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2、3句话

天下奇观造句
我是玄彬76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真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奇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描写天下奇观的句子
黄山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黄山的又一奇景.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天山的森林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天山.新疆北部的伊犁和南部的焉耆都出产良马,不论伊犁的哈萨克马或者焉耆的蒙古马,骑上它爬山就像走平川,又快又稳.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再往里走,天山越来显得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这时,如果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遮去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耀着你烟头的红火光.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中他们生火宿过营,烤过猎获的野味.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嫩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瓣儿赛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为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爱的大鲜花.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西湖的断桥残雪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请具体说说描写而哪一类
扫描下载二维码帮忙找一个历史上年少有志向的人,并介绍2,3句话_百度知道现在位于: >
13.观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核心提要: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钞票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绪。
  2.学习课文有次序、抓特点的视察方法,培养留心四周事物的适应。
  3.持续练习给...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钞票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学习课文有次序、抓特点的视察方法,培养留心四周事物的适应。
  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懂得课文内容。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关字的教学。“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强调字的书写规范。
  2.懂得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3.重点懂得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次序的视察方法,培养留心四周事物的适应。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预备
  《钞票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啥?(钞票塘江大潮)“观”是啥意思?(看)学生解标题。
  2.教师简介钞票塘潮。
  钞票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钞票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钞票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流传时受到束缚而形成。气象宏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夸奖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钞票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
  3.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上的啥地点写“钞票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
  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
  5.教师问:为啥称它为天下奇观呢?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
  1.学生自个儿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她)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并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全文可分四段。)
  学生说分段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钞票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气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的壮观气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后的气象。
  5.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读课文。
  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气象
  教师说:“钞票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潮来之时,气象宏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夸奖不已,那样,作者又是怎么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气象展现如今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
  1.一个学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想:大潮是从哪个方一直的?
  2.教师读这段,学生用“ ”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似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啥?(听到的声音)声音好似闷雷滚动,解释了啥?(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
  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
  (2)此刻江面有何变化?(江面依旧风平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啥?(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流传得快。)
  (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如何了?(学生读,答复:东边水天相接的地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啥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点,即地平线。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向程度方向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地点。)为啥作者能看到?(视察)
  (4)这是作者在啥地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
  (5)教师问:在潮来之时,作者听到了啥,又看到了啥呢?(学生看板书答复)
  (6)教师问: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当人们听到93“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是啥意思?在这个地点如何懂得?“沸腾”啥意思?(形容人们情绪十分高涨。)
  (7)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课后练习3的第(3)小题)请学生读读,懂得带点词语的意思。(学生懂得)教师问:“去掉”“水天相接”一词好不行?为啥?把“沸腾”一词换成“高兴”行不行?为啥?(学生讨论)学生有语气地读这句话。
  (8)那条白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请同学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潮壮观的词句。
  (9)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事先写好课后练习第3题的第(4)小题)懂得“横贯”一词。(横贯是横着过来,在这个地点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从这词中解释了啥?(潮水气概宏伟)可见这大潮之奇啊!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重点读出“横贯”一词。
  (10)再近些,我们又看见啥了?(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懂得。)
  通过比较,明白第2句比第1句写得具体形象。“城墙”一词表现出潮涌之壮观。
  教师再出示第3句话,和第2句再比较。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学生比较后感觉第3句写得更好,写出了潮涌的来势凶狠,潮头特别高,“两丈多高”同时点出了宏伟壮观的气象。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这钞票塘江大潮‘奇’不‘奇’呀?”(教师指板书:奇观)
  (11)学生读后一句,用上述比较句子的方法比较下列句子。
  教师问:“浩浩荡荡”是啥意思?(气概宏伟壮大,在这个地点指水势浩大。)
  学生读这句,想象当时的气象。
  (12)这时,声音就更大了,看看这句中的哪些词写出声音特别大?(学生答教师板书:山崩地裂)
  (13)学生再读这句,读出水势浩大,声音极大。
  3.学生看录相,边看边用书上的语言刻画情景。
  4.学生有声有色地读第3段。
  四、总结作者有次序,有特点的视察方法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次序视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气象穿插描写,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跑怒吼的壮丽图景。这是留心视察的结果。
  五、安排作业
  预习第2段和第4段,想想潮来之前和潮后的情景是怎么样的。试背第3大段。
  一、继续讲读
  (一)讲读第2段。
  教师问:“作者是站在啥地点目睹这一切的?”
  学生读第2段。(学生读后答复: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教师问:“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啥?”(学生答)“宽敞的钞票塘江横卧在眼前”这句中“横卧”一词是啥意思?它写出了啥?(江面特别宽敞)教师告诉学生同时也点明了“我”所在的地理位置。
  “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钞票塘江的啥?(地形)教师告诉学生这种特别的地形对钞票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教师:岸上的气象如何?“早已人山人海”解释啥?“大家仰头东望,等着,盼着”解释人们这时的心情怎么样?(急切、高兴)
  学生读第2段,读出江面的宽敞和人们的高兴、急切的心情。
  (二)潮后又是怎么样的风景呢?
  1.“刹那”解释啥?
  2.“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解释啥?(解释潮来时的气概之大。)
  3.啥时候,江面安静了下来?(过了好久)又从中明白啥了?(余波持续的时间特别长。)
  4.学生齐读最后来一句,想:这句主要说的是啥意思?(这是从水量特别大讲江潮的壮观。)
  5.学生有语气地读第4段。
  二、最后来总结全文,有情感朗读
  1.学生从头至尾看《钞票塘江大潮》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懂得。
  2.学生齐读第一段,重点读“天下奇观”。
  3.学生有语气地朗读全文,想:为啥称钞票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我们应向作者学啥?
  三、安排作业
  1.认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找出易错较难记的字。
  一、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重点读“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其中“涨”读(zhǎng),不读(zh&ng),要特别注意。“昂”读(&ng),千万不要读成(y&ng)。
  学生重复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
  二、抓重点,分析字形
  1.“屹”:这个字是啥结构的字,右半部与“气”有何不同?
    2.“若”:这个字读(ru&)
责任编辑:hxzy365&
《我不是最微小的》作者:宗阳春发表时
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全册教案
图片文章推荐
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全册教案(下)14我不是最渺小的教学要求:
24小时回顾
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全册教案
(下)14我不是最...
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全册教案
(上)培养良好的...
感悟新课程享受新作文
-------《我说你做》中...
《我不是最微小的》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20...
24小时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奇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