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晚上芭提雅哪有卖菜的的

重庆晚报数字报
第003版:晚报要闻
&&&&&&&&&&
沥青松香拔毛一锅水几年不换 江北黑石子17家猪头肉作坊被查封
  污水横流的作坊内,工人正在用沥青加工猪头。 记者 史宗伟 摄
  浸泡猪头的大锅里熬着沥青和松香,几年不换一次水;剔出来的猪头肉和猪耳朵堆在地上,作坊脏得如同厕所……假如你亲自看到生产和查处过程,这种猪头肉你还敢吃吗?  前天上午,江北区出动258名执法人员,查封了17家猪头肉作坊。没收了600公斤猪肉,砸烂17个大灶,暂扣了14台冰柜,还有一箱子剔骨尖刀。  “猪头街”的早晨臭熏熏  前天早晨,江北黑石子五里坪村照常飘出臭味。一些经营户凌晨3点就起床了,汽车轰轰地响,到城里的屠宰场收购猪头。早晨七八点钟纷纷返回,这时家里的大灶已经炉火熊熊,沥青、松香和不明液体在锅里翻滚,散发出阵阵臭气。  经营户吴德山将5个猪头浸泡在锅中,感觉松香不够,吩咐老婆加点。煮了一会儿拿出来,咚的抛在地上。  吴德山是四川广安人,在重庆猪头肉行业已经干了6年多。有人称他们的职业为“猪头帮”。他们将回收的猪头用沥青拔毛之后,还要在锅里煮去血水,用刀子剔除淋巴结、肥肉等,分解成猪拱嘴、猪耳朵、核桃肉等,再卖给个体户做卤菜,每天生产数百公斤不等。黑石子成了主城最著名的“猪头街”。  前天行动之前,江北的执法人员已经多次前来暗访调查,他们发现,吴德山的作坊没有办理任何执照。屋子的地板已发黑,油腻腻的看不出本来颜色。旁边堆着头天剔下来的猪拱嘴和猪耳朵,肉皮子白得如同掺过石粉,渗透出暗红色的血液。血水顺着地板流淌,混合着煤灰和生活垃圾,流到屋子后头的小溪当中。两条大黄狗蹲在猪头肉中间,伸着舌头喘气。  屋子外边,贴着江北区政府发布的通告,措辞十分强硬。通告说:所有无证照的猪头肉作坊,必须在7月14日前自行关闭、搬迁或者拆除。对于主动执行通告的,可免于处罚,拒不执行的,如果构成犯罪,将送司法机关处理。  吴德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认为这不过是虚张声势。2008年12月底,曾经有附近居民向本报记者举报这些作坊。本报记者向江北区举报之后,食品、工商、环保、质监4个部门分别赶到现场。几十个执法人员在作坊100米远以外就站住了,商量一会便分头离开。  查处行动非常专业  前日上午10点,五里坪村突然开来10多辆警车。后边跟着10多辆小车,几辆搬家公司的大卡车。吴德山感到有些不对劲,正在琢磨,几名警察走过来,吩咐到:“强制执法,请马上离开作坊,退出警戒线以外。”  吴德山和老婆一起走出屋子,锅里的猪头肉还在翻滚,臭味扑鼻。10多分钟后,17家作坊的老板、工人被全部请了出来。警察控制了作坊的刀具和液化气罐,在周围拉起警戒线,吴德山和大家一起,只能站在警戒线外观看。  他们看见,食品卫生执法人员将地上流着血水和锅里正在煮的肉全部捞起来,集中到一起,装进袋子拉走。据执法人员后来统计,整整拉走了600公斤,已全部填埋进行无害化处理。  环保人员紧随其后,将锅里的沥青舀出来运走,作为危险废物处置。好几名执法人员在舀沥青的过程中,双手被染得黢黑。  雇请的搬家公司跟在后边行动,将家家户户的冰柜拉出来,搬上卡车,整整搬了14台。现在还堆在江北一处库房当中,等候处置,冰柜里的猪头肉已全部清空处理。  城管执法人员随后行动,用钢钎和大锤砸灶。一个个砖头垒成的大灶轰然倒下,腾起一股股灰尘。  环卫人员最后行动,将四周的垃圾清扫干净。中午12时许,警戒线拆掉,17家作坊被专业执法队伍清理得干干净净。  还有可能继续打游击  昨天上午,这17家作坊大门紧闭,黑作坊没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江北区政府办副主任刘映柏分析,这17家作坊的老板有可能回老家务农,有的已改行在盘溪卖菜。