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r7s手机 R7s深度评测 为什么它如此热销

今日: 0|主题: 3360
imobile币:36121 昵称:imobile币:27146 昵称:imobile币:24946 昵称:imobile币:21895 昵称:imobile币:21401 昵称:imobile币:21292 昵称:imobile币:17364 昵称:imobile币:17299 昵称:imobile币:17242 昵称:imobile币:15761 昵称:
积分:170440 昵称:积分:101981 昵称:积分:75271 昵称:积分:74397 昵称:积分:73813 昵称:积分:72007 昵称:积分:71410 昵称:积分:70259 昵称:积分:66076 昵称:积分:64488 昵称:
持续热销背后的秘密——OPPO R7s深度评测
2414 次浏览
5 位用户参与讨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手机之家!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arkey007 于
23:28 编辑
外观评测篇请移步:
屏幕与色温
1.jpg (2.46 MB, 下载次数: 2)
23:12 上传
▲OPPO R7s的屏幕材质为AMOLED,这在很多人眼里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这么说呢?AMOLED这种屏幕最大的特点便是色彩比IPS屏更为丰富,显示黑色也更为纯粹,因为每个像素点都能自发光,所以避免了屏幕漏光现象的同时也更加省电,但也会有一些用户嫌它显示效果过于艳丽会失去真实感。目前一些采用了这种屏幕的机型会用系统内置几种色温模式这种办法来平衡屏幕色温,但OPPO R7s并没有贸贸然跟进。因为手机屏幕的色温涉及的调节环境并不仅仅是桌面,它还包括影像界面与阅读界面等,R7s在调试的时候曾经试过三种模式,最终选择了一种白天、室内、暗光、静物、夜景都相对均衡的模式,也就是现在R7s的显示模式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特别问了一下身边使用三星、一加等可以调节色温的手机的用户,他们都表示调来调去其实挺烦的,绝大多数都保持了默认色温,所以R7s并没有调节屏幕色温的功能,想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2.JPG (841.01 KB, 下载次数: 1)
23:12 上传
3.JPG (729.65 KB, 下载次数: 0)
23:13 上传
4.JPG (263.89 KB, 下载次数: 0)
23:13 上传
5.JPG (600.66 KB, 下载次数: 0)
23:14 上传
▲为了更好的展示OPPO R7s的屏幕显示效果,我找来了一台以“通透屏幕”闻名的一加手机2。两部手机同样都是5.5英寸屏幕,1080P分辨率,区别就在于OPPO R7s是AMOLED屏幕,而一加2则是IPS-NEO屏幕。测试时两部手机都把亮度开到最大,色温为默认,左为OPPO R7s,右为一加手机2。
从测试结果来看,OPPO R7s这枚屏幕的色彩饱和度与亮度均超越了一加手机2,由于OPPO针对AMOLED屏颜色普遍偏冷的问题进行了调校,所以实际显示效果是更为讨好人眼的偏暖色,可视角度也十分优秀。一加手机2的屏幕虽然平时使用中视觉效果还是蛮舒服的,但和OPPO R7s的AMOLED屏比起来,在黑色纯净度和色彩逼真度方面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VOOC闪充与续航
6.jpg (912.7 KB, 下载次数: 0)
23:15 上传
7.png (458.83 KB, 下载次数: 1)
23:15 上传
8.jpg (574.94 KB, 下载次数: 1)
23:15 上传
9.jpg (556.65 KB, 下载次数: 1)
23:15 上传
▲还记得去年年初随着Find7一齐发布的VOOC闪充技术,曾惊艳了整个业界,这项技术在2014年几乎独领风骚了一整年,直到今年才开始陆续有其他品牌支持快充的手机出现。而在今年暑假,随着《中国好声音》等大热综艺节目的播出,“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广告语也为人们所熟知。有趣的是,刚拿到R7s的时候我一个同事见到了,但一时说不出型号,于是脱口而出“这不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那手机吗?叫什么牌子来着?”……由此可见这句广告语的深入民心有时甚至超越了品牌认知度。
10.png (113.73 KB, 下载次数: 0)
23:15 上传
