块多钱的生活让农民怎么过,非跟地钱也是乱发,办社保更是看人行事,有的五十几睡的男轻年都办下来了,年过八旬的老人却办不到。村里修基跟道公路占地三十亩,一字不提占地后的方案,新村长上任大队书记让他不要过问以前的帐目只管现在交给他的……江津政府是不管的,请中央政府派人下来调查给农民做主
id="fav_num_
微信小程序
微信号:dfldlyb您的位置: >
退耕还林政策
16:36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8.什么是退耕还林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的依据是什么?
答: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2000年,我省尚志、穆棱两市被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单位,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我省13个市地的71个县(市、区)和省农垦总局、监狱管理局和中储粮等102个单位实施了退耕还林。
为鼓励退耕还林还草,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00]2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切实把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种苗的补助政策落实到户&。同时规定:&粮食和现金的补助年限,先按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计算。每亩退耕地粮食补助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300斤,黄河上中游地区为200斤。我省作为黄河上中游地区补助标准为每年补助粮食200斤。同时规定,考虑到农民日常生活需要,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现金补助,现金补助标准按退耕面积每年每亩20元计算,补助年限与粮食补助年限相同,补助款由国家提供。国家向退耕户提供造林种草的种苗费补助,标准按照每亩50元计算,补助款直接发给农民自行选择采购种苗,补助款由国家提供。2000年至2002年,国家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粮食补助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还草的粮食供应暂行办法》《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对退耕还林补助标准、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2013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条例》,我省也配套出台了《黑龙江省实施办法》,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纳入了法治化管理。
9.退耕还林补助的范围是什么?
答: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分退耕地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三个方面建设内容。退耕地还林是指利用耕地进行退耕还林的单位和个人;荒山荒地造林,指利用荒山荒地进行人工造林的个人、集体、企事业单位;封山育林是指利用无林地或者疏林地进行封山育林建设的单位。不同的建设内容享受不同的补助政策。
10.退耕还林补助的对象有哪些?
答:退耕地还林的补助对象主要是耕地承包到户的退耕还林农户,我省由于农垦是国家最初直接下达的建设任务,由于其特殊的管理体制,补助对象有的兑现到生产队;荒山荒地补助对象是实施荒山荒地造林的个人、集体和企事业单位;封山育林补助对象是实施封山育林的单位,主要是国有林场。
11.退耕还林补助的标准是多少?
答:退耕地还林最初的补助标准是每亩一次性苗木补助50元钱,每亩每年生活补助现金20元,原粮200斤。到2004年以后,国家改粮食补助为现金补助,每年生活补助现金20元,粮食补助现金140元,合计每年补助160元(当年退耕地还林的,还一次性苗木补助50元)。其中还生态林补助期为8年,还经济林补助期为5年。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通知》规定: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对退耕还要政策补助已经到期的退耕还林农户,继续给予完善政策补助,我省按照北方省分的补助标准,对原政策补助到期的退耕还林农户每亩每年继续补助管护资金20元,补助现金70元,合计每亩每年补助90元。其中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只是每亩一次性给予苗木补助50元,后期逐渐提高到现在的300元。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建设每亩一次性补助30元,后期提高到现在的70元。
12.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来源是什么?
答: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13.退耕还林补助发放的程序是怎样的?
