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会是谁在捧杀华为掉华为吗

请不要捧杀华为!--余胜海观察--凤凰网博客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请不要捧杀华为!
余胜海/文最近,华为的重大新闻层出不穷,一些媒体和网民枉顾事实,过分的吹捧,华为在一夜之间成为打败全世界的英雄,给华为带来不少烦恼,如此的捧杀究竟为何?1、华为发布新款手机Mate9,保时捷版的价格过万元11月3日,华为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了一款旗舰手机华为Mate9。作为华为梦想之作和其创新实力的集中体现,华为Mate9基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深度创新,实现了Android手机的革命性突破,在性能、续航、拍照等多个领域获得了颠覆性体验。与此同时,与全球顶级设计品牌PORSCHE DESIGN联袂打造的首款奢华智能手机——华为华为Mate9保时捷全球限量版同步上市。华为Mate9作为2016年度压轴旗舰机,华为的确是使出了杀手锏,采用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60芯片,与奢侈品牌保时捷合作,双曲面设计,搭载徕卡双镜头,第一部久用不卡的安卓手机等,华为Mate9可谓来势汹汹,直逼苹果和三星。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售价,华为Mate 9(4GB+64GB),售价699欧元起步(折合人民币5230元),华为Mate9保时捷设计全球限量版(6GB+256GB),售价1395欧元(折合人民币10460元),国内售价8999元人民币。华为Mate9的这一定价已经向苹果、三星的高端智能手机看齐。于是媒体和一些自媒人开始大肆炒作报道:《干掉苹果!华为卖到了10000元!》,然后《干掉三星苹果!华为卖到了10000元!》,再转《干掉三星苹果!华为发布世界最强手机,售价10000元》,又转《华为手机卖到10000元,中国制造沸腾全世界!》,还有《余承东:华为三年干掉苹果,五年干掉三星》、《载入史册!今天,华为振奋中国!》的文章,其编者按为:“今天,华为打响世界芯片大战,碾压高通、秒杀苹果,让不可一世的美国再次颤抖,振奋中华!”事实情况:据全球知名调研公司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三星手机销量3.2亿部,苹果手机销量2.2亿部,华为手机销量1亿部,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5%、15.9%、7.3%。三星和苹果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华为位列当年全球智能手机厂商销量的前三名。国外科技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2016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分布研究数据表明,华为、OPPO与步步高三家中国手机厂商智能手机销量总和占全球总销售量的21%。华为持续拉近与苹果之间的距离,两家公司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差距仅不到3%。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厂家的总利润为94亿美元,而苹果一家占到了85亿美元,占比为91%,利润排在苹果之后的企业包括华为、Vivo和 OPPO。干掉、秒杀苹果、三星又从何说起呢!虽然,三星Note7深陷爆炸门困扰,正遭遇历史上最大的用户信任危机,元气大伤,但三星的总销量仍高于华为,是华为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苹果手机的销量仍然遥遥领先华为。虽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多次公开表示,华为将在两年内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到202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家。但凭华为的技术实力在未来几年有可能超越苹果三星,但是现在就说华为干掉了三星苹果恐怕为时尚早!平心而论,华为Mate9算是华为目前的巅峰之作,技术先进,但与苹果手机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单凭一款华为Mate9就能超越三星、苹果那是吹牛!尤其是一些人动不动就用“碾压高通”“终结西方垄断”“大败BAT”、“干掉苹果三星”等字样吹捧华为,这并不是在帮华为宣传,更不是在帮华为进步,而是在给华为制造越来越多的阻力,给华为四面树敌。2、华为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认可11月17日,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3GPP RAN1 87次会议的 5G 短码方案讨论中,历经千辛万苦,华为公司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最终战胜之前具有垄断地位的高通、爱立信等著名公司的短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与Polar码平分秋色。消息传回国内后,就立刻引起了国内众多媒体和网友的一阵狂欢。很快网上就铺天盖地的出现了一大批大肆吹捧华为的文章,例如《任正非笑了!世界 5G 技术标准,我们中国人定!》、《今天全中国沸腾了!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华为打败美国高通,拿下5G短码方案》;《华为碾压列强:拿下了5G时代!》