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下小米华为整的那些型号标识怎么让人看不明白??小米2014063,华为che2 tl00-TL00等让人猜出型号版本

仅从手机方面讨论。
更新:另外,据说深圳某厂商已经向手机厂商发了专利律师函什么的……坐等进一步动作。引用另一位答主的话:时间证明一切。期待两年后回来看,到底谁全球排名高。再更:1、 同时,华为手机第三季度出货量环比下降。小米的出货量已经高居全球第三,推出手机3年来便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三的地位,仅次于三星与苹果。小米仅仅在国内市场的发挥就一举超越LG、华为、联想等著名的全球级大型跨国公司,如果说这样的结果还不能说明一些问题,那所谓的华为优势论在销售数据面前就更不能说明问题了。2、说定制系统毫无技术含量,谁都能做好的观点,就跟说国家出钱就能做一个优秀的国产操作系统一样。…………………………………………………………………………………………………………………再度更新:附上对
先生的答案部分结论的简短反驳:张君的论述方式很像Zealer评价小米3 VS MX3手机那样,用记分牌把重要的不重要的方面一起对比打分,只说华为的优势,显然不妥。华为终端的优势是有的,但绝不是张君说的那样。按照张君的观点,掌握核心科技的三星早就击败了苹果。具体如下:1、张君认为海思的基带和射频领先小米15年,这是事实。但因为这个就说“这是华为和小米这一战役的胜负手”,我实在难以理解这怎么就决定了小米必败,不敢苟同。小米缺乏这种技术实力,并不妨碍它去向国外同样优秀的技术方案提供商去买技术和产品。高通的基带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三星、苹果、HTC也是去找高通买基带,并不影响他们的产品世界一流。再说能够做4G全网通的现在不但有高通,还有联发科技,华为的这一强项形不成对小米的压倒性优势。双方3年以来的比拼,争夺焦点从来不在这里。换句话说,华为自始至终都拥有这个优势,但这并没有挡住小米在出货量上超越华为,相反,华为被小米拉开差距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商业上的分析从来只看利弊,切忌动感情,否则就不能客观。谈到高通的反向授权模式,我感觉媒体和很多人把它严重妖魔化了。它要是做得太过分,自然会遭遇连续的反垄断调查和处罚。在目前中国的反垄断高压下,它的商业模式还能那么嚣张吗?再说高通虽然一家独大,但好歹基带供应商不止它一家。在商业博弈中谈什么被欺负啊流氓啊收费模式不厚道啊之类的,有多大意义?苹果处处跟三星过不去,三星的处理器、闪存、面板苹果该用还是得用,三星照样乐于赚这个钱。华为要自己做基带,我当然大力鼓掌并引以为豪,但这又能怎样提升面对小米的优势呢?真的要说优势,要么是降低了产品成本,要么是提升了产品品质。海思自己做基带成本到底比高通高还是低、低多少还是一个问题,但基带品质上谁优谁劣就不是问题了。另外,对于没有专利积累的小米来说,选择高通不正好解决了专利的短板?高通处理器这么多厂商争着用,甚至是统治了高端市场,必然有它的优势所在。有了高通聚拢各家专利打造的庞大专利池,小米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显然比华为更不担心专利流氓。)2、说“支持2560P屏幕是技术亮点”,为什么就不谈麒麟920的内存带宽这一核心因素呢?要知道,支持什么样的分辨率是一回事,带动这个分辨率跑得流畅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讨论SOC对分辨率的支持,不谈内存带宽是非常不科学的,否则就会得出MT6589也能流畅带动1080P分辨率的神论。麒麟910单通道的带宽只有6.4GB/s,落后于早它一年前发布的高通APQGB/S;麒麟920是双通道带宽12.8GB/s;高通骁龙801(8974AC)内存带宽高达14.9GB/S,支持8万像素的分辨率,刚刚过了4GB/S每100万像素的底线,也有了流畅的基础。也就是说,麒麟920虽然支持2560P,但是真的带起来肯定不可能非常流畅。高通805是四通道的带宽,支持LDPDDR3内存,带宽达到了25.6GB/s,4K分辨率=0万,相当于每百万像素也可以提供3GB-4GB/S的带宽,算下来也是勉强可以保证流畅度,高通也正是因此才称骁龙805支持4K分辨率显示。另举两例,三星exynos5430,20nm工艺,17GB/s的带宽;联发科MT6595,也是14.9GB/s。结论:麒麟处理器内存带宽与业内平均水平都有差距,更远远谈不上顶级。3、“基于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生态链其实是一个伪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我下面也谈到MIUI与EMUI的对比。如果说真的是伪竞争力,HTC为什么要下大力气重写安卓然后把Sense引以为豪?三星干嘛要开发Touchwiz,直接用原生安卓不是更方便更容易升级系统?魅族天天把Flyme挂在嘴边,有必要吗?小米在MIUI上投入了几百人的研发人员,耗着大钱维持开发,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满足发烧友而已?就说刚发生的魅族阿里巴巴战略合作,黄章干什么一定要坚持魅族手机只能跑flyme啊,没事做打什么口水仗啊,1000万都不当回事?