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流量为什么不能用滴滴出行使用教程

你以为滴滴只是个一直在亏损的打车软件吗-滴滴打车业务及盈利模式探析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19068字,被32人关注,获得了81个喜欢
你以为滴滴只是个一直在亏损的打车软件吗-滴滴打车业务及盈利模式探析
大家眼中的滴滴,是不是一个天天发红包,经常搞活动,疯狂补贴有点傻的软件呢?有人说高手下棋要看三步以上,其实滴滴就在下很大的一盘棋,它同时受到阿里和腾讯的支持,创始人CEO程维跟随习大大9月份参加中美互联网大会、12月又参加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滴滴拥有B端千万级司机以及C端几亿级白领,用户精准且有消费能力,这个是现有模式和将来模式的基石。那么滴滴的棋盘到底有多大?来看一下现在的业务模式
没有想到滴滴有这么多业务吧,这是公开渠道公布的,还有更多没有发掘到的,欢迎大家补充。综上大致分为几个业务板块1、车业务:1-7、9、102、流量业务:8、11、123、新业务(非面向C端):13、14、15那么现在的滴滴怎么盈利呢?一、“份子钱”,也就是每单抽成有文章报道滴滴现在每天6000w单,每单抽成2元的话,一天就是1.2亿收入。二、大巴车票、代驾、试驾费用大巴开通了不少城市,车票每人5元,这个也是收入代驾,这个不必多说,E代驾光一个代驾业务,都可以估值十亿美金试驾一个抽成,另外将来肯定会和厂商合作物流这个一直说要做,暂时没有看到,滴滴战略投资饿了么,或许将来送外卖的不再是电动自行车,而是滴滴专车了。三、滴滴流量商城导向了美团(什么?你竟然没有找到商城,就是那个“发现”里面),相信美团支付了不少流量费用,或是资源交换滴滴游戏中心,游戏是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虽然目前还不成熟,从打车软件进去玩游戏,怎么也觉得那里不对经下面重点说一下广告业务。广告业务是大头,启动页几秒的广告,几个月前据说是100w每天,现在只会更贵;借助微信漫天飞的滴滴红包广告,相信比100w更高吧。另外滴滴有各地的自媒体矩阵,经常和大类商家、厂家合作。这个业务有多大,不敢想四、新业务,也是普通大众接触不到的业务正在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估计目前还没有产出,不过一旦出来,将会是大幅提高滴滴估值的一项杀手锏技术城市交通数据,据说比什么交通部、城建局拥有的数据都多,这些单位都在找滴滴合作,其他建设单位估计更多吧金融类业务,目前主要是账户资金沉淀,打车人付费后钱立马到公司账户,但司机只能周结,这个里面应该有不少钱。想当年支付宝上面的沉淀资金有100多个亿,后来马云觉得100多个亿几个亿利息还是发给广大的淘宝网友吧,于是收购天弘退出了余额宝,没想到一下子有7000多亿了。滴滴未来新业务设想1、滴滴打车改名滴滴出行,会不会涉及到以下交通方式
2、以下大热门领域,滴滴会不会涉及大物流负责全国各大物流公司、电商平台城市级配送,干掉快方送药之类的小而美公司也是非常容易大金融购车贷款、汽车金融租赁、车险汽车大市场汽车前市场:新车导购、二手车交易汽车后市场:修理、配件、保养总之,笔者十分看好滴滴,虽然前有Uber,后有神州专车、首汽/广汽新建打车平台,但滴滴作为从一出生就要和各大打车平台、和政策、和出租车司机打的头破血流才活下来的公司,骨子里的基因决定它不怕任何对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IT 专题 由 IT大分类,转定位于IT·互联网行业观察与思考,数码产品极客体验。
主编:向右奔跑 http://www.ji...
· 149802人关注
《知了》专题大到包罗IT业及互联网的大情小态,小到收罗便利的工具和应用,准则是“用大脑思考、用良心酿字、用简单逻辑表述、用诚意筛选”,...
