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你觉得董先生陈松顺先生的《棋理与棋术》怎么样

查看: 10707|回复: 43
突然发现用ipad打谱学习象棋还真不错,顺便感谢论坛内提供chm格式棋谱的网友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帖最后由 netkisser 于
12:22 编辑
2010年是ipad很火的一年,突然发现用ipad打谱学习象棋还真不错,推荐给大家,顺便感谢论坛内提供chm格式棋谱的网友们。
用chm阅读软件看chm格式的动态棋谱,用goodreader看pdf格式的文件。
比如这本陈松顺的 棋理与棋术,论坛内chm格式的和pdf格式的都有,可以对照着看。
贴几张效果图
看的时候双击home键,可以调出后台任务(要ipad 4.2.1版本的才可以)
然后打开goodreader,看看pdf效果
效果相当不错的。
在坛子里面下载的有些chm文件棋子没法正常显示,我查了下,发现是用的DhtmlXQ目录下面的DhtmlXQ_www_dpxq_com.js版本比较老的原因,从东萍网下载最新的替换进去就可以了。
另外要想让ipad能够显示的正好全屏大小,可以把棋盘大小改成950*665的,就是改下html中的
width=&950& height=&665&和[DhtmlXQ_init]950,665[/DhtmlXQ_init] 就可以了。
这个是我改好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方便好用. 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有钱人哪!
买iPad花了多少银两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 & 香港买的,3400多RMB吧,行货好像要3800多吧,不过用起来还真是不错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嗯,买这么个玩意看棋
该用户从未签到
请问 ipad 可否读取 :(1) 电子书【EXE】格式?
&&(2) 可否读取 XQL和 CBL棋谱?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
读取不了,ipad用的是苹果自己的操作系统,苹果和微软是竞争对手,所以不会兼容exe格式的。xql,cbl也看不了,除非有人开发类似的软件。
不过ipad上有一个软件,能够远程连接windows,类似于windows的远程连接,可以直接把windows桌面放到ipad上,那样的话不管什么程序都可以运行了(前提是你要开着笔记本)。
我常常用那个软件进行qq下棋,因为我觉得ipad的屏幕比笔记本好,不伤眼睛。
你这方法实在太有才了,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用这个软件,Splashtop Remote,看这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为什么我的ipad安装不了chm阅读软件?
该用户从未签到
iPad 上可以运行“棋路”吗?“棋路”应该可以在 iPhone 上运行。
棋路既可以读棋谱,也可以人机对战。
Powered by北大湛江校友会主办中小学生五o一棋类赛日 21:22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许中儒 字号:|
欢迎订阅湛江日报手机报 发送短信11至定制,每月5元,一机在手,时刻掌握湛江新闻
湛江日报 3336116 湛江晚报 3360000 &&
湛江新闻网讯:一贯关心湛江青少年儿童智力教育的北京大学湛江校友会,最近又策划主办湛江市生五o一“粤海杯”中小学棋类比赛。
竞赛组别分设小学男子甲组(4-6年级)五棋全能(五棋分别为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国际跳棋和五子棋);女子甲组(4-6年级)五棋全能(项目同上);小学男、女子乙组(1-3年级)单项和中学男、女子组(初一-高三年级)单项6个项目。比赛地点设在湛江市第十二小学。比赛期间由北大湛江校友会间播进行《循环记忆法》等趣味课程辅导和我市成人中国象棋选手的擂台教学示范赛。凡获得五棋全能项目冠军的选手,可得到我国象棋大师陈松顺亲笔签名的他的象棋专著《棋理与棋术》一本;凡获得单项冠军的选手,可得到北大湛江校友会赠送该会精心编写的《小学升中学辅导资料》。本次比赛由北京大学湛江校友会负责人、原湛江市体校三棋总教练王禄钢老师担任裁判长和竞赛长。
[责任编辑:combit]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
湛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
&&&&②&&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恶意修改,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湛江日报"或“来源:湛江晚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所产生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湛江新闻网联系。
&&&&联系邮箱:.cn 。棋理与棋术.pdf
扫描二维码,下载文件到手机
当前文件信息
浏览:635次
下载:94次
您的VIP会员已过期,是否续费?
