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联网金融融的职业

谁正在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幕后推手?|互联网金融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谁正在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幕后推手?
  文/建国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生水起,大量的网贷、众筹、保险等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是如此。
  互联网金融在2012年前后开始迅速崛起,并受到VC的追捧,在很多VC投资人的眼中这将是一场金融领域的科技革命,每个人都对此信心满满。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在2015年的时候到达顶峰,获得融资的互联网企业达到542家,而在2014年的时候还只有287家,一年之内数量翻了近一倍。
  当一个事物到达顶峰之后,势头便开始调转,2015年下半年网贷行业出现崩塌,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因为网贷行业的崩塌而受到名誉上的影响。从此之后,VC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初创公司投资热情逐渐消退,他们更倾向于投资一些业务模式已被验证的B轮及以后的公司,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了寒冬期。
  2015年VC收手了,但互联网金融行业内的巨头却开始出手。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宜信等公司开始成为这个行业的投资主角,他们在投资与并购之间布局着自己的新战略。
  截止到目前,蚂蚁金服投资、并购了60多家初创公司,其中金融领域包括33家。而京东金融一共投资176家公司,其中金融公司22家。这两位巨头投资、并购上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偏好投资底层技术和服务这类公司。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两个大趋势,一个是技术一定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另一个是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向传统金融渗透,所以巨头们偏好投资于底层技术和服务这类公司也是有其内在布局逻辑的。
  传统金融机构的技术和服务缺乏互联网的基因,巨头们从底层技术和服务开始布局,不仅可以为传统机构提供服务大家实现优势互补,而且还能悄无声息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改变。布局底层技术和服务看似不起眼,但背后隐藏的却是巨头们进军传统金融的野心。
  虽然同是巨头,大家的布局却各有风格,蚂蚁金服更喜欢内部孵化,能自己孵化的业务就不对外投资。而京东金融的布局则更为开放一些,投资了很多消费金融公司,如会分期、买单侠、美利金融等。除了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这两个背靠大财团的公司,一些新成长起来的互联网金融新贵也开始了自己瓜分天下的布局。比如,51信用卡目前已经投资了23家公司;玖富投资了16家公司;宜信投资了7家公司;挖财投资了5家公司。
  其中,51信用卡主要投资的是整个信用卡体系的公司,而玖富投资的多是场景分期的公司,这些新贵的投资目的性都很明确,都是布局全行业打造自己的上下游产业链。另外,他们还在流量入口上有所布局,如今流量越来越贵,而且质量没有保证,与其花钱买一些心里没底的流量,不如自己打造一款导流产品,目前这几家公司的导流产品都锁定在记账软件、汽车金融方面,51信用卡投资了“鲨鱼记账”,玖富投资了“好车无忧”,宜信投资了“第1车贷”。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金融金进入到了强监管的环境。从布局背后,我们也能看出他们对牌照的渴求,比如蚂蚁金服开始涉足保险、银行、证券等行业,这些业务都是需要持牌经营的,投资这些公司是蚂蚁金服对传统金融的渗透。而51信用卡并购了雅酷卡,也因此获得了支付牌照。金融牌照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有牌照的公司与没牌照的公司之后的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
  从2012年到如今,互联网已经蓬勃发展的有五年之久,未来行业的整合还会不断的出现,谁能走的更远还要边走边看。
责任编辑:杨群这是最后一份回顾2016年互联网金融人才生存状态的报告
我的图书馆
这是最后一份回顾2016年互联网金融人才生存状态的报告
如果去一年你没空关注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市场行情,现在还有机会。 ·
08:42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Google过去一年,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我们看了不少报告,有的集中在薪酬,有的重点讲人力资源管理。人们肯定不会因为看见有钱赚就转行来互金公司,老板也得想想除了粗暴地加工资还能用什么留住核心人才。当政策收紧、行业不断规范化,让人羡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从业环境到底怎么样?
