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了一副耳机,怎样知道听af档清pdf文档打印不清楚楚

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戴耳机听音乐_af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发布的声音(0)
Ta关注的人(4)推荐到广播
7934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圣人一个)
(瀑布飞猫)
(只是个潜水的)
(Sandglass)
第三方登录:全新无线FM/AF两用语言教学耳机一个15元|数码交易区 - 数码之家
查看完整版本: [--
赞助商链接
全新的,有3箱,60只,喇叭单元是40MM左右的,我回去精确测量一下,单只都带泡沫手提包装,测试一下加两节电池都能通电,耳机声音很大,天线拉开最长是30厘米左右,我测试的能收到FM广播,但是不要指望灵敏度有多高,但是我这里没有英语发射线来测试,所以,只包外观和耳机单元好,除此以外,不接受退货和差评。自己加3.5的线以后,就可以改造成立体声带线的耳机用,一个15元,10个起一个13元。运费按照20计算,实收,我不挣您一分钱快递费用,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喜欢的就去淘宝拍下再旺旺交流吧[attachment=3519811][attachment=3519812][attachment=3519813][attachment=3519814][attachment=3519815][attachment=3519816][attachment=3519817][attachment=3519818]。
赞助商链接
运费无爱啊
赞助商链接
运费实收,要的多运费就低些,比如要1个和要3个运费是一样的,具体多少,再商量吧。
一个五元,三个包邮。我发现手机有fm收音机功能。
呵呵,一个5元还不如拆了卖耳机单元!
中学时用过这个现在也就是46级考试能用到吧
继续,邮费实收,平邮5元即可。
继续来了,继续
继续来了,继续来,,,,,
以前上大学用过,现在帮顶了
继续来了,即系,,,
继续来了,即系,,,
看楼主也不是新人啊,说全新的货是基本没有瑕疵的,但看楼主发的图,耳机在头顶的位置那里的膜好像有点破损了,楼主要注意啊,要说明下,不要出现扯皮的事.
再三说明 ,有几十个,都是全新品,是不是全新品看耳机泡沫还有头顶的这个也可以看出来,东西在2个大箱子刚开封,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那个是很薄很柔软的人造薄膜,确实是有很小的裂开的纹理,这个图片上已经描述很清楚了,所以,要求完美的就不要买了。
我手头还有两只这种机,以前买来用的,哈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AUDIOFLY新品AF1120旗舰入耳式监听级耳机发布_HiFi秀
AUDIOFLY新品AF1120旗舰入耳式监听级耳机发布
在今年年初的美国 CES 展览中,AUDIOFLY就宣布将会推出全新旗舰入耳式监听级耳机 AF1120,由原来的旗舰耳機 AF180 之 4 动铁单元增加至 6 动铁单元
新品——AF1120旗舰入耳式监听级耳机在今年年初的美国 CES 展览中,AUDIOFLY就宣布将会推出全新旗舰入耳式监听级耳机 AF1120,由原来的旗舰耳機 AF180&之 4 动铁单元增加至 6 动铁单元,传统上这配置只在定制级耳机上使用,但现在我们打破传统和价格障碍,将此使用在AF1120上。 AF1120 每边声道搭载 6 个动铁单元,透过&&3 路分音,各以两个单元输出高﹑中﹑低频响应,带来惊人的空间感和清晰的聆听享受。配备全新的银色AudioflexTM&SL 超轻量双绞线的纯银线缆,应用CORDURA&鬀用品编织面料,另线材更耐用。机身为全透明,让用家可以清楚看到耳机内的单元布置及整齐走线,对其制作质素更有信心。与 AF180 一样,AF1120 亦是用上 MMCX 可换线设计。虽然 AF1120 用上 6 单元设计,但机身体积却没有显著变大,实测仍然易于佩戴,而且贴耳。而其阻抗亦只有 18ohms,灵敏度则达 110dB ,可谓延续该品牌易推特性,配搭各种音源也可有不错的表现。这款旗舰入耳式监听级耳机,国际著名音乐人Stevie Wonder为首位选用此产品的人。规格驱动单元:6动铁单元连3路分频器频率范围:15-25千赫灵敏度:110分贝在1 kHz阻抗:18奥姆电缆长度:1.6米 / 64寸插头类型:3.5毫米镀金直角插头适用于:中立,注重细节的音乐爱好者音频狂热者DAC,DAP 用家AF180监听级入耳式耳机外型简单轻巧的AF180箱体里挤满了4动铁单元的四重奏,这主力组件能带出无与伦比的反应速度和清晰度,每当我们谈论精湛可靠的准确性时AF180是专业演出者在舞台上唯一的朋友,对发烧级用家而言,更是将音乐忠实还原的良伴。监听级AF 180每边设有四个动铁单元之入耳式耳机,带给你无与伦比的清晰度和极细致的音质,能完美重现出最微细的音乐细节。规格驱动单元:4动铁单元连分频器频率范围:15-25千赫灵敏度:108分贝在1 kHz阻抗:18奥姆电缆长度:1.6米 / 64寸插头类型:3.5毫米镀金直角插头技术无源分频分割音频信号并将其发送到相应的驱动单元四驱动单元组:4动铁单元连分频器AudiaFLEX SL缆线:为低调的舞台设备而设可塑性过耳挂线可选配高质量硅胶耳塞,Comply高级记忆绵4动铁单元连分频器四动铁单元提供极致的细致的分析力和表达,每个声道均有独立分频器完美配合。点评“实用,性感,舒适,永不歇止的愉快聆听体验”AF160监听级入耳式耳机像组装扁平家具或培养一个体面的胡子,我们知道有些事情需要认真注意细节。我们已经走到一个新的水平,在AF160配置中,3动铁单元将音频细节高度还原重现,并通过你的耳朵为你带来前所未有的空间分离感觉体验。AF 160则每边设有三个动铁单元之入耳式耳机,音色极之细致动人,专为发烧入耳式耳机迷而设。水滴型设计使佩戴者更为舒适,即使长时间佩戴都不会令使用者觉得不舒服。规格驱动单元:3动铁单元连分频器频率范围:18-22kHz灵敏度:110分贝在1kHz阻抗:18奥姆电缆长度:1.6米 / 64寸插头类型:3.5毫米镀金直角插头3动铁单元连分频器三个动铁单元同时工作,整个频谱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晰度,每个声道均有独立分频器完美配合。技术无源分频分割音频信号并将其发送到相应的驱动单元三驱动单元组:3动铁单元连分频器AudiaFLEX SL缆线:为低调的舞台设备而设可塑性过耳挂线可选配高质量硅胶耳塞,Comply高级记忆绵点评“聆听AF160的音象表现,像是呼吸新鲜空气一样清新”以上三款监听级耳机皆包含附件航空适配器&- 1/4英寸(6.35毫米)TRS插座适配器和清洁工具。三种可选配耳塞&- 穹形硅胶,三层硅胶,Comply高级记忆绵都包括在内;可塑性过耳挂线将跟随你的耳朵的轮廓,配戴倍感舒适。储存包&–&帆布材质储存包除了能充分保护您的耳机,更具有充足的空间存储备用耳塞和配件。独特线材技术&– 采用Audioflex SL线材,并选用超轻量及超强韧CORDURA 面料,增加线材的耐用性,不易打结。可换线设计 –&使用家可配合自己的音乐品味,去选择不同的耳机线材作调声。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分享达人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关注&HIFI秀&微信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iFi秀消费明鉴HiFi秀天涯论坛HiFi秀
HiFi秀HiFi秀消费明鉴HiFi秀HiFi秀HIFI耳机基础知识入门---&af2000转移
& &HIFI耳机基础知识入门--af2000转移1:耳机是如何分类的?1.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数种,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动圈耳机原理: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静电耳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静电耳机原理图:
&&&&2:按开放程度分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耳机对耳朵的压迫较小半开放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声音可以只进不出亦可以只出不进,根据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封闭式: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W10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3:按用途分主要是家用(Home)、便携(Portable)、监听(Monitor)、混音(Mix)、人头唱片(Binauralrding)2:耳机一些相关参数和音质术语分别代表什么意义?1.耳机相关参数阻抗(Impedance):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灵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频率响应(FrequencyResponse):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种要求。2.音质评价术语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Reco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3:关于放大器方面的相关知识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为晶体管(石机)和电子管(胆机)放大器两类2.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统称。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的一种电子装置。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前置放大器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3.甲类放大(class-A)也称A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对整个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乙类放大(class-B)也称B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放大音频信号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则放大信号的负半部分。甲乙类放大(classAB)也称为AB类放大。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放大器的输出级在输出功率为低电平时便按甲类放大状态,而在输出功率为高电平时便转换为乙类放大。4:关于耳机线材大多数耳机线都以铜为原料,一般的纯度(一般用几N表示,比如4N、6N……)越高导电性越好,信号失真越小,常见的有:TPC(电解铜):纯度为99.5%OFC(无氧铜):纯度为99.995%LC-OFC(线形结晶无氧铜或结晶无氧铜):纯度在99.995%以上OCC(单晶无氧铜):纯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为PC-OCC和UP-OCC5:关于前端器材许多HIFI发烧友习惯将唱机分离成转盘和解码器两部分以得到音质更好的音乐前端:多指声频系统中的信号源,如LP密纹慢转唱机或CD唱机,有时也指调谐器(收音头)中处理从无线接收到的信号的前级。CD转盘:将CD机的机械传动部分独立出来的机器。D/A转换器:数码音响产品(例如CD、DVD)中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装置。D/A转换器可以做成独立的机器,以配合CD转盘使用,此时常常称为解码器(DAC)。
&&&&什么是“煲机”?煲机是一种快速使器材老化稳定的措施。有些元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容全新的时候电气参数不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才能逐渐稳定。对于耳机来说,煲机实际就是在煲振膜折环,新耳机振膜折环机械顺性差,导致失真比较大,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顺性逐渐变好,失真也会逐渐降到正常的水平。煲机是人为的以非正常使用的方式加速器材进入成熟期的过程。一般是让器材连续工作一定的时间。对于耳放,只要不关机就是煲机了,对于耳机,还必须馈以一定功率的信号使其振膜不停振动。以HP100为例,其最需要煲的元器件是内部的电子管,大概要累计工作100小时以后才能逐渐稳定。其它元器件的煲机时间都小于电子管。耳机的煲机时间要根据输入信号的类型和功率决定。最好的方法是用专门的煲机信号(频谱很宽的噪声信号),以标称功率的2/3不停放40~50小时,这相当于正常听音2-3个月的水平。如果找不到专门的煲机信号,用频谱丰富的重金属或摇滚音乐代替也可,音量以耳朵刚好不能承受为好。如果采用音乐煲机,连续煲机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不超过12小时,累计时间也要多一些,大概要60~70小时。对于带有电子管的设备,煲机的时候要注意连续时间不能过长,每隔30个小时要停5、6个小时。经过煲机后器材的性能逐渐稳定,各项指标也基本上达到了最佳,此时用发烧术语就叫做“煲透了”。
&&&&关于煲耳机的探讨发烧鱼:最近经常有网友询问我如何去煲耳机,其实我一直不太赞成刻意去煲一副耳机,因为煲得好的话只不过让它快一些进入状态,比如HD600,如果天天听2小时左右的话,原来需要1个月才能进入状态,但如果煲不好的话,有可能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甚至对耳机会产生永久的物理损伤,比如不小心的功率过载、振幅过大导致振膜拍边等,我就发现过有人煲SENNHEISER耳机的时候,由于振幅过大导致音圈引线固定胶水脱开撞击振膜而产生的啪啪声,虽然最后我和总代理协商免费维修好了,但是经过技术鉴定确认是振幅过大引起的。所以我认为还是让耳机正常听音,慢慢进入状态比较好,而且这样感觉耳机声音慢慢变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烧的乐趣,当最后你拿一幅全新的同型号耳机和自己的耳机比较的时候,会发现音质变化如此之大,就象我用了多年的HD580,很多网友来听了再去听全新的HD580,都会产生一种怀疑——难道新版的HD580和老版的HD580不一样?但是实际情况是新买的HD580听过几个月之后基本和我老的HD580相差无几了,因为其实耳机只要是在使用,声音就在不断地变化,不可能经过煲透之后声音就恒定不变了,肯定还是在一直变化的,只不过可能变化很小罢了。我这付95年购买的HD580,声音就和现在新买的煲透的HD580声音稍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低频段我的耳机更加松软,中高频基本无变化,更多的网友喜欢我这付HD580,甚至提出要购买,不过我舍不得!:)但是如果再过两年,也许两副HD580声音就会变得基本一样了。耳机的振膜和音箱的喇叭一样,都会有使用寿命的,只不过由于耳机振膜的振幅很小,要比喇叭的振膜振幅小得多,所以寿命要长很多,正常使用的话,也许你的儿子、甚至孙子也能使用呢!但是,如果想快速煲机,长时间大功率去驱动耳机,肯定会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如果煲机不当,很有可能会对耳机产生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所以,我还是建议没有经验的耳机发烧友,还是让它慢慢进入状态吧,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慢慢聆听,自己的爱机声音在慢慢地变化,多奇妙!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网友讨论。无心睡眠:“煲机”的意思是音质的稳定需要经过一段使用期。如果每天听1个小时,大概4、5个月后声音才能基本稳定下来。那么这4、5个月就是“煲机”期。适当的煲机不会损坏耳机,只会加速音质的稳定。这里用了“稳定”这个词,而不是“改善”,有些耳机(喇叭)不见得煲开了比全新的好。对于耳机,可以采用如下的煲法:1、采用粉红噪声或者白噪声做信号源2、初期以正常音量连续煲24小时3、停4小时4、用大音量(耳朵刚好难以承受)8~12小时
&&&&5、停4小时6、正常音量煲24小时7、如上反复,大约一周后耳机就“熟”了煲机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你不能肯定音量是否过大,找个人帮你听,如果戴上耳机不能坚持10秒(非喜好原因),那么音量就过大了。amp:正好刚买了600,说说我的煲法。刻2张CDCD1:5min白噪音,1min摔玻璃,30min提琴、钢琴协奏,2min80-25KHZ扫频,5min白噪音,3min阿波罗13起飞,2min80-25KHZ扫频,10min交响,5min白噪音,10min大鼓CD2:15min粉红噪音,15min20-20KHZ扫频,5min大鼓,15min白噪音,5min扫频,5min大鼓,15min交响第一天用正常听音音量的2/3播放CD1,20小时第二天用正常听音音量的2/3播放CD2,11小时,用正常听音音量的2/3播放CD2,11小时第三天用正常听音音量4/3播放CD2,18小时第四天用正常听音音量4/3播放CD1,11小时,用正常听音音量播放CD2,11小时第五天,正常音量2/3播放CD2,15小时,收工。总计97小时
&&&&目前已能听出与580有一定区别——低频与580近似,要稍微密实一点,中频平淡感觉不如580但细节多出,高频,没听出多大区别。纵深感比580强,左右近似。估计还没有到位……就慢慢听着到位吧血色黄昏:基本赞成楼主的观点。没有必要去煲,我查了一下,煲外文是runin。sonyE888这个耳机,香港是38美金,和当地的水准,基本大约就相当于,大家月工资3000,花30-40元买个耳机。
&&&&我不太可能因为一个30-40元的耳机去进行几个月的runin
&&&&原因是:1)煲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根据自己的耳朵?