某官媒当天还发表评论称:“华为碾压高通,助中国打破美国的垄断,成为通信设备的基础规则的“制定者”,让中国智造扬眉吐气、创造历史!中国又一次突破技术‘无人区’,碾压列强,拿下了5G时代!恭喜中国,恭喜华为!”当读到这样豪迈的句子的时候,不知道你内心有没有被爱国情怀激起一圈涟漪。华为5G 编码方案获得国际上的认可,这的确是一件令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你在写文章时为了博眼球,而夸大事实,哗众取宠,造谣生事。事实情况:Polar码并不是由华为所发明的,华为只是众多推动Polar码的其中一家公司。编码方案只是5G中很小的一部分,确定使用Polar码标准,也是全球互相妥协,相互博弈的结果,谈不上是中国厂商的大胜。更为重要的是,在Polar码成为5G短码方案之前,高通、爱立信等公司主推的LDPC方案已经成为5G中长码编码确认方案。而长码部分覆盖了主要的信息传播,相比之下短码主要用于信号,携带的信息量几乎没有,等于国家队(包括华为中兴等一百多家企业)花费巨资研究但是得到了与投入极不相称的收益,这实在难言胜利。况且这只是5G三大场景中的一个,还有两个尚未讨论。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说什么“5G标准中国定”、“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确实都是扯淡。当然我们也必须肯定中国厂商成功参与到了5G标准的制定当中,同时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此,华为副董事长兼轮值 CEO 胡厚崑在接受FT 中文网专访时表示,“华为拿下 5G 时代”是夸张其辞。5G 标准达成并不是你输我赢的过程,这不是两个公司之间或两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交流中,胡厚崑更愿意将5G标准达成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而Polar码被大家共同选择为EMBB场景下的信道编码,也仅反映了大家对Polar码技术先进性的肯定。胡厚崑强调“5G标准达成的过程并不是个你输我赢的过程,这不是两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谈民族自豪感就更没有必要了。”3、华为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12月1日,华为中央研究院在第57届日本电池大会上宣布:华为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实现重大研究突破,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实验结果显示,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耐高温技术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于是媒体标题起法仍然如出一辙,《华为将碾压三星苹果,或率先商用石墨烯》、《干掉三星苹果!华为宣布重大研究突破!》,“干掉”、“碾压”等字眼煽动着每个人的细胞。事实情况:华为说的很清楚这是“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即使其名字上加入了 “石墨烯”,但它实质上还是属于锂离子电池。这些新闻通稿中的华为瓦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阳兴博士就明确表示,这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主要为:在电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剂,去除痕量水、避免电解液高温分解。在电池正极中选用改性的大单晶三元材料,提高热稳定性。采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实现锂离子电池与环境间的高效散热。上面的解析就已经明确指出了,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里面的 “石墨烯” 仅用于提升锂离子电池散热效果。而电池电极上也并没有使用石墨烯材料提高导电性,更没有直接使用石墨烯材质制作电池主体。但是一些公众号和科技媒体可能出于蹭热度或者某些利益原因,却以 “石墨烯” 为切入点,胡编乱造出“华为正式发布石墨烯电池” 或者 “华为开启石墨烯商用时代”之类的言论,极大地误导了很多读者。为此还引发了一些非常尴尬的事情,中科院前几天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了一些双层石墨烯的研究进展探讨发展方向,却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质疑研究价值。随后中科院通过转发微博回答了这名网友,这名网友还说出“华为石墨烯电池已经商用,为何中科院还在研究”的言论。另外,在某些自媒体平台上,更多的人也将矛头指向了中科院,认为中科院尸位素餐,那么多教授都比不上一个民企(华为),还不如解散了。显然,这些愤青都是被这些公众号和科技媒体给误导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华为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就是个噱头没有实用意义。华为瓦特实验室这次是很巧妙地利用了石墨烯高导热性能来为他们的锂电池散热。华为在通稿中就明确表示,这种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高温极端的环境。