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药药企利用藏雪莲生产藏药的区位优势

大众网新闻
        
 &&&& 您的位置:
这些药厂是假厂
这些藏药是假药
15:47:40 
消费者请注意:
  济南郊区一名农民,患了前列腺炎。前一阵子,听说青海扎青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一种名叫“前列速通胶囊”的药,治疗这种“难言之隐”效果不错,就到一家药店买来一盒,按要求服用,谁知不但病情没有减轻,还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后来,他到药监部门投诉。被告知,根本就没有“青海扎青药业有限公司”这家药厂,“前列速通胶囊”是一种假药。  济南市药监局的人士说,近来全国各地药监局在查处各类案件时发现,有许多假冒青海省药品生产企业名称的假企业和生产的假药。如果消费者购买并使用了这类假药,会对自身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严重损害了青海药品生产企业,尤其是藏药制药企业的声誉。  到底现在市场上有哪些假冒青海省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呢?济南市药监局列出了下列假药名单,括号内为相应的假冒企业名称。  藏哥肾宝胶囊(标示为青海自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下同)、 藏源肾宝和圣藏三鞭丸(青海省藏源制药有限公司)、天柱药(青海省通天河药厂)、金刚丹(青海德拉负药业公司)、藏雄鹰(青海曲麻莱藏药厂)、雪域藏丹(青海达布制药有限公司)、奇藏五鞭丸(青海昂谦药业制品有限公司)、前列速通胶囊(青海扎青药业有限公司)、藏布金丹(青海安详药业有限公司)、藏绝顶男宝胶囊、藏雄鞭、藏源肾宝(青海省圣通制药有限公司)、复方风湿胶囊(青海省积德药业有限公司)、神鞭王胶囊(青海省民生制药有限公司)、藏助根(青海省海南制药厂)、藏鞭春宝(青海省格萨木藏医药研究所)、必举胶囊(青海省格尔木制药厂)、藏希宝(青海省治多藏药厂)、 雪域臧丹(青海雪域藏药厂)、补肾丸(青海互助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刚补肾强身胶囊(青海省德拉富尔制药有限公司)、 如意哥胶囊(青海达西藏药业有限公司)、神剑十连发(青海省金圣药业有限公司)、雪域雄欢胶囊(青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藏神鞭丸(青海省雄先药业有限公司)、藏雄丹(青海省腾源制药有限公司)、乐元肾宝(青海玛康藏药有限公司)、乌斯藏鞭(青海乌兰特药业有限公司)、卓丹藏药(青海卓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藏神强身胶囊(青海省香达藏药厂)、藏灵丹丸(青海德隆藏药厂)、壮雄胶囊(青海欧药业有限公司)、藏根宝(青海省丹增藏药有限公司)、雄藏宝(青海省雪莲藏药有限责任公司)、健雄乐(青海省新达药业有限公司)、藏王神丸(青海藏南药业有限公司)、猛龙丸(青海藏美药业有限公司)、藏神鞭胶囊(青海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十九味回春丸(青海天泽湖制药公司)、藏雄宝 (青海阿拉尔药业有限公司)、藏药补肾丸(青海省达日中药厂)、藏宝珠丹(青海省金珠藏药药业有限公司)、藏鞭壮阳丹(青海省玉都制药有限公司)。  有关人士提醒,如果发现这些假药,不要购买,同时及时向药监部门投诉、举报。  (陈建志)
【】【】 
 相关文章
::: 专刊推荐 :::
            
            
      
Copyright (C)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鲁ICP证000100号来自我省藏药企业的报道
  青海新闻网讯材质优良疗效神奇青海藏药名气真大――来自我省藏药企业的报道之一
  藏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植根于美丽神奇雪域的藏药,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洗礼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冬日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园区似乎有些寂寥,可是,只要到园区里的藏药生产企业走走,就会发现,寂寥仅仅是表面现象――车间里,工人们或加工原料,或包装成品,有条不紊地忙着手头的工作,神奇的藏药正在工人手里完成华丽的“转身”。
  青海与藏药的渊源
  青藏高原以地球“第三极”著称于世,藏药和藏医就是这块神奇土地上孕育出的中华民族医药奇葩。特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种类独特的高原生物资源,以藏药经典著作《晶珠本草》记载的藏药资源为例,收载的药物有2294种。多年的调查资料表明,我省的天然药物有1660种,中藏药材占1294种,冬虫夏草、大黄、秦艽、藏茵陈、羌活、贝母、红景天早就名扬海内外。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青藏高原的先民就在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中,总结出用优古星树皮治疗外伤、用熟酥油止血等原始的治病方法。
  “藏医药不仅有完整的理论文献,还有独特的疗效,一千多年以前,藏族的‘曼巴’(医生)就能给病人做外科手术,甚至是颅脑外科手术;19世纪,英、美、德、印度等国的商人就到过青海各地,专做藏药买卖。”青海帝玛尔藏药药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索南苟知说。
  原始的藏药生产都是手工操作。20世纪70年代,青海省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家规模生产藏药的药厂――青海省藏药厂,从而结束了传统藏药靠手工操作的历史。
  藏药当成礼品走出省门
