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APP孤岛危机操作麻烦转账这么麻烦呢?脑残设计!

题主尝试推广某股份制银行的一账通,网银有转账免费,安全性高,不要U盾,即使到账这些优点。然而大部分用户仍然不想用,拒绝理由大部分说都用支付宝啊微信支付,手机银行app非常不安全。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送礼就很难推广了吗?题主本人在没有来银行之前,自己的大额转账仍然是用的宇宙行网银啊。
小白写回答,看的进就看,看不进请转道。首先提出我的观点:①:银行之间同质化严重,又不整合资源,最终导致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②:用户体验是永远的痛。③:只为做app而做app。首先说第一点,前面很多人说场景这个我真的是难以认同,银行会没有场景?为什么我进了网点办张卡出来就多了个app?现在谁没有几张银行卡?但是,我手机内存总共就这么大,你一个建行app我忍了,农行app我忍了,工行中行北京银行……这不能忍了。那怎么办,反正都一样,全删了呗。如果这么多银行能整合到一起,即使你用户体验差,没有内容,只要不是太大我也忍了。然后说第二点,用户体验差这个真不是我第一个说出来的。以建行为例(用的比较多,不是黑你),一个裸app 80M,打开应用发现我用的就一个我的账户和转账什么的,至于什么理财之类的我需要么?你大部分的潜在用户真的需要么?而且内容比较少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理财投资,你怎么让我相信这不是为了圈钱?最后说第三点,每家公司都会有一个相当大可能比较空的信仰,app一般也是这样。如果你真的有信仰那是不是应该和便民有关呢?但以银行的资源还不如阿里巴巴甚至完全看不到和其它机关协作的意思这就是你们推出app的诚意?当我们一次次感叹支付宝省了很多办事时间的同时,你们仍在内部讨论优化讨论推广是不是有点舍本逐末呢?其实我觉得以银行的背景操作支付宝效果应该会超越蚂蚁金融阿里巴巴,当然前提是一样的诚意。由于视野局限,以上仅代表个人吐槽观点。期待大v更加让人信服的回答。
场景的问题前面都已经说过了,这确实是最大原因。那银行应该像支付宝那样引入各种商户来打造生态吗?某行已经试过了,不行。主要原因有:1、互联网赢者通吃的特性。两个巨头基本上已经早已布局各个生活服务场景,细分领域也被其他互联网公司抢占。银行早已落后了。2、银行的体制流程根本跟不上互联网的节奏。一个需求从立项到上线没个一年半载不可能。所谓引入的敏捷开发都是形式大于实质。&br&根据各行的经验,手机银行的推广主要还是靠新开卡用户的捆绑开通。因为只有开了你的银行卡,才有可能用上你的手机银行。所以,抓好网点和信用卡的开卡开通率很重要。还有就是代发工资的这部分。也就是深入挖掘存量的零售客户。至于砸钱,现在用户根本看不上10块、20块的小羊毛了(亲测过30元左右的优惠才真正有点上量的效果),而且砸钱出来的都是死户。当然,为了完成指标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场景的问题前面都已经说过了,这确实是最大原因。那银行应该像支付宝那样引入各种商户来打造生态吗?某行已经试过了,不行。主要原因有:1、互联网赢者通吃的特性。两个巨头基本上已经早已布局各个生活服务场景,细分领域也被其他互联网公司抢占。银行早已…
前面场景,用户群都有人分析了。但是其实最基础的,就是app质量,一个app要有用户使用,首先你各种体验得是合格的,除非是12306那种刚需。但是明显手机银行不那么刚需,不过转账查账一般人这个需求还是有的吧。&br&用过的所有银行的app,也就招商银行的体验像个样子。像一个有平均水准的互联网公司做的产品。起码产品经理,设计师,还有开发都是合格的。&br&再看看宇宙第一行工行的app,简直一坨屎。字体有大有小,颜色不一致,UI丑到逆天,启动卡顿缓慢,各种交互及其不合理。这样的东西能用?反正工行的app我装上去就忍不了。有钱在里面就通过支付宝转走。&br&还有建行,首页居然是一个转盘??excuse me,这什么年代了还这样的交互?能别这么low吗,人家招行都扁平化了。&br&其实本质问题还是这些银行不重视,app都是外包给行长小舅子开的皮包公司做出来的吧,不迭代不优化,不重视用户体验。产品一坨屎你怎么推广。要不是国家政策保护这些大银行在互联网时代分分钟滚粗
前面场景,用户群都有人分析了。但是其实最基础的,就是app质量,一个app要有用户使用,首先你各种体验得是合格的,除非是12306那种刚需。但是明显手机银行不那么刚需,不过转账查账一般人这个需求还是有的吧。 用过的所有银行的app,也就招商银行的体验像…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为何各大银行手机APP都如此反人类
40回复/2亮 4332浏览
RT感觉各大银行的手机APP都好丑,系统设计的各种反人类,感觉像是山寨APP,敢不敢优化更新下手机客户端,请个好点的设计团队有那么难么……
这些回帖亮了
每次打开工商银行的app都不忍直视……
引用1楼 @ 发表的:
每次打开工商银行的app都不忍直视……
你去看看建行APP,感觉就像十几年前的山寨货
每次打开工商银行的app都不忍直视……
他们这些app都是外包,目的是洗钱,并不在乎用户体验发自手机虎扑
还是支付宝好用
Hello, everybody! I'm D'Angelo Russell, a Laker!
手机倒还好,win8.1带不了U盾,还得花钱安7。。。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引用1楼 @ 发表的:
每次打开工商银行的app都不忍直视……
你去看看建行APP,感觉就像十几年前的山寨货
招行最好用,工行最吃藕!!!!!工行app吃藕程度求爆!!!!丑就算了,还难用!简直反人类!
