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改革开放前广东经商经商的城市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城市守信的人物_百度知道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城市守信的人物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诚实的史官董狐 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位在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称晋灵公。他在位时,不但搜刮民财,乱收赋税,还时常站在城楼上,用弹弓射街上来往的行人取乐。有一次,厨师为他炖熊掌没炖熟,他竟然一怒之下把厨师给杀了。 晋国的一位大臣赵盾,看到晋灵公这样残忍昏庸,眼看着晋国就在毁在他的手里,就几次劝说他。晋灵公不但不虚心接受,反而在心里算计着一定要杀掉赵盾,除掉这个让他不高兴的人。 一天,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吃饭的时候,早已经埋伏好的十几个士兵突然冲上来把赵盾包围起来,要杀害他。幸亏赵盾武艺高强,才逃了出来。 后来,赵盾的一个亲戚找了个机会杀死了晋灵公,为赵盾报了仇。并且立了新的国君,重新把在国外避难的赵盾接回来,官复原职。 那时候,君主再昏庸也是不能杀的,臣下杀君主是不忠不义的表现。无论如何谁也不想承担杀君的罪名,于是赵盾就想看一看,史官是如何记录这件事的。 一天下午,赵盾来到当时负责编写晋国国史的太史官董狐的办公室里。赵盾拿起记录历史的竹简一样摔,很生气地对董狐说:“晋灵公死的时候我都不在朝中,怎么能说是我杀的呢?你这样乱写,诬蔑朝廷命官,是要杀头的。” 董狐不慌不忙地说:“你那时虽不在国都,可是你现在身为国家大臣,回来后从未追究过杀死国君的人的责任,说你不是这件事的主谋,谁也不会相信。” 赵盾一听,觉得也是这么回事,但他还是说:“还是修改一下吧,改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董狐严肃的说:“作为一个史官,最重要的就是诚实。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来不得半天虚假,否则就是对后代人的欺骗。我的职责就是记录真实的历史,让我为了个人私利改写史书,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丢脑袋对于我而言是件小事,丢掉了作为一个史官应有的节操可大事了。” 赵盾听了董狐的一番话,被他这种诚实的品德打动了,没再说什么就走了,并且以后也不曾为难董狐。 董狐这种不畏强权,书写真实历史的职业精神一直被后代史官当做楷模。就连圣人孔子也称赞过他的诚实。 诚实无价 有一个农民,本来家里不怎么富裕,住在土坯盖的房子里。后来改革开放,他大胆地下海经商,不但赚了很多钱,还当了公司经理,于是就想拆掉老屋,盖一所新房子。 他把这件事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家里人都同意,只有儿子壮壮舍不得。壮壮就出生在这所房子里,这是他童年的乐园,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可是,房子确实很老了,已到不能不拆的地步。于是壮壮就答应:房子可以拆,但是他要亲眼看着房子被拆掉。父亲想了想就答应了。 爸爸决定第二天就拆。哪晓得,第二天下起了大雨,而且接连下了好几天,拆房子的事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一转眼,开学的时间快到了,壮壮马上就要到外地读书。他就想晚去几天,了却他的一桩心愿。爸爸说什么也不答应,壮壮很伤心,就整天转着老房子转,希望把它深深地记在脑海里。看着儿子这么留恋老屋,爸爸也不忍心让他失望,就安慰他说:“爸爸等你放寒假的时候再拆房子,你安心读书就是了。” 壮壮上学走了。父亲想,孩子在学校里有趣的事很多,过几天就会把这事忘了。于是就把房子拆了。 快放假了,壮壮写信又提到老屋,说:“在这所老房子里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它是我童年的记忆,记载了我的成长历程。想到快到放假了,又能看到小屋了,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激动。不过,这还要多谢爸爸,是爸爸为了不让我失望,才决定把小屋留到放寒假的。” 父亲读了信以后,又高兴又惭愧,高兴是儿子有一颗容易感动的善良的心,惭愧的是自己低估了孩子的真挚感情。和儿子对自己的信任相比,自己真的太不守信用了。 于是,这位父亲就在原地又建了一所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土屋,等儿子回来后,当着他的面把它拆掉。 许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这是在无端地娇惯小孩子。可是这位父亲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初是我背信弃义,欺骗了孩子,现在我是在弥补我的过失,做一个守信的父亲应该做的。只有这样,我才能重新让我的儿子相信我,在儿子面前树立威信。” 果然,壮壮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感动,决心向爸爸学习,立志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实的律师 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正义的未来总统 林肯早年当过水手。