  真正将藏药制剂引入外地市场的第一人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原科研员雷菊芳。1993年,雷菊芳率先将流传千年之久的一个藏药制剂炎痛膏,改变成新型巴布剂后,很快就打开了外地市场,并由此创办了专门从事藏药生产的奇正药业公司。
  现在,藏药正在被青藏高原以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每年夏季,我省都会接待很多来自国外和省外的旅游者,领略了“大美青海”的风光后,很多人除了带牛肉干和虫草等特产,还要带几盒藏药回去。对此,省城一家大型医药超市的店长李定拴颇有感触。他说:“藏药正以礼品的身份走出省门。每到旅游旺季,药店的藏药销售会迎来小高峰,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驴血丸、二十五味肺病丸等药很畅销。藏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认可。”
  在青海省藏医院,经常可以见到来自省外和国外的患者,这在省城其他医院是不多见的。副院长端智说,藏医院80%以上的门诊病人不是藏族,医院网站上,求医购药的也多是藏族以外其他民族的患者。随着参保面的拓宽,会有更多的患者选择看藏医、吃藏药。藏药正在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神奇的“阿如拉”
  生长在雪域高原的雪莲花、炒到比黄金还贵的冬虫夏草、“高原人参”红景天……这些神奇的药物,可能是很多人对藏药的第一印象,大家不禁会问,藏药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疗效?
  藏医药融入了传统中医药、古印度医学等体系,而且自有独到之处。藏医以《四部医典》为指导,将人体病机分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针对各种疑难杂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剂。这种神奇也体现在藏药的药源上。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藏药室的工作人员说:“藏药多采用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没有污染的青藏高原,高海拔、大温差、强光照等保证了它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
  阿如拉(诃子)在藏药中应用频率很高,是藏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成分。一味诃子,其肉、芯能分别治疗不同的疾病,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与不同药材配伍后,会产生不同的疗效,堪称神奇。据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樊海岩介绍,阿如拉是诃子的藏文译音,“阿”为众字之最,能治隆、赤巴、培根所成之病;“如”为肉骨皮,能治三因病;“拉”为象犀角,能治七种元气病。“藏药配伍结构中,阿如拉(诃子)是其中使用最广、炮制复杂多样的药用成分之一,它的炮制技艺及应用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樊海岩说。
  据了解,藏药原料采集加工要做到“适地采集,适时采集”;加工方法独特、讲究,加工程序严谨、复杂,采集后的药物要通过干燥拣选、分清陈旧、炮制去毒、调伏增效、适当配制等程序。这些独特的采集加工方法和程序构成了藏药加工的特殊性。
  “佐太”:藏药中的宝中宝
  什么是藏药中的宝中宝?在藏医心目中,所有名贵藏药都离不开药引子――佐太。
  “佐太”是藏语“仁青欧曲佐珠钦木”的音译。“佐”是炼制,“太”指灰色的粉末,意思是煅烧成灰。作为药品,佐太有调血、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的功效,被称为藏药中的至宝。佐太在贵重经典藏成药方剂中作为一味重要的矿物药配伍使用,常用于中风、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治疗。七十味珊瑚丸、七十味珍珠丸、七十味松石丸等珍宝类藏药中,都能觅得佐太的身影。
  2007年,藏医药历史上生产规模最大、影响面最广的一次佐太炮制在青海久美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当时,国家药典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家和领导亲临现场实地考察。通过现场考核、产品分析、工艺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此次炮制完全按照传统藏医药理论炮制加工,在藏医药传统炮制加工的基础又有创新,更具合理性、先进性、可靠性。
  佐太是水银经过藏医药学特殊的炮制方法而形成的最终成分。水银通过四十多天、三百多道工艺流程最后加工成“佐太”,这种传统的炮制技艺已被我国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我国目前能够掌握这种传统技艺的,可能仅有十人左右。
  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尼玛和尕玛措尼,为来自北京、青海等地的27名藏族学员授课,通过师带徒的方式,现场指导实际操作佐太炮制技艺。据说这次培训,光前期准备就花费了近三个月,培训历时四十余天才结束。
  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神奇藏药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热潮,藏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可靠的疗效,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关注。
  从山野到车间古老藏药走上现代研发之路――来自我省藏药企业的报道之二
