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格力电器加薪1000元元是错误,董姐知道随便发钱的危害吗

【观点】格力电器全员加薪1000元,是想要达到这么几个目的_网易财经
【观点】格力电器全员加薪1000元,是想要达到这么几个目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观点】格力电器全员加薪1000元,是想要达到这么几个目的)
大部分的人都言必谈及股权制度、产权制度、“公司是股东的,不是你的”等等。这一次,直接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人均1000,直接是几何级别的影响。现在网络上的民意、态度发生了转变,评论多为夸奖。
昨天晚间,发布公告:&从2016年12月起,在现有月工资的基础上,格力电器将对入职满三个月的全体员工,每人每月加薪1000元。&在这么一个敏感点上,格力电器的董明珠,究竟打的一副什么牌,不禁让人疑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目的:散财拉人气和民意敲山震虎(股东)焦土政策的信号弹(防止险资,出现类似万科的遭遇)给珠海那些国资委官员一点信息(防止下台)激励员工让自己留个好名声客观上产生营销效果散财拉人气和民意在普通人眼中,董明珠的形象非常节俭,在今年10月28号的股东大会上,她更是直接掏心窝子的说,自己是多么为公司省钱。但社会的舆论,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大部分的人都言必谈及股权制度、产权制度、&公司是股东的,不是你董明珠的&等等。这一次,直接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人均加薪1000,直接是几何级别的影响。现在网络上的民意、态度发生了转变,评论多为夸奖。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格力的这个破天荒的公告&&无非是表达了众多工薪阶层的想法:&老板,你TM该给我加工资了,看看人家格力。&这,不受欢迎才怪。想想咪蒙为什么火,你看《致贱人》、《至low逼》,无非是表达了大众心绪。想想在双十一,阿里等电商系,加班加到那么晚;对比之下,鹅厂的pony,红包+300腾讯股票,羡慕的想法有。整个社会对董明珠、对格力的评价,直接拉高不少;对其的民意和人气,那是&嗖嗖嗖&的往上窜啊。敲山震虎说白了,上次10&28的股东大会,中小股东不是用脚投票吗?那就提高公司的成本吧,让利润降下去。好好的为你(股东)挣钱,你们站在股东权利的高地反对我、指责我。那就花钱散公司财吧,员工满意就行。股东如果跳出来,说三道四,估计一堆人的唾沫会淹死你。你恨的牙痒痒,也只能痒痒而已。高地谁的会站,我董明珠更是技高一筹。下次,公司再有什么提议、规划,中小股东不同意,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敲山震虎的意思,不言而喻。焦土政策和万科类似,格力也时刻面临着野蛮人的威胁。去年阳历年年末,爆发了万科股权争夺战。万科遭受这么一桩事件,与其股权结构过度分散的内部条件息息相关(详情可参考《世事如枰棋,万科局中局的资本角逐》)。格力电器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其基本面也是类似:行业地位:公司经营优秀,行业第一。万科在住宅房地产,格力在空调;运营能力:都属于超级印钞机级别的企业,盈利能力强。除此之外,&合规&利用会计准则,存在低估利润嫌隙;公司财务:公司账上现金过多,都超过一千亿;股权结构:过度分散。格力的情况:最高持股珠海国资委合计18.22%+0.94%,不超过20%;万科的大股东在第一轮增持前不超过15.04%。今天更有文章,直接写安邦可能打格力的算盘。所谓焦土政策,就是把公司的有效资产搞烂,卖核心资产、购入垃圾资产、消耗公司大量资金,让收购毫无意义。其实,也是给野蛮人喊个话,别没事就想来找格力。姐,不是你想惹就惹得起的。给珠海那些国资委官员一点信息(防止下台)这一点,在董明珠在官方以合理合规的名义下,卸任了格力集团的董事长时,就埋下了。我个人认为,虽然有&上面所谓的规矩&,但以中国官员的智慧,如果真想让董明珠一方面持股(不到1%),又成为集团董事长,这事应该不难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稍微规避一下,对那些珠海国资委官僚而言,本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一句话,说白了,政府那些国资委官员,看董明珠不顺眼,才是真正原因。董明珠此举,也是借公司员工、民意,向这些官员,传递一些信息。至于是什么信息,诸位去想吧。激励员工这一点,激励效果,妥妥的有。在这个别人加工资,都是一百一百或者几百几百加年代,而格力加一千,这就让格力电器员工爽死了。员工开心,工作也会更加用心,也会更加支持董明珠的决策,全员生产效率更高。激励效果,不用多说。