在高温下,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的温升比普通锂离子电池要低 5℃,同时工作环境极限温度范围相比起普通锂离子电池也提升了 10℃,使用寿命从而也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 2 倍。60℃高温循环充电 2000次,电池容量仍超过 70%,在 60℃的高温存储 200 天,容量损失也小于13%。因为锂离子电池在温度过高时会让其容量损失越来越快,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石墨烯在这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当中担当着最为重要的散热材质。华为认为这种新型电池可以应用于世界各地高温区的蜂窝基站上,提升基站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后还有可能应用到电动汽车、无人机等主要依靠电池模组提供动力的设备上。但这项技术目前并不适合下放到智能手机上,首先如上面所说的产量和成本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对于动辄铺货上百万的手机电池来说肯定不现实。而且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是针对高温工作环境制作的,一般而言锂电池高温性能好,低温性能就差,反之亦然。4、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和年度奖金曝光?近日,还有人在网上披露称:“华为2016全年销售收入曝光,高达5850亿元”,“华为年终奖曝光,总额1500亿,入职3年能分到18万”。可笑的是,这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东西在网上疯传,居然还有人信了。真可怕!昨天还有人饶有兴趣地对我说:“余老师据说华为今年销售收入高达6000亿元,华为年终奖总额达1500亿,华为真是牛逼,天下无敌!”其实,只要长脑子的人一看便知,即即华为今年销售额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年终奖总额能达1500亿吗?华为哪有这么高的利润?真是吹牛不打草稿!根据华为每年的财报分析,这则消息有明显的逻辑错误,而华为内部员工也表示,这明显是造谣,在捧杀华为。华为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年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16年,按照华为计划,年收入销售目标为818亿美元。对于销售收入5000多亿(约818亿美元),利润几百亿元人民币的公司来说,要拿出1500亿元做为年终奖并不现实。华为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通信业的老大,确实让国人深感扬眉吐气。“吹捧+民族主义情绪”自然就能抓人眼球。华为能活到今天,是从屡败屡战,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华为成功的背后,全是一把辛酸泪,有些人对华为各类事件“鸡血式吹捧”,动不动就“碾压”、“干掉”、“称霸”之类枉顾事实,过分的盲目吹捧的文章不是华为的本意,也不是华为乐见的。华为的高管表示,“你可以炮轰华为但请勿捧杀华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华为如履薄冰,一直在为生存而战。媒体无端夸大华为的业绩和能力,实际是制造了华为与客户之间的矛盾,甚至让客户和合作伙伴产生误解,这不是在帮助华为,而是在害华为。(余胜海系资深媒体人、财经作家、长期从事高端财经人物访谈和中国经济、商业史、企业管理、商业文化、企业家思想和企业案例研究,著有《华为还能走多远》《能源战争》《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家大败局》《变革时代》等十余部。)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余胜海简介
余胜海,资深传媒人、财经作家,著有《能源战争》《华为还能走多远》《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大道至简:全球顶级CEO商道智慧》《解密中国顶级CEO》《形形色色中国人》《海归业赢天下》《企业家大败局》《变革时代》等。信箱: 余胜海微信公众号ysh196426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不要再捧杀华为了,好吗?_
欢迎光临凌承芯官网!
咨询热线:400-671-0079
专注射频产品研发,提供无线数据传输方案与应用做最专业的无线模块产品开发厂商
热门关键词:
> >不要再捧杀华为了,好吗?
最近,关于华为的新闻有点多。
华为引领5G标准?扯淡!
首先是上个月,关于5G标准的事。
&世界5G技术标准,中国定!&;
&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
&中国5G彻底终结西方标准&;
一大片大报道,似乎让人觉得,华为已经碾压高通,秒杀思科,已经是武林盟主了!
实际的情况呢?
华为只是创新并推进Polar码的其中一家公司,而编码方案只是5G中很小的一部分,确定使用Polar码标准,也是全球互相妥协,相互博弈的结果。
华为Polar码方案成为5G国际标准,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
1、华为(或者说中国)已经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而不是绝对话语权);
2、增强了国民自信心。10多年前中国WAPI成为国际标准,引来的是全社会的奚落和不屑,认为中国主导的标准不行,美国主导的标准更放心,现在的国民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
华为的石墨烯电池?胡说八道!