▲就像上面的图片所示,要把A水池里的水快速导入到B水池里,可以增加压力(增强电压),但其后果是发热量大增,安全隐患极大;也可以增加传输面积(增加电流),但一样会造成B水池难以承受,于是OPPO的VOOC技术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增加多条传输通道(增加电池触点和数据口、充电线针脚),水流可以平稳到达B水池。
在这张图片里,A水池就是市电,B水池就是手机电池,水流就是电量。VOOC闪充与一般充电不同,它在电源适配器中植入微型智能芯片“闪芯”,闪芯智能调节电流,智能识别闪充条件,提高充电效率,减少手机充电时发热。经过测试,将OPPO R7s的电量从19%充到93%,需时53分钟,从0%充到100%需要87分钟。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充电极快,到了超过75%的时候速度就慢下来了,这是为了减少手机充电时发热而采取的保护措施。而且OPPO还有个蛮有趣的服务,就是在全国1560家专卖店开设了VOOC充电服务,只要是OPPO用户,随时可以去店里充电。
11.jpg (1.24 MB, 下载次数: 1)
23:15 上传
▲OPPO R7s搭载了高通骁龙616处理器,电池容量为3070毫安,那么主打“长续航”的它究竟在这方面表现如何呢?我们知道多核CPU处理器、大尺寸屏幕都是“电老虎”,针对于此我专门进行了测试,打电话、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和拍照,每项各半小时,电量还剩下59%左右。随后我没有再专门测试,在一个星期的使用时间里,每天早上充满电出门,正常使用了一天下来,到晚上睡觉时通常电量都会在40%以上。我是属于那种时不时都会把手机掏出来点亮屏幕滑动几下菜单再收起来的人,应该属于中重度用户,这也是近期我玩过的手机中续航能力最久的手机了。
12.jpg (364.56 KB, 下载次数: 0)
23:15 上传
▲虽然说跑分并不代表体验,但既然是一篇评测文章,跑个分也在所难免。跑分应该算是OPPO R7s的弱项了,3GB版的R7s安兔兔V5.7.3版的跑分成绩为38701分,4GB版的R7s跑分为40752分。在执行《狂野飙车8》等大型游戏时,R7s并没有明显机身发烫的现象,作为一款金属机身的手机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
13.jpg (1.38 MB, 下载次数: 0)
23:16 上传
▲OPPO R7s的后置摄像头采用了1/3.06英寸isocell技术CMOS感光元件,单个像素点面积为1.12μm,镜头获得了德国施耐德认证,这点和之前的OPPO N3是一样的,但R7s胜在支持慢门拍摄。
14.jpg (292.01 KB, 下载次数: 2)
23:16 上传
▲相机界面和R7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R7s搭载了包括反差式对焦和相位对焦的混合对焦系统,可自动识别场景,拍照功能也是新颖的插件式,能够自主安装和卸载。
15.jpg (1.11 MB, 下载次数: 0)
23:16 上传
16.jpg (925.89 KB, 下载次数: 0)
23:16 上传
▲首先R7s给我的感觉就是白平衡和色彩还原很准,拍摄上面两张照片时,可以在灰蒙蒙的空气中将天空的那点蓝拍出来,而且色彩较为艳丽饱和,还记得之前在试用R5和R7时,那偏洋红的白平衡曾给我很大困扰,R7s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17.jpg (1.23 MB, 下载次数: 0)
23:16 上传
▲相比起来HDR模式就有点不尽如人意了,整体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而且色调偏黄,可取之处是暗部细节提升还是蛮大的。希望工程师在后续版本中能加以优化,目前的HDR效果比较假。
18.jpg (581.43 KB, 下载次数: 0)
23:16 上传
▲全景模式只能从左向右扫,这点比起N3那随心所欲的全景模式可就差得有点远了,所幸出片效果还不错,并没有明显的拼接痕迹。
19.jpg (1.14 MB, 下载次数: 1)
23:17 上传
20.jpg (695.79 KB, 下载次数: 0)
23:17 上传
21.jpg (979.04 KB, 下载次数: 0)
23:17 上传
22.jpg (1.1 MB, 下载次数: 0)
23:18 上传
23.jpg (1012.86 KB, 下载次数: 0)
23:18 上传
24.jpg (955.47 KB, 下载次数: 1)
23:18 上传
