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暂估入库如何结转成本多了并且已结账怎么办?

& 请教,关于成本--暂估入账的问题
总页数 (4):
发贴数量: 28
我与你对次问题交流已不少篇幅,你还是停留在仓库材料明细帐的暂估和红冲上,实际上此明细帐不存在和没必要暂估和红冲,对此有了明确的认识,就没有你这次提出的问题了(如加权平均法应不应该包括暂估入帐等)
我与你对次问题交流已不少篇幅,你还是停留在仓库材料明细帐的暂估和红冲上,实际上此明细帐不存在和没必要暂估和红冲,对此有了明确的认识,就没有你这次提出的问题了(如加权平均法应不应该包括暂估入帐等)
发贴数量: 44
Sycwjc : 清平提出的问题和账册设置没有关系呀, 大家都明确知道仓库的材料明细帐不涉及暂估的问题, 只是没说出来而己. 是你一直强调 “材料明细帐不用暂估”才把清平搞胡涂了, 以为就是财务上说的材料的明细分类帐.
加权平均是否应包括暂估入帐的问题你也没有理解, 例: A材料本月总计入库10笔,其中只有9笔有发票, 其中一笔是暂估的, 那么, 计算出库单价时, 是用9笔有发票的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呢, 还是用10笔计算?
答案可能不同, 但不像您所说的 “没有你这次提出的问题”啊.
Sycwjc : 清平提出的问题和账册设置没有关系呀, 大家都明确知道仓库的材料明细帐不涉及暂估的问题, 只是没说出来而己. 是你一直强调 “材料明细帐不用暂估”才把清平搞胡涂了, 以为就是财务上说的材料的明细分类帐.
加权平均是否应包括暂估入帐的问题你也没有理解, 例: A材料本月总计入库10笔,其中只有9笔有发票, 其中一笔是暂估的, 那么, 计算出库单价时, 是用9笔有发票的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呢, 还是用10笔计算?
答案可能不同, 但不像您所说的 “没有你这次提出的问题”啊.
发贴数量: 28
当然是按10笔计算!
是谁搞糊涂了?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材料明细帐、总帐?
在总帐科目中怎么会出现“原材料-A材料”这样的明细科目呢?
当然是按10笔计算!
是谁搞糊涂了?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材料明细帐、总帐?
在总帐科目中怎么会出现“原材料-A材料”这样的明细科目呢?
发贴数量: 44
你认为要按10笔算, 可能会有人认为要按9笔算呢, 谁知道? 所以说提问没错.
你我用的是金蝶K3ERP, 可是很多人没有在用啊. 所以你不要拿物流模块的 “材料明细帐” 来混淆视听, 这里大家说的只是财务会计上的明细帐.
总帐指的是K3\财务会计\总帐 这个模块, 里面当然有明细科目啊, 会计科目一应俱全.
你认为要按10笔算, 可能会有人认为要按9笔算呢, 谁知道? 所以说提问没错.
你我用的是金蝶K3ERP, 可是很多人没有在用啊. 所以你不要拿物流模块的 “材料明细帐” 来混淆视听, 这里大家说的只是财务会计上的明细帐.
总帐指的是K3\财务会计\总帐 这个模块, 里面当然有明细科目啊, 会计科目一应俱全.
发贴数量: 2688
看了各位的观点我感到很惭愧,看来我要好好再去理解一下账务处理程序了。总帐和明细账的登账依据,账务处理程序,平行登记这些问题。
只是我的工作实在没机会去接触ERP,无法对它有全面了解。
看了各位的观点我感到很惭愧,看来我要好好再去理解一下账务处理程序了。总帐和明细账的登账依据,账务处理程序,平行登记这些问题。
只是我的工作实在没机会去接触ERP,无法对它有全面了解。
发贴数量: 44
版主无需惭愧, 其实现在拿一套金蝶的系统你肯定会用, 因为会计知识才是运用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只会用系统, 而不会脱离系统去看单位整体也没用.
我用过几个核算系统, 其实大同小异. 记帐依据也就是凭证.