让自己留个好名声想想自己的年纪,董明珠已经年过60,说白了,职业生涯不长了。在最后这几年,能给这些员工争取福利也好,若将来万一出现&下台&的事情,肯定不会像那样,狼狈收场。那些悲情英雄,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很有可能,董明珠走了以后,格力经营出现下滑,群众、员工的那种呼声,能够想象的到。万一员工被失业,估计各种骂娘的话都会出来。怀念&董明珠时代的格力&,是一件很有可能出现的事。客观产生的营销效果说实话,格力自从由董明珠自己代言后,一直都是话题的焦点。这家企业,被消费者关注,远远超过一般企业。&和的赌局&、&格力造手机&、&格力手机开机代言人是董明珠&等等,一直话题不断。曝光度,对于这种生产企业,就是牌子。何况格力电器的空调不错,营销效果大大的有。相比较,这一次,以非常出格的方式&&上市公司公告,表达了加薪的计划,营销效果无疑将非常棒。这让我想起在2008年,5&12时候,当时王老吉(现在的加多宝)的10亿捐款的营销事件。网上出现过&要喝就喝王老吉&的调子。总结:上面基本上把我能想到的,都简单分析了一下。回顾一下:散财拉人气和民意;敲山震虎(股东);焦土政策的信号弹(防止险资,出现万科的遭遇);给珠海那些国资委官员一点信息(防止下台);激励员工;让自己留个好名声;客观产生营销效果。其实,也有可能出现分析过度的倾向,但是客观上,格力的这一次加薪1000,确实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说两句题外话:1、这个加薪的事情,以这么极端的方式呈现出了,董明珠一定是有私心的&&改变当下的状态,维护自己的管理层地位。这点毋庸置疑,但这个事情,巧就巧在你没法合理逼逼她。因为社会压力,迫使你做出让步。2、猜测:很有可能有人会写类似的文章&&董明珠肆意浪费股东财富,损公肥私,维护自己地位,有违现代管理层信托责任、捆绑民意&&3、这个事情后,可能有的公司管理层会效仿,尤其是那些面临被下台的一把手。(钛媒体作者:秋源俊二,微信公众号:QYJEQYJE,本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钛媒体立场无关)更多早间资讯,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本文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董明珠的高调行事和霹雳手段,不免让人联想到王熙凤,虽然一实一虚,但仔细比较,这两个中国最知名的女性职业经理人,竟然有很多巧合的共性,互相映照,颇有意趣。  首先,二人才华与美貌集于一身(经理人群体而言),都是脂粉英雄。但都有料事不远的短板。  凤姐协理宁国府一节充分展示了作为贾府总理的才干,敏锐干练,心细如发,还有杀伐决断。  董姐是营销之神,万的营销额为她奠定了江湖地位。在接下来不到10年的时间,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了格力,成为空调霸主。虽然每次听到“掌握核心科技”的广告,尴尬症总要发作,毕竟空调不是航空发动机。但检视近几年工信部发布的家电能效之星的榜单,这是家电行业技术指标的重要参考,格力具有压倒性优势。同时从空调行业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关键指标来看,格力也是名列前茅。  但总体来说,董姐和凤姐都只是营销型人才,洞悉人性,情商极高,但限于自身识见,她们并不具有开拓性的干才,譬如凤姐的生财之道是放高利贷,相比秦可卿的“祖茔多置田地,家塾设于期间。”不知差了多少个段位;而董姐带领格力转型,跟风造手机,没有说服市场;跟风造汽车,没有说服股东。  其次,二人为之奋斗的事业都盛极而衰,而且转型困难重重。  贾家承接祖荫已历四代,逼近五世而斩的大限,族中无人考中功名,只有贾政靠赏赐获得正经公职,所有希望系于贾妃一身,显然主营业务山穷水尽,创新乏力,没有转型的余地。  格力近三年应收大幅下滑,特别是2015年同比下滑29%。不独是格力,传统制造业的败落已经成建制的显现,尤其家电产业,在互联网企业的挤压下日渐承重,譬如电视机企业就被互联网电视完全压制。好在空调的目前不触网,也移不动,但谁能保证智能家居、物联网永远不会侵入空调行业?  格力的转型选择是手机、电动车。本来消费品制造企业转型,首选是从自身业务向上衍生,进入本行业的工业领域,而不是冒险跨界进入陌生领域。譬如西门子、飞利浦撤出消费领域,专心工业领域。当然跨界也无可厚非,但起码转得要有新意。  空调是个低端消费品,威利斯开利发明空调已经超过百年。压缩机是空调最核心的部件,华意压缩机销量世界第一,据华意压缩技术负责人日前透露,卖出一台压缩机只赚5块钱。因此,格力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少战略纵深,支撑它向上转型。这也中国制造企业的普遍难题,几乎没有像样的技术护城河,只要在消费领域失败,只有跨界转型,所以,这几年出现了各种无厘头的跨界。