近期,怡安翰威特发布《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观察》,综合梳理过去一年该行业所有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对行业薪酬、离职率、人员规模变化、核心序列人才流动趋势等方面进行盘点。
先别一头扎进来,看清互联网金融缺的人才什么样
过去一年中各家吸纳的员工以业务营销人员及技术研发为主,风控、技术和金融产品类人才成为追逐对象。在“经济下行推高资产风险”、“行业监管日趋严格”、“资本越发关注企业风控能力”的三重压力下,互金公司在2016年开始真正重视并加大对风控人才的投入。做风控的人要跳槽,有一半的机会能获得20%-40%的涨薪,要是好好挑一挑,有22%的企业能给涨40%-70%。
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刚刚兴起的几年,企业挖人如饥似渴、不遗余力。2016年有73%的企业其人员规模较2015年增长了50%以上,预计2017年61%的企业人员增长将控制在15%以内。其实雇主们已经冷静多了。
不管在哪儿,核心人才分到的蛋糕都是最大块
互联网金融行业2016年整体薪酬水平较2015年略有上升,根据怡安翰威特数据显示,该行业新员工起薪水平通常在10万年薪左右。身处大公司意味着比同等水平的人拿到更多薪酬,行业领先公司在各个层级上的员工平均薪酬均高于发展中企业,同一层级员工薪酬平均水平最大差异可达到65%左右。而发展中企业不能普惠全员,于是集中力量挽留核心人才。
发展中企业往往针对某些核心人员提供超出其常规薪酬体系的薪酬水平,对着一位高级风控、技术或是金融产品类人才,不怕他要价高,就怕他不开口。此外,2016年怡安翰威特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等规模互联网金融公司部门负责人的薪酬中位水平在100万左右,其它层级员工薪酬水平中位值参见下表。
是时候告诉老板,薪酬低不干薪酬高也未必干
从互联网和金融领域跳到互联网金融公司,就等于站上了弹簧床,从此跳跳跳。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员主动离职率为26.9%,传统金融行业人员主动离职率为18.1%,显著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肯从传统金融行业跳槽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人,大部分除了薪酬丰厚之外,更看中行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希望参与到行业规则的制定中。薪酬缺乏竞争力在离职原因中仅排位第四,前三位依次是有限的职业发展机会、工作中缺乏认可、对工作内容不满意。他们离职之后仍然留在行业内,根据怡安翰威特观察,超过70%的员工离职后流向依然为互金公司,本行业内流动的趋势十分明显。
馆藏&38713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拒绝访问 | lusongsong.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lusongsong.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7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新政揭秘,不了解这些就别玩P2P了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金融监管终于出台了。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第一个顶层设计监管方案。
  尽管此次的方案还只是一个“指导意见”,具体的细则还未出台,但这份意见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向规范发展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
  野蛮生长或将遏制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风起,互联网不仅带来了新的产业, 更是对许多传统行当进行了冲击,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业自然也不能幸免。无论是电商行业的逐步扩大、第三方支付的如火如荼,还是当下火爆非常的P2P网贷,都是有别于传统金融的新型业务,引得众人追捧。
  以P2P网贷为例,行业报告显示,仅截至到2015年6月,P2P平台的数量就增加至2028家,单日的成交额也超过了10亿元。但红火背后伴随而来的是劣质平台的野蛮生长:同样是在2015年,P2P问题平台已增加419家,并已超越去年全年的问题平台数。而这其中不乏见势不妙的“跑路党”,很多投资者也因此血本无归。
  互联网金融仍然具有金融行业固有的高风险性,但在监管的空窗期,整个网络金融处于一种“放羊”的态势,投机者如嗜血的鲨鱼一样撕咬着这个新兴的行业。而监管政策的出台,将会遏制了互联网金融中的野蛮生长,P2P网贷这类高风险的网络金融行当得到了规范,不管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平台创业者都将从中受益。
  监管严而不厉
  虽谓监管,这次指导意见还是把鼓励创新放在了重要位置,新政对网络借贷作出了明确定义,包含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也明确了P2P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同时规定了个体网络借贷要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另外监管机构更加明确,责权划分清晰。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的“监管”对于网贷行业不是束缚,更多的还是鼓励。监管的目的是规范市场,为创新提供土壤和环境,激励更多人参与创新,引领变革。监管机构半夜的是“保安”而非“裁判”,在圈定红线之内,合理的创新都将被保护。
  行业将迎来洗牌
  此次的指导意见首次对互联网金融性质及认定上作出了明确说明,强调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监管的重头即为风险控制。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禁止P2P平台做资金池,资金托管必须由银行来进行。这是针对乱象丛生的P2P“小作坊”的一个警钟。那些利用高收益来吸引投资者,然后随意转换资金用途的高风险小平台将会在这次的“大浪淘沙”中被无情清洗。
  而对于优质的平台而言,将成为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中最大的受益者。可以想象到,行业规则建立后,互联网巨头或将大规模进入消费金融的领域,竞争必将加剧。互联网巨头拥有巨量的消费用户和良好的口碑,早已对运营平台的模式驾轻就熟,再加上本身资产雄厚,消费金融行业就像一块大蛋糕,这些互联网巨头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入场。而更多进入者的进入,行业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大平台的杀入,在这个基本以资本实力为王的行业中,“潘俊逼教ǖ慕媪傩碌难沽吞粽剑∑教ǖ纳婵占浣徊欢涎拐ド趸虺鼍帧
  可以预见,网络金融监管政策的出台,将会给P2P网贷等网络金融领域带来一次大清洗。大浪淘沙之后,步入正轨的互联网金融将会更加切实的发挥自身的“鲶鱼效应”,带动整个金融行业稳步向前。
[ 责任编辑:郭文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扫码直接下载
该不该转行,零基础到互联网金融行业?
上周周例会的时候,我们主管吐槽着说了一句话,“我现在干的活儿太细太杂了,简直跟你们差不多,直接剥夺了我思考的时间。”这句话,让我的心狠狠地的咯噔了一下。 原来我每一天辛辛苦苦敲下的每一个字,合成每一篇文章,然后再强迫症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在主管、在老板看来,就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完全没有一点思考和技术含量啊。 说实话,挫败感和危机感不是没有的,甚至是全线爆发:原来每天都在食物链底端躺着呢~!就这样,居然还觉得自己每一天过得很充实,毫无危机意识,脸是有多大啊。网上看到很多零基础转运营的,该不该转呢?运营的具体工作是做什么的,如果转行需要什么样的准备?(第一次发帖,好紧张,好忐忑啊,不知道会不会被大家翻牌啊)
102人参与讨论
陆续的开工了,晒晒你们的开工利是和给领导的拜年红包吧!
275人参与讨论
年会年年有,奖品也多多,今年年会你拿到大奖了吗?...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
talicai.com 京ICP证 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