▲OPPO R7s的弱光拍摄是一大惊喜,值得花费一番笔墨去讨论。之前R7上有一个绚彩夜拍的功能,开启后能抑制噪点、增加饱和度和锐利度,但在R7s上这个模式已经消失不见。经过询问相关人员,得知原来绚彩夜拍模式已经融入到自动场景识别中去,只要系统检测到光线较弱,便会自动开启夜拍模式,抬手就能拍,这个设计理念我挺赞同。在我玩过的几十部手机里,大多都有丰富多彩的拍照功能,但我用来参加摄影比赛或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自动模式拍的,不仅我如此,我询问了身边几位影友,也是一样的观点,所以我一直认为优化好自动模式,抬手就能出大片,比之把一个相机功能做成十几个APP的奇葩做法要好得多。R7s的弱光拍摄在同价位手机中属于上乘水准,虽然F2.2的光圈并不算很大,但它很好的抓住了噪点和锐度之间的平衡,而且色彩保持一贯的艳丽,十分讨好人眼。
25.jpg (930.11 KB, 下载次数: 2)
23:18 上传
26.jpg (1.01 MB, 下载次数: 0)
23:19 上传
27.jpg (855.71 KB, 下载次数: 0)
23:19 上传
28.jpg (903.52 KB, 下载次数: 0)
23:19 上传
▲如果还嫌R7s的夜拍不能满足要求,那么还可以启动慢速快门模式,R7s支持16秒慢门拍摄,进入这个模式后ISO会自动锁定在100,画质很纯净,而且画面也比较明亮,有耐心的话可以玩出很多花样。
29.jpg (673.91 KB, 下载次数: 1)
23:19 上传
▲R7s自带了一个绚彩滤镜功能,通过它可以拍出各种色调的照片,文艺范十足,不过只能直接套用,无法调节效果强度。
30.jpg (711.89 KB, 下载次数: 0)
23:20 上传
▲OPPO R7s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它并没有N3那么多针对眼睛眉毛分别进行优化的极致美颜选项,而是提供了三级美颜强度。从样张可以看出随着强度的加大,人脸的肤色、光泽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拍摄时受暖色灯光影响,人脸较为偏黄,但开启美颜模式后就变得又白又嫩了。此外由于R7s并没有前置补光灯,所以它取巧的利用屏幕背光,设计了一个“夜拍补光”的功能,只要开启这项功能,屏幕背光就会亮起,将人脸照亮,从而起到补光的作用。OPPO R7s在很多诸如此类的细节地方都做了优化,取消了繁琐的操作,务求让用户用最简单的操作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我看来,这个设计理念正是以后手机拍照的大趋势。
31.jpg (725.98 KB, 下载次数: 1)
23:20 上传
▲OPPO用了一年的时间,让自己的操作系统ColorOS成为了国内第二大安卓操作系统,用户量超过两千万,我是从N1开始使用ColorOS系统的,一路走来经历了Find7、R5\N3、R7等几个不同版本不同机器的升级,感觉ColorOS的发展方向正从最初的华丽眩目,向极致体验转变。
32.jpg (1.1 MB, 下载次数: 1)
23:20 上传
▲首先是图标和界面都进行了重绘,醒目的同时图标也显得很有质感。
33.jpg (706.19 KB, 下载次数: 0)
23:21 上传
▲其次是很多华而不实的功能被取消掉了,比如自定义手势板、自由天气等,这些功能本来是可以吸引到很多喜欢尝鲜的用户,但时间久了其体验并不是很好,自定义手势板操作较为繁琐,而自由天气则是BUG不断,有时半夜会响起雷声吓死个人,所以都取消掉了。
34.jpg (244.11 KB, 下载次数: 0)
23:21 上传
35.jpg (514.94 KB, 下载次数: 0)
23:21 上传
▲此外ColorOS也对自带软件来了一番大瘦身,除了文件管理器、云笔记、计算器和录音机这些必备工具之外,就只有自家的主题、软件商店、OPPO乐园等软件,并没有过多的第三方合作推广软件。
36.jpg (883.22 KB, 下载次数: 1)
23:22 上传
▲写到这里文章也到了尾巴,这时我想起一件事。我老婆一直是OPPO和一加手机的粉丝,这几年来都是在用这两个品牌的手机,甚至我提出给她换IPhone6她也不要,最后我实在好奇,问她坚持不换的理由是什么,她的回答让我瞠目结舌:“因为OPPO和一加都可以三指截屏,而且自拍比苹果好看……”
我老婆不是数码发烧友,也不懂什么高通啊CNC啊之类的术语,但她的观点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心声——有时候手机过多的追求配置参数真的没什么必要,仅仅一个简单的三指截屏就能留住一些喜欢这功能的用户了。这两年OPPO不断在用户体验上发力创新,可旋转摄像头、VOOC闪充、极致美颜等都受到了业界好评。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截止到今年十月份,国内本土 企业申请专利数量的前十名企业,在手机行业中,OPPO成为了国内本土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手机品牌。在细节处做好,满足用户想要的,为用户提供细致的体验和服务,用户粘性就会越来越大,我想,这就是OPPO能将中庸配置卖出高价,并且持续热销的真正原因了。
已有5人评论
签到天数: 21 天[LV.4]偶尔看看III
流弊&&深度评测!