费尽周折把flyme移植到阿里云OS上面去,这样的安排给以后的系统开发升级带来无数麻烦,又是何苦?总的来说我认为不看重定制系统是比较短视的,只看到了手机,没有看到即将到来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的浪潮。或许现在还看不出来双方的差距,因为MIUI还没有实现全面覆盖智能家居、接管所有智能硬件、成为新的超级平台的目标。期待过2年后我们再回来看这个问题……4、关于议价能力。我觉得要是不谈出货量单说议价能力是比较不靠谱的: 已经超越了华为三季度全球市场出货量的总和。如果对这个数据还没有感觉,几个月后2014年度双方的出货量对比会更清晰地显示出趋势。这是小米首次全面超越华为手机的出货量。我认为,这仅仅是开始,双方的差距还会越来越大。这是小米首次全面超越华为手机的出货量。我认为,这仅仅是开始,双方的差距还会越来越大。(当然,总会有人对小米的销量表示质疑。我只能说,如果您觉得经过世界最顶级会所——普华永道审计过的数据都不可信;如果您觉得小米公布这么大的销量和销售额,最后真的是吹牛不用去北京地税局上税;如果顺丰速运和中国邮政EMS的快递单都不可信的话,那我无话可说。)———————————————————————————————————————————更新:超级长文预警!没想到写了这么多……令人惊讶的结论在最后。我只是直抒胸臆的吐槽,居然这么多赞同,看来不上干货是对不起这么多知友和质疑了。10年开始关注MIUI和小米,还一直是华为的默默支持者,所以我很不愿意看到这两家在国内恶性竞争,因此才有了原来的答案。在这里就献丑一下吧:这是华为年度旗舰Ascend P7和小米年度旗舰小米4的手机图片。这是华为年度旗舰Ascend P7和小米年度旗舰小米4的手机图片。其实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我就从这里开始写。———————————————————————————————————————————一、从处理器说开去华为P7采用的是华为海思麒麟910T的处理器,小米手机4采用的是高通骁龙801处理器。有知友认为华为能自己产处理器就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个我真的不敢苟同。海思是华为的优势,但是也有可能成为华为的掣肘。海思给华为带来的,一是芯片性能,二是基带。1、P7作为华为年度旗舰,担负着冲击全球市场、挑战三星苹果的使命。因此,华为这P7上投入了最顶级的用料、最出色的设计、最下血本的宣传方式(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P7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公共场所的巨幅广告)。然而,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它没有采用紧接着发布的海思麒麟920八核处理器。910T的性能虽然也不差,日常应用也够用,但是相比其他厂商采用高通801方案的手机来说,性能就远远跟不上了。在绕不开性能配置的安卓界,这一个先天不足就很吃亏。自家产的处理器,为什么不用最好的呢?原因在于海思的研发进度和研发能力。14年初P7最后研发即将推出的阶段,920还没准备好。于是就给P7留下了重大遗憾。这不是海思第一次拖累华为旗舰机了。海思是华为全资子公司,它的产品无论好坏,华为都得用,这对于一个厂商的限制还是比较明显的。三星和苹果也用自己的,但是人家SOC做得好,没话说。海思K3V2刚出来的时候也是光芒万丈,一度是世界上最快的手机处理器,跑分各种碾压对手,后来的结果就不多说了……海思给人的感觉,就是开发节奏太慢,总是慢半拍,这在SOC竞争领域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上一代的P6,一切都很好,除了那颗K3V2的处理器——活生生地把一台高端手机弄成了发热王,性能也一般般,几乎毁了这部旗舰机——几个月后,麒麟910推出了……仅仅是换了一颗SOC,就让P6S俨然脱胎换骨。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13年华为的年度旗舰之一竟然是采用MTK低端处理器的华为G700,原因无它,海思太不给力,K3V2都背上了“祖传”的骂名,只好用MTK。920刚出来的时候,业界一片欢呼,华为也对它寄予厚望,然而各种评测表明:这款SOC性能相当于高通骁龙800,跟801和805都有差距。只能说赶上了主流,但是还谈不上高端。包括现在的麒麟928,也是925的升级版而已,性能上仍旧无法追平三星高通的顶级处理器,甚至连联发科MT6595都不一定能战胜。海思上一代错误地选择了40nm工艺,结果让K3V2延续了1年多不能升级,造就了无数的海思黑、华为黑;现在的海思选择了28nm,但是高通和三星、苹果都开始做20nm的高能耗比芯片、布局16nm/14nm的产品了,92X系列眼看着又要在制程上落后……据我所知,海思那时候选择40nm是因为觉得这个制程足够,相比45nm也有优势,再说28nm也确实不给用;没想到很快高通的28nm、三星的32nm就大规模量产了,然后台积电的的28nm工艺长期供不应求,弄得海思非常被动。正因为台积电的这种安排,让人对海思将来的制程优势更增添了怀疑。高通、三星甚至联发科都在往16/14nm发展,海思跟不上,落后是明摆着的。幸亏海思这次聪明了,也开始和台积电合作开发16nm的产品,希望能赶上三星和高通的脚步。