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兰州的发展前景前景有什么看法吗

兰州新区教育发展助推“产城融合”_网易新闻
兰州新区教育发展助推“产城融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兰州新区教育发展助推“产城融合”)
兰州新区教育发展助推“产城融合”
升级改造基础设施 配优配强师资队伍
教育发展助推&产城融合&
新区实验幼儿园园景
张华是兰州新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是新区舟曲中学高一年级新生,见到记者时她惊喜地说:&没想到现在读高中都免费了&!可是,她听长辈们说过,以前由于农村孩子家庭困难,家长掏不起学费而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相比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张华感到自己无比幸福。
说起张华幸福的根源,得益于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今秋新学期,兰州新区率先在全市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这在我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而新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也集聚着人气、人脉,带动着兰州新区正迈向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夯实教育基础,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已经赢得了民心。
  新区普通高中实施免费教育
随着无数建设者多年来对兰州新区的&精雕细琢&,一座生机勃发的新城在秦王川大地迅速崛起。
&栽得梧桐树、筑巢引凤栖&,兰州新区的建设者们清楚的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此,新区开发建设伊始,新区教育资源建设一刻也没有懈怠过。如今,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突显出新校、新园、新管理、新体系的特点,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已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供了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
记者从兰州新区教科文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新区&产城融合&,以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人气带动新区发展,兰州新区从今年秋季开始,率先在我市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制定实施《兰州新区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对区内永登五中正式录取的在籍在册学生、新舟中学正式录取的在籍在册非甘南户籍学生以及新区其它公办高中学校正式录取在籍在册的高中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为使区内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兰州新区确定了新的教育发展战略,积极引导西北师大附中等省级示范性高中,在新区建设分校,增加基础教育的吸引力,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吸引和动员我省大、中专院校向新区搬迁或建设分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引进其学校管理理念,为学校教育注入内涵,全力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制。
  10亿元&教育集群&已初具规模
今年8月份,市委办公厅出台《关于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意见》,对推进兰州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新区各部门迅速进行安排落实,制定出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方案,按照项目建设时间倒排工期,依照时间节点推进建设。
今后,新区将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做好产城融合发展的文章,全力推进医疗、教育、商业配套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将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鼓励名校、名园在新区开办分校、分园,做大规模扩大数量,把新区建成汇聚优秀教师的洼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地,学生、家长向往的新区,以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人气,带动新区发展。
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睿说:加快新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既有利于促进新区的发展,也有利于为老城区&减负&,使新区和老城实现融合、互补发展。
&兰州新区的办学条件在不断改善,投资10亿元倾力打造的&教育集群&已初具规模。&兰州新区教科文局局长王波介绍说。
据了解,新区投资10亿元建设&教育集群&一基地四分校,其中综合实践基地,兰州十一中、兰炼一小、实验幼儿园新区分校(园)已正式投入使用,六十一中新区分校明年秋季开学招生。投资3500万元,建成的第一小学,第一、第二幼儿园等五所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依托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累计投入资金1.83亿元,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新审批29所民办幼儿园。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认定了10所市级三类幼儿园,有效解决了新区适龄学前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教育带动新区核心区人气增长
&民生事业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教育事业发展事关民生大计,关乎兰州新区的未来发展。所以兰州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把发展教育事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加快&名校办分校&建设力度。依托名校建分校的思路,建成的&教育集群&一基地四分校项目,有效带动了新区核心区人气的增长,仅2016年一年级新生人数就较去年增长了50%。
王波介绍说,新区教科文局与市教育局对接,确定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兰州五中(初中)、东郊学校等3所学校在新区建立分校,预计明年秋季具备开学条件。新区自建的第一、第二中学,第二、第三小学,也将加挂树人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小新区分校、北京实验二小新区分校的牌子,计划明年秋季开始招生。
同时,新区出台《兰州新区乡镇学校优化整合方案》,推进乡镇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计划利用2年时间投入1.3亿元,将现有的45所乡镇学校优化整合为21所,通过升级改造基础设施,配优配强师资队伍,使乡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促进教师在镇域之间、市属学校新区分校间的合理交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兰州新区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公开选调、选聘等方式引进教师157名,着力补齐专业教师紧缺的短板。
