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遭遇校园暴力时 应该“浩劫”,是罪有应得吗

校园贷遭遇浩劫,是罪有应得吗?--百度百家
校园贷遭遇浩劫,是罪有应得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文/薛洪言、何广锋,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校园贷市场正经历一场‘浩劫’,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园市场谋求转型,名校贷也计划升级现有校园贷平台,佰仟金融对学生分期业务也保持谨慎,下线了此类业务。”
这是北京商报《退出不断 校园贷市场终将消失?》一文勾画的校园金融业务现状。
近年来,校园金融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分期规模最近两年的同比增速高达200%以上。苏宁金融研究院测算结果显示,照此速度,2016年校园金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在大学生中的渗透率将达到18%。
然而好景不长,自大学生因过度借贷自杀、裸条借贷等负面新闻不断拷问行业发展前景以来,校园信贷市场频频站上风口浪尖,最终引来了监管出手——银监会给出“停、转、整、教、引”五字诀,重庆、广西、深圳及广州等地相继出台校园贷整改措施。各项措施直指校园信贷市场“七寸”,也难怪媒体发出“市场终将消失”的声音。
那么,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行业问题缠身的症结在哪里?行业究竟还没有发展空间?出路又在那里呢?
校园金融市场已是互金平台的天下
就校园金融市场而言,主要有银行业、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三大参与者。自2009年以来,银行业基本退出了校园信贷市场(本文不讨论助学贷款等公益性业务),消费金融公司也把重心放在白领市场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上面,相比之下,一大批专注校园分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继崛起,逐步发展成为校园金融市场的主导性力量。
银行业基本退出了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年间,银行业曾大跃进式开拓校园信用卡市场,带来了“三高现象”:高注销率(70%左右)、高睡眠率(曾高达80%)和高坏账率(持续高于普通信用卡2个百分点左右)。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学生发放信用卡遵循审慎原则,且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是满18周岁,二是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校园信用卡市场至此迅速降温。当前,银行业整体已经基本退出了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一些主流商业银行依旧保持着校园信用卡,但额度很低,本科生基本在1000元以下,博士生也基本不超过3000元,很难满足大学生的信用消费需求。
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参与,但市场份额低。截至今年8月末,正式开业运营的消费金融公司达到15家,包括首批4家和第二批11家。苏宁金融研究院统计发现,目前至少8家以上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了校园贷业务,但主要以应届毕业生群体为主,如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的校园贷产品“信用起航”,针对已签署三方就业协议的应届毕业生;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轻松e贷”,只对应届毕业生开放;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的“任性付·校花”,针对在校大学生开放。消费金融公司多把校园市场看作是白领市场外的一个补充,方式手段并不够“激进”,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市场份额较低。
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校园金融主导性力量。涉足校园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专注校园金融市场的分期公司,一类是电商系消费金融平台,一类是布局校园金融业务的P2P平台。校园分期公司多成立于2014年,主流电商平台于2015年相继进入校园金融市场,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今年以来P2P平台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和多元化布局,校园金融业务成为其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由于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在校园信贷市场上的“谨慎布局”,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然成为校园金融的主导性力量。
校园信贷市场的三大问题日益凸显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平台主导的校园金融市场逐步显现三大问题,频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额的费率。一些小的校园信贷平台,利息按日计取,一般在0.1%-0.2%之间,等额本息法下年化利率高达70%以上,涉嫌高利贷。行业中的龙头,年化利率也普遍高于信用卡利率。在宣传上,各家平台都不会公布年息,只是公布月息,或者只公布每期还款额。同时,很多校园信贷平台都会收取高额的逾期费用。据融360的一项调查,大学生分期平台中,超过55%的分期平台逾期日费率为1%,最高的日费率达到了3%。相比之下,电商系平台逾期费率较低,基本与银行信用卡保持一致。
