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120相机和135相机的标准像幅???

-高清观看-腾讯视频标准镜头有什么优点?
你好,我最近准备买一支镜头,朋友们推荐我可以选择标准镜头,请问标准镜头都有什么优点?标准镜头的优点多么?标准镜头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谢谢。
已有1个回答
[编辑专家]
专家星级&:&3.5星
问答堂专家综合评分
问题评分&:&5星
采纳、点赞&:&0星
二次回复率&:&5星
内容为广告/垃圾,我要举报!
特聘专家具有协助内容审核的特权
举报后内容将不能在前台展示
错乱举报会导致该权利被剥夺
选择举报原因×
擅长领域:
& & 楼主所说的标准定焦镜头的优点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标准定焦镜头所拍摄的照片焦外和浅景深效果特别好,因为定焦镜头大部分都有大光圈,所以标准定焦镜头特别适合作为相机的常用镜头,而且标准定焦镜头所拍摄的照片的视角与我们人眼实际的感觉非常相似,在有的时候,标准定焦镜头可以代替广角镜头,使用的时候站远一些并缩小光圈,同样可以拍摄锐利的风光照片,非常实用,以上就是楼主所说的标准焦距定焦镜头的一些主要优点。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对你有所帮助更多摄影技巧和相机产品问答请关注更多关于数码影响的问题可以到进行交流分享
留下你的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ZOL问答堂
关注微信,随时随地解答您的疑惑
ZOL问答堂官方微博@ZOL问答堂
关注成功!该问题被回答后,将给您发送站内短信。
您也可以通过关注问答堂微信,及时获得您关注问题的回答。
微信关注问题方法“”骑士SW612P(HORSEMAN SW612P)  
4×5英寸画幅的大型相机都可以用120胶卷拍摄6×12cm的画幅,所有专用的612相机也大都出自大画幅相机制造厂家之手。骑士SW612P是1998年推出的新产品,它源于前些年设计的SW612,那是一种配有德国罗敦司得(Rod enstock)镜头的旁轴取景目测调焦中画幅照相机,机身后面配有骑士公司生产的6×12或6×9、6×7的120胶卷后背,取下后背可装上一片磨砂屏,可作精细的调焦。骑士新型的SW612P,较SW612又有了很大的改进,一是增加了交换镜头的数量,二是它的镜头板可以在一定的幅度内移动,上、下可各调整17mm,左右能横移各15mm。由于有了镜头移动的调节功能,SW612P在拍摄建筑一类的景物,或不便移动机位而又不能变形的合景照片时,将会更加便利。  
骑士SW612P可拍摄3种不同尺寸的底片画幅,配有6种专用的罗敦司得镜头,镜头的焦距分别为35mm、45mm、55mm、65mm、75mm和90mm。因快门、光圈与机身、后背之间没有直接相接的联动操控装置,使用SW612P将必须要象大型相机一样,严格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行事,方可避免拍摄失误。配有一只镜头的骑士SW612P的价格大约为4万元人民币。  画幅:6×12cm、6×9cm、6×7cm  体积:171×136×133mm  重量:1900克(机身、6×12后背、45mm1:4.5镜头
楼主发言:35次 发图:0张 | 更多
  海鸥4A-107(SEAGULL 4A-107)  
海鸥4A-107是一种全部机械控制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快门速度及光圈的拨杆分设于摄影镜头两侧,这与后来的Rolle双反相机和日本生产的雅西卡124G的拨轮设计虽不相同,但操作起来却直观方便,由于装配的原因,每批相机的拨杆松紧不一。相机右手一侧的摇柄同时负责卷片与快门上弦,顺时针摇半圈后再返回初始位置。如需多次曝光,每次按下摇柄旁的小按钮,逆时针转动摇柄360°即可。左手位置的调焦轮已由早期4A的金属制品改为塑料制造,但其工艺及强度均不如金属元件更好。取景遮光罩的结构与禄莱2.8F及哈苏503CW相近,取景放大镜也较过去的产品做得更大,使用起来方便了许多。  
海鸥4A-107的摄影镜头经实拍证明有着较高的素质,解像力较高且色彩还原不错。小光圈近拍平面景物,底片的边缘影像仍有良好的表现。总体的影像质量不比同类型的雅西卡124G低,反差可能还要更好一些。但海鸥4A-107的工艺水平却没能超过雅西卡124G。现在生产双镜头反光相机的厂家越来越少了,相同级别的雅西卡124G也早已停产,如果海鸥公司在4A-107的设计制造上多下一些功夫(如提高整体工艺水平、加装测光装置、生产配套的附件等),这种低价位的中画幅照相机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使用者。  画幅:使用120胶卷拍摄12张6×6cm的底片。  镜头:取景镜头为75mm1:2.8,3片3组,摄影镜头为 75mm1:3.5,4片3组。  快门:机械控制镜间快门,B、1-1/300秒。  光圈:F3.5-22  其他:多次曝光,景深指示表,闪光灯热靴插座,闪光 灯连线插座,机械式自拍机,快门钮锁。  价格:1250元/3888元(镀金纪念型)  
  玛米亚RB67 PRO SD (Mamiya RB67 PRO SD)  
玛米亚RB67 PRO SD是目前6×7cm机械控制中画幅单反相机中唯一可以旋转机背的产品。在机身与机背的连接之处,有一圆型的金属转盘,顺时针转动机背,横幅的画面瞬间变成了竖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正是由于这一优点,相机必须要造得很大,这使得玛米亚RB67 PRO SD成了同类型相机中重量最大的产品。但即使如此,玛米亚RB67 PRO SD在我国仍拥有相当多的使用者,其主要原因即在于它良好的通用性。例如相机调焦皮腔的设计可以使一些镜头实现近距离拍摄;各种保险装置设计合理,不完成全部拍摄准备工作(如上弦、卷片)无法按动快门。作为一种多用途的中画幅相机,玛米亚RB67 PRO SD可以使用多种附件,它有3种取景器,7种可换的调焦屏,11种胶片后背。它可以拍摄6×4.5cm、6×7及6×8cm的画幅。  
玛米亚RB67 PRO SD相机的配套镜头大约有19种,其中包括37mm1:4.5的鱼眼镜头、140mm1:4.5的微距镜头、150mm1:4的柔焦镜头和100-200mm1:5.2的变焦镜头。新型玛米亚镜头改造了预升反光镜后的快门开启装置,不会出现用过此项功能锁钮不复位的现象。但由于6×7cm画幅像场的要求以及装有镜间快门,镜头的体积都比较大。新型标准镜头(KL90mm1:3.5L)内置浮动镜片,影像质量应优于老型镜头,但作为标准镜头,在快速拍摄时操作起来则略嫌不便。另外,新型镜头所用的某些塑料零件似厚度不够,用力操作会稍有变形。玛米亚RB67 PRO SD所配的几种超低色散的APO镜头,在我国的摄影师中使用得很少,这种镜头的价格与同规格的哈苏镜头大致相当。  