OPPO这款R7s看起来还不错哦~~
签到天数: 15 天[LV.4]偶尔看看III
果然非常专业,前来学习
签到天数: 23 天[LV.4]偶尔看看III
支持码头兄
签到天数: 6 天[LV.2]偶尔看看I
签到天数: 15 天[LV.4]偶尔看看III
马头哥好利害
签到天数: 15 天[LV.4]偶尔看看III
马头哥好利害
社区QQ达人
使用QQ帐号登录论坛的用户
实习版主勋章
管理员勋章
社区管理员标识
论坛版主标识
超级版主勋章
超版版主标识
分区版主勋章
分区版主标识
超人版主勋章
连续3月考核获得优秀成绩,可获得超人版主勋章,有效期3个月
优秀版主勋章
当月获得考核,获得优秀成绩,可获得优秀版主勋章
荣誉会员勋章
荣誉会员标识
钻石等级勋章LV11
分10-12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钻石等级勋章LV11
分10-12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紫金等级勋章LV9
分7-9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钻石等级勋章LV10
分10-12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紫金等级勋章LV8
分7-9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紫金等级勋章LV7
分7-9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白银等级勋章LV6
分4-6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白银等级勋章LV5
分4-6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白银等级勋章LV4
分4-6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青铜等级勋章LV3
分1-3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青铜等级勋章LV2
分1-3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青铜等级勋章LV1
分1-3等级,根据版主考核结果发放
2013年度纪念勋章
2013年度纪念勋章
猜机王勋章
月度猜机达人获得
论坛美女标识
评测组成员标识
论坛帅哥标识
资源组勋章
资源组成员标识
rom组成员标识
玩机达人勋章
加入玩机中心成为玩机达人,并符合招募条件
新新人类勋章
论坛在线时间满24小时
论坛达人勋章
积分达到200分用户可领取
活跃会员勋章
主题帖数量达到100个用户可领取
热心会员勋章
在线时间满300小时用户可领取,发帖+回复100以上,注册时间3个月以上,在线时间超过30小时
核心会员勋章
授予在论坛表现活跃的会员,要求注册时间在6个月以上,发帖+回复数200以上,在线时间超过100小时。
资深会员勋章
授予表现优异的活跃会员。要求发帖+回帖量1000以上,必须获得核心会员勋章
荣耀会员勋章
申请时必须拥有资深会员勋章,授予注册时间超过三年,总发帖数大于2000,在线时间超过300小时的会员
社区建设勋章
申请时必须拥有荣誉会员勋章,对本论坛内容及架构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当版主三个月以上或特殊用户组三个月
终身成就勋章
申请时必须拥有社区建设勋章,授予连续担任版主两年以上。破格条件:连续两次以上获得超人版主勋章。
功勋元老勋章
授予注册时间超过三年,连续当版主1年以上,总发帖数大于4000,在线时间超过500小时的会员
十二生肖勋章鼠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一年
十二生肖勋章牛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一年
十二生肖勋章虎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一年
十二生肖勋章兔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一年
十二生肖勋章龙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生肖勋章蛇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一年
十二生肖勋章马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1年
十二生肖勋章羊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1年
十二生肖勋章猴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1年
十二生肖勋章鸡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1年
十二生肖勋章狗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1年
十二生肖勋章猪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有效期1年
十二星座勋章白羊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金牛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双子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巨蟹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狮子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处女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天秤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天蝎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射手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摩羯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水瓶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十二星座勋章双鱼
积分商城有售,100i币一枚
神秘人勋章
性别婚姻保密勋章,限购一枚500imobile币
单身汉勋章
单身勋章,积分商城有售,限购一枚100i币
成家立业勋章
成家立业勋章,积分商城有售,限购一枚100imobile币
2014纪念版勋章
2014年纪念版勋章,OPPO R7惊艳的外观赢得了用户的喜爱,流畅的体验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这也造就了OPPO R7出货便售罄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频频出现,如此盛况,当然不负万人迷的称号!还记得发布会前,OPPO R7在京东预约首发的3天里,预定量就已破500万,引发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咨询,未曾露面便轻易俘获了消费者的心,没办法,万人迷R7的魅力势不可挡!而当R7正式开售后,更是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购机热潮,你以为仅仅只是畅销吗?NO!当用户体验到真机后,更是给出了高达96%的好评。热销+好评,才是真正的万人迷!OPPO R7刚刚上线2周,就获得了众多热心用户的好评, 哪怕是在聚集着最挑剔的数码爱好者的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电脑网这两大权威IT垂直媒体上,R7的产品评分都相当高,在中关村更是高达4.1分。连最挑剔的消费者都对R7好评不断,万人迷R7就是这么任性,就该这么任性!
OPPO R7中关村4.1分vivo X5Pro 中关村评分华为P8 中关村评分从消费者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大家对OPPO R7的无比厚爱,无论是极致外观、妙趣拍照还是强大的VOOC闪充都得到了用户的诸多赞扬,R7具有的这些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让用户体验更贴心的实用功能,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OPPO R7中关村用户评价在阅读量最高的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和《今日头条》上,有很多关于 OPPO R7的内容和报道,纵观媒体和用户的评论,大家对OPPO这款十年诚品的认可度都非常高。
热门用户评论越来越多的媒体和用户开始关注OPPO,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爱上OPPO,当手机行业资深人士都对OPPO R7充满信心时,当首批购机用户都对R7好评如潮时,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骄傲。
面对这样一款明星产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真诚的沟通和贴心的服务,让OPPO R7成为真正的万人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深度测评:Tweetbot 何以如此特别 - 少数派
深度测评:Tweetbot 何以如此特别
深度测评:Tweetbot 何以如此特别
的每次更新都是应用圈儿的一场狂欢,它属于那几个每次大版本更新都会被各大互联网媒体报道的出自于独立开发者之手的应用之一。作为连 Apple 的高管 Phil Schiller 都在使用这款 Twitter 的第三方客户端,它何以如此特别?
