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不出征时的日常生活常用英语口语

& 教主不要在用成吉思汗和爱新觉罗·觉昌安的例子了 ...
查看: 1963|回复: 28
性别男&UID665632&帖子1467&主题194&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研究室的严实博士写过篇文章,指出当初的研究很不可靠。
以下是文章节选:
前一阵看见在网上疯转一篇所谓“亚洲有8亿人是11个超级祖先的后代”的报导,我本着科学精神给各位解释一下这篇报导的诸多不靠谱之处,及我对真相的看法。(因为文章比较长,有一些专业内容,如果时间紧张或者看不太懂,可以先看粗体字。)
不靠谱的报导如下:
“【三个男人成“亚洲之父”】:追踪亚洲现代人口,分析127个族群、5321名男性的DNA后,发现现在亚洲8亿3000万名男性的祖先,其实只源于11人。排名第一的是成吉思汗。第二位是926年辞世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第三位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祖父、公元1583年逝世的女真人觉昌安。”
“【新研究:整个亚洲有8亿男人,都是历史上11个帝王的血脉】英国莱斯特大学在5321个亚洲男性Y染色体DNA上发现了11个独特序列..表明着11个共同的祖先.其中预测成吉思汗男后代就有1600万..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的有150万 还有一脉估计来自耶律阿保机. 当年11个皇帝爷子的后宫群,现在居然繁衍成8亿了....”
通过google发现,这次不靠谱的报导都是转载自英文(不列了),中文媒体只是在媒体无法有效判断时传谣了。那我就直接找一下这个说法引的源头,是这篇文章,Balaresque P. 等人2015年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简称EJHG,欧洲人类学期刊)上面的<>,即《Y染色体繁衍簇及男性差别化的繁殖成功:年轻的支系扩张占亚洲游牧人群的主要部分》。该文章的摘要如下:
High-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haplotypes of the male-specific Y-chromosome can signal past episodes of high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particular men and their patrilineal descendants. Previously, two examples of such successful Y-lineage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Asia, both associated with Altaic-speaking pastoral nomadic societies, and putatively linked to dynasties descending, respectively, from Genghis Khan and Giocangga. Here we surveyed a total of 5321 Y-chromosomes from 127 Asian populations, including novel Y-SNP and microsatellite data on 461 Central Asian males, to ask whether additional lineage expansions could b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most frequent eight-microsatellite haplotypes, we objectively defined 11 descent clusters (DCs), each within a specific haplogroup, that represent likely past instances of high 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including the two previously identified cases.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al patterns and ages of these DCs and their associate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ccessful lineages are found both among sedentary agriculturalists and pastoral nomads, and expanded between 2100 BCE and 1100 CE. However, those with recent origin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are almost exclusively found in Altaic-speaking pastoral nomadic populations, which may reflect a shift in political organisation in pastoralist economies and a greater ease of transmission of Y-chromosomes through time and space facilitated by the use of horses.