涉嫌违规催收。南都记者曾曝光了某校园信贷平台的催收十步曲,分别为:①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逾期;②单独发短信;③单独打电话;④联系贷款学生室友;⑤联系学生父母;⑥再次联系警告学生本人;⑦发送律师函;⑧去学校找学生;⑨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⑩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据报道,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学生就会乖乖就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手段涉嫌违规。比如,第三步打电话环节,针对合作态度不好的借款人,催收人会利用循环拨号系统重复拨号,直至借款人手机关机。针对上述催收手段无效的借款人,校园信贷平台会选择外包至专门的催收机构,催收手段更显极端,难以控制。
过度借贷难以防控。校园分期平台众多,竞争激烈,大学生自制力较差,受借钱消费的诱惑和平台业务员的鼓动,很容易过度借贷,使得单个平台基于限额的风控手段基本失效。同时,由于平台普遍未接入征信系统,即便借款人在一家平台上逾期,在其他平台上仍可以正常借贷。从经验上判断,借款人一旦陷入过度借贷,其还款能力会大幅降低,风险急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分期潜在大学生客群家庭条件一般,以平均月生活费1000元计算,如果借款消费金额5000元,分12期,则每月还款金额接近500元,日常的消费生活尚可勉强维持。如果在多家平台重复借贷,金额超过1万元,则日常生活消费难以维系,很容易陷入以贷还贷的循环中去,雪球越滚越大,直至难以承受。
业务模式先天存在道德风险的原罪
由于大学生群体没有稳定职业,缺乏收入来源,难以在线上沉淀出足够数量的优质信用数据,使得纯线上的大数据风控模式难以奏效,校园金融玩家多是依靠线下校园代理进行初步的风险防控。
同时,自2014年分期公司大举进入大学校园以来,当前开展校园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不下几百家,发展庞大的线下代理队伍也成为很多平台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然而,这种依赖线下代理的业务模式虽然带来了业务的快速增长,但同时道德风险问题也愈发突出,并引发一系列问题。
为了控制风险,平台一般要求借款学生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父母电话、辅导员电话、4个左右同学电话,原则上是要通过电话验证亲朋信息的真实性的,但这又必然会造成借款人借款意愿的降低。此时,线下业务员会帮助不愿意配合的借款人伪造信息,甚至衍生出有专人伪装学生的父母接受平台的电话问询。对于一些资质明显不足的借款人,业务员也会主动帮助借款人伪造信息获取更高的额度。更有甚者,对于冒用他人信息办理贷款的情况也睁只眼闭只眼,平台的风控措施基本形同虚设。
今年3月份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中,事主小郑就曾借助班长的职务便利,冒用28名同学(其中本班26名)的身份证、学生证及家庭住址等信息,在14家网络分期、小额贷款平台申请贷款,总金额近60万元,最终因赌球输个精光,走上不归路。
在笔者看来,主要依靠线下校园代理的业务模式带来了道德风险问题,过度借贷、虚假借贷事件频发,既然短期内风控跟不上,自然是遵循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通过高利率和高逾期收费来覆盖风险,如此又引发了高息和违规催收的争议,发展走入了死胡同。
监管出手,校园信贷平台出路何在?
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校园代理发展校园金融市场的模式与银行校园信用卡的经历如出一辙,事实证明,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带来了一系列乱象。
乱象频发终于引发监管出手。今年4月份,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侧重于从大学生消费理念、校园环境治理、金融知识培训等方面进行部署,主要由高校进行落地执行。从表面上看,这并未对校园金融市场带来直接影响,但加强监管的苗头已经出现。
8月底,在网贷监管细则发布的记者会上,银监会发言人表示,对校园网贷拟采取“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此前一周,重庆市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发文,给校园网贷列出八项负面清单,包括提高学生贷款的发放门槛、不得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贷款、不得变相发放高利贷等。此后,深圳也以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名义,要求校园网贷平台做到风险提示、加强对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以及借款用途的审核。
按照深圳、重庆等地的监管原则,控制借款成本、控制借款用途以及需要第二还款源书面同意等合规要求,基本上阻断了校园信贷市场继续发展的空间,若这些监管措施在全国推行,校园分期平台唯有转型一条路可走。当年,银行信用卡是通过逐步放弃校园市场实现了转型,对校园分期平台而言,校园市场环境和土壤已变,退出也已经成为最为容易的转型方式。
作者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hongyanweiyu)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vivo于上周发布了X9等手机新品,然而本该弹冠相庆,却因为一...