《生活大爆炸》里 Penny 对 Leonard 说过一句「You have destroyed my ability to tolerate idiots.」这是指,在结识 Leonard 以后,她意识到了曾交往过的荒唐男友们有多烂。她对男人的鉴定基准再也降不到那个地步了。类似的,Tweetbot 也有这样抬高你对 App 的鉴定基准的能力。用过了 Tweetbot 你就会有能力屏蔽一批不值得在上面浪费时间的应用,要么你能一眼就能判断出那些是做工粗糙的,要么你能判断出虽然那些 App 的开发者看似绞尽脑汁想提出新的交互方式,但因为并不符合设计规范所以不会好用。
是最好的 Twitter 客户端是不客观的,毕竟官方客户端独占了不少新功能的 API,第三方客户端里还有鲜艳活泼的 ,哪个好哪个不好主要是看用户的个人需求以及因之产生的主观判断。对我来说,Tweetbot 满足了我对一个 Twitter 客户端的所有期待,而且常让我感到惊喜。
Tweetbot 从始至终坚持在主界面使用底栏导航:
底栏导航的优势在于逻辑清晰,减少操作量。Tweetbot 底栏的操作是互不干扰的,这样我们就完全可以分别进行 Timeline 阅读 / 列表阅读 以及搜索。互不干涉进程,还可一键切换。
与此相对的是
的顶栏+汉堡菜单的混合操作方式。Twitterrific 把 Timeline / At / 私信放在了主界面的顶部,然后把 搜索 / 付费升级 / 已保存的搜索 / 列表等各不相关的东西全塞进了汉堡菜单,这样你除了阅读私信和 At,都得跳出正在读的 Timeline 去做,而且得按两下:一下打开汉堡菜单,一下打开相应功能。
除了阅览信息的主界面,Tweetbot 还有一个设置界面。这个界面的形式在几代的微调后,在如今的 Tweetbot 4 中与 iOS 本身的设置体验几乎一致:以列表形式体现、左边显示为项目右边显示为目前预设项、直接为二选一的选项提供开关等……
与此相较,Twitterrific 的设置选项的设计便显得复杂。首先它将设置选项分为了两部分,界面个性化部分和功能部分。个性化部分使用的是抽象的图标,由于不提供预览而是采用直接作用到时间线,有的修改很难直接看到效果;功能部分它倒是用回了文字,但目前的预设项并没有显示出来,所以你不知道目前的设置是否是符合你需求的,你得都进去看一眼才行。
Tweetbot 只有主界面和设计界面两个主要的界面,不用想也不用猜功能,直接拿起来就懂怎么用。会用 iOS 你就会用 Tweetbot,而这似乎一直都是 Tweetbot 的追求。
或许有人会觉得一个和原生系统感觉相近意味着死板,但使用 Tweetbot 会让你意识到未必如此。Tweetbot 的开发者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儿,每次苹果开 WWDC 或者新品发布会,妙语连珠地吐槽的人群中一定有他。当别人问他 Tweetbot 什么时候支持 Apple Watch 的时候,他表示「那是啥玩意儿?从没听说过。」
这样的人手里绝不会出一个仅仅做到本分的应用。
在 Tweetbot 3 以后,就像我们在 iOS 上快速地切换输入法一样,底部导航栏后两个标签可以通过滑动来进行切换。
发现它的时候是因为我是这种交互方式的忠实拥趸:手指按下菜单弹出,滑动到目的选项,手指离开屏幕选中。滑动这个操作可以给肌肉一个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比用眼睛看要来的精确,久而久之就生出了肌肉记忆,上面的描述看似是三个操作,熟练了就成为了一个操作。这也是我特别喜欢
的原因之一。
在动画效果方面 Tweetbot 从来也不死板,Tweetbot 3 以后的动画更可以说是俏皮:
发现它是因为我在浏览多个图片的时候不小心的时候搓了一下图,结果它就朝着那个方向飞了,我想感受过这个动效的人已经不会好好儿的认真点图让它缩回去了吧,我们会故意甩飞图片,心里可能还会配一句「走你~」
另一个惊喜是长按转发或头像来进行多账户间的切换,非常适合多个账户来回使用的人:
墨客快速切换用户的方法是长按 Profile 标签页,这就不如 Tweetbot 的设计那么容易让人联想,毕竟我们常做的是以按头像来切账户。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说快捷切换白天/黑夜主题的手势和动画效果等等。这些细节或是实用或是有趣,关键是,我们最初对这款应用并没有抱着这种期待,当我们抱着试试的态度,看看那些我们习惯的操作是否能够应用到 Tweetbot 上的时候,它完成的都出奇地好。
我是 URL Schemes 的爱用者,是否支持 URL Schemes 以及支持得是否规范完整是我在同类应用中进行选择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一个社交 App 你要 URL Schemes 干吗?我个人有很多原因,但在下面只提一个情境:快速查看列表。