命运好幽默,让爱的人都沉默。
交行客户端笑而不语
引用6楼 @ 发表的:
招行最好用,工行最吃藕!!!!!工行app吃藕程度求爆!!!!丑就算了,还难用!简直反人类!
去看看建行的,本来我对建行印象不错,这APP简直好感度到负
招行比建行好用多了
脑残年年有 HC特别多
招行一直好用!!!四大的我就不说了
我的生活就是一部重口味电影
引用10楼 @ 发表的:
招行一直好用!!!四大的我就不说了
我们这里还有坑爹的捆绑,北京政府各种扶持北京银行,医保卡,水电煤气之类的各种必须用北京银行卡,北京银行还各种烂,除了服务态度没一个能说得过去的,关键是北京本地银行,ATM机得打着灯笼找……
引用5楼 @ 发表的:
你去看看建行APP,感觉就像十几年前的山寨货
我猜你一定没用过邮政,跟邮政一比瞬间感觉建行的还是蛮好看的。。。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我猜你一定没用过邮政,跟邮政一比瞬间感觉建行的还是蛮好看的。。。
天,邮政是有多惨
招行还可以吧
引用8楼 @ 发表的:
去看看建行的,本来我对建行印象不错,这APP简直好感度到负
建行我下的有,蓝色的。还好吧。毕竟工行实在是太丑了,丑到极致!主要是太难用!
命运好幽默,让爱的人都沉默。
广发不错啊发自手机虎扑
好吧,凯开始重建了,多多&Green,靠你们了
引用5楼 @ 发表的:
你去看看建行APP,感觉就像十几年前的山寨货
建行比中行好30年 中行的简直浪费手机分辨率
就算会彷徨 还是要去闯
个人觉得招商的真心不错,交通的用起来最烂,不过买单吧倒是感觉花了心思
唯一能看的就是自己的头像了。。。而且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头像有什么卵用
一入虎扑深似海 从此节操是路人
引用6楼 @ 发表的:
招行最好用,工行最吃藕!!!!!工行app吃藕程度求爆!!!!丑就算了,还难用!简直反人类!
招行的挂失银行卡在那里找到啊发自手机虎扑
s 你要安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90人参加识货团购548.00元283人参加识货团购699.00元189人参加识货团购148.00元14人参加识货团购279.00元47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77人参加识货团购313.00元32人参加识货团购468.00元309人参加识货团购498.00元293人参加识货团购288.00元48人参加识货团购339.00元11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36人参加识货团购379.00元为什么银行个人业务不能完全取消柜台?
为什么银行个人业务不能完全取消柜台?
【CaesarChan的回答(288票)】:
题主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
1.为什么某些业务一定要去银行办?
题主特意提到了网银证书过期了,要求银行柜面办理。那我们来从技术角度分析下为什么?
风险永远都是金融行业的伴生矿,有金融就会有风险。而鉴权(Authentication)正是风险控制的最基础一环。具体来说,就是确保交易是客户真实意愿的体现,并且提供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
那么如何做鉴权呢,我们常用的鉴权因素主要有三种:
所知("things only the user knows"),比如密码()所有 ("things only the user has"), 比如银行卡( )所是("things only the user is"), 比如生物特征( )
而从密码学角度上来说,使用上面两者之一完成的验证称之为“双因素验证”(,2FA)
单因素验证的例子就是网站的登录,输入用户名、密码这样用户所知的因素即可登录,适用于安全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景;双因素验证的例子就是ATM取款,插入银行卡,输入银行卡密码,一个是“所有”,一个是“所知”;相对的,网银交易的双因素便是登录密码(所知)、银行所发的认证介质(所有,如口令卡、U盾、密码器等)。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双因素认证本身也是有安全性高低之分,包含“所是”的双因素认证要比不包含“所是”的双因素认证安全性更高,“所知”和“所有”都是可以发生转移的(比如告知密码、转借银行卡等),而“所是”是用户所独有的,无法发生转移。
可以回想一下办理认证介质的业务流程:客户把身份证交给柜员,柜员拿起身份证核对下本人样貌,确认是本人,要求输入某张卡的密码,成功后就完成了双因素认证。而身份证和本人样貌的对应关系正是由公安机关验证过并核发的,具有可信性。
看到这里就清楚了,口令卡、U盾、密码器等认证介质是由银行进行过更安全的双因素认证后所核发给用户,兼顾便捷性、经济性的认证因素。让每个用户都购买一个指纹/虹膜识别仪用于交易认证,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可行。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用认证介质的方式并不是最高级别的认证,处于风控的需要,银行需要设定有效期,有效期过后便需要通过“所是”的因素进行一次验证。
以上便是为什么认证介质有有效期,并且需要前往银行办理的原因了。但是为什么要去柜台办理呢?因为这是现阶段兼顾经济、适用范围、监管政策等因素后,确定的较有效的方法。
那么,到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当然有,还有一堆!目前来看,最好的认证手段是指静脉和虹膜,其中指静脉需要在有血液通过的情况下才能验证,这也就避免了被砍手指的悲剧。。。
静脉 指纹 虹膜 手形 人脸 签名 声音 拒真率(FRR) 0.01% 0.1% 0.01% 0.8% 2.6% 1.0% 3.0% 误识率(FAR) 0.% 0.% 1.3% 1.0% 3.0%
从现在发展来看,银行验证介质的发放可以通过远程柜员机(VTM)由身份证联网核查+用户人脸识别(人工或机器)的方式实现双因素验证,办理速度更加快捷。同时,在二代身份证完成指纹录入之后,客户还可以通过身份证+指纹的方式完成无人工介入的双因素验证。
2.不能完全取消柜台?
