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几个神武将箱可以用吗可以重点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意,农业农村形势怎么看、今后怎么干?该文件的发布将催化哪些投资主题?
分享专题至:
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唐仁健说。
一定要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要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快提升现代种业、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智能化。
2月5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2012年以来发布得最晚的一次。与2016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一致。
该文件的发布将催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投资机会,多家券商看好这一投资主线,土地流转、玉米去库存、农垦改革、种业改良等将受到市场重点关注。
去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很多问题还没碰到硬处,今年将继续深化改革,重点解决如何提升农业效益和质量。
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三农”改革工作时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确保农业农村资金投入方面确定了多项措施,成为一大亮点。
设立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信息,对我国的大豆、蔗糖、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玉米去库存相关个股有中粮生化、登海种业、象屿股份等,土地流转重点关注对象为北大荒、辉隆股份、亚盛集团。
预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地流转、稳定粮食生产等任务将是今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新重点。
  原标题:农业供给侧改革蓄势:地方政策直指产业结构
⊙记者 金嘉捷 ○编辑 谷子
全国两会临近,“三农”问题再度引起公众关注。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方向,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多部委先后出台相关操作文件。黑龙江、陕西、吉林、浙江、福建等地相继召开“三农”工作会议,细化落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河北省发布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的2017年省委一号文件。
“今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更加注重市场导向、绿色导向和规模导向。”农业部专家告诉记者,更加灵活多样的改革手段也将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进行深度调整。
地方政策围绕一号文件布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六大主题。从地方落实情况来看,政策侧重结构调整、绿色生态、制度改革等。
针对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方面,全国粮食产量第一的黑龙江省在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提出,靠调整种植结构、多种作物组合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发展;牢牢抓住水利、农机、科技、生态四条主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强化粮食销售加工市场化和种粮收益保障法制化两个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操作方式等。
陕西省农业工作会议则提出,今年在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这个“基本盘”不变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优势产业调结构,全年计划改造乔化、发展矮化苹果各30万亩,建设汉丹江猕猴桃基地5万亩,发展关中奶畜、陕北肉羊产业板块,新建10万吨茶叶基地及设施蔬菜、高山蔬菜各50万亩。
在绿色生态方面,福建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四大专项行动”,具体包括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推行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治。
在具体的改革措施上,河北省近期出台的2017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经营性资产,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7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任务,基本实现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覆盖。
各个省份也结合自身农业特点,提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在吉林省农委主任农业局长会议上,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民收入被确立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5个预期目标。2017年,吉林省将整体推进土地确权、全程农机化和信息进村入户。
浙江省农业工作会议会议则明确“五化”工作,即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优质化、手段智慧化、田园美丽化。具体包括,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机器换人,推进农业发展合理布局、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功能多元等。
市场化改革引导产业调整
当前农业政策体系处在改革关键期,市场化是方向之一。
以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为例,国家调控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行政力量,通过市场引导也成为重要途径。一位农业专家表示:“到目前这个节点,农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往前走的步伐有可能加快,更加运用市场化机制的力量。”
市场化改革对于产业的影响也正逐步显现。在国家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新机制、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大背景下,去年玉米产量和价格均有下降,进口动力逐步减弱。
而玉米产业的变化,也将传导至其他粮食产业。比如,低价玉米或将挤压饲料用的劣质小麦市场,食糖市场也可能受影响。调减后的玉米地区或将增加大豆、稻谷、蔬果等种植。
今年农业改革还加大了绿色导向。对此,上述专家表示,一个是在产品质量上怎么样更加安全,另一个是在环境建设上,包括农业、农村环境。
去年12月,农业部和财政部发布《建立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调整了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这意味着未来整个农业政策体系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在今年的绿色农业重点工作中,“将以养殖业污染治理为契机,改变农村的肥料产业结构,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今年国家在这块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可能层级推进减税、补贴等扶持政策。”北京中环农科生态农业研究院院长印光对记者表示,这对于沼气、生物质能、生态有机农业等产业都是利好推动。
长江证券研报分析,清洁生产、农业节水工程、农业环境问题、重大生态工程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获得重点关注,将带动相关环保领域景气度提升。其中,规模化养殖推动大型沼气行业长期景气度上行,市场潜力空间约600亿;农业节水提升至战略性位置,“十三五”期间新增市场空间超千亿;耕地治理提上日程,“十三五”期间试点市场规模5000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与2016年一号文件相比,今年文件中删除了“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的表述,提及“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对此,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农村互联网金融本应发挥互联网优势、降低信息和运营成本,发挥农村普惠金融作用,但过去农村一直是伪互联网金融的重灾区。今年作出的一个重要调整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把过去粗略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具体到技术对农村金融的促进作用上。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
聚焦中央一号文件
文章导读: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意,农业农村形势怎么看、今后怎么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进行了解读。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凌笪乡张家湾村民组村民秋收场景。CFP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6期)
解读人: 中央农办主任 唐仁健
采访人: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平 朱隽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意,农业农村形势怎么看、今后怎么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进行了解读。
主题咋定?
