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什么建设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及课堂教学效果_百度知道
如何提高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及课堂教学效果
我有更好的答案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巨匠,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师德状况、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关系到人才培育的质量,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纵观教育自身发展的历史和规律,要想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而内涵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向深层次发展,也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谈不上全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进一步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位置,下大力气抓好、抓实,务求抓出实效,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重视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1、增强师德建设思想认识,形成教师的道德情操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职业。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需要很高的道德修养。在政治思想、精神境界、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楷模,要热爱教育事业,牢固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育人意识,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勤恳奉献。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人民教师要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要求全体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胡书记提出了三个“必须”和四个“希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学校将师德建设年和提高年作为师德建设的载体,在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中,学校成立了师德建设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进行了分工,明确了职责。通过各种会议传达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会议内容和文件内容。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安庆市师德师风建设知识读本、安庆市师德建设年活动方案、师德要求、教师的十寄语和十禁语等。学校向部分学生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征集了家长们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代会代表还发出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倡议书,放大张贴在校务公开栏,校园里部分走廊上张贴了师德标语。全体教师在国旗下庄严宣誓,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集师德警示语。教师在搜集、创作师德警示语中重温师德规范;举办师德演讲,全校教师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师德故事中,心灵获得爱的洗礼,师德修养获得进一步升华;开辟宣传栏,在教师办公室张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和《高琦小学师德建设倡议书》,利用广播站进行宣传, 对教师进行深入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端正了教育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培养、教育每一名学生。填写自查报告书。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进行自查,每个教师填写《师德自查报告书》,并在年级组会议上作口头发言,并将《师德自查报告书》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在教师中广泛征集师德警示语并张贴在校园各处,全校共征集教师个人撰写或搜集的师德警示语100多条,使每位教师在此次活动中能够进一步重温、学习师德规范,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每一条警示语就像一面镜子,使每一位教师在每一次面对时都能照一照自我的言行,从而起到“正衣冠”的作用。开展师德演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全国模范教师徐梦吟、邹有云、孟二冬的先进事迹,同时开展了“廉洁从教,从我做起”大讨论,举办了“德为人先、行为世范”师德演讲活动,在活动中使教师牢固树立“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务实创新,甘于奉献;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言行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开展爱生家访活动。学校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爱生工程,人人争做爱生模范,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组织教师进行重点家访,耐心细致地做学生思想工作,认真填写记录卡,撰写家访小结和反思,拉近师生间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师爱如阳光般的温暖。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全体教师每人根据自身实际拟定了公开承诺书,全体教师把“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庄严承诺留给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学校也面向家长和社会进行了庄严承诺,并将承诺内容公开,以便接受监督,深化了“倡师德、练师能、树形象”、“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3、树立师德建设常抓不懈意识,永保教师的道德情操学校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常抓不懈,非常重视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强化主人翁意识,先后把《爱的教育》《教师的修养》《师德文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规范》《新世纪教师素养》等作为必学教材发给教师。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小学管理规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中央领导关于教育问题和师德建设的讲话。组织教师学习《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教育工作的意见》《伟大的纲领,行动的指南》《中国教育宏伟蓝图》等重要文章。通过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道德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二、抓好业务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的生活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社会已初见端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精通所任学科的大量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有了“一桶水”,还需要不断更新补充,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的“一杯水”,总之,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1、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的更新、教法的渐变、学生认知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以及由“单纯知识型”转向“智能开发型”的人才培养指向,都无时无刻不警示着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现代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学校彰显出自身的特色。(1)教师岗前培训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必须经历教师技能考试,再通过培训,使其巩固专业技能,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所有在职教师通过培训,树立了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结合教师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开展业务专题讲座,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组织教师看著名教师的教学录相课,看与教材相关的各科教学录相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科学的教学手段,指导帮助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理论,再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信息技术培训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专人指导与课余自学相结合。学校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技术指导。老师们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自练,从而使每个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都有所提高。安排教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已有15位老师获得结业证书,其中,四位老师获优秀学员证书,一位教师的作品获得优秀奖,一位教师被推荐为市级英特尔培训教师。(3)校本培训落实继续教育。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区人事局组织的《学习能力建设知识读本》《创新能力建设知识读本》的学习及考试活动,教师认真研读指定书目,认真填写校本培训报告册。每人每学期开设研修课,反思教学实践。2、开展练兵活动,提高教学能力在当今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还要把握一个度,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要走入误区,不要绝对化,不要片面化,不要盲目地使用一些新的方法。例如在新教材中,已经有许多教学情境,老师再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有些多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值得继承和发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新课改出现许多误区、出现许多理解上的偏差、绝对化、知识和技能出现滑坡、有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时候,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比活动。学校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制定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比标准,确立了评选程序。现场抽题写说课稿,外请评委为说课比赛选手打分,并请市教科所专家为教师的教科研试卷评分,来自各个方面的评委认真审阅每位参赛教师的申报材料,综合考评,选出15位校级骨干教师,5位校级学科带头人,推荐5位区骨干教师、4位区学科带头人。在区级评比中,2人被推荐到市里参加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2人被推荐到市里参加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自2001年以来,建立了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制度,注重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注重过程、淡化名次”,要求人人有收获。