  古老而神秘的制作方法、天然的原料、显著的功效,这是很多人对藏药的认识。如今,古老而神秘的藏药正经历着一次向规范化、现代化变迁的过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藏药生产企业在百家以上,西藏有四十余家,四川5家,云南5家,甘肃10家,新疆两家,我省不少于二十家,其他省份还有一些。这些企业中,不少是在近年来藏医药热的带动下新建的,原有的企业也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不断扩产,让更多知名藏药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走在全国前列的地方标准
  11月3日,青海省藏医院门诊大楼。藏式风格浓郁的大厅里,国外的、省外的患者不时穿行其间;药浴科里,一百张床位住得满满当当,据医院工作人员介绍,还有不少患者正住在宾馆等待药浴科的床位。我省的藏医药发展呈现出“花开省内、香飘四海”的良好局面。
  藏药是我省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我省生产的藏成药制剂有上百种,有的企业甚至完全是靠藏药起家的。以前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国内各企业在藏药的采集、加工、炮制、保管等方面失于规范,造成藏药质量下降、疗效不稳定等问题,对藏药产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992年,青海省制定了《青海藏药标准》,成为我国第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藏药标准,藏医院的一位医生对此记忆犹新。他说:“以前由于交通闭塞,藏药在青海各地几乎是一个地区一种药物用法,一个地区一个识别方法。有了标准,澄清了部分品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规范了用药品种。”
  炮制规范填补空白
  日,对青海省的藏药生产企业和民族医疗机构来说,注定是个重要的日子。这天,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布实施了《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2010年版)。这个我省首部地方性藏药炮制规范,填补了藏药炮制标准的空白,对规范藏药材的炮制、使用、监管以及促进藏医药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的药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炮制无规范,各唱各调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藏药质量和疗效的不稳定。多年来,对藏医药典籍的搜集整理也仅局限于藏医药理论和藏医验方,忽视了藏药炮制的重要性,藏药材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大大影响藏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藏药室主任骆桂法说。2004年,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着手研究制定青海地方藏药炮制规范;2006年,省科技厅正式将这个项目列为青海省2006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7年4月,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翻开厚厚的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记者看到里面共收载了常用藏药炮制品种244个,其中,动物类44种、植物类146种、矿物类54种,建立了包含名称、来源、炮制、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等内容在内的规范。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基础所所长多杰拉旦说,炮制规范注重体现地方用药特点,部分品种在标准上作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增加了鉴别及含量测定等项目,为藏药的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
  藏药企业大展身手
  如今,步入西宁生物产业园区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夏都成为国内重要的藏药生产和经营集散地的强劲之势,以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为龙头,周边多家藏医药企业入驻,为这里带来了无限活力。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藏药生产始终停留在医院制剂室的层次,一无批号,二无品牌,三无生产经营实体。
  20世纪90年代,金诃集团在青海省藏医院制剂中心的基础上,投资建立了青海省藏药制药厂,推出了“金诃”牌商标,开始了藏药产品市场化之路。与此同时,率先完成了传统的藏药生产工艺与现代化制药技术的融合。在尊重民族制药传统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藏药的炮制、生产工艺、剂型等进行了革新,实现了传统藏药生产技术的进步。2004年,金诃集团兴建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藏药厂,企业生产过程全面引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具备规模生产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洗剂、膏剂、颗粒剂等8个剂型藏药产品的技术能力,还配备了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药品检验检测设备。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省建成了“金诃”“三普”“晶珠”“久美”“帝玛尔”等一批现代藏药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产品从完全手工作坊炮制,发展到很大程度上的现代化生产。不少企业积极兴建GMP车间,向药品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一些企业在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建立GAP(药材资源储备)种植基地,一方面缓解了企业所需的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也用科技含量高的规模化种植取代野外采集。