&&&&2)耳机震动是有寿命的,煲的方法是玩家的说法还是制造商的说法我喜欢摄影,我知道很多玩摄影,甚至所谓摄影大师关于器材的保养或者摄影镜头的感觉,对于专业光学人士来说都是非常可笑的。3)我相信现在发达国家的工艺制造水平和成品质量。
&&&&说道音频,我知道的不多。但我知道人耳朵对于20-20000hz的音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就是说同样振幅,不同频率对于人耳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型号的耳机,对于不同频率的相应也是不一样的。
&&&&[B]就如同没有一种胶卷可以正确反映人眼对色彩的体会一样。也没有一种耳机可以正确反映对人耳对色彩的反映。[/B]
&&&&因此,我觉得如果任何一个煲耳机的人,如果没有对这个耳机进行全频率的扫描,同时没有对自己耳朵进行全频率的扫描。而且对耳机震动部分机械损耗进行计算。单纯用个什么频率,或者用某个曲子进行煲。
&&&&这个不是太简单了么?
&&&&举例来说,用800Hz的进行对E888的煲。那么这个频段上,可能对于800Hz的响应有了变化,那评什么决定煲多少时间,多少振幅,才能达到最好的机械性能?而且确保以后800Hz并不对这个耳机有过量的影响?
&&&&不知道各位赞成煲的人考虑到这个没有。
&&&&即便是原来的老汽车,需要runin,其实是当时设计和材料工艺处理的问题,现在汽车好像已经需要runin了。
&&&&我是学工的,因此对这个煲,可能有着教条的理解。
&&&&谢谢各位:)血色黄昏:TO:amp现在的汽车,一个是在加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上已经不像原来那样的。声明,我一没有汽车,二不会开车。不过不时的坐坐车。
&&&&对于AMP朋友的认为奇谈的观点下边的链接可能对你有帮助.cn/system//.shtml
&&&&重申我个人的观点,高档民用耳机,不需要煲。煲的结果,就是使得每个人的耳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磨损。如果各位认为煲的,不服气,可以找两个都认为煲开的同类型耳机记性频谱响应测定。我觉得结果绝对是每个耳机响应曲线各不相同。而不是达到一个一致的真实音频再生还原的效果。
&&&&发烧,我觉得如果是发烧,只要有个态度要有的认识有对有错,但至少需要有专业精神。
&&&&gywolf:我觉得还是慢慢品尝的好,我刚买S4.1音箱的时候就对它的音质不满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好多了,刚买KOSS35的时候也觉得就低音翁翁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慢慢的听出这款耳塞的真正声音天风海涛:呵呵!!不错。赞成楼主的意见。不过快餐、点菜各有所好,还是各人各选吧。我昨天买了付KOSS35,当时没试,想想是自己考虑了很长时间才买的就直接拿回来了。可回到家里刚听就吓了我一跳:怎么低音如此之差!当时真想大哭一场。静下心来听了整张的《惠威试音碟》,接着听了15首的经典吉它曲,然后听了《英格玛》的第一张CD、最后睡觉时听的是小说连播《侠客行》四段(这四段大概两个小时)。今天再听时,已经可以很好地听《DvorakFromthenewworldCzechSuite》了。已经完全没有昨天的低频嗡嗡声了。
&&&&我一个朋友原来打算买一付十米的耳机,今天听了我的KOSS35后,要我三十米卖给他,我晕啊。不过由此可见一斑。要知道他可是认为要十米的耳机是非常棒的了。
&&&&术语解释:(laodobaggio)
&&&&白噪音: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0Hz-20KHz)内都是均匀的。由于人声对高频相对敏感一些,所以这种声音听上去是吵耳的“沙沙”声。收音机在无信号的频率所听到的便是这种声音乐。粉红噪音: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噪音。粉红噪音频率分量的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从波形角度看,粉红噪音是分形的,在一定的范围内音频数据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能量。从功率或能量的角度来看,粉红噪音的能量从低频向高频不断衰减,曲线为1/f,通常为每8度下降3dB。粉红噪音是进行声学测试最常用的声音。瀑布声或雨声就属于粉红噪音。褐色噪音:褐色噪音频率的分量功率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其能量下降曲线为1/f2,其波形是非常相似的。工厂里的“轰轰”的机器声就属于褐色噪音
&&&&(汇总)从技术角度理解耳机放大器从个人听感出发,每个人感觉不同,永远争论不出什么结果,但是对于理论的推导应该是科学的,而不是个人的想象,最近很多的讨论中一些技术派的人士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埋没了太可惜,所以整理出来,让大家从技术的角度去理解耳机放大器。至于能否听得出差别,听出多少差别那是主观的事,和个人发烧经验与程度有关,这里不予讨论。【曹营名将】first,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音量足够大说明什么?从电的角度来看,说明输出的能量够大,对于某种特定阻抗的负载来说,就是电压峰峰值够大。对于输出的音质来说,音量几乎不带有任何意义。因为任何的模拟放大电路都有其线性工作区间,过了这个区间,电路仍然有放大作用,只不过变成了非线性放大,什么交调、杂散都起来了。因此单纯地音量够大,并不能说明此时输出品质是最理想的。secend,任何电路只有在理想负载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理想工作状态。设计输出阻抗600欧的系统拖32欧的耳机不一定好,设计输出阻抗32欧的系统拖600欧的负载也肯定有问题。为什么?因为阻抗匹配。任何一个放大器系统在设计时都不是针对任意负载的,一般来说都有个理想的负载。通常来说负载跟系统的工作点是直接挂钩的,负载的改变会导致工作点的偏移,如果系统工作点偏移出线性区,或者处在很边缘的位置,那么在进行信号放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失真。设计良好的放大器系统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因而能够驱动许多阻抗不同的负载,但从设计的角度考虑,过多考虑负载的变动,势必引入一系列外围器件,导致电热噪声的放大累积。所以负载范围不可能无限制地大,一般来说只有在理想负载的情况下,放大系统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指标。因此即便是很好的系统,我觉得也不应该随便挂不匹配的负载,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使用之前最好还是考虑一下阻抗匹配的问题。这也就解释了耳放也好,随身听也好,功放也好,不一定上了就好。如果阻抗不匹配,那么就会出现失真,加了放大器可能反而不好。如果阻抗匹配,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真的影响,产生纯净的放音效果。本质上,如果忽略音效处理和功率匹配和放大的问题,随身听/台机
放的系统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一个阻抗变换匹配系统。根据自己的耳机负载特性选择放大系统,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呵呵呵)与诸位兄弟共勉。
&&&&【DAVID_LIN】(电光火石厂工)电子学,声频电路上所谓阻抗匹配良好,不是指放大器的输出阻抗(Zo)=负载电阻(loading)而是应该Zo远小於负载,这样才能作出良好的匹配.不至产生失真.负载/输出阻抗=阻尼系数(DampingFactor)
&&&&/cword/1462.shtml
&&&&多少DF才算够?下面这篇翻译文章可作参考:
&&&&http://www.diyzone.net/diy/.htm
&&&&个人不同意可用DF的量来调音,因为这样做(指降低DF)很容易造成失真-而且是源自驱动力不足,完全背离采用耳机放大器的原意,请参考.一些音响杂志常传出错误的观念,阻抗匹配一辞便是误解,请大家明察.