之所以不能完全取消柜台正是因为目前大部分的银行都在面向大众服务,电子银行渠道(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等作为有技术门槛的交易渠道只能作为一类增值服务来提供,而不能全面推开。作为大多数银行来说,将客户的技术水平作为准入门槛:“想成为我行客户,请问您会上网吗?”,这样并不现实。
当然,现在也有各类网络银行专业服务特定的人群,这类银行没有实体网点,通过互联网提供传统银行服务,在国外这类银行包括ING DIRECT,FIRST Internet Bank等,国内主要包括即将开业的浙江网商银行(即“阿里银行”),前海微众银行(即“腾讯银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部分银行可以实现完全取消柜台,但是对整个银行业来说,还是暂时不能达成的目标。
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知乎日报除外)
【张钰玥的回答(19票)】:
草草写就,先凑合看。
先说结论:个人业务中有机器无法代替的部分。
自助化是大趋势,也一直在发展。目前可以由机器代替的部分,各个银行已经在积极拓展。包括你说的这个例子,客户在证书过期之前是可以自行在电子银行体验机或电脑上更新的。还有N多自助服务,不停更新。
目前很多业务的确没必要去柜台了,还在柜台办的原因也有答案指出了,比如老年人无法自如运用网络等。
接下来详述柜员服务(至少在目前)的不可替代性:
业务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审核需要人力参与。
哪怕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对于银行来说也有着严格的风控要求。比如存款5w以上就要求身份证原件联网(与公安系统合作)核查,很多人觉得奇怪。随便说一条作用,如果这钱来路不正,核查过至少会留下线索。又比如,很多业务要求本人办理,也是为了防范代办可能出现的风险。
这种时候,判断身份证的真伪,判断客户身份信息,都是需要人力参与的,至少现在机器人脸识别不现实(何况证件照往往还和本人不像)。
银行是典型的盈利性机构~ 本质就是唯利是图好嘛~(吐槽请轻拍)
对于每个基层网点来说,赚钱基本是靠每一项目的计价,并且大部分业务都有量化指标任务。这些业务都是要靠人去营销的。柜员接触客户量大,业务种类繁杂,营销潜力很大,同时营销过程相对自然。如果都换成机器,网点剩下的人除了后台就只好变成全职推销员了…
3 人性化服务
在这一点上机器几乎没有优势。尤其是你的业务没那么简单基础的时候。具体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个人感觉这对任何一个服务行业来说都是一样的。
当然也要吐个槽,柜员服务做好了才有意义,效率低态度差的话…你看,题主已经跳出来表达了全人类的愤怒:老子想让你们分分钟都变成机器人!
哦,另外,用人和用设备都要消耗成本,虽然规模化后自助服务成本应该更低,但初期打造自助服务环境很烧钱的勒,势必要慢慢来。
PS:题外话。题主未必真心关注“银行服务去人力化(我瞎掰的)”这个深刻的问题(看你描述的浅显性^_-就造),估计主要是被浪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实在是气着了~
这个问题更多地跟服务效率有关系…医院和银行动辄排队一小时+,简直杀人利器。影响效率的因素主要是
1 业务流程太,繁,琐… 这是柜员去顺从死规定,除了上面优化规则否则没办法。 乃知道交一个交通违章罚款这么简单的事儿柜员要走多少流程么,简直丧尽天良,不知道为毛不简化…而且为了风控因噎废食,特殊业务卡壳儿一人半个多小时太正常了…
2 柜员偷懒。恩,确实有这种情况。
3 窗口不够。虽然对于不是真心缺人的网点来说,多开窗口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1 题主年轻,尽可能地去了解银行的自助服务,毫无疑问是替自己省很多时间。
2 如果可以,尽量选择小银行,客户基数相对少。而且就目前而言小银行针对普通个人客户的实用优惠比较多。
3月27日更新
1 再次怀疑题主是去的农行囧~什么,原来是招行?好吧…
2 a) 人脸识别技术目前真心没那么发达和普及。目前已经有自助发卡机,通过摄像头拍照远程审核,发放借记卡。经验表示这个出错概率(如非本人等)大于柜台。另外,伪造的身份证或许可以读磁,此时有经验的柜员人工核验细节很有帮助(才不告诉你我其实没学会这项技能…)。如此,等等。
目前已有放贷全程网络完成的银行,之前炒的火热。能不能经营的下去嘛,我不敢说。个人倾向现在还不成熟,因为我国各种安保方面的支持系统不太完善,银行安全性堪忧
b)bc是什么来着?手机作答不开心… 好像是排队和营业时间。排队这个事情,照四大行的风格,网点自助办理业流程估计也会很复杂,而且机器如果故障,维修跟进速度可不好说…要知道柜面可是随时做着必要时一人倒下轮休的人被强行召唤来顶上的准备…
营业时间的确尴尬。不过自助业务背后也要人力参与,隐身于网络背后的柜员也还是柜员,很有可能营业时间不会有大的改动。说到底,现在能24小时不休的也还是网银和存取款机…另外,营销,营销…
但是,未来,未来是存在无限可能性的!我支持你的想法,虽然它目前很难实现…
【小W音欠的回答(21票)】:
大致想想应该至少有三点原因
一、客户需要
不是所有客户都能自如地运用自助机具设备以及网络银行功能的,比起面对未知的操作,他们更愿意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办理业务,他们对于新鲜功能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低,愿意选择更加稳妥的方式,这个客户群体的数量对于大银行来说仍十分庞大,作为服务公众的机构,有需求,既存在,存在即合理
二、风险需要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风险控制是重中之重,诈骗、盗刷等犯罪行为日益猖獗。举几个例子来说,犯罪嫌疑人用盗取来的身份证冒名开卡,再进行洗钱等犯罪活动;用身份证偷开网银,获取u盾等工具;被诈骗团伙所诱导,意图汇出大量资金给犯罪嫌疑人。这样的行为都是对身份证持有人有实质的财产、隐私损失的,柜台人员在处理时就会多一步验证的工作,虽然面对面的柜台服务不能完全杜绝这类犯罪行为,但减少风险的验证行为是不可少的,在这点上目前自助机具还无法替代柜台。