  教育奠定新区发展坚实基石
谈到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不得不说位于新区东中部区域的兰州新区科教园区。
深秋季节,兰州新区早晚已是寒气逼人,但在园区施工现场,依然是繁忙的景致,到处是工人们穿着厚棉衣的身影。
新区科教园区办主任饶立坤告诉记者,园区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秉承&理山造园、顺水通脉,山擎北斗、水贯繁星&的开发理念,通过院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景观绿化及商务休闲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将园区打造成以科教文体为核心的智慧之城、以聚集人才为导向的创新之城、以山水人文为特色的生态之城、以现代服务为先导的宜居之城。园区规划定位教育培训、科研孵化、体育运动、文化创意、商务休闲五大功能。
同时,为充分达到资源共享全民健身的目的,职教园区核心景观湖区域建设甘肃省体育馆,该项目总投资额约7.9亿元,建设规模包括主体育馆一座、配套训练馆一座。主体育馆容纳观众9720人,除能够举行单项赛事外,还可举办演艺、展览等大型活动。
走访中,记者从当地居民、企业职工、一线建设者口中了解到,大家认为兰州新区实施一系列的教育项目,为新区基础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极大地改善了新区原有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硬件建设上了台阶,尤其通过&名校办分校&的形式,有效解决了新区核心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难的问题。同时,通过这些学校的辐射引领,带动新区原有学校积极打造特色,树立品牌,提高办学内涵,对新区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是兰州新区成功的经验。
本报《新区建设》专刊欢迎广大读者对新区的建设、发展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和意见。来稿请发至,或致电与我们联系。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原标题:兰州新区教育发展助推“产城融合”)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搜索类型:
==标题检索==
==标题内容==
新常态下对兰州经济发展的探索与认识
&&&&&&文档来源:
  2014年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既是中央对经济时局的冷静俯瞰,也代表着未来宏观经济调控新的趋势。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得力。兰州在经济发展新周期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经济新常态的研究,顺应宏观经济调控的变化和要求,主动作为,在调整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推动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一、新常态下的新特征&
  “新常态”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用以描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过程。“新常态”的提法在国内政经界和专家学者中有较高的认可度,习总书记明确这一提法统一了思想。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详细剖析对比了中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一)中国经济表现出新常态---结构性减速&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连续30年的高增长基本结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次高速增长的平台--“结构性减速”通道。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0年至2012年经济增速连续11个季度下滑,2012年至2013年,GDP年增速连续两年低于8%。2014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4%、7.5%、7.3%,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
  (二)甘肃经济呈现的新特征---增速换挡&
  从全省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甘肃省经济增长年期间在10%以下,年在10%以上,从2013开始增速换挡,2014年前三个季度分别为7.9%、8.4%、8.5%。&
  (三)兰州经济呈现---速度“减缓”、效益“提升”的特征&
  2000年-2014年,兰州市生产总值增速从2000年的9.2%一路上升到2007年达到12.5%,此后两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速度下行,2011年达到峰值,增长15%。近三年全市经济增长在13%左右波动,2014年二季度则在10%上下波动,其最大特点是速度“减缓”、效益“提升”,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从图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兰州市经济发展走势基本与国家一致,但有一定的滞后性;全国经济发展速度由过去的10%以上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全省经济发展速度由过去的12%以上的高速增长转为10%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兰州市的经济发展由过去的追求速度,发展到效益提升、速度放缓的新局面。&
  二、新常态下兰州经济的变化及表现&
  (一)产业结构的新常态&
  1、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10年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0%,2013年为37%,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消费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2013年,兰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87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在全省的排位由2012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3位。对兰州市经济增长起到基础性作用。&
  2、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1.05%,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占比上升至53.44%,同比提高4.34个百分点,超过甘肃省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40.7%)12.7个百分点。从全国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情况看,新常态下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也将向全国靠拢,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将是长期趋势。&
  (二)质量结构的新常态&
