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世界上共有多少个国家岳文杰

打造“三进”培育工程 实现“三位一体”效果
来源:华龙网
MV《为什么》弘扬“孝老爱亲”理念
5月25日,由璧山区委宣传部和正兴镇联合主办的“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小城故事会在正兴镇文化服务中心举行。
工作队深入村(社区)指导工作
驻璧泉群众工作队第7队到华龙社区调解纠纷
群众工作队看望贫困户
群众工作队走访群众
4月13日,璧山区发布“征集令”,面向全区广大市民征集“好家风、好家训”线索或故事。
“征集令”如一缕春风,吹皱了每个璧山家庭的“春水”。短短半个月时间,上百个动人的家风故事投到了璧山区委宣传部的邮箱。“将每个家庭记忆中的故事凝练成文字,本身就是一次对传统家风家训的一次巡礼。”璧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事实上,不只是家庭,在学校、社区,在璧山的每个角落,一场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探索正在生动呈现:激活家庭,讲好家风故事;立足学校,抓实“校训”,将文明礼仪从娃娃抓起;立足社会,以健康向上的音乐影响人。“通过打造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三进’培育工程,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三位一体’效果。”该负责人说。
晒家训家规
身边人讲家风故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我的奶奶时常念叨的一句话,也是我家的家训。”上个月,在正兴镇举行的“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小城故事会上,年仅11岁的“柚子树”宣讲队成员孙良霞登台介绍起了自家的家训故事。
其后,“舌头打个滚,喊人不折本”、“林氏家训”等家风故事,引发现场观众热烈反响。“都是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听了确实受教育。”当地居民左兴国如此评价。
以文庙为阵地,邀草根“名嘴”摆龙门阵,璧山区“小城故事会”最初的定位是理论宣传阵地,通过群众主讲,用摆龙门阵的方式,将“大事”讲成“小事”。
如今,其功能逐步拓展,在结合民生热点、重要政策解读等节点开展宣讲活动的基础上,“小城故事会”加入了晒家训家规、讲家风故事的内容,同样要求群众唱主角,通过小故事阐述大道理。
“家风家训小故事搬上舞台,既让后人传承良好家风,又能教育感染身边的人。”璧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通过家风故事,带动更多群众建设和谐家庭。
如今,“小城故事会”已逐步成为文明传播的阵地,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雅行七礼规范言行
校训工程育德无声
6月4日早上6时26分,央视综合频道(CCTV-1)和央视新闻频道(CCTV-13)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栏目,在《校训是什么》中,对璧山实验小学“青白为人,文雅为志”的校训及校训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时长5分钟的报道。“餐前做好三件事,整理解便洗洗手;用餐做好三件事,排队去取餐、进餐不说话、用餐不浪费……”这样朗朗上口的礼仪歌曲,简单易懂地讲清了用餐应该遵循的规范。与此相对应的是,食堂用餐秩序井然有序,铺张浪费极为少见。
除了用餐礼,还有举手礼、集会礼、出行礼等,学校将不同场合下应有的行为规范总结为一套朗朗上口的有歌词、有动作的“雅行七礼”,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入脑入心。
“这样用心,就是希望将学校的校训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校长傅静说。
实验小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200余年来,“以雅办学,行君子之道;以雅为训,养浩然之气”,办学不止,文脉不断,“青雅”文化成为实验小学流淌的血液,并逐渐确立了“青白为人,文雅为志”的校训。
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这样深刻的校训?傅静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青白为人”就是诚实守信,而“文雅为志”关键是要有规矩,讲礼仪。“雅行七礼”由此出炉,意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游戏之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样的校训工程,正在璧山区各学校展开。“结合各校实际,将底蕴深厚的校训直白清楚地传递给孩子们,真正达到育德无声的目的。”璧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在学校开展校训工程,从娃娃开始抓好礼仪道德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重要举措。
寓教于“乐”
用好音乐滋养心灵
第三届重庆市原创歌曲大赛在璧山区举行,《城市底色》、《为什么》两首璧山原创歌曲将参与角逐。当地群众非常期待:“可惜参选曲目有限,不然我们璧山的原创好歌多着呢。”
来过璧山的人都知道,《小而美》、《璧山等你来》、《和美璧山》等一曲曲描写家乡美景的歌曲,将璧山“小而美”的形象推向了外界。现在,更多的原创歌曲颂扬璧山人的内在之美。
“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感谢你紧靠我的身旁。从此不再觉得恐惧,是爱心给了我力量……”由著名音乐人庄奴、王建勋联袂打造的《你是我的手杖》,讴歌了坚贞的爱情,表达了夫妻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坚持。庄老另一作品《为什么》,则歌颂母爱伟大,唱出了为人子女应该行孝道的心境……
“天天耳濡目染,自己都不好意思做不恭不敬不孝顺的事。”每到周末,璧山秀湖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里总能看到一家大小其乐融融过周末的场景,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市民们说:“歌里都唱了,还能不学好?”
