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和自由王国啊,两者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必然王国、自由王国含义辨析
“必然王国”、“自由王国”含义辨析——与杨耕先生商榷李延明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年第期刊登了杨耕先生的文章:《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与从片面的人向全面的人的发展》(以下简称“杨文”),认为“与社会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相适应,人本身的发展也将实现从片面的人向全面的人转变”。此文涉及了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与“异化”、“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等范畴,作者力图融会贯通,把它们共铸一炉,读后令人得到不少启发。同时,也感到该文对有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恰当,在此提出,以就教于杨先生及学界同仁。一,“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不具有社会形态含义杨文认为,“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性范畴,是揭示不同社会状态本质特征的范畴”,“必然王国是指人类受维持生存的自然必然性和物化(异化)的社会关系所统治的社会,自由王国则是指人类共同控制了物质生产活动,自觉支配了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自由王国是依靠自由时间建筑起来的”;因此,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就是“从必然王国转向自由王国”;并以马克思从个人与社会整体关系角度所说的三种形态为根据,认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过程,也就是以人的依赖性、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达到人的自由个性的过程”。首先应该确认,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具有不同的含义。在恩格斯那里,必然就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性,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自由则是人“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决定的能力”,或者是人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这种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客观事物的状态。我们可以认为,自由的出现把必然分割成了两部分,其中已经被人认识并成为自由的依据的那部分必然是“为我的必然”,而未被人认识因而也不能被人依据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那部分必然是“自在的必然”。作为与表示客观规律的必然相对应的概念,自由是属于人的活动同活动的外部条件的相互关系问题,即是属于人与客观规律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从属于人认识和改变世界这个问题的,因而与必然一起,在这里都属于人的认识—实践范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说的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从人类对客观规律能否认识和运用的角度阐述的。恩格斯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商品生产消除和社会实行计划生产之后,主客体关系将发生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人将在一定意义上最终脱离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这种人与自己生存条件的新的关系是通过熟练地运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人将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将支配和控制自己的生存条件,或者说生活条件。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必然王国”是从前面所说的“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等观念中引申出来的,而这些见解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用的“必然的”概念在含义上是一致的。“自由王国”是从前面所说的“人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规律被人们熟练地运用”、“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等观点中引申出来的,而这些见解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用的“自由的”概念在含义上是一致的。所以,“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这两个概念是从“必然”和“自由”这两个概念引申、演化出来的。恩格斯所说的自由王国指的是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能够根据这种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状态或领域。恩格斯所说的必然王国则指的是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还没有认识因而也不能据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状态或领域。简言之,必然王国是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处于被必然支配的盲目状态的领域,自由王国是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处于自由状态的领域。人把必然王国的一部分变成自由王国,就是人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与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含义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在毛泽东的说法中强调了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不断地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并没有一个一次性的标志,所以“永远不会完结。”显然,从人类会制造工具、会使用火时起,人类便有自己的自由王国了。虽然最初的自由王国小得可怜,但并不像杨文所说的“在原始社会,整个人类都生活在必然王国之中”,更不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在整体上生活在必然王国之中”,“只有在生产力达到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并消除了私有制,人们成为自身社会结合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社会提供足以让全体成员达到全面发展的物质手段和自由时间时,人类才能真正达到自由王国”。因为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物质世界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不可能穷尽这个无限世界所有的规律;不仅如此,每一次从必然向自由转化的成功,同时也意味着对新的必然性依赖的生成。所以,不论人类的自由王国怎样扩展,人类也仍然会面对着必然王国。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关于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这段话的前一部分,虽然谈到了人们认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问题,即商品生产消除和实行计划生产问题,但论述商品生产消除和实行计划生产只是为后面论述人对客观规律认识和运用问题做准备的,本身并没有进入到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概念所在的那个问题的层次,而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概念所在的那个层次的问题是论述人对客观规律能否认识和运用问题的,不是论述社会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规律问题的;是揭示人类在每一历史条件所达到的理论和实践层次与境界的,而不是专指某种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因而它实际上不属于社会历史观的专用范畴。