钽电容的车间防静电等级级是多少?

说说防静电地板燃烧性能的等级是多少? ...
装修设计岂能 随意?做不后悔的定制设计,预约优秀设计师
* 设计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填写
说说防静电地板燃烧性能的等级是多少?
被浏览182次
我来帮他解答
1、一般要求为B1:燃烧性能是指建筑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
2、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你好,抗静电地板又叫做耗散静电地板,是一种地板,当它接地或连接到任何较低电位点时,使电荷能够耗散,以电阻在10的5次方到10的9次方欧姆之间为特征。根据材料来分,有6种。
首先,全钢的:全钢无边防静电地板,无尘室全钢防静电地板,防护式无边防静电地板,陶瓷面防静电地板-金属复合活动地板,全钢防静电通风板。
然后是铝合金材质的:铝合金防静电通风板,铝合金格栅板,铝合金盲板。
还有复合型:加强型复合防静电地板,防静电陶瓷钢基复合活动地板
第四种是:硫酸钙防静电地板-三防防静电地板.
PVC材质有:直铺式永久性pvc防静电地板,永久性PVC防静电地板
最后一种是全钢0A网络地板.
好防静电地板应环保在防静电地板基材生产过程中要使用胶粘剂,而甲醛是胶粘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防静电地板中常会含甲醛,而甲醛被称为“隐形杀手”。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基材甲醛释放量要达到E1级标准,即甲醛释放量应低于9mg/100g,低于此标准的基材才对人体无害。
在购买防静电地板时,如果闻到有刺激性的气味,千万别购买。好防静电地板要防潮。防潮性能要通过吸水厚度膨胀率这一指标来反映,该指标值越高,防潮性能就越差。而防潮性能差的地板在春天雨季的潮湿环境下,极有可能出现膨胀变形等问题。我们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购买吸水厚度膨胀率低于10%的地板。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新国标《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于日实施,其中将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燃烧性能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
为新旧标准顺利对接,公安部[号文对新老规范燃烧性能标准分级作出说明:新标准A1、A2级对应于旧标准的A级,新标准B、C级对应于旧标准的B1级,新标准D、E级对应于旧标准B2级。
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已发布实施,分级按原97规范分为A,B1,B2,B3四个等级。但是分类依据发生了变化。
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材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 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分钟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燃烧增长速率----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FIGRA0.2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4MJ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
致富之豪&回答:你好!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
花岗石、大理石、水磨石、水泥制品、混凝土制品、石膏板、石灰制品、粘土制品、玻璃、瓷砖、马赛克、钢铁、铝、铜合金等
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矿棉板、玻璃棉板、珍珠岩板、难燃胶合板、难燃中密度纤维板、防火塑料装饰板、难燃双面刨花板、多彩涂料、难燃墙纸、难燃墙布、难燃仿花岗岩装饰板、氯氧镁水泥装配式墙板、难燃玻璃钢平板、PVC塑料护墙板、轻质高强复合墙板、阻燃模压木质复合板材、彩色阻燃人造板、难燃玻璃钢等
各类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装饰微薄木贴面板、印刷木纹人造板、塑料贴面装饰板、聚脂装饰板、复塑装饰板、塑纤板、胶合板、塑料壁纸、无纺贴墙布、墙布、复合壁纸、天然材料壁纸、人造革等
荣耀vvv&回答:岩棉板是以玄武岩及其它天然矿石等为主要原料,岩棉板经高温熔融成纤,加入适量粘结剂,固化加工而制成的。
岩棉板是以玄武岩及其它天然矿石等为主要原料,岩棉板经高温熔融成纤,加入适量粘结剂,固化加工而制成的。岩棉板产品适用于工业设备、建筑、船舶的绝热、隔音等。船用和憎水岩棉保温板在生产时加入了憎水添加剂,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船用岩棉板用于船舶的保温隔热和防火隔断;憎水岩棉板用于车辆、移动设备、冷库工程、空调管道以及在潮湿环境中的保温防火以及对防潮有一定要求的应用场合。建筑用岩棉板具有优良的防火、保温和吸音性能。