在同类单反相机中,玛米亚RB67 PRO SD的操作比较复杂,其中的一些问题虽然早已在玛米亚RZ 67 PROⅡ型相机中得以解决,但又因诸多原因,这种先进的电子控制照相机在我国销售得并不理想。此外,玛米亚RB67 PRO SD的标准取景屏的亮度较暗,多次曝光拨杆在使用后也不能自动复位,在使用中应特别注意。相机的卷片后背在改为塑料制造后,虽然存放遮光插片比较方便了,但其工艺水平及坚固性则较原来的金属制品略逊一筹。  
  哈苏903SWC(HASSELBLAD 903SWC)  
哈苏903SWC不是一架单镜头反光相机,确切地说它只是一只镜头,只有它与哈苏的胶卷后背和专用的外置取景器组合在一起后,才是一架名符其实的中画幅照相机。哈苏903SWC的镜头不可更换,这只38mm 1:4.5的蔡司超广角镜头品质卓越,经过严格地校正之后,用这只镜头拍摄的画面边缘绝无变形,91°的视场角大约相等于35mm相机所用的21mm镜头。这种相机没有连动的测距装置,镜头调焦环上的刻度与机顶插装式的独立取景器没有任何联系,拍摄时全靠目测调整镜头焦距,亦没有测光装置。如果一定要作精密调焦,只能先将特殊设计的SWC调焦屏装在机身的后端,待调焦影像之后,再将调焦屏取下,换上胶卷后背正式拍摄,整个过程当然不可移动。实际上哈苏903SWC的使用者多是使用目测方法调焦,用作风景、报道、合影以及某些商业摄影工作。这样一种说起来构造极简单的照相机,却有着极高的售价,一套标准配置的哈苏903SWC大约要卖到四万余元人民币。除去品牌、品质等诸因素之外,产量较低也是导致价格超高的主要原因。哈苏903SWC最早的原型机出现于1954年,称作哈苏超广角(Supreme Wide Angle),现在的哈苏903SWC则是1988年的改进型号。    画幅:6×6cm  镜头:蔡司Biogon CF 38mm 1:4.5  光圈:F4.5-22  快门:机械控制镜间快门、B、1-1/500秒  重量:约1400克(机身、取景器、A12后背)  
  玛米亚7Ⅱ(Mamiya 7Ⅱ)  
玛米亚7Ⅱ型是一种电子控制的中画幅测距器式相机。相机的电磁快门位于每一个镜头之中,但快门的调速机构却在机身之上,通过机身与镜头的触点控制镜头内的快门速度。相机速度盘上的“A”挡,为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有了这挡自动控制曝光方式,玛米亚7Ⅱ便可方便地用于快速拍摄。由于不是单镜头反光结构,机身内没有反光镜,又是镜间快门,所以玛米亚7Ⅱ的拍摄震动及噪音很小,低速度手持拍摄也有较好的稳定性。  
玛米亚7的取景器大而明亮,线框及双影重合很清晰,所有镜头都用此调焦,只是43mm的超广角镜头在取景时,仍须依赖附加的专用外置取景器。而这类测距器式相机的共同缺点即是视差问题,由于取景器光路与镜头不同轴,与被摄景物越近,其视差越大。所以玛米亚7Ⅱ型相机并不适用于近距离拍摄微小物体。  
玛米亚7Ⅱ一共有5种镜头,即43mm、50mm、65mm、80mm及150mm 。其中43mm镜头的畸变校正得非常好,所摄照片的边缘变形很小,厂家称其边缘畸变不超过0.04%。据闻玛米亚公司最近又为玛米亚7Ⅱ型相机制造了一种移轴镜头,以方便建筑、风光一类摄影的特殊需要。  
玛米亚7Ⅱ型相机可以拍摄“全景照片”。当使用专用的附件时,它使用36张的35毫米胶卷能拍摄16幅24×65(mm)的宽幅照片。这一特殊的功能可以使这种相机的拍摄范围扩展至合影照片的拍摄。  
应该说玛米亚7Ⅱ是一种通用性不太好的高级专业相机。例如它的视差不适宜拍摄某些商业照片;它没有焦距更长一些的镜头以适应体育新闻或某类风景摄影的需要。但用于对照片素质要求较高的报道图片、婚礼照片、城市风光照片,以及许多文献摄影、自然风光摄影、某类时装摄影,玛米亚7Ⅱ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玛米亚7Ⅱ的手握部分为橡胶所制,手感很好。其余部分为灰色、黑色或香槟色金属涂层。    类型:6×7cm连动测距器式中画幅照相机  片幅:使用120或220胶卷,拍摄56×69.5(mm)底片, 或使用35mm胶卷拍摄24×65(mm)底片  快门:电子控制镜间快门,速度为B、4-1/500秒,全 部快门速度均可与闪光灯同步  曝光模式: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全手动曝光  电源:4LR44 6V电池  其它:±2EV曝光补偿,ISO25-1600胶卷感光度设定, 多次曝光。  机身体积:159×112×69(mm)  重量:1210克  价格:约9000元(机身)  
  哈苏203FE(HASSELBLAD 203FE)  
哈苏203FE是哈苏电子控制中画幅相机中的高级产品,其地位仅次于顶级的205FCC,是1994年推出的型号。203FE的最大特点是相机自动功能多而实用,但其价格却比205FCC要低得多。相机左侧的调控盘有5种曝光模式,Pr为程序式曝光;Ab为括弧曝光;D是一种具有测光记忆功能的手控曝光模式;A为光圈优先曝光;M自然是全部手控功能。快门为电子控制的帘幕快门,手控曝光的最长时间为34分钟。有自拍及反光镜预升装置,有测光装置及TTL闪光功能,必须使用E型胶卷后背,镜头当然也要与FE系列的哈苏镜头相匹配,但亦可使用有镜间快门的CF或CB哈苏镜头。哈苏203FE极适合用作如时装、人像、报道及其他需要快速拍摄的摄影工作。目前203FE相机可以使用的哈苏FE镜头共有7种,焦距范围自50mm至350mm,新设计的40mm及80mmCEF型镜头也可以与203FE的测光系统相连接。    哈苏203FE型相机主要规格:  画幅:6×6cm、6×4.5cm  快门:电子控制焦平面快门,速度范围34分钟至 1/2000秒,最高闪光同步1/90秒  曝光模式:Pr、Ab、D、A、M  镜头:哈苏FE系列镜头  其他:自拍、反光镜预升  电源:PX28L 6V电池  重量:1660克(机身、E12后背、标准镜头)  
  好东东好东东……
  哈苏503cw(HASSELBLAD 503cw)  
瑞典生产的哈苏503cw(HASSELBLAD 503cw)中画幅照相机,源于著名的型号500C/M。至1996年,哈苏公司已先后设计了三个型号为503的相机,第一个是首次在哈苏机械式中画幅单反相机上加装TTL自动控制闪光系统和美能达公司生产的高亮度取景屏的哈苏503cx(1988年)。第二个型号是改进了快门钮的设计,相机底部增加了塑料托板的503cxi(1994年)。503cw是1996年投放市场的产品,它重新设计了取景反光镜,在每次给机器上弦时,反光镜在回落的过程中会向下滑动大约3毫米的距离,从而使取景屏在配用180毫米以上焦距的镜头时,不会出现上部挡边的问题。  
与哈苏503cw同时推出的附件是型号同为cw的电动卷片器。与哈苏555EL相机的电动卷片器不一样,cw电动卷片器是一种手柄式的卷片附件。把503cw相机的卷片摇柄卸下,将这一cw电动卷片器安装上,就可以方便地手持相机进行快拍。但这时最好能够同时配用有测光装置的PME90平视取景器。而为cw电动卷片器设计的红外线遥控器,又可使摄影师在一定的距离内作离机操作。  