  1、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重工业依然占主体地位。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696.34亿元,2013年达到了2500.85亿元,年均增速为14.25%。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67.7亿元,2013年达到为614.45亿元,除2009年增速9.42%低于10%外,其他年份增速都在11.80%以上。2004年,全市轻工业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3%,重工业所占比重为79.7%;2013年,轻工业工业增加值占比25.9%,重工业占比为74.1%,年,轻重工业比重变化不大,重工业比重远远大于轻工业比重。
  2、投资--低效、无效及产能过剩领域的投资被挤出。“十五”时期,全市坚持以“服务城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069亿元;“十一五”期间,兰州市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提出在城区面积拓展和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兰州。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255亿元;“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对兰州市提出了在全省率先跨越发展要求,兰州市制定了中心带动作用和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战略目标,紧紧抓住兰州新区作为全国第五个、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建设机遇,全市项目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的前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保持30%以上,中后期投资增速逐步放缓,高耗能行业投资比重下降。以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的压延加工、有色金属的压延加工和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等高耗能行业投入逐年得到控制。上述行业年累计完成投资626.02亿元,年均增长0.2%,增速比投资总量年均增速慢25.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占投资总量比重从2010年的22.77%下降到2013年的11.48%,降低了11.29个百分点。&
  3、消费--商贸流通业平稳增长,公款消费被挤压。八项规定掀起的浪潮狠狠打击了“三公”消费,铺张浪费、无益于人民福祉的消费水分被挤出。2013年,全年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2162.7亿元,增长18.3%。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421亿元,增长21.2%。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4.3亿元,增长22.5%;餐饮行业中高档消费遇冷,餐饮收入增幅回落全年实现营业额19.9亿元,下降5.6%。&
  4、节能降耗力度不断加大,减排治污成效明显。兰州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抓好企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及时启动节能预警调控方案,在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单位GDP能耗降幅逐年下降。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3.68%、3.85%、4.49%,累计下降11.54%,累计完成“十二五”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进度的65.81%,节能降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13年兰州市消耗一吨标准煤所创造的GDP价值为6265元,较2010年增加1248元,能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2013年,兰州市标准优良天数299天,同比增加29天,优良率81.9%;新标准达标天数193天,达标率52.9%,在全国74个新标发布城市中年度排名第36位。二氧化氮浓度比上年下降19.51%和10.26%,历史性地退出了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
  5、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2000年,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生产总值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2005年增长9.63%,年,年均增长率12.9%;2000年兰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26%,2005年增长6.9%,年均增长率14.3%;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2013年,兰州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为2.91:1,比2012年的2.96:1下降了0.05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0.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6、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不断加大。全市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000年的9.10%,%,%,到2013年的22.22%,个别年份比重虽然放缓,但整体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升。实现速度稍缓但质提效增的经济增长将是未来的发展常态。&&&
  (三)区域结构的新常态&
  区域结构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兰州经济新常态的结构逐步由“8+1”的模式转变为“8+3”的模式,城区与县域地区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3年,近郊城关、七里河、西固和安宁四区分别依托本区的经济优势实现生产总值1390.8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8.3%。2014年上半年,四区实现生产总值688.8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1.7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远郊县域永登依托兰州新区发展平台、榆中依托房地产等重大项目开发、红古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各自优势协调发展。&
  三、新常态下兰州经济面临的新挑战&
  (一)新兴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全市经济建设加快推进,一些传统重污染企业不断被淘汰。月,全市纺织服饰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0.3亿元和21.8亿元,下降20.8%、增长8.9%,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1.5和28.24和个百分点;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业、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航空装备业等战略新兴产业1-9月实现增加值114.5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22%,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维持经济发展中高速运行的压力加大&