  人工种植中藏药材面积已达十多万亩
  11月10日,青海省科技厅农社处办公室里,多杰拉旦正在咨询藏药科技开发的相关事宜。他说,省上在加大藏药科技创新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各医药生产企业纷纷依托特有的大黄、虫草、红景天、藏茵陈、花锚等资源,加强科技开发力度,逐步推出了一批有市场、附加值高的中藏药产品。
  “在突出中藏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我省相关科技人员加强了创新药物的研制与开发,加大了传统中藏药的经方、验方的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前期研究,推出了如乙肝健片、利肺片、痛风舒胶囊、复方塞隆胶囊、景天虫草含片和冬虫夏草胶囊等高新技术产品。还挖掘整理了如二十五味松石丸、仁青芒觉、红珍珠丸、二十五味沉香丸等一批名贵藏药复方品种,这些都是建立在科技开发基础上而获得的成果。”农社处的赵以莲告诉记者。
  据了解,通过对药用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我省已基本掌握了青海主要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品种的生物量、有效成分、现存储量和可利用资源量,提出了唐古特大黄、秦艽、羌活、狭叶红景天、暗紫贝母、短管兔耳草、五脉绿绒蒿等8种青海主要野生药用植物和50种常用野生药用植物的保护利用对策建议,筛选出了川西獐牙菜、椭圆叶花锚、麻花秦艽等中藏药材品种7个,基本掌握了人工种植和栽培技术,并进行了人工繁育和示范种植。目前,全省人工种植中藏药材面积已达十多万亩。
  摆问题谋发展青海藏药当化优势为胜势――来自我省藏药企业的报道之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藏医药渐渐走出青藏高原,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造福数百万人的朝阳产业。然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藏药产业正处于发展的机遇期,但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如果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制约,藏药产业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作为特色产业之一,我省藏药事业近些年来大踏步前进,以中国驰名商标“金诃”“晶珠”为代表的青海藏药,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青海中藏药产业所昭示的无限前景令人欣喜。可是,和所有的产业发展一样,藏药产业也正在经历着重重考验。
  “多少”之争
  藏药所使用的很多药材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可再生性较差。近些年,随着藏药企业现代化设备的引入,传统藏药开始规模化生产,对藏药资源的需求成倍增加,大大超出了资源恢复再生的速度。药材的稀缺和制药企业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
  青海省中藏药材资源特别是地道药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收购量逐年上升,而药材产区不断缩小,产量逐步下降。以大黄为例,由于人工栽培面积十分有限,使大黄缺乏再生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量不断下降,致使青海原有的市场主导地位已被甘肃省栽培的大黄所取代。藏茵陈主要产于我省海东地区、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因产量不足,我省不得不向西藏、新疆收购,有些甚至要从尼泊尔进口。
  青海中藏药材年需求量在2000吨至2500吨之间,但年收购量不足一千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的企业1996年就与北山林区、麦秀林区、群加林区等林业管理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一起从事林区内野生藏药材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湟中县多巴镇、西宁市小寨村也建有中藏药材生产基地。
  “内外”有别
  近几年,医药市场上兴起的天然药品热和藏药热,使得藏药成为很多患者首选的药品。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很多原本不是做藏药的企业和个人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藏药产业面临着难以严格保持传统工艺的难题,藏药的“地道性”已成为这个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生产厂房建在青藏高原,用的又是青藏高原的原材料,加工出来的产品就一定是藏药。其实不然,炮制环节在地道藏药的生产过程中相当重要,如果不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就无法做出地道的藏药。