作为一部高级中画幅照相机,哈苏503cw设计精巧、坚固耐用。就其体积及重量而言,它在同规格的相机中都是比较小的,标准的配置(机身+A12后背+CF80mmF2.8镜头)的重量甚至比某些35毫米单反相机还要轻。加上德国蔡司公司为之生产的高品质镜头,哈苏503cw赢得了众多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信任。也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的几种照相机之一。但没有缺点的相机实在难找,哈苏503cw与同类型相机相比,一是价格偏高,二是镜头调焦环的转动角度较大,多次曝光需要卸下胶片后背,胶片后背的插片没有锁定装置。  
哈苏503cw可以使用焦距从30mm至500mm的16种CF系列镜头及两种增焦距镜。哈苏同规格的C系列镜头及最新生产的几种CB镜头也都可以用于503cw。绝大部分哈苏镜头皆为德国蔡司公司制造,工艺精良、素质超群、解像力高且反差适中,暗部描写优异。CF140-280mmF5.6的变焦距镜头有着与蔡司镜头同样好的表现,它是德国施耐德公司的杰作。哈苏公司没有设计专门的移轴镜头,但在需要调整影像透视关系时,可使用1.4X移轴增焦距镜或皮腔机身(Flex Body)。此外,哈苏135mmF5.6的微距镜头必须配合近摄皮腔一起使用。    503cw主要规格:  镜头:哈苏CF、CBF、CB、C系列镜头。  画幅:6×6cm、6×4.5cm、6×3cm  快门:镜间快门B、1-1/500秒  其他:可配接电动卷片器,测 光平视取景器,TTL 自动闪光  重量:1500克(机身及A12后 背和CF80mm镜头腰 平取景器)
  哈苏201F(HASSELBLAD 201F)  
哈苏201F是哈苏公司生产的200电子控制中画幅系列相机中功能最为简单的型号。哈苏201F是一种电子控制焦平面快门的手控曝光单反照相机,标准画幅的名义尺寸为6×6cm,因其自身没有连动的测光系统,可以不必使用复杂的E型胶卷后背。快门由电子系统控制,时间由1秒到1/1000秒及B门,将速度调节环置于C的位置,就可使用带有镜间快门的CF或CB系列镜头。201F具有专用的多次曝光控制装置,而不必再象500系列相机那样作反复拆装后背的工作。与其他200系列哈苏相机一样,201F的反光镜亦为即时复位设计,有反光镜预升功能。在使用专用闪光灯时,201F可以实现TTL自动闪光。在配备了内置测光装置的PM90平视取景器和F型电动卷片器后,201F即成为一架适合快速拍摄的中画幅相机。但因为有了功能类似的哈苏503CW,201F较高的价格以及不易购买的配件,使得它很难引起我国哈苏相机使用者的关注。据闻,随着哈苏202F这种新型号相机的出现,哈苏201F的产量将会逐步减少。    画面尺寸:6×6cm、6×4.5cm  快门:电子控制焦平面快 门、B、1-1/1000  秒,最高闪光同步  1/90秒  镜头:哈苏FE系列镜头  其他:自拍、重拍、反光镜  预升  电源:PX28L 6V电池  重量:1620克(机身、A12后背、标准镜头)  
  顶顶顶!!!  加油
  不错,好东西顶一下,当年用海欧拍了不少照片,手感还是不错的,
  哈苏501CM(HASSELBLAD 501CM)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哈苏501CM是哈苏中画幅单反相机中价格最低的产品,与503cw相比,501CM同为机械控制的中画幅单反相机,但不及之处有三:一是没有503cw的TTL自动闪光功能;二是不能装用cw电动卷片器;三是所配套出售的蔡司Planar C80mm1:2.8标准镜头在用于200系列哈苏相机时不能使用帘幕快门。而又正是以上这三点简化设计,使得501CM的售价比503cw便宜了近6000元人民币,用这笔钱再买一个哈苏A12的后背还有富裕。这对于无须快拍的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来说,501CM有着更高的价格性能比。  
若说到与503cw相机的相同之处,那就是除了cw电动卷片器之外,501CM可以使用所有503cw能用的附件。501CM同样具有美能达公司制造的高亮度取景屏、大而平滑的快门释放钮、塑料制成的相机底座以及滑动反光板的设计。套装的501CM胶卷后背上已有了胶卷挡光片存放槽,机身上金属外露部分有黑色及镀铬两种选择。与501CM先后推出的几只CB系列镜头,用以推动这种相机在专业人像摄影以及业余摄影领域的普及。  
哈苏501CM相机的操作方法与503cw没有不同之处,许多目的明确的职业摄影师亦多选择501CM为其拍摄工具,倒是一些希望购买哈苏中画幅相机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却总认为501CM的档次欠低。但如果对比使用过这两种相机之后,就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相机的许多“专业”功能对于一般的拍摄工作或许没有太大的意义。    画幅:6×6cm、6×4.5cm、6×3cm  胶片:120、220、70mm胶卷、一次成像胶片  快门:机械控制镜间快门B、1/1-500秒  镜头:哈苏C、CB、CBF、CF系列镜头  重量:1500克  价格:18000元  
  富士GW690Ⅲ、GSW690ⅢGW670Ⅲ(FUJI GW690Ⅲ)  
富士公司生产的几种中画幅照相机,大部分机型的通用性都不太好,应属专业用途的照相机,尽管如此,那些非用不可的摄影者却都无不称赞这些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的富士专业相机,象富士GW690Ⅲ、GSW690Ⅲ、GW670Ⅲ均属此类。  
上述三种相机除镜头及画幅之外,其相机机身部分的构造完全一样,它们都是采用基线测距器调焦、旁轴取景的照相机,机械式镜间快门置于不可更换的高级富士侬(FUJINON)镜头之中。机身前面带锁的快门按钮可以在拍摄竖幅画面时提供一定的方便。由于这种相机多被人们用来拍摄合影或风景照片,所以在相机的顶端装有水平显示装置。没有自拍,没有任何电子控制装置,镜头不可更换,有视差,无近摄装置,价格昂贵,使得众多的业余摄影爱好者难以与其靠近。但在机身上印有金色Professional(专业)字样的这三种富士中画幅照相机,仍会受到职业摄影师的关注,多是因为它们轻便、简单、易用,并都有一个质量上乘的镜头。    画幅:GW690Ⅲ-6×9cm、GSW690Ⅲ-6×9cm、  GW670Ⅲ-6×7cm  快门:机械控制镜间快门,T、1-1/500秒  镜头:GW690Ⅲ-90mm 1:3.5  GSW690Ⅲ-65mm 1:5.6  GW670Ⅲ-90mm1:3.5  重量:GW690Ⅲ——1460克  GSW690Ⅲ——1510克  GW670Ⅲ——11460克  价格:约16000元  
  富士GX680Ⅲ(FUJI GX680Ⅲ)  