只不过ERP系统内部各模块几乎都与财务会计模块有关联, 比如录入固定资产卡片可生成凭证, 输入收款付款凭证也可生成凭证等, 既节省人力, 又可利用各系统间互相核对控制,替代或部份替代部门人为之间的核对和控制, 以提高管理效果.
版主无需惭愧, 其实现在拿一套金蝶的系统你肯定会用, 因为会计知识才是运用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只会用系统, 而不会脱离系统去看单位整体也没用.
我用过几个核算系统, 其实大同小异. 记帐依据也就是凭证.
只不过ERP系统内部各模块几乎都与财务会计模块有关联, 比如录入固定资产卡片可生成凭证, 输入收款付款凭证也可生成凭证等, 既节省人力, 又可利用各系统间互相核对控制,替代或部份替代部门人为之间的核对和控制, 以提高管理效果.
发贴数量: 28
我们来交流,目的是对一些问题在交流中达到共识共同提高.
关于暂估入帐问题,确实困扰了很多财务人员,流览量已很大,说明关注度较高.
我真希望把此问题讲透一点,以便我们的同行在实际业务中更顺畅一点.
其实此问题真的和是否使用管理软件没关系,我相信很多企业现在财务软件一定已经使用了,帐务这一块电算化没问题,但很多企业材料明细帐(仓库数量金额帐)还处在手工记帐状态,材料的收入发出记帐的依据是出入库单,月末这里不用出现暂估和红冲,暂估的是在帐务系统(我避免出现总帐、明细帐这样的词汇)。
在实际操作中,如一个企业材料品种、供应商繁多,在帐务系统中月末暂估入帐
可根据未到发票的入库单,合并在一起做一张转帐凭证,借 存货科目,贷应付帐款-各供应商,下月初同样在帐务系统红冲即可。
我们来交流,目的是对一些问题在交流中达到共识共同提高.
关于暂估入帐问题,确实困扰了很多财务人员,流览量已很大,说明关注度较高.
我真希望把此问题讲透一点,以便我们的同行在实际业务中更顺畅一点.
其实此问题真的和是否使用管理软件没关系,我相信很多企业现在财务软件一定已经使用了,帐务这一块电算化没问题,但很多企业材料明细帐(仓库数量金额帐)还处在手工记帐状态,材料的收入发出记帐的依据是出入库单,月末这里不用出现暂估和红冲,暂估的是在帐务系统(我避免出现总帐、明细帐这样的词汇)。
在实际操作中,如一个企业材料品种、供应商繁多,在帐务系统中月末暂估入帐
可根据未到发票的入库单,合并在一起做一张转帐凭证,借 存货科目,贷应付帐款-各供应商,下月初同样在帐务系统红冲即可。
发贴数量: 42
向truleychen发贴
希望能与truleychen学习.我的tel:025-
希望能与truleychen学习.我的tel:025-
发贴数量: 49
先补充一句
ERP在估价有两种方法(我目前所知道的)即月初一次全部冲回,月末对发票未到再进行估价入账,估价入账以合同价,或计划价,下月初在以些价冲回(这是和财务会计思路是一致的,但有一点弊端),另一种在ERP中是逐票估价入账和冲回, 也就是对应的在下月不全部一次冲回,而只是对发票已到的冲回然后以发票上的价格入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总账和材料账可以一致
ERP在估价有两种方法(我目前所知道的)即月初一次全部冲回,月末对发票未到再进行估价入账,估价入账以合同价,或计划价,下月初在以些价冲回(这是和财务会计思路是一致的,但有一点弊端),另一种在ERP中是逐票估价入账和冲回, 也就是对应的在下月不全部一次冲回,而只是对发票已到的冲回然后以发票上的价格入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总账和材料账可以一致
发贴数量: 2688
看了很多回帖,其实都没有真正解决我的问题。
我不怀疑次月红冲的正确性,这是保证核算准确性的最有效方法。所有教材都有关于暂估入帐次月红冲的规定。
但教材包括各位网友从没有谈到到次月红冲以后,如果实际的结算价格和暂估的价格有所不同时,对上月的生产成本和已销售存货成本的影响该如何处理?这是我需要了解的。
我再把我的疑惑说明一下。
生产型企业,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当月有部分材料购进后生产已经领用,至月末发票尚未到达,企业以合同价格暂估入帐,并在次月红冲。
以该材料所生产的产品已经部分销售。次月收到所有结算发票,材料单价和原暂估的价格不同。
对上月的生产成本和已销售存货的成本该如何处理?是将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或主营业务成本,进行简化处理?制度没有这样的规定,与其这样简化又何必月初的时候红冲?不冲又怎样,结果不是一样?