我初期使用 Twitter 的时候关注了一些科技媒体的官方账户,但这些账户更新太频繁,追推的压力太大。后来发现 Twitter 里不用关注也能把对方放进列表时长舒一口气,直接将两者分开放,平时刷 Timeline,需要获取消息时刷新闻。除此之外列表还可以有其它使用情景,比如就有人跟我说过「在地铁刷推,刷着刷着 Timeline 里划出来个裸女,很尴尬」这位朋友完全可以把这些让你尴尬的帐户放到列表嘛。
总之,看 Timeline 是闲散时打开 Twitter 的主要目的,而看列表则是满足各种特殊需求。对于这样的需求,能少按几下直达它自然是最好,这时候自然会想到 URL Schemes。
在 Tweetbot 中,调用某个列表的 URL Schemes 是:
tweetbot:///list/&list_id&
三角括号 && 中的是变量,如果你只用一个账户的话,可以把 screenname 省去——但后面的 / 不能省——来表示使用当前账户查看列表:
tweetbot:///list/&list_id&
list_id 是列表的 ID,每个列表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 ID,这个 ID 可以在 Twitter 列表页面用审查元素的方法来查。
除此之外,不仅是列表,Tweetbot 对 URL Schemes 是各个(包括官方)客户端里最系统最完整的,应该可以满足 Poweruser 们的各种刁钻需求。
Tweetbot 4
作为一个大版本更新,Tweetbot 4 首先弥补了 Tweetbot 3 没有 iPad 版客户端的遗憾,直接推出了通用版的应用 。同时在 Tweetbot 3 的基础上利用了 Twitter 的 API 以及 iOS 9 的新特性增加了不少新功能。除此之外还有着大量的细节更新,其中有纯视觉的改变——我们不会在章中提及——也有随着界的调整产的交互上的变化。
不只是视觉效果
大版本更新如果没有相应的视觉元素的变化,就会让人难以感到版本升级的新鲜感,难以满足预期。所以设计师和开发者无论如何是要进行些视觉上的改变的,或是随着 iOS 的风格变化大变身,或是仅将蓝的地方改成黑的。不过不论视觉上怎么去改,Tweetbot 的操作逻辑及后续影响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比如 Tweetbot 3 中,推文细节界面的回复是向上延伸的,这样是不符合我们从上到下的浏览习惯,二是会在开始给屏幕底部留下一片空白。到了 Tweetbot 4,这个设计被修正了,变成了更加自然的向下延伸:
再来看编写界面中插入图片的处理方法。Tweetbot 3 使用的是当时流行的「选择最后一张图片」的设计思路,但到了 Tweetbot 4 就从 iMessages 中偷师,使用了同样的预览的手法,不仅做到了更直观地选择最后一张图片,选择其它图片也更快,还可以一次选择多张图片。
最后再举一个查看个人页面 (Profile) 的例子。Tweetbot 4 的个人页面将元素进行了重排,把 Follow/Follower 和 Tweets/Listed 区别显示,同时在个人页面里显示出该用户的原创推,这让你更容易知道,你现在浏览的个人页面的所有者在社交网站上大概是个什么风格。同时,如果你时间线中,有个陌生的话被你关注的人转载了,你点他的头像进入这个陌生人的个人页面后会发现他的个人页面中有个 Common Followers,Common Followers 显示的是那些你关注了的同时也在关注你现在在看着的这个人。比如你关注了 ABCDE,其中 ABC 都关注了 F,这样你点开 F 的主页,就会在 Common Followers 下面看到 ABC 这三个人的头像。
这个功能的实用性在于你能很快地知道这个被转发的、说话好像还有点儿意思的人和你的交集是什么,从而让判断「他是不是值得你关注」这件事变得容易。
这些视觉元素的修改都是伴随着它的实用意义的。尤其是从个人页面的变化中我们能够感受到 Tapbot 团队对社交的理解:看原创推文能让你对对方快速形成第一印象,而 Common Followers 可以直接看出你们之间的联系。
Stats & Activity
Twitter 的官方客户端在一两年前就有个功能叫 Notifications,在客户端中它的位置代替了传统的 @,可以看到最近跟你互动的所有消息,包括回复、转推、收藏以及谁 Fo 了你。这个 Twitter 内部的信息中心很实用,但 Tweetbot 3 迟迟没有添加,我一直很介意。Tweetbot 4 终于带着它来了,而且一如既往地完成得超乎预期。
在大家升级过之后对这个功能的反应是最明显的,晒新客户端的时候也都是使用的这个界面的截图。Activity 对应的是官方的 Notification 部分,而官方采用的设计则是将回复显示为一种表现方式,关注 / 收藏 / Retweet 显示为一种表现方式,引用显示为另一种表现方式。虽然采用这三种方式可能提高了辨识度,但也造成了视觉上的混乱。Tweetbot 则对不同的状态使用了不同的角标,同时采取一致的表现方式——同样的大小和同样的位置——这种表现方式明显让人更感到匀称整洁。
Tweetbot 不光是使用 Activity 界面显示每条具体的互动,它在这方面还延伸出了统计的功能 Stats,来统计用户整体的互动程度和每条原创推文的互动程度。