  1、投资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市场预期、行业发展以及融资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投资高速运行的压力加大,投资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减弱。2014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从一季度的23.67%、二季度的24.87%、三季度的23.54%到1-11月的22.12%。&
  2、消费领域下行压力加大。受国家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影响,国内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兰州经济与全省一样,也面临下行的压力。2014年,兰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由月的14.5%回落到的12.5%。&
  3、出口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以及相关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全市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进一步减弱。&
  4、人口红利不断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当前,全社会正处于较好的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大。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年龄人口将逐步减少,专家预测从2010年至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将减少2900多万人,而全社会被抚养人口将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全社会储蓄率下降,投资减少,使全要素生产率难以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将不断放缓。&
  四、新常态下兰州经济发展的新应对&
  新常态,引发新变化,面对兰州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因变思变、求变,积极顺应新变化,主动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兰州经济全面发展。&
  (一)转变观念,适应新常态&
  要转变观念,树立新常态下的创新思维,以新常态的主动性去积极应对,时刻保持进取之心,以冷静的心直面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正视经济发展中传统劳动力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等问题,应对速度换挡,保持冷静、保持定力。不以GDP论英雄,不以速度论成败,将考核的重点更多地放在质量、效益和结构上;放在民生、环境和社会发展上。&
  (二)抢抓机遇,应对动力转换&&
  新常态下,国家宏观调控不仅要关注速度的短期变化,更要关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动力转向创新驱动等更为长期的目标,这必须引入释放经济增长源泉、挖掘经济长期动力的供给管理。为此,要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历史机遇,发挥兰州承东启西、座中六联的城市优势,在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方面具有同中亚各国合作的产业技术优势;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相对密集的西部人才高地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智力及研发优势。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龙头企业,着手发展研发设计、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三)激发活力,应对深化改革&
  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清除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落实改革部署,结合兰州市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改革攻坚,坚持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补好公共产品服务的“短板”。引领社会资本力量,推动民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使百姓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最大受益者。&
访问量统计:
主办:兰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管理: 兰州市统计局
备案:陇ICP备
技术支持: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家评价一下兰州这个城市。
117回复/4亮 7311浏览
不吹不捧。在别的城市听到的评价都褒贬不一。我想听下中肯的回答。
这些回帖亮了
过年自己一个人开车从武汉出发走的青藏线去的西藏 路过兰州 在你们兰州的步行街旁边住了一天 给我的感觉确实也只能有典型的3~4线城市的感觉 确实没黑你们兰州 只是个人看法!
我就是兰州人,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卫生状况都可以说是极其差,在兰州的路上开车,就跟坐船一样,坑洼不平,上下颠簸,房子乱盖,垃圾乱丢。在城市建设方面,兰州真得很落后。但是这毕竟是从小生长的城市,尽管风沙大,污染重,缺乏像一线城市那样的资源和气质,但也有自己的美食,自己的美景,自己的特点,黄河穿城过,牛肉面飘香,人民很豪爽,避暑好地方。我爱兰州,能多些懂建设、懂管理、懂发展的好官员就行。
我只知道西北砍王
引用2楼 @ 发表的:
兰州拉面、
兰州粪0青分分钟骂死你!人家是正宗的兰州牛肉面...
还有30秒到达战场...
过年自己一个人开车从武汉出发走的青藏线去的西藏 路过兰州 在你们兰州的步行街旁边住了一天 给我的感觉确实也只能有典型的3~4线城市的感觉 确实没黑你们兰州 只是个人看法!
兰州拉面、发自手机虎扑
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
侥幸汇成河
然后我俩各自一端
望着大河弯弯 终于敢放胆
嘻皮笑脸面对 人生的难
火车站太乱,打车太难了,牛肉面,手抓,黄闷羊肉,羊肉串,灰豆,酿皮,土豆饼,都是我的回忆,总之,对吃货的我来说,兰州是个好地方
出AJ13 GIGI 42码有意者看我帖子
引用2楼 @ 发表的:
兰州拉面、
兰州粪0青分分钟骂死你!人家是正宗的兰州牛肉面...
还有30秒到达战场...
底蕴犹存,毕竟曾经也有过短暂的辉煌,但在各大中小城市都飞速发展的今天,兰州却一直在龟速前进,个人觉得如今的兰州真的该好好重振了,也确实值得去重振!发自手机虎扑
我就是兰州人,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卫生状况都可以说是极其差,在兰州的路上开车,就跟坐船一样,坑洼不平,上下颠簸,房子乱盖,垃圾乱丢。在城市建设方面,兰州真得很落后。但是这毕竟是从小生长的城市,尽管风沙大,污染重,缺乏像一线城市那样的资源和气质,但也有自己的美食,自己的美景,自己的特点,黄河穿城过,牛肉面飘香,人民很豪爽,避暑好地方。我爱兰州,能多些懂建设、懂管理、懂发展的好官员就行。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拉面和烧饼不错。发自手机虎扑
我只知道西北砍王
一本书一碗面
避暑胜地,夏天最热好像也就20多度
但求乐呵乐呵
没人说摸吧吗???发自手机虎扑
还是好好努力吧
本人在兰州上了4年学,感觉兰州对不起2线城市的称号,环境非常恶劣,车很多,马路不够宽,也就西关和南关好一点,不过现在在建兰州新区,估计以后会改善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3楼 @ 发表的:
没人说摸吧吗???