我们所说的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从社会的形式即个人联合方式的角度去称谓社会的,是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在其中进行的不同的社会形式,是主体活动的外部环境或外部条件。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与各种社会形态,两者分属于事物的完全不同的方面,也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显然,主体活动本身的状态领域与主体活动的外部环境也是根本不能等同的。因此,说私有制社会是必然王国,说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王国,就是不能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指明,人所生存于其中的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的认识对象是无限的。“自在的必然”不论由于与它相邻接的“为我的必然”的扩大而自身如何缩小,也仍然是无限的。必然王国既然是从“自在的必然”演化来的,那么必然王国也就是永远无法消失的。人类除了活动于自由王国以外,还始终活动于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交界的地带。不论人类占有的自由王国有多么大,人类也始终面对着一个必然王国,始终面对着一个在自己的认识—实践活动中尚没有认识和尚不能支配的领域,即使在十分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也是如此。既然人类始终活动在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的交界地带,那么在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里,当时的人类便都既有自己的自由王国,又有自己面对的必然王国,绝不会出现只有自己的自由王国而没有自己的必然王国的情况,也不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就是说,不会出现任何一种只处于自由王国内或只处于必然王国内的社会形态。只要人类不因为天体的灾变而灭亡,人类把必然王国改变为自由王国的活动就不会停止,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就不会完结,这是一个由无数次飞跃组成的从趋势上说来的无限的过程。显然,认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只发生一次的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个基本观点的。应该承认,从恩格斯这段话的语境和语气看,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完成状态的,而且是一次完成的,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在社会进入共产主义阶段的时刻发生的。我认为,恩格斯的这种说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实践活动无限发展、无限深入的观点相互抵牾。如果表示它属于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中的一次,还可以成立;如果表示在此之前人类处于必然王国,在此之后人类处于自由王国,则不能成立。如果不是汉语翻译不准确,那么这种用语就是恩格斯的一个失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与上述含义不同,“必然王国”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领域,不是杨文所说的“物支配人的社会状态”,或者“人类受物化的社会关系所统治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是指人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的领域,不是杨文所说的“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或者“人类自觉支配了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状态”。马克思认为“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自从人类物质生产有剩余以后,马克思所说的那种“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就始终并存,二者之间只存在着由人的物质需要和劳动生产率决定的此消彼长或彼消此长的情况,不存在着人类从这种领域跃进到那种领域的情况。在马克思所使用的这种含义上,如果像杨文所说人类可以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那么就意味着在后一个阶段可以不进行物质生产,这显然是荒谬的。马克思在这个段落中间,还说了这样一句话: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这里说的自由正是恩格斯所说的那种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客观世界的那种自由,而不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种不从事物质生产的自由。人这样进行活动的领域正是属于恩格斯和毛泽东所说的那种自由王国。然而,这个作为对于人的认识—实践活动来说的自由王国的一部分的领域,因为是物质生产领域,所以在马克思那里“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由此可见,两种不同含义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之间是互容的。马克思的论述表明,只要不混淆两种不同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含义,使之各居其位,在同一段论述中使用两种概念仍然可以达到清晰和严整。 二,“异化”与“必然”不是同一回事 杨文之所以把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规定为“社会历史范畴”,定义为“社会状态”,并进而断定私有制社会是必然王国,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王国,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把必然与异化混同了起来。那么必然王国能否与人的异化状态等同呢?第一,根据马克思对异化的阐述,异化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既不是人类社会初期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而必然王国即“自在的必然”统治的领域却是从人类产生就存在的,而且不论自身有多大的部分变成“为我的必然”统治的领域,都不会被消灭掉,也就是说,在人的异化产生以前和消失以后都会存在。因此从时间上看,必然王国与异化状态是不能等同的。如果必然王国与人类异化状态等同,那么按照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人类在异化之前应该是处于自由王国之内的,于是人类的历史就会是先由自由王国飞跃到必然王国,再由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第二,即使在人类处于异化状态的历史时期,也不是完全处在必然王国之中,人们也能够认识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性并据此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就是说,人类也有自己的自由王国。不但支配别人、奴役别人、剥削别人的人有可能拥有自己的自由王国,而且被别人支配、被别人奴役、被别人剥削的人也有可能拥有自己的自由王国,每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自由王国都是当时整个人类所拥有的自由王国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说,人类处于异化状态并不排斥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并不排斥人类自由王国的存在。人的异化状态与人的自由王国是可以并存的,是彼此相容的。而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却是不相容的。