更不要说A57、A53架构的升级,高通和三星已经走在前面了,海思还停留在三星5410采用的A15架构上面,节奏慢了一步;64位上面海思又落后于高通三星,总的说来,差距明显。说了这么多,就一个意思:海思处理器的发展状况好坏极大影响者华为的产品水准,而在现在看来,情况不容乐观。之前新闻,以及另一段华为余承东也转发了的说法:K3V2芯片从去年9月工程样片回来,到今年8月产品上市,中间近一年时间,团队都在解决量产问题,研发一线人员无法忍受长时间的重压,纷纷选择调岗和离职,不足百人的团队居然在近期有近20人选择调岗和离职,工作压力可见一斑。海思猝死的员工令人痛心,几年里海思离职的员工也是为数不少,这对海思个人觉得不是好事。海思的规模在国内芯片界数一数二,然而放到国际上,相比高通、三星、联发科的规模,仍旧不够大。研发团队的人数虽然不是技术水平的决定人数,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小米的情况,我觉得好得多。很多人说小米4性能没有升级,小米3选择英伟达抗衡高通,说明小米很忧虑自己的处理器来源。我倒是觉得小米很吃得开。要相信,小米每年几千万、很快就要上亿的销量,是没有哪一个芯片商可以忽略的。那是空前巨大的市场。曾经高通就是靠着小米在中国一步一步走向高端,双方互为依托互相借力,这种紧密关系是其他厂商所不具备的。去年很多人说高通和小米闹僵了,结果呢?小米4的时候高通仍旧大力支持。小米如今仍旧是高通最重要的客户之一,这种基于巨大利益的合作关系是相当稳固的,不是媒体几句话就能挑拨得了的。可以预见的将来,小米要想采用高通的最好的处理器,不会是一个太难的问题;而高通的发展势头也远比海思好,很难找到高通芯片要衰落的迹象。这两家这样紧密的合作,我认为比华为带上自家海思的竞争力要强得多。另外,以小米现在的销量和体量,它要是想用谁的SOC,估计去买都会挺顺利。有知友谈到了华为的议价能力,确实很强,这个得承认。但是小米的议价能力也不会弱,原因还是销量。小米最让人黑不动的地方就是它的销量,正如天朝的经济发展永远出乎经济学家的预料。一年几千万台出货,登顶国产第一的地位,议价能力不可能很差。就拿小米的性价比来说,1999的小米2,同配置机型要4000多;1999的小米3,至少在13年下半年都是没有对手的。如果不是议价能力强,成本压得低,小米难道真的是慈善家专门卖亏本产品?举个例子,红米是由闻泰代工的产品。小米推出红米之前,闻泰可能大家听都没听说过。红米原本定价999元,小米考虑到制造市场冲击力的缘故,直降200定价799,一下子给千元级市场制造了一场超级大地震。自从跟小米合作以后,闻泰每年也能搞一个几百万台出货量了,翻了好几倍。再如,江苏紫米科技,就是那个做移动电源的。小米投资以后出了一个小米移动电源,议价到了什么程度?就是相比同配置产品直接腰斩价格的程度。几乎等于直接按照成本价卖。那怎么赚钱?走量啊,只在小米商城卖,有了这个销量还担心赚不了钱?在成本上小米可能会吃亏,毕竟海思是华为自家的,高通卖给小米的SOC可能会贵一点。但这也不一定:感谢
的点睛评论:SOC对成本的影响确实没有那么大。高端的SOC也不过30美元,华为就算能降低10美元成本,对整机成本影响也不大。更何况海思产量比骁龙小的多,研发成本却很高,成本还不一定比骁龙低呢。但是,用同价位的小米4和荣耀6的硬件配置相比较,华为用了可能相对更低价的SOC,也没有在硬件配置上比小米4强多少,当然后来小米才弥补了4G的短板。这就说明海思给华为带来的价格优势和影响,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这就是小米的竞争力:它虽然自己造不了,但是它想要的话就能买到最好的处理器。包括很多人认为的联发科被红米坑惨了云云,我敢说红米下一代产品要是想用MTK方案,联发科一定不会拒绝。同样的例子是代工厂。华为一直宣称自己的产品做工高端。小米这方面虽然差一点,但是靠着富士康,也能保证产品品质不会差多少。小米靠着自己的巨大销量,轻轻松松就成为了富士康全球第二大客户和A类客户,受到的重视程度仅次于苹果。这也是小米4敢于在工艺上做出突破的雄厚基础。雷军好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们虽然没有代工厂,但是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代工厂。这句话是说到点子上了。…………………………………………………………………………………………………………………2、下面说到基带。海思的4G基带,没说的,中国的骄傲。全球首款CAT-6,这是摆在那里的实力。不过有知友说3G看高通4G看华为,抱歉我只同意前半句。海思基带的优势在于300Mbps的速率,但这个……怎么说呢,至少在这两年,恐怕形不成对其他厂商的压倒性优势。一是150Mbps已经很快了,二是运营商建站跟不上,三是高通三星也会很快赶上来。另外,海思基带虽然2G、3G、4G通吃,但是CDMA也绕不开高通。虽然有其他厂商也在开始做CDMA授权,但是短期内仍旧难以撼动高通在CDMA领域的地位。小米又不一样了,靠着高通的专利池和独有的专利交叉授权模式,它不用担心基带的问题,高通会替他解决全网通的问题;另外,MTK也在搞4G芯片,小米也不用担心高通一家独大店大欺客。说到这里,我打一个很不恰当的比方:海思对于国产的意义,很像是中国在南北极建设的科考站一样。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从纯看客变成玩家之一的伟大进步。