岩棉板的特点:
外观质量:表面平整,不得有妨碍实用的伤痕、污迹破损。
燃烧性能:不燃。
热荷重收缩温度:643度。
吸湿性: 3.9%。
有机物含量: 2.9%。
岩棉板基本参数:
材质:岩棉表观密度:岩棉120(kg/m3)
导热系数: 0.04(W/(m.K))
最高使用温度:80(℃)规格:950、1150(mm)
执行标准:
国标工作温度:80(℃)
吸湿率:3.9(%)
荣耀vvv&回答:屋面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有:
1、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几乎不发生燃烧的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难燃类材料有较好的阻燃作用。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不易很快发生蔓延,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立即停止。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可燃类材料有一定的阻燃作用。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立即起火燃烧,易导致火灾的蔓延,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梯等。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无任何阻燃效果,极易燃烧,火灾危险性很大。
2、外墙保温材料根据防火等级进行划分的材料 1.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岩棉、玻璃棉、泡沫玻璃、泡沫陶瓷、发泡水泥、闭孔珍珠岩等 2.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特殊处理后的挤塑聚苯板(XPS)/特殊处理后的聚氨酯(PU)、酚醛、胶粉聚苯粒等 3燃烧性能为B2级的保温材料:模塑聚苯板(EPS)、挤塑聚苯板(XPS)、聚氨酯(PU)、聚乙烯(PE)等
xiaoping123&回答: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参考如下:
(1)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主要有:岩(矿)棉、泡沫玻璃、无机保温砂 浆等。
(2)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主要有:酚醛、胶粉聚苯颗粒等。
(3)燃烧性能为B2级的保温材料主要有:模塑聚苯板(EPS)、挤塑聚苯板 (XPS)、聚氨酯(PU)、聚乙烯(PE)等。
(4)为使燃烧性能等级达到A级而进行特殊处理的保温材料(如:酚醛板等),其燃烧性能等级应当以国家公安部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为准,其设计 和施工应当满足相应的技术规定要求。
(5)防火隔离带的保温材料可采用岩(矿)棉、泡沫玻璃、无机保温砂浆等燃 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材料。
这妞很酷&回答:屋面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等级:
1.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岩棉、玻璃棉、泡沫玻璃、泡沫陶瓷、发泡水泥、闭孔珍珠岩等
2.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特殊处理后的挤塑聚苯板(XPS)/特殊处理后的聚氨酯(PU)、酚醛、胶粉聚苯粒等
3燃烧性能为B2级的保温材料:模塑聚苯板(EPS)、挤塑聚苯板(XPS)、聚氨酯(PU)、聚乙烯(PE)等
快速发布需求&找到专属设计
* 设计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填写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可与本本亲密互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C)2012 设计本-定制化装修设计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为什么电容器变薄了,静电容量却反而增加了呢?-电源技术
&&&&&|&&|&&&|&&|&&|&&|&&|&&|&&|&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 
  1.电容器变薄但静电容量却反而增加的理由  根据数学表达式C=&&S/d,增大电容器静电容量的方法有如下3种:  ①增大&(介电常数)  ②增大S (电极面积)  ③减小d (电介质厚度)  关于此