性别男&UID665632&帖子1467&主题194&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大意就是说,本研究之前发现有两个游牧部落的快速扩张支系,一个代表了成吉思汗,另一个代表了觉昌安(即努尔哈赤的祖父)。而本研究调查了127个亚洲人群的5321个Y染色体(其中只有461个中亚个体是本研究测试的,其余数据均来自文献),通过8个STR以及若干个SNP发现了11个繁衍簇(descent cluster, DC),代表了过去成功的男性成功繁殖(包括前面说的成吉思汗和觉昌安),这些繁衍簇在定居农民和游牧民中都有发现,时间在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后1100年之间,但有历史记录的近期扩张基本都发现于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民中。
那我们看一下,新闻报导里面的“8亿人”或“37%的男性”是怎么出来的?其实就是在他们所有5321个样本里面,有2000个样本(文章算出来37.8%,我算的是37.6%)被判定属于这11个繁衍簇。然后新闻报导里就把全亚洲的人口44亿,其中算有一半是男性,22亿,乘以37%就得出了8亿人。这显然是荒谬的。我们来看一下这5321个样本的选取,是明确列在文章的补充数据的表3里面的。我们发现这127个族群里面,韩国人和中国朝鲜族(人口8千万)574个样本,土耳其人(人口7千万)521个,约旦人(人口510万)有253个,叙利亚人(人口2300万)335个,吉尔吉斯人(人口400万)129个。而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我基本都没听说过的小族群,每个都有两位数的样本量。相反,汉族(人口13亿,约占44亿亚洲人里的30%)共240个样本,印度讲印欧语的人群(人口7亿多)130个样本,日本人(人口1.2亿)样本量为0。所以这样的样本虽然来源广泛,但采样疏密极为不均,自然文中这些繁衍簇也是只能代表采到样本较多的这些族群的,而不能用全亚洲的人口直接乘出来算总人口。
这些5321个样本里,除了461个中亚人是本研究自己采的样,其余都是用的已发表的其它数据。但因为人类学研究更偏向于做小族群,因为容易挖出更多故事,因此这些群体是明显偏向小族群的。小族群既经常和周围的大族群遗传构成不同,同时也常因为历史上的瓶颈效应而容易看到比较新近的大繁殖簇。在此情况下,把一个大族群周围的几个小族群的样本加起来做平均也是没法代表这个大族群或整个区域的。
关于“超级祖先”,有人说了,所有人类从父系上来看,必然是有一个共同祖先的,即所谓的“Y染色体亚当”,那么超级祖先还有什么必要讨论呢?很简单,你爷爷不是我的爷爷,各支系的分化时间、扩张时间、地点、后代分布范围、迁徙路线当然是重要的,这些就是现代各人群起源的关键问题。现在所知的“Y染色体亚当”(所有现代人的父系共祖)已经在将近30万年前了(见Cruciani F. (2011) < 一个人的父亲的后代总不可能比他爷爷的后代多。也就是说,讨论超级祖先这个概念时,必须要同时考虑其后代人数和时间两方面。综合起来看,就是要考虑其相对扩张速度和扩张的持续性。以目前在中国人所能观察到的,扩张最快且人口足够多的就是新石器晚期的这批了,其中至少3支(Oα、Oβ、Oγ)的扩张在Y染色体谱系树上显示为星状而非普通的二叉结构。
然后说这篇文章,他们没用SNP画树算的时间(因为用树算时间必须是确定区段、位点随机的树),而是用的STR的方法。如我在视频里讲的,每个人的Y染色体上有很多STR,一般我们会测几个到二十几个,其中每一个STR在从父亲传给儿子时一般是稳定的,但偶尔可能有一个位点从16突变成15这样,但变的机率还是很低的。如果两个样本分开很久,如好几万年的话,他们的这组STR数值通常也会相差很多。但如果一个年代不是很久远的人有很多父系后代,他们的这组STR值一般都会离这个始祖不远,从而形成一个STR簇。但总归STR的变化是个随机事件,只能说一个STR变化的平均速率,但不可能准确地说过多少年肯定变一个数或者差几个数就肯定能差几百年等等。见,谱系清楚的严嵩家族的当代成员,现在有17个STR和始祖完全相同的,也有和始祖差2个点,相互间差4个STR的。