如果这界面没了这个折线图一定会平庸许多,图片比数字直观,用一个折线图去体现一个账户的活跃度要比通过一组数字来展示更加高明。不仅如此,在这个折线图中,你看不到纵轴的数值,它的基准是上周最活跃的那条推,所以如果你的互动率不高,这个图的走势会一直向下。
在 Stats 的界面中,当你进入每条推文的详细界面,除了正常的元素以外,还可以看到该推文的 Quotes (引用量)。Quotes 经过 Twitter 的改革,已经更像微博的转发,它的数量也变得易于统计了。但除了 Tweetbot 还没有统计单条推文的 Quotes 的。
我们使用社交网络都是期待互动的,而从 Stats & Activity 这个界面中我们就可以获得关于推文的各项数据和互动情况。
Safari View Controller
Safari View Controller 是 iOS 9 的新特性。在从前,为了减少跳转,App 的内置浏览器可以说是软需求中的硬需求。同类软件,有无内置浏览器跟可能是造成人们决定用哪一款的关键因素。而且因为当时的设计风格是拟物设计,允许各种风格,所以内置浏览器还必须符合整体设计风格。内置浏览器如果不好好设计,整个 App 就会显得非常地糙。除此之外,根据应用的不同,内置浏览器还需要有各种功能,比如发送链接到稍后读,发送文章到 Evernote 等等。
在 iOS 7 的扁平设计背景下,内置浏览器的设计就简单了。到了 iOS 9,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 Safari View Controller,由于它可以直接利用 Sharesheet 中的部件,进一步地减少了开发者的工作量。
Tweetbot 这么 iOS 的客户端,使用 Safari View Controller 并不稀奇。但是对于 Tweetbot, Safari View Controller 倒也可说是种损失。Tweetbot 2 的列表标签其实只能看和编辑该列表的成员, 而不能查看列表的推文界面,从 3 开始列表标签才真正具备了信息流的功能,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化,你可以做到多进程的内容获取,两者互不不涉可以快速切换。再加上特制的内置浏览器,Tweetbot 3 中你可以做到在列表中打开一个网页,在等待读取时切到 Timeline,过会切回列表时网页已经加载好了在那里等着你。由于 Tweetbot 4 用了 Safari View Controller,现在就只用全屏打开网页了。
在大屏幕上的表现
Tweetoot 3 没有推出 iPad 版,这可以说是所有 Tweetbot 用户的遗憾。我因此尝试投靠其它客户端,但 Twitter 客户端这东西粘性很大,习惯了一种风格,就难以切换到另一种风格。而如果 iPhone 上用的是 Tweetbot 3 而 iPad 上用的是其它客户端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煎熬。所以当看到 Tweetbot 4 是一款通用 App 的时候,我对它 9.99 刀的价格没有产生任何抵触(何况我还是半价买的)。
针对 iPad 的设计
对于经常读 32 开大小的书的人来说,iPad mini 是苹果发布的最适合他们阅读的设备。这个大小的书可以做到一手拿书,一手拿笔,那么在 iPad mini 的尺寸上——因为它的轻薄——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尽量用一只手来进行阅读以及一些简单的操作。
所以当一个以阅读运动为主的应用能够做到能单手进行相关操作的话,在阅读时的体验就能更好。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应用是 ,它唤出菜单的方式是拖拽的,每条菜单项目以横幅的方式跨屏幕左右两端,点这条横幅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激活相应功能。这一来大部分操作都可以用单手来完成了。
在单手操作方面 Tweetbot 4 明显也做考虑,把菜单从底部移动移动到了左边,相比之下你很难单手触及官方客户端和 Twitterrific 的全部主要菜单。
当进入到 iPad Air 的尺寸,我们已经不会使用单手操作了,就个人来说,在这个尺寸我会把 iPad 横着架在外接键盘来使用。这时候的亮处就在于横屏时的双栏操作。
左边为主栏,右边比较窄的为辅栏。双栏之间的操作互不干扰,切换主栏的内容可以直接使用导航栏中的标签,而切换辅栏则可以点辅栏的名称位置,你可以看到一个下拉菜单,里面写着你可以切换些什么。
我们看到这个辅栏并不能获得所有主栏里的标签,它可以查看的内容有状态(Activity + Stats + Mentions)、列表、已存搜索。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辅栏再出个导航菜单的话会很难设计。