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解决结构性矛盾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今年的一号文件如是开篇,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如何看待“新的历史阶段”?
唐仁健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完整判断。”
提出“新的历史阶段”,主要基于三个背景——
首先,基于党中央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判断。唐仁健说:“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每当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发生重大变化,中央都会及时对农业农村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出台重大举措。”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唐仁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提供了重要遵循。”
其次,基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外出务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受限,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导致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增幅明显回落。
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
“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不同程度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问题。”唐仁健说。
第三,基于近些年“三农”工作的探索和实践。近几年,各地各部门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积极探索。唐仁健表示:“去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了头、有进展,但这项改革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到底应该怎么认识、怎么理解、怎么把握,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数上再理清,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
新阶段也是一个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考验期,一旦松劲,就可能陷入停滞徘徊,甚至滑坡倒退。唐仁健提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要义何在?
可理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这与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有什么不同?
唐仁健表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农业农村自身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其内涵要义,可以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这个公式来理解。
“要注意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或寻求总量平衡、数量满足,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唐仁健强调,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解决供给不足,现在更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着力于生产结构,现在更注重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过去主要着眼生产力范畴,现在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唐仁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应把握以下三方面:
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他解释,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这意味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不仅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供给体系优化,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城市消费者和农民实现双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不仅要让人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不仅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性需求,满足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唐仁健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底线不能失守。
何处发力?
调优结构,调好方式,调顺体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矛盾交织、千头万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哪儿发力?
唐仁健说,总体上可以分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第一个板块包括三大调整、两个支撑。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等政策措施。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政策措施。
——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政策措施。
——强化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为此,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内容。
“改革板块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关系,实现三大激活。”唐仁健表示。
激活市场。简言之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去年实施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效果明显,全国调减玉米3000万亩,国内玉米价格逐步具备国际竞争力。一号文件提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
激活要素。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唤醒农村沉睡资源。一号文件提出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政策举措。
激活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激活各类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我国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已有350万户,无论是合作社、家庭农场,还是种养大户,都非常有活力。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钱从哪来?
任何时候,重农强农的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有人提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家财力紧,还要不要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也有人提出,部分农产品库存这么多,国际低价农产品进口冲击这么大,还要不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
对此,唐仁健明确表示:“正因为农业农村大势稳,基本面好,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任何时候,重农强农的调子都不能变,力度都不能减。”
如何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首先要堤外损失堤内补,在培育新动能上做文章,在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他说。
今年一号文件将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在用地、融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排。
唐仁健提出,“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在农村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投入。“虽然当前财力紧张,但‘三农’支出不能减。”唐仁健说,确保农业农村投入,一方面确保增量,一号文件明确,“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最该办的事办好。一号文件提出,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这些举措,就是从源头上、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整合的有效方法。”
撬动,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作“药引子”,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一号文件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撬动措施。
唐仁健表示,“撬动的难点是那些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的中长期、低回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借鉴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千方百计创新融资方式,撬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金。”
有啥亮点?