  1.电容器变薄但静电容量却反而增加的理由  根据数学表达式C=&&S/d,增大电容器静电容量的方法有如下3种:  ①增大&(介电常数)  ②增大S (电极面积)  ③减小d (电介质厚度)  关于此处的①②,很容易形象直观地进行想象,但是关于③却相反,总觉得厚的电介质能够积聚很多的电荷,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电荷是积聚在两个电极上的,而不是积聚在电介质中。首先,我将在使大家了解上述要点的基础上对如何推导出计算公式进行说明。以下,我将罗列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敬请谅解。  2.推导C=&&S/d  &  图1 平板电容器  如图1所示,在电极之间的空间两端加上电压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V/m],电压为V[V],电极间距离为d[m],并得出式(1)。  E=V/d [V/m] &&(1)  虽然该电场是因来自电源的电荷而产生的,但是如果通过电力线来描述该电场,根据高斯定理,Q/&[根]的电力线从+Q[C]的电荷处出发,那么在图1中,Q/&[根]的电力线从电极A出发,然后到达电极B。  因为电力线密度与电场强度是相同的,所以如果将电极的面积设为S[m2],那么数学表达式(2)的关系成立。  V/d=(Q/&)/S &&(2)  如果对从电源进入的电荷Q进行整理,那么得出数学表达式(3)。  Q=&&SV/d [C] &&(3)  通过数学表达式(3)可以看出,因为电荷Q与外加电压是成正比的,所以电容器的性能通过单位外加电压所积聚的电荷量进行体现比较好,如果将静电容量设为C[F],那么以下数学表达式成立。  C=Q/V [C/V=F] &&(4)  因为从这个数学表达式可以看出静电容量C和电荷Q是成正比的,所以对于增大静电容量来说,图1的电极A和B所积聚的电荷Q越大越好。那么,该如何增大电荷Q呢?通过数学表达式(3),可以看出电荷Q与电极间距离d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电极间距离越小,电荷Q就越大。  简单对以上的内容进行归纳,即电极间距离d越小,电极A和B所积聚的电荷Q就越大,因为增大了积聚的电荷Q,所以静电容量C也就变大。这样理解的话,我想大家是否就有稍许的直观感受了。  通过数学表达式(3)和(4),可以推导出类似的表达式(5)。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表达式得出结论:电极间距离d越小,静电容量C就越大。  那么即可得出下面的结论。  C=&&S/d [F] &&(5)
【】【】【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 其他信息
访问数:&|&
数据加载中..增值税发票
无理由退货
我浏览过的
您现在的位置:&
电容的单位换算及容量标识
电容的单位换算及容量标识
电容的容量单位为:法(F)、微法(uf),皮法(pf)。一般我们不用法做单位,因为它太大了。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F=1000000uf 1uf=1000000pf 在使用中,还经常见到单位:nf。1uf=1000nf 1nf=1000pf 电容的容量标识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标识:如上图的电解电容,容量47uf,电容耐压25v。 二、使用单位nf:如上图的涤纶电容,标称4n7,即4.7nf,转换为pf即为4700pf。还有的例如:10n,即0.01uf;33n,即0.033uf。
后面的63是指电容耐压63v. 三、数学计数法:如上图瓷介电容,标值104,容量就是:10X10000pf=0.1uf.如果标值473,即为47X1000pf=0.047uf。(后面的4、3,都表示10的多少次方)。又如:332=33X100pf=3300pf。 电容的使用,都应该在指定的耐压下工作。现在的好多质量不高的产品,就因为使用了耐压不足的电容而引起故障(常见电容爆裂)。二、电容识别 1、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 容抗XC=1/2πf c (f表示交流信号的频率,C表示电容容量)电话机中常用电容的种类有电解电容、瓷片电容、贴片电容、独石电容、钽电容和涤纶电容等。 2、电容识别方法: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 其中:1法拉=10 3毫法=10 6微法=10 9纳法=10 12皮法 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 uF/16V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土猫网官方微信( tumaowang )
&#165&127元
节省25.4元
&#165&239元
节省47.8元
&#165&19元
&#165&449元
节省89.8元
&#165&299元
节省59.8元
&#165&45元
&#165&159元
节省31.8元
&#165&35.3元
节省15.7元
&#165&6.9元
&#165&19.9元
&#165&10.9元
&#165&219元平行板电容的静电能怎么算?
平行板电容的静电能怎么算?
平行板电容的静电能怎么算?
公式?怎么推?
不区分大小写
能是We=(1/2)*(Q^2)/C
怎么推导出来?