目前世界上生产的中画幅照相机中,6×8cm底片规格的机型少之又少,而富士GX680Ⅲ则是其中功能最为完备的产品。这是一种电子控制镜间快门、电动卷片、可实施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的电子化大型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由于它的镜头可以象大画幅相机那样作多种调整,同时又具有现代中画幅照相机自动化程度高、便携性好的优点,因而较为适合商业摄影领域的拍摄工作。富士GX680Ⅲ采用皮腔连接机身与镜头,以两个齿条轨道作支撑,这与玛米亚RB67颇为相似,但GX680Ⅲ的U型镜头架可以使镜头作上、下、左、右的移动或前、后、左、右的摆动。重新设计的胶卷后背具有富士胶卷感光度自动识别功能,并能够将多种拍摄数据打印在底片的边缘,现有四种画幅的120或220胶卷后背。矩形画幅的后背可以作横、竖画幅的旋转。取景器的两旁分别装有相机水平指示器和一个提示使用者注意的操作错误警告装置。有照明装置的大型液晶显示屏设于胶卷后背的顶端,可以显示镜头状态、拍摄张数、胶卷感光度、曝光数据等等。GX680Ⅲ目前可换用16种不同规格的镜头,焦距范围自50mm至500mm。在使用广角镜头或长焦距镜头时,GX680Ⅲ也须象4×5相机那样去更换调焦轨道和皮腔。  
富士GX680Ⅲ是一种将中画幅相机与大画幅相机“合二为一”的相机,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影像透视的调整,且有较高的自动化操控功能,但因此也增大了它的体积与重量,即使是与它同时问世的没有镜头调节功能的富士GX680ⅢS型相机的标准配置重量,也已超过了3700克。    画幅:6×8、6×7、6×6、6×4.5  快门:电子控制镜间快门、B、8秒-1/400秒  曝光模式:手控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重量:GX680Ⅲ4070克  GX680ⅢS 3720克(标准配置)  价格:约20000元(机身)  
  富士GA645i(FUJI GA645i)  
富士GA645i的前身GA645曾是世界上第一种有自动调焦功能的中画幅相机。这是一种电子控制镜间快门,旁轴取景、多种曝光模式的便携式照相机。至最新改进的GA645i,又增加了胶卷感光度自动识别功能、横画幅拍摄快门按钮装置,使得这种相机有了更好的操作性能。富士GA645i的标准底片画幅为56×41.5mm,可拍摄16张底片(120胶卷),镜头是不可更换式的富士侬60mm 1:4镜头,结构为7片6组,视场角60°,大致相当于35mm相机37mm的镜头。为了适应不同拍摄工作的需要,它还有一种装着45mm1:4,7片5组富士侬镜头的产品,型号为GA645wi,这种45mm镜头的拍摄效果接近于35mm相机28mm的广角镜头。GA645i及GA645wi相机的镜头制作精良,解像力及色还原水平均属上乘。GA645i有程序自动、光圈优先自动和手控曝光三种曝光模式,另外还可以使用相机的内置闪光灯(GN12)或GA型专用闪光灯(GN24)进行自动闪光摄影。为了强化GA645i的通用性,富士公司为它设计了一套近摄附件,以便可以在20cm的距离上拍摄一个175×130cm的被摄画面。但凭心而论,这种专业相机并不适合作这样的工作。富士GA645i的重量只有790克,而缩回镜头后的体积也非常之小。    画幅:6×4.5cm(56×41.5mm)  快门:电子控制镜间快门,B、2-1/700秒  调焦:自动调焦(AF)或手动调焦(MF),有自动调焦  锁定功能  曝光模式:P、M、A  其他:自拍、曝光补偿、内置闪光灯、拍摄资料打印  电源:2枚3V锂电池  重量:815克(不包括电池)  价格:约12000元  
  富士GA645FUJI GA645Zi)  
富士GA645Zi是在具有自动调焦功能的富士GA645i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新型中画幅照相机,它的外观好似一架体积放大了的35mm全自动袖珍相机。富士GA645Zi装有一只不可更换的55-90mm 1:4.5-6.9超级EBC富士侬变焦镜头,其视场角大约相等于35mm相机34-56mm焦距镜头的范围。但这只55-90mm变焦距镜头在长焦一端的最大相对孔径似乎是稍小了一些,而相机内置闪光灯及专用闪光灯的指数又不够大,最好的办法是使用感光度较高的胶卷。如果把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做大,那这架645相机将毫无便携性可言。  
与富士GA645i相比,富士GA645Zi的造型流畅、整洁,许多操控装置的位置更趋合理,大部分功能均可单手操作。液晶显示板换到了机背的位置上,取景器也比紧靠左上角的GA645i好用得多。它确是一种轻便、方便的照相机,如果售价能够再低一些,一定能够受到更多喜欢中画幅相机人士的欢迎。    画幅:56×41.5mm  快门:电子控制镜间快门,B、2-1/700秒  曝光模式:P、A、AS(慢速同步)、M  调焦:自动(AF)、手动(MF)  电源:2枚CR123型锂电池  重量:885克  价格:约14000元  
  宾得645N(PENTAX 645N)  
从外观上看,宾得645N似乎只是宾得645手动调焦相机的改进型,但试用过后即会感觉到它不仅仅是在宾得645的上面加装了自动调焦装置,而的确是一种经过重新设计的新产品。首先,它把宾得645的按钮操作控制全部更改为转盘、拨杆式操控,相机顶端的两个大型控制盘的设计与宾得MZ-5N 35毫米单反相机同出一辙,其最大的优点是直观。右手位置的快门速度盘一分为二,上层用于调控快门速度、设定曝光模式(盘上的A挡即可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又可与镜头光圈环上的A挡配合作程序式自动曝光),下面的一层可调整3种不同的测光模式。左面的转盘也有两个功能:上面是曝光补偿盘,下面为括弧曝光控制。快门按钮外圈的转盘用以调控自拍机、连续卷片和单张自动卷片。  宾得645N有单次调焦与连续两种自动调焦模式,经过试用,宾得645N相机自动调焦系统的性能非常之好,虽为机身驱动镜头调焦,但反应速度很快,感觉上与同样结构设计的尼康AF单反相机相差无几。宾得645N的手动调焦转换也设计得很方便,机身上并没有转换开关,拨动镜头上的AF/MF拨杆(75mm 1:2.8)或将部分镜头的调焦环整体向机身方向拉动,就可以改用手动调焦功能。  
除自动调焦以外,宾得645N的其他性能也较老型的宾得645有较大的改进。例如645N在使用120胶卷时可以拍摄16张底片;645N的测光范围扩大至EV2-EV21;645N的最低快门速度可达30秒;645N的最快卷片速度比645快0.5张;645N的曝光补偿最小可为1/3挡;645N可作中途过片;645N具有3种测光模式。同时,宾得645N也删除了原来645相机中的一些用处不太大的功能,如手动卷片、卸除手柄等等。宾得645N的外观设计得更为圆滑,更富现代感。由于加上镜头的相机较重,拍摄时会吸收大部分的震动,在我们使用AF45-85mm 1:4.5的镜头作较慢快门速度的手持拍摄时,影像仍很清晰。  宾得645相机的镜头和其他各种附件都可以用于宾得645N。    画幅:56×41.5(mm)  镜头:宾得645AF镜头及645A镜头  快门:电子控制纵走焦平面快门,速度范围为30-1/1000  秒(自动),B、4-1/1000秒,最高闪光同步速度  为1/60秒,使用镜间快门镜头时快门自动设定于  1/8秒,有自拍功能  曝光模式: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速度优  先自动曝光,手控曝光  卷片:内置电动卷片器自动卷片,分单张及连续卷片模  式,最高速度为2张/秒  电源:6节AA(5号)电池  机身体积:150×111×117mm  重量:1280克(机身不包括电池)