成吉思汗和觉昌安是超级祖先?他们到底是什么类型?首先,说成吉思汗是超级祖先的文章来自Zerjal T. (2003) <>,以C3下M401+的“星簇”(star cluster,文中的DC1)为特征;而说觉昌安(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的祖父)是超级祖先的来自Xue Y.-L. (2005) <>,以C3下M48+的“满洲簇”(Manchu cluster,文中的DC8)为特征。两篇文章思路类似,都是通过在北方民族里寻找大的星状扩张的簇,然后根据其计算出的扩张年代及人口数,认为这些只能是历史时代内皇族的扩张,而没有确切的族谱作为证据。但我认为这两个都是有很大问题的,主要是实际扩张年代可能大大早于他们算出的年代(见下面的讨论),而皇族也未必是扩张最成功的父系群体。对于爱新觉罗,我已经在即将登载在<>(人类遗传学杂志)上的文章<>(简要介绍《人类学杂记——39. 爱新觉罗皇族的Y染色体》,全文中文版里面提到了,通过可靠的族谱,我们发现爱新觉罗家族属于M401+下面的一个罕见STR组合,基本未在爱新觉罗家族之外的满族里发现。也就是说,帝王所在的家族未必有超级祖先。而成吉思汗的类型目前也仍无确定结论,尽管在Sabitov Z (2014) <>中发现C3下M401+, F4002+的星簇确实在尼伦蒙古(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从其十几代祖先直到成吉思汗的同父异母弟别里古台的后代)的多个支系后代均存在,但成吉思汗本人的直系后代以目前我所知尚无确定结论。(谣传说华大那边测过3个国内的有家谱的黄金家族,都不是C3。)
文章中这些STR繁衍簇(DC)的界定也是很有问题的。按照文章的说法,繁衍簇界定如下:对于某一个核心的8 STR单倍型,包含了按单步突变模型能够按递增的频率连续追踪到这个核心的所以单倍型。就是说,如果两个8 STR的单倍型只有一步突变就算相连,而如果相连的A-B-C-D-E五个单倍型按样本数是A & B & C & D & E,那么这五个单倍型都归入以C为核心的繁衍簇。但我看了一下,这个定义方法是极有问题的。比如DC1,也就是C3下面的“星簇”,我在我自己的数据库中搜了一下,只需要把这8个STR位点变化一步,比如把DYS389b变成17,或者把DYS439变成11,这样的单倍型里都会同时有C3星簇和R1a的样本(印欧语常见类型),而且R1a有好几个(而我的数据库中R1a的样本并不多,也就是说这样混进来的R1a在比例上就不少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放一步,D2类型(日本土著常见类型)也能混入。也就是说用8个STR根本没法区分大单倍群,这个研究划定的“繁衍簇”很多根本是分开了六万年的而不是几千年内的(原因就是STR突变发生是随机的,有大量回复突变,仅8个STR极易因巧合而有不同的单倍群下出现接近甚至完全相同的单倍型。在17 STR下,C3与R1a的分辨能好很多。),可以想象,一个大单倍群下面的相距较远的小支互相混入的会更多。这样,即使他们有办法通过实验测试SNP或按参考文献的描述分开不同的大单倍群(但他们的“实验方法”里面并没有提及),仍然会把不同的小支(比如C3下面分开上万年的不同支,以往的无法区分)算到一起。所以以前说的“成吉思汗在欧洲有上千万后代”的说法,主要就是因为当时只测了STR而没有测SNP,而把R1a(印欧语系核心单倍群)中的大量人口都当成C3下面的“星簇”了。实际上C3星簇的人口估计顶多200万(没仔细算过),而且也不都是尼伦蒙古。
性别男&UID665632&帖子1467&主题194&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云中仙客 于
17:00 编辑
文章中的表1
Y染色体R1a的分布
Y染色体C的分布
性别男&UID665632&帖子1467&主题194&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按以上的划簇方法,STR算出的时间也是完全不对的。因为按照从一个祖先的STR中心值向外突变的模型,8个STR过几千年完全不变的、变1、2、3步的都可能有,这种算法不仅会把不属这一祖先的人划进来,同样会把属于这一祖先的STR较远的样本划出去。而用STR计算时间时一般使用的是一个簇内样本STR两两比较的均值,或者每一个位点在整个群体里的方差的平均。如果恰巧把一个祖先的后代中STR值最远的部分个体排除掉了,自然算出的平均时间会严重地偏年轻,这是个系统偏差。
另外,我认为该文章用STR算时间时选取的突变率过快。文章对突变率的计算采用的是每代(30年)每个STR位点突变率0.0028,即10700年一个突变,这是由父子对的“谱系突变率”算的。而对于较久的人群,一般主张按“有效突变率”约36000年一个突变来计算。我那篇爱新觉罗的文章用了一个折衷的,对于Y-filer的17个位点,按20000年一个突变算的。而且Balaresque的这篇文章用的这8个位点在17个Y-filer位点里是偏保守的,应该用更慢的突变率算才对。如果是突变率算快了一倍,那么算出来的年代就相应地会年轻一倍。
