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的健全性与有效性

管凌青 河南天地置业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扩展,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与水平,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外部环境,但是在此趋势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便加剧了各经济个体之间的竞争,迫使传统的企业不得不改革创新。因此在现代企业中,经营控制好企业发展是企业能否存活的重要依据,本文就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对企业发展有所作用。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有效性
&&&&&&& 经济全球化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机会外,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不仅威力强大,更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危机。这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模式,最大限度的避免潜在危机的发生,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正常健康的运行发展。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也是经济形势变化如此之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经济形势变化多端的背景下,企业要健康发展就不得不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优化内部结构,促进内部机构的可控性的提高,为企业在经济竞争中赢得良好的位置,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1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必要性
&&&&&&& 经济全球化在近些年更是以不可遏制的步伐大步迈进,全球化的经济使得各国的经济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跨国公司更加广泛的分布到全球各地,在为当地带来技术以及资金的同时,也加剧的当地企业的竞争,迫于跨国公司以及其他同行业公司的压力,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企业改革,完善内部机制,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科学技术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逐渐占据着更加大的比重,企业人才的有无是影响企业未来命运的重要砝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来巩固其发展成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布局科学合理的企业往往占据着更大的优势,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整合资源,将现有的资源能力最大化,并且提高了单位产出的效率,降低公司运行的成本,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且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2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义
2.1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 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于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便是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运行的高效合理,在经济活动中对其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最终实现削减企业成本的目的,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企业在竞争时占据领先位置。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企业活动,精简企业部门,减少企业部门在执行相关任务时的掣肘,减少时间成本上的浪费,可以实现高效化的管理,对企业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规范控制更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谋定更为清晰的格局,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
2.2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步伐的加快
&&&&&&& 现今经济的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事项一同进行,单方面的经济发展是难以满足需求的,而且在环境状况每况愈下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绿色经济,这便要求大部分企业实行企业转型,从经营方式以及目标产品上,都要进行一定的改革来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在未来的环境下,只有能够与环境共同发展的绿色企业才能具有竞争力,才能适应未来时代的发展规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实行转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利于加快企业转型的步伐。
3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3.1加强企业内部机制改革
&&&&&&& 现今企业内部机制在诸多方面仍旧存在很多的漏洞,现代企业中很普遍的一个问题便是企业部门冗杂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断加速,经济规模也逐渐扩大,因此企业部门较以前也变得更加庞大复杂,为了应对更多更复杂的企业事务而设立更多的部门是使企业顺应经济形势,对于企业的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有必要改革企业内部的机制,剔除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合理整合资源,为企业的强劲发展铺平道路。
3.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 在企业的运行中拥有有力的监督机制对于保证企业的高效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利益数额巨大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企业监督机制有利于规范企业中部门以及个人的行为,减少企业利益的损失。这一套监督机制作用首先便在于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上,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实行一定的业绩考察以及定期的抽查,可以给部门实施一定的压力。其次,设立监督机制可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实行有效的监测,及时有效的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决,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3.3加快创新步伐,积极运用科学技术
&&&&&&& 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采用更加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内部的改组以及高新技术的引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对企业内部的控制能力,当今许多企业都是沿用传统的运行模式,因此在经营上存在着极大的不足,这会导致企业内部机构的分散,不利于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而通过企业制度上的改革创新以及各类技术的应用,可以营造一种更加精简的管理模式,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企业队伍活跃,作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一个因子,企业的发展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走势,因此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发展,减少企业发展中的安全隐患,推动企业的平稳运行,此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更为广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竞争因素也更加复杂多样,因此企业在经营中,更需要从内部不断完善自身,减少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可控因素带来的风险,这不仅对企业发展具有极大都好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耿云江.& 理论与实务联动,共同推动中国内控体系贯彻实施&&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观点述要[J]. 会计研究. 2011(02) :6-19
[2] 杨清香.& 试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构建[J]. 会计研究. 2010(11) :21-42
[3] 缪艳娟.& 企业内控规范实施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 会计研究. -31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您的位置:>>>>>>>>正文
浅议如何进行内部控制测评
字体大小:[
]&&信息来源:&&发布日期:&&浏览次数:
□赵宁海&&
  & 审计机关在制定项目审计实施方案时,都必不可少的要有内控制度测试的内容。通过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可以初步评价控制风险,初步确定控制制度保证程度系数,决定是否采取依赖内部控制审计策略,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范围服务。如果能依靠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来开展审计工作,那么,就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保证审计质量。
  & 一、内部控制测评的概念
  &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
  & 内部控制测评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并进行相关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以决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并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活动。
  & 二、内部控制测评的方法及其运用