建“三区”“三园”加“一体”,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扶持乡村工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突出的政策亮点?
唐仁健说,一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平台、载体方面,提出建设“三区”“三园”加“一体”。
“三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是为确保重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通过“三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切实将区域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园,目的是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建设创业园,是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二是在资源配置方面,提出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
“解决农业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还是节水。”唐仁健表示,一号文件强调,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提出加快完善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当前,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盘活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为此,一号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唐仁健提醒,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要注意两点:一要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二要注意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在农业主体和人才保障方面,提出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培养乡村专业人才。
唐仁健说,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分”的层面分得彻底、激励充分,但“统”的层面统得不够、明显滞后。因此,一号文件提出,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规划、住宅设计缺乏专门人才是瓶颈制约。一号文件提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一号文件首提严打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
农村金融发展“稳”字当先
2月5日,指导“三农”工作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同时,删除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提法,并首次提出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有分析指出,这种变化和如今农村金融不容乐观的发展情况有很大关系。农民手上有了闲钱,却缺乏正规的投资理财渠道,银行的服务下沉不够,使不法机构有了可趁之机。近年来, 部分以“合作社”“农村金融”“P2P理财”等为幌子的非法金融行为,让不少农民成为了受害者。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从顶层设计来讲,政策目标很明确,对于确立大家工作方向是有好处的。但从落实来说,责任主体的明确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县以下的基层,谁作为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的主体,到现在可能都存在分歧。
加快金融创新
作为农业方面的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对于农村金融方面的大篇幅表述引人关注,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农业农村自身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其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让城市消费者和农民实现双赢。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3.05万亿元,这给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空间。
不过,和去年不同的是,此次一号文件删除了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等内容,这被很多人视为风向转变。黄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虽然没有具体提到“互联网金融”这个字眼,但文件实际上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还是有很多体现的。
“一方面,现在大家对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并不是真正理解,提了容易被误导。另一方面,社会上以互联网金融为名义的集资诈骗很多,恐怕文件也不愿意再强化名称上的东西,所以避免了使用这个字眼。而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最新成果,应该在‘三农’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应该被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工具。”黄震表示。
事实上,这次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容,不仅规定了有关传统金融机构创新的几个方面,如要求传统金融机构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县域网点下放审批权限等内容。同时,还提出了要求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加强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确保农业农村资金投入方面确定了多项措施,成为一大亮点,这使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将由此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希望金融CEO陈兴垚对记者表示。
农村合作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这次一号文件里特意提出非法集资的问题,说明这已经上升到极高的高度了。农民的钱没有地方去、金融知识欠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非法集资乃至诈骗的陷阱。尤其是以合作社为幌子的诈骗,之前也出了不少相关的事件。”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吴彬博士对记者表示。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4年,河北邢台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80多亿元,波及16个省市的人群;2015年,河南西平县某投资担保公司从全县4000多户农民手中揽走资金近2亿元;同样在2015年,安徽宁国百乐福农村资金互助社非法集资或过亿元,波及600多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2014年一号文件曾对这一问题指出, “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
此后各年度一号文件均一再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明确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并适时制定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管理办法。
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再次明确, “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
“从中可以看出,这对于判定资金互助组织的合法边界和如何开展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提供了政策性标准,而且,只要坚持以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为组织基础,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资金互助活动,应该都在合法范围内,可以防范步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吴彬分析称。
黄震认为,从顶层设计来讲,目标很明确,对于确立大家工作方向是有好处的。从落实来说、责任主体的明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县以下的基层,谁作为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的主体,到现在可能都存在分歧;另一方面,这些地方也缺乏专业人才去做金融监管的事情,加之农村地方广袤、人员分散,管理也是个问题,这些都不是喊个口号就能解决的。
金融服务不足
目前,农民手里的钱正在逐渐增多。一方面,农业生产加工得到了资金回报,也希望自己的这些收入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将资金汇回老家,希望能有投资理财渠道。
“农民手中的钱多了,但是到现在并没有很便捷的理财投资方式提供给农民,所以他们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了诈骗中。”黄震称。
事实上,虽然金融改革创新很活跃,但大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到了农村,金融的基础还是非常薄弱。有分析认为,农村金融现状概括起来是农村非法集资、诈骗问题日益突出,并且高利贷非常严重。
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免费赠送礼品与高息诱惑。“一般就是路边支个摊子,买理财产品送米送油;或者宣传免费给化肥等产品,然后进行投资返利;或者是给出极高的存款利息,我就曾经见过宣传利息达16%的。尤其是这些都鼓励介绍熟人一起参投,就像传销一样,被骗的农民就像滚雪球一样多。其实银行的门口都有滚动宣传的防骗提醒,不过真的防不胜防。”一位在农村银行工作过的人士表示。
究其现象根本,是因为农村的投资渠道仍然狭窄,而正规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将服务下沉。