三、营销需要
银行从盈利方面考虑来说,面对面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发现这位客户意图存大额定期,不如营销个基金产品;发现客户询问黄金价格,不如营销个贵金属产品;发现客户要在结算日转走大量资金,赶紧进行劝说挽留,赠送礼品。这些都事关网点、个人的中收效益,柜台服务就是营销最前沿。
当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减少基层网点,银行柜台也并不是不能取代
对于客户需求来说,发展自助渠道,包括开发新的自助机具,能让客户从“面对柜员、录入需求、请求授权、完成业务”的模式中转变成“自行录入需求、请求授权、完成业务”,开发中的机具具备多功能、高智能的特点,将覆盖柜台的大部分服务职能,而简洁、明确、易懂的个性化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获得更高的使用率。
对于风险需求来说,与公安部门联网,运用指纹、视网膜以及后台授权验证的方式也能控制风险。
对于营销需求来说,银行所拥有的大数据优势将在互联网金融中有所体现,营销将从“客户至银行,询问客户经理,购买产品”的模式中转变成“客户在家使用app直接询问客户经理,使用网络渠道自行购买产品”,跳过网点平台。
以上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实施起来需要时间和成本,希望过个十年不会再有如此问题
【濮啸的回答(38票)】:
目前去柜台化是各大银行都在做的事情,你可以去尝试下宇宙行的智能终端,连 U 盾都能给你吐出来,完全不需要上柜台。
目前保留柜台的数量正在减少,但是无法完全撤柜,首先很明显的问题就是爷爷奶奶们只会上柜,给他们培训智能终端是很复杂而且收效很差的事情。其次是不要忽视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不认字的人需要办理银行业务。最后也要理解银行是个金融服务机构,最终人工服务应当是收费化趋势的,不可能再把大量人力铺设在基础可用机器替代的工作上。
总的来说,银行撤柜是个大趋势,什么全电子化的银行单纯去建一个,有存款有贷款的人的关系你还得靠营销人员——人去拉,柜面消失对金融产品营销来说也是件比较倒霉的事情。
另外,纯柜面人员也将被慢慢淘汰,不过是以自然淘汰为主,桂圆暂时不用担心被裁,但是还是努力考试脱离柜台吧。
在这个过渡阶段,如果还和老爷爷老奶奶一起挤柜台,那体验一定是会越来越痛苦的。
【张杨的回答(26票)】:
真的只有我觉得银行之所以开这么多柜台也算是尽一部分社会责任咩?柜台资源之难争取,成本之高,而大多数时候却只是在为大部分“弱势群体”(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网络认知度等)提供一些低增值服务。
【robertsun的回答(34票)】:
因为有的老大爷老大妈就是喜欢我们跟他说话办业务,明知道有自动取款机,我就不用。。做生意的就喜欢汇款我们告诉他帐号户名对不对得上,有手机银行和自动汇款机,我就不用,因为万一我弄错名字咋办。
很简单的道理,我就是怕我自己出错,才让你办理的,出错了我就可以大闹一场,如果我自己出错了,我给谁闹去。。会多丢人的呀。。不得不说,有些东西,身份信息核查,就得我们弄。因为有人的身份证是消磁的。当当当。。。
【张妮的回答(3票)】:
这个问题,我有个想法,能不能新成立一家银行,申请业务都能在网上或ATM上完成。这样的银行是否能经营下去?国内看来是还没有。
但就本人在法国的经历,法国目前头几大商业银行这几年都已经自己开设下属网上银行品牌(比如SG的Boursorama, BNP的Hello Bank等等)。所有业务全部在网上和手机App上办理。包括申请卡片,还款,售后服务等。年费低廉,又有大银行母公司撑腰。目前来看还是挺靠谱的。
【马重的回答(8票)】:
重点在反洗钱和身份核实,不然怎么开卡,虚拟卡额度有限按下不说。
现在的技术还没法做到网上精确核实身份,核实身份目的是保证开卡人的权利和开卡行的权利,以免发生纠纷。
如果开卡在网上这么方便,那真是洗钱的乐园。
【张楠的回答(7票)】:
哪个行?我用建行网银手机客户端,可以在网上叫指定网点的号,可以看到前面还有几个人,快到你的时候你再去,我觉得还比较方便。
【秋翎的回答(4票)】:
很多人都在讲面签的必要性,很正确。我这里补充一个未来的趋势:远程开户,将面签视频化。既满足面签要求,又节约时间。
最近自己就体验了两次,正好当例子拿来说说。
一次是证券开户。银行门前搭了一顶帐篷,两个人引导。让我的手机下了APP,然后打开摄像头对话,身份证拍照,资料在APP直接填,2分钟完成了开户。这个主要是宣传新技术,并推广银行卡绑定送奖励。
另一次是IC卡激活,去网点办,但人根本不往柜台引导,而是直接引导向自助开卡机,视频对话,插卡,身份证放置指定区域扫描,3分钟搞定。
可以看出,当目标明确时,远程开户为面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在人行的引导下,银行有两大趋势,一是普惠金融,二是社区银行。面签必然持续存在,同时远程开户必将得到大力推广,助力小微金融业务开拓。
【紫川博文的回答(2票)】:
并非是不能完全取消,准确的说:逐步减少个人业务中的人工参与乃至完全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大部分银行业务操作是必然的趋势,题主的困境相信大多数人都遇到过,在此需要解释的是为何目前无法取消或者大规模缩减人工柜台业务:
1.使用习惯:除了一般所说的年长者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客户的依赖外,国内绝大多数人对智能银行一类的观念和使用方法并没有普及,也没有形成习惯,但是就如同苹果手机面世一样,一旦一种体验更佳效果更好的模式开始影响客户,那么这种趋势是无法逆转的。