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也使校内的教研氛围日趋浓厚。依次开展了“说课”、“上课与答辩”、“三项全能”、“信息技术”、“主题教育活动”等主题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老、中、青教师的作用,促进校内阶梯式教师队伍的形成。校内评选出优秀奖和优胜奖,以达到鼓励与鞭策的目的。2006年10月底至12月中旬,学校开展了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展示”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共有49位教师参加,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任教学科从“黄梅戏艺术节”、“行为习惯养成”和“八荣八耻”等主题中任选一个进行具体设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本次活动分为学习动员、活动设计、活动开展、成果展示、活动总结五个阶段,这是一次很有创意的活动,是一次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检测的活动。参赛教师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在活动中成长,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的,促进了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3、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教研组有研讨主题,备课组有活动重点。如:语文组开展了“单元专题整合”教研活动,单元整合,既是同一主题的横向开拓,又是不同教学内容的纵向展开。在研讨过程中,三年级的五位教师开设了公开课,经历了个体的思考与设计,集体的质疑与问难。数学组开展了“快乐的数学活动周”活动,内容有“数学小报我来办”、“数学故事大王比赛”、“趣味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大家玩”,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领悟到数学的神奇。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内容多元,形式多样,途径多种,重点采取“走出去听听”和“请进来讲讲”两种形式。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会教师均能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详细记录学习体会,及时梳理并传达新课改理念。这些老师分别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师训计划领导小组理事会、研讨会、省英语学科活动、省经典导读教材座谈会、省骨干教师培训、市首届小学教师论坛、市“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漫谈”会等。邀请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多次举办培训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开展高琦校园英语100句学习活动。多次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外出人员回校作二次培训。进行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开展“骨干教师展示课和讲座”活动。开设研讨课、专题讲座、教研论坛以及“读书沙龙”活动、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提高学历学习。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方面,学校起步早,参与面广,承担的课题多,学校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多项课题研究,涉及到教材、教法、教学模式、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改革。科研气氛浓厚,科研成果突出,获得多项奖励,并在全国、省、市级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上介绍经验,多次接待外地教育同仁的专题来访,学校成为国家、省、市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老师们在教学和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篇论文获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建立一支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广大教师有压力,有危机感,增强竞争意识,具体措施:  1、实行全员聘任制,做到人尽其才学校从管理制度着手,实行校长聘任制,教师双向选择制,校长聘任学校中层干部,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的岗位聘任教师,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岗位。同时还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来严格约束每一位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2、健全教师考评制度,量化教师业绩完善教学检查工作,加大随堂听课力度和频率,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不定期抽查教师临堂、出操、集体备课、班队会开展、大扫除等情况;定期检查备课笔记、听课记录、作业设计与批改,健全教学检查档案,注重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召开学生代表会,了解班级各方面情况,倡导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考试学科的试卷分析及非考试学科的质量抽查工作,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各项检查结果与教师的期末考评、教师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教师的各项评比结合起来。3、落实公开课制度,激励教师岗位成才  各教研组、备课组坚持“三定备课”与“公开课”制度。每次教研活动要有备课内容、中心发言人,讨论的问题均有详细而规范的记录。每学期每位教师执教一节公开课,每组推荐一人执教校级公开课,公开课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每人每学期听课10节,每一节课都要及时写上听课评议。各备课组、教研组及时组织评课活动,广取博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公开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教案,以达到相互交流促进的目的,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学校要构建起学习型组织,让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培育出知识型职工,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队伍要从师德建设、业务素质、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无锡机电分院高级讲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日 16:26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4期
作者:赵培举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教师决定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是改进教风学风的有力手段,更是当代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必要内容。  一、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期盼,师德师风建设意义深远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不仅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责,更承担着对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和培养高尚品德的重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  道德的导向性。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和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工作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性,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敬业精神以及工作作风,会直接感染和熏陶学生,学生总会不知不觉中把教师看作模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教师需要从自我做起,从教书育人,甚至穿衣打扮的点滴小事做起,以高尚的品格、整洁的仪表、丰富的学识、博大的胸怀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只有这样,在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影响的深远性。教师的职业是培养和教育人的职业,教师的形象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人一生中往往要接受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形象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和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更进一步说,会通过学生和家长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要把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提出了“四个必须”的努力方向(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央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是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的一个永恒课题,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师德修养,不仅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办学方向及办学目标的实现。在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推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来没有停止的形势下,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自觉抵御西方价值观的诱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因此,教师师德师风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教师威信的建立和教师影响力的提高,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师德师风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绝大部分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于奉献、为人师表,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可以说,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师德师风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爱岗敬业方面。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工作讲条件,要待遇,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凡事都与金钱挂钩,不安心本职工作,在其位不谋其职,把教师职业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热衷于校外兼职,到处代课或外出搞经营赚钱。  教学科研方面。不顾职业道德规范,治学不严谨,对教学敷衍了事,过于散漫,上课没有激情,教学方法单调,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无开拓和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新意,上课得过且过;科研工作浮躁,缺乏严谨态度,只注重表面东西,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术上弄虚作假,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  学生管理方面。