因此,必然王国不等于人类的异化状态。第三,正如本文已经指出的那样,即使人类扬弃了异化劳动,扬弃了异化,人类面前也仍然面临着一个无限的必然王国。这就是说,即使扬弃了异化,人类也不可能完全处在自由王国之中。人类是否有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以及这两个王国各自有多大,不是由人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决定的,也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总之,必然王国和异化状态是揭示人类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方面的概念,二者是根本不能等同的,把二者等同起来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就可以看出,恩格斯所说的“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并不属于异化的概念。在这段话中,只有“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才属于异化的概念。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提法是在下面论述主客体关系的部分出现的,而在这个论述主客体关系的主要部分中则是没有异化概念的。所以,从恩格斯的论述中也不应该得出必然王国等于异化状态的结论。杨文正确地引用了恩格斯的定义:“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然而,杨文认为,当人们“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时,“人类社会由此从必然王国转向自由王国”,却是与前述规定相悖的。三,“全面”只是人自由发展的可能性空间 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时还单提“人的全面发展”,有时还单提“人的自由发展”。而对于“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却并没有论述。杨文既讲了人的全面发展,也讲了人的自由发展,但是在标题中却只提“向全面的人的发展”,并且说“共产主义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这表明,杨文是把“自由发展”从属于“全面发展”的,把“全面而自由发展”归结为“全面发展”。我认为,人的自由发展不应该从属于人的全面发展。理由如下:“全面”是一种空间方面的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它是“各个方面的总和”。换句话说,百分之五不算全面,百分之七十也不算全面,只有百分之百才算全面。由于人类肉体的有限性,每个人在每一段时间内只能从事一项活动,只有停止这项活动才能够从事另一项活动。即便个人可以变换自己的活动,甚至随心所欲地变换自己的活动,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是由于生存时间即寿命的有限性,每个人一生中能够从事的活动的种类也是有限的,不但不可能把当时人类所进行的活动种类都从事一遍,而且不可能把当时人类所进行的大部分活动种类都从事一遍,从而现实地达到发展的全面性。“全面”仅仅是自由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或者说,是自由发展的范围,或自由发展的边界,是表示这个边界可以达到当时人类活动的一切种类,如此而已。因此,所谓人的全面发展表示的仅仅是个人的发展不会受到阻碍,具有不受限制地发展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只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一种现实性。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核心是自由发展,实质是自由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如果要对这个命题加以简化,只应简化为“人的自由发展”,而不应简化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这种自由发展,是消灭了劳动者分工的结果。所谓“劳动者分工”,就是不同的劳动者与不同的劳动职能之间固定结合的情形。在存在着劳动者分工的时候,一个人往往被终生束缚在一种职业里,仅仅与一种劳动职能相结合。当某种劳动需要的人数够了的时候,其他的人就不能再从事这种劳动,而只能从事别种劳动。因此,人与劳动职能的固定结合具有一种排他的性质。个人从事什么职业,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大部分因素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部分人,往往只是一小部分人,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另一部分人,往往是大多数人,则不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后一部分人为了谋生,往往不得不从事自己所不愿意从事的职业,固定地承担着某项自己并不愿意承担的劳动职能。当人从事着自己所不适应又不愿意从事的劳动的时候,是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体力、智力和创造能力,实现自己的个性的。另外,在存在着劳动者分工的条件下,一个人即使从事了自己所愿意从事的劳动,能够在自己最适应的劳动职能上显示出自己对别人的优势,他也只是在这一个领域内得到了深度上的表现和发展,而不能使他各方面的潜能都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不能实现他的个性的丰富性。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是从事了自己愿意并且适应的劳动,只要固定在这种劳动职能上,他也不能实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尽其所能。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来看,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仍然存在的分工,应该是劳动分工,它表示着劳动职能之间的组合关系。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则是劳动者分工,表示着人与劳动职能之间的固定结合关系。劳动者分工,也就是马克思在别的地方所说的旧式分工。附带说一下,杨文认为,“在人的普遍异化的状态下,人的发展也出现了普遍的片面化,每个人都成为‘片面的人’、‘单向度的人’。”也就是说,人的片面化由异化导致,这也是不确切的。人的片面化是由不能自由转换职业的劳动者分工导致的。劳动者分工既导致人的异化,也导致人的片面化,人的普遍异化又加深和扩大了人的片面化。以上见解,其不当之处,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年月日稿 这个概念是刘佑成提出来的。他说:“社会分工的一切类型,都包含两个方面:劳动的划分和人力的分配。一方面,分工表现为劳动本身的分化和独立化。另一方面,分工又表现为社会成员在各种劳动上的固定分配。社会分工的前一个方面是劳动分工,后一个方面是劳动者分工。”见刘佑成:《社会分工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7页。您的位置: &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含义及其关系关于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涵义的讨论--《教学与研究》1988年02期
关于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涵义的讨论
【摘要】:正 有的论者对当前我国一些哲学教科书中,把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断言为“社会历史范畴”,把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定义为“社会状态”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这两个概念是从必然和自由这两个概念引申、演化来的。必然王国是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处于被盲目的必然支配状态的领域,自由王国是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处于自由状态的领域。它们都是对人的认识——实践活动而言的,因而都是认识论的概念。既然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都属于认识论的范畴,那么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当然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有的论者对当前我国一些哲学教科书中,把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断言为“社会历史范畴”,把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定义为“社会状态”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这两个概念是从必然和自由这两个概念引申、演化来的。必然王国是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处于被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世秀;;[J];理论经纬;2010年00期