2.基础设施:这就分成了两个方面:技术上的和经济上的。技术上的问题就不多说了,关于个人用户身份确定问题就够相关人员爽一下了,除非达到dna识别水平,或者起码到指纹识别,否则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不如找一堆银行职员观察询问客户来的有效率和准确。经济上,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纸币的使用,只要还有大规模的纸币使用,那么现金柜台就必须存在;另外大规模的银行经营结构模式改变必须基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面推行智能化的成本仍大大高于人工劳动的大环境下,过快推行全方位智能银行服务也是违背市场经济的,当然这有扯回了技术………两者内在本就是同一个问题。
3.社会层面:庞大的银行柜员团体更近似于操作工,其实和普通工人的工作性质差不多,哪怕技术问题完全解决,也得考虑这群人何去何从,安装机器快,安排人员可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了,同理也不可能在段时间内培养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维持庞大的智慧银行系统,老的安排不了,新的还不够……尴尬了。过渡成本过高压力会延缓银行的转型。
题主,其实为不仅仅是个人业务,基本上大多数甚至所有业务都可以在线上或智能终端是必然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也在加快,你我都会看到那么一天的。
【日天禹的回答(6票)】:
你说的这种情况在美国已经发生了。我就作为在美国生活的普通留学生讲讲美国银行的现状吧。非专业人士,不足之处往指出。
我刚到美国时,什么都不懂。一个先到美国的同学领我去银行开户。到了银行被职员领到了一个屋里(莫怕,不是传销),请我俩入座,一阵寒暄后我用蹩脚的英语告诉她我要开户。期间她还各种关心旅途累不累啊生活习不习惯啊,极其热情。后来我才知道这给我开户的人叫banker。因为开一个账户意味着多一份潜在的存款。所以这个开户过程很重要,是要被领到屋子里做上宾对待的。
开户几天到几周后我从信箱中收到了借记卡、支票、用户协议等等一系列文件,并顺利开了网上银行。
我第二次去银行是存一张支票。这次是在柜台办的。当时我在中西部大农村,柜台上都没有玻璃隔板。银行大妈热情的招待了我,还跟我说希望有人来办业务,可以说说话什么的。
的确,美国银行网点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任何时候我去任何一家银行办业务,几乎看不到排队的人。这主要是能在柜台做的事全部可以由电话或网络(手机)替代。从开户(包括信用卡),转账,到兑支票,甚至销户都不用去分支机构。一切都是网银或电话或网络聊天搞定。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不去银行了吧。
有人会问都远程操作安全么,盗号盗刷咋办。我只能说网络哪有百分之百安全。但我对各大银行的安全度有信心。因为我能感受到他们在做好每一个细节来保证用户的安全。
在刷卡消费方面,银行会保证每笔信用卡刷卡都是$0 liability,意思就是一旦出现盗刷,用户不用负任何责任。发现盗刷后,给银行打电话,银行会立即冻结你的卡并先提前补偿你,然后银行会跟他们的反诈骗部分联系,进行调查。一旦认为是诈骗,你是不用承担任何损失的。要知道美国的网上购物输入信用卡号、安全码、失效日期就能买东西。
在电话客服和网络聊天方面,客服会验证你的个人信息,包括生日,住址,安全问题,社保号后四位等等。所以这些敏感信息也要保管好不能随便外泄。
网上银行方面,是可以设置各种警报的(国内应该也有),因为无论转账还是购物资金的流动都至少要一个工作日,所以一旦及时发现诈骗,transaction就会立即冻结。
鉴于这种远程操作越来越多,美国各大银行的网点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它所带来的收益。于是出现了很多没有任何网点的银行。这些银行以比其他银行利率更高、没有月管理费(是的,美国银行大多有管理费,在一定条件下可免除)的优点来吸收存款。其实这些高的利率和免管理费正是没有分支机构省下来的。这两年这种银行还再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但在国内,还有很多不会上网,甚至不会用手机的人,她们都得去柜台才能办。再就是国内诈骗成本太低了,造假身份证办个假账户,钱转到哪去都不知道。用我妈的话说,网上容易被骗。题主去银行还要排很久队就说明柜台依然门庭若市,短时间内不会消亡。
大概就这样吧,以后想到什么再加。本来有几张图片想发等用电脑的吧。
【半爿的回答(6票)】:
呵呵,今天25号发养老金,你能想象一个网点有几百个老头老太太在叫号取钱的大场面吗?他们中有的连最基本的取款都需要大堂经理帮忙(密码器看不清,写字看不清etc…),很多时候高级的设备偏偏解决不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半爿的回答(5票)】:
好多人说风险的事情。这个的确时原因之一。但我觉得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现有科技已经可以覆盖这种风险。
最主要的原因是!!!!
大妈大叔大爷大奶奶们不!!!会!!!用!!!自!!!助!!!设!!!备!!!
银行是遍布全国的好吗!
不要以为只有大城市才有银行好吗!
大城市的郊区也有不识字的好吗!
有钱的人基本不是大叔就是大妈他们不愿意学怎么用自助设备好吗!上帝需要被仆人而不是机器服务好吗!
穷人好多就是学习能力不行所以才穷的你让他们学个啥!!!
某同行入行一年只会存取钱因为他是农商行的,他的特殊技巧是明白什么叫“把我的棒子取出来”!厉害不厉害!!
年轻人不去网点?!那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好吗?我们批量给工厂开卡,农民工们(无歧视)虽然才18、9岁但是他们上网只会聊qq打游戏好吗?在他们看来网银=支付宝好吗??!!(此处给淘宝鼓掌)
中国xxparty可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好吗?!乃们中产小资本阶级是少数啊!可不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可是填单子会照着模版给自己改名叫张三的!!他不是岁数大!他/她才刚成年啊!