1831年6月的一天,他和几位水手来到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他们看到,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铐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奴隶主们像在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奴隶,有时还走上前摸摸奴隶的胳膊,拍拍奴隶的大腿,看奴隶是不是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年轻的林肯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我有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1860年,林肯五十一岁时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获胜,当上了美国总统。他真的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同时他也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孔子的得意门生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样子,颜回非常贫穷,经常穿得破烂的衣服,吃很稀的粥。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颜回吃山珍海珠,并且送他精美的裘皮大衣,但是他拒绝了,他说:“如果我吃了这些美味,穿了这么舒适暖和的衣服,我就没法继续过我以前的生活了。这样我就会为了衣食的丰裕去做一些我本来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就会因为贪图享乐而变得不诚实。” 一千棵樱桃树 乔治·华盛顿感是美国人,他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创立者之一,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为人正直、品德高尚,深受美国人民爱戴。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美国首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华盛顿出生在大庄园主家庭,家中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其中夹着一些杂树,这些杂树不结果实,而且长得很高,影响其他果树的生长。 一天,你亲递给华盛顿感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杂树砍掉,而且他还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砍着自己的脚,也不要砍伤正在结果的果树。 在果园里,华盛顿感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杂树。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樱桃树。他害怕父亲知道了生气,把把所有砍断的树堆在一块儿,用杂树把樱桃树盖起来。 傍晚,父亲来到果园,看到了樱桃树倒下时掉在地上的樱桃,就猜到是华盛顿感不小心把果树砍断了。尽管父亲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但却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看着华盛顿堆起来的树说:“你真能干,一个下午不但砍了那么多树,还把砍断的杂树堆在了一块儿。” 听了父亲的夸奖,华盛顿感的脸一下子红了,他惭愧地对父亲说:“爸爸,对不起,只怪我粗心,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樱桃树,我把树堆起来是为了不让您发现我砍断了樱桃树。我欺骗了您,请你责备我吧!” 父亲听了之后,哈哈大笑,高兴地说:‘你不愧是个诚实的孩子,对于你的诚实,爸爸感到十分欣慰。虽然你砍掉了樱桃树,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你没你说谎,我就原谅你了。你知道吗,我宁可损失掉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意听到你说谎话。!” 华盛顿不解地问:“诚实真的那么珍贵么,能和一千棵樱桃树相比?” 父亲耐心地说:“诚实是一个人最起友协的品德,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看到你这样的诚实,我就放心了,以后把庄园交给你,你肯定会帮我经营好的。” 由于父亲的教导,华盛顿一生都把诚实作为做人的原则。 。 诚实的高允 魏太武帝是北魏的第三个皇帝,他派崔浩带几个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太武帝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 崔浩和他的同事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当时,皇帝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崔浩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却别出心裁地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还把石碑竖在郊外祭天坛前的大路两旁。 