最后说一下,常有人问我有什么好的分子人类学入门教程。以我目前所见,还没有非常系统化的读物,因为分子人类学从业者就那么几个(因为国家给基础研究的经费有限,大多以前做人类学的都改行医药相关了),已经被科研的杂务压得透不过气,还要做做科普,辟个谣什么的。不过可以大概看一下我的的前几篇文章以及两个视频(还有这两个链接在我的私信窗菜单里也能找到。)我的文章全是原创,没有转载。我也在考虑把文章整理一下出个书,看什么时候有精力和合适的条件吧。如果有哪位发现好的分子人类学国外教科书,译成中文出版也是大功一件。
polyhedron首發於新浪博客
性别男&UID652018&帖子14197&主题85&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4&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4&好友0&注册时间&
有意造谣,故意传谣
性别男&UID815053&帖子11069&主题89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1&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1&好友0&注册时间&
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到底是啥,完全看不懂
如果发现当前显示的时间与你本地时间相差几个小时,那么你需要更改自己的时区设置。
性别男&UID425659&帖子42701&主题362&精华29&龙晶21 &龙威0 &积分235&阅读权限150&好友94&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9&龙威0 &积分235&好友94&注册时间&
需要传图的可以用新浪微博相册做图床,也可以直接给链接给我我来补全图片
龙空传图现在正在紧急修复中
性别男&UID637655&帖子2929&主题5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5&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5&好友0&注册时间&
他们有中山靖王刘胜能“干”吗?人家可是有120多个儿子
钒(vanadium):高熔点金属之一,呈浅灰色。有延展性,质坚硬。具有耐盐酸和硫酸的本领,于空气中不被氧化。只需在钢中加入百分之几的钒,就能使钢的弹性、强度大增 ,抗磨损和抗爆裂性极好,既耐高温又抗奇寒。
性别男&UID793986&帖子2227&主题427&精华0&龙晶4 &龙威0 &积分10&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0&好友0&注册时间&
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到底是啥,完全看不懂
目前所有的人类女性都是很久远的时候的一位女性的后裔,这个祖先被称作夏娃;而所有人类男性都是很久远的时候一位男性的后裔,这个祖先被称作亚当。而这位亚当以及夏娃,当时生活在非洲。亚当和夏娃并不处在同一个年代,也不必须在同一地区。按照分子遗传学的模型估计,夏娃的年代距今大约20万年左右,地点大约在东非;亚当生活的地点也在东非,不过年代要晚很多,大约在6到9万年前。
性别男&UID683999&帖子1214&主题32&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阅读权限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好友0&注册时间&
需要传图的可以用新浪微博相册做图床,也可以直接给链接给我我来补全图片
龙空传图现在正在紧急修复中
...难怪最近用客户端几次传图都失败了
性别男&UID815053&帖子11069&主题89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1&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1&好友0&注册时间&
目前所有的人类女性都是很久远的时候的一位女性的后裔,这个祖先被称作夏娃;而所有人类男性都是很久远的时候一位男性的后裔,这个 ...这个我看过,但这具体是个什么表现?为什么科学家会这么认为?
如果发现当前显示的时间与你本地时间相差几个小时,那么你需要更改自己的时区设置。
性别男&UID793986&帖子2227&主题427&精华0&龙晶4 &龙威0 &积分10&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0&好友0&注册时间&
这个我看过,但这具体是个什么表现?为什么科学家会这么认为?