中国在北极的黄河站,虽然相比美俄的站规模数量都不如,但是,那就是中国力量的存在,这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未来也有中国的一份,中国也是股东之一,有权参与利益分配。在移动处理器这个白热化的市场,连蓝色巨人英特尔都发挥不好。家大业大的英伟达,手机处理器用的厂商越来越少,玩了几年都快玩不下去了。一向用产品说话的德州仪器,直接退出了这个红海。在我们即将看到的未来,这个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更加残酷。华为海思能够作为玩家之一,代表国产芯片在牌桌上玩下去,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赶英超美的不切实际期望寄托在它身上。这里多说一句,很多人鄙视的联发科技,其研发实力和市场占有率也是国内顶尖的。为这样脚踏实地、认真研发的企业点赞,台湾的企业也是中国的企业,都是中国的骄傲。这里补充一下:海思基带给华为带来的一个不得不说的好处是:华为的手机信号是真的好。不知道这是华为十几年的通信技术积累呢,还是海思的基带做得好,可能两者都有作用。很明显的对比,华为手机的信号普遍要比其他品牌的手机信号要多2~3dbm。不要小看这么小的提升,反应到信号强度和实际体验来说,就是好几倍的提升。这么说吧,3dbm决定了一个还能听电话还算清楚,另一个可能就是频繁地断线了。这方面的评测很多,华为技术上的优势是明摆着的,三星和苹果都比不上。总结:从处理器的领域发散开去,智能手机成本最高的屏幕,华为和小米都没有积累,老老实实地用JDI和夏普吧,同样起点;RAM和EMMC,同理,都在用三星、尔必达;摄像头,清一色的索尼IMX214,将来可能会用三星和OV,也没什么区别;触控方案都是Synaptics……除了海思处理器,华为与小米差别不大。随着MATE7的推出,指纹识别成了一个新战场,这一点后面再说。———————————————————————————————————————————二、小米的轻公司对比华为的庞大体量。让我们把目光回到2012年10月。华为终端高调推出了华为荣耀四核爱享版。四核2GB内存,华为文案写出来的各种高端配置,只卖1888,搭配自家海思处理器产能很快到位,正值小米饱受缺货烦恼的时间段,可以说是大火大卖了一阵。然而,就在那个时候,到底是要互联网手机的高性价比,还是要传统渠道和高端定位,华为内部就开始争起来了。同期的华为D1四核版是旗舰型产品,卖2688元,结果新出的荣耀2配置更高价格更低,用评论家的话说叫做自己坑死自己,连很多用户都非常不满。华为荣耀2一边大卖,一边引燃了华为内部的战火。之后的华为D2,还是因为海思不给力、定价过高而被毁了,华为冲击高端的努力再次受到严重挫折。这让华为内部的分歧更加表面化。之后的荣耀3没能再火,这是原因之一:意见不统一,分歧太大,资源没能集中使用。后来华为成立了荣耀品牌,但是问题依然存在。荣耀的定位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晰,余承东自己都承认阻力很大。同样的故事一再上演:华为荣耀3X定价1500出头,然后是畅玩版998;华为P7用不了的海思920,三分之二价格的荣耀6用上了;甚至,华为新推出的荣耀3C 4G版,其硬件配置也不输于P7多少,价格只要799……华为是拥有超过15万员工的超级大公司,具体到终端部门都有2万多人(据说,不确定),这样的体量决定了它的研发能力很强,也决定了超级战舰不那么好掉头。(这里多说一句。很多知友说拿华为跟小米比没意义,华为覆盖面很广云云。华为确实很大,但做手机的是华为终端,隶属于华为消费者业务。华为终端虽然产品也很多,但在任正非的直接干预下,现在华为已经把手机提到了关系整个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单就手机产品而已,拿华为终端和小米相比较,没有什么不妥。总不能因为三星产品线超级多,苹果就不能拿手机跟三星比了,对吧?)荣耀品牌独立出来,余总说今后要让荣耀专注做电商的高性价手机,华为继续冲击高端——理想是丰满的,显示仍然是骨感的——华为仍旧维持着自己的G系列手机,主打千元机市场,与荣耀仍旧存在很大的重叠。华为终端与荣耀部门究竟如何定位?有限的资源,究竟在荣耀和终端之间怎样分配?产品定位如何优化?终端的发展方向和荣耀的发展方向,究竟怎样才可以互相促进,互为依托?这些都是华为要面临的问题。未来值得期待。再看看小米,太聪明了。1999固然让小米难以把价格区间走高,但是小米799推出的红米手机绝对是一招妙棋。1年多了,消费者市场已经对小米的产品有了明确的定位:小米手机高性能,红米手机是千元机。小米系列的手机,最低价都控制在1299以上(降价后的小米2S);红米系列的手机,最高价都控制在999元以下(红米note),一个主打2000元级市场,一个主打千元内性价比市场。小米的这种做法,两个品牌分工明确,定位清晰,互相不影响,反而是互为依托互相促进。这种状况比荣耀品牌和华为的关系要好得多。小米雷军说它的秘诀就是专注、极致、快,其实它的秘诀还有一条:轻量化的管理结构。产品的研发等重要问题,7个联合创始人每个都是独当一面,一起开开会就把大方向定了,马上就开始执行;反观华为,走的是大型跨国公司典型的步步流程、层层汇报的路。这两者本身的好坏不评价,影响也很难说得清。但是荣耀系列也在学习小米这个特点,最近这段时间简直是每月都推出新手机,很有“互联网精神”。额,写累了……先到这里太晚了,明天继续写两家厂商的国际化对比,以及种种……敬请期待!欢迎大家指正!——————————————————————————————————————————三、MIUI与EMUI。