从最早的体系教育——小学着眼,从作为社会细胞的每个家庭做起,到全社会发现美、传递美,进而践行美,璧山家风家训、校风校训和寓教于“乐”工程,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效融合为“三位一体”,形成了无缝衔接的文明素养教化体系,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探索。
文/张亚飞图片由璧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三走进”转出好作风炼出好干部
近几个月来,在农家院落、乡坝田坎、生产一线,随处都能见到璧山区领导和区级部门、镇街干部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走村入企,面对面了解情况、实打实解决困难、心贴心共话发展,用实际行动锤炼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和基本功。
“这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将‘三走进’转入常态化的生动实践。”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54支群众工作队
走村进企破解矛盾
2013年6月,璧山县委(2014年撤县设区)着眼干部作风和改革发展大局,精心组织开展了“三走进”活动。其具体内容是:走进村社、融入群众;走进企业,助推发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
这一活动从当时退居二线的县管领导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年轻后备干部和新进机关干部中,抽调了324人,组成54支群众工作队,派驻到186个村和社区蹲点。同时,以工作队为载体,30名时任县级领导、102个县级部门、26家重点企业及28个镇街机关党支部分别结对包建1个村。
每支群众工作队常驻队员3人,队长由退居二线的县管领导干部担任,成员为年轻后备干部和新进机关干部。此外,各支工作队均配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1人,每月定期到村(社区)开展工作。
常驻队员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村和社区规范落实村(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指导落实低保、种粮直补、退耕还林等惠民政策的落实;指导村和社区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
化解矛盾是走进村社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工作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进行交心谈心,直面群众宣讲政策和法规。同时,协助镇街、部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助推发展是走进村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常驻队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各展所长,思路、人脉、项目、资金接踵而至,勾勒出村(社区)产业发展的鲜活画卷。
“三走进”助推发展
锻炼干部作风
“‘三走进’在化解基层矛盾、助推村社发展的同时,也让一批年轻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锤炼,补齐了基层工作能力欠缺的‘短板’。”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在“三走进”中,41件突出信访案件化解任务一一落到了领导、相关部门、涉及村社工作队员头上。通过深入调查、详细研判、反复沟通,这些突出信访案件基本得以妥善解决。
在化解矛盾中,干部们走进农家院坝,与矛盾双方进行交流,寻找矛盾根源、症结,再用政策和情感加以化解。短时间内,就使一大批积压的矛盾消弭无形,赢得群众的口碑。
在助推经济发展中,工作队和“两代表一委员”发挥各自的知识特长和资源优势,既为村和农民谋划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主意,又协调项目资金,总共解决了帮扶财物和资金等上千万元。
在走进村社中,一批年轻干部也在农村工作的磨练中成长起来。