maomaobear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您的位置:
校园贷遭遇浩劫 业务模式先天存在道德风险的原罪日 11:12金融之家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中金网APP摘要:近年来,校园金融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分期规模最近两年的同比增速高达200%以上。苏宁金融研究院测算结果显示,照此速度,2016年校园金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在大学生中的渗透率将达到18%。
  (原标题:校园贷遭遇浩劫,是罪有应得吗?)  日消息,近年来,校园金融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分期规模最近两年的同比增速高达200%以上。苏宁金融研究院测算结果显示,照此速度,2016年校园金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在大学生中的渗透率将达到18%。  然而好景不长,自大学生因过度借贷自杀、裸条借贷等负面新闻不断拷问行业发展前景以来,校园信贷市场频频站上风口浪尖,最终引来了监管出手——银监会给出“停、转、整、教、引”五字诀,重庆、广西、深圳及广州等地相继出台校园贷整改措施。各项措施直指校园信贷市场“七寸”,也难怪媒体发出“市场终将消失”的声音。  那么,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行业问题缠身的症结在哪里?行业究竟还没有发展空间?出路又在那里呢?  校园金融市场已是互金平台的天下  就校园金融市场而言,主要有银行业、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三大参与者。自2009年以来,银行业基本退出了校园信贷市场(本文不讨论助学贷款等公益性业务),消费金融公司也把重心放在白领市场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上面,相比之下,一大批专注校园分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继崛起,逐步发展成为校园金融市场的主导性力量。  银行业基本退出了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年间,银行业曾大跃进式开拓校园信用卡市场,带来了“三高现象”:高注销率(70%左右)、高睡眠率(曾高达80%)和高坏账率(持续高于普通信用卡2个百分点左右)。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学生发放信用卡遵循审慎原则,且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是满18周岁,二是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校园信用卡市场至此迅速降温。当前,银行业整体已经基本退出了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一些主流商业银行依旧保持着校园信用卡,但额度很低,本科生基本在1000元以下,博士生也基本不超过3000元,很难满足大学生的信用消费需求。  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参与,但市场份额低。截至今年8月末,正式开业运营的消费金融公司达到15家,包括首批4家和第二批11家。苏宁金融研究院统计发现,目前至少8家以上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了校园贷业务,但主要以应届毕业生群体为主,如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的校园贷产品“信用起航”,针对已签署三方就业协议的应届毕业生;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轻松e贷”,只对应届毕业生开放;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的“任性付·校花”,针对在校大学生开放。消费金融公司多把校园市场看作是白领市场外的一个补充,方式手段并不够“激进”,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市场份额较低。  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校园金融主导性力量。涉足校园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专注校园金融市场的分期公司,一类是电商系消费金融平台,一类是布局校园金融业务的。校园分期公司多成立于2014年,主流电商平台于2015年相继进入校园金融市场,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今年以来平台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和多元化布局,校园金融业务成为其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由于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在校园信贷市场上的“谨慎布局”,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然成为校园金融的主导性力量。  校园信贷市场的三大问题日益凸显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平台主导的校园金融市场逐步显现三大问题,频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额的费率。一些小的校园信贷平台,利息按日计取,一般在0.1%-0.2%之间,等额本息法下年化利率高达70%以上,涉嫌高利贷。行业中的龙头,年化利率也普遍高于信用卡利率。在宣传上,各家平台都不会公布年息,只是公布月息,或者只公布每期还款额。同时,很多校园信贷平台都会收取高额的逾期费用。据融360的一项调查,大学生分期平台中,超过55%的分期平台逾期日费率为1%,最高的日费率达到了3%。相比之下,电商系平台逾期费率较低,基本与银行信用卡保持一致。  涉嫌违规催收。记者曾曝光了某校园信贷平台的催收十步曲,分别为:①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逾期;②单独发短信;③单独打电话;④联系贷款学生室友;⑤联系学生父母;⑥再次联系警告学生本人;⑦发送律师函;⑧去学校找学生;⑨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⑩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据报道,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学生就会乖乖就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手段涉嫌违规。比如,第三步打电话环节,针对合作态度不好的借款人,催收人会利用循环拨号系统重复拨号,直至借款人手机关机。