答:退耕还林的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补助资金国家按照年度下达的造林计划一次性拨付到各省级财政,由省财政根据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省年度工程造林计划,将补助资金拨付到各工程建设县(市、区、单位)进行工程建设。
退耕地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在工程建设的第一年,由国家财政根据各省的建设任务直接拨付到各省级财政,各省级财政根据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年度退耕还林计划,将政策补助资金拨付到各工程建设单位(县、市、区和省农垦总局)财政,工程建设完毕后,根据当地林业部门年度检查验收结果,退耕农户到当地乡镇财政兑现政策补助资金(农垦部门自行管理政策兑现)。从退耕地还林建设第二年开始,每年由国家财政根据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结果,将补助资金拨付到各省级财政,再由各省级财政根据国家检查验收结果拨付到各工程建设单位财政,各工程建设单位财政根据当地林业部门年度检查验收结果,向退耕还林农户兑现政策补助资金(过去是由乡镇财政直接兑现给退耕还林农户)。对当年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地块,当年不予兑现政策补助,待第二年或者第三年补植补造合格后,再继续兑现补助政策。在2004年以前兑现粮食补助政策时,是由退耕还林农户根据当地林业部门年度检查验收结果,到当地政府粮食主管部门指定的粮食。
&&上一篇:&&&&下一篇:&&
16:37:49.0
16:36:59.0
16:12:46.0
16:11:51.0
继续教育辅导书
常年开设以下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华会计网校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中华会计网校”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华会计网校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中华会计网校”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彭水:退耕还林推动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  彭水 退耕还林推动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退耕还林硕果喜人猕猴桃基地平安镇梨子基地林下养蜂油茶林下种植魔芋经果林基地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是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意义重大。近年来,彭水以退耕还林为契机,推动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4年至2016年,彭水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任务20万亩,规模列全市第一。截至目前,已完成退耕还林17.9万亩,占3年计划的89.5%; 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新建和巩固退耕还林经济林基地14.8万亩,覆盖贫困村96个、贫困户20600户、贫困人口72100人,带动贫困农户户均增收2200元。  随着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持续推进,这一数据将不断被刷新。  建机制强基础 上下联动  自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彭水通过摸索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意见》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并得到市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2015年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全国7个代表县之一,彭水代表重庆作交流发言。  彭水的退耕还林工作成绩有目共睹,退耕还林稳步推进,离不开灵活变通的工作格局。  “以前有问题还得跑到林业局咨询,现在每个乡镇(街道)林业站都有专人负责,问题都能很快得到解决,确实省心不少。”彭水县善感乡石盆村村民王大庆有感而发。  退耕办是联系各乡镇(街道)退耕还林工作的纽带,是退耕还林工作的中枢神经。为了确保退耕还林有人抓有人管,彭水县林业局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将退耕办设为常设机构,负责对退耕工作的日常指导和检查验收等工作。  为更好地发挥退耕办的纽带作用,彭水统筹协调县编办、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通过考调和公开招录方式,选拔专业技术人才组建“新一轮退耕还林办公室”。  截至目前,已通过公开招录方式,在乡镇(街道)选拔了4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退耕还林队伍当中。同时,推行林技人员分片蹲点联系制度,全面做好退耕还林服务工作。  为全面推进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作,彭水经过摸索,创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明确补助政策、组织实施、保障措施等,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奠定了坚实基础。  谋规划建基地 产业脱贫  6月4日,彭水县平安镇大竹村村民殷安奎一大早就来到自家果园锄草。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早上他总是习惯到果园逛逛,在他看来,300亩的果园不仅孕育着甜美的果实,更孕育着自己脱贫致富的希望。  乘着新一轮退耕还林的东风,2014年,殷安奎贷款包下了村里的一片十几亩林地。风吹日晒,日复一日,经过辛勤地栽培,果树成活率高,产量更是一年高过一年。腰包越来越鼓,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高,2016年,殷安奎又包下200多亩的土地种植李子树。  “退耕还林不仅保护了生态,还鼓了农民的荷包,脱贫致富只是时间的问题。”说起新一轮退耕还林后家乡的变化,殷安奎兴奋地说。  在彭水还有很多像殷安奎一样以退耕还林为机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脱贫致富的贫困户。  近年来,彭水立足“特色效益林业”定位,把退耕还林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手段,将统筹退耕还林与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为确保退耕还林沿着特色化、高标准、强竞争力方向发展,同时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彭水坚持造林适生的原则,选择适合彭水立地条件的油茶、青脆李、核桃、李子、红椿等优良品种,相对集中成片,规模打造经济林产业基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彭水结合实际,在乡镇(街道)退耕还林工作中,确定了在每个乡镇(街道)规划建设高标准经济林产业示范基地,相应跟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链接乡村旅游,示范带动全县退耕还林,使其培育成产业脱贫的主力,努力实现退耕还林工程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三结合”目标。  作为全市7个森林资源大县之一,彭水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彭水以退耕还林为重点,在39个乡镇(街道)分别集中连片打造相对集中、规模达1000亩以上的林业产业基地,配套跟进设施建设和链接乡村旅游,力求实现林旅融合,示范带动全县退耕还林,以效益林业助推脱贫攻坚。  规划到2020年,全县实施退耕还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其中经济林达32万亩,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亿元,相当于目前彭水县农业规模,农业生产从一年生植物向多年生植物根本性转变。  可持续促增收 成效显著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脱贫都是问题,更谈不上致富,现在退耕还林了,致富小康有信心了。”