你看下这篇帖子
性别男&UID815053&帖子11069&主题89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1&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1&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借我下个指南 于
17:15 编辑
你看下这篇帖子& && && & & &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7526
这里八分二十秒开始的几分钟好像有提到是怎么测出来的
说是根据突变,Y染色体上某个位置具有相同的突变的人的具有共同祖先,大概每四代出现一次突变。这样一直往上追溯,突变最少的那个就是所有人共同的祖先了。
但我还有疑问,要知道某个位置是不是突变,应该要知道那个位置上的碱基对在不突变的情况下本来是什么样子吧?然而这是怎么做到的?
同理,即使去掉所有突变以后能得到一个没突变的序列,怎么知道没有第二个具有相同序列的人?
性别男&UID425659&帖子42701&主题362&精华29&龙晶21 &龙威0 &积分235&阅读权限150&好友94&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9&龙威0 &积分235&好友94&注册时间&
难怪最近用客户端几次传图都失败了
── 吾可污,非常污。
现在修复了
性别男&UID793986&帖子2227&主题427&精华0&龙晶4 &龙威0 &积分10&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0&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稻粱 于
22:05 编辑
/video/av4418798/
这里八分二十秒开始的几分钟好像有提到是怎么测出来的
说是根据突变,Y染色体上某个位置具有相 ...
刚看到教主的帖子,才发现楼主也挺逗的,感情爱新觉罗·觉昌安不是满族的超级祖先
性别男&UID749643&帖子1921&主题2&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天下所有人都得给这三个人磕头认祖宗?
还是把天朝还给这三个人的后代?
还是为以后奴役汉人造势?
性别男&UID353955&帖子7538&主题153&精华1&龙晶0 &龙威0 &积分13&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13&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boltgun 于
18:46 编辑
本来如果把目光限制在某个生活紧张的时代比如明清,那么家境好的活下来家境不好的死的多这是社会客观现象,但是教主就是把这个客观现象演绎发展了一下,将其间接结果拿出来当作一个重要的发展规律——甚至是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来研究,不得不说是倒果为因。
之所以教主会选择这么个间接结果来当成主线,估计也还是因为他最近就一直在沉迷遗传播种这方面的梗/设定/力量体系/题材?
也许这个种子当初在研究巴尔之子的时候就埋下来了。
性别男&UID479641&帖子176&主题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不明觉厉,急需科普
性别男&UID67522&帖子6595&主题145&精华2&龙晶1 &龙威0 &积分19&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龙威0 &积分19&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huwd 于
22:06 编辑
本帖最后由 boltgun 于
18:46 编辑& && & & && &本来如果把目光限制在某个生活紧张的时代比如明清,那么家境好的活下来家境不好的死的 ...谈这个话题,其实闲的而已。那个M122(也就是O3一支),是大约在四万前年,出现于印度次大陆。这个基因和相貌没有关系,考虑到气候等因素,最初那位M122携带者可能类似今天南亚人的长相。后来M122这一群体不断向东迁徙,来到中南半岛,又分数支向各个方向发展。
大约在一万年前,其中一支越过云贵高原来到陕西等地,以此为基地向四面八方扩散。大约五千年前,M122下面又出现了分化,大略分为东(夏夷的相对多数)、西(羌藏的相对多数)两支。当时M122已经散布西北、华北及东北亚、蒙古草原部分地区,远达朝鲜半岛。教主所说的国野之分,大抵发生在M122内部。乃至春秋时期所谓的诸夷、戎,其实也多是M122内部的不同族群。历史上,M122在整个亚洲东部、南部都扩散得很给力的。直到今天,各现代北方民族中,也普遍含有比例不一的M122。