“我春节回农村,发现我的亲戚仍然需要走十几里路才能到邮局去取钱汇款。目前正规金融机构并没有将服务下沉,让农民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特别是银行等,很难深入到农村基层,创新很难落地。而且从技术手段上来说,大城市可以搞大数据监测预警之类的,但县以下这些地方没有这种技术力量,更没有相关人才。这就注定农村成为了金融领域最薄弱的地方。”黄震表示。
吴彬则认为,目前来看,国家还是希望通过信用社来实现农村金融的发展与统一管理。由于农村情况的特殊性,农村金融尚无法在短时间内像城市里一样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农村金融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还有政治和社会问题,所以一定要稳字当先,一不小心就会酿成群众性事件。因此,国家在农村金融的口子不会开太大。”吴彬称。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关键词
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三农”力度。
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创新信贷投放方式。
完善农业发展银行风险补偿机制和资本金补充制度。
完善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运作机制。
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面。
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
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
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
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
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差别化考核。
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
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
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
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
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
  一号文件调结构为主 &农业供给侧改革首现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近日,一直备受瞩目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作为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文件 (下称“一号文件”),一改近年来更多着墨于“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思路,开宗明义强调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地位。
受一号文件利好消息影响,2月6日大连玉米期货的表现抢眼。近月主力C1705当日最高价一举上行至1632元/吨,振幅3.5%,成交量更是达到了天量级别,总计约372万手;2月7日价格走势未能延续,成交量也有所回落,但仍旧在200万手左右。远月C1709合约的走势也有相似之处,2月6日最高价为1718元/吨,当日90万手的成交量也达到了合约上市之后的巅峰水平。
调结构为主基调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刚过,各地陆续开始积极部署春耕备耕工作,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粮品种如何布局事关重大。2017年一号文件恰逢此时发布,关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以及农业补贴制度等内容的阐释为新一年的农业种植指明方向。
“中央一号文件2014年首提农村改革,2017年则明确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第一次出现在一号文件标题中。如果说年是改革的初步试探、试验阶段,那么我们可以认为,2017年将是改革全面开展、深入推进的一年,称其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年,恰如其分。”华粮科技市场分析师罗帅接受《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采访时说。
罗帅表示,2015年末,供给侧改革进入国人视野,2016年工业品市场迎来大行情。其实就农产品而言,市场在2016年已经预热,农产品价格跟随大宗商品市场波动走出了自己的独有行情。随着2017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开展,农产品市场也将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玉米网高级分析师汤薇表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面积还得保证,在保持重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大豆、杂粮杂豆、薯类的种植主要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此外,政府肯定会完善或进一步加大相关品种基层种植调整补贴机制。对于国产大豆来说,随着“粮豆轮作”及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国内大豆种植将呈恢复性增长,但还面临进口冲击、育种生产优化及配套下游产业消化问题,短期内行情大幅调整有难度。
在过去的一年,玉米价格大幅下降,这对传统玉米产区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的农民韩晓艳来说,是个考验。现在我们就是扩大面积种一些蔬菜,秋葵、裸仁南瓜、有机玉米。以前都追求高产,现在得追求质量。据记者了解,多年来国家保护价收购,不少农民只重产量不重质量。
玉米市场从“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质量低的自然就卖上不价。这让当地农民清醒地认识到,“坐在炕头上就把粮卖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对于玉米来说,去年国家调减了非优势产区的大约3000万亩的播种面积,今年则有可能继续再调减1000万亩。
“市场一般认为,玉米调减后,将主要增加大豆的播种面积,实际上根据中华粮网的调研显示,东北地区确实明显扩大了大豆的播种面积,但在黄淮地区,农民的选择更加多样化,花生、大豆、杂粮都占相当比例,同时,还有相当部分地区改种青贮玉米,实质上是在继续播种饲料作物。”罗帅告诉记者。
罗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种植结构调整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恢复生息会产生一定的利好,主要是可以保住我们对蛋白、食用大豆的基本需求;但因此试图一劳永逸,认为可以完全拯救大豆产业,则可能性微乎其微。饲料蛋白需求决定了中国每年至少需要8000万吨以上的大豆,换算成播种面积是至少5亿亩,无论如何调整播种面积,我国都不可能摆脱对美豆、巴西大豆的高度依赖。
提高DDGS进口税利于去库存
受一号文件利好消息影响,2月6日大连玉米期货的表现抢眼。近月主力C1705当日最高价一举上行至1632元/吨,当日价格振幅3.5%,成交量更是达到了天量级别,总计约372万手。对于玉米期货大幅上涨的成交量,有市场人士解读认为“一号文件”精神是造成此轮资金热情的因素之一。
“长期来看,这些措施将会显著改善以往临储收购托市下供需失衡持续加剧的局面,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将渐趋平衡,利好玉米期货价格。近期盘面多头亢奋入场并明显偏好C1801合约,也说明了政策的利多预期。”中国玉米网分析师张荣接受《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号文件政策的细化和落实以及玉米市场供需矛盾的缓解都是需要时间的,不要期待一步到位的市场,不要忽视改革过程中供应压力对玉米价格的拖累,另外资金力量、情绪也是期货市场必须考虑的因素。
过去几年国家高价收购的临储玉米,目前面临亏损局面,2015/16年度临储玉米为前3年最低价格,仍为2000元/吨,国家2016年拍卖的玉米均价仅为1600元/吨左右,承受了巨大的亏损,且占用了国家大量的财政资金。2016/17年度玉米价格市场化后,国家虽然承受较大的种植补贴及流通加工环节补贴,但减少了大量财政资金占用。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5/16年度末,国内玉米期末库存达到2.5亿吨,2016/17年度调减了部分玉米种植面积,加上天气因素,2016/17年度玉米产量下降至2.3亿吨,按照原有的消费状态,仍出现过剩。业内人士表示,供给侧改革政策实施有利于降低玉米库存。
面对庞大的玉米库存,我们也可以参考2014/15年度开始实施的棉花临储政策转为市场定价政策效果,棉花价格市场化降低了国内棉纺织企业用棉生产,服装制造业有好转迹象。棉花去库存良好,2014/15年度国内棉花期末库存一度高达至1245万吨,预计2016/17年度棉花期末库存下降至930万吨。
“棉花价格市场化减少了进口棉进口数量,2011/12年度棉花进口一度飙升到544万吨,2014/15年度下降至167万吨,2015/16年度进一步下降至95万吨左右水平,预计2016/17年度进口仅为85万-90万吨。棉花价格市场化减少了棉花进口同时优化了我国棉花种植区域,目前我国棉花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棉花质量显著提升,进而提高了下游棉纺织品质量。”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接受《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5/16年度国家取消了玉米临储政策,改为市场价格及多种补贴政策并行,有利于优化我国玉米种植区域,提升玉米质量。种植补贴政策主要涉及东北优势产区,而东北非优势镰刀弯地区不补贴。玉米价格市场化直接降低了终端用粮成本,我国养殖成本远远高于国际主要出口国,其中饲料原料大幅高于国际原料成本为主要因素。
此外,林国发表示,玉米酒精行业作为深加工重要行业,年消化玉米在1000万吨左右。国内燃料酒精行业无法大量生产,主要由于国内DDGS(酒糟蛋白饲料)无竞争优势,玉米酒精生产主要产值在DDGS,大量的DDGS进口挤占国内玉米酒精市场空间。2016年末国家提高了DDGS进口关税,有利于国内DDGS需求增加,从而大幅度提升玉米生产酒精行业产能利用率,预计2015/16年度玉米酒精新增玉米需求量超过500万吨,行情景气度显著提升,且仍在持续。
与此同时,近期有消息称,政府再次出台东北地区饲料玉米加工补贴政策,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饲料用粮成本。但由于东北地区原本是主要产区,玉米价格偏低,加上本地区饲料产量偏低,预计效果一般。
对此,饲料企业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政策执行时间较长,将会对当地养殖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影响,但从市场流传的版本可以看到政策实施时间只持续到6月底,可以说非常短。此外,国家出台相关玉米政策更多偏向东北地区,但实际上玉米需求更多集中在华北及华南地区,特别是养殖行业,单纯补贴东北地区将会导致区域价格扭曲,不利于行业发展。