&导体和电介质的静电特性;2,导体和电介质内外的电场分布图像;3,静电场的能量.1,按导电能力划分,大致可将物体分为两类:导体:导电能力极强的物体绝缘体或电介质:导电能力极弱或者不导电的物体2,金属导体的电结构特点:具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当导体不带电,也不受外电场的作用时,导体内的大量自由电子和晶体格点阵的正电荷相互中和,导体呈电中性状态.§9-1 静电场中的导体(Conductors in Electrostatic Field) 静电感应现象:在导体内部存在电场时,自由电子受电场力作用作定向运动,从而引起导体内部正负电荷的的重新分布,结果使导体一端带正电荷,一端带负电荷.这就是静电感应,分布在导体上的电荷便是感应电荷.1.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 (electrostaticequilibrium): 指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作宏观的定向运动的状态.(E :感应电荷q 产生的电场) 2. 静电平衡条件(electrostatic equilibrium condition) : 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这也是静电平衡问题的出发点3,导体静电平衡时的特点 场强特点:电势特点: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电荷分布特点: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上,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 与该表面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方向垂直于表面:对孤立导体,表面各处的面电荷密度和该处表面的曲率有关.一般而言,曲率大处,面电荷密度大.这一结论对孤立导体和处于外电场中的任意导体均适用§9-2 空腔导体内外的静电场导体空腔内无带电体不论导体空腔是自身带电还是处在外电场中,在静电平衡条件下,腔的内表面上处处没有电荷,电荷只能分布在腔的外表面上,腔内空间各点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空腔导体外面的空间总有电场存在,电场分布由腔外表面的电荷分布和其它带电体的分布共同决定.PO总之,对导体空腔内无带电体当导体处在外电场中时,空腔导体外的带电体,只会影响空腔导体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并改变空腔导体外的电场分布.这些电荷重新分布的结果,最终是使导体内部及空腔内部的场强为零.PQO导体空腔内有带电体导体空腔内的空间有带电体时,设电量为q,在静电平衡条件下,腔的内,外表面上分别出现电荷量为-q和q的感应电荷.若导体空腔原来带电量为q0,则腔外表面上的带电量为q0+q.腔内空间场强值由腔内带电体和腔内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决定,与腔外表面及腔外其它带电体的电荷分布无关.腔外空间的电场由腔内带电体和外加电场在外表面产生的感应电荷共同确定.PqQO§9-2 空腔导体内外的静电场导体空腔内的电场导体空腔内的空间无带电体时,不论腔外是否有带电体(附加电场),在静电平衡条件下,腔的内表面上处处没有电荷,电荷只能分布在腔的外表面上,腔内空间各点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PQ导体空腔内的空间有带电体时,设电量为q,在静电平衡条件下,腔的内,外表面上分别出现电荷量为-q和q的感应电荷.若导体空腔原来带电量为q0,则腔外表面上的带电量为q0+q.腔内空间场强值由腔内带电体的电荷量,位置和腔内表面的形状决定.PqQ导体空腔外的电场当腔外无附加电场时,腔内带电体将在腔外表面感应出与带电体等量同号电荷,这些感应电荷在腔外空间激发电场.当腔外有附加电场时,(1)腔内无电荷,受附加电场影响,腔外表面产生感应电荷,腔外附加电场会重新分布.(2)腔内有电荷,腔外表面上的电荷由腔内带电体和腔外附加电场产生的两种感应电荷共同确定,它们共同在腔外空间激发电场.总之,只要有附加电场存在,无论腔内有无带电体,腔外表面上的感应电荷都会影响该附加电场的分布.静电屏蔽(Electrostatic Shielding) 在静电平衡条件下:空腔导体外面的带电体不会影响空腔内部的电场分布,即空腔导体可保护腔内空间的电场不受腔外带电体的影响;接地空腔导体,空腔内的带电体对腔外的物体不会产生影响.即接地空腔导体可保护腔外空间的电场不受腔内带电体的影响,以上两种现象称为静电屏蔽. 静电屏蔽的讨论静电屏蔽的物理实质使导体在电场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重新分布,使导体上出现感应电荷,而感应电荷产生的场与其他源电荷产生的场在一特定区域内合场强为零,从而使处在该区域内的物体不受电场作用.导体的静电屏蔽作用是自然界存在两类电荷与导体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的结果.从静电屏蔽的最后结果看,因为导体内部场强为零,电场线都终止在导体表面上,犹如电场线不能穿透金属导体,但这里的电场线代表所有电荷共同产生的电场.§9-3 电容器(capacitor)的电容(capacity) 孤立导体的电容 孤立导体的电容定义为:导体带电量与导体电势的比:物理意义:使导体升高单位电势所需的电荷量.1,电容是导体的客观性质,电容反映了该导体在给定电势的条件下储存电量能力的大小,C 越大,说明在相同的电势下储存的电量越多. 