  勃朗尼卡SQ-Ai(BRONICA SQ-Ai)  
勃朗尼卡SQ-Ai是一种6×6cm画幅的电子控制镜间快门单镜头反光中画幅照相机。它很象一架放大了的勃朗尼卡ETRsi,皆因功能及操控都大体一致。它的画幅、体积及形状又与哈苏相机相仿。这种轻便、易用且价格相对低廉的中画幅相机在十几年前就已经颇受欢迎了,当时的型号称作SQ。  
勃朗尼卡SQ-Ai是一种可以任意组合的多用途中画幅相机,7种胶片后背可以拍摄6×6cm、6×4.5cm、24×54mm及一次成像的底片。AE棱镜取景器用以实现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电动卷片器或卷片手柄用于快速拍摄;12种不同规格的PS系列镜头的焦距范围与ETRsi完全相同;内置的TTL自动闪光系统也使得这种相机更加适合用作记录摄影。在功能相近的同类型中画幅相机中,勃朗尼卡SQ-Ai在性能、通用性、便携性及性能价格比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评价。如厂家能够在宣传、销售及售后服务上再下一把功夫,SQ-Ai将会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  
新近问世的勃朗尼卡SQ-B是SQ-Ai的简化型号,它没有测光装置,不能使用SQ-i电动卷片器,是一种电子镜间快门的手控机型,价格比SQ-Ai略低。    SQ-Ai主要规格:  胶卷:120、220或135  画幅:6×6cm、6×4.5cm、24×54mm、24×36mm  快门:电子控制镜间快门,B、T、16-1/500秒  镜头:ZENZANON-PS系列镜头  曝光模式:手控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其他:TTL闪光、景深预测、多次曝光、反光镜预升  重量:1515克(机身、标准镜头、120后背、腰平取景器)
  勃朗尼卡ETRsi(BRONICA ETRsi)  
勃朗尼卡ETRsi现在是日本腾龙(TAMRON)光学公司的产品。它的前身ETR和ETRs在七、八十年代曾大量进口我国,应用于报道摄影领域。勃朗尼卡ETRsi的特点是体积小巧、配件齐全、通用性好。配上电动卷片器及测光取景器,可以象35毫米相机一样方便地手持拍摄。ETRsi的标准画幅是6×4.5cm,使用120或220胶卷,但在更换专用后背以后,便可使用135胶卷拍摄24×36mm或24×54mm的底片。此外它还有一个6×4.5cm的宝丽来后背。勃朗尼卡ETRsi是一种电子控制镜间快门的组合式单镜头反光645相机。但在基本配置(机身、腰平取景器、胶卷后背)时,它只能作手控曝光拍摄,在装用AE取景器后,即可实现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在没有电能的情况下,勃朗尼卡ETRsi仍可用1/500秒的机械控制快门正常工作。为其专门设计的ZENZANON-PE系列镜头目前共有14种,其中有两只新设计的变焦距镜头,焦距自40mm至500mm,并有两种增距镜。有8种调焦屏及5种取景器,以及近摄皮腔、近摄接环等附件。在使用德国美斯(Metz)专用闪光灯后,ETRsi可以实现TTL自动闪光。    画幅:55.1×42.5mm、24×36mm、24×54mm  快门:电子控制镜间快门,B、T、8-1/500秒,机械  快门为1/500秒  镜头:ZENZANON-PE系列镜头。  曝光模式:手控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其他:景深预测、多次曝光、反光镜预升、TTL较闪光  电源:一枚6V碱性电池  重量:1280克(标准镜头、120后背、腰平取景器、机 身)  
  勃朗尼卡GS-1(BRONICA GS-1)  
目前几种品牌的6×7cm画幅照相机都产自日本,但设计形式各不相同。勃朗尼卡GS-1仍以小型轻量为特点,将其设计成为一种适合于手持拍摄的电子化组合式6×7cm规格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虽然勃朗尼卡GS-1的基本配置仍是简单的腰平取景器及折叠式卷片手柄,但实际操作时会有诸多不便,尤其是拍摄竖画面的时候,就不得不启用它的三种棱镜取景器,并将其作为基本的配置了。如果GS-1也能象玛米亚RZ67那样可以旋转后背,那么它付出的代价将是体积和重量。如果一定要象RZ67那样自如地在影室中使用,GS-1的旋转托架即可达到类似的效果。  
勃朗尼卡GS-1现有8种不同焦距的的交换镜头及两种增焦距镜,与宾得67或玛米亚RB67相比,可选择的种类略少了一些,但对于一般用途已是绰绰有余。所拍的画幅尺寸从6×7cm向下涵盖,有6×6cm和6×4.5cm共3种不同尺寸的胶卷后背,这似乎也是勃朗尼卡的传统。重量轻、体积小、附件齐全、通用性好,以及它那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使得勃朗尼卡GS-1在世界各地都有较好的销售成绩。    画幅:6×7cm、6×6cm、6×4.5cm  快门:电子控制镜间快门、B、T、16-1/500秒  镜头:ZENZANON-PG系列镜头  曝光模式:手控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其他:多次曝光、反光镜预升、TTL闪光  电源:一枚6V碱性电池  重量:1830克(机身、标准镜头、120后背、腰平取景器)  
  禄莱2.8GX(Rolleiflex 2.8GX)  
喜欢照相机的朋友们都知道,双镜头反光形式的照相机,要数禄莱公司做得最好。这家德国公司自1928年开始生产这种类型的照相机,已有了七十多年的历史。其间全世界许多照相机制造厂家或争相仿造禄莱的产品,或自行设计开发,但真正能够与禄莱双镜头反光相机相比的产品并不太多。目前这种装有两个同步联动调焦但各司其职镜头的中画幅照相机的品种已寥寥无几,禄莱也已剩下2.8GX这一个型号还在生产,但它们仍未有立即消声匿迹的征兆。象禄莱2.8GX这种高等级的双镜头反光中画幅相机仍是全世界众多职业摄影师和业余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品,尽管目前只有镀金的产品还在生产。  