当然,很早的时候M122就和其他人混合居住了,比如曹操家族就是M268(O2一支),并没有被M122干掉。至于现代汉族独有,其他现代民族都没有的,是M122中分离出来的M134、M117,不过所占比例并不大。
性别男&UID67522&帖子6595&主题145&精华2&龙晶1 &龙威0 &积分19&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龙威0 &积分19&好友0&注册时间&
其实觉昌安的那个例子确实不妥,但估计楼主不知道。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到现在还搞不明白爱新觉罗家到底应该是那一类呢。我看报道,研究人员在两岸三地抽样了几个黄带子的后人,结果。。。不一样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潇潇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Powered by北方最神秘的民族,成吉思汗6攻不下,居然因为太强大而被灭族
北方最神秘的民族,成吉思汗6攻不下,居然因为太强大而被灭族
11世纪硝烟纷争的北方,一个弱小的民族在列强环伺中迅速崛起,与宋辽金抗衡上百年,有着世界征服者的成吉思汗6次攻打,花了22年时间仍没有将其完全征服,反而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这就是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党项族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民族,很少有人像他们一样,一夜之间就从历史上蒸发,留给世人的史料可谓少之又少。更为传奇的是,西夏的灭国居然是因为太强大,强大到让敌人毛骨悚然。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衰弱,北方游牧民族纷纷自立为王,有的南下牧马有的称雄塞上。到了宋朝,实力壮大的党项人在李继迁的率领下背叛宋朝,后来李元昊开疆辟土建立西夏,与宋、辽、金三国抗衡将近两百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遂把目光投降了南方。与强盛的金国相比,成吉思汗的第一刀砍向了看似弱小的西夏。不过事实很快证明,这可能是他此生做过的最后悔的决定。从1205年至1227年,成吉思汗先后发动了6次战争,都没能一口气吃掉西夏。西夏无坚不摧的“铁鹞子”军团,让蒙古轻骑兵吃尽了苦头,各种先进的攻城、野战武器对于蒙古人来说简直就是黑科技。(西夏铁鹞子骑兵)有学者选出了历史上35个最神秘的民族,党项族名列第一。党项是西羌人的后裔,一直过着不事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生活,不知何时突然掌握了高超的冶金锻造技术,不仅在中国冷兵器史上留下的辉煌的一页,同时在抵御外敌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华第一剑剑是古代最常见的兵器之一,党项人的铸剑工艺是其他民族望尘不及的。西夏剑流誉天下,大宋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以能佩戴一柄西夏剑而感到光荣。党项民风尚武,但在宫廷之中却有一个“文思院”。如果你以为这是吟诗作对的地方,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党项人研究冶金工艺的场所。文思院为西夏研制出了合成钢,还摸索出了一套精湛的淬火和回火工艺,使得西夏剑被称为“中华第一剑”。神臂弓弓被列为三十六般兵器之首,游牧出身的党项人自古就擅长骑射,对弓弩的改良也十分注重。西夏早期的弓弩拉力比较小,后来在弩的前部加上了脚环。拉弓时脚蹬在环上,然后再用手拉开弩弦,这就是早期的神臂弓。宋神宗年间传入中原,立刻被宋军奉为神器,经过不断地改良,为南宋抵抗蒙古大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冷锻甲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西夏从一个二等民族,一跃成为称雄塞上的强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的铁鹞子军团。铁鹞子顾名思义就是全身铁甲。党项人用冷锻技术制造的盔甲不仅轻便美观,而且防御力十足。宋朝十大名将之一的韩琦为测试西夏甲的防御力,在五十步外连续射击,结果没有一箭可以穿透。(出土的西夏炮)火铳和铁蒺藜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火器的国家。西夏火铳是最早的金属管型火器,他们的铁蒺藜就更厉害了。虽然只有拳头般大小,但表面布满铁钉,放在骑兵的必经之路上,马蹄只要踩在上面立刻就会失去战斗力。还有一种空心铁蒺藜,内部填满炸药装上导火索,埋在地下就是地雷,用手投掷就变成了手榴弹。据说成吉思汗就是在六盘山被西夏的火器炸伤,最后不治身亡。党项人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军工水平让成吉思汗深感不安,如果他们发展起来,肯定是蒙古大军的隐患。于是临终前留下“三灭令”,要对西夏灭国、灭种、灭文。后来蒙古灭亡西夏时,真的就杀光了党项人,还摧毁了他们的建筑、艺术和文化。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心中有成吉思汗&&&&&&&&&&