国史里记载的倒是史实,但是北魏统治者的祖先是鲜卑族拓跋部人,是当时的东北游牧部落;北魏的上代文化还十分落后,不懂什么礼节,有些事情在汉族人看来,是不体面的。过路的人看了石碑,就纷纷议论起来。 魏太武帝听说后,认为崔浩等人这么做,是成心揭朝廷的丑事,于是他命令把写国史的人统统抓起来查办。 参加编写的高允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得到这个消息,把高允找到太子的东宫,跟他说:“我陪你朝见皇上,如果皇上问你,你只能照我的意思答话,别的什么也别说。” 高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就跟随太子一起上朝。太子先上殿见了太武帝,说:“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国史案件全是崔浩的事,请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 魏太武帝召高允进去,问他说:“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 高允老老实实的回答说:“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个纲要。具体内容,都是我和别的同事编写的。” 魏太武帝又追问高允:“是这样的吗?” 高允说:“我犯了罪,怎么还敢欺骗陛下。太子刚才这样说,不过是想救我的命。” 魏太武帝看到高允这样诚实,不但赦免了他,还命他起草一道诏书,说崔浩诬蔑朝廷,判满门抄折。 高允回到官署,犹豫了半天,也没有写出半个字来。魏太武帝派人一再催问,高允说:“我要求再向皇上面奏一次。” 于是,高允进宫对魏太武帝说:“崔浩做这件事私心重,是有错误的。但是,编写历史记载帝王活动、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再说,国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编写的,出了事,怎么能全推给他呢。陛下赦免了我,我是十分感激的。但是要我为了活命说违背良心的话,我是不干的。” 魏太武帝太怒,认为高允太不识好歹,让武士把他押到牢里。后来太子再三恳求,才把他放了。 魏太武帝到底没有饶过崔浩,把崔浩满门抄折。但是由于高允敢于说实话,没有连累到更多的人。据魏太武帝自己说,要不是高允,他还会杀几千个人呢。 历史学家司马迁 汉代的太史司马谈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迁接替他当了太史。司马迁像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史官。有一次,朝中的大将李陵在攻打匈奴时失败了,被迫投降。汉武帝知道了以后很生气,朝中大臣都纷纷说李陵的坏话,只有司马迁在一旁不做声。于是,汉武帝就问司马迁,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司马迁说:“李陵转战千里,粮草从应不上,士兵劳累不堪,兵败投降也是可以原谅的。”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在故意给李陵说好话,于是就给司马迁治了罪,给他施了宫刑。但是,仍然让司马迁主持编写史书《史记》。虽然受了汉武帝的惩罚,可是司马迁还是据实记录了汉武帝的功劳,赞扬汉武帝虽有错误,仍是一代明君。 工作诚信的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的美国人,是著名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曾经参与起草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为美国的独立自由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出身在一个世代打铁的工匠家庭,由于家里孩子多,父母很难靠打铁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十二岁的小富兰克林看到父母整天为了生计发愁,就想为家里做些什么。父亲这时除了打铁之外还作蜡烛。 后来他的哥哥在城里办了一家报纸,富兰克林到他哥哥那里当学徒,在印刷所里学习排版。他哥哥对他非常刻薄,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责骂他,有时候还毒打他,这使富兰克林不堪忍受,不久就离开了那里,到别的印刷所找工作。但是他哥哥非常坏,告诉城里所有印刷厂的老板都不要了聘请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不得不到别的城市寻找工作。他流落到费城,有一叫凯谋的人让富兰克林帮他管理他开的印刷铺子,许诺可以给他很高的薪金。富兰克林暂时找不到别的工作,就答应了。当时富兰克林已经是一个熟练工人,而凯谋雇佣的其他工人都是对印刷、排版、装订不怎么了解的人。凯谋付给这些人的工资非常低。聪明的富兰克林看到这种情况,就猜到凯谋是想让他把这些廉价雇佣来的工人练成熟练工人,然后再把自己赶走。凯谋在当地的名声很坏,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阴险狡猾的小人。 尽管富兰克林已经猜到凯谋的心思,可是他想,既然答应接受这份工作,就应该尽力做好,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不能因为老板不好,就影响自己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于是,他就每天教这些工人一些技术,甚至把自己发明出来的的制作字模的方法也传授给了这些人。 