维多利亚?发自手机虎扑
作为省内的,印象很差,堵车,拥挤,12年去马路土太大,修brt貌似,嗓子疼死,离开之后立马好了发自手机虎扑
我以为烧饼是兰州特产。因为在很多论坛一直看到兰州烧饼这样的说法发自手机虎扑
足坛一代空霸,头球小王子
德意志战车超级攻城锤
拜仁慕尼黑王牌轰炸机
我是菲利普?拉姆,请给我起个高球
大家顺便评一下天下第一庄这个城市
请问锄禾一共日了几个人?
就因为 低苦艾的一首《兰州兰州》就有了点去兰州的冲动 本人成都JR
你忍受那么多, 寂寞和纠结,
也没人觉得你有多优秀。
以前把悲伤推给别人,
现在却把悲伤留给自己,
我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引用15楼 @ 发表的:
维多利亚?
360也没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54人参加识货团购428.00元66人参加识货团购278.00元38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26人参加识货团购288.00元84人参加识货团购88.00元208人参加识货团购369.00元76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165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265人参加识货团购1079.00元336人参加识货团购549.00元22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0元201人参加识货团购1399.00元对兰州新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兰州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对兰州工作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因此,兰州新区作为兰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做大做强做美新区,对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推进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意义重大。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加快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笔者以为,做大做强做美兰州新区,切实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兰州乃至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必须在大、强、美三个字上做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相对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增长极,积聚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的能力差。近年来,新区经济的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已越来越突出,如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辽宁沈阳新区等。
    就兰州目前情况而言,优势产业更多集中在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缺少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大企业。因此,要注重引进和培育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战略产业。要在优选的基础上,壮大优势产业。改变以往重复建设、结构趋同,产业在相同水平上过度扩张的内耗局面。同时要注意在发展优势、支柱产业时,不应追求区域经济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即使存在明显的产业空缺,只要不是本地优势产业,就没有必要盲目补缺。
    兰州是老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电力能源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尽管这些产业对兰州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要实现转型跨越,必须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技术创新。只有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才能使兰州新区成为省会兰州发展的助推器和增长极。
    此外,要把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建设作为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政府必须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兰州新区尽快成为带动兰州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而做强兰州新区就必须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人精我转的原则。要防止传统性、复制性企业入区。必须注重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在新区发展过程中,时刻注意老(旧)区新区之间、三次产业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开放和创新能力之间、近期和长远之间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服务职能,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解决政出多门,互相牵制、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形成科学、高效、完善的管理服务架构,营造廉洁、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为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设兰州新区也必须高度重视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产业吸纳和布局上,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承载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更多地考虑水、土地、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而不要再走城市过度发展—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的老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防止污染性企业入区,要给造血机能性强的绿色企业赋予更加优厚的政策。
    在环境美化过程中,要多栽树,少种草,避免绿化形式主义。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果三者有机统一。不提倡种大树、不提倡种贵树。使兰州新区的建设在初期阶段就走上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借鉴百里黄河风情线建设的成功经验,相信兰州新区在未来一定会呈现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花更香、鸟更多”的生动画面。  (作者系甘肃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
兰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或在兰州日报、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社和兰州新闻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并且不在兰州日报、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州新闻网联系。
42米宽庙滩子新桥通车了随手拍工地畅通靠大家本报记者一摄影作品获奖展出“我的中国梦”皋兰晚熟旱砂桃进入采摘期多处施工现场管理都不到位濮存昕来兰宣讲艾滋病预防执法部门严查二次扬尘污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新区发展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