发布者:&|&
浏览(3666) 评论
&|&发布时间: 08:10:48&最后更新时间: 08:10:48
本作品所属分类:
文章类型:普通
  在和蒙古族同胞相处的日子里,我几乎每一天都在想着成吉思汗这个名字。  这么多年之后,成吉思汗切切实实被人们记住了。  我站在成吉思汗的灵柩前,双手托着那盏神灯,表达我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意。  成吉思汗征服了大片土地,达到大约3000万平方公里,那是多么辽阔的一片土地啊。  在纪念成吉思汗的陵园里,用水泥做成的那幅地图,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成吉思汗征服那片地域的艰辛。  蒙古人从哪里来?他们的祖先究竟是谁?  在《蒙古秘史》中有这样的描述:“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苍生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白色鹿)。他们渡腾汲思水来到位于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生了一个儿子叫巴塔赤罕。”于是,蒙古人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以至于后来成了一个征服世界巨大版图的民族。  那几天内蒙的天气不是很热,其实即使天气再热我也要去成吉思汗陵园。  在内蒙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其实陵园里并没有装着成吉思汗遗体的灵柩。在过去的年代里,蒙古族的统治者在死后,他们的遗体都是密葬的。他们生前选择了墓地,后人在下葬他们的遗体后,用万马踏平的办法,不留下任何痕迹。如今留在陵园灵柩中的只是一撮骆驼毛,就是成吉思汗咽最后一口气时放在鼻孔里骆驼毛,在蒙古人看来,人在死后的灵魂就附在这撮骆驼毛上。  然而,在陵园纪念成吉思汗的仪式上,我的感觉仍然是成吉思汗就在祭祀厅内,就在神灯和香炉的后面。  祭祀仪式进行时,我问自己:成吉思汗征服那么一大片地域靠的是什么?是金戈铁马?  在成吉思汗的陵园里,人们根据欧洲画家的一幅油画建起了几个雕塑群。在这些雕塑群中,最为壮观的是成吉思汗的金帐。成吉思汗每次出征都住在这个金帐里。看到这些雕塑群,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成吉思汗出征时的场面。显然,金戈铁马是他征服的重要手段。  那个时候,蒙古人打仗不是粮草先行,而是粮草随后,在士兵的后面是羊群、牛群、马群,是老人、儿童和妇女。蒙古人打仗简直是民族的大迁移!  在成吉思汗的陵园里,我看到的已经不是陵园的本身……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成吉思汗能否成为联系内外蒙的一个精神纽带?外蒙是否存在一个回归祖国的问题?请教下马老。
/wenyuanzhu
:文思泉涌&( 19:26:52)&
在这里学习吸取营养。。。。。。
:张燕辉&( 01:25:26)&
生活在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真幸运,快马、弯刀、轻弓、重剑,男人能有机会为了自己的民族冲锋陷阵。战争中不免杀戮,但大汗通过战争也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了解和交流。开放的蒙古帝国用自信的胸襟拥抱了世界,祖先中有蒙古血统,一直以此为荣。
:骠骑兵大尉&( 18:07:40)&
所谓的黄祸,三光之鼻祖!
:匿名&( 15:44:30)&
人口不到一百万,士兵不到12万,灭西夏、南宋,直到越过波斯、德意志“拥抱敌人的妻子、女儿”,将后方交于异族人管理,真是匪夷所思。
:&( 15:17:27)&
5 篇, 1 页 1
(必填)&&&&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发表(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常生活英语单词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