· 52811人关注
关注互联网、科技。
**诚邀科技爱好者一起管理这个专题,私信我。
不定期会精选一些好的文章发在公众号(joojencom)...
· 29514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米3手机,滴滴打车在无线网情况下可用,流量情况下用不了_百度知道热门推荐:
  近期,在微博APP、艺龙APP、格瓦拉APP、墨迹天气APP等等产品中,都接入了滴滴出行服务,在滴滴近日公布的合作伙伴中,社交、票务、旅行、天气垂直行业流量巨头纷纷在列,而这也意味着移动时代的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正在越来越跨界,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每个APP都在通过不断拓展服务来实现自身消费的新增长,而此次第三方应用接入滴滴则是这一趋势的反应,而通过这一合作,我们来重新看互联网的经济增长本质-“重混”。
  所谓“重混”,是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我们在最后会详细解释,这里先从第三方平台以及滴滴两方局势开始分析。
  一,第三方平台借势整合服务场景,拉升用户消费
  根据最新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最新2016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其中显示全球移动的用户增长已经彻底放缓,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量从2014年的31%,下降到了2015年的10%。
  整个移动用户的增长红利已经趋于尾声,因此对于已经在各行业已经发展成熟的APP来说,随着移动时代的增长红利结束,其用户增长已经接近尾声,而行业格局也已经稳定,这些APP都已经稳占了一定江山,在短期阶段不再会有被改写的可能。
  在如今用户增长接近尾声,行业格局已定的情况下,这些有着过亿过千万注册用户数的APP应当如何继续通过运营通过更多业务线,提高用户日活、用户消费,GMV,则成为这些APP的全新任务。
  对于这些APP而言,其所能够推出的运营活动无非是一些基于产品自身的打折优惠、新内容推送,我们以格瓦拉为例,其经常会给用户推送最新上映电影、打折优惠、用户影评等等消息,但在滴滴出行接入之后,其就可以为用户推送“看《X战警》滴滴出行优惠20元”、“看《X战警》滴滴出行有几率免费接送”、“看《X战警》格瓦拉滴滴出行独家呼叫万磁王接送”等等这样的活动,将打折、趣味活动融于一身,再辅以微博微信的社会化传播,将会带来极大的用户参与,此前没有意愿看电影的大量潜在用户,在看到这些联合活动之后则有可能被“激活”,进而拉动格瓦拉的消费,此外滴滴还可以在自身APP中对格瓦拉进行联合推广,让滴滴的用户也成为格瓦拉用户,总之玩法非常多。
  第三方APP接入滴滴,除了可以丰富产品服务场景之外,更是有着将这条业务线进行运营上整合的优势,直接拉动用户消费,实现GMV的增长,而滴滴作为国内第一出行巨头,占据了国内超过87%的专车市场份额,在标准化的服务上也自然不必多言,可以为第三方APP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出行成为服务标配,滴滴借势收割全网红利
  事实上,滴滴出行并非第一次作为被接入的第三方应用,早在日,其就被微信接入到服务中,在1月4日只支持iOS版的情况下,微信内叫车已经达到2万单,而在1月10日到1月12日两天期间,打车总数高达10万单,这是滴滴第一次收割全网红利。
  在尼尔森的《全球手机用户调查》中显示,每个用户平均每月打开的应用数为24个,十分之少,而随着APP的疯狂增长,用户也已经越来与倾向于减少独立APP的打开次数,而滴滴出行接入微信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除了微信拥有海量用户数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满足了用户便携的需求,可以在一款产品中一步到位的实现其想要的出行服务。
  微信接入滴滴出行,以及此后的支付宝接入滴滴出行,都培养了用户在第三方APP中使用滴滴出行的适应性,因此当前其他产品接入滴滴出行,并不会让用户感到陌生,并且由于微信和支付宝合力对于用户潜移默化的教育,出行已经逐渐成为标配服务。
  因此当前滴滴被接入到其他第三方产品中,则已经不再需要做太多用户引导工作,而滴滴作为国内最大的出行服务产品,其又可以借势这些第三方APP,将整个互联网的最后流量红利进行最后收割,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三,“重混”将会是未来科技常态