年轻后备干部岳文杰在退居二线、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副调研员王加强带领下,进驻七塘镇喜观村、跃进村、七兴社区、金凤社区。面对村社纷繁复杂的具体情况,岳文杰一时感觉工作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这时,队长王加强引导岳文杰一起梳理群众提出的问题,逐个逐件进行分析研判,并提出具体明晰的解决方法,使岳文杰“茅塞顿开”。
在队长的精心指导下,岳文杰和另一名常驻队员大胆承担起解决矛盾的责任。不到一年的时间,诸如“依凤老街片区电网老化,影响居民生活(特别是热天)且有安全隐患”、“场镇医院方向出场口处垃圾场污染严重”、“依凤场镇要求建一个好的公共厕所,以方便群众”、“场镇饮用水常断水、水质太差”、“群众健身广场尘土飞扬,要简单改造,以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岳文杰本人也通过群众工作队的磨练成长为区管领导干部。
一年“三走进”,一生“群众情”。一大批像岳文杰这样的年轻干部在具体的农村工作中党性得到锤炼、作风得以升华、能力得以提升,自信坚定地迈出成长的步伐。
夯实“三走进”服务平台
2014年下半年,璧山区委审时度势,将“三走进”转入常态化,动态调整队员组成,并把其打造成为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培养年轻干部基层工作能力的平台。
在今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三走进”又成为党员干部做合格党员的实践平台之一。近两个月来,璧山从区委书记到普通党员都走进了村(社区)和企业,走访、了解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建议。目前为止,已收集到各类意见和建议共4700余条。
“对这些收集起来的意见和建议,区里集中进行了梳理,列入‘问题清单’,逐一加以解决。同时,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区里还进一步完善了今年25件民生实事目标,分解落实了具体任务。”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常态化开展的“三走进”,已经成为璧山基层党建工作的“助推器”和“活名片”,并将在璧山实施“三区一美”战略的大背景下演绎出更加丰富的内涵,彰显出更加明快的活力。
文/杜微 张亚飞 赵伟平
图片由璧山区委组织部提供
打造“三进”培育工程 实现“三位一体”效果
来源:华龙网
5月25日,由璧山区委宣传部和正兴镇联合主办的“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小城故事会在正兴镇文化服务中心举行。驻璧泉群众工作队第7队到华龙社区调解纠纷。
MV《为什么》弘扬“孝老爱亲”理念
5月25日,由璧山区委宣传部和正兴镇联合主办的“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小城故事会在正兴镇文化服务中心举行。
工作队深入村(社区)指导工作
驻璧泉群众工作队第7队到华龙社区调解纠纷
群众工作队看望贫困户
群众工作队走访群众
4月13日,璧山区发布“征集令”,面向全区广大市民征集“好家风、好家训”线索或故事。
“征集令”如一缕春风,吹皱了每个璧山家庭的“春水”。短短半个月时间,上百个动人的家风故事投到了璧山区委宣传部的邮箱。“将每个家庭记忆中的故事凝练成文字,本身就是一次对传统家风家训的一次巡礼。”璧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事实上,不只是家庭,在学校、社区,在璧山的每个角落,一场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探索正在生动呈现:激活家庭,讲好家风故事;立足学校,抓实“校训”,将文明礼仪从娃娃抓起;立足社会,以健康向上的音乐影响人。“通过打造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三进’培育工程,确保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三位一体’效果。”该负责人说。
晒家训家规
身边人讲家风故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我的奶奶时常念叨的一句话,也是我家的家训。”上个月,在正兴镇举行的“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小城故事会上,年仅11岁的“柚子树”宣讲队成员孙良霞登台介绍起了自家的家训故事。