“玉米政策核心是减少进口(含替代品增加),增加下游产品出口及国内需求。以饲料为例,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足可以挡住进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而华南地区进口玉米、高粱、大麦价格仍与国产的性价比相似,饲料加工补贴单纯补贴东北并未能有效满足国内饲料玉米需求。”林国发表示。
  制图:李姿阅
产业融合 绝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政策解读·聚焦中央一号文件③)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刘 洋 采访人:本报记者 朱 隽 常 钦
来源:人民日报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扶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需求结构升级,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品质、品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抓好农村三产融合这件事,就抓住了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牛鼻子”。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推动绿水青山成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是乡村独特优势,为把优势资源化为优势产业,一号文件提出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着眼于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一号文件提出,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可以预计,通过制度、科技、商业模式创新和农业文化创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会得到跨越式发展,衍生出众多新的产业和业态,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为了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一号文件在用地、融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安排。比如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在人才支撑方面,一号文件提出整合落实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全面对接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必须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商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着力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农产品网络零售商增加,交易种类日益丰富,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及民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模式大量涌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年)》预计,到2020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40%左右。
针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制约瓶颈,一号文件提出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着力解决从村到乡镇物流配送的“最初一公里”问题。
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关键是促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为此,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马铃薯主食产品。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必须打造有效的载体和平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返乡创业园是集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利用这些园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这些将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载体和平台。
无论是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还是通过其它形式和途径,都必须把握好一条重要原则,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主体是农民,绝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让农民群众自己干、自己闯;另一方面要引导进入农村三产融合的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资本,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 减少玉米种植 发展特色产业
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李勇今年打算做一点改变。
作为湖南平江县丰鼎水稻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粮大户,现在他还租种有200亩左右水稻,这比过去高峰时期的300亩左右数量有所降低。
之所以降低种植面积,是因为租地费用高,而种植一般水稻并不挣钱。今年听说很多原生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水稻能卖上好价钱,他也准备试试。
“现在联系了几个农户,准备试种一下,就施农家肥,看最后效果如何。”2月6日,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他这样的行为,其实无意中契合了目前国家强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公布。
《意见》提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要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指出,现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供给方也要随之改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使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走市场路线。
“农民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原先很多产品比如玉米产量太大,造成价格下跌严重,现在减少一般玉米种植面积,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他说。
解决玉米种植过剩问题
根据上述《意见》,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农产品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为此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意见》指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为此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中国社科院农业所李国祥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玉米种植过剩的问题。一般籽粒玉米不种植,但是可以种植大豆、杂粮等。同时玉米本身种植结构也可以调整,比如种植青储玉米,这是用于养殖的饲料。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调减2039万亩。日前农业部也决定,各地今年将力争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000万亩,改种大豆、杂粮、青贮玉米。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则指出,减少口粮用玉米种植的确有必要,现在批发市场上玉米价格每斤不到1元,减少种植面积后可以促进价格回升,毕竟现在农民玉米被收购的价格最低的只有每斤6毛钱,对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是一大打击。
此前,2015年国家临时玉米收储价格是每斤1元左右,2016年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结果玉米价格下跌幅度大,迄今市场价格每斤不到9毛钱。
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
《意见》在强调减少一般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时,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
《意见》指出,要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等。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中国农科院农业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指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要注意因地制宜。比如各地到底适合发展什么,地方政府等可以提供一些信息服务。
“比如过去东北一些干旱地区适合种植杂粮,事实上杂粮产量尽管低,但是现在需求在上升,价格并不低。”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此前农民比较愿意种植水稻和玉米,是因为这两种作物亩产高,且价格不低。杂粮以及大豆等产量比较低,且价格差异大,像大豆亩产只有几百斤,农民种植意愿不高,所以国家需要给以补贴,这方面的具体政策还待研究。
不过,很多比较好的农产品,比如珍贵用材林、森林食品,食用菌等,尽管价格高,农民并不一定懂如何种植,而且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否适合也是一个问题。
种粮大户李勇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民不是不懂。比如稻田养鸭、养鱼、养虾,增加收入,这是可以的。但是像他这样的土地承包户,稻田如果搞养殖,需要专业技术不说,还涉及到更多的人工,风险其实很大。