&&&&【曹营名将】电光火石厂工兄弟的话正解。输出阻抗与负载的确不是一个概念,俺在这里乱说,有失严谨,道个歉,希望没有影响大家的理解。至于“阻抗匹配”倒不一定算是错误,尽管也不算严谨。一般的概念上,我们提到的“阻抗匹配”经常是指通过某种办法改变某个网络或者系统的输入输出阻抗,使之符合前后级系统工作的需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某系统要求后级系统的输入阻抗为50欧姆,常用的办法就是在两级系统之间串联一个双端口网络,使得该网络满足从前级向后看时,输入阻抗约为50欧。因此我们也不太严谨地把“合理地选择前后级器件(如耳放/耳机或者功放/音箱),使得后级器件的电气特性符合前级器件的带载要求”这样的做法称为“阻抗匹配”。如果后级器件符合得很好,则称为“匹配良好”的,反之则为“匹配不好”。事实上“阻抗匹配”到处存在于电气网络的连接中,任何输入输出管脚之间的连接都可以用网络的互联来描述,因此也就存在“阻抗匹配”的问题。因此个人以为用“阻抗匹配”来描述放大器和后级器材的部分电气特性应该是可行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探讨一下)。电光火石厂工兄说的用DF来调音的问题,我支持兄弟的看法。在我所接触过的放大电路中还没有听说过哪种是通过改变整个系统的状态来进行调节的,一方面是兄弟说的失真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是这样的设计是不稳定的,不但单系统难以调节性能,而且无法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在工业上根本不可能使用这样的方案。【DAVID_LIN】(电光火石厂工)在高频与射频(RF)下探讨阻抗匹配(ImpedanceMatch)那与音频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声频电子讯号(20KHz以下),我们还可将导线,电阻等物视为纯电阻,可是到了射频电路就不行了,此时ImpedanceMatch的最大前题是完成能量(功率)的最大传送值也就是将SWR尽量控制在1,这个部份要用波得图与等效电路分析来讲解才容易明白
&&&&http://www..cn/appnotes.cfm/appnote_number/742
&&&&这是高级电子(电磁)学的基础,与音频(低频)电路完全不同.简单一点讲,网路配线与RF电路中所谈到的阻抗匹配,在参数控制与线路分析上与低频放大器级与级之间的阻抗匹配其论点完全不同(除了有要让功率传送效率更高的共识),所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只是同名而已;
&&&&所以不能引用不同频域的作法与原则来解释另一方.举例来说,音频下所使用的同轴电缆,不管其特性阻抗是50ohms~75ohms,都不会引发驻波比(SWR)过高的问题,可是给网路或有线电视或无线电台使用,就要十分小心不能混用,请参考.在音频电路下,万万不可说放大器输出阻抗=负载效率最好就算了!因为那只是教科书上的理想状态也是电路分析裏一个局限条件下的观察结果是完全不看失真与频宽表现的狭义解说.朋友们要小心引用与说明
&&&&【曹营名将】电光兄的说法是不是应该修正一下?从纯信号传输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音频电信号还是高频电信号,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对于射频信号存在的问题,音频电信号一样也存在——只不过由于音频信号的频率远低于射频信号,分布参数对其的影响非常小罢了。本质上,分析音频电路和高频电路所使用的基本理论是一样的,只不过对电路描述的精确程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有所区别而已。可是有一点,在高级的音频电路设计中我们使用的是和射频电路设计一样的设计软件和极其类似的电路模型,分布参数是必须考虑的,单纯用集总参数模型设计音频电路得不到最佳的电路。至于“效率最好”则与音频放大电路的最佳工作点是两码事。效率最好一般用在传输网络的描述中,跟有源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没有截然的关系。事实上有源放大电路的工作牵扯到许多因素,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在各个因素间取得平衡,才能得到近似最优的工作状态,有时候“效率”往往不一定是最佳的。
&&&&论耳放与系统搭配最近关于耳放是否重要是否需要耳放的讨论很热闹,但也存在很多误区,最明显的就是脱离整个系统和具体的耳机来讨论耳放的作用,这里把自己发的帖子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一、耳机系统音箱系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都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抓住最薄弱的环节才能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改善。很多网友使用的音源档次都不高,在这样的前提下,耳放的作用会被明显缩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以前的帖子里我强调过很多次音源的重要性,民用声卡以及随身听和入门级台式CD差距也是很大的。声卡和随身听+耳放的搭配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都认为只能是一种临时过渡措施,音源不上档次总体效果不会上个台阶。再说说什么样的耳机需要上耳放,有些人总是很笼统的提出耳放有用或者无用的观点,其实不同耳机对耳放的要求千差万别。对于低端耳机,大部分是不需要耳放的,直接用随身听、声卡搞定,典型的如:PX200、100,DT231、KOSS35/PP/SP,SR60/80,K240SK66AD7/AD5等等,这些耳机本身素质有限,虽然配上台机和耳放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意义不大。“需要耳放”的耳机大多是中高端,K501/K240M/240DF/K1000/HD600/HD580/DT831/DT931等等,以H如D600为例,是出名的对耳放要求高的耳机,高频细腻,延伸好,前端的音源和耳放甚至是CD碟片的问题都会暴露无疑,同时其低频有肥慢的缺点,必须要通过耳放加以控制,使低频的层次感和弹性发挥出来,耳放要做到这两点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声卡和随身听以及CD机、功放所带的耳机输出其实都是个简单耳放,前两者受音源本身的限制不可能有什么好的表现(声卡指民用声卡),CD机所带的耳机输出也是个附设功能,我听过的万元级的产品也无法把HD600推好,低频问题最明显,这并不需要什么金耳朵,只要不是泥耳朵有现场对比就能听出来。这个问题我也提过很多次,不再细说。另有些耳机对耳放要求则不算高,如DT831,有的声卡也能推出个样子,不过即使是这类耳机用耳放才能彻底发挥出他的本色。今天先说这些,请其他网友补充。技术层面上的讨论另请DIY区的高手出马,本人就不班门弄斧了。台湾的“我的耳机世界”有个专门讨论耳机推好与推不好的帖子,有兴趣的网友可去参考一下:/phpBB2/viewtopic.php?t=7261start=90
&&&&二、人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自然对器材的要求不同,我们不能拿少部分听觉不敏感的人的标准来进行推广,这部分人其实挺幸福的,可以用很少的花费得到满足,我们不会歧视他们,但不能以他们的观点为标准来看待HIFI器材,其实这么多人实际的听音经验已经告诉了我们耳放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这并不需要什么“金耳朵”,没有这个经验或者目前还听不出来的,不妨慢慢培养,找机会去听听更好的搭配下的效果,听音的敏感性是可以逐步提高的。还是那句话,需不需要耳放要看系统、看耳机,用台式CD+耳放即使是听MX500也能听出比直接用声卡推的有明显的提高,但我们从来不会建议网友去这么搭配,因为系统配置不合理,同样如果你有了中高档耳机,而不配耳放,那是浪费了耳机资源,没有有效的发挥,这个系统同样是不合理的。三、并不是一台耳放可以适用于所有耳机,耳放要做到100%无失真和音染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接近这个目标,越接近付出的代价越高,而耳机本色也不是频响完全平直毫无失真,这也就有了不同风格的耳机,这反而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喜好,所以在推响的前提下如何让耳机充分发挥出来他的特色和部分弥补其缺点是耳放的一个重要功能。举个例子A250,很好推,接声卡也很响,但中高频比较毛,不耐听,我专门做过六款DIY耳放推A250的测试(见精华版),SXT-1的搭配就比其他耳放好听,比声卡强得多。artist有些观点是很正确的:一个烂耳放还不如不加,多了一道污染源,会劣化音质。比如部分组合音响和功放的耳机输出(都算内置耳放),大多是有音量没音质,只能暂时满足听“响”的要求。