本来想先写国际化的,觉得这个更值得写。关于定制系统,坊间有一个玩笑话:小米:由已知小米手机 x2=816798,MIUIx4=816798。可得 MIUI=1/2小米手机。IUNI:生来初心,天生纯净。一加手机:Color OS+CM11双重体验。锤子手机:Smartisan os最具人文情怀。CM:楼上那些,吹牛也要点脸吧,我才是鼻祖加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为EMUI呢?嗯……它现在可以叫一个定制系统了,之前真的只是一个UI……我个人的感觉,现在的华为EMUI发展到了什么水平呢?是的,这是我的结论:按照完成度和设计水平来说,华为今年8月推出的EMUI 3.0版本,与小米在2012年推出的MIUI V4是差不多的水平。是的,这是我的结论:按照完成度和设计水平来说,华为今年8月推出的EMUI 3.0版本,与小米在2012年推出的MIUI V4是差不多的水平。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看法。用华为的手机,一个明显的感觉是:硬件和系统的风格完全不搭调。华为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型跨国企业,研发能力超强,技术实力雄厚,是一个技术导向型的企业。同同时,华为终端延续自华为的那种狼性文化,充满竞争意识的公司特质,自然而然让人觉得它的手机应当是风格硬朗的大男子汉亦或是成熟中年魅力型。结果解锁一看————————————————————————————————————这是华为最新推出的顶级旗舰——MATE 7的首屏界面。这是华为最新推出的顶级旗舰——MATE 7的首屏界面。请注意那些圆圆的图标,圆润的设计。果然是一头披着狼皮的羊……即使从功能上说,EMUI 2.3仍旧给人一种完成度不够、基础功能仍旧欠佳的感觉。这一点真的是见仁见智,只有对比过可能才会有更明显的感觉。华为荣耀6的系统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在功能和美观度上,它还比不上MIUI V5。当然,个人感觉,欢迎抛砖。………………………………………………………………………………………………………………知乎上关于MIUI的讨论非常热烈,在这里的答案写的很好,大家可以去看看。MIUI V5所代表的完成度、设计风格统一性、优美的动画、强大的基础功能等等方面,超越国产ROM 1年左右,很多方面的精华其他厂商甚至想都没想过。为什么华为EMUI就做得不够好呢?在这里有必要引用乔布斯的话:创新与投入多少钱没有关系在研发中花了多少钱并不是决定不是决定能否实现创新的关键。当年苹果推出麦金塔电脑的时候,IBM在研发上花飞的资金?少是我们的100倍。所以这与资金投入无关,重要的是你的团队如何、你的决策者如何以及你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乔布斯曾讽刺微软说,“这就表明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得到的。”像设计这种东西,很多时候还真不是投了很多钱就能搞好的。MIUI能有今天的成功,是几百人的研发团队长达4年的不间断开发的成果,即使在目前来看,仍然是超越其他厂商的。举一个例子:13年初MIUI V5重绘系统图标,过了一年多魅族flyme才开始做。再如:MIUI V5开发的黄页功能,现在依旧是遥遥领先。再比如:MIUI 拥有的主题市场仍旧是最大规模的,并且已经给设计师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而根据小米最新公布但数据,MIUI激活用户超过7000万,如果按照活跃用户在60-70%计算,MIUI用户单月APRU在2元左右,每年超过20元,即使如此也超过很多国产手机厂商在硬件方面的利润水平。MIUI月收入过亿,这是其他厂商无法望其项背的。唯一有可能挑战的是魅族Flyme,可惜目前体量还不够大。更明显的原因倒不是钱,而是发展思路和方向: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今天在微博上表示:“我不赞成也不打算广泛采用互联网公司那种每1-2周就更新版本的做法,这样难以有稳定成熟版本给广大消费者,尤其对于海量发货机型,业内主流大公司都没有这样做的”。至于目前一些厂商热衷的UI设计层面的研发,余承东评价说,尽管华为的Emotion UI在业内做得很不错,本地化体验超过三星等,但强调UI不会是未来手机业务的核心战略控制点,“最多是小花小朵的点缀,属于装修层面的东西”。这是华为对EMUI的定位和态度。EMUI对于华为来说,是装饰品,最多最多属于锦上添花的定位。MIUI对于小米来说呢?对于小米来说,MIUI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小米从不称自己是硬件公司,依靠硬件赚钱,而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依靠软件和服务赚钱。就像雷军所说,小米不是苹果,更像亚马逊。MIUI承载了小米进军任何领域的希望。小米一直在致力推动的智能家居,它的核心,就是平台中的基础——MIUI。发展方向和思维不同,做出来的产品自然不同。………………………………………………………………………………………………………………说到这里,再对比一下两件有意思的事情:11年的时候小米1代发布,那时候众多机油喷小米手机重启简直是体无完肤,一句“小米手机为重启而生”,响遍大江南北。