教书育人意识淡化,对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道德品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却不闻不问;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满足于课堂教学,上课来,下课走,而对学生却缺乏关爱和交流;考试划范围,给作弊的学生开绿灯,甚至泄题、收钱“摆科”等。  个人素质方面。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不注重自身修养,仪表不整,吸烟,言语污秽,举止粗俗,接打手机;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言行不慎,课堂上信口开河,观点偏激,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对学生进行误导;只追求文凭,放松水平,只谈成绩,少谈不足。  三、内因外因相互作用,师德师风问题成因明显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既有外因——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内因——学校“小环境”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我国处在新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天然趋利性,无形中,人们都把个人的成败和得失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这些消极因素也强烈地冲击着高校教师群体,一些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视角来观察自己和他人,并以新的价值标准来分析和衡量自己的相关利益分配,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是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从而改变了原有的职业价值取向。  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还相对比较滞后,没能跟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些高校教师的生活待遇和生活水平与自身实际付出不成比例,导致部分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有些高校职称评聘和晋升制度不能带动师德师风建设,职称晋升聘用条件中普遍存在着重论文、重著作、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些都淡化了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导致了师德师风建设相对滞后。  管理执行力不到位。目前,虽然多数高校都已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初步形成了师德建设工作的组织体系,但多数都只停留在口头或文字层面上,很少落到实处或实效甚微。这是因为,在运行体制上,有的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内容空泛,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考核管理办法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标准。另外,在监督机制方面,师德师风建设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规范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教育、管理、监督相脱节,有些规范形同虚设。  四、建立规范引导机制,大力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不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因此,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在建立规范和引导机制,重在对照存在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措施,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  要强化高校教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首先,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去为师。一直以来,部分高校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没有把教学生“学会做人”纳入培养目标和职责,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将来等学生们回首成功的时候,会说:“是我的老师塑造了我高尚的品德,为我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其次,高校教师要既“言教”更需“身教”,应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身业务知识结构,作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要具备比受教育者更多更广的知识基础,多读书、勤思考,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站在时代的前沿,在要求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自己先掌握和精通。第三,高校教师要时时用全新而健康的思维去培养和教育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先行之,要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没资格教育别人的,学生也会“虽令不从”。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评机制。2012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并明确提出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的常规性工作之一,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高校应该结合《意见》要求,因地制宜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可从领导评价、教学单位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分层次进行,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另外,可以将师德师风考评与教师最关心的职称评聘、出外进修学习、教科研评奖、名师评选、干部任用等挂钩,对于违反师德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做到奖惩分明,客观公正,使师德师风监督公开化、社会化、制度化。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激励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可采取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同行监督、学生监督与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学院和教学、督导部门的作用,形成较全面的监督网络。可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听课、家长反馈、社会反映等途径,及时掌握每位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情况,最重要的是遵守师德规范情况,促进教师逐步形成师德师风的自觉行为。同时,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大力弘扬与表彰,对那些不尽义务、不负责任表现不佳者要及时劝诫和引导,经劝诫仍不改正的严重失德、影响恶劣者,要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最终要落实到行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列入学校长期工作计划中,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职任目标,“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认真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因地因时因校制宜,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贴近本校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努力营造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要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机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部分规范了高校教师师德的主要内容,是高校教师队伍最重要的行业纪律,是我国在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实施的新举措,是对新时期高校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应将学习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应以专业、系别为单位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广大高校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师德水平。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模范引领机制。道德楷模是道德上仿效的榜样,是某种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在高校这个培养人才的摇篮里,师德师风模范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高等学府应通过教书育人、师德标兵评比等活动,塑造新时期高校教师形象。社会媒体和高校内部媒体要大力宣传“全国模范教师”张丽莉等典型教师的光辉事迹,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风尚,争做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在师生中和社会上有良好声誉的先进分子,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自觉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环境影响机制。现今的高等学府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大师引领高校的灵魂,大楼等外部环境影响大师的进步发展。高等学府的人文景观、校训、校风、教风等能深深地影响教师的师德修养。所以,要不断充实高校内部影响教师灵魂的人文景观,这是内涵深远的“大楼”,而非简简单单盖几座摩天大厦的“大楼”。要让“大楼”潜移默化地催生德才兼备的“大师”,做到润物细无声。同时要让“大楼”的显性环境不断完善,不断更新,逐步转换成思想文化的隐性环境,成为高等学府的“大魂”。实践催生精神,精神引领实践。在“大魂”的引领下,必将出现一批“大师”。  当然,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学校、家庭,学生、教师本人以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当高校教师把那些以规范、制度等文字形式规定下来的,必须遵守的职责或义务,通过社会引导与监督、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以及工作实践等环节,以“我愿意”、“我应该”的自觉方式表现出来,形成教师内在的责任自觉,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目标才算真正地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王炳杰.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J]. 赤峰学院学报,2010(1).&  [3] 朱德全.现代教育理论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刘焱可.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5] 廉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分析和对策研究 [J]. 经济师,2010(4).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毕雁)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