禄莱2.8GX最早出现于1987年,它从经典的禄莱2.8F型相机而来,基本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加装了内测光系统和TTL自动闪光装置。上面用于取景的镜头仍为80mm1:2.8的Heidosmat,下面用于拍摄的也还是著名的蔡司普兰娜(Planar)80mm1:2.8HFT。Compur(康帕)的镜间快门自1秒至1/500秒及B门。左侧是调焦轮,右手负责按动快门及卷片——上弦摇柄,内置测光装置的工作范围为EV3-18(ISO100F2.8时),而胶卷感光度的设定范围则为ISO25-6400。在配用SCA-356适配器及专用闪光灯后,禄莱2.8GX即可实现TTL自动闪光。  
禄莱2.8GX是一架不能更换镜头的照相机,标准配置为向下观看的俯视折叠取景器。因为只能拍摄6×6cm的正方形底片,所以相机不必非得装配平视棱镜取景器。很多职业摄影师经常手持这种相机作快速拍摄,皆因它的镜间快门在使用时几乎没有多大的震动。而上面的反光镜因与摄影镜头“无关”也永远不会掀动。结构紧凑、成像优异、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左右颠倒的取景器和近拍的视差,对于用惯了双反相机的人来说似乎不算什么,而不能更换镜头也可省确了很多麻烦,这种相机的拥有者如是说。    画幅:6×6cm  快门:机械控制镜间快  门,B、1-1/500秒  其他:TTL测光及TTL  自动闪光  重量:1275克  
  宾得67Ⅱ(PENTAX 67Ⅱ)  
宾得67Ⅱ型中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是1998年秋季于德国科隆国际摄影器材展览会上推出的新产品,它是著名的宾得67改进型号。外观的变化包括右手位置设计了与35毫米AF单反相机类似的突出手柄,使得这种大型相机更加便于手持拍摄;快门按钮也从相机的顶端移至手柄之上,且加大了按压面积,但仍设有普通快门线螺纹插孔;卷片扳手的内侧增加了一块面积不大的液晶显示屏,以显示胶卷感光度,拍摄张数等多种信息;机身顶盖后右端装置有曝光记忆锁(ML),用于自动曝光模式;相机的后盖上增设了胶卷类别指示插框,向右则是一便于持握的塑料突起物。机身顶端左手位置有一ISO开关,用以设定所用胶卷的感光度;左侧的快门速度盘上面的刻度多了2S、4S及A(光圈优先)的标志。所配的标准棱镜取景器比较复杂,取景窗有屈光度调节装置,有曝光补偿旋钮和测光模式选择开关。67Ⅱ型的这只棱镜取景器也是可更换式的,各种非测光取景器都可以换装使用。  
宾得67Ⅱ型相机最大的改进还是相机的功能。与宾得67相比,67Ⅱ型增加了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增加了TTL自动闪光曝光,增加了先进的6区矩阵测光和重点测光功能,增加了自拍、多次曝光、曝光记忆锁定、后帘同步自动闪光等功能。此外还将快门速度的范围扩大至30秒(光圈优先模式时)。在使用220胶卷时,宾得67Ⅱ型相机可以拍到21张画面。这种新型相机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在厂家设立的服务中心进行特殊的改装。尽管宾得67Ⅱ型相机有了如此之多的改变,但它仍使用原来为宾得67设计制造的所有镜头及全部配件。套机出售时所配的镜头也仍然是90mm1:2.8或105mm1:2.4。    宾得67Ⅱ相机主要规格:  类型:6×7cm电子控制曝光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画幅:55×70mm  快门:电子控制横走式焦平面快门,速度在光圈优先时  由30秒至1/1000秒及B门,手控曝光时为4秒  至1/1000秒及B门;最高闪光同步速度1/30秒;  测光模式:6分区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电源:2枚CR123A型锂电池  机身体积:185.5×151×106mm  机身重量:1660克  
  富士GX617(FUJI GX617)  
富士GX617是富士公司生产的画幅最大的中画幅照相机。在使用120胶卷时,它可以拍摄4幅56×168mm的底片。它可以配用富士侬90mm1:5.6、105mm 1:8、180mm 1:6.7及300mm1:8四种不同规格的镜头。与镜头相配的取景器为旁轴外置式,调焦依赖于目测。相机的顶部有一个水平仪,用以提醒使用者避免不必要的影像变形。GX617镜头巨大的影像圈甚至超出了4×5英寸大画幅相机的对角线,底片边缘的失光现象也不得不用专用的中心渐变灰色镜予以平衡。而镜头上的科室(Copal)0号快门,则是利用机身内部的电磁释放机构给以启动。  
依据印制在相机上的标识,富士GX617 Professional是为职业摄影师设计的专业照相机,但它究竟适合于哪一个摄影领域的拍摄工作呢?有人用它拍摄风光,有人以它作为需要表现大场景商业图片的重要工具,也有人拿它去拍摄艺术照片。GX617当然也可以称其为一种多用途的照相机,只要它的画幅适合于你。    画幅:56×168mm  快门:使用电磁机构释放的机械控制镜间快门,B、  1-1/500秒  调焦:手动目测调焦  电源:2枚CR123A型锂电池  机身体积:279×114×92mm  重量:2430克(机身、105mm镜头)  价格:约20000元(机身)  
  禄来6008 SRC 1000  
使用电子技术制造6×6cm的中画幅相机现在已不算什么新鲜事情,但能够像6008 SRC 1000具有如此多的曝光及测光功能,还不多见。6008 SRC 1000可进行光圈优先、速度优先、程序自动及全手控曝光,6008 SRC 1000的速度范围由30秒至1/1000秒,并可作1/3挡的调整。当使用速度优先及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时,镜头光圈有A挡锁定。由于使用了镜间快门,因此6008 SRC 1000得以成为目前正在生产的中画幅相机中唯一可作1/1000秒及全速同步闪光的产品。目前专为6008 SRC 1000制造的PQS镜头共有5只。除此之外,6008 SRC 1000还可配用最高速度可达1/500秒的15只固定焦距镜头。这23只镜头分别由德国蔡司公司、施耐德及禄来公司制造。在这些镜头中,均装有禄来公司设计的以直线电机推动的碳纤维叶片镜间快门。这种技术早于70年代就被禄来公司应用在SLX相机之中了。在进行全速同步闪光的同时,若配接禄来的SAC 356转接器,6008 SRC 1000可使用多种牌号的自动闪光灯以实现TTL自动闪光。在相机上插上禄来FM 1型闪光测光表,可以精确地测量非自动闪光灯到达相机胶平面的亮度。  
禄来6008 SRC 1000的另一特色是其使用方便的快速可交换胶卷后背。这种胶卷后背有四大特点:一是内装遮光帘幕。只需将后背上的横杆向下一拉,即可安全地卸下后背。其二是装在这种后背中的胶卷片架,当用完一个胶卷后,将拍完的胶卷取下,不需将空胶卷轴掉换位置,而只要把片架的上下位置变一下即可重新装卷使用。后背的第三个特点是将上述片架放入后背中后,拉下遮光帘幕,压片板两边的不锈钢压片钩即将胶卷牢牢地卡在压片板上,以保证胶卷平整。最后的一个特点是卷片后背设有一个胶片感光设定盘,装好胶卷并将感光度正确设定,相机内的测光系统即照此行事了。  