  & 内部控制测评通常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主要业务领域来进行,即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类型和经营管理特点,将其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主要业务领域,针对各个业务领域分别评估相关的控制风险水平,并将其控制风险水平归结到相关账户中去,作为制定各交易类别或账户余额实质性测试计划的依据。
&&& (一)调查了解内部控制
  & 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并记录内部控制是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的前提,它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哪些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合理,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进行描述和记录。
  & 1.调查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
  & (1)针对被审计单位整体了解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监督要素。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应当从控制环境开始,获取控制环境各子要素的有关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来评价被审计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态度和意识。对风险评估要素进行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指被审计单位如何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的重要性,如何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管理目标、经营计划和财务报告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监督要素进行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指被审计单位日常性的监督检查方法,即管理者为监督各项工作的运行而使用的预算、计划、责任报告等制度与方法,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和工作情况。
  & (2)针对被审计单位整体和各个主要业务领域了解信息与沟通要素。调查信息与沟通要素的重点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在调查会计系统时应查明以下事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主要业务类别,处理各类经济业务的程序,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所依据信息的来源,会计系统的设计和重要会计凭证、帐簿种类以及会计报表项目,各部门间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 (3)针对被审计单位各个主要业务领域了解控制活动要素。调查了解控制活动要素的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处理程序的授权批准,职责分工,实物控制,凭证与记录的设置和运用,独立的检查程序等控制手段的设置情况。
  & 2.调查了解内部控制的方法
 && 对内部控制的调查了解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查阅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检查内部控制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
  & 通过上述调查了解,可以采用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或流程图法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记录,并形成工作底稿。
&&& (二)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
&&& 1.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步骤
  & (1)确认潜在的错报。对主要的业务领域及其有关账户余额的各个具体目标确认潜在的错报。比如,可就销售业务的&完整性&确认潜在的错报。在有些情况下,交易业务层次的某项审计目标的潜在错报,与相关账户的相同审计目标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销售业务的&完整性&目标与销售收入以及应收账款账户的&完整性&目标之间就存在这种关系。
  & (2)确认可防止或发现潜在错报的控制。确认必要控制同上一步骤确认错报的办法相同。应当注意的是,一定要确认某项控制对于防止或发现已确定的潜在错报是相关和必要的。
  & (3)确认必要控制是否存在。将上面步骤中确认的必要控制与对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调查了解后所确认的现有控制相核对,确认这些控制措施是否确实存在。
  & (4)考虑补偿性控制的可能性。核对后,如发现必要控制并不存在,就应寻找是否存在可防止或发现这些错报的&补偿性控制&。因为被审计单位应用补偿性控制有可能弥补无效的或被忽略的控制的不足。
&&& 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 (1)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合理性。健全性是要求内部控制尽量完整,各主要业务程序和高风险领域都应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合理性指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并非越多越严密越好,而应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因此,在评价健全性时,就要分析被审计单位在主要经营管理活动、相关业务领域和高风险领域是否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系统有无薄弱环节。而评价合理性时,要分析内部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多余或不必要的控制,控制职能是否进行了划分,人员分工和职责分离是否恰当,是否因分工过细影响工作效率,整个内部控制的设置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等。
  & (2)评价控制风险水平和确定控制保证系数。对控制风险水平的初步评估中,应贯彻&自上而下&的原则,即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应首先从控制环境开始,如果被审计单位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并不重要,则详细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可依赖性就值得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应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若高层管理人员控制意识较强,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较好,则再根据对其他四个要素具体政策和程序的调查了解情况评估控制风险水平。控制风险水平既可以用高、中、低定性的等级加以评价,也可以用量化的百分比来表示。每一等级的控制风险水平都会与一定区间的控制风险量化百分比相对应。控制保证系数与控制风险水平是定量描述控制风险高低的两种方法。控制风险水平越低,控制保证系数越大;反之,控制风险水平越高,控制保证系数就越小。
  & (3)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如果认为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合理,可能作为实质性测试的基础,就可以依赖内部控制,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测试,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相应缩小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确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重点。如果在进行了健全性和合理性评价后认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弱点较多,不能作为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检查的基础,那么就不对内部控制加以依赖,从而不必对内部控制进行进一步测试,而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
&&& (三)内部控制测试
  & 1.内部控制测试的方式
  & 内部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执行情况和有效程度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并非所有内部控制测评过程都需要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只有在决定依赖内部控制时,才有必要根据所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测试程序。一般主要有业务程序测试和功能测试。业务程序测试即选择若干笔具体的典型业务,沿业务处理过程检查业务处理程序中所规定的控制点是否得到执行,以判断控制措施的遵循情况。功能测试即对业务处理程序中的关键点,选择若干时期的同类经济业务进行测试,检查其是否真正发挥作用,效果如如何。
  & 2.内部控制测试的方法
  & (1)询问。在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中,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操作是否符合控制要求,而向有关人员询问某些业务执行情况。
  & (2)观察。在内部控制测试中,身临被审计单位工作现场,实地观察有关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以确定规定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 (3)检查。在内部控制测试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账表、凭证等书面文档和其他有关资料文件,检查其是否存在控制措施线索,以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 (4)重做。在内部控制测试中,将某项交易业务按照被审计单位规定的程序全部或部分重做一次,以验证既定的控制措施是否被贯彻执行。
  & 总之,如果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较高,控制风险较低,控制保证系数较高,那么只需要执行有限的实质性测试,就可以确保检查保证系数和审计保证系数处于可接受水平;相反,如果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较低,控制风险为高水平,控制保证系数为0,那么只有依靠执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提高检查保证系数,才能确保审计保证系数保持在可接受水平。
(作者单位:宁县审计局)
主办单位:甘肃省审计厅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中央广场1号
邮政编码:730030
版权所有:甘肃省审计厅
技术支持:甘肃省审计厅电子数据审计中心> 问题详情