吐槽完毕。
身为一个“城里人”,我从小到上班,只去过一次银行,直到上班以后才发现我以为我是一个家境一般的普通人,上班以后接触了许许多多我以前无法想象的事实。
人可以有多穷,人可以有多傻,人可以有多有钱,人可以有多恶毒,人可以有多善良。
接触了真正的底层,才发现自己一点也不普通。
回到正题,题主自己其实处于中国的中层,就是20%那拨人里,自然可以很容易学会怎么用自助设备,但绝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学,不客气地说,是傻到根本学不会怎么用。
当然不愿意学的也有很多。有有钱人(银行跪舔去服务),也有穷人(懒得要死)。
银行是服务业,跪舔大客户可以理解,但小客户才是真正的基石。所以你可以看到,四大行为什么网点那么多,而且越大的行网点越多。所以你也可以理解大行为什么服务不如小行,桂圆办业务都来不及,没空跟你聊天,给高端客户办业务有专人,给人民群众办业务,如果还个个服务好,速度慢了,那人民群众可就真的蹿了,为了插队打架的可是天天见。
【林某纪的回答(5票)】:
即使对客户分级了,也无法绕过大多数小额存取款。因为这些价值极低的客户眼里,银行就是为我服务的,所以可以想当然地振振有词地要求服务,要求效率,动不动喷征服喷银行。而一旦闹起来,媒体一介入,受伤的总是银行和相关柜员。银行是弱势的,这句话并不是让你哈哈一笑的。
如果可以强势,这样的无价值客户就应该等,就应该浪费自己的时间。金融机构本来就是赤裸裸地为金钱服务的。
【醒鱼哈哈的回答(4票)】:
真关了网点,别的不说,不会用电脑的人怎么办?电子渠道的使用对象还是有限制的。现有技术条件、社会环境下风险也大。银行日常工作涉及的都是储户的资产,凡事还是要力求谨慎。
再说关了网点那些平时没事专跑银行聊天解闷的人你让他们去哪?没网点换纪念币了,你让大爷大妈们去哪排队折腾?某些人的乐趣瞬间就被剥夺了,实在是残忍了一点。
ps:四大行银行大型支行本级的员工估计都是想撤销网点的,至少是希望网点与本级相剥离的。原因么……我说网点亏钱的多,影响银行收益有人信吗?
【姚晓文的回答(4票)】:
其实题主所说的都可以做到。
只要你出事了不要找银行,自吞苦果即可。
题主觉得可以接受么。
【梁山山的回答(4票)】:
柜内实习的时候,经理第一句就跟我说,你要了解,我们柜台是服务性质的,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办理各种业务,这要求你必须有耐心。
现在我在柜台两周,跟着师傅办理过一些很慢很麻烦的业务。有的大爷大妈用话筒喊给他听他也听不清,这时候如果大堂的人都在忙,我们就只能一遍一遍一字一句大声的说给他。有的客户证件不一致,需要去公安机关开证明再来办理,他不理解为什么就霸占着窗口一定要办理,耽误了很多时间。也有时候是整个柜台电脑系统出了问题,整体都很慢,简单的问题就需要比平常长几倍的时间。
大部分客户在着急的时候,柜员其实更急。想上厕所的时候基本都会看人数下去一点了再去。每个人办理的业务也不一样,不知道一个人要多长时间。
而柜台的大部分业务都是需要经理授权以及远程授权的,这就是说办理一项业务需要三方检验授权,有可能还不止。
我也不是专业的,无法判断个人业务可否完全取消柜台,只是希望答案能安抚一下题主焦躁的心吧。(?????)
【南瓜小姐的回答(4票)】:
因为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会签名,不会按密码,盲人,聋哑人,不会电脑,不会手机,不识字的人,不是所有人都跟题主一样又聪明,又有文化,又健康,又有钱上网买智能手机还会玩知乎的。对题主没有任何恶意,只是现在的工作环境接触了太多底层的人,不能把他们排除再金融业务外。
【米卡的回答(3票)】:
个人业务柜台的消失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之一。柜员转型一般会转型为大堂引导和机器维护人员。
下面贴一篇我写的银行未来发展变迁的文章。
仅供参考!