&&&&四、耳放的保真是在“放大”的前提下的保真,不然就不叫耳机“放大器”,没有这个放大,很多耳机是在”吃不饱“的条件下工作的,所以会影响其发挥。并不是耳放去创造了声音。耳放的作用不是“提高音质”,而是让耳机在充分的驱动下表现其真正的音色。我说过声卡+HD600也就是HD600发挥4成的水准,有了一个入门级CD+千元级耳放,可能就有8-9成水平,想到95%?那个代价就要翻跟头上去了。
&&&&系统噪声来源的判断以前朋友们经常说到放大器的底噪(本底噪声),但现在看来,除了老鸟,多数朋友不甚明了。一、放大器本底噪声应当怎么测?用过数字万用表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把表拨到毫伏档,表笔悬空没有接任何东西的时候,表头的数字已经开始乱跳了。跳动的数字少则3、5毫伏,多则数十毫伏。难道这个万用表的精度如此之低,以至于不能测量毫伏级的参数吗?非也。只要把二个表笔对接一起,表头马上回零稳定。那么刚才跳动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因为有周围空间分散的杂散电磁干扰信号,而万用表的内阻比较大,对来干扰信号能非常灵敏地接受到的缘故。一旦表笔对接,这些干扰的电磁信号就通过表笔短接掉了,这时万用表所显示的是稳定回零数字,才表明它能够测到的最小信号范围有多大。反过来看放大器,你如果空接输入端子而把音量开到最大,这时听到的噪声,和刚才万用表的道理一样,有相当多的空间电磁干扰噪声。那你找一个没有接线的的信号插头,把插头两端接成短路情况,这时听到的是什么呢?可能什么也听不到或非常小的噪声。这才是放大器的本底噪声。那么,你也可能会问,把音量关到最小不是也可以吗?是,有的时候可能是这样的,比如,音量电位器在电路的最前面。但是,也有的电路音量电位器不在最前面,它的前面或许还有其他的电路元件或接线,你把它关到最小,体现出来的噪声只是电位器以后的电路的噪声。所以,正确的测量方法应当是输入端短接,音量最大时的噪音才是放大器的底噪。二、也许你又会问,那能不能把放大器的输入阻抗降到零,就像刚才万用表的表笔对接一样,干扰信号不就没有了吗?是!可你想过了没有,前面传输过来的信号不也没有了吗?所以,后面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还是不能没有,低一点,接收的空间干扰噪声就小一点。所以,音量电位器用到20k是很多人的做法。当然,电位器后面的放大电路输入阻抗高一点还是好,这对捕捉弱信号有好处。三、可是,为什么放大器一接上CD机以后,哪怕音量开到最大,噪声也是会很小呢?因为CD机信号输出端的内阻很低,信号线上感应的空间电磁杂散信号被CD机内部的输出电路短路掉了。如果这时你听到的噪音比放大器输入短接的时候噪音大,那这大的部分就是CD机的本底噪音。四、请注意,CD机的本底噪音也不是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CD机,特别是进口哪怕是低档的CD机,它在信号输出端子的前面一点,都有一个静音电路,CD机停止播放的时候、换曲的时候、曲间停顿曲长时间记忆跳变的时候,那个静音电路都是开始工作的。这时听到的噪音小,不等于CD机的本底噪音小。CD耳机插孔听耳机的时候也是这样。除了这上面的几个时间,CD机放音的时候听到的噪音有二个方面,一是CD机的芯片档次等级和电路设计水平决定的噪音,这是CD机的底噪;另一个方面,就是录音上的噪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五、耳机机灵敏度高了,当然可以听到更多的噪音。但是,这多听到的噪音有多少是放大器的呢?根据上面所讲,各位就可以自己判断了。补充一下,就是系统设备连接的不确定噪声来源。有时候,系统的每个单机本身噪声都很正常,一旦系统互连以后,就有较大的噪声产生。通常,这种噪声是50或100Hz的脉动成分。主要原因是系统各个地点之间有电位差。这个电位差有时是电路脉动电流对地点的影响,有时是变压器漏磁干扰地点电位。这样,不同系统中的地电位相连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地回路的电流,就会产生噪音。
&&&&漫谈激光唱片
&&&&Quote:
&&&&以下是引用无心睡眠在5:10:00的发言:螺旋兄最好能介绍一下那些萝卜皮书的内容,要图文并茂,好让大家都能有个基本的概念。
&&&&写文章啊!很累的,呵呵!从CD诞生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关于CD技术细节的文章已经多如牛毛,再写有点炒冷饭的味道了,这样吧,我把自己学习理解的体会说一下,供大家参考,如果有时间的哈,大家再理一理补充吧!---------其实在下是因为对多媒体编程和光盘加密解密感兴趣,才找相关资料仔细看过,另外,历年来数次与网上众辩友关于CD的问题口水大战,据理力争,也私下恶补了不少光盘知识。CD最早是由philips和sony在1980年以“红皮书”的标准确定下来的,后来在1987年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确定为IEC908标准,十分详细地规范了CD的技术参数,看过IEC908标准,可以发现某些错误的概念在网上确实流传甚广,比如很多人认为光盘上的坑槽就是代表数字信号的01,平的是1,凹下的0,音频的PCM数据流就是这样记录在光盘上的,不幸的是,CD数据的记录远不是想象的这样简单,事实上,CD是以凹坑端部的前沿和后沿代表1,凹坑和非凹坑的长度代表0的个数,利用这种方法比直接用凹坑来代表原始二进制制数据的“0”和“1”更有效(容易被判别),此外,采用这种技术也很容易从读出信号中提取有用的同步脉冲信号。音频的PCM数据是不能直接记录在CD表面的,也许细心的网友已经发现,CD的这种记录方式是无法表现连续的1的,音频数据在记录前,要经过称为EFM(EighttoFourteenModulation)的编码,物理盘上记录的数据和真正的声音数据之间需要做变换处理,这种处理称为通道编码。通道编码不只是光盘需要,凡是在物理线路上传输的数字信号都需要进行通道编码。采用通道编码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为了改善信号质量,使得读出信号的频带变窄;其次是为了为了在接收端能够从信号本身提取自同步信号。其实大家所熟悉的硬盘、数字磁带、数字电话等都使用了不同算法的通道编码技术。具体的EFM编码方法是很专业的领域,一般可简单认为EFM编码是把数据中连续的1分隔开来,比如:经过EFM编码后就成为00也许有人会叫,这不是反而使数据多起来了吗!原来8位的数字变成14位了!是的,为了减少CD的误码率,这是最好的方法,不仅如此,关键是CD中还采用了一种称为CIRC(Cross-InterleavedReed-SolomonCode)的错误检测纠正编码技术,这个编码详细算法是研究生的课程,下面的贴图供参考,我们这里不作要求,呵呵!CD和其它的存储器一样,经常遇到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由于随机干扰造成的错误,这种错误称随机错误。它的特点是随机的、孤立的,干扰过后再读一次光盘,错误就可能消失。另一种错误是连续多位出错,如盘片的划伤、沾污或盘本身的缺陷都可能出现这种错误,一错就错一大片。这种错误称为突发错误。CIRC纠错码综合了交插、延时交插、交叉交插等技术,不仅能纠随机错误,而且对纠突发错误特别有效。简单说CIRC就是把数据打散写到光盘上,并附上纠错码,这样哪怕盘面上有连续错误,但解码以后连续的错误就被分散开来了,这样就更容易被纠错,正如我们读书看报,如果文中在个别地方出错,根据前后文就容易判断是什么错。如果连续错好多字,就很难判断该处写的是什么。CD的音频信号的采样率为44.1kHz,而每次采样有两个16比特的数据,一个来自左声道,一个来自右声