余乃忠;;[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王元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钟晓红;;[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冯亚玲;;[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李少兵;;[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高剑华;胡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韦清;;[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叶浩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7期
邓伯军;;[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衍柱;;[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马序;;[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李明轩;;[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李建明;朱亚宗;;[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王瑶瑶;;[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方舒;;[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张汝光;;[A];第十六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于奇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魏义霞;;[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张玉能;;[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沙星海 谢运和;[N];平顶山日报;2010年
吴兆雷;[N];中国改革报;2007年
张晨;[N];中国工业报;2004年
李中奎;[N];中国医药报;2009年
记者 刘垠;[N];大众科技报;2006年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晓芳;[N];人民邮电;2007年
孙宝传;[N];中华新闻报;2007年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N];中国文化报;2007年
黄学干;[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伟;[D];南开大学;2009年
冯溪屏;[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李龙;[D];吉林大学;2004年
李明和;[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吴宏耀;[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谢朝群;[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李冬冰;[D];复旦大学;2005年
川津康弘;[D];西北大学;2008年
李玉华;[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刘田玉;[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忠;[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卫金辉;[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王婷婷;[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吴喜梅;[D];山东大学;2008年
李银兵;[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王新星;[D];延边大学;2004年
苏洁;[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李贵扬;[D];吉林大学;2007年
任姣婕;[D];浙江大学;2008年
陈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什么 急
ktHC24AB17
第一,两种状态的社会各自发展的目标不同.第二,在两种不同状态的社会中,人们与社会规律和生产条件的关系不同.第三,在两种不同状态的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产劳动的性质不同. 人类的历史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社会形态的每一次更替,都会使人类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在“自由王国”即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获得全面与彻底的自由和解放.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是真正人的社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必然王国_百度百科
[bì rán wáng guó]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必然王国,作为哲学名词,是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是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必然王国定义
来源于德语Reich der Notwendigkeit 是指人们没有掌握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之前,行为活动受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盲目力量支配和奴役的状态,是指人类活动由于未能正确认识客观规律而盲目地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因而不能有效地。是范畴。
上指人在尚未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之前,没有意志自由,行动受着必然性支配的。
必然王国哲学阐述
在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领域内,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人处在这种必然王国境界的表现。它表明人类活动的局限性、非自由性,表明人们尚未认识、自觉适应和掌握环境变化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果人一旦认识到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机制,并自觉的运用客观规律解决或者避免它,就摆脱了这个必然王国。人类处置自然的历史,是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例如,某一地区人口剧增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退化,如果只是通过人口悲剧性地减少来实现环境生态功能的恢复。这就是一种不自觉的、盲目的状态,说明人类仍处在必然王国之中。与此相反,如果通过计划生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自觉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其中包括提高人口的,从而来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恢复环境的生态功能,才是对必然王国的超越。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