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是谁东是做活动策划以及培训的大师级别吗?

罗胖他其实啥科技也不懂,他的目标客户就是一群脑子不灵光的人,给他们搞科普,用他自己的罗辑思维去理解科技与社会,我们还去研究罗胖听罗胖那就是脑子进水,罗胖与那些培训大师都一样,都是无知无畏一张嘴。这社会就是这样奇怪,像李小文院士这样的科学家却是那样贫寒默默无闻,而一些乐嘉这样的半桶水都混得风生水起!

不能忽视的问题是这种二流货色有市场,人这么多,太多数人的脑子都是没有办法去理解一些真道理的,最后这种半桶水的歪理邪说反而能让很多人容易理解与接受,就好比你跟人讲真正的相对论知识,大部分人都不懂,但伪科学讲时间可以倒流,可以回到古代这种事,很多人就好奇,哇,原来相对论是可以让人回到古代的,当然科学家听了都只有吐血。

就这么个嘻皮笑脸的人也能给你提供逻辑思维,根哥我也是醉了,太多脑残就喜欢这些鸡血培训君!罗胖就别指望了,那叫罗辑思维,科学全废了,与陈安之之流一样,华众取宠者一个而矣。只是这世界的脑残多,忠言听不进半句,不敢面对真实的人生,喜欢靠点精神毒品来麻醉自已,求得一时的安慰,可是鸡血过后,就是一地的鸡毛。话说戏子无情,婊子无义,一堆人就爱看戏,就喜欢婊子!

下面两篇稿子写罗辑思维的,我是听他讲几句就听不下去,自然而然不会去留意他的那些废话!

罗辑思维,为什么越来越像邪教

罗辑思维有一期节目《你因挣钱而伟大》。在这期节目里,罗振宇说:挣钱是世界上最体面的生活方式。不久前的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罗振宇再次印证了这个观点:我不是什么媒体,我就是个买卖人。

在公开场合,罗振宇努力为商业正名,为商业利润正名。实际上,认可商业价值早已经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不需要过多的去论证。对财富的仇视情绪,绝大部分来自于社会不公和财富获取的不正当性。一个很好的例证是:没有原罪包袱的互联网大亨,负面评价要比房地产大亨少得多。李开复、刘强东、马云甚至是很多年轻人的精神偶像。罗振宇提出体面的挣钱,政治完全正确,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提。对于任何商业行为来说,挣钱天经地义。是否达到了罗所说的体面,或者说是否合理合法才是问题的关键。

罗振宇曾公开批评周鸿祎和360缺乏底线。罗振宇说:世界上有两件事不能干,第一件事是损人不利己,第二件事就是不玩道德伤人。道德的本质是私德,用一句最精彩的话来描述,“道德是内裤,应该穿,但是不能逢人就告诉别人我穿了内裤,更不能满大街逮着别人说你没穿内裤,不信你证明给我看。这种行为就是流氓行为。”

之后,罗振宇经历了和申音分手以及和脱不花结盟,罗辑思维连续三次扩展会员,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一次次的打脸也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到。

先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王路的文章《你过了跟别人比拼记忆的年龄了》,并且删除原作者信息。然后,同样又在未获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谢熊猫君的《如何辨别身边的聪明人》一文,在被原作者发现后补了稿费。之后再次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谢熊猫君关于人工智能的翻译稿。

几起抄袭事件在知乎上引起轩然大波,令原作者感到愤怒的不仅仅是抄袭的事实,而是抄袭后罗辑思维的态度:

第一,我给你付费了,尽管是被抓包后付费。

第二,我们影响力大,用你的内容实际上是扩展了你的影响力,换句话说是作者占便宜了。

第三,我们的节目免费观看,没有通过节目获利,在此罗辑思维似乎是个公益组织。

第四,我们在文章末尾有声明,希望原作者联系我们索要酬劳。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尽管未经同意先拿去用了,但我留了地址,所以不能算偷。

创作者感受到的是罗辑思维团队的傲慢和不道德。一方面对粉丝虚以委蛇,一方面对生产者直接抢劫,这和罗振宇所提到的体面的挣钱相去甚远。被侵权的作者,一部分忍气吞声被招安,一部分被罗辑思维草草安抚了事。面对目前自媒体界最大的腕,内容生产者无论在维权成本还是舆论影响力上,都不堪一击。