但是搞点优质原生态大米,产量低点,价格高一点,还是可以接受的。“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他说。
(编辑:何苗,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
  以市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月6日,一年一度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公布,这份名为《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首次重点关注到农业的供给侧问题,《意见》指出,中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政策关注“三农”这一庞大的体系,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在三农问题中,农业问题开始突出。主要是传统的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升级之间的结构失衡越来越严重,当农民种植的农产品没有市场时,不仅会影响到农民收入,也会让中国更加依赖进口,因此,能否解决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已经成为决定中国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农业政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意见》中对中国现存农业问题的描述比较具体与深刻,《意见》提到中国“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多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产量屡创历史新高,但品质却比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2015年中国粮食缺口500亿斤,却进口了2500亿斤,这说明中国产品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过剩,比如市场缺大豆,但增产的是玉米。这种局面就会导致部分品种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此外,传统的小农生产也无法满足大市场的需求,一些农产品成本高、品质差,使得国内外价格倒挂,毫无竞争力。以大豆为例,国产大豆在进口大豆面前节节败退,主要是成本高以及品质差。
针对农业现有的弊病,《意见》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的话说,就是“要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也就是说,解决目前农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农业的产业化,而不是继续当前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生产。部分农村的空心化导致耕地抛荒以及在种植补贴与保护价收购的刺激下,将耕种视为无风险套利,尽管收入很少,但赔本的可能性很小。这种套利思维,主要是因为耕地太少不可能赚大钱,而在补贴与托底收购的双重保护下,不种白不种。这种状态往往导致耕种不重视市场,只在意政府的补贴与收购价,因此不可能关注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也不关注产品质量,因为保护价决定了好坏都一样的价格。
因此,目前的矛盾根源,主要是基于小农生产的传统模式以及相关补贴带来的扭曲,导致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较低,成本高,产品供需结构失衡,重视产量而不是质量与品种。政府也注意到这些问题,正在推动耕地的流转,从而为农场化生产铺平道路,只有改变目前不合时宜的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考虑到农村空心化趋势以及人口红利期已过,耕地集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让农产生产现代化,农民职业化,才能提高效率,满足市场。
中国政府也开始致力于解决以上扭曲现象,去年提高粮食收购标准后,低质量的产品不再享受统一的保护价,从而让农业生产不再是安全的套利,而是具有市场风险。玉米价格的下跌也会刺激农民改种其他市场需求旺盛的作物。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农民增收的前提下,让市场起到主导作用,将有利于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
本报记者&定军&北京报道
李勇今年打算做一点改变。
作为湖南平江县丰鼎水稻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粮大户,现在他还租种有200亩左右水稻,这比过去高峰时期的300亩左右数量有所降低。
之所以降低种植面积,是因为租地费用高,而种植一般水稻并不挣钱。今年听说很多原生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水稻能卖上好价钱,他也准备试试。
“现在联系了几个农户,准备试种一下,就施农家肥,看最后效果如何。”2月6日,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他这样的行为,其实无意中契合了目前国家强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公布。
《意见》提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要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指出,现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供给方也要随之改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使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走市场路线。
“农民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原先很多产品比如玉米产量太大,造成价格下跌严重,现在减少一般玉米种植面积,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他说。
解决玉米种植过剩问题
根据上述《意见》,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农产品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为此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意见》指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为此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中国社科院农业所李国祥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玉米种植过剩的问题。一般籽粒玉米不种植,但是可以种植大豆、杂粮等。同时玉米本身种植结构也可以调整,比如种植青储玉米,这是用于养殖的饲料。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调减2039万亩。日前农业部也决定,各地今年将力争调减籽粒玉米面积1000万亩,改种大豆、杂粮、青贮玉米。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则指出,减少口粮用玉米种植的确有必要,现在批发市场上玉米价格每斤不到1元,减少种植面积后可以促进价格回升,毕竟现在农民玉米被收购的价格最低的只有每斤6毛钱,对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是一大打击。
此前,2015年国家临时玉米收储价格是每斤1元左右,2016年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结果玉米价格下跌幅度大,迄今市场价格每斤不到9毛钱。
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
《意见》在强调减少一般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时,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
《意见》指出,要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等。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中国农科院农业所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指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要注意因地制宜。比如各地到底适合发展什么,地方政府等可以提供一些信息服务。
“比如过去东北一些干旱地区适合种植杂粮,事实上杂粮产量尽管低,但是现在需求在上升,价格并不低。”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此前农民比较愿意种植水稻和玉米,是因为这两种作物亩产高,且价格不低。杂粮以及大豆等产量比较低,且价格差异大,像大豆亩产只有几百斤,农民种植意愿不高,所以国家需要给以补贴,这方面的具体政策还待研究。
不过,很多比较好的农产品,比如珍贵用材林、森林食品,食用菌等,尽管价格高,农民并不一定懂如何种植,而且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否适合也是一个问题。
种粮大户李勇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民不是不懂。比如稻田养鸭、养鱼、养虾,增加收入,这是可以的。但是像他这样的土地承包户,稻田如果搞养殖,需要专业技术不说,还涉及到更多的人工,风险其实很大。
但是搞点优质原生态大米,产量低点,价格高一点,还是可以接受的。“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他说。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
聚焦中央一号文件
文章导读: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意,农业农村形势怎么看、今后怎么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进行了解读。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凌笪乡张家湾村民组村民秋收场景。CFP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6期)
解读人: 中央农办主任 唐仁健
采访人: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平 朱隽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新意,农业农村形势怎么看、今后怎么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进行了解读。
主题咋定?