&&&&道,也就是有32比特数据,占4个字节。为了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音频数据每6次采样共24个字节数据构成1帧,称为F1帧(F1-Frame)。用一个称为C2的编码器对这24个符号产生4个Q校验码。个声音数据加上4个Q校验码共28个字节,24再用称为C1编码器对这28个字节产生4个P校验码。28个字节加上4个P校验码共32个字节构成的帧称为F2帧(F2-Frame)。F2帧加上1个字节(即1个sub-code)的子码共33个字节构成的帧称为F3帧(F3-Frame)。F3帧加上同步信号3个字节就构成完整的一帧数据,经EFM编码后为588比特。/-----------1帧数据结构-------------\|||名称|同步信号|控制/显示|左声道数据|Q校验码|右声道数据|P校验码||字节|3个字节|1个字节|12个字节|4个字节|12个字节|4个字节||位|24位|8位|EFM|27位|17位||96位|32位|96位|32位|||204位|68位|204位|68位|
&&&&\____________588BIT______________/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还不明白CD怎么能纠错呢?呵呵!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这一帧24字节的声音数据,并非按顺序写在光盘上的,而是离散分布在连续的109个帧当中,这样当物理上连续错误产生的时候,逻辑上是分散的,可以由P、Q校验码作同位检查和计算确保数据的正确性。理论上,CIRC能纠正在2.2mm光道上连续存放的448个错误字节!相当于连续224个汉字错误可以得到纠正。不要问我这些数据怎么来的,因为这是CD规范上写明白的。这是不知有多少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奋斗终生的成果。看上去其实CD上面保存的真正有用数据只占到整个数据量的三成,够浪费的,呵呵!但是这样把CD的数据误码率从原始盘面的10^-4降低到了10^-9以下,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张正常的CD究竟有几个误码,而CD-ROM规范则是在CD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错误校验码—RCPC码,使误码率下降到10^-12以下。好了!说了半天数字头都大了,下面聊点轻松的,谈谈CD的一些小秘密,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利用激光来记录和重放信息,并于1972年9月向全世界展示了长时间播放电视节目的光盘系统,这就是1978年正式投放市场并命名为LV(LaserVision)的光盘播放机。从此,利用激光来记录信息的革命便拉开了序幕。它的诞生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不亚于纸张的发明对人类的贡献。大约从1978年开始,把声音信号变成用“1”和“0”表示的二进制数字,然后记录到以塑料为基片的金属圆盘上,历时4年,Philips公司和Sony公司终于在1982年成功地把这种记录有数字声音的盘推向了市场。由于这种塑料金属圆盘很小巧,所以用了英文CompactDisc来命名,而且还为这种盘制定了标准,这就是世界闻名的“红皮书(RedBook)标准”这种盘又称为数字激光唱盘(CompactDisc-DigitalAu。dio,CD-DA)盘。从此掀起了一场音频世界的数字革命,CD几乎打败了所有对手,牢牢占据了音频媒体的头把交椅,关于CD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比如CD的74分钟时间是怎么来的,据说原来philips最初的长度的60分钟,后来和Sony公司共同商讨CD标准的时候,sony的大贺典雄(指挥家,Sony总裁)坚持要把时间扩展为70分钟以上,理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68分钟左右,一张CD要能放下整部曲子而不被打断。还有据说大贺典雄和卡拉扬交情不错,CD试制的时候,样片请卡拉扬听,结果被卡拉扬大加赞扬,后来为CD的推广也说了不少好话。好了!关于CD其实怎么也说不完,大家补充。
&&&&不懂Jitter是什么的进来补课--af2000转移Jitter知识原著:CharlesAltmann编译:王轩骞(hotpoint)Chapter1:什么是jitterEpisode1:什么是jitter所谓jitter就是一种抖动。具体如何解释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如你有个女友,你希望她每天晚上下班之后7点来找你,而有的时候她6:30到,有的时候是7:23,有的时候也许是下一天。这种时间上的不稳定就是jitter。如果你多观察这种时间上的不规律性,你会对jitter有更深一些的理解。在你观察的这段期间内,女友最早和最晚到来的时间被称为“jitter全振幅”(peaktopeakjitteramplitude)。“jitter半振幅”(jitter-amplitude)就是你女友实际来的时间和7点之间的差值。女友来的时间有早有晚,jitter半振幅也有正有负。通过计算,你可以找出jitter半振幅的平均值,如果你能够计算出你女友最有可能在哪个时间来,你就可以发现女友来的时间是完全无规律的(随机jitterradeomjitter)还是和某些特定事情有关系(关联jittercorrelatedjitter)。所谓关联jitter就是比如你知道你的女友周四要晚来,因为她要去看她的妈妈。如果你能彻底明白这点,你就已经是一个correlatedjitter的专家了。Episode2:什么是时基抖动(Clockjitter)在数字音频中,我们要直接和数字信号的发送与传输打交道。声音以二进制编码被储存在光盘或者DAT卡带中,在回放音乐的时候,这些010101的信号被送进DA转换器(Digital-Analogconverter)并被还原为模拟波形信号;在录制数字音频的时候,一个参考时钟信号会和音频信息一起被送进AD转换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为0101的数字信号并且记录下来。数字信号总是和一个参考时钟信号一起传送并且记录,一些数字音频传输格式如S/PDIF和AES/EBU,它们在一个信号中同时传送数据和时钟。数字音频的时钟信号是一种方波(square-wave),并且在频率以及振幅上被进行了修正,而且它的占空比要达到50%。信号的改变(方波波形的高低变化即电平的高低)记录着时钟信息。如果信号传输所用的时间不相等,那么就产生了时基抖动,实际上,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一个不存在时基抖动的电路(就好像你的女友不可能总是以1/1000秒的精确时间到达:)现在,你已经具备了时基抖动基本知识,下面,让我们看一些更深层的。JoeAdler是这样定义时基抖动的:“对于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正确位置有重大影响的短时间的改变。”(Short-termvariationsofthesignificantinstantsofadigitalsignalfromtheiridealpositionsintime)在Adler的这篇文章中,他还讲了关于如何测量jitter的技术。Episode3:什么产生了jitter需要精确的东西都是越精确越难以做到。在后面的文章中,你将了解到,数字音频需要非常非常高的时钟精确度,因为我们的耳朵对于声音的质量似乎异常敏感。因此,为了得到最精确的结果,我们需要非常精确的测量仪器。通常,数字音频设备的时钟都是由非常精密的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正如MikeStory说的:“基于晶振(晶体振荡器以及压控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产生的时钟具有非常的低的jitter,但是jitter仍然存在。”(Crystalbasedclocks(XCO&s,VCXO&s)generallyhavethelowestjitter-buttheystillhavesome.)“在设备中还有其他产生远比压控晶体振荡器产生更多jitter的jitter源。”(ThereareothersourcesofjitterinsideequipmentthatmaycontributesubstantiallymorethantheVCXO.)这里所说的其他jitter源主要是电源供电部分产生的电压波动,这些波动对于DA转换器是很致命的,它会导致转换点在逻辑上发生时间变化(causingvariationsinlogiclevelswitchpoints)。Episode4:CDplayer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电源噪音(电压波动)导致切换点逻辑上的时间抖动,那么播放器(CD,MD,DVD,DSD,DAT)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简单的CD播放器里面有多个马达,驱动电路以及控制电路。