  此次滴滴接入第三方应用,其还反映了整个科技进化的另一个趋势“重混”,滴滴与第三方APP各取所需,带来全新的增长可能性。著名前沿科技思想家凯文凯利,在其新书《必然》之中谈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重混”,其引用了经济学家保罗罗墨的观点,经济的真正可持续性增长并非来自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于将已有资源进行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
  而科技的增长从来都是重混经济,不仅技术本身就是各种技术的重混,而技术所连接的服务都在不停重混,例如微信自身是社交产品但是重混着电商(京东)、O2O服务(滴滴和58到家等)、金融(微信支付、微粒贷和理财通)等一大堆服务,而回看支付宝也同样如此,一切都在混搭跨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传统世界中那种泾渭分明的界限已经越来越难以找到。
  重混带来经济增长,而科技的混合共生是经济增长驱动下的必然结果,因此再看出现的所谓“互联网+”,正是传统与互联网的重混,滴滴作为一个传统出租车行业与联网结合的新产物,其正在加速着自身两方面进化,一方面向专车、代驾、试驾、公交等交通行业进军,另一方面又在向互联网的电商、以及联合第三方APP进行发展,将自身在互联网中的存在越来越扩大,越来越隐藏于无形,成为继微信、支付宝之后的基础设施,而那些第三方APP也在借助滴滴完成自己的“重混”,借助于滴滴这个出行的基础服务,实现自身更多消费场景的拓展。
  结语:
  如果从重混的概念回看互联网产品,我们就会发现最为成功的产品也是“重混”最多的产品,这些产品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水电煤基础设施,变成我们越来越无法察觉但却四处可见的存在,例如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微信朋友圈分享、微博分享.....滴滴以及更多的产品正在向这一方向进化,而更多的第三方产品也在借助这些水电煤完成自身的增长,互联网与实体,一切都都在朝着无限重混进化。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发言者”(shouxifayanzhe)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shouxifayanzhe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这一次,滴滴为何选择ofo?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停放的ofo“小黄车”雷锋网9月26日消息,共享单车服务平台ofo获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二者将在城市出行领域展开合作。ofo将得到来自滴滴的资本、用户流量以及运营方面的支持;而滴滴则以战略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其出行服务的维度——共享单车。未来,在滴滴平台上有望直接体验到ofo的服务。算上滴滴的投资,ofo创立至今已公布6轮融资。此前,ofo获得天使及Pre-A轮千万人民币融资、共计2500万人民币的A轮和A+轮融资以及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而ofo的直接竞争对手mobike也即将宣布大额C轮融资,共享单车市场在这个“资本寒冬”格外火热。滴滴自身一直在强调其要做的是出行平台,投资ofo符合其战略规划。滴滴方面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1500万司机和4亿用户加入滴滴社群,共同搭建了一个人、车、交通和生活方式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生态圈。而这个生态圈中,共享单车此前是缺席的。就在这两个月,关于共享单车的讨论突然爆火,mobike风靡北京城,ofo也被捧得炙手可热。要做出行平台的滴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此次战略投资ofo之前,便有分析人士指出,滴滴可能会自己开展共享单车服务,指出目前共享单车服务的核心壁垒在于:1、涉及车辆的软硬件研发2、资本投入带来的单车布局和规模效应3、市场宣传带来的网络效应和入口效应对于滴滴来说,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通过资本可以直接实现的,第三条则是滴滴目前作为出行入口最大的优势,无人能及。