如果按部就班地调整上月加权平均单价,调整已发材料的成本、调整生产成本、调整完工产品成本、调整已销存货的成本、调整上月利润、调整会计报表??何其复杂。
各位在工作中是如何处理的?
看了很多回帖,其实都没有真正解决我的问题。
我不怀疑次月红冲的正确性,这是保证核算准确性的最有效方法。所有教材都有关于暂估入帐次月红冲的规定。
但教材包括各位网友从没有谈到到次月红冲以后,如果实际的结算价格和暂估的价格有所不同时,对上月的生产成本和已销售存货成本的影响该如何处理?这是我需要了解的。
我再把我的疑惑说明一下。
生产型企业,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当月有部分材料购进后生产已经领用,至月末发票尚未到达,企业以合同价格暂估入帐,并在次月红冲。
以该材料所生产的产品已经部分销售。次月收到所有结算发票,材料单价和原暂估的价格不同。
对上月的生产成本和已销售存货的成本该如何处理?是将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或主营业务成本,进行简化处理?制度没有这样的规定,与其这样简化又何必月初的时候红冲?不冲又怎样,结果不是一样?
如果按部就班地调整上月加权平均单价,调整已发材料的成本、调整生产成本、调整完工产品成本、调整已销存货的成本、调整上月利润、调整会计报表??何其复杂。
各位在工作中是如何处理的?
发贴数量: 49
清平老师不要急!
就您所说的情况,在我平时账务处理常会见到,如本期原料估价入账为100当月全部用完,下月或两三月后发票才入账,而有相当的差额比如为115相差15,那么这在材料账和总账就会有15的结存没法结转,因为按存货的流转,这15没有数量对应结转,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吧。按我目前的做法,分传统的做法,和用ERP做法。在传统的做法下,因为工作量很大如果要分配到原先的成本对象中,工作量是很大,而比较理智的做法就是汇总到制造费用,进行分摊到生产成本,进而分到产成品,再转到销售成本中,这种方法可能不是太准,不能按原先的成本对象结转,但还是按相应的平稳的成本流动结转完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在ERP系统中,可以做到把这部分的差额按原先的成本对象结转完,因为在ERP的数据库中,这些关系可以对应起来,以达到很精准的成本结转。但是这毕竟是ERP系统,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把ERP做的很好,就目前情况,本人认为只有在事前的价格控制上下功夫,也就是在材料订购过程中,估价的和实际的发票价应按事先的合同来确认,这样,您所说的那部分差额才会很小,也就会在重要性范围外,以符合财务核算的要求
各位网友,还有没什么好的见解?本人QQ群5354758
最后由 zzppeter 在
17:29:16 编辑
清平老师不要急!