彭水长生镇龙汇村村民叶佑培觉得,日子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密不可分。  叶佑培说,作为村民的贫困户,一直以来,一家人的生活全靠4亩地种玉米过活。玉米作为唯一的经济来源,一年2000多元的收入难以支撑家庭开支。  后来,叶佑培将自己的土地以每亩近200元的价格承包给了当地的一家名叫朋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并加入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务工。  “感觉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工作起来肯定更有劲,这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叶佑培说,算上租金就顶得上种一年的玉米,加上自己在合作社的务工费以及投资入股后的分红,再怎么一年收益也能上万元。  在彭水当地,像叶佑培一样靠着土地出租、入股分红等措施脱贫致富的村民不占少数。这得益于彭水创新合作模式构建现代林业经营体系的成果。  农民致富是根本,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对于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彭水积极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培植后续产业。在种植建设方面,宜林则林、宜经则经,大胆支持和依靠农村中的能人,发展龙头企业和各类公司;积极开展资本运作,通过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壮大公司实力,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确保退耕户增收致富。  通过“业主承包”模式,彭水主推业主(大户)承包、股份合作和农民专业合作,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严格实行合同制管理,确保退耕还林造林成效。  同时,积极探索委托集中代管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农民收益。即在建设期间,由退耕农户委托乡镇(街道)林业站或其他经营主体,对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质量、抚育管护、资金管理进行集中代管。退耕户将直补资金作为管护经费,并成立理事会对管护工作进行监督。5年见成效后,代管方将林地交还农户管理,所有收益归农户所有,对农户不能自行管理的继续代管,确保经营效果。  实践证明,个体承包既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当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退耕还林获得持久动力的有效方式。只要农户自愿实施退耕还林,县林业主管部门无偿提供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服务,同时根据农民需要和地情实际,由政府为种苗“买单”;对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的,政府根据产业发展政策给予补助,从而扶持这部分农户实施好退耕还林,促进增收。  重配套抓效益 科技支撑  完善的保障措施是稳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基础。自2015年起,彭水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统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  5年内,彭水县财政每年在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重点用于种苗补贴、管护等支出。凡是由业主集中经营规模超过1000亩的,配套解决3%-5%的农用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募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采取“公司+苗圃+育苗户”的方式,建成各类苗圃基地1000亩,产苗1100万株,保障工程建设种苗需求。同时,积极开展引种对比试验工作,引进适合彭水土壤和气候条件优良品种,加大地方优良乡土树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提高种苗良种使用率。  科技是引领发展第一内动力,林业发展不能走“老路”,要创新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为提升林业产业科技创新含量,彭水县林业局加大了林业调查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数字化技术,现场确定退耕还林区域、坡度、面积等指标,提高设计精度和工作效率。  林业产业的创新发展,打造专业的林业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是关键。彭水通过采取购买服务方式,聘请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组建林业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推行科技特派员服务制度,为退耕还林业主提供科技服务,同时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并组建5个技术指导组对乡镇(街道)退耕还林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标。  唐楸 刘钦 图片由彭水县林业局提供铜陵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约为111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80%。那么铜陵2016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分配标准是怎样的?根据政府文件有关意见相关补贴如下。
农业资金(三合一改革):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补贴标准173.1/亩,补贴资金数为,补贴户数为3327户;退耕还林生活补助资金: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补贴标准105/亩,补贴资金数为385035元,补贴户数为903户;退耕还林管护补助: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补贴标准20元/亩,补贴总数73340元,补贴户数为903户。
相关阅读:
铜陵主要农业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9.3亿元,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9.75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1.69亿元,增长8.3%;牧业产值3.53亿元,增长9.4%;渔业产值3.19亿元,增长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4亿元,增长8.5%。
201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92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17公顷,下降0.7%;棉花播种面积为3739公顷,下降20.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269公顷,下降15.0%;蔬菜播种面积4324公顷,增长1.4%。
万吨,增长5.6%;油料产量1.89万吨,下降13.4%;棉花产量0.54万吨,下降20.4%;蔬菜产量10.54万吨,增长2.9%。
2012年肉类总产量1.67万吨,增长3.6%;禽蛋总产量0.83万吨,增长33.8%;全年水产品产量2.22万吨,增长5.1%。
热门推荐:分享到:91人有用93人有用86人有用78人有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财政厅(局)、水利(水务)厅(局)、农业厅(局、委、办):
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调整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表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