但企业转型的关键是人的转型,如果人还是那批人,在传统领域站不住脚了,有什么理由可以在新领域取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几乎几家知名家电企业都试图造手机,但都没造出名堂。  让习惯祖荫庇护的贾家的子弟,寒窗萤火去科场博取功名;让传统家电企业,去整合处理器、触摸屏、互联网去制造手机,都是难以想象的。  第三,贾府的钱粮、人事、行政皆受凤姐节制,凤姐有一言九鼎的特权,特权之下自然滋生了盘剥克扣。凤姐虽然能干,但到最后总是脱不了专权,甚至弄权的污名。  董姐虽不至于此,但目前的格力就是董明珠,董明珠就是格力。董姐放言,野蛮人入局就是中国制造的罪人。言下之意,格力离开董明珠就是死路一条。如果一家企业的治理,进化到兴废系于一人的地步,实在不是企业之福,也不是中国制造之福。套用董姐的惯常说法,“如果有爱国心”,经理人是不该如此的。即便伟大如乔布斯,几乎一人之力造就今天苹果的伟大,甚至还有暴君做派,但在他去世以后,苹果还是平稳运转,继续雄视环球。  企业家是最宝贵,也是最稀缺的人才,尤其中国制造领域的企业家,更为稀缺。这也是格力集团一直隐忍董姐的最大原因。所以董姐各种使自己不可或缺的努力,也有其正当性,毕竟格力电器无论公司改制,还是经济成就,董姐都是第一功臣。  不过,改革开放30多年,很多在华外企深度本土化,管理层几乎从上到下全华班运作,如博世、GE等,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级职业经理人。但这批学养和识见更胜一筹的经理人目前几乎在本土企业很少获得表演机会。如果试着来解释,最大的理由可能是因为外企高度制度化,规范化,董事会有强大的监督作用。这些经理人只需要做好分内事即可。犹如高速公路上的跑车,只管守序狂奔,不用为沟渠分心。  而本土企业的公司治理尚在路上,董事会有时形同虚设,譬如平时各种简朴的董姐抬手就替所有股东花了8亿,突然任性为格力入职满3个月的全员加薪1000元,无差别加薪显然有违人力激励的一般规律。另外,近日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葛文耀举报其继任者谢文坚,直指谢破坏公司财务、监管等规则。所以本土企业治理缺少规范的高速跑道,更多的是在沟渠中摸索,因此,本土企业的经理人就要像一辆适用各种路况的拖拉机。所以本土企业若想引进跑车,就要修好跑道。  一言蔽之,世界离了谁都要转,重要的是要有规则。在秦可卿去世之前,托梦王熙凤: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如此周流又无竞争,又无典卖之弊。  这显然就是今天的华为们正在玩的,学习IBM的管理方法,完善公司财务、决策、运营制度,最终实现CEO轮值。 只有如此,在经理人试图稀释股东股份,高价买入资产时,才能有人可换。  第四,凤姐和董姐的结局或许也大致接近。凤姐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正册中的判词是“哭向金陵事更哀”。  董姐目前走势不容乐观,最重要的是,之前坚定支持董姐的中小股东有背离倾向:不败神话被手机业务打破、稀释股份、高价买银隆、赌气式全员加薪。难道中小股东真的永远不会在意吗?  有意思的是,野蛮人敲门,推高了一直低位徘徊的股价,恐怕这是中小股东乐见其成的。更有意思的是,增发失败后,以董姐为首的格力电器的高管和董事也随之增持。格力电器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共买入155800股,格力电器董事徐自发及其家人共买入784800股,耗资则接近两千万。董明珠自己已位列第九,比三季报中提前一位。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公司良治的重要手段,大可光明正大地推出。但前提是最大化所有股东的权益,不能既要股权激励,又要维持低股价,让管理层尽可能低成本获得股权。天底下哪有这等机关算尽的好事。不能因为国资改革的激励不足,就要中小股东买单。  此处要引一段任正非语录:华为的成功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道理,我们就是正正经经地为客户服务,我们眼睛就是看到客户口袋里面的钱。你能不能给我点钱?你能不能再给我点钱?你能不能多给我点钱?我们真心为客户服务,客户就把口袋里面的钱掏出来给我们。我们没有什么复杂的价值观,特别是小公司,不要这么多方法论,认认真真地把豆腐磨好就有人买。  所以,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希望在于良好的公司制度化治理,而不是一个个能干的,不可替换的张屠夫。  行文至此,董姐结局如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理性围观。孟子有云,春秋无义战。不顾股东利益的争霸战,看看就好,千万不要入戏。至于野蛮人有罪论,最大的悬念就是,哪根金条是高尚的,哪根金条是龌龊的。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格力电器全员加薪1000元背后,董明珠究竟有什么动机?