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解决结构性矛盾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今年的一号文件如是开篇,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如何看待“新的历史阶段”?
唐仁健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完整判断。”
提出“新的历史阶段”,主要基于三个背景——
首先,基于党中央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判断。唐仁健说:“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每当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发生重大变化,中央都会及时对农业农村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出台重大举措。”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唐仁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提供了重要遵循。”
其次,基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外出务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受限,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导致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增幅明显回落。
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
“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不同程度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问题。”唐仁健说。
第三,基于近些年“三农”工作的探索和实践。近几年,各地各部门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积极探索。唐仁健表示:“去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了头、有进展,但这项改革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到底应该怎么认识、怎么理解、怎么把握,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数上再理清,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
新阶段也是一个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考验期,一旦松劲,就可能陷入停滞徘徊,甚至滑坡倒退。唐仁健提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要义何在?
可理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这与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有什么不同?
唐仁健表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农业农村自身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其内涵要义,可以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这个公式来理解。
“要注意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或寻求总量平衡、数量满足,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唐仁健强调,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解决供给不足,现在更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着力于生产结构,现在更注重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过去主要着眼生产力范畴,现在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唐仁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应把握以下三方面:
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他解释,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这意味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不仅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供给体系优化,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城市消费者和农民实现双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不仅要让人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不仅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性需求,满足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唐仁健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底线不能失守。
何处发力?
调优结构,调好方式,调顺体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矛盾交织、千头万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哪儿发力?
唐仁健说,总体上可以分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第一个板块包括三大调整、两个支撑。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等政策措施。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政策措施。
——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政策措施。
——强化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为此,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等内容。
“改革板块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关系,实现三大激活。”唐仁健表示。
激活市场。简言之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去年实施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效果明显,全国调减玉米3000万亩,国内玉米价格逐步具备国际竞争力。一号文件提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
激活要素。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唤醒农村沉睡资源。一号文件提出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政策举措。
激活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激活各类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我国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已有350万户,无论是合作社、家庭农场,还是种养大户,都非常有活力。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钱从哪来?
任何时候,重农强农的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有人提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家财力紧,还要不要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也有人提出,部分农产品库存这么多,国际低价农产品进口冲击这么大,还要不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
对此,唐仁健明确表示:“正因为农业农村大势稳,基本面好,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任何时候,重农强农的调子都不能变,力度都不能减。”
如何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首先要堤外损失堤内补,在培育新动能上做文章,在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他说。
今年一号文件将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在用地、融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排。
唐仁健提出,“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在农村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投入。“虽然当前财力紧张,但‘三农’支出不能减。”唐仁健说,确保农业农村投入,一方面确保增量,一号文件明确,“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用好用活存量,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最该办的事办好。一号文件提出,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这些举措,就是从源头上、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整合的有效方法。”
撬动,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作“药引子”,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一号文件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撬动措施。
唐仁健表示,“撬动的难点是那些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的中长期、低回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借鉴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千方百计创新融资方式,撬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金。”
有啥亮点?