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适当性进行的审查与评价,其主要目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适当性进行的审查与评价,其主要目的是( )。A.推进建设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B.提高建设项目经济效益C.促进建设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D.将处理风险的成本降到最低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论文写作技巧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下列关于风险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根据风险控制的目的,风险控制可以分为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B.风险控制从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入手C.风险控制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措施,其选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D.风险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会产生不良后遗症2建设项目的结构安全度、抗震、耐火及防火能力,人民防空的抗辐射、抗核污染、抗爆炸波等能力,是否能达到特定的要求,都是(  )的重要标志。A.适用性B.可靠性C.安全性D.耐久性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建筑行业上市;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一、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是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的;2、现实意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的发;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后企业;二、文献综述;1、国外相关研究状况;COSO报告(1992)提出,如
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基于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2010年4月 26日,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 隆重发布了《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 2008年 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自 2011年 1月 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自 2012年 1月 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 在此基础上, 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 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 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出具审计报告。政府监管部门将对相关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是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是其完整性与合理性的最终归宿。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实现对经营和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那内部控制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随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社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对以后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2、现实意义
《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的发布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 实务界以及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那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现状如何?内部控制有效性取决于哪些因素?已有的文献大多为规范性研究,而现有的少量实证研究绝大多数局限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响,而在这个配套指引中对财务报告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关于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却少有人研究。而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是如何的呢?因此对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现实考量,进而对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后企业提供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报告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COSO报告(1992)提出,如果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合理保证经济实体的经营目标得到实现、财务报表可靠、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则内部控制系统是有效的。COCO将“有效控制”定义为:企业能否可靠地实现其目标取决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国外学者Kinney(2000)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过程实质上是对企业大量的信息进行管理以支持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决策过程和保护企业的资产,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Tommie Singleton(2002)认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为了确保建立充分、相应的政策,配合有效的监督和报告系统以确保管理者的目标能够实现出用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来度量内部控制有效性。Michael Ramos(2004)提出,利用横轴表示实体内部控制重要的目标,纵轴表示内部控制五个可靠性水平的二维法来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模型。另外,Henry、Theresa F、John J.and Weiss、Renee E(2008)提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跟高管报酬的关系。
国外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虽然观点各异,但是目前主流的观点基本上接受COSO报告,即认为如果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够合理保证经营效率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合法合规性目标的实现,则可以认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COSO报告之后,许多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也大多采用了COSO报告的研究成果。
Doyle 等(2006)选取 779 家按照萨奥法案要求披露实质性漏洞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拥有比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披露实质性漏洞的可能性越小。Krishnan(2005)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高,拥有会计专业知识的委员越多,公司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越低。
Maijoor(2000)指出,企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选择。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成长发展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企业面临不同的外部竞争环境,具备不同的内部条件,因而会设定不同的经营目标,在经营管理重点上也有所不同。Doyle 等(2006)研究发现,年轻的企业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的概率更高。
Ge 和 McVay(2005)发现,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与公司规模负相关。Doyle 等(2006)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多存在于规模小的公司;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尤其如此。
Ge 和 McVay(2005)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盈利能力负相关。Doyle 等(2006)的经验分析表明,存在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公司往往财务状况不佳;尤其是公司层面的内控缺陷多存在于财务状况差的公司。Franklin(2007)的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公司往往累计盈利能力较低,负债程度较高。
2、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法人治理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程晓陵和王怀明(2008)以我国 116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年终股东大会出席率、管理层诚信与道德价值观念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和董事会监事会会议频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并无显著影响;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 U型关系;实际控制人为国有股东公司的企业,其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于其他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规模的扩大、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管理层对员工胜任能力的重视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显著加大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可能性,并且显著减低采取报告的可靠性。