双栏显示基本上满足了我在 Mac 上使用 Tweetbot 上的需求——左边 Timeline 右边 News List(这种浏览模式在有关于科技的大事件——比如苹果发布会——的时候尤为有用),而且双栏显示同样支持 iPhone 6 Plus 和 6s Plus,可以让我在有必要的时候在手机上也能同时追 Timeline 跟新闻。
Split View
苹果在 iPad 上提供了同时运行两个 App 的办法——Split View,它有两种不同的模式:50/50 和 75/25,数字代表 App 的占屏比例,在这两种不同的模式下,一个 App 可以占屏的比例分别为 25%、50%、75%。在 iPad 上,Tweetbot 在 75% 的状态下,导航栏是正常出现在侧边的,在另外两种比例下,导航栏是出现在底部的,像是拉长版的 iPhone App。
Twitter 客户端能够分屏显示很实用,比如看发布会的时候,你可以左边 75% 屏幕看发布会,右边用 25% 屏看推上的各类吐槽。另外,我会把来不及处理的推文收藏起来,把收藏当成作为 Inbox,有时间了把收藏了的推文放到该放的位置:该下载的软件放到任务管理软件里、该看的页面放到书签 App 里、可以当写作素材的留下写的时候可以也拉出 Tweetbot 看看。
支持外接键盘快捷键
iPad 的两极评价要比 iPhone 严重许多,用不上的人是怎么都觉得它没用,用得着它的人则经常过誉,称之完全可以胜任个人办公云云。我不属于两个极端的任何一派,我只是经常使用 iPad Air 写东西。所以我使用 iPad Air 多是在横屏状态下,放到键盘上。习惯使用键盘的人都会有的一个操作上的小习惯:你摸到键盘,就会不自觉地去使用那些熟悉的快捷键。如果一个你在 Mac 上习惯用快捷键的 App 在 iPad 上不支持快捷键的话是非常泼凉水的,但 Tweetbot 不是一款会泼你凉水的 App。
Tweetbot 4 在发布后的第一次更新增加了对 3D Touch 的支持,默认了三个通道——Show Activity、Tweet Last Photo、Tweet。查看近况、发布消息,大概是我们使用社交网络会使用的最频繁的功能。与此相比,Twitter 的官方客户端提供的通道是 新私信、新推文和搜索。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搜索和私信不会比最近消息和发送上一张图更为常用,我甚至觉得 Tapbot 是在经过统计之后才选择了这几个通道。
一般长篇测评都要写不足的,但我对 Tweetbot 实在没什么可抱怨的。唯一一点大概是不支持 1Password,但事实是这也是 iOS 的问题,在 iOS 9.2 的 beta 版本中 1Password 可以正常出现在 Safari View Controller 之中了。
有的人觉得 Tweetbot 更费流量,我猜这问题可能出现在图片读取上。Tweetbot 可以直接显示来自 Instagram 等服务的图片,而 Twitter 则部分需要通过点击链接以后才能读取,这并不是特别公平的比较。
官方客户端在独有的 API 上有一些优势,但那些对我来说皆非刚需,而且它从始至终不提供多客户端同步 Timeline 的功能,这一击就能让我彻底放弃这个客户端。Twitterrific 是一款每次更新我都会去看看的客户端,有时候它对新功能的支持要比 Tweetbot 还迅速,但是通过前文的对比,相信你也理解了它虽然长于视觉设计,但在交互设计上有不少缺陷,用的时候总会让你皱眉。
而与之相对的是 Tweetbot 的 Easy to use, full of surprises. 兼具规范和灵便,还针对 Poweruser 提供了完备的 URL Schemes。从功能上和设计上,它都随着 iOS 的进化而进化,在合适的时间推出合适的功能。同时,Tweetbot4 再一次表现出了 Tapbot 团队对不同尺寸的屏幕上应该如何设计社交工具的理解,而且很明显地高过官方客户端在 iPad 上的「横竖都一样」式的设计,也高过 Twitterrific 在不同尺寸上的「大小都一样」的理解。
能在使用 iOS 初期接触到 Tweetbot 是我的运气,如文首所说,它教会了我一个好的应用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同时,在我对 iOS 和 iOS 上的应用的需求和追求不断加深的时候,这款应用也从来没让我失望,反而仍是时不时地指点着我,让我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每个人都在使用 iOS 的过程中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判断应用优劣的标准,但总有些应用会刷高这个标准的上限,Tweetbot 就属于这种应用。
目前 Tweetbot 4 for iOS 仍在五折限时促销中,售价 30 元,你可以在
分享到微信
In-depth review.
Email 登录
微信订阅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 r9 plus深度评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