  采访中,青海一家规模较大的藏药企业负责人说,比如藏药中的洁白丸,按照藏药的炮制方式,只有冬季才能生产,其中的配料蜂蜜,要经过熬制、研成粉末等多道工序才能入药,但是现在有很多药厂一年四季都生产洁白丸,应有的工序也不能完全做到。这样生产出来的药品在疗效上肯定无法与真正的藏药相比,长此以往,就会砸了藏药的牌子。
  藏药专家说,除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得天独厚的药物资源,藏药与中、西药不同之处,在于其复杂多样的炮制技术。但是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有不少藏药企业选择用中药的制作方法来加工藏药,等于是外行从事藏药加工。“药品是以疗效、功效来树立品牌和声誉的,但是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很多企业急功近利搞加工,不按规范操作,这样加工出来的药品根本达不到传统藏药的疗效,不仅对整个藏药行业造成了不利后果,也影响了藏药市场的发育和扩大。”这位企业负责人说。
  真假较量
  据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人员介绍,由于我省是藏药生产主产区之一,国内消费者对青海生产的藏药又不熟悉,外地药监部门追究源头费时费力,于是造假者就把产地和企业名编造成青海省某某地方的某某药,把污水泼向青海,让许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上当。
  不少造假者甚至胆大到了仿冒青海省合法企业的地步,如仿冒我省合法企业“青海晶珠藏药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青海省金珠藏药药业有限公司”,“青海格萨尔王藏药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为“青海格萨尔王藏药厂”。还有假冒合法企业名称及合法企业批准文号造假药的,如一种补肾产品,在市场上假冒的就有不下三十种。有的假冒藏药,企业名称、批准文号、药名与合法企业的产品都一样,但外包装不同,剂型不同。
  假药给藏药生产企业带来的损失究竟有多大,一位生产企业负责人用“不可估量”来回答。他说,有些不法分子以代理商的身份通过正规渠道从生产企业进少量货,套取了整套资料后,就开始卖假冒的药,只要有人要,他就会无限量、不间断地卖,那些制假者也会无限量地生产,假药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药品市场。
  成本低、见效快,市场监管不到位、法制不健全,这些因素在客观上给造假者和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生存空间。然而,从生产企业来讲,造成假冒藏药猖獗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藏药企业本身存在严重的市场营销空白。骆桂法说,我省很多企业缺乏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企业自己没有占领好市场,就给假冒伪劣产品可乘之机。
  据记者调查,目前,青海省的藏药企业中,除规模相当的个别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销售工作由代理商做。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代理商垄断了藏药产品的市场和价格。
  骆桂法说,藏药产业要突破目前的困境,生产企业就要摈弃过去落后的代理制度,创立品牌,建立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还要加大青海藏药的对外宣传力度。同时,藏药生产企业还要有“一盘棋”的概念,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统一的营销网络体系,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扩大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在创新中发展
  挑战的道路依旧漫长,但是,在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中,我省藏药产业链一直向着深度和广度延伸。青海藏医药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金诃集团为引领的藏药生产企业,在后续力量培养、产业培育、科技研发等方面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目标迈进,努力化优势为胜势,力争稳立国内外藏医药发展的前沿。
  如今,已拥有集资源基地、医疗、藏药研究、藏医药教育、藏药生产及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发展体系。“三十五味沉香散”等283种藏成药列入各级医疗机构支付费用范围、“三十五味沉香散”等167种藏成药列入各级医疗单位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中藏蒙药及所有中藏蒙医药服务项目补偿比例比西医西药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生物产业园区,越来越多的中藏药企业注重与国家级科研单位合作,在创新中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了扩大中藏药企业的发展规模,生物产业园区管委会也在酝酿着能为我省中藏药产业创造更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的《中藏药企业发展指导意见》,计划尽快重点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力争3户至5户企业收入过亿元……我省中藏医药事业正在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姚兰)
  编辑:深度|金诃藏药拿牌背后的8个秘密!
我的图书馆
深度|金诃藏药拿牌背后的8个秘密!