用户应遵守著作权法,尊重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不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举报邮箱:
京网文[0号 京ICP证100780号陈松顺_百度百科
陈松顺( ),男,广东台山人。弈法能攻善守,布阵擅长“”与“斗顺炮”,中残局变化阴沉妙蕴,令人莫测高深,因有“神龙”之号,1987年获国内首批获象棋特级国际裁判称号。
陈松顺个人履历
陈松顺日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广海镇,早年曾师事同乡名手雷法耀,少年时即以“象棋神童”名震乡里;16岁到香港学艺,拜有“棋仙”之称的钟珍为师,得其神奥,在棋坛崭露头角;抗日战争期间及其后颠沛流离,挟技行走江湖,在湘、桂、滇、黔、沪等地摆设棋局、攻打擂台,成为技压南中国的“乱世棋王”;1949年代表香港参加“穗港澳三角埠际象棋比赛”并夺得冠军,获得“华南神龙”美誉。[1]
陈松顺弈法能攻善守,布阵擅长“五八炮”与“斗顺炮”,中残局变化阴沉妙蕴,令人莫测高深,因有“神龙”之号。
1942年后,挟技弈游湘、桂、云、贵各地,名声大噪。
1949年代表香港参加“穗港澳三角埠际象棋比赛”,获个人冠军(与卢辉并列)。
1951年与赴上海与何顺安、朱剑秋作“华东、华南名手对抗赛”,获得胜利。
年间,与各地名手进行多次交流比赛,战绩优良。
1956年后,多次担任全国棋赛的裁判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国象棋竞赛规则》的完善、修订,贡献良多。注意培养棋坛新进,吕钦、刘星、黄子君、等名手均曾得其点拨。
1956年任《象棋》月刊副主编。1983年任《象棋报》主编。
1987年获象棋特级国际裁判员称号。
著有《》、《》等。
陈松顺人物生平
由于各种原因,陈松顺没有参加过正式的全国比赛,但其实力公认应跻身于五十年代一流高手之列,是没有大师称号的大师。
陈松顺1920年出生于广东,少时师从“台山棋王”雷法耀,仅10岁就开始挑战县内各高手,并获得“神童”奖牌。16岁他在香港拜有“棋仙”之称的钟珍为师。
抗日战争期间,挟技弈游湘、桂、黔、滇等地,名声大噪。1949年代表香港参加“穗港澳三角埠际象棋比赛”,与有“广东四大天王”之称的卢辉并列冠军。40年代末期,陈松顺的棋艺已达至境,“华南神龙”的威名亦远播海内外。
50年代初,陈松顺与来自东莞的棋星(注:首位全国象棋冠军)并肩作战,多次与港澳及京沪、汉沪等联队进行对抗,战绩斐然,被誉为“双璧”、“双打无敌”。
随着比自己年少5岁的杨官璘声名日隆,陈松顺在南国棋坛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威协,1953年6月,杨、陈著名的十番棋争霸战在广州岭南文物宫拉开序幕。此战,陈松顺首局旗开得胜,却接着连输3局。尽管他奋力追赶,连扳两局打成平手,但在关键的第8局,以多兵之优,大演抽丝剥茧的残棋功夫赢得胜利,最后以一局之优胜出。
对于这个结局,拥戴陈松顺的棋迷认为陈在赛程的前半段输得有点“冤”,很不服气,提出再斗十局,而杨、陈也觉得仅凭一局得失,很难服众。于是,双方允诺择期再赛十局。
1954年2月,杨、陈的第二次争霸战仍在岭南文物宫开锣。首局双方战和后,第2局陈松顺再次抓住战机,以凌厉攻势先拔头筹。随后双方竟一连下了六局和棋,第九局,陈松顺只要弈和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不料背水一战的磨足200回合,终于斗垮精力不济的对手。紧接着,扳平比分的杨官璘又在最后一局连出妙招,鏖战160回合成功破城,最终后来居上,再以一局胜出,上演了大逆转的好戏。
杨、陈这两次十局争霸战,为棋坛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佳话。但让人遗憾的是,两次被逆转的陈松顺,自此决意“解甲归田”,退出弈林争霸。1956年第一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在北京举行,规定每个城市只能派一名选手参赛,杨官璘和陈松顺分别作为运动员及裁判员赴京参加这一弈林盛会。从那年开始,陈松顺做裁判,一做便是数十年,称得上是裁判界的“祖师爷”。1987年,陈松顺成为国内首批获象棋特级国际裁判称号的裁判员。
结缘五羊杯:
连续21届当裁判长,突发肺炎也不想下“火线”
1981年,广州棋坛迎来大喜事———羊城晚报与新体育杂志携手创办“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当时仍担任中国象棋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的陈松顺,自然成为这一国内最高等级赛事裁判长的不二人选。