翻看罗辑思维CEO李天田的公开资料,17岁放弃美国一所大学的招生;18岁成为给中国首富刘永好上过课的打工妹;23岁,成为伊利集团的规划师(至于哪方面规划,语焉不详)。脱不花的简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泥沙俱下的成功学培训行业。

罗振宇,央视出来的资深媒体人,罗胖的扮演者。

罗振宇和脱不花,两个精于大众传播的专业人士,一起塑造了罗胖这个角色。在节目里,罗胖自带上帝视角,负责扮演真理本人。罗胖用互联网解释一切,新瓶装旧酒,就像八十年代的气功热。

罗胖说古时候有一种有钱人,自己不读书,雇别人读,而他就做要那个替人读书的人。有句话说:真读书的人不用你替读,不读书的人你替了也没用。罗胖对此见解显然更胜一筹。对于缺乏阅读习惯的人,罗胖习惯用爱智求真的口号,将书中内容硬拧成一套偏向性极强的观点,灌输给用户。

罗振宇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表达能力强,包括语气、节奏、记忆力、逻辑能力都不是一般的好。缺点是反智:无论什么话题,都往互联网上套。乃至于听他的音频,听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只是不知道中间部分他怎么瞎掰。硬套产生了一个坏的结果,就是太多知识漏洞和观点漏洞堵不住。历史类故事还好,经济学类、科技类话题常常说着说着就圆不过来了。有时候这一期刚论证出来的观点下一期就说漏了。

论证方法上,罗振宇习惯先抛出一个传统观点,然后堆论据去颠覆。对缺乏分辨力的粉丝来说,不同于常识的另一个结论,就有可能被当做被掩埋的真相。在论证的过程中,放大对观点有利的部分,甚至是捕风捉影。而不利的部分被轻描淡写的忽略了。

《是非功过说泡沫》那期,看到知乎上有人质疑,我也特意跑去考证了,考证的结果是哭笑不得。在《泡沫的秘密》一书的第二章第三节,加伯教授给出的数据看,根本就不存在郁金香狂热一说!这个早期的泡沫故事不过是麦基根据一些流言杜撰出来的。加伯查了相关的史料,的确没有郁金香泡沫的记载。很显然,加伯教授对这种以讹传讹进行了抨击。而罗胖居然用这本书来证明郁金香投资的狂热。

我第一个感觉是:你推荐的这本书你到底看了没有?第二个感觉:罗振宇背后的团队是不是出问题了,引用资料和论述观点完全相反,这是低级错误。

如果说罗振宇的内容团队分值是6,那他的商业团队分值就能达到10。即使是同一拨人,在倾向性上也是明显的。

2015年10月,罗辑思维对外宣传获得B轮投资,估值13.2亿。资本看中的是变现能力。自媒体市场需要标杆,也需要变现实践者。

会员费:铁杆会员个名额,普通会员200元,5000个名额,当然如果不续费就会被踢出来。会员费一半收走,一半给会员抽奖,铁杆会员每月送一本书,类体彩玩法。

电商:卖书、卖文具,还卖过月饼。

三种变现方式里,会员费是最不靠谱的。罗胖提出: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甚至事先不告诉你卖什么。这几乎是宗教玩法了,跟信徒要香火钱。

电商又不够磊落。中秋节,罗辑思维要求会员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要月饼,搞情感绑架,看起来像个恶搞的游戏,但实际是大家透支自己的信用向罗胖纳税。根据收到月饼的人反映,这个199的月饼毫无诚意,就像刚从超市批发出来的几十块一盒的。

至于培训,错不在方式,而在于其输出的价值观。

罗胖就像互联网版的刘一秒、陈安之。罗辑思维社群,因此吸纳了大量充满梦想而又四处碰壁的年轻人。对于罗友的线下活动,罗胖的态度是默认但绝不背书,这也是罗胖鸡贼的一点,享用红利而不承担风险。

罗辑思维到底给用户带来了什么?是一种学了知识的感觉,还是知识本身?罗振宇设计的盈利模式是否符合商业伦理?屌丝供养精英的玩法,真的是体面的挣钱方式吗?

自媒“首富”罗辑思维罗振宇,“害”了多少人?