前言:变化是主题。
今后10到15年,银行从业人员必须做好“变”的准备。整个银行体系框架,尽管从整体上来看,像一只行动迟缓的巨型恐龙一样,慢慢的在河边踱步(向前发展)。但我们将其置身于历史发展观的视野中,这只怪兽从骨架到血肉都在进行剧烈的演化。这些演化的动力来自包括金融行业本身规律性的向前发展、监管部门的推动、信息技术的变革、市场的倒逼等等。银行从业人员置身其中,无论你目前是在从事业务拓展,还是准备提升自身素质为将来做准备,必须将这一“变化”的观点融入其中,才能做出有远见的决策,准确的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不要等大环境已悄然发生质变,你还站在原地茫然不知所措,只能看着这只怪兽远去的背影而拼命追赶。不契合时代,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下文列出了银行业今后可能的变迁领域,这些领域的变化无不被打上深刻的技术变革的烙印,供广大从业人员借鉴。
一、物理网点数量将从扩张转为收缩
银行业经营模式最大的冲击来自信息技术领域的变革。现在部份媒体津津乐道的互联网金融,大都关注于P2P模式如何摆脱银行,实现便捷的直接融资,似乎传统银行业的消失已经就在眼前。但鲜有专业银行业人士出来表达看法的(或许是不屑一顾,P2P融资平台的风控和监管都太弱,无力挑战银行)。其实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早已是银行业务的基础和保证了,只不过银行传统上都是以业务为导向而不是技术导向,所以很少提罢了。当下,最具有战略远见的专业银行人士的目光焦点都集中在以技术为导向的阿里将以何种方式侵入银行业?它所设立的银行是否真的可以做到不设物理网点的情况下实现业务经营和对客户服务的无缝链接,并最终实现经营获利?如果阿里能够成功,势必引来众多的模仿者,尤其是对那些正在经受存贷利差缩小和高额存款保险金双重打击,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还在大力发展所谓“社区银行”的中小银行,尤为感兴趣。而大型银行如果对这一趋势不能做出正确应对,势必会在将来的发展中付出沉重的代价。虽然目前不少银行对网点扩张已经失去兴趣和冲动,并适当的进行了战略性的收缩,但这种收缩的动力主要来自经济萎靡而不是技术冲击,经济形势下行的冲击是短暂的,但技术的冲击却是恒久有效的。如果一家银行能够因为采用新的技术模式实现不扩充昂贵的物理网点的情况下实现业务扩张,这种颠覆性将是多么大的诱惑?显然,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
二、普通操作岗位数量将减少并趋向消失
2014年11月份网上的一篇“农行推出以自助机具为载体的‘超级柜台’”的报道代表了未来银行业务办理模式变革的一种新方向。具体来说,就是采取“大堂现场引导、客户自主办理、后台专业审核”的新型业务办理模式。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自助机具不断被研发,从传统的ATM到存取款一体机、自助开卡机、自助网银机、自助查询(转账、缴费)机等等,超级柜台的思路实质上就是将各种最先进的自助设备整合到一个物理网点中,彻底屏弃传统的用防弹玻璃隔开的人工办理柜台,普通操作岗员工转型为大堂经理,在开放式环境中引导客户自助办理业务。技术进步使得这种全新创意能够被实施的条件不断成熟,全新的创意模式赋予银行传统物理网点全新的内涵,这种模式代表了今后网点转型的一种方向。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传统物理网点的业务吞吐量增大了、客户体验变得更好了、人力成本更加节约了。原来在银行占有重要地位的“柜员”阶层将趋于消失。他们中的部份人将转型为专业自助设备维护人员、大堂经理等新型服务岗位。截至本文完成时,据媒体报道,日北京银行宣布,启动该行首家“智能银行”,目前除了北京银行外,光大和招商银行等也涉足“智能银行”。
三、对私人银行和家族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将扩大
随着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银行产品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各种针对金字塔中底层的客户服务将通过人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的交互来完成,银行对普及型产品的销售人员的需求在减弱。而对高端的私人银行服务和家族财富管理的需求在迅速扩大。目前正从事理财经理、客户经理等岗位的广大从业人员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今后坐在办公室里面不分大小层次的向客户推销各种产品的模式可能行不通了。客户价值是分层的、客户时间是宝贵的、客户需求是多样化的、银行人力成本是昂贵的,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大多数人乐于用移动端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跑到网点去找人浪费时间,甚至在某些城市,去银行一趟办事情,昂贵的停车成本和交通罚单就让人头痛不已,而大多数银行对市政停车位的提供又无能为力。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远程业务办理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大大节约了社会运行成本。无论对客户还是银行,都是双赢的好事。而将来只有私人银行和家族财富管理类客户才会对一对一式的人工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对广大销售岗位人员来来说,转型为为私人银行服务和更为高端的家族财富管理方面的专家是一条不错的职业发展路径。建议通过进修,掌握专门的知识,比如获得认证私人银行家(CPB)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的资格,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转型打好基础。
四、银行业之间的兼并和交易会更加剧烈频繁
银行业之间的兼并和交易在成熟经济体中并不少见,所以中国银行业在循规蹈矩的遵循着历史道路发展的时候,将会顺理成章的迎来这一阶段。之前深圳发展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合并还带有浓郁的政府计划主导的色彩,但接下来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兼并恐怕会越来越多。随着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要求的逐步推进,风险监管和市场纪律要求更加趋于严格,各家银行在追求RAROC(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的动力之下,或主动或被动,将会灵活选择各种资产兼并方案来重组自身业务结构,通过战略调整对风险和业绩进行主动管理,既不会像过往一样只扩张不收缩,也不会坐等或公开或隐性的政府救济。可以预见的场景将是:A银行信用卡业务连续5年亏损,董事会决定将该业务出售给B银行。C银行决定将住房贷款业务打包出售给D银行以便提前回收流动性。E银行决定和F银行进行合并以扩大实力同时降低经营成本。以上诸如此类的财经新闻将会更加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总的来说,银行业将会更加趋于“普通企业化”,企业所拥有的一些特性,银行也会一样不少的表现出来。而稳增长、高利润、金饭碗等银行业的传统光环将逐步消褪。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也为将来诸如此类的交易打下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基础,各种数据在复杂交易条件下依然能够保证安全可靠。
五、风险激进型银行将出现倒闭
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不管内行外行,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是:银行倒闭恐怕不是cry wolf(狼来了)。这只靴子将会实打实的落地。伴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到了破冰阶段,这两项政策就像影子一样先后到来。政策推动是外生变量,技术发展是内生动力。市场已经对银行的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人都知道,每家组织在其董事会领导之下,以组织的战略规划和目标为导向,会制定符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风险偏好。这种偏好反映了组织在实际运行当中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在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高风险的快速扩张是很多银行所偏好的一种风格,而一旦到了行业衰退期,这种风格以及在这种风格指导之下形成的业务往往会转化为银行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在当今商业周期处于衰退形势之下,笔者无意评价各家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水平。