最终,滴滴选择投资共享单车公司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将此前缺席的共享单车纳入其出行生态圈,殊途同归。其实国外的共享单车市场也很热闹。在雷锋网此前的报道中,便有福特开展自有品牌的Gobike自行车共享服务,还有Zipcar联合Zagster推出Zipbike。滴滴紧跟潮流,同时选择站边ofo也能提高其进入该领域的效率。如果你关注这个单车共享,你会发现这段时间mobike的火热程度显然要高于ofo。目前,mobike在北京地区的业务拓展非常迅速,车辆已经在五环外出现;而ofo现阶段主打校园运营,在城市街道上很难见到。为什么滴滴没有选择更火的mobike,而是ofo,引发很多人的不解。滴滴官方称,“与滴滴一样,年轻的ofo创业团队秉承“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经济理念”。换句话说,便是二者的气质相符。同时,目前ofo在运营数据上的表现也是滴滴所需要的。官方数据显示,ofo上线至今已有近7万辆共享单车,总订单超过1500万,日订单超过50万,为全国20座城市超过150万师生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是国内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共享单车平台。提到ofo的“共享”气质。此前,ofo品牌公关负责人李泽堃向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表示:“ofo一开始有自己的‘小黄车’(采购自行车后喷上黄漆、车牌以及其他硬件),用来吸引关注和拓展市场;同时,我们也鼓励用户将自己的单车拿出来共享。”他还介绍,当年在北大开始做的时候,便收获了2000辆同学共享出来的单车,这也是让其团队坚信共享单车在校园是可行的。公开资料显示,ofo单车选择使用的是成本较低的普通自行车,成本约在200元左右,采用了价格较低的机械锁;而mobike则走的是自研自产自行车的道路,每一辆车的成本在2600元左右,用户并不贡献自行车,只享受服务。所以滴滴选择了模式更“轻”的ofo,同时气质上更加契合。当然,坊间传闻,滴滴也与mobike有过接触,但是因为要价太高,所以合作没有谈成。此外,从投资层面,查阅滴滴和ofo两家公司早期投资机构以及投资人之时,会发现很多相似之处:滴滴人王刚,在A轮投了 ofo 1000万人民币;投资滴滴A轮300万美元的金沙江创投也在A轮领投了 ofo,此前投资快的的经纬资本实际上也是现在滴滴出行的投资方,亦领投了 ofo B轮数千万美元的融资。两家公司在资本方面的联系非常紧密,这也对他们的接触和合作有一定推动作用;而且,共同的投资人也意味着,两家公司的战略规划具备一致性,某种程度上达成双赢。目前,双方并未对具体的合作细节进行透露。分析人士认为,ofo目前在具体运营和硬件方面还有局限,滴滴作为战略投资人能更加深入在运营和研发层面提供切实的辅助;同时,对于滴滴来说,如果ofo仍旧停留在校园内而不进入城市,则投资价值会大打折扣。所以猜测两家已有共识,会很快开辟城市市场。对此,李泽堃告诉雷锋网:“ofo应该会逐步开放,进入城市,满足城市短途出行需求。”他还透露,“未来ofo不会过度投放车辆,但是会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单车的使用效率。当用户共享了自己的单车,ofo并不会再对车辆进行刷漆,但是会做维修、加装车牌以及硬件,成为为ofo服务的自行车”。某种意义上,“不生产单车,只连接单车,做背后调度的平台”的ofo要走上C2C的道路。今年1月份,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接受采访时表示,ofo将在今年覆盖北京地区所有高校,并向全国其他区域的高校发展,计划进入500所校园。之后还会进入与学校类似的封闭环境,如社区、企业、医院、工厂、公园等。滴滴投后的ofo,这些计划又会有哪些改变?
同步到新浪微博
关注产品和创新的科技媒体
非老司机,有兴趣请加微信ZHANGVAE111。
当月热门文章
¥0(免费上门 手机快修)
¥199.00¥499.00
00:00:00后恢复原价
本栏目由提供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滴滴出行车主接上乘客必须开流量导航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使用滴滴出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