针对上述催收手段无效的借款人,校园信贷平台会选择外包至专门的催收机构,催收手段更显极端,难以控制。  过度借贷难以防控。校园分期平台众多,竞争激烈,大学生自制力较差,受借钱消费的诱惑和平台业务员的鼓动,很容易过度借贷,使得单个平台基于限额的风控手段基本失效。同时,由于平台普遍未接入征信系统,即便借款人在一家平台上逾期,在其他平台上仍可以正常借贷。从经验上判断,借款人一旦陷入过度借贷,其还款能力会大幅降低,风险急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分期潜在大学生客群家庭条件一般,以平均月生活费1000元计算,如果借款消费金额5000元,分12期,则每月还款金额接近500元,日常的消费生活尚可勉强维持。如果在多家平台重复借贷,金额超过1万元,则日常生活消费难以维系,很容易陷入以贷还贷的循环中去,雪球越滚越大,直至难以承受。  业务模式先天存在道德风险的原罪  由于大学生群体没有稳定职业,缺乏收入来源,难以在线上沉淀出足够数量的优质信用数据,使得纯线上的大数据风控模式难以奏效,校园金融玩家多是依靠线下校园代理进行初步的风险防控。  同时,自2014年分期公司大举进入大学校园以来,当前开展校园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不下几百家,发展庞大的线下代理队伍也成为很多平台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然而,这种依赖线下代理的业务模式虽然带来了业务的快速增长,但同时道德风险问题也愈发突出,并引发一系列问题。  为了控制风险,平台一般要求借款学生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父母电话、辅导员电话、4个左右同学电话,原则上是要通过电话验证亲朋信息的真实性的,但这又必然会造成借款人借款意愿的降低。此时,线下业务员会帮助不愿意配合的借款人伪造信息,甚至衍生出有专人伪装学生的父母接受平台的电话问询。对于一些资质明显不足的借款人,业务员也会主动帮助借款人伪造信息获取更高的额度。更有甚者,对于冒用他人信息办理贷款的情况也睁只眼闭只眼,平台的风控措施基本形同虚设。  今年3月份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中,事主小郑就曾借助班长的职务便利,冒用28名同学(其中本班26名)的身份证、学生证及家庭住址等信息,在14家网络分期、小额贷款平台申请贷款,总金额近60万元,最终因赌球输个精光,走上不归路。  在笔者看来,主要依靠线下校园代理的业务模式带来了道德风险问题,过度借贷、虚假借贷事件频发,既然短期内风控跟不上,自然是遵循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通过高利率和高逾期收费来覆盖风险,如此又引发了高息和违规催收的争议,发展走入了死胡同。  监管出手,校园信贷平台出路何在?  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校园代理发展校园金融市场的模式与银行校园信用卡的经历如出一辙,事实证明,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带来了一系列乱象。  乱象频发终于引发监管出手。今年4月份,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侧重于从大学生消费理念、校园环境治理、金融知识培训等方面进行部署,主要由高校进行落地执行。从表面上看,这并未对校园金融市场带来直接影响,但加强监管的苗头已经出现。  8月底,在网贷监管细则发布的记者会上,银监会发言人表示,对校园网贷拟采取“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此前一周,重庆市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发文,给校园网贷列出八项负面清单,包括提高学生贷款的发放门槛、不得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贷款、不得变相发放高利贷等。此后,深圳也以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名义,要求校园网贷平台做到风险提示、加强对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以及借款用途的审核。  按照深圳、重庆等地的监管原则,控制借款成本、控制借款用途以及需要第二还款源书面同意等合规要求,基本上阻断了校园信贷市场继续发展的空间,若这些监管措施在全国推行,校园分期平台唯有转型一条路可走。当年,银行信用卡是通过逐步放弃校园市场实现了转型,对校园分期平台而言,校园市场环境和土壤已变,退出也已经成为最为容易的转型方式。
( 本文转自:“金融之家”, 不代表中金网立场 )关键词:责任编辑云淡风轻【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掌握财富秘籍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相关阅读1/2 11:21余额宝“横空出世” , 随后两年规模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余额宝也在短时间内将天弘基金的“江湖地位”推上至高位,火热程度可见一斑,随着银行存款大搬家,零钱...关键词:证监会,宝宝类规模理财 11:11借贷宝官方发布公告称,若借款逾期超过一定期限,逾期用户的相关记录将被上传至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个人征信记录。关键词:借贷宝,银行贷款 11:05中老年人他们辛苦赚来的养老钱,非常担心被骗,而且社会上的骗局比较多,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简直防不胜防。作为普通的投资者,究竟应该怎么鉴别金融诈骗呢?关键词:金融诈骗 10:40自从信用卡告别校园七年之后,以“校园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重新进入大学校园。在经历一轮发展后行业鱼龙混杂,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间借贷公司在校园提供...关键词:校园贷股票黄金外汇行情微信:cngold-com-cn行业动态金融黑幕财经解读微信:zjs-cngold相关推荐01、05、09、02、06、10、03、07、11、04、08、12、
热门新闻 14:13 12:00 15:04 09:57 11:5324小时直播03:4103:4103:3503:3403:2903:2803:2303:2303:0103:0111-23
星期三距离 下次数据 公布时间:1小时9分钟05:30美国前值:+365预测:---23:00欧元区前值:-8预测:-7.8公布:-6.123:00美国前值:+3.2%预测:-0.7%公布:2%23:00美国前值:547预测:543公布:56023:00美国前值:7预测:--公布:323:00美国前值:1预测:--公布:-9更多内容
扫码下载中金网APP
扫码关注中金网微信
扫码关注中金社微信
扫码用手机看新闻
Copyright (C)
中金网 .cn 沪ICP备号-1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校园贷遭遇浩劫,是罪有应得吗?