2,电容仅由导体的形状,大小和周围电介质决定,与导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无关.国际单位:法拉(F=C/V) 1F=106 F=1012pF电容的单位 国际单位:F法拉(1F=1C/V)F是一个很大的单位,电容为1F的孤立导体球的半径约为9×109m.地球的半径为6.4 × 106m,把地球看作是球形导体时,电容为:通常取微法( F ),皮法(pF)作为电容的单位1F=106 F=1012pF非孤立导体的电容 此时带电导体的电势不仅与自己所带的电荷有关,且与周围导体的形状,位置及其带电状况带电体都有关系.即非孤立导体的电势与其电荷量不成正比.采用静电屏蔽的原理来消除其他导体的影响(参见P95例题9-2)球A在球B的影响下电势发生了变化,但两球的电势差恒保持不变因此 ,即导体A,B之间的电势差仅与导体A的电量成正比,与导体B周围的其他带电体或导体无关.电容器的电容 导体A和导体B之间的电势差仅与导体A的电量成正比,与导体B周围的其他带电体或导体无关,将这种由导体A和导体B构成的一对导体系称为电容器.两个导体分别称为极板,两极板上分别带等量异号的电荷.电容器的电容定义为:C取决于两极板的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和极板间电介质的电容率.电容的大小反映了当电容器两极板间存在一定电势差时,极板上贮存电量的多少.常见的真空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圆柱形电容器.1,平行板电容器 dABS由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组成,极板面积S足够大,板间距离d足够小,即:忽略边缘效应后,两板间的场强,电势差分别为:故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2,球形电容器 由两个同心金属球壳组成.在两球壳之间,具有球心对称的电场分布,其中P点的场强为两球壳间的电势差为:ABRARBP球形电容器的电容为:3,圆柱形电容器 由两个同轴金属圆柱筒组成.在两圆柱面之间电场具有轴对称性,其中P点的场强为两圆柱面之间的电势差为: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为:ABRARBLP计算电容的步骤设qEUABC电介质电容器电容器的电容还和两极板间所充的电介质有关.实验证明,充有电介质的电容器可增大好多倍.设真空电容为C0,充满电介质时的电容为C.对孤立导体dABS例如对平行板电容器dABS成品电容器的指标:例如电容耐压值电容器的串并联串联:各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的绝对值都相等并联:各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都相等§9- 4 电介质(dielectric)及其极化(polarization) 电介质 ——绝缘介质 1.电介质内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的电荷只能在原子范围内移动. 2.分子电矩Pm 等效电偶极子(模型) 在一级近似下,可以把原子或分子看作一个电偶极子,即原子或分子的正负电"中心"相对错开.并用电偶极矩(电矩)描写原子或分子的电效应,称为分子电矩 : pm = qmLm +-qLClHPCOOH105°HP1P2P=P1+ P2P1OCOP2P=P1+P2=0几种分子的电偶极矩电介质的极化 (polarization) 电介质的极化: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上(体内和表面)可出现极化电荷的现象.极化电荷——不能离开电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内自由移动.根据等效电偶极子模型,电介质分子可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两类 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 1.有极分子的极化 (1) 有极分子(polar molecule) :正常情况下,内部电荷分布不对称, 正负电"中心"已错开,有固有电矩pm. 有极分子:如HCl , H2O,CO 等. (2)无外电场时: 每个分子 pm ≠ 0 ,由于热运动,各pm 分取向混乱 ,小体积 ΔV(宏观小,微观大,内有大量分子)内 ∑pm= 0 .(3)有外电场时:各pm向电场方向取向(由于热运动,取向并非完全一致) ,ΔV 内 ∑ pm ≠ 0 ,且外电场越强 | ∑ pm | 越大, 这种极化称取向极化(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2.无极分子的极化 (1)无极分子(non-polar molecule) :正常情况下电荷分布对称,正负电"中心"重合,无固有电矩. 无极分子:如He, H2, N2, O2,CO2等. . (2)无外电场时: 每个分子无固有电矩 ΔV 内分子固有电矩的矢量和当然为零 (3)有外电场时:正负电"中心"产生相对位移, pm ≠ 0 这里pm称感生电矩(induced electricmoment) ΔV 内∑ pm ≠ 0 且外电场越强 | ∑ pm | 越大,这种极化称为位移极化 (displacement polarization) 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过程虽然不同,当宏观结果却是相同的,即:1,在电介质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异号的极化电荷;2,在电介质内部有沿电场方向的电偶极矩.