关于小米1的重启,硬件和软件的原因都有。现在,对手要抹黑小米,都不太好找到重启啊系统不稳定等等借口了,因为MIUI把这些问题都基本解决了。华为这方面的负面新闻挺多的,有些简直让人不相信是华为做出来的。这次事件非常著名,当时贴吧里民怨沸腾,众多手机变砖的机油愤怒不已,论坛上全是这方面的帖子,有人还组织起来声称要联系律师起诉华为云云。从这次事件上可以反映出,EMUI的管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次就更乌龙了,让人怀疑华为的态度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很多华为手机用户纷纷呼吁官方更新EMUI 2.0系统,然后华为承诺7月为众多机型带来更新。结果7月更新后,用户们发现除了热门机型之外的EMUI 2.0全都是把桌面和版本号改为“EMUI 2.0”了事,更可气的是这种修改就发生在系统更新前几个小时。这是纯粹的忽悠用户,完全是态度问题。EMUI的这些问题,和海思K3V2一起,4年里从各种方面造就了众多的华为黑,声称再也不会买的用户比比皆是。这对华为品牌的伤害是难以估计的。我关注华为这么几年,这方面的事情,确实见得不少。先写到这里,未完待续。——————————————————————————————————————————四、从MATE 7看华为的优势所在。上面的内容没有明显体现出华为终端的强大之处,这里集中说一下。MATE 7的上市,让我想起了4年前的故事:三星2010年推出Galaxy S.除了广为人知的三星苹果诉讼之外,这款手机当时代表了安卓机的最高水平之一。三星在这款手机上倾注了三星帝国的几乎所有精华:自家的处理器,自家的屏幕,自家的闪存,同时其他配件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三星用全世界最好的材料,造出了这样一款当时的“神机”,开创了三星银河系列延续至今的辉煌。讲这件事是因为,未来几年后,华为也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产品。华为照现在的趋势,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三星那样,核心器件全部自产,其他硬件全部采用世界最好的,用技术实力堆积出产品硬实力。MATE 7就是第一步。这是一个国产手机的神话。在3000元的高价位有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是整个国产手机界的重大突破。冲击高端的所有国产手机品牌,都应当感谢华为在高端领域披荆斩棘杀出来的血路。满满华为风的宣传广告,透露出那种做世界一流的自信:1、一个“2.9mm魔术边框”,以及世界顶级的83%的屏占比,无可争议地展示了华为设计师的功力。1、一个“2.9mm魔术边框”,以及世界顶级的83%的屏占比,无可争议地展示了华为设计师的功力。华为的设计水准飞跃的里程碑是日在英国发布的华为Ascend P6。那款手机由华为首席设计师、德国IF大奖得主伍国平亲自操刀,来自书籍翻页灵感的双C机身弧线设计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一举斩获欧洲最佳消费型智能手机大奖。华为的P系类向来充满设计感,极为成功的P6之后,华为推出了P7,在设计上再度领先:P7的设计灵感源于著名的莫比乌斯环,强调的是一种东方之气的设计语言,展现无限循环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之美。P7推出后被称为“ID界奥斯卡之作”,继P6之后再次获得欧洲最佳消费型智能手机大奖。这就是华为的设计实力,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不仅仅是花钱就能达到的水准。(不过这里略感遗憾的是华为的产品策略,高档产品用好设计,低端产品就用千篇一律的设计,这是比较令人失望的。看看华为的千元机,从11年以来基本上模样就没大变过,方方正正的造型,毫无设计感和特色,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华为手机——这是褒还是贬?)反观小米,小米1没有设计,小米2神似魅族,小米3尤其失败,联想K900+诺基亚lumia的合体设计,可以停航母的边框和硌手的边角成功让米3成为外观设计最失败的小米手机。到了米4,终于进步了不少,但相比华为的顶级设计师还是高下立现。2、一图胜千言。全金属材质,这一点必须赞。这一方面,三星在华为面前简直就是衬托红花的绿叶。全金属材质,这一点必须赞。这一方面,三星在华为面前简直就是衬托红花的绿叶。金属材质这个问题要写可以写好多内容,这里就不展开了,就一个结论:这是仅次于苹果、HTC的设计水准和工艺,真心为华为点赞!3、华为的电池续航究竟有多牛?请看国外的评测:
MATE7 的上一代产品,MATE 2,在所有手机中排行第二,力压众多国外旗舰产品。(但是很奇怪,这家评测的MATE7续航不太好,与其他机构评出来的结果差距较大。可能是个例)华为手机的续航不错是有目共睹的,按照华为自己的说法,来自于“芯片+电池+软件”三大模块共同作用。软硬件结合起来一起优化,确实很牛。华为手机的续航不错是有目共睹的,按照华为自己的说法,来自于“芯片+电池+软件”三大模块共同作用。软硬件结合起来一起优化,确实很牛。荣耀6的续航就曾经名列前茅,请看MATE 7 4100mah的电池,大家直接看续航时间和亮屏时间就知道实力有多强悍了:图片来自贴吧吧友实际使用测出来的数据:MATE 7 4100mah的电池,大家直接看续航时间和亮屏时间就知道实力有多强悍了:图片来自贴吧吧友实际使用测出来的数据:这就叫华为的硬实力,那可不是所谓的营销就可以撼动的。这就叫华为的硬实力,那可不是所谓的营销就可以撼动的。4、下面将是指纹识别重磅登场!这一点其实值得专门作为一大点写的,想想还是就写在这里吧。说指纹识别,一定绕不过苹果5S。说到5S,三星S5也是绕不开的。请大家参阅这里的答案:就知道要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有多难了。财大气粗的三星帝国尚感吃力,更何况国产厂商。但是,华为终端没有让我们失望。先看一段新闻:华为Ascend Mate 7是全球市场上首款配置触摸式指纹传感器的安卓智能手机。在这之前,三星、VIVO等厂商也推出过手机指纹识别,可惜都是滑动式,远远比不上苹果。这是什么样的成就呢?答:超越目前为止全球所有做安卓指纹识别的手机厂商,甚至比苹果的体验更好。也许你用过的指纹识别功能,它需要首先按一下电源键等亮屏之后再刮擦指纹才能解锁。也许你也用过的指纹识别,它需要按住home键不松手才能识别指纹传感器。而Mate 7则采用了极简的轻触设计,不需点亮屏幕即可解锁,解锁时间约在1秒左右(注释:iPhone 5S约为1.8秒,三星Galaxy S5约为2秒)。Fingerprint Cards(简称 FPC)自豪地宣布,华为这款手机采用的是该公司的触摸式指纹传感器 FPC1020。FPC 评论说:“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华为选择在这款新推出的智能手机中配置 FPC1020,这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祝贺华为成为全球首家推出配置触摸式指纹传感器的安卓智能手机的厂商。”华为 PDT 经理李小龙称:我们认为指纹传感器是智能手机的一项关键功能,可实现手机支付和数据保护等重要用途。这是华为终端技术导向型的公司文化的胜利。相比小米,华为更敢于在高精尖的技术领域大胆创新,多少年如一日地大力投入,不计成本,无惧风险,眼光也长远(举个例子,现在4G还没普及,但是1年前华为就已经开始大力研发5G标准了,现在全世界最著名的5G通信标准开发者就是华为。)和FPC合作开发出这样具有竞争力的设计,华为的技术水平也是毋庸置疑的。指纹识别有什么用?请参考关于指纹识别的意义,一言难尽,请大家移步先更新到这里……国际化后面再写。先更新到这里……国际化后面再写。———————————————————————————————————————————结论:首先,看到这里的知友,感谢你!我已经把我所认为的双方的优劣,都尽量说到了,我的结论在这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您怎么看。非要说我的结论的话,我宁肯冒着知乎上的大不韪,替小米说几句好话:我认为,等待小米走向国际市场之后,华为和小米将成为中国国产机的两大领头羊。而其中,小米的市场表现,一定会比华为终端更好。(至于谈到华为更有优势的意见,我就举一个例子来反驳吧:说华为更强大的,中心思想就是华为自产处理器。相比小米,华为的这一优势从11年开始竞争以来就一直存在,但是,这从来就没有挡住小米超越华为问鼎国产出货量第一的上升之路。)我仍然坚持我的意见,那就是下面这段吐槽的话。我觉得相比这个问题的结论来说,下面的几句话更有意义。——————————————————————————————————————————…………………………………………………………………………………………………………………我忍不住想吐个槽:咱们能不能把眼光放远一点,多多关注中国国产手机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天天想着窝里斗,领头羊们互相倾轧,内部消耗,各种无下限互相抹黑。处处都是零和思维。今天小米挑战中华酷联,明天华为秒杀小米,后天魅族和小米针锋相对,大后天锤子手机又来一个藐视一切。最后苹果三星过来把他们都压下去了。有意思吗?中国真的是到处都这样,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华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不断增长,小米也进军印度走向世界,这些都是国产的骄傲!我们都应当大力支持!少在窝里横,少兄弟阋墙,多去抢占世界大市场,多去与世界一流的企业直接竞争,多去创造更好的产品风靡世界,让中国创造在全世界冲到顶尖水平,这才是真正的骄傲!在这里,我很同意雷军的这段话:我希望国内厂商团结起来,枪口抬高一寸,瞄准国际品牌。不要老是你往前走一尺,他往后拉你一尺。中华酷联小米魅族锤子们,你们的对手是苹果三星,你们目标应当是走向全球,抢占60亿人的市场,做全世界最好的手机!(最后吐个槽,我的意思是国产商去世界市场竞争,不是要他们团结联合神马的……请别误解)