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家银行的风险偏好的形成是一种长期的过程,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围绕这种核心文化进行框架构建,想从激进型风格转换到稳健型风格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换句话说,照着市场风向标想快速转舵,这事不太容易办的到。令人欣慰的是,目前银行界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直面压力去寻求应对之道,目前有一股力量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商行展开横向合作,以此应对迫在眉睫的问题和挑战;日,由上海农商银行发起起,天津农商银行、浙江省农信联社等24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组成的“农商银行(上海)合作平台”正式成立。而此前,由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厦门农村商业银行等30余家农村商业银行自愿发起成立的“农商银行发展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其宗旨是,推动各成员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政策应对、风险管理技术提升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升各成员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抱团取暖是为了在危机中寻求机遇,更好的渡过这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六、风控和审计愈加重要
经济下行,监管从严。原来不因人注目,一直在背后默默努力的银行业风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泛称)和内部审计部门,将会从幕后登上前台,聚焦在公众视线之下。它们的重要性将要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传统上来说,企业风险管理有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分别是以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以风险管理部门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以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第二和第三道防线从向来都是远离公众视野之外的,很多组织也因为认识上的偏差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它们。2002年,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美国)问世,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萨班斯法案中最著名、最复杂、最难操作的是404条款,规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行为、信息沟通以及监督5个部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对内控的要求极其严格、极其详尽。面对作假舞弊手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现实,要求企业内部控制细化到每一环节,无所不尽其极,真正做到“没有人不被控制,没有环节不被控制”,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每个领域,诸如每笔付款的时间要记录在案,办公用品采购与审批要有分别岗位和专人等等。随之而来的是实施404条款的巨额成本,据测算,汇丰银行的实施成本是2840万美元,通用电器则高达3000万美元,而中国在美国上市的46家公司在人力、财力、时间、资源方面的投入将更高。至此,很多人也期待中国的萨班斯法案将何时出台,用以重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公平透明的信心。而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CAAT(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推广已经给现代内部审计带来全新的改变,内部审计已经由单一审计转向综合审计,由常规定期审计转向持续审计。对增加组织价值,合理保证组织目标实现方面,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对投资者而言,充分了解银行的风控和审计水平,有助于正确理解银行的价值。
七、传统信贷业务运作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银行对信贷业务的传统管理模式是静态为主,动态为辅的。普遍的一个适用模式是:客户经理定期向企业收集财务报表,不辨真伪或者简单分辨后录入系统,然后以报表数据为主,计算机糅合各种地区和行业参数,依据预定义的模型生成各种客户评级和分类信息,辅以文字材料(通常为调查报告),以此作为发放贷款和利率定价的依据。客户经理在管理客户的过程中,会不定期的实地走访企业,以确定企业的实际运行是否如财务报表显示。上述模式也是银行对信贷业务一种静态的、滞后式的风险管理模式。企业自身运作和银行信贷运作是两条平行线,各走各的路。但随着技术的进步,银行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将逐步转化为动态的、实时的。银行将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努力将两条平行线叠加在一起。企业经营运转的过程也是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过程,银行可以通过嵌入软件模块,实时收集企业的订单、加工和款项往来数据。类似的,阿里对其电商平台的用户能够发放信用贷款,正是基于这种风险管理模式的有效可靠(这也是支撑阿里银行能够盈利的最宝贵的客户资源)。这也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应用的具体例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时收集企业的关键数据,通过可靠的分析模型,将风险降到最低。诚然,其他银行在漫长的经营期间也日积月累有海量的数据,但在数据提取和分析的技术投入上远远不够,存量数据大都是处于睡眠状态的“死数据”,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和阿里的差距不是一个数量级。这也是阿里这种以技术为导向的银行的优势所在。和传统的以业务为导向的银行相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八、银行卡将会消失
相信不少人对刚刚过去的“双12”支付宝钱包狂欢节活动记忆犹新。这种线下交易活动带给人们一个有趣的思考:我们还要银行卡干嘛?显然,和崛起的支付宝钱包相比,银行卡2015年实现“换芯”这样的新闻已经实在无法引起人们关注了。相比之下,某些银行大力吹嘘的磁条卡换芯片卡免收工本费的广告更是相形见拙。笔者在这里大胆预言,芯片式银行卡将是最后一代接触式银行卡,甚至将在它未能来得及完成更换磁条卡的历史使命之前就会退出舞台,转而被虚拟银行卡所取代。这种技术层面的演化路线是“磁条银行卡—芯片银行卡—虚拟银行卡”。众所周知,银行卡只是在卡面上标识了一组卡号,然后和个人的身份信息相关联,代表了用户个人在银行的账户。在当今技术条件之下,在ATM上无卡取款早已成为现实。银行卡这种接触式的载体的存在,无论在使用体验还是在安全可靠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日,苹果备受期待的移动支付系统——Apple Pay终于在的发布会上正式亮相了。苹果CEO库克称,支付时间到了,我们的目标是要取代你的钱包。Apple Pay使用了NFC天线、TouchID、 Passbook和被苹果称为“安全元素(Secure Element)”的东西。“整个过程是基于这个小小的塑料卡片,无论它是借记卡还是信用卡,”库克在发布会上说道,“我们完全依赖于暴露的卡号和已经问世50多年、易被攻击的磁条接口。我们也都知道,安全码其实并不那么安全。”至此,笔者劝小伙伴们赶紧收藏一些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吧,很多银行卡的卡面设计那是相当的漂亮,很有艺术收藏价值。N年后,众多的银行卡片将会和旧粮票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珍藏的宝贵记忆。
小结:上述的8个领域未来可能的变迁,背后或多或少都有技术推动的影子。但就总体而言,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外生变量和内生动力共同推动,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并非正式的论著,论证不一定缜密,结论不一定正确。仅希望能带给广大银行从业人员一点有益的借鉴。就像经济观察报的社论“告别的年代,开始的年代”中写到的那样:现在,当我们不得不慢下来,应该更多的想想,我们到底要什么?
发表评论:
馆藏&5395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贷每月转账一次麻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