其后,“舌头打个滚,喊人不折本”、“林氏家训”等家风故事,引发现场观众热烈反响。“都是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听了确实受教育。”当地居民左兴国如此评价。
以文庙为阵地,邀草根“名嘴”摆龙门阵,璧山区“小城故事会”最初的定位是理论宣传阵地,通过群众主讲,用摆龙门阵的方式,将“大事”讲成“小事”。
如今,其功能逐步拓展,在结合民生热点、重要政策解读等节点开展宣讲活动的基础上,“小城故事会”加入了晒家训家规、讲家风故事的内容,同样要求群众唱主角,通过小故事阐述大道理。
“家风家训小故事搬上舞台,既让后人传承良好家风,又能教育感染身边的人。”璧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通过家风故事,带动更多群众建设和谐家庭。
如今,“小城故事会”已逐步成为文明传播的阵地,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雅行七礼规范言行
校训工程育德无声
6月4日早上6时26分,央视综合频道(CCTV-1)和央视新闻频道(CCTV-13)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栏目,在《校训是什么》中,对璧山实验小学“青白为人,文雅为志”的校训及校训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时长5分钟的报道。“餐前做好三件事,整理解便洗洗手;用餐做好三件事,排队去取餐、进餐不说话、用餐不浪费……”这样朗朗上口的礼仪歌曲,简单易懂地讲清了用餐应该遵循的规范。与此相对应的是,食堂用餐秩序井然有序,铺张浪费极为少见。
除了用餐礼,还有举手礼、集会礼、出行礼等,学校将不同场合下应有的行为规范总结为一套朗朗上口的有歌词、有动作的“雅行七礼”,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入脑入心。
“这样用心,就是希望将学校的校训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校长傅静说。
实验小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200余年来,“以雅办学,行君子之道;以雅为训,养浩然之气”,办学不止,文脉不断,“青雅”文化成为实验小学流淌的血液,并逐渐确立了“青白为人,文雅为志”的校训。
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这样深刻的校训?傅静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青白为人”就是诚实守信,而“文雅为志”关键是要有规矩,讲礼仪。“雅行七礼”由此出炉,意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游戏之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样的校训工程,正在璧山区各学校展开。“结合各校实际,将底蕴深厚的校训直白清楚地传递给孩子们,真正达到育德无声的目的。”璧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在学校开展校训工程,从娃娃开始抓好礼仪道德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重要举措。
寓教于“乐”
用好音乐滋养心灵
第三届重庆市原创歌曲大赛在璧山区举行,《城市底色》、《为什么》两首璧山原创歌曲将参与角逐。当地群众非常期待:“可惜参选曲目有限,不然我们璧山的原创好歌多着呢。”
来过璧山的人都知道,《小而美》、《璧山等你来》、《和美璧山》等一曲曲描写家乡美景的歌曲,将璧山“小而美”的形象推向了外界。现在,更多的原创歌曲颂扬璧山人的内在之美。
“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感谢你紧靠我的身旁。从此不再觉得恐惧,是爱心给了我力量……”由著名音乐人庄奴、王建勋联袂打造的《你是我的手杖》,讴歌了坚贞的爱情,表达了夫妻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坚持。庄老另一作品《为什么》,则歌颂母爱伟大,唱出了为人子女应该行孝道的心境……
“天天耳濡目染,自己都不好意思做不恭不敬不孝顺的事。”每到周末,璧山秀湖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里总能看到一家大小其乐融融过周末的场景,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市民们说:“歌里都唱了,还能不学好?”