加班回来看到这么多赞……&br&&br&感谢排名靠前的答案,无论是挺华为还是小米,为认真者鼓掌。期待 &a data-hash=&6af34cdeccfba287bfab9be7& href=&///people/6af34cdeccfba287bfab9be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6af34cdeccfba287bfab9be7& data-hovercard=&p$b$6af34cdeccfba287bfab9be7&&@胡杰&/a& 的国际化分析。&br&题目本身问的不够详细,赢的标准是什么?比较某一时期的出货量,总收入;还是对社会的贡献,带动技术变革?增加就业,上缴税收?比谁能做成百年老店?还是比花粉米粉的数量……&br&每个公司发展的定位方向战略价值观不同,我们定的输赢标准又能说明什么呢?三星比苹果出货量大,我们能说苹果输了吗?关注于两者的优劣势和未来的发展,远比当个法官说谁输谁赢更有价值。&br&&br&在知乎讨论的诸位,何必为了输赢,不都是认真吗?(我不是黑锤子)&br&期待&a data-hash=&1f01154dcf9cde1b19eb& href=&///people/1f01154dcf9cde1b19e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睿君& data-tip=&p$b$1f01154dcf9cde1b19eb& data-hovercard=&p$b$1f01154dcf9cde1b19eb&&@张睿君&/a& 答案的反超,菊花必胜!&br&===========================================================================&br&以下是原答案:&br&&br&利益相关,华为员工,只说一下自己的个人理解,属于开脑洞,没权利也没资格代表官方意见。&br&&br&华为内部有主航道的说法,资源优先投入,目前是云管端。&br&企业云,运营商管道,终端设备。所以说手机不是主要业务或者华为不重视的可以歇一下了。&br&但三者中最核心的,仍然是管道业务,就是电信设备。华为把未来的发展都押宝在这个上面,坚信未来的数据流量会像太平洋一样宽广,而华为是少数几个能制造这么宽阔管道的公司之一。&br&&br&可是万一没太平洋这么宽呢,你修了12车道但没有车跑,上哪收钱去?&br&&br&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要创造流量。&br&&br&我们希望所有的企业用户都能有大数据的传输和分析需求,所以我们有了企业业务群。&br&我们希望所有的个人用户都能有大量的数据应用和通话流量,所以我们有了终端业务群。&br&&br&我们跟随领先者,希望别人一家独大的时候不会禁用我们的端口,让我们的道路无车可跑。&br&我们也想要获得行业地位甚至行业领先,这样才能参与标准的制定甚至自己制定标准。&br&&br&只要标准一致,在战术上是竞争对手,在战略上却是合作伙伴,所以我们称竞争对手为友商。&br&&br&我们感谢苹果,让全球的数据流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感谢三星,让安卓智能机有了更好的体验;我们感谢小米,让更多人低价用上了智能手机。&br&没有这些竞争对手,你们觉得中国移动敢毫不犹豫的铺天盖地上4G吗?&br&&br&华为是个篮球队,到处打比赛,调动对手积极性。对手赢了在沾沾自喜,但殊不知,华为的主业是建球场的。&br&&br&呵呵,宝森不是想当英雄,宝森是想造时势。&br&只要蛋糕越做越大,还计较掰不掰得开手中的饼吗?&br&&br&一盘大棋,细思极恐。
加班回来看到这么多赞…… 感谢排名靠前的答案,无论是挺华为还是小米,为认真者鼓掌。期待
的国际化分析。 题目本身问的不够详细,赢的标准是什么?比较某一时期的出货量,总收入;还是对社会的贡献,带动技术变革?增加就业,上缴税收?比谁能做成…
根据尼尔森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智能手机在各国手机用户中的普及率如下:美国53%、英国51%、韩国67%、中国66%.&br&&br&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高达66%.&br&&br&但印度只有10%、土耳其19%、巴西36%、俄罗斯37%。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逐步接近饱和,这些国家还有广阔市场。从已有国际化布局和拓展经验看,华为肯定是胜过小米的。华为已经有成熟的国际化团队和对当地的本地化了解。&br&&br&不过,其实我最担心(也极有可能发生)的是,几年之后,基因突变,智能手机如诺基亚一般陨落。抱着智能手机一棵树吊死,总是不明智的,还需有更远的眼光。
根据尼尔森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智能手机在各国手机用户中的普及率如下:美国53%、英国51%、韩国67%、中国66%. 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高达66%. 但印度只有10%、土耳其19%、巴西36%、俄罗斯37%。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逐步接近饱和,…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公司业务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che tl0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