郑石桥等(2009)等发现内部控制结构分为控制环境主导型、控制活动主导型、环境及活动并重型、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其中环境及活动并重型内部控制企业较多,环境主导型内部控制企业较少;领导风格和企业发展阶段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类型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结构,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不同,控制环境主导型、控制活动主导型和环境及活动并重型内部控制结构的企业,其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高,而环境及活动双弱型内部控制结构的企业,其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低。上述发现说明,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潜力较大,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应对权变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还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更加重视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的建设。
程晓陵和王怀明(2008)研究发现,管理层诚信和职业道德与企业内部控制显著正相关。
朱荣恩等(2004)等从职业界与监管部门对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调查结果出发 ,讨论了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预防作用 ,进而采用
问卷调查(对 152 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八个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在我国企业实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所有制企业类型中 ,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应用效果较差 ;从行业差异看 ,金融行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应用效果要好于其他行业 ;规模较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总体应用效果 ,要好于规模较小企业。
何建国 、路 杨(2010)从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入手,通过分析心理契约与内部控制的联系。研究发现心理契约与内部控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心理契约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在因素。良好的心理契约使员工有积极的行为方式,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王斌 、梁欣欣(2008)从公司治理、经营状况角度分析、讨论了它们与信息披露质量间的内在关系。以深圳证券交易所 年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报告结果及 188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及 4年的分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 1) 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财务收益能力、资产规模等因素正相关; ( 2) 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 3) 与股权结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4) 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一型公司, 其信息披露质量较低。
林斌、饶静(2009)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为了向市场传递真实价值的信号,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置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
3、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国外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虽然涉及到了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发展阶段、公司规模、公司财务状况等方面,但是仍是局限于COSO报告,COSO报告之后,许多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也大多采用了COSO报告的研究成果。而国内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则限制在了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发展阶段、公司规模,而对于公司财务状况更多的是与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国内对于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的研究是少之又少。
根据2010年4月 26日发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控制活动类
指引其中包括了财务报告的应用指引,从中引出了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响是重要的。本文就是对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三、研究思路
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是研究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主要是以建筑行业5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为例,并从财务盈利能力、负债状况和资产规模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对以前相关研究内容的总结综述,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
其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内容的大概了解; 再次是选取财务状况指标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是对分析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2、研究假设
本文只是考查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为此从财务状况的三方面来进行:财务盈利能力、负债能力、资产规模。作出以下假设:
(1).财务盈利能力
当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时, 其内部控制的实施更有效。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 (ROE ) 这一综合指标作为财务盈利能力的替代变量, 并提出假设 1:
假设 1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2).负债能力
公司负债能力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联关系主要是通过财务风险的作用机理而形成。本文以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作为负债能力的替代变量,资产负债率越高, 公司 /粉饰0 合并报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 从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可能越低。为此提出预测性假定 2 :
假设 2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3).资产规模
张为国和王霞( 2004) 研究发现, 大公司由于内部控制较好, 较少产生高报利润的错误。为此, 本文提出假设 3 :
假设 3:内部控制与资产规模的对数正相关。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35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等内容。 
 控制为实现相关目标所提供的保证程 度, 综合国内外已有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发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财务 状况、管理层诚信度、股权集中度及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龙源期刊网 .cn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表可靠性问题的原 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塔依尔? 尼牙孜 瓦尔斯江? 阿布力孜 来源:《新农村》2012 年...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考察,国内学者张颖、郑洪涛(2010) 通过问 卷调查得到结果,发现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况、企业文化...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龙源期刊网 ...因此,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财务状况越...  DOI:10.ki.issn12.11.021 研究与探索 StudyAndExplore 内部控制因素对财务风险影响实证分析 西华大学 周凌 河南工业大学 袁晓波 四川建筑...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可以减少财务报表数据的 错报情况。...当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等...  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和意义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评价,就可以确定内部控制可依赖的...对内 部控制的计划和目标进行鉴定和分析,使计划更加...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 11-173-02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作为企业,在管理 ...  摘要:本文对当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设计原则,并...2、管理职责不明晰,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形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