校园贷遭遇浩劫,是罪有应得吗?
薛洪言 | 苏宁金融研究院
“校园贷市场正经历一场‘浩劫’,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园市场谋求转型,名校贷也计划升级现有校园贷平台,佰仟金融对学生分期业务也保持谨慎,下线了此类业务。”
这是北京商报一文勾画的校园金融业务现状。
近年来,校园金融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分期规模最近两年的同比增速高达200%以上。苏宁金融研究院测算结果显示,照此速度,2016年校园金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在大学生中的渗透率将达到18%。
然而好景不长,自大学生因过度借贷自杀、裸条借贷等负面新闻不断拷问行业发展前景以来,校园信贷市场频频站上风口浪尖,最终引来了监管出手——银监会给出“停、转、整、教、引”五字诀,重庆、广西、深圳及广州等地相继出台校园贷整改措施。各项措施直指校园信贷市场“七寸”,也难怪媒体发出“市场终将消失”的声音。
那么,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个行业问题缠身的症结在哪里?行业究竟还没有发展空间?出路又在那里呢?
校园金融市场已是互金平台的天下
就校园金融市场而言,主要有银行业、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三大参与者。自2009年以来,银行业基本退出了校园信贷市场(本文不讨论助学贷款等公益性业务),消费金融公司也把重心放在白领市场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上面,相比之下,一大批专注校园分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相继崛起,逐步发展成为校园金融市场的主导性力量。
银行业基本退出了校园消费金融市场。年间,银行业曾大跃进式开拓校园信用卡市场,带来了“三高现象”:高注销率(70%左右)、高睡眠率(曾高达80%)和高坏账率(持续高于普通信用卡2个百分点左右)。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学生发放信用卡遵循审慎原则,且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是满18周岁,二是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校园信用卡市场至此迅速降温。当前,银行业整体已经基本退出了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一些主流商业银行依旧保持着校园信用卡,但额度很低,本科生基本在1000元以下,博士生也基本不超过3000元,很难满足大学生的信用消费需求。
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参与,但市场份额低。截至今年8月末,正式开业运营的消费金融公司达到15家,包括首批4家和第二批11家。苏宁金融研究院统计发现,目前至少8家以上消费金融公司开展了校园贷业务,但主要以应届毕业生群体为主,如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的校园贷产品“信用起航”,针对已签署三方就业协议的应届毕业生;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轻松e贷”,只对应届毕业生开放;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的“任性付·校花”,针对在校大学生开放。消费金融公司多把校园市场看作是白领市场外的一个补充,方式手段并不够“激进”,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市场份额较低。
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校园金融主导性力量。涉足校园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专注校园金融市场的分期公司,一类是电商系消费金融平台,一类是布局校园金融业务的P2P平台。校园分期公司多成立于2014年,主流电商平台于2015年相继进入校园金融市场,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今年以来P2P平台纷纷进行业务转型和多元化布局,校园金融业务成为其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由于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在校园信贷市场上的“谨慎布局”,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然成为校园金融的主导性力量。
校园信贷市场的三大问题日益凸显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平台主导的校园金融市场逐步显现三大问题,频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额的费率。一些小的校园信贷平台,利息按日计取,一般在0.1%-0.2%之间,等额本息法下年化利率高达70%以上,涉嫌高利贷。行业中的龙头,年化利率也普遍高于信用卡利率。在宣传上,各家平台都不会公布年息,只是公布月息,或者只公布每期还款额。同时,很多校园信贷平台都会收取高额的逾期费用。据融360的一项调查,大学生分期平台中,超过55%的分期平台逾期日费率为1%,最高的日费率达到了3%。相比之下,电商系平台逾期费率较低,基本与银行信用卡保持一致。