凯谋最初对富兰克林还很客气,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廉价雇佣来的工人已经基本掌握了排版印刷技术,于是就开始无缘无故地找富兰克林的麻烦,无端地克扣他的工资。有一次,凯谋竟然指着富兰克林的鼻子骂他的蠢猪。富兰克林非常生气,并且说:“只有蠢猪一样的老板,没有蠢猪一样的工人,像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做老板。” 凯谋正想把富兰克林赶走,就挖苦会说:“上帝又没有挽留你这个天才在这里工作,你可以像乌贼一样溜走。” 富兰克林早就不想干了,就当着工人们的面说:“凯谋,别绕弯子了,你请我来就是为了给你训练工人。现在他们都是熟练的工了,你就可以赶我走了,我早就猜出你的心思了。不过,你放心,我富兰克林做人向来讲求诚信,不会因为你的卑鄙就传播给他们错误的技术,将来你解雇他们的时候,他们凭错自己的手艺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工作。” 说完,富兰克林收拾行李就离开了铺子。 诚言直谏的孙伏伽 公元618 年,乱世英雄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大唐王朝。在第五年冬天,举行了唐朝历史上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孙伏伽名列榜首。 孙伏伽看到,战乱之后的唐朝还很落后,需要尽心治理。于是就对皇帝李渊说:“隋朝是因皇帝不听取诚实的忠告才灭亡的,陛下要吸取教训。再有才华的人也不可能把把有的国事都想得到周全,只有善于用人,虚心听取意见才能治理好国家。” 李渊听取,觉得孙伏伽是为国家着想的忠信之人,于是就任命他为治书御史。此后,孙伏伽多次向李渊直言进谏,深得唐高祖李渊的信任。 后来到了唐太宗时期,孙伏伽仍然冒死向唐太宗进谏。 唐太宗在断位之前,南征北战,经常打仗。后来天下太平了,没仗可打,于是就迷上了打猎,几天不打猎心里就痒痒。 一天,唐太宗又要去打猎,他领着几个侍卫,背弓插箭,带着猎鹰和猎犬,正要出发。这时孙伏保匆匆赶来,一把拉住马缰说:“陛下打猎,游戏林中,骑马射箭,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很危险的。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谁来主持政务?劝陛下为了国家百姓,不要贪图一时痛快,任着性子干这种无益的营生。” 正在兴头上的唐太宗好像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又扫兴又尴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他又不想破坏大唐朝虚心纳谏的传统,于是就耐着性子说:“我今日闲着无事,又不贪恋女色,只喜好打猎,想借机会出去走走。再说我打猎都绕着村庄,从不惊扰百姓,另外侍卫也带了十来个,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说完就要登鞍上马,并从随从挥挥手,准备出发。 哪料到,孙伏伽把马缰绳绕在腰间,跪在马前说:“陛下今天出门,就请从老臣身上踏过去,我愿意用死换取皇上对诚实忠告的采纳。” 唐太宗大怒,说:“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诚信勇敢的人,能够以诚言进谏,不好损你颜面;哪知你却不知好歹,目无高低,限制起我的行动来了。我连这点儿事都作不了主,还当什么皇帝?来人,把他给我拖出去斩了。” 几个高大强壮的武士立刻闻声而来。把文弱的孙伏伽像抓小鸡一样抓在手里。孙伏伽面无惧色地说:“夏朝的关龙逢因直言进谏而被杀,我情愿和他在九泉之下相见,也不愿意再待奉你了。” 这时,唐太宗笑了,说:“我不过是试一试你的胆量,你还真是一个诚信有勇的君子,有你真是大唐王朝的福分啊!好,那朕今天就不出去了。听说你棋艺很高。朕要和你下一盘,享受一下和高手下棋的快乐。” 不久,唐太宗封孙伏伽任谏议大夫。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5.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采纳率:60%
来自团队:
季布的一诺千金商鞅的城门立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知识付费?外卖?看show打赏?呵呵,这是一千年前的先人玩儿剩下的-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知识付费?外卖?看show打赏?呵呵,这是一千年前的先人玩儿剩下的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前两天,主编和我说,马上就清明节了,你写一篇关于清明上河图中商业形式的稿子吧。???清明上河图?商业形式?这个脑洞是不是有点大,不过好喜欢!于是,我决定先好好欣赏一下清明上河图。哇,这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看起来好厉害啊..最终在我的一番苦心研读下,还真的被我嗅到了一些浓厚的商业气息。宋朝经济上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王朝中首屈一指,徽宗时期,汴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有史以来较为可信的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当时汴京拥有160种商行约6400余家店铺,每年仅商税就达到55万贯,城中以经商为主的有2万多户。