因此在讨论电介质的极化现象时,就不再分两类来讨论.极化电介质的微观模型:可见把已经极化的电介质看作是大量电偶极子的集合,每个电偶极子具有一定的电矩,即分子电矩Pm,各分子电矩在不同程度上沿电场方向排列.电极化强度(electric polarization) 1.电极化强度 (矢量)为描写电介质极化的强弱,引入电极化强度 . 定义:单位体积内分子电矩的矢量和P 是位置的函数(点函数),各点P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电介质极化是均匀极化,否则是 非均匀极化.单位: C/m2. 综上,对有极,无极分子都有: 无外电场时, P = 0 有外电场时, P ≠ 0 ,电场越强 | P | 越大 物理上的无限小量2.电极化强度和场强的关系 电介质的极化是电场和介质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外电场引起介质的极化,而电介质极化后出现的极化电荷也要激发电场,并改变电场的分布,重新分布的电场反过来再影响电介质的极化,直到静电平衡,电介质便处于一定的极化状态.由实验,对各向同性电介质,当电介质中电场E不太强时,有:比例系数 e电极化率(polarizability),决定于电介质性质.场强E:是电介质中某点的场强(包括该点的外电场以及电介质上所有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场). 上述极化关系称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的线性极化极化电荷电介质极化后,在电介质体内及表面上可以出现极化电荷 (又称束缚电荷 bound charge).电介质均匀极化(或均匀电介质被极化)时,只在介质表面出现极化电荷,称为极化面电荷 ;电介质非均匀极化(非均匀电介质被极化)时,在电介质表面和内部均出现极化电荷,称为极化体电荷和极化面电荷.3.电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面密度的关系 对于均匀电介质,其极化电荷只集中在表面层里,或在两种不同的介面层里.PenLdSL+ ds- ds§9- 5 电介质中的静电场空间中任一点的场强是自由电荷(激发外电场的原有电荷系)和极化电荷所激发场强的矢量和:结果使得电介质外部空间,某些区域的合场强增强,某些区域减弱;在电介质中,自由电荷电场合极化电荷的电场总是相反的,故合场强和外场强相比显著地被削弱.(电介质中的场强实质上是指在物理无限小体积内真实场强的平均值.)定量计算电介质内部场强被削弱的情况:EE0E dAB+ 0- 0+ - S自由电荷场强的大小:极化电荷场强的大小:合场强的大小:EE0E dAB+ 0- 0+ - S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两极板间充满电介质后的电容:已知所以B- 0EE0E dA+ 0+ - S代入得到极化电荷面密度合极板上自由电荷面密度的关系:§9- 6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electric displacement) (1)有电介质时,静电场的环路定理仍然成立E是所有电荷(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激发电场的合场强(2)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设法将 q 从式中消去E = E0+E P, 为了求E,引入描述电场的辅助矢量:电位移矢量D,从方程的形式上消去极化电荷及与极化电荷有关的E 和P,从而使E的计算大为简化.EPS1S2+ 0- + - 0因为 P = ,考察:所以移项整理得:将式中 定义为电位移D于是,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为:通过电介质中任意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闭合面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对电位移D的几点讨论:1. 对 D 的理解 (1)D 只和自由电荷有关吗 D 的高斯定理说明 D 在闭合面上的通量只和自由电荷有关,这不等于说 D 只和自由电荷有关. 由 ,也说明 D 既和自由电荷又和束缚电荷有关(E 是空间所有电荷共同产生的). P-q +q q例如:EP由q,-q ,+q 共同激发,而DP= 0EP,显然也与极化电荷有关.注:只有在各向同性线性均匀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空间或每种均匀电介质的分界面都是等势面的条件下,电位移D才只与自由电荷有关.(2)电位移线 类似于电场线(E 线),在电场中也可以画出电位移线(D 线);由于闭合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被包围的自由电荷,所以D 线发自正自由电荷止于负自由电荷. 引入电位移线和电位移通量,形象描述电位移D电位移线:类似与电场线,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位移方向.