涉嫌违规催收。南都记者曾曝光了某校园信贷平台的催收十步曲,分别为:①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逾期;②单独发短信;③单独打电话;④联系贷款学生室友;⑤联系学生父母;⑥再次联系警告学生本人;⑦发送律师函;⑧去学校找学生;⑨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⑩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据报道,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学生就会乖乖就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手段涉嫌违规。比如,第三步打电话环节,针对合作态度不好的借款人,催收人会利用循环拨号系统重复拨号,直至借款人手机关机。针对上述催收手段无效的借款人,校园信贷平台会选择外包至专门的催收机构,催收手段更显极端,难以控制。
过度借贷难以防控。校园分期平台众多,竞争激烈,大学生自制力较差,受借钱消费的诱惑和平台业务员的鼓动,很容易过度借贷,使得单个平台基于限额的风控手段基本失效。同时,由于平台普遍未接入征信系统,即便借款人在一家平台上逾期,在其他平台上仍可以正常借贷。从经验上判断,借款人一旦陷入过度借贷,其还款能力会大幅降低,风险急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分期潜在大学生客群家庭条件一般,以平均月生活费1000元计算,如果借款消费金额5000元,分12期,则每月还款金额接近500元,日常的消费生活尚可勉强维持。如果在多家平台重复借贷,金额超过1万元,则日常生活消费难以维系,很容易陷入以贷还贷的循环中去,雪球越滚越大,直至难以承受。
业务模式先天存在道德风险的原罪
由于大学生群体没有稳定职业,缺乏收入来源,难以在线上沉淀出足够数量的优质信用数据,使得纯线上的大数据风控模式难以奏效,校园金融玩家多是依靠线下校园代理进行初步的风险防控。
同时,自2014年分期公司大举进入大学校园以来,当前开展校园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不下几百家,发展庞大的线下代理队伍也成为很多平台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然而,这种依赖线下代理的业务模式虽然带来了业务的快速增长,但同时道德风险问题也愈发突出,并引发一系列问题。
为了控制风险,平台一般要求借款学生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父母电话、辅导员电话、4个左右同学电话,原则上是要通过电话验证亲朋信息的真实性的,但这又必然会造成借款人借款意愿的降低。此时,线下业务员会帮助不愿意配合的借款人伪造信息,甚至衍生出有专人伪装学生的父母接受平台的电话问询。对于一些资质明显不足的借款人,业务员也会主动帮助借款人伪造信息获取更高的额度。更有甚者,对于冒用他人信息办理贷款的情况也睁只眼闭只眼,平台的风控措施基本形同虚设。
今年3月份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中,事主小郑就曾借助班长的职务便利,冒用28名同学(其中本班26名)的身份证、学生证及家庭住址等信息,在14家网络分期、小额贷款平台申请贷款,总金额近60万元,最终因赌球输个精光,走上不归路。
在笔者看来,主要依靠线下校园代理的业务模式带来了道德风险问题,过度借贷、虚假借贷事件频发,既然短期内风控跟不上,自然是遵循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通过高利率和高逾期收费来覆盖风险,如此又引发了高息和违规催收的争议,发展走入了死胡同。
监管出手,校园信贷平台出路何在?
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校园代理发展校园金融市场的模式与银行校园信用卡的经历如出一辙,事实证明,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带来了一系列乱象。
乱象频发终于引发监管出手。今年4月份,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侧重于从大学生消费理念、校园环境治理、金融知识培训等方面进行部署,主要由高校进行落地执行。从表面上看,这并未对校园金融市场带来直接影响,但加强监管的苗头已经出现。
8月底,在网贷监管细则发布的记者会上,银监会发言人表示,对校园网贷拟采取“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此前一周,重庆市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发文,给校园网贷列出八项负面清单,包括提高学生贷款的发放门槛、不得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贷款、不得变相发放高利贷等。此后,深圳也以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名义,要求校园网贷平台做到风险提示、加强对借款学生的还款能力以及借款用途的审核。
按照深圳、重庆等地的监管原则,控制借款成本、控制借款用途以及需要第二还款源书面同意等合规要求,基本上阻断了校园信贷市场继续发展的空间,若这些监管措施在全国推行,校园分期平台唯有转型一条路可走。当年,银行信用卡是通过逐步放弃校园市场实现了转型,对校园分期平台而言,校园市场环境和土壤已变,退出也已经成为最为容易的转型方式。
(文/薛洪言、何广锋,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本文系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东十条 | 未央团队
leauna liu
按日期检索
2016年十一月
2324252627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