就您所说的情况,在我平时账务处理常会见到,如本期原料估价入账为100当月全部用完,下月或两三月后发票才入账,而有相当的差额比如为115相差15,那么这在材料账和总账就会有15的结存没法结转,因为按存货的流转,这15没有数量对应结转,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吧。按我目前的做法,分传统的做法,和用ERP做法。在传统的做法下,因为工作量很大如果要分配到原先的成本对象中,工作量是很大,而比较理智的做法就是汇总到制造费用,进行分摊到生产成本,进而分到产成品,再转到销售成本中,这种方法可能不是太准,不能按原先的成本对象结转,但还是按相应的平稳的成本流动结转完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在ERP系统中,可以做到把这部分的差额按原先的成本对象结转完,因为在ERP的数据库中,这些关系可以对应起来,以达到很精准的成本结转。但是这毕竟是ERP系统,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把ERP做的很好,就目前情况,本人认为只有在事前的价格控制上下功夫,也就是在材料订购过程中,估价的和实际的发票价应按事先的合同来确认,这样,您所说的那部分差额才会很小,也就会在重要性范围外,以符合财务核算的要求
各位网友,还有没什么好的见解?本人QQ群5354758
发贴数量: 17
争论很多,没有结果,其实这些仅是方法的探讨。
成本核算本身要达到完全精确只是一种理论,在实际中还是采用月末估价,月初全额冲回好,总帐和明细帐就同步调整,正式发票来后,按正常步骤计入,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争论很多,没有结果,其实这些仅是方法的探讨。
成本核算本身要达到完全精确只是一种理论,在实际中还是采用月末估价,月初全额冲回好,总帐和明细帐就同步调整,正式发票来后,按正常步骤计入,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发贴数量: 1
清平老师说的和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样,发票迟迟不到,材料帐冲出负数怎么办?我都是实际收到发票才冲红的,不清楚合理不?
清平老师说的和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样,发票迟迟不到,材料帐冲出负数怎么办?我都是实际收到发票才冲红的,不清楚合理不?
发贴数量: 5
好贴,一直为这事情头疼呢,票不来,成本结转真不好弄啊
好贴,一直为这事情头疼呢,票不来,成本结转真不好弄啊
发贴数量: 2688
5年前的东西了
5年前的东西了
发贴数量: 3
谢谢2楼的详细介绍!
谢谢2楼的详细介绍!
发贴数量: 52
发贴数量: 23
抽单法没问题的在实际当中存在的当月月末估价入帐的成本是应该入加权平均入单价,结转成本的当有估,次月一定要冲回,未到的重估
抽单法没问题的在实际当中存在的当月月末估价入帐的成本是应该入加权平均入单价,结转成本的当有估,次月一定要冲回,未到的重估
发贴数量: 2
想问一下大侠们: 1月份入库原煤2000吨,其中暂估入库原煤500吨,单价600元,1500吨有发票,单价400,当月销售1980吨,转成本487.5(加权平均单价)*.6月份暂估500吨原煤发票到,发票单价是300元,我应该怎么处理?借,原材料 (500*600)300000(红字)&&& 贷,应付款 暂估入帐 300000(红字)借,原材料 (500*300)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那么,因为暂估价格和实际价格相差300元/吨,是否造成多转成本?应该怎么作帐务处理?
想问一下大侠们: 1月份入库原煤2000吨,其中暂估入库原煤500吨,单价600元,1500吨有发票,单价400,当月销售1980吨,转成本487.5(加权平均单价)*.6月份暂估500吨原煤发票到,发票单价是300元,我应该怎么处理?借,原材料 (500*600)300000(红字)&&& 贷,应付款 暂估入帐 300000(红字)借,原材料 (500*300)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那么,因为暂估价格和实际价格相差300元/吨,是否造成多转成本?应该怎么作帐务处理?
发贴数量: 74
那个账务上的暂估,与生产领用过没有没有关系。当发票没有来的时候,购进的原料就被领用这种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太多了,但是它不影响我们的账务处理。只不过在发票没有来之前要进行暂估和红冲,但在月末结账时来看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暂估价一般是合同价、上次实际采购价或计划价)
那个账务上的暂估,与生产领用过没有没有关系。当发票没有来的时候,购进的原料就被领用这种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太多了,但是它不影响我们的账务处理。只不过在发票没有来之前要进行暂估和红冲,但在月末结账时来看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暂估价一般是合同价、上次实际采购价或计划价)
北京时间 00:48:58.
总页数 (4):
快速回复主题
表情符号:()
自动分析URL地址
邮件回复通知
给此主题评分:
选择一个分数...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暂估成本入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暂估成本的会计分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