接着,前两天,华为又莫名其妙的被带了一波节奏:
12月1日,华为中央研究院瓦特实验室在第57届日本电池大会上,宣布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实现重大研究突破,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实验结果显示,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耐高温技术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研究突破,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实验结果显示,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耐高温技术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
然而到了媒体的口中就成了:
甚至还有些媒体说出了:三星的曲面屏、苹果的IOS系统、高通的芯片、华为的石墨烯。这些个媒体啊,听风就是雨,报道上出了偏差,不应该负责任吗?!
实际的情况呢?
华为的这款电池产品根本就不是什么石墨烯电池!也不是什么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由华为公开的资料来看,石墨烯只是作为电池中的散热材料,这并不能改变电池的基本性质,不能称之为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就是普通的锂离子电池而已。
这款电池的亮点在哪里呢?高温长寿命。
60&C高温循环2000次,容量保持率仍超过70%;60℃高温存储200天,容量损失小于13%&。华为下一步计划将这款电池用在一些高温环境里,比如热带地区的通信基站、无人机等等。
华为给员工发1500亿年终奖?消息不实!
这两天,关于华为的年终奖的消息又开始在朋友圈疯传,有的说,华为将给员工发1500亿的年终奖,老员工过100万。
年终奖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新鲜。每年年底都会出一些类似的报道:
XX网络公司给员工发18月薪水的年终奖,包括保洁阿姨;
XX游戏公司给员工发42个月薪水年终奖;
XX公司给员工每人一台奔驰!
这样的消息,大部分都是炒作。而这次中枪的是华为。
众所周知,华为崇尚狼性文化,工作强度极大,与此匹配的是员工福利也很好。底层员工年薪都有20万左右,华为又是全员持股的公司,公司员工17万人左右,年底所发的并非只有年终奖,还包括年底分红+保险+薪水等,即使达到1500亿,并不算特别离谱。
小编点评:
华为一向以低调务实著称,而近期媒体上一系列关于华为的报道,与任正非所倡导的扎根技术、努力奋斗的画风格格不入。对于这一系列的报道,小编有几个不负责任的猜测:
1、任正非已经无法驾驭中下层的员工了,任由这种浮夸的作风泛滥;
2、华为的竞争对手在带节奏,明褒实贬,意图捧杀华为;
3、无下限的媒体为了博取眼球,不择手段。
不管真相如何,对华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是真正关心华为,关心国产企业的话,停止转发种种拨人眼球的夸张消息吧,学习华为低调务实的作风,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才是对华为最好的尊重。
长按图片关注无线模块专家&&&&
下一篇: 上一篇:
深圳市凌承芯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400电话: 400-671-0079
座机:6(总机) 10150
地 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华源科技创新园D座5楼 
备案信息:粤ICP备号-1人民战争会捧杀掉华为吗?
当华为逐渐步入巅峰,任正非却焦虑不已,“冬天”、“迷茫期”,似乎不是那么合时宜;但华为又比之前张扬高调,“五年内超越苹果三星”被余承东在多个场合重复提起。华为分裂了?还是想刷存在感?
都不是,华为长久以来扮演的都是追随者的角色,某一天当它成为领跑者,但前面又没有路,就容易产生迷茫感,不知道自己下面要踏出的一步,是康庄大道还是万丈悬崖?
还有媒体和民众,华为多年历经苦难、呕心沥血积累起来的卓越成就,极大刺激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排山倒海的褒奖颂扬毫不吝啬地倾泻给了华为。华为确实很成功,但神化甚至妖化华为何尝不是一种捧杀?
随着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多,分析当下的华为于是就具备了样本意义。
尊重对手,也是尊重你自己
最近科技圈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华为能否从三星Note7爆炸事件中受益?