“没想到,我这一干就干了21届,棋友们都说,这20年看着我从满头黑发变成了满头白发。”说到五羊杯,陈松顺马上打开话匣子:“首届比赛,只有三位棋王参赛,胡荣华、柳大华和。当时条件很简陋,住的是市委招待所,一个房间四张硬板床,每个床位两块钱;赛后每个选手只有五毛钱夜宵补助,大家就拿这些钱去大排档喝点白粥吃些炒粉,虽然条件差,但大家都不会计较……”
执裁了20多届五羊杯,有哪件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呢?陈松顺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第五届比赛。有一晚柳大华对李来群,从晚上7时半一直下到次日凌晨4时40分,耗时9个多小时,创下历史纪录。当时天气有点冷,大概凌晨3时,我熬不过想回白天鹅宾馆加件衣服,不想当时已熬得有点晕头转向,又边走边想着那盘大战,竟然错将人民桥当成白天鹅引桥走了上去,闹出个大笑话!”
陈松顺对工作极端负责,有一件事也给记者留下了难忘印象:1999年第19届五羊杯赛,陈老突然得了肺炎,当日已有发烧症状,但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仍然坚持到赛场执裁。一直到晚上回宾馆睡觉时,已盖了两条棉被的陈老仍感到全身发冷,让记者再拿一条棉被帮他盖上。见情况有异,记者马上叫来医生,一探热,竟然高烧39℃。让记者感动的是,已病得不轻的陈老还一再表示,说自己的病情不要紧,坚持不用到医院看病。第二天,在亲属劝说下,他才同意离开宾馆,到医院住院治疗。临走时,他还念念不忘工作,特意嘱咐弟子做好裁判工作,确保五羊杯的顺利进行。
从第21届五羊杯开始,陈松顺将裁判的重担交给了年轻人。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以顾问身份继续关心和支持五羊杯。现在每届比赛,陈老依然风雨无阻,坚持到现场观棋。
陈松顺长寿之道
“四字长寿经”身体力行,著书立说育人不断
已步入耄耆之年的陈松顺,现在耳聪目明、头脑清晰,乍一看,根本不像一位90岁的老人。他告诉记者,他的养生之道,得益于一个“四字长寿经”:吃莫过饱,勤莫过劳,思想不老,坚持用脑,下棋最好。陈老解释说,前四句是一位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最后一句是他加上的。
这个“四字长寿经”,陈老说,曾深得原日本驻广州总领事若山乔一的赞赏,“这位总领事是一位将棋迷,当时他听我说后,十分高兴,马上叫我用笔把它写下来,送给他作为纪念”。为什么下棋最好?陈松顺表示,下棋不仅可以开动脑筋、锻炼思维,还是预防老年痴呆的最好办法之一。
陈松顺现在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先到茶楼饮茶聊天;然后午休片刻,下午或写书法或拆棋;傍晚开始出外散步,约一两个小时后再回家用膳。据陈老家人说,陈老年轻时,还是位踢毽子的高手,最高纪录可以一次踢七八百下不让毽子落地。
说到练书法(见上图),陈松顺认为,练字可以静心,手脚都可以得到活动,是很好的健身之道。“我习字没有拜过师,主要是靠坚持和临摹古人的字帖来提高水平。曾经有一年,我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整整临足一年。那本帖大概有近400个字,每个字我至少都临写六七十遍。此外我还重点临过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碑》以及米芾的《蜀素帖》。”陈老说,现在每天仍坚持临帖,希望书法水平能够继续提高。
除了练字,陈老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著书立说、收徒传艺上。有高级教练职称的陈松顺,迄今已培养了广东队主力队员刘星、邓颂宏以及女子全国冠军黄子君、等一批象棋大师和特级大师,现在,他每周六上午,还亲自教两名小弟子习棋。“我不单教棋,也在写棋。前几年我撰写的《棋理与棋术》一书,深受棋迷欢迎,出版社一再重印。最近,我还准备出版《中国象棋实用残局》增订本,这本书同样受到好评,曾荣获广东省科学大会奖呢!”陈松顺说。
.羊城晚报网站.[引用日期]-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象棋泰斗陈松顺昨日逝世 享年95岁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朱小龙
28日,著名象棋活动家、中国象棋裁判先驱、曾有“华南神龙”美誉的象棋界泰斗陈松顺先生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95岁。