也有部分可能换一个地方,另找一个偏僻的村子,继续进行无证无照的猪头肉加工,继续打游击。“江北查得紧,就可能跑到渝北;渝北查得紧,又可能跑到江北。”  刘映柏说,黑石子这17家,以前主要在江北大水井和猫儿石一带活动,污染也非常严重。2005年政府加强开发和打击力度,陆续来到黑石子。  在主城其他地方,记者最近也发现了一些猪头肉作坊。沙坪坝覃家岗镇梨树湾村,生产过程和江北黑石子一样,也没有工商和卫生执照,沙区政府决心马上取缔,在8月25日前全部查封。  如何识别  沥青拔的有股苦味  江北环保局副局长段小东分析,“猪头帮”如果用手工拔毛,一只猪头需要20来分钟,如果用沥青,两三分钟就完成,而且沥青很便宜,可以大大减少成本,大约使一只猪头多赚5块钱。  段小东说,市民在购买卤菜时应该慎重分辨,先看颜色,如果颜色特别鲜艳,黄澄澄的,不要随便下手。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沥青和松香会使熟食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苦味,也不要购买。现在国家允许用拔毛蜡拔猪头肉,效果和沥青差不多,主要成分是石蜡,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小。  □晚报时评  重罚断其“游击”路  杨光志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必须要有一个关口前置的主动防御体系,要使防御积极有效,就得对黑心作坊打到七寸。  稍对黑心老板作心理分析可知,其所图,无非利也,其所盼,无非违法成本低,躲得过就躲,躲不过就游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过,要像罚醉驾一样出狠招让食品造假者倾家荡产。出台不久的《重庆市食品安全条例》也有相关规定,未经许可生产经营食品,没收其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原料等物品,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所以,对应的手段,一要联手,二要重罚。各区联手,可逐步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良好监督氛围。重罚,罚到倾家荡产,则是对黑心食品作坊继续作恶的釜底抽薪。将其打个肉痛,打到后怕,打到不敢再有卷土重来的念头。唯其如此,方可保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沥青致癌  沥青、松香都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物质,和猪头肉接触之后,可能会残留在人体内,产生毒害作用。  沥青和松香当中含有各种苯类和煤焦油,在人体内长期积累可能致癌。另外,经营户熬制沥青的锅从来没换过水,有害物质在里边不断沉淀,反复受热。加工环境非常脏乱,容易滋生细菌,这些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首席记者&刘邦云卖菜的他 进货就花了近5小时(图)
卖菜的他 进货就花了近5小时  昨日凌晨1点整,手机铃声开始喧闹起来,打破江北区山水丽都小区底层的一间不到40平方米出租屋的宁静。
此时,50岁的蔬菜摊主陈文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而他的妻子此刻仍沉浸在睡梦里。
他花不到10分钟的时间,穿衣、刷牙、洗脸,不吃早饭,出门时戴上瓜皮帽和手套,推着推车,徒步半小时赶到1公里远的盘溪蔬菜批发市场。这样的动作,他坚持了16年,除非病倒,每天凌晨1点半,在批发市场,都能见到他穿梭的忙碌身影。