答案毋庸置疑。据公开报道,三星至少要召回250万部已售Note
7,而上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卖出3.44亿部,三星占据榜单第一位,出货量达到了7700万部。
爆炸的note 7 ,让三星品牌形象大损
然而,受近期连续发生的爆炸事故影响,3329位参与CNET市场调查的用户中,近半已转投iPhone,仅有30.5%的Note
7忠实用户选择置换新机后仍会沿用Note 7。
当市场容量在一定阶段基本维持稳定时,有人被裁判黄牌罚下,余下在场的就能分到更多蛋糕。所以说,不仅是华为,主流的手机品牌多多少少都能从中获益。
被视为2016最强安卓机皇、综合性能全面登顶的Note 7,在“电池门”面前好像上演了一场“杨过断臂”,让人唏嘘。
令人费解的是,一些媒体,非但没有从中得到警示,反而将其扭曲成对三星的恶意攻击,甚至上纲上线至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利益博弈。在全球化背景下,利用爱国主义煽动“民粹主义”,这无疑是一种极度危险的“人民战争”。
但这场景又何其眼熟!
在《大败局》中,吴晓波曾以“三株集团”兴衰为例,阐明了“冷酷打击,坚决消灭”几乎是中国企业对待同行竞争对手的共同作风。在兴盛期,三株如此待人,在衰弱期,人家也如此待三株,一切看起来天经地义。
然而,这种“对手观”正是中国市场无法步入健康期的最大障碍。学会选择和研究对手,尊重彼此之间的游戏规则,是中国企业家亟待补上的一课。
无独有偶,任正非近期谈到华为已陷入“迷茫期”。在他看来,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于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2010年,任正非提出要5年后超过思科爱立信。2015年,华为营收和利润全面领先爱立信,追平思科,诺基亚西门子则合并了阿尔卡特朗讯,更名为诺基亚通讯。
与此同时,“没了追赶目标”的华为却也拔剑四顾心茫然。
任正非还感谢过苹果。
在今年9月的日本座谈会上,任正非谈到,苹果让华为挣到了钱。当ICT产业重心从原来的运营商、设备商、IT软硬件企业一端转移到掌控着海量用户的互联网平台时,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发明了移动互联网,撑粗了管道,华为才可以多卖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这个时代,我们就会滑下来了,华为就可能不在了。”
所以说,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的,不是看到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目睹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
更何况,在手机终端领域,华为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是三星、苹果,它们不是病猫,而是猛虎。
三年超越苹果,华为的难与不难
就在9月15日,苹果宣布,首批iPhone 7 Plus已在全球售罄。传闻亮黑色(曜石黑)iPhone
7市场价已经炒到2万元以上。
据美国运营商公布的数据,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头三天预购订单同比增长375%,表现远超iPhone
对比iPhone
7刚发布时铺天盖地的吐槽,这种反差只能说明,对于苹果和iPhone来说,它真正的对手其实从来都是自己,而不是三星或其他旗舰。更幸运的是,唯一有实力与其竞争的Note
7 ,已经错失狙击iPhone 7的最佳时机。
那么,华为在什么情况下能超越苹果?
大咖约比较赞同知乎网友“jarvis tan”的观点:
1、苹果连续多年错误投资,败光2157亿美元现金储备(时间截止至2016年5月,数据来源于穆迪);
2、苹果iPhone产品线多年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导致iPhone产品线巨亏;
3、苹果错过下一轮技术浪潮(如VR、AR、人工智能),而华为成功占得先机;
4、华为连续多年投资、研发资金使用正确;
5、华为将思科爱立信的市场份额挤压到反垄断临界值附近;
很明显,上述一连串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希望渺茫。
既然这样,不妨再分析一下,华为和苹果目前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首先,就手机系统而言,iOS构建的闭环生态及流畅体验,华为的EMUI是无法与之竞争的。任正非就曾警示:“终端没有黏性,量大而质不优,口口相传反而会跌下来。”
即使华为终端销量在3—5年后如愿超过苹果,华为在内容、IP、数据方面等的缺失,一是会让其受到内容垄断者的猛烈攻击,二是华为出现价值管道化现象,失去用户粘性,就像微信之于中移动、电商之于传统行业。
其次,论手机硬件,华为虽有海思麒麟,是全球第六大芯片供应商,但芯片实际性能尚无法媲美苹果、三星和高通。且随着全球智能机技术成熟,硬件技术边际效应逐年递减,依靠硬件盈利的空间将被极度压缩。
最后,在最重要的美国市场,华为一直是不得其门而入,且国际市场环境随时有可能伴随着中国复杂的国际关系大环境发生逆转,这一点从美国先后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兴、华为发起制裁就可觑得端倪。
所以,华为如果要打破苹果生态构筑起的强大经济围墙,单纯地拼销量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苹果玩的一直是利润——iPhone包揽了移动行业90%的利润,苹果公司的利润50%以上又来自手机,却撑起了六七千亿的市值。只有当华为高端机型的销量和利润全面领先苹果,才算是真正的超越。
这点,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有深刻认识,其在接受FT中文网采访时曾表示:“至今为止,中国面向消费者还没有一个全球高端品牌,我们以此为目标,可能需要5-10年。我们有可能(超越三星和苹果),但我们不能确定能否实现。”
稳健的华为,更焦虑的三星
那么,三星呢,华为能超越三星吗?