导读: 昨天罗辑思维推出罗振宇个人脱口秀跨年演讲项目,2天预计入账4500万,而其近日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罗振宇成了自媒体“首富”,在创造这些奇迹的同时,不少罗辑思维会员发出声讨:罗辑思维是骗局,比传销的毒害还可怕,“害”了不少人。

会员控诉罗振宇“骗局”

今日,龚文祥发了一条微博: 罗辑思维自媒体推出罗振宇个人脱口秀跨年演讲项目,4万元一张VIP票听20年,客单价4万及36000的听众资格7小时卖完,即99人乘以万,300人*万,7小时销售VIP席位1500万元。(今天还在卖3000元一个人的普通创业者席位,如卖1万人就是3000万),加起来约4500万,这才是中国第一自媒体的威力。有网友评论:老罗过早透支自己的信用,强不强大不重要了,都是为了赚快钱,融到资也无所谓。20年这个数字,即便你办得到也不能拿来当生意,因你无法保证。

与此同时,听说罗辑思维社群秘宣不再招募新会员!以前卖会员几小时狂捞160万,最高的时候800万,对于信奉“赚钱不丢人,不要相信TMD什么创新”的罗振宇,为何突然自断财路?出于职业病,007好奇,搜出了一篇文章《罗辑思维的骗局:过度营销和商业化,罗振宇就是个商人》,文章写到:罗辑思维,这个号称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正面临一场空前质疑。从会员招募、到产品品质、各种线下“高逼格”活动,甚至创办初衷都招致批评! 网友总结加入罗辑思维会员的体会:“感觉智商被践踏了。”!曾经罗辑思维的亲情会员,已经粉丝转路人…网名为“疯子”的文章作者,讲述了罗辑思维的“骗局”。

1、“会员招募”——史上最无理! 加入前,罗振宇天天在微信上鼓吹加入会员多么多么牛逼,会员名额非常紧俏,必须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他告诉你,各省的准会员的微信群已经建好了,让你加入。但是呢,他不告诉你怎么加。你找不到入口,他就说,不懂得怎么连接的人,不配和全国最牛逼的互联网思维的社群玩儿。交了钱,优越感就来了。铁杆的看不起亲情的,亲情的看不起非会员的,非会员的看不起没听过罗辑思维的…妈蛋,我就想不通,你们跟同城交友、同城吃喝玩乐群有毛线区别?

2、互联网社群?——牛逼的人才不跟你们搀和。经过半年的观察,加罗辑思维会员的人多数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1) 想通过这个社群发家致富跟着罗振宇一起牛逼一起飞的懒人投资者。2) 喜欢读书,喜欢拿罗辑思维来标榜自己爱读书、爱知识的屌丝。3) 容易被洗脑的一类,这类人范围比较广,从卖面膜的微商到企事业单位的员工都有, 别人发表个什么观点,他们都能拿出罗振宇的话来比对。“就像罗胖在《XXXX》那期里说的一样“,“罗胖不是说过吗,balabalabala”是他们的常用语。4) 个别投资人,到罗辑思维会员里找项目。然并卵,他们并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项目。也有人试图通过罗辑思维会员群,发起一些小项目,但是最后都呵呵了。

3、所谓的“爱智求真”——不过是营销手段!几乎所有我看到的节目的思路都是先立一个观点或者结论,然后挑选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而削弱这个结论的证据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或者一带而过。是一种目的驱动的“论证”,律师,政客式的论证。他给你一种幻觉:通过看看视频节目, 在微店买些东西, 买个号称限量的会员身份,你也可以成为贴上“泛爱 智求真人士”的标签,其实根本不是让你真正去读书,而是让你买他的东西,营销而已。

面对过度商业和营销的质疑,罗振宇声称:“我们不是什么媒体,我就是一个买卖人。”这个买卖人似乎取得了不错战绩,在去年共卖出了75吨大米,2000多个跳蛋,“如果到年底不出重大意外的话,我们大概在卖书方面能达到1.5亿元~2亿元的营业额”,加上530万会员的会员费,其他商业合作推广费用,粗算一下,罗振宇2015年的年营业额(不包含非图书/自媒体类产品)在13亿左右。这也就有了其最近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由中国文化产业基金领投,启明创投等跟投,投资名单中更有:柳传志、柳青、柳林、俞敏洪、李善友、包凡等圈中大佬, 罗振宇构建起了真正的金钱帝国,成为不折不扣的自媒体“首富”。