禄来6008 SRC 1000的各个操作按钮均设计得大而方便。快门按钮位于相机正面左下角的传统位置,与快速手柄上的快门一样,它们都不突出在外,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误碰快门而造成的失误。预升反光镜钮、后背锁钮、景深预测按钮、测光装置开关等也都如此设计。快速手柄有四个角度可以选择,正面包有橡胶,手感甚佳。6008的卷片器与机身为一体化设计,使用可以反复充电的专用镍镉(NiCd)电池每次可连续拍摄500次,最高卷片速度为每秒2张,可选择单张、连续及包围式曝光(加减2/3EV)三种方式。  
  阿尔帕12WA/12SWA(ALPA12WA/12SWA)  
阿尔帕相机是瑞士生产的名牌产品,二十年前出品的各种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曾以工艺精湛、坚固耐用和品质优异而成为众多相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著名的16毫米电影摄影机Bolsky与阿尔帕同出一家。大约在三年前,阿尔帕开始研制中画幅相机,第一种是6×4.5的产品,但只生产了3台。其后即开始制造6×9cm的12WA和12SWA。这仍然是一种坚固耐用且品质出众的豪华相机,它的机身使用钛金属材料制成,重量仅有100克的镜头板系700克的特种铝合金研磨而成;镶在机身两侧的山毛榉木手柄是瑞士最著名的一家枪托制造工厂的杰作;德国的大型相机制造厂“林好夫”为它制造了6×7、6×6、6×9的120卷片后背(通过接板也可以使用日本骑士或玛米亚相机的卷片后背);现有的6只高级镜头分别由德国的蔡司、施奈得、罗敦司得特制;所有螺钉皆镀以黄金;后背可以取下作横竖画幅的转换;瑞士制造的外置式取景器指示镜头的拍摄范围,12SWA比12WA多了纵向移轴功能。  
阿尔帕的这两种120相机肯定不会流行 ,它们是少数人使用的精品。但阿尔帕并不希望他们的产品成为藏品,因为他们坚信这两种相机是习惯使用此类相机的摄影师们最好的工具。尽管购买一架标准配置的阿尔帕12WA或12SWA需要一万美元。◆       
  极品啊!!可惜我买不起!呜呜呜呜呜呜!!!!!!  我的哈苏!!!!!!!呜呜呜
  我好喜欢~~
  160多年前的相机,其体积大得惊人,20世纪问世的莱卡135相机,实实令人可爱。如果你对135相机的成像素质仍不满意,使用大片幅相机又嫌它繁琐笨重,那选择120中片幅相机是最合适的。    回忆几十年前在国际文化交流工作中,多国与我国合作出版的文物,考古名胜等巨型画册,所提供的感光片均是120及4×5以上的片幅,大片幅底片确有它的优越性。事实上我国的许多出版社,从事广告制作、婚纱摄影、工艺美术、文物考古、园林建筑、科研成果、展览图片以及对成像素质要求较高的业余摄影者,也都在使用着120相机。数字相机问世后,近年在专业120、大片幅相机上也配备了数字后背,一机可以两用,显然是件好事,但是仅此一数字后背的售价就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恐怕在摄影专业单位中也难以普及吧。所以传统相机与数字相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只能是相互并存着,什么在五年内要淘汰传统相机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就出现了3种形式的120相机,一是旁轴取景式的,二是双镜头反光式的,三是单镜头反光式的(图1)。图1中左图是德国的蔡司依康Zeiss Ikon,配置105/6.3无膜镜头,快门时间有B门,1/25、1/50、1/125秒,旋转镜头估计距离调焦,由红窗观看过片的张数。图1中德国罗莱Rolleiflex双反相机,上方镜头取景调焦,下方镜头与上方镜头同步移动进行拍摄,这台相机在我国建国初期,直到60年代,在新闻摄影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大多数历史照片都是出自罗莱,它可拍6×6cm方形片幅12张,镜头不能更换,虽然它也生产了一只单管的远摄镜,装在上面取景调焦,然后再移到下面进行拍摄,但操作上极为不便,日本玛米亚公司仿造了一台C330相机,对镜头作了改进,镜头双双更换,可用广角、远摄镜头,雅西卡124G是模仿罗莱更相似的,但制造工艺的精细令人叹服,机身上可以电子测光,这比罗莱又略胜一筹,中国上海也仿制了4型、4A、4B、4C双反相机,工艺制造略为粗糙,镜头为1组3片,开大到F5.6以上,边缘上清晰度较差。当时的出口型为3组4片天塞型。日本的双反相机早已停产,罗莱把它当做经典相机极少量的还在供应,总之,日落西山的双反相机是该进博物馆了。早在1925年美国就推出了格来弗来克司GRAFLEX(图1右)单反相机,体积过大,操作不便,没有多久就偃旗息鼓了,但是它能去掉一个取景镜头的单反形式,经过几十年设计师的不断改进,单反已成了今天最时髦的相机。    今天在国内最受欢迎、销量也占第一位的120单反相机,应该是日本的玛米亚(Mamiya)RB67,已停产的第一代PRO型,第二代PRO-S型和正在供应的PRO-SD型,人们都在使用着,它可以拍摄6×7、6×4.5cm画面。这几种片幅深受人们的欢迎,它可以随时更换卷片盒,配有由37mm~500mm(包括鱼眼、移轴、微距、人像)的多种镜头,推出SD第三代产品的同时,又有几款APO更高级的镜头供应市场。此相机属于机械相机,坚固耐用,镜头卡座上附有皮腔装置,能够最大限度的向前延长,以利近景的拍摄,延长到任何位置均有标尺显示,并标有倍数的增加量,皮腔因数的标明,使摄影者可以迅速的增减曝光量,以求获得准确的曝光,这一独特的设计,加重了它专业标准的份量。附有PD眼平测光取景器,更方便了用家,售价在同等相机中又是偏低的,这一切都是它备受用户欢迎的原因。为了横、竖幅更换的方便(片盒转动即可)机身只能大于7×7cm,看上去是偏大些,重量也显得偏重,这恐怕是它的不足吧。    同时出现的还有RZ67电子相机,除了上弦过片可一次性完成外,其它功能与RB67大同小异,售价比RB67多了3000元左右,所以使用者就少多了。    图3之右是近几年推出的AF 645电子相机,它等于是放大了的135AF相机,熟悉了135AF相机的影友,用不着细说也就了解了它的功能等,除了可拍摄比135画面大2.7倍的645画面外,电子功能基本上是由135相机上移过来的,在AF之前它有超级645、1000S等645手动相机,AF 645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什么特别反响,潘太克斯645N比它提前问世,二者区别是玛米亚可以更换片盒,其它功能也是大同小异,摆弄两台相机,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细说之处,轻便小巧真是一个特点,背上它在爬山涉水时可以减轻一些负担,但是在售价上都提高了不少,日本产品在电子方面大做文章,看来是大势所趋,想躲是躲不过的。    