  南方日报讯(记者/朱小龙)28日,著名象棋活动家、中国象棋裁判先驱、曾有“华南神龙”美誉的象棋界泰斗陈松顺先生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95岁。
  出生于1920年的陈松顺因其棋路弈法能攻善守著称,布阵擅长“五八炮”与“斗顺炮”,中残局变化阴沉妙蕴、高深莫测,因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蕴意,得到了“华南神龙”的雅号。
  他在青年时期华南弈游的过程中,曾经匿名击败当时的云南棋圣杨礼源,后者因此一气卧病,不久竟驾鹤西去。这个“气死棋圣杨礼源”的故事也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50年代,陈松顺的棋艺达到巅峰,而他和另外一位广东象棋泰斗杨官璘在1953年和1954年进行的两次十番棋较量,当时引发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是万人空巷,而且也备受东南亚等海外地区关注。如果说,象棋是积淀着一代广州人记忆的文化盛事,而陈松顺、杨官璘两位羊城棋王则无疑是那个年代的文化巨星。
  不过,由于当时的全国赛每个城市只能派一名选手出战,比杨官璘年长5岁的陈松顺选择退出全国赛事,成为了公认的没有全国冠军头衔的象棋大师。
  50年代末,他与杨官璘组成的联队,迎战过全国各地来访的联军,均取得胜利,也使得广州棋艺处于全国的最高位。
  广东省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象棋特级国际大师吕钦告诉记者:“陈老师是我们所有棋界人士的学习楷模,他可以说是把一生都献给了象棋。”他回忆起自己1973年第一次来到广州参加广东省少年锦标赛时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和陈老师见面,就得到了他的亲自指点,那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
  对于陈松顺而言,退出全国比赛并不意味着他象棋事业的终结,而是新的开端。他开始致力于象棋的教学和裁判工作,并且成为了中国首批国家级、国际级象棋裁判,多次出任全国性、国际性赛事的裁判长。“1956年以后,象棋被列入正式体育竞赛项目,他投身到裁判工作当中来,对中国象棋的竞赛规则制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州棋院院长容坚行说。
  容坚行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担任中国棋院象棋部主任的时候,那时陈老已经70多岁了,但他仍然在主持全国象棋竞赛规则修改工作,并且担任小组组长。”
  从50年代开始,陈松顺开始主持《广州象棋月刊》,此后又创办全国唯一的《象棋报》,数十年坚持为象棋推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他还著有《中国象棋实用残局》、《江湖棋局搜秘》、《棋理与棋术》、《象棋规则辅导手册》等多部象棋著作。
  除了象棋之外,陈松顺也为广州围棋事业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1963年底,广州市围棋学校成立,陈松顺成了第一任校长,他的二儿子陈志刚与容坚行、容定行、陈嘉锐等一道成为了围棋学校的第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后来不少都成为了活跃在广州乃至广东的围棋界名人。
  “他是中国象棋界乃至棋界资格最老的元老,可以说是棋界的活字典。他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象棋事业和棋类事业的棋类工作者,真真正正的象棋名宿。”容坚行说。
  陈老病逝的消息无疑让不少棋界人士感到悲痛,象棋特级国际大师许银川也更新微博表达了自己的哀思,“陈松顺老前辈于今晨驾鹤西去,享年95岁。陈老为象棋界最年长之前辈。数十年前,于棋艺处在巅峰之际即急流勇退,隐居幕后,致力于培养后学,编纂象棋报等象棋书刊,担任全国大赛之裁判,组织比赛等诸多事项,堪称润物细无声之道家风范!今已远离,谨表哀思。”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欧阳胜勇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松顺与董文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