现在流行的外卖呀、咖啡厅、奶茶店,其实啊都是宋朝玩剩下的东西了,什么?不信?我可是有证据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酒楼北宋时,商业已经转向开放的街巷制,商铺和住宅均可临街建造。这旁边有个小二拿着饭碗去隔壁送外卖,这应该是当时深受欢迎的外卖小哥,宋朝时候就有送外卖了吗?没错!当时的饮食店已经开始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叫餐、跑腿儿服务了。宋朝都市的小白领、小商人,跟今日的城市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汴京的餐饮业因而极为发达,宋文学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中就曾经描述过“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是宋朝商人的服务意识造就了宋人悠闲的生活态度,还是宋人的悠闲让宋朝商人有了“配送模式”?算命清明过后的三月底是三年一次考进士的日子。很多文人公子前来问命解字。说白了,仕途如何早知早解,一般先生也不会说不好的话,看这门庭若市的景象就知道。算命作为一种民间方术,虽然很早就有,但似乎也就是从宋朝开始,变为一种职业。算命,属于玄学范畴,研究算命要熟读《易经》,精通数字推算,甚至要掌握些奇门遁甲之术。前来算命的人心甘情愿奉上银两,让算命先生运用所掌握的规律和技巧来指导人生,这大概就是最初始形态的“知识付费”。美食街看看这延伸的“美食”一条街,内部并不高大上,但看起来种类很丰富,大概和现在的“沙县小吃、卤煮火烧、黄焖鸡米饭、拉面”差不多,主打好吃又大碗,到了饭点,估计就会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入。古人也明白,将店铺开在聚集区,利用人流量,以量取胜。茶馆吃完了饭,还得小酌一杯。这个茶馆里看看这两位的姿势,左边趴在桌上似乎在小声说着什么,右边那位斜倚闲靠思忖着,多生动的一次创业前期烧脑会啊!别看现在连杯清茶也不点,等拉到风投融资成功,天天“星巴克”。我们知道,今人开店,都喜欢起一个很酷炫的名字,宋朝茶坊的名字也很酷炫,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髅茶坊、郭四郎茶坊、张七相干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有些取自人名,有些取自地名,甚至取自某些流行的休闲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容易记住、吸引眼球。创意广告,古人们早就玩得666,产品好还得打广告,卖出去才是王道!文娱活动宋朝城市活跃着一个庞大的靠商业性演出为生的艺人群体,被称为“赶趁人”。如果要看更专业的文艺演出,可以到瓦舍。瓦舍,又称瓦子、瓦市、瓦肆,是宋代城市的娱乐中心。瓦舍之内,设立勾栏、乐棚,勾栏中日夜表演杂剧及讲史、傀儡戏、影戏、杂技等节目,很是热闹。不管冬夏,无论风雨,瓦舍勾栏天天有演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如果说瓦舍类似于现在的演艺中心,那一群人正在津津有味听的,就是宋朝兴起的街头文艺演出――说书。这构成了宋朝市民文化的一部分,未能进入瓦舍观赏专业演出的市民,可以在街头听书,听得好了给些银两,说书人有钱赚,听书人也消磨了时光。亲民的艺术形式,配上灵活的演出地点,嗯,给他个手机就能直播打赏,必红!夜市古代历朝历代都设有宵禁,也就是晚上平民不许随意出门,商铺也只能开设在一块叫做“坊”的地方,开市和关市的时间也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宋朝汴京史无前例地打破了这一传统,开创了最早的夜生活。汴京的晚上街边各种特色的小吃应有尽有,宋朝吃货们的口福,得益于宋朝开放的政策。奶茶店这条街上有一个撑开大遮阳伞的小摊,挂出一个小招牌,上面写着“香饮子”三字。“香饮子”是什么?就是饮料。宋朝的饮料又称为“汤”“熟水”“凉水”,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饮料,多用草药、香料、天然花果加工成的饮料,口味甜美。我国历史上的饮料,流传至今的就是茶、酒两种,饮子则处于两者之间,既有茶的清雅益性,又有酒的怡畅爽口,说不定是奶茶哦~炎炎夏日坐在“饮子”铺,喝着甘甜的饮料,再和三五好友畅谈,搞不好就能谈成5个亿的大买卖!像星巴克??(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饮子”铺其实就如同现在的茶室、咖啡厅,除了出售特制饮品之外,还承担了社交功能。《东京梦华录》说,六月时节,汴梁的“巷陌路口、桥门市进”都有人叫卖“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遮阳、有位子坐,不正好满足了宋人喜交际的特点么?看,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是不是有着不亚于如今的繁华景象?但是这画的其实还只是汴京的平民区,单单从一幅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就看出了这么多商业思想。古代的商人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闯出了一条自己的经商之道,为我们今天的商业活动做了最初期的试探也打下了基础。| CCTV-7 《致富经》 |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开放第一个副职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