文 / 秋源俊二昨天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从2016年12月起,在现有月工资的基础上,格力电器将对入职满三个月的全体员工,每人每月加薪1000元。”在这么一个敏感点上,格力电器的,究竟打的一副什么牌,不禁让人疑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目的:散财拉人气和民意、敲山震虎(股东)、焦土政策的信号弹(防止险资,出现类似万科的遭遇)、给珠海那些国资委官员一点信息(防止下台)、激励员工、让自己留个好名声、客观上产生营销效果。散财拉人气和民意在普通人眼中,董明珠的形象非常节俭,在今年10月28号的股东大会上,她更是直接掏心窝子的说,自己是多么为公司省钱。但社会的舆论,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大部分的人都言必谈及股权制度、产权制度、“公司是股东的,不是你董明珠的”等等。这一次,直接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人均加薪1000,直接是几何级别的影响。现在网络上的民意、态度发生了转变,评论多为夸奖。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格力的这个破天荒的公告——无非是表达了众多工薪阶层的想法:“老板,你TM该给我加工资了,看看人家格力。”这,不受欢迎才怪。想想咪蒙为什么火,你看《致贱人》等,无非是表达了大众心绪。想想在双十一,阿里等电商系加班加到那么晚;对比之下,鹅厂的pony,红包+300腾讯股票,羡慕的想法有。整个社会对董明珠、对格力的评价,直接拉高不少;对其的民意和人气,那是“嗖嗖嗖”的往上窜啊。(我猜,以后那些国企的老总们,只要企业经营不错,都很有可能会学习这一招)敲山震虎说白了,上次10·28的股东大会,中小股东不是用脚投票吗?那就提高公司的成本吧,让利润降下去。好好的为你(股东)挣钱,你们站在股东权利的高地反对我、指责我。那就花钱散公司财吧,员工满意就行。股东如果跳出来,说三道四,估计一堆人的唾沫会淹死你。你恨的牙痒痒,也只能痒痒而已。(社会群体的力量运用)高地谁都会站,我董明珠更是技高一筹。下次,公司再有什么提议、规划,中小股东不同意,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敲山震虎的意思,不言而喻。焦土政策和万科类似,格力也时刻面临着野蛮人的威胁。去年阳历年年末,爆发了万科股权争夺战。万科遭受这么一桩事件,与其股权结构过度分散的内部条件息息相关。格力电器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其基本面也是类似:1)行业地位:公司经营优秀,行业第一,万科在住宅房地产,格力在空调;2)运营能力:都属于超级印钞机级别的企业,盈利能力强,除此之外,“合规”利用会计准则,存在低估利润嫌隙;3)公司财务:公司账上现金过多,都超过一千亿;4)股权结构:过度分散,格力的情况:最高持股珠海国资委合计18.22%+0.94%,不超过20%;万科的大股东在第一轮增持前不超过15.04%。近日更有文章,直接写安邦可能打格力的算盘。(参照曹山石《安邦举牌格力的可能性分析》)所谓焦土政策,就是把公司的有效资产搞烂,卖核心资产、购入垃圾资产、消耗公司大量资金,让收购毫无意义。其实,也是给野蛮人喊个话,别没事就想来找格力。姐,不是你想惹就惹得起的。(假如收购案子成了,其实也抵御了野蛮人收购)给珠海那些国资委官员一点信息(防止下台)这一点,在董明珠在官方以合理合规的名义下,卸任了格力集团的董事长时,就埋下了。我个人认为,虽然有“上面所谓的规矩”,但以中国官员的智慧,如果真想让董明珠一方面持股(不到1%),又成为集团董事长,这事应该不难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稍微规避一下,对那些珠海国资委官僚而言,本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一句话,说白了,有人看董明珠不顺眼,才是真正原因。董明珠此举,也是借公司员工、民意,向这些官员,传递一些信息。至于是什么信息,诸位去想吧。激励员工这一点,激励效果,妥妥的有。在这个别人加工资,都是一百一百或者几百几百加年代,而格力全员加一千,这就让格力电器员工爽死了。员工开心,工作也会更加用心,也会更加支持董明珠的决策,全员生产效率更高。激励效果,不用多说。让自己留个好名声想想自己的年纪,董明珠已经年过60,说白了,职业生涯不长了。在最后这几年,能给这些员工争取福利也好,若将来万一出现“下台”的事情,肯定不会像王石那样,狼狈收场。那些悲情英雄,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很有可能,董明珠走了以后,格力经营出现下滑,群众、员工的那种呼声,能够想象的到。万一员工被失业,估计各种骂娘的话都会出来。怀念“董明珠时代的格力”,是一件很有可能出现的事。客观产生的营销效果说实话,格力自从由董明珠自己代言后,一直都是话题的焦点。这家企业,被消费者关注,远远超过一般企业。“和
正在加载...
[责任编辑:chunwzh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力加薪100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