007好奇地微信罗辑思维编辑,询问其“罗辑思维订阅号”是否合作硬广和软文,多少钱?但久久没有回音。但007发现该号推送的文章从10月17日起已经从以前的多条改为基本独一条,也许忙着商业布局,没时间多推送内容吧!关于

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和众多网友的控诉质疑,007微博私信龚文祥询问:罗辑思维1年大概能赚多少钱?这种商业模式能维持多久?有什么风险?,也没有得到回复。

面对罗振宇金钱帝国的开启,一位资深罗振宇“亲情会员”感慨到:当初很多人购买会员,都是觉得现在浮躁的社会,能沉下心来做一档读书节目实属不易。所以大家每人尽一份力,一起供养这个有理想的读书人,让罗胖不用为生计发愁,让节目能坚持下去。不曾想人家进入了10亿富豪俱乐部,而我们这些穷人还在煞笔兮兮的抢着替人家买单,崇拜罗振宇这么久,被洗脑这么长时间,我得到了什么, 除了“就要他妈的自由”、“相信自己做自己”的自我情怀外,一无所获,我以为罗振宇给了我翅膀,风口来了,我能飞起来,实际上我才知道我是猪,根本飞不起来,飞起来就惨了,会摔死,还好我没飞起来,现在风停了,我也该从梦中醒来脚踏实地的工作和生活了。

作为自媒体第一人罗振宇无疑是成功的,堪称奇迹。曾在央视就职的他,嗜书如命、知识渊博、观点犀利,总能从别样的角度看问题,引来众多忠实的簇拥者。相信不少人将其观点视为“圣典”,当然笔者对他的一些观点也很认同,形成了不知不看不懂罗辑思维好像“被废了”一样,罗振宇仿佛成了“神”,跟随他才能自我救赎,才会成功。

为了听他“BALABALA”的高论,为了读他的“文化贩卖”书籍,为了会员“罗利”、社群征婚、霸王餐、头采茶、C2B订制等相信不少人花出去的银子少则几百,多则几千,更多的则是10万计。这是一个奇怪的想象,也是一个可怕的现象,这让007想起了90年代风靡的气功、曾经疯狂现在余毒未消的传销、想到了007自己为了信仰与成功跟很多人一起追随某些大师的脚步,接受他们的“醍醐灌顶”,最终笔者甘心情愿被骗钱无数,钱是小事,让007思想被毒害长达3年,大好的事业几乎被废,幸好有光明正义师父及时挽救,才一步步走出“骗局”,大家也才能看到如今喜欢写写话话的007。

罗辑思维称拥有530万用户,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是真实的,那罗振宇是谁?有如此的魔力?我想到更多的是希特勒,还有那曾经过于个人崇拜的时代。罗振宇作了什么,能让这几百万人折服?没有产品,没有服务,只有思想,很多时候思想是无价的,这是一个严重缺乏思想和信仰的时代,罗振宇的出现,填补了我们渴望的思想荒地,所以他成功了,但也被神化了。

罗辑思维节目号称“爱智求真,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无论你听多少罗振宇的演讲、无论你看多少罗辑思维的节目,我想问问大家,你得到了什么?思想进化了?思想进化了的表现是什么?工作事业发展了?朋友关系更多了?你的灵魂提升了?你的格局打开了?对比前后,如果你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是退步,而且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和不少钱,那这种神般的崇拜,对你不适合,可能是负能量的,更可能是极其错误的。

罗振宇的好朋友曾说过:罗振宇对缺乏自由容忍度极低,第一次采访,他3次拒绝《人物》记者试图从他成长经历中窥视性格端倪。看来罗振宇极其不想让别人真正深入了解他,窥探知道他褪去“个人魅力”光环后的真实面。

时代不缺乏被神化的人,像王林、营销大师牟其中、健力宝的张海等,结果证明都是他们都是骗子,只是骗人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有一点相似,那就是通过自我“神化”来骗人,被骗钱损失不大不必太在意,被骗思想甚至被洗脑,这毒害太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胖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