导 & 语国外药品在中国市场持续火热,国人对海外购买药品越来越热衷。越来越难做的中国医药,向直销转型已成为一个确定的趋势。金诃藏药日获中国直销行业第76张直销牌照。再次引发行业对药企转型的思考。从金诃藏药为什么能拿牌,可反观中国药企转型之路。本文首发 直销邦作者 直平日,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直销行业第76张直销牌照。获得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公示,批准时间为日,服务网点核查备案日期为日。金诃藏药企业信息注册号码:309注册地址:西宁市纬二路22号(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法定代表人:艾措千企业性质: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注册资本:8,800万元注册时间:日为什么是金诃藏药?原因1|不可取代的医药资源: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国藏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些求治无望的大病患者,青藏高原上的藏医藏药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很多让医生束手无策的病人,在青藏高原藏医院奇迹般治愈。藏医药魅力在中国乃至世界因此享有盛名。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健康养生在全世界兴起,具有千年历史的藏药也日渐风行,藏医和藏药成为中国内地和西方大城市的消费时尚。在众多投入生产健康产品的中国药企里,因为藏医藏药的历史文化魅力,让金诃藏药拥有特征明显且竞争门槛很高的天然资源优势。原因2|金诃藏药因藏药天然奇效而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我们从客观和科学角度可以解释藏药的神奇魅力。因为西藏特殊的空气、气候、海拔、抗寒和抗旱性能强及特殊繁殖方式,藏医药有着其他药材无可比拟的药性。首先,西藏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高海拔,使藏区药材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即所谓药力强劲。其次,特殊气候条件和地理特质,让西藏地域广布各种珍奇药材。如裸岩、灌木丛地带生长的数百种珍贵药材:虫草、西藏延龄草、胡黄连、天麻雪莲、红景天、高原灵芝等。这些高寒缺氧地带的雪域药材,纯净无污染,药效特别好。第三,由于特殊地质原因,西藏区域药用植物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金属微量元素。使藏药拥有了神奇的疗效。具有千年历史的藏药,因此在民间充满了魔力。原因3|藏区大型生产基地既能保证产品品质又能保证营销口碑金诃藏药拥有海拔3000米以上500万亩藏药材野生资源及28万亩的藏药材种植基地。这既保证金诃藏医产品的卓越品质,其纯净天然又成为产品营销的最大特点。为后续产品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是金诃藏药可持续性发展的坚强的后盾。原因4|金诃藏药藏药市场产品体系清晰,消费群体能保证层次化分布日~17日,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参展“第73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展出本公司千余种大健康产品,包括以下几类:珍宝藏成药: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仁青芒觉、坐珠达西为代表的;健康品:青藏特产饮片产品系列,冬虫夏草系列;文化用品:藏香为代表。从金诃藏药药品交易会上展示的产品,可以看到金诃藏药大健康产品线体系结构合理。从成药到健康品到文化用品。这样的产品分布让企业市场消费群体能保证层次化分布。原因5|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体系完善成熟今天的金诃藏药拥有药品、保健品、冬虫夏草、健康产品、起居养生、特色外治6大类1000余种产品,其中药品共有6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独家品种22个,独家剂型6个,国家医保品种10个,国家基药品种1个,OTC品种10个。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体系。原因6|金诃藏药在藏药技术研发和创新上储备已久日,在青海举办的西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金诃藏药科研项目“藏药研发与检测中心平台建设”荣获西宁市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15年,金诃藏药被青海省技术厅等政府部门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金诃藏药于2013年在青海省率先通过2010年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企业”“国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国家创新型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原因7|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简洁清晰很多准备转型的药企目前情况是管理混乱,尤其是民营企业。企业内部裙带关系错综复杂,管理制度、事务流程、人力资源、薪酬绩效等领域缺乏管理规范,从而成为药企转型的最大障碍和成本。今天的金诃藏药,产品生产和研发以及营销产业链完整。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分出五大事业部为:研发事业部、生产事业部、药品事业部、虫草事业部、健康事业部等部门组成。企业组织结构清晰明了。原因8|金诃藏药在直销界拥有他人不可比拟的资源金诃藏药还有众多让人垂涎的技术招牌:拥有博物院(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拥有三级甲等藏医院(青海省藏医院);拥有承担国家“211工程”全国重点建设大学-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通过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GCP)认证;拥有独立完善医学理论体系及治疗方案(是藏医药学处方的最高标准制定及高等藏医药教材的编著者);藏医学和中医学、西医学、印度吠陀医学并称为世界四大医学,拥有3800历史;藏医药经典巨著有《晶珠本草》等同于《本草纲目》且里边收录的草药比《本草纲目》多近300种;拥有“佐太”炮制工艺,“佐太”炮制工艺可以使产品功效增加很多倍;拥有国家级研究院“藏医药研究院”并承担“95”、“十五”、“863”重点攻关项目及国家重点产品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专项课题等;拥有撰写历史巨著《藏医药大典》(60卷6000万字)董事长(艾措千);李克强、王岐山、张高丽等40多位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500余位省部级领导人视察过企业;拿牌之路虽然充满坎坷,但企业的拿牌准备和能力储备一直在积极进行中。结束语2016年下半年及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药企逐渐转型直销领域,金诃藏药成功拿牌说明了药企转型,即是一次转战直销领域的优势、资源、技术、品牌的耐心积累,也是一次经营思维的彻底颠覆。对现有经营模式修修补补的药企改革和转型,注定行之不远,在重构医药行业商业逻辑中发现或创造新商机,才是药企要去思考的方向。直销邦本文首创直销邦
馆藏&1068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海藏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