单反相机风靡今天的时代,玛米亚前些年又推出了别出心裁的旁轴取景120相机,随后2000年勃朗尼卡(Bronica)也推出了RF 645,傻瓜相机为了小巧轻便几乎全部是旁轴取景的,120相机也走这条道路,莫非也向轻便方向发展,玛米亚M7型机身加上专用的43、50、65、80、150、210mm六只镜头,快门时间有B门、8秒~1/500秒。还附有自拍、光圈优先功能,看上去是很实用的。试拍几卷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它的镜头成像,感到它的成像素质决不比哈苏的蔡司镜头逊色。于是找出了国际上对两种镜头的测试评分,其中50、80、150mm与哈苏的50、80、150mm相比,M7的三只镜头平均得分为3.8,而哈苏的三款镜头的平均得分为3.74,这使笔者颇为吃惊,一贯认为蔡司、施耐德、罗敦司德德国的三大名牌镜头是无与伦比的,今天却让玛米亚M7的几只镜头给比上了,这说明了日本在光学上也在穷追猛赶,在机身上德国对日本应该俯首称臣,在光学上德国似乎仍有骄傲之处,看来这一观念是不能一成不变的,就普遍意义而言,德国光学镜头仍然占有一定优势,但是从售价上比较,那德国镜头的优势就差之甚远了。旁轴取景最难的是取景范围的变化,多年前的康泰克斯G1、G2,近年的M7和勃朗尼卡RF 645都可以根据焦距的长短,自动变换取景范围,这应该说是相机革新方面的新成就,但是它还有它的局限性,不能像单反相机那样更为自由。M7还设计了135附件,也可拍摄135胶卷,画面是24×65mm,相当于窄幅的120画面,装卸120、135胶片前,更换镜头前必须先关上遮光帘布,用以防止漏光。M7与RF 645的区别是6×7cm片幅和6×4.5cm片幅,RF645目前只有45mm f/4、65mm f/4和135mm f/4.5三只镜头,其中45mm f/4的分辨率,使用最佳光圈F8时中央为80线对/mm,边缘为54线对/mm;65mm f/4的分辨率,中央为80线对/mm,边缘为45线对/mm,这在120相机上已是相当优越了,对日本镜头应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玛米亚M7见图4,勃朗尼卡RF 645见图7。    图5为潘太克斯67和645N,说到潘太克斯当然也就想到宾得和碧浪之家,这些翻译都来自香港,如果你用潘太克斯和勃朗尼卡的发音到世界各地相机店,相信店员不会给你拿错相机的,如果用宾得和碧浪之家发音,那对方听得懂才怪呢,翻译也要考虑到它的通用性,何必非要闭门造车呢?潘太克斯67也等于是放大了的135单反相机,机身镜头较重,在眼平位置上取景,再用一只手调焦,加上反光镜板弹起的震动,能否稳住相机倒是一个问题,它拍摄6×7cm的画面,除了配备了太空马Takumar多层镀膜SMC高级镜头,成像不错外,其它特点就没有什么了,潘太克斯120相机没有可换片盒的,这也是个美中不足之处。645N是自动调焦相机,加进了电子功能,想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细谈了。    勃朗尼卡(图6)是日本专门制作120相机的公司,早期相机配用过尼康镜头,现在改由腾龙光学公司经营,相机有GS-1(6×7cm片幅),SQ-A(6×6cm片幅)和ETR-Si(6×4.5cm片幅),2000年推出了RF 645破天荒第一次生产了旁轴取景相机,它的相机在中国市场上反应平平,远远竞争不过玛米亚、哈苏,三种相机也都备有多款镜头,但在锐度上,反差上不及玛米亚镜头,所以它的用户并不普及,售价上也不比玛米亚低,在竞争上显得贫乏无力,也只能把它当作平平的专业相机吧。    说起富士(Fuji)相机,先说说它的首台富士卡(Fujica)G690,早在1968年即已问世,可更换67、100、180三只镜头,快门时间有B门,1~1/500秒,当时还设计过带测光装置的,镜头采用EBC多层镀膜工艺,6×9cm画面极适宜拍摄风光,团体人像,商业广告等,当时影响很大,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巨型“莱卡”(图8上左)。后来为了提高其可靠性,就将可更换镜头的设计改为固定式的镜头,成为一头一身了(图8上右)。称为690,它比135的片幅要大6倍多,再加上富士龙(Fujinon)成像极佳的镜头,所以成了具有独到之处的一台专业相机,它陆续又生产了680Ⅲ型6×8cm,另有一台680GX属于单反相机,体积较大,前面可以调节镜头上下、俯仰、摇摆功能,用以调整被摄物体的变形(图8中),身大体重,使用并不方便,而价格高昂,所以问津者极少,人们也不了解它的存在了。近几年又在645上下功夫,GA645、60/4;GA645、45/4;GA645、55~90/4.5全成了自动调焦的电子相机(图8下)相机倒也小巧轻便,怎么欣赏也像是台高级玩具,也可能就是为给旅游者设计的吧,市场销售价格尚能接受,但它的一头一身,实在令人别扭,这就是富士相机的个色,笔者试拍成像很好,但作为专业工具是不会选购它的。    罗莱6008Integral是由6000系列发展过来的,它已成了电子相机中的典范,集众多功能于一身,而不需要大量的附件(图9左图是较早的单反相机SLX,右图即6008),机身内置TTL测光系统,可识别不同的ISO值,也设置了中央偏重点测光,也可重点或多点式测光,加入了光圈优先、快门优先自动曝光,也有手动、自动包围、多重曝光及曝光补偿等功能,最高闪光同步可由1/500秒到1/1000秒,这倒是世界之冠了,马达可连续卷片,每秒两幅,可更换6×6或645片盒,使用镍镉电池,充电后可作500次曝光操作,用蔡司30mm~1000mm的多款镜头,也有由施耐德(Schneider)为它设计的大光圈镜头,移轴和变焦镜头等,实际上它已是一台全电子化的专业相机了。    哈苏除传统的500CM、503CW(图10)外,它的2000FC也是电子相机,它与罗莱使用的镜头都是蔡司提供的,也可拍6×6和645片幅,功能大致相同,这里就不必再重复了。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120相机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相机,如德国林哈夫(Linhof),日本骑士(Horseman)612相机(图11)片幅为6×12cm,相当于4×5页片,它们都附有专用的取景器,拍摄前镜头上必须附加圆心渐变中灰镜,否则就中心画面偏亮,四角偏暗,因不是常用相机,也就一说而过了。    另一种是摇摄相机,德国有诺宝(Noblex),中国的凤凰也仿制了一台,摇摄约140。,可拍团体合影、风光等。瑞士还出了一台赛兹120。、360。全景相机。    以上众多相机中有没有笔者偏爱的呢?如果依笔者从片幅、镜头、片盒、操作和售价几个方面平衡后加以选择,毫无疑问的首选相机是玛米亚RB 67SD系列和玛米亚M7Ⅱ,选购相机因个人的需要不同,是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楼主辛苦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0相机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