电位移通量:规定在垂直于电位移线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电位移线数目等于该点的电位移D的通量.2. D,E,P 的关系 (1)一般关系:普遍成立:对于各向同性电介质和各向异性电介质都适用.所谓各向同性电介质,是指沿电介质各个方向的电学性质都相同.例如,外电场沿不同方向时,电介质的极化状态都相同,即极化程度都相同,极化方向均沿外电场方向.真空中:P=0,(2)对各向同性电介质(且场强不太大时) 因 代入上式, 引入:相对介电常量 (相对电容率) r (relative permittivity)介电常量(电容率) ( permittivity) P可写作 (3)当各向同性线性均匀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场时,由D的高斯定理及 有: 有电介质时电场的计算(及相关计算)【方法(延伸到求 V,C )】: 例题:带电 Q 的均匀带电导体球外有一同心的均匀电介质球壳(er 及各半径如图),求 (1) 电介质内外的电场; (2) 导体球的电势; (3) 电介质表面的束缚电荷. 解 :(1)场强分布 求 D:取高斯面如图由 经对称性分析erPPS1S2R1R2erPPS1S2R1R2同理求E:同理erPPS1S2R1R2(2)求导体球的电势(3)电介质表面的束缚电荷 求 P: erPPS1S2R1R2求σ,q: 外表面 内表面 此题所给系统也可看作三层均匀带电球面.由均匀带电球面内,外的场强结果,用场强叠加原理可得, 介质内 q 内的场强抵消了Q的部分场强. 介质外 q 内, q 外的场强相互抵消. erR1R2Q§9- 8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 静电场的能量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首先回忆:a,电势的引入b,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作的功为静电势能是场源与处在场中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q2q1(a)q1aq2(b)q1aq2b(c)移动q1的过程中,外力作功为零移动q2的过程中,电场力作功:外力克服电场力作负功:V = 0根据功能原理,外力所作的功等于这两个点电荷系统所具有的相互作用能量(电势能).上式可以改写成:对三个点电荷形成的系统建立这个电荷系统时,外力克服电场力作的总功:推广到n个点电荷形成的系统,此系统所具有的相互作用能量(电势能)为:注意:式中 Vi 表示在给定的点电荷系中,除第 i 个点电荷之外的所有电荷在第个 i 点电荷所在处激发的电势.电荷连续分布时的静电能和 为电荷的体密度和面密度, 为所有电荷在体积元dV和面积元dS所在处激发的电势.注意:式中包含每一个带电体自身各部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固有能),称为静电能.与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有区别.静电体系的静电能 :静电体系处于某状态的电势能称静电势能或静电能.它包括体系内各带电体的固有能能和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能. 相互作用能: 将静电体系内的各带电体从所在位置,在保持各自电荷分布不变的情况下,把它们移至彼此相距无穷远,它们间的静电力所做的功,称作静电体系在原来状态的相互作用能. 例2,电荷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球体内,求它的静电能.解:设球体的电荷是从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处)一点一点移来,一层一层地从里到外逐渐分布而成,当移来的电荷为q时,半径为r,(电荷密度不变)这时,球面上的电势是再从无穷远处移来dq,放到半径为r的球面上,外力反抗q的电场力所要作的功为Vdq,于是静电能的增量为因为所以代入积分便得例1:平行板电容器的的静电能例2,电荷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球体内,求它的静电能.解:设球体的电荷是从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处)一点一点移来,一层一层地从里到外逐渐分布而成,当移来的电荷为q时,半径为r,(电荷密度不变)这时,球面上的电势是静电场的能量以平行板电容器为例,说明静电场具有能量,即带电系统的静电能,此能量分布(贮藏)在电场所在的整个空间.静电场的能量静电场的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 of electric field) (单位:J/m3)上式普遍适用任一带电系统整个电场中贮存的总能量为静电场的能量任一带电系统整个电场中贮存的总能量为说明:(1)上述结果虽由平板电容器导出,它对所有情况下电场的能量计算都可用. (2)电能究竟"储存于有电场的空间"中,还是"储存于电荷所在处",在静电场中很难分清哪个说法正确.但在变化电磁场中,可以证明,电能储存于有电场的空间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略懂社热议
等待您来回答
物理学领域专家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静电等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