从最早的体系教育——小学着眼,从作为社会细胞的每个家庭做起,到全社会发现美、传递美,进而践行美,璧山家风家训、校风校训和寓教于“乐”工程,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效融合为“三位一体”,形成了无缝衔接的文明素养教化体系,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探索。
文/张亚飞图片由璧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三走进”转出好作风炼出好干部
近几个月来,在农家院落、乡坝田坎、生产一线,随处都能见到璧山区领导和区级部门、镇街干部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走村入企,面对面了解情况、实打实解决困难、心贴心共话发展,用实际行动锤炼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和基本功。
“这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将‘三走进’转入常态化的生动实践。”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54支群众工作队
走村进企破解矛盾
2013年6月,璧山县委(2014年撤县设区)着眼干部作风和改革发展大局,精心组织开展了“三走进”活动。其具体内容是:走进村社、融入群众;走进企业,助推发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
这一活动从当时退居二线的县管领导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年轻后备干部和新进机关干部中,抽调了324人,组成54支群众工作队,派驻到186个村和社区蹲点。同时,以工作队为载体,30名时任县级领导、102个县级部门、26家重点企业及28个镇街机关党支部分别结对包建1个村。
每支群众工作队常驻队员3人,队长由退居二线的县管领导干部担任,成员为年轻后备干部和新进机关干部。此外,各支工作队均配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1人,每月定期到村(社区)开展工作。
常驻队员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村和社区规范落实村(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指导落实低保、种粮直补、退耕还林等惠民政策的落实;指导村和社区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
化解矛盾是走进村社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工作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进行交心谈心,直面群众宣讲政策和法规。同时,协助镇街、部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助推发展是走进村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常驻队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各展所长,思路、人脉、项目、资金接踵而至,勾勒出村(社区)产业发展的鲜活画卷。
“三走进”助推发展
锻炼干部作风
“‘三走进’在化解基层矛盾、助推村社发展的同时,也让一批年轻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锤炼,补齐了基层工作能力欠缺的‘短板’。”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在“三走进”中,41件突出信访案件化解任务一一落到了领导、相关部门、涉及村社工作队员头上。通过深入调查、详细研判、反复沟通,这些突出信访案件基本得以妥善解决。
在化解矛盾中,干部们走进农家院坝,与矛盾双方进行交流,寻找矛盾根源、症结,再用政策和情感加以化解。短时间内,就使一大批积压的矛盾消弭无形,赢得群众的口碑。
在助推经济发展中,工作队和“两代表一委员”发挥各自的知识特长和资源优势,既为村和农民谋划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主意,又协调项目资金,总共解决了帮扶财物和资金等上千万元。
在走进村社中,一批年轻干部也在农村工作的磨练中成长起来。
年轻后备干部岳文杰在退居二线、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副调研员王加强带领下,进驻七塘镇喜观村、跃进村、七兴社区、金凤社区。面对村社纷繁复杂的具体情况,岳文杰一时感觉工作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这时,队长王加强引导岳文杰一起梳理群众提出的问题,逐个逐件进行分析研判,并提出具体明晰的解决方法,使岳文杰“茅塞顿开”。
在队长的精心指导下,岳文杰和另一名常驻队员大胆承担起解决矛盾的责任。不到一年的时间,诸如“依凤老街片区电网老化,影响居民生活(特别是热天)且有安全隐患”、“场镇医院方向出场口处垃圾场污染严重”、“依凤场镇要求建一个好的公共厕所,以方便群众”、“场镇饮用水常断水、水质太差”、“群众健身广场尘土飞扬,要简单改造,以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岳文杰本人也通过群众工作队的磨练成长为区管领导干部。
一年“三走进”,一生“群众情”。一大批像岳文杰这样的年轻干部在具体的农村工作中党性得到锤炼、作风得以升华、能力得以提升,自信坚定地迈出成长的步伐。
夯实“三走进”服务平台
2014年下半年,璧山区委审时度势,将“三走进”转入常态化,动态调整队员组成,并把其打造成为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培养年轻干部基层工作能力的平台。
在今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三走进”又成为党员干部做合格党员的实践平台之一。近两个月来,璧山从区委书记到普通党员都走进了村(社区)和企业,走访、了解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建议。目前为止,已收集到各类意见和建议共4700余条。
“对这些收集起来的意见和建议,区里集中进行了梳理,列入‘问题清单’,逐一加以解决。同时,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区里还进一步完善了今年25件民生实事目标,分解落实了具体任务。”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常态化开展的“三走进”,已经成为璧山基层党建工作的“助推器”和“活名片”,并将在璧山实施“三区一美”战略的大背景下演绎出更加丰富的内涵,彰显出更加明快的活力。
文/杜微 张亚飞 赵伟平
图片由璧山区委组织部提供
[责任编辑: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一共多少个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