最近气温骤降,虽然戴了瓜皮帽和手套,可耳朵仍旧长了三四个冻疮,布满老茧的食指和中指也皲裂了,开了两三条口子。
花近5小时选购蔬菜
在批发市场里,他仔细地挑拣每种蔬菜,选取菜色好的,这样就会卖得越快越好。他一头扎进菜堆里,一般20分钟才能选出心仪的菜品,有时和熟识的购菜摊主们寒暄几句。
本想选豌豆尖,但面对一天涨了1.1元的价格,陈文只好放弃,“菜价不稳定,涨得太高,不好卖。”这样在批发市场内来回穿梭了10多次,陈文选好了莲白、油麦8类蔬菜。
挑选结束,接下来是搬运,没一个帮手,全部都是陈文自己挑选、运送。他费力地将重物压在了右肩上,步履蹒跚地把新购的货物搬送到自己的“小菜堆”。这样扛扛抬抬,搬了700多斤蔬菜,在搬运过程中,他不时地打哈欠,疲惫不堪。
购买的蔬菜也够多了,推车已不能完全装载,于是他花了20元钱,请了一个三轮车,将所有的蔬菜搬上车后,已是清晨6点,他自己则和蔬菜一起,挤在三轮车的车厢内。
花3个小时洗菜、摆菜
不到五分钟,三轮车行驶到了离家很近的玉带山山水丽都农贸市场。陈文有三个摊位,总共六七米长,这时,妻子也来帮忙卸货。
打开包装,每一种蔬菜的拾取都得轻手轻脚,生怕把蔬菜给压坏了,他们撇掉劣质的菜叶,用清水冲洗,然后将洗好的蔬菜装进筐里,再将每一种蔬菜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
洗完所有的菜要花上3个小时,等所有蔬菜摆放好,已是9时15分了,这时顾客也开始多了起来,夫妻忙得不可开交。
忙一天,净赚不到100
到了中午,妻子到附近的餐馆买了两碗3两小面,菜摊就是他们午餐的地方。吃完面,又开始紧张的工作。一直忙到晚上8点钟,购菜的人渐渐少了,才慢慢地收工。
所幸的是,最近的蔬菜卖后剩得不多,要是剩得很多,陈文还要把剩下的蔬菜搬到小区指定的卖菜地点进行兜售。收完工,陈文悠然地点上一支烟,令他担忧的是,“今年的生意很不景气,经常忙乎一整天,也才净赚不到100的利润。”
陈文坦然地说,现在的摊位费也收得很高,400元一个摊位,就摊位费一个月也得花1200元,再加上100多元的水电费,“过得马马虎虎,我也正打算不干这行了。”可26岁的儿子才刚在大足找到一个设计的工作,完全没能力赡养父母,他只好打消这个念头,和妻子拼命地赚钱。
每天只睡3个小时
晚上9点下班后,陈文将买好的半斤猪肉和挑选剩下的蔬菜带回家,晚上才能吃得上真正意义的餐饭。整理好所有的一切,晚上11点才回到温暖的被窝里,“因为太疲惫了,只要一会儿就能睡着,所有的忙碌都忘记了。”
每天睡3个小时,陈文淡然地说,“习惯了,这就是工作,为了挣钱,再忙也无所谓了。”到了过年时,会更加忙碌,不过只要能够赚到更多的钱,陈文很是期待。
陈文和妻子都患有严重的风湿,每到冬天,寒风吹在身上,真有寒风刺骨的。这几天,由于天气寒冷,陈文的咽炎又犯了,长期咳嗽不止。
这两种病,很多菜贩或多或少都患有一些,他们称之为“职业病”。即使病痛在折磨着他们,他们也没有离开过摊位,依旧每天坚持着工作。
重庆晨报记者 闻青 实习生 唐鑫
凌晨1点10分
徒步赶到1公里远的盘溪蔬菜
5个小时的选购蔬菜工作完毕
3个小时的洗菜摆菜工作完毕,
昨日,江北盘溪,凌晨5点卖菜的人们冒着严寒开始工作。
重庆晨报记者 许恢毅 摄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人参与跟贴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12664条
评论143022条
评论133989条
评论120916条
评论92853条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江北哪有防盗门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