事实是,在中国市场,华为手机销量早已超过三星,且双方差距正在逐年扩大。在国际市场,三星依然保持领先优势,但双方的差距又在逐年缩小。
所以,论单一的手机市场,华为终端超越三星电子,只是时间问题。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销量领先并不代表技术同样领先。
三星垂直供应链整合能力极其强大,尤其是在芯片、内存、电池、屏幕等手机关键元器件上占有核心优势,几乎能实现自产自足。连苹果都无法彻底摆脱对三星的依赖。
而华为仅有芯片一项可以挑战三星,芯片设计能力实际又弱于三星。在研发投入、专利积累上双方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华为要追平,保持研发投入将是必经之路。
稍微幸运一点的是,在软件生态布局上,同属安卓阵营的华为和三星算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未来,绝对会是靠软件增值服务赚钱的时代。
但当我们将目光投放到整个集团层面,却又是另一种景象。
先说华为,华为共有三块业务: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终端业务。其中,运营商服务依然是华为的主要收入来源,据2015年年报,其收入为2323.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消费电子业务营收1281.28亿,同比增长72.9%,占华为整体营收的33%。
华为面临的隐忧是,4G网络建设高峰行将过去,却尚未找到下一个催化剂,通讯行业正陷入寒冬。
任正非谈到“迷茫期”实际上就是描述这样的客观状态,“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而三星呢,俨然就是个万亿产值的商业帝国,其业务涉足了智能机、家电、保险、建筑、航空、军事、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诸多行业,几乎涉及到韩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仅“三星电子”,其一年销售额就超过2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三星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韩国经济走向,以至于有“举国体制”“三星共和国”的说法。
然而,近年三星正隐现盛世危机,接班人继承问题引发家族内斗,三星电子营收接连几个季度下滑,加上此次电池爆炸事件,让三星通过S7/S7
Edge积累起的上涨动力消失殆尽,同时暴露出品控、商业模式上的缺陷。这足以说明,在整体的步伐、战略布局与心态上,三星显然比华为要更焦虑。这无疑是擅长稳扎稳打的华为大好的机会。
一个强大的华为,一个怒吼的华为
当然,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首先,华为正越来越被国际主流媒体认可。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有110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华为也位居其中,以628.55亿美元营业收入排名第129位,较上一年的第228位跨越式提升近百名。而爱立信排名第357位。
苹果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其利用IOS系统打造了自己的生态系统
其次,作为一家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华为2015年销售收入为6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900亿,比BAT总营收还要多出1000多亿。即便是营收和利润最高的腾讯,其2015年总收入也只有1028.63亿人民币,大约为华为当年营收的四分之一。
华为还是世界上投入科研成本最高的科技公司,2015年投入科研经费500亿元,是BAT投入总和的2倍左右,拥有1万名博士。
为打破“无人区”困境,任正非还计划,未来几年,华为每年研发经费要提高到100—200亿美元。
而与之伴随的,是一个更雄心勃勃的目标:2020年,华为销售收入要超过1500亿美元。也就是说,未来5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要突破1万亿人民币。
在专利积累方面,华为也是成就斐然。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华为以3898件专利申请量成为2015年度国际专利注册数量第一名。
根据华为2015年的财报显示,华为已累计申请了52550件国内专利和30613件外国专利,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光靠申请数量并不意味着一家企业在专利上面的积累和优势,被授权的专利才可以拥有真正话语权!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5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华为去年的中国专利授权量在通信领域仅次于中兴,位列第二位。
华为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华为累计已授权专利30924件,美国授权专利5052件,欧洲各国累计授权专利达11474件。
连苹果都开始来向华为买专利,双方已经签署手机方面的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华为还首次在美国和中国两地向三星发起专利诉讼,而且不是不痛不痒的外观专利,是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在被外企“压制、欺负”多年后,终于有中国企业发出了自己的怒吼!