为了能够正常读取盘片,机器要做以下工作:首先,主轴马达驱动CD盘片转动并达到预定速度,控制光头位置的定位马达驱动光头定位到预定轨道上,最后,驱动回路控制光头聚焦,光头发射激光并且接收反射信号。每一个马达和回路都会增加电源噪音,这些噪音直接影响DA转换器的内部工作状态。所以,每一个马达和回路都会为数字信号增加另外一种jitter(频率,振幅以及波形上的不同),这些干扰通过不同方式都会影响到声音的质量。如果你明白了以上原理,我就可以给你解释那些HIFI爱好者以及录音师争论得很激烈的以下问题:1,为什么不同的CD镇片(就是主轴上面用来固定盘片的铁片)会造成听感上的不同。2,为什么一些转盘制造厂商使用皮带传动3,为什么不同的转盘音质不同4,为什么一些厂商在转盘中使用straylight(?)5,为什么一些类似“消磁作用”的产品对转盘有效果6,为什么不同的存储介质音质不同,尽管他们记录的都是0101的数字信号答案主要是如下几点:一些CD播放器或者CD转盘价格非常昂贵的原因是他们将整个解码系统源头,即读取设备产生的jitter降低到了最小。为此,它们需要使用非常稳定和干净的电源,多路供电,精确的时钟生成电路以及造价昂贵的机械结构。在后面,我们将在价格因素尽量小的情况下比较jitter的影响。但是,如何确定上面说的这些可以全面的解释jitter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将在“jitter听起来是什么样子”用具体讨论。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别的。Episode5:产生jitter的源jitter可以分为两种:交界面产生的jitter(interfacejitter)和采样中产生的jitter(samplingjitter)。交界面产生的jitter可以进一步被划分为传送过程中产生(transmitterjitter)的(比如为了把数字信号输出到转盘外部所产生的)和线材引起(lineinducedjitter)的。当我们把CD的数字输出和外部的DA转换器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不管使用同轴线缆,还是TOSLINK光纤接口,或者SToptical接口,都将在源信号中引入jitter。有趣的是,不同的接口会引入不同类型的jitter(波形,频率,振幅以及相关性上的不同)。具有了以上知识,你已经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不同的数字接口(光纤,同轴)音质不同,尽管他们传送的都是相同的信号。2,为什么线材长度会直接影响音质。3,为什么不同厂家生产的同样长度的同轴线缆音质不同。这些都是线材引起的jitter。Episode6:采样jitter(samplingjitter)在声音再生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许多方法削弱在DA转换器之前产生的jitter,对于这个,我们将在“如何消除jitter”中具体讨论。但是你应当知道,如果在数字信号的录制过程中jitter就已经产生了这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重新录一份:)数字录音过程中产生的时基抖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答案是正确的采样记录在了时间轴错误的位置上。而在录音之后,这是jitter完全不可以被矫正的。传输过程产生的以及线材引起的jitter对于整套数字录音系统的品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数字录音系统的主要器材,AD转换器的时钟发生器会夹杂相当数量的jitter。这些夹杂着jitter的时钟信号通过数字线路,被传送到AD转换器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引入线材产生的jitter。这些带有jitter的信号会成为参考时钟信号被送入AD转换器,并且决定信号采样点的位置最终记录下来。AD转换器内部的电路可以削减一部分外部产生的jitter,但是它不能去掉全部。因此对于录音师来说,AD转换器时钟信号中引入越少量的jitter,最终得到的记录质量就越好。BobKatz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说:“模拟-数字转换器是整套数字音频电路中最容易受到jitter影响的部分。”(TheAtoDConverterisoneofthemostcriticaldigitalaudiocomponentssusceptibletojitter)对于低成本的设备来说,使用内部的参考时钟的AD转换器可以避免因数字接口以及参考时钟和外部转换器之间产生交界面jitter,但是如果需要在已有的音轨后面添加新的内容,那么就需要同步AD转换器和已
&&&&经录制的音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一个外部参考时钟。高质量的录音工作室通常使用高精度(通常是可以控制的)的参考时钟来同步AD转换器。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时钟发生器,它会大大减少传输过程中产生的jitter,但是你仍然要和传输过程中线材引起的jitter做斗争。以上就是关于jitter的总体看法。我试图将尽量全的东西添加到这篇文章中。如果你有什么异议和补充,请联系我:charles@jitter.de(未完待续,下一章:“jitter听起来是什么样子”)
&&&&无心睡眠,说说声场。--4dreams转移在评论耳机的时候,声场还原往往是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这里我把我的一些关于声场的理解拿出来供大家讨论。1、什么是声场我的理解是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后,得到的一种空间的印象,是各种声音在人脑中得到的距离感和方向感的综合影响。这里没有用“耳朵”这个词,因为我认为声场的概念是一种经验的套用(或者说是自我暗示的结果),并非是实际空间的情况。2、声音的距离和方向这个似乎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人是通过的双耳效应来判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的,也就是定位。我不想在这里讨论“定位”的问题,虽然“定位”也影响声场的感觉,但是2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会纠缠不清。人脑对声音的距离和方向的判断方法是十分奇妙的,奇妙到现在也不能完全科学地解释其中的道理。但是有些因素是可以肯定的,例如声音的强度、到达人两耳的时间差以及声音的频率等。3、声场的还原和畸变3、1首先先参考一下下图,假定这是一个理想的声场还原(没有经过特殊处理过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耳机不能模拟后方的声音,没有了人的耳廓绕射效应,声场基本上分布在人面前180度的范围内,所有的发声元素(例如乐器)都均匀分布在这个范围内,由近及远均匀分布。之所以画出这样的图,不是说只有这样的声场分布才是正确的,而是为了方便讨论的一种假设,假设各种乐器的确是这样分布的,并且经过音响系统的理想还原也是这个样子。显然,这样的声场我们不会觉得很大,所有的声音都分布在离人很近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地指出这些乐器的位置,并且和实际情况完全吻合。这就引申出了一个结论,声场的“开阔、深邃”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特殊的处理或者实际录音时没有足够的空间(也就是现场实际情况),在任何“高级”系统上都不应该获得宽广的声场感觉。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软件本身的录制效果是最根本的因素,离开了软件的支持,任何硬件都无法获得所谓宽广的声场。这个推论可以引申到其它音质评价的元素中。3、2我们知道,音乐的声场在经过音响系统重播后会产生一定的畸变,这种畸变即使是最高级的系统也不能幸免。这种畸变可以分成横向和纵向的2种形式(那种据称2只音箱能分辨出垂直方向的说法本人不敢苟同,这里不作讨论)。其中通常横向的畸变的情况如下图:
&&&&可以看出,左前方和右前方的乐器向中间靠拢了,而最两边的的乐器几乎没有挪动位置或者移位很小。这是由于耳机的特点造成的,也就是说由于两边的乐器在左右两个耳机中的声压差别太悬殊,即使是系统有些问题也很难造成它们移动位置。一般来说,这种声场的畸变是由于音响系统两个声道分离度不够造成的。由于和音箱不同,在耳机系统中没有了左边的声音会达到右耳以及空间延时的情况(反之也是如此),那么即使2个声道对于原信号有较大的延时(相位误差),只要这种延时左右差别很小,不会太大影响到空间感,因为这种相位误差可以被看成我们不过是“晚一些”听到这声音罢了。这大概就是通常被认为耳机对系统的相位误差不敏感的原因吧。再一种横向畸变形式,那就是左右2个声道的音量不一致,这时声场就会向音量较大的方向偏移,同样的,最靠左右2边的乐器所受影响也较小。这种情况是音量不平衡和两个声道相移不同共同影响的。声场发生畸变后,我们仍然能够将最左边和最右边的乐器的方向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来,而中间的乐器则大受影响,它们之中有些成员已经大大偏离了它们原来的位置,而且几乎都是在一起聚拢。这时我们会感觉似乎声场变窄了,因为左前方和右前方出现了“空洞”。这些空洞本不应该存在,所以我们的大脑就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不符合习惯,听错了,需要纠正”,纠正的结果是将左右两边的声音也想象成向中间靠拢来弥补空洞。在这种纠正下,声场就变窄了。但是这种变窄的感觉非常有趣,那就是虽然我们能
&&&&够比较正确地指出最靠左右2边声音的方向,但是却依然感到明显的声场变窄。3、3纵向的声场畸变比横向的更为微妙通常我们认为纵向声场的畸变是由于音响系统的响度曲线和人耳的响度曲线不匹配造成的,这里没有用“平坦”的说法,因为这是音响系统和人耳配合的结果。人在对响度概念上的差异远大于其它差异,或者说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声压级的声音可能会有不同的响度感。最简单的例子,可能有个人认为刚好的音量在另一个人听来会句底声音太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另外,会影响到声音远近的因素还有声音的频率等等因素。我实在无法完整地合理地解释判断声音远近的原因,因为现在的科学家们还在为这个问题头痛不止,而这正是目前一些“环绕声”耳机系统无法突破的地方,也是耳机系统的声场不能像音箱系统那样将声音还原于“头外”的原因。事实上,前面那2个图的声场是不可能在耳机系统中实现的,之所以这样画,完全是为了便于理解。正确的画法大概只有抽象派大师才能表达了。3、4两种畸变往往是一齐出现的,例如下图
&&&&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声场畸变的结果。这种结果下,我们会感觉虽然声场变窄了,但是深度却增加了。远方的乐器更远,近处的乐器不变位置或者更近些。虽然这种声场是错误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仍然无法判断是否讨厌它,因为它仍然能提供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感。我们甚至会喜欢这种感觉,那是因为有些我们“想听”的东西似乎更清楚了。当然,也有恶劣的情形,就是宽度和深度都被“压缩”了,这时我们会很轻易地下结论:这是一套差劲的系统。继续上图的情形。如果此时还伴随着定位感不好的话(往往是由于频响的不平坦和相移太大造成的),那么就有中间的乐器“糊”在一起的感觉,对于听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见后)。4、横向的声场畸变比纵向声场的畸变更容易恶化音质从前面的分析来看,一般情况下横向的畸变似乎更趋向于使声音集中,而这种集中会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降低我们分辨声音位置能力。而人脑的习惯则是要努力去“分开”这些声音,这样就会不自觉加重人脑的负担,从而使人容易产生疲倦感。而纵向的畸变的影响要小很多,因为人在判断纵向位置的时候本来就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即使有什么问题,在人脑中也不会多“想”多少。5、在现代音响设计中,对于电路结构对声场的影响有很多比较成熟的认识。例如“双单声道设计”就是一种减小通道间串音的有效手段,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横向声场畸变的问题。对于放大器的相位失真也有各种技术进行补偿或消除,例如无负反馈技术、直流耦合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一定只是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6、通过声场的表现来判定音响系统的优劣。这个问题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因为声场只是诸多判定因素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更注意系统的频响。对声场的要求在音响系统中显然属于比较高级的要求了,因为我们讨厌失真、频响恶劣比讨厌声场狭小更甚。但是我们在讨论系统的优劣的时候往往会谈论声场多一些,那是因为前2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而且一般的系统中这2个问题并不突出(不包括某些劣质产品在内)。7、说了这么多,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需要说一下。那就是我们在听音响的时候,往往会带有强烈的自我暗示之类的主观色彩,即使是号称最客观的“金耳朵”也难以避免。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修养、知识水平、专业、对不同音乐种类的偏好、心情、性格特点、种族、性别甚至经济收入都会对听音评价有影响。例如“音响派”和“音乐派”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厂家在搞试听活动的时候,往往会挑选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来进行,就是在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对音质评价的干扰。但是很不幸,这种避免往往是无效的,众口难调。好久没写这么长的东西了。可能语言组织上会有些混乱,请大家原谅。其中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纠正,不同意见不妨争论。呵呵……
&&&&小一:SHUREE1C耳塞(已停产,替代型号叫SE110)
&&&&小二:SHUREE2C耳塞(已停产,替代型号叫SE210)
&&&&小三:SHUREE3C耳塞(已停产,替代型号叫SE310)
&&&&小四:ETYMOTICER4系列耳塞(包括ER4P,ER4S,ER4B)
&&&&大四:SHUREE4C(已停产,替代型号叫SE420)
&&&&小五:SHUREE5C耳塞(已停产,替代型号叫SE530)
&&&&小六:ETYMOTICER6耳塞
&&&&小十:ULTIMATEUE10耳塞
&&&&大奥:SENNHEISERORPHEUS静电耳机组合
&&&&小奥:SENNHEISERHE60/HEV70静电耳机组合
&&&&KK:AKGK1000旗舰耳机
&&&&PP:KOSSPORTAPRO,折叠便携式耳机,有时也戏称“搞死屁屁”
&&&&5破:UE5PRO
&&&&森海(森记):德国SENNHEISER(森海塞尔)白牙:德国BEYERDYNAMIC(拜亚动力)二房(耳房):耳机放大器拼音讹称(实际简称为:耳放)231:拜亚动力DT231(已停产),新款叫DT235
&&&&500:森海塞尔MX500耳塞
&&&&WK:铁三角W1000(注:1000=K,2K=2000,比如W5K=W5000,以此类推)
&&&&RR组合:GRADORS1
RA1耳机耳放组合
&&&&狗骨头:台湾长物志推出的便携式硅胶外壳小耳放。
&&&&LO:LINEOUT(线路输出的不规范简称)PO:PHONEOUT(耳机输出口的不规范简称)……森海塞尔新出品的IE系列入耳式耳塞也比较热销,IE6、IE7、IE8叫起来总有些不顺口,我一般称它们分别为:IE6:阿姨6IE7:阿姨7IE8:阿姨8还有很多不是很常用的,生编硬凑的就不打上去了。如果有新的还可以继续补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f什么档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