谈迷茫的背后,是任正非的孤独
从总体上看,华为确实是一家发展迅速的企业,其终端业务,无论是重点进军欧洲市场,调整策略发力中高端市场,还是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均是稳扎稳打,亮点频出,释放出向好的信号。
与此同时,当苹果愈发重视大陆市场,华为则积极出海,征战海外时,华为、苹果、三星短兵相接已经是必然趋势。华为胜在产品性价比高,在本土市场,渠道、用户、营销的渗透能力要强于苹果、三星。但在国际市场,无论是技术实力、政策敏感性,华为又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再上升到更大的战略层面,就像任正非所暗示的,整个通信行业的权力结构和运营机制已经抵达临界点,不仅是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的好日子也即将到头。
而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华为尚未做好充分准备。说到底,华为是一家商业领域通过产品和服务成功的公司,但并不具备领先者的开创性基因,其成功更多依托于中国的全球化红利和时代需求,其战略本质也并没有超越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思科和朗讯。
最关键的,还是如21世纪经济报道所指出的,相比苹果的iOS和应用商店,谷歌的安卓系统,Facebook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亚马逊处于全面爆发阶段的云计算,甚至是总市值不如华为的BAT,它们都已经拿到了下一个十年高科技第一阵营的入场券,而华为“只有短途票舒适的头等舱,并还没有拿到真正长途的船票。”
所以,大咖约能够送给华为的,只有一句“且行且努力”。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任正非在媒体对华为热捧一片的时候,依旧冷静、清醒,在最高领导人面前都能直言不讳“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具备这样高度危机意识的企业家,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竞争对手。
而当任正非不断声嘶力竭地喊出“华为的冬天”,不断焦虑地提到华为战略上的迷茫时,我们应该读懂他作为领军人时内心的孤独。
提到华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民族企业、民族品牌”,将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于其上,每一次华为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是大唱颂歌,却忽视了华为的商业属性和商业使命,以及华为与世界级顶尖企业存在的现实差距。这对华为和任正非来说已经是一种沉重的枷锁及负担。
在2016年一次高管和员工对话会上,任正非就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一位员工提出“华为作为中国公司领袖”的观点,他说:“你说未来有一个中国公司领导世界,我相信那一定不会是华为,因为华为是全球化公司,不是一个中国公司。为什么有这么狭隘的荣誉感呢?
对于海外员工,任正非也希望他们不要陷入狭隘的民族情绪,其曾在一次科学家会谈上发出告诫:“我们今天是有能力,但不要把自己的能力设计得完全脱离我们实际。我们若要完全背负起人类的包袱,背负起社会的包袱,背负起中国民族振兴的包袱,就背得太重了。我们也担负不起重任来,我们能往前走一点就是胜利,不要以为一定要走多远。”
而盲目的、沉重的爱国情感确实让华为在中国强势崛起的时代背景下蒙受了太多委屈与排挤,美国制裁、印度防备、越南抵制……
但华为能有今日的成就,是靠30年的艰难拼杀得来的,代价有时甚至是生命。
因此,如果你真的支持爱护华为,就请保持身份的中立,真正站在华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体谅它全球化所面临的真实处境,将朴素的爱国情感上升为客观理性的批评建议,“做一个能提着鞭子、不说假话、奉承话,能督促华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中国人。”
希望华为能继续为我们创造奇迹,就像它在2010年喊出要超越思科爱立信,只收获嘲笑声一片,结果最终用实力打了所有质疑者的脸一样。
梦想还是要有的,否则真和咸鱼没什么分别!
注: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咖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骂杀与捧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