建“三区”“三园”加“一体”,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扶持乡村工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突出的政策亮点?
唐仁健说,一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平台、载体方面,提出建设“三区”“三园”加“一体”。
“三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是为确保重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通过“三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切实将区域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园,目的是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建设创业园,是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提供扶持和服务。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二是在资源配置方面,提出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
“解决农业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还是节水。”唐仁健表示,一号文件强调,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提出加快完善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当前,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盘活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为此,一号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唐仁健提醒,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要注意两点:一要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二要注意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在农业主体和人才保障方面,提出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培养乡村专业人才。
唐仁健说,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分”的层面分得彻底、激励充分,但“统”的层面统得不够、明显滞后。因此,一号文件提出,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规划、住宅设计缺乏专门人才是瓶颈制约。一号文件提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一号文件首提严打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
农村金融发展“稳”字当先
2月5日,指导“三农”工作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同时,删除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提法,并首次提出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有分析指出,这种变化和如今农村金融不容乐观的发展情况有很大关系。农民手上有了闲钱,却缺乏正规的投资理财渠道,银行的服务下沉不够,使不法机构有了可趁之机。近年来, 部分以“合作社”“农村金融”“P2P理财”等为幌子的非法金融行为,让不少农民成为了受害者。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从顶层设计来讲,政策目标很明确,对于确立大家工作方向是有好处的。但从落实来说,责任主体的明确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县以下的基层,谁作为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的主体,到现在可能都存在分歧。
加快金融创新
作为农业方面的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对于农村金融方面的大篇幅表述引人关注,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农业农村自身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其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让城市消费者和农民实现双赢。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已达3.05万亿元,这给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空间。
不过,和去年不同的是,此次一号文件删除了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等内容,这被很多人视为风向转变。黄震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虽然没有具体提到“互联网金融”这个字眼,但文件实际上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还是有很多体现的。
“一方面,现在大家对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并不是真正理解,提了容易被误导。另一方面,社会上以互联网金融为名义的集资诈骗很多,恐怕文件也不愿意再强化名称上的东西,所以避免了使用这个字眼。而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最新成果,应该在‘三农’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应该被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工具。”黄震表示。
事实上,这次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容,不仅规定了有关传统金融机构创新的几个方面,如要求传统金融机构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县域网点下放审批权限等内容。同时,还提出了要求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加强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确保农业农村资金投入方面确定了多项措施,成为一大亮点,这使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将由此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希望金融CEO陈兴垚对记者表示。
农村合作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这次一号文件里特意提出非法集资的问题,说明这已经上升到极高的高度了。农民的钱没有地方去、金融知识欠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非法集资乃至诈骗的陷阱。尤其是以合作社为幌子的诈骗,之前也出了不少相关的事件。”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吴彬博士对记者表示。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4年,河北邢台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80多亿元,波及16个省市的人群;2015年,河南西平县某投资担保公司从全县4000多户农民手中揽走资金近2亿元;同样在2015年,安徽宁国百乐福农村资金互助社非法集资或过亿元,波及600多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2014年一号文件曾对这一问题指出, “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
此后各年度一号文件均一再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明确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并适时制定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管理办法。
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再次明确, “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
“从中可以看出,这对于判定资金互助组织的合法边界和如何开展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提供了政策性标准,而且,只要坚持以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为组织基础,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资金互助活动,应该都在合法范围内,可以防范步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吴彬分析称。
黄震认为,从顶层设计来讲,目标很明确,对于确立大家工作方向是有好处的。从落实来说、责任主体的明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县以下的基层,谁作为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诈骗的主体,到现在可能都存在分歧;另一方面,这些地方也缺乏专业人才去做金融监管的事情,加之农村地方广袤、人员分散,管理也是个问题,这些都不是喊个口号就能解决的。
金融服务不足
目前,农民手里的钱正在逐渐增多。一方面,农业生产加工得到了资金回报,也希望自己的这些收入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将资金汇回老家,希望能有投资理财渠道。
“农民手中的钱多了,但是到现在并没有很便捷的理财投资方式提供给农民,所以他们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了诈骗中。”黄震称。
事实上,虽然金融改革创新很活跃,但大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到了农村,金融的基础还是非常薄弱。有分析认为,农村金融现状概括起来是农村非法集资、诈骗问题日益突出,并且高利贷非常严重。
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免费赠送礼品与高息诱惑。“一般就是路边支个摊子,买理财产品送米送油;或者宣传免费给化肥等产品,然后进行投资返利;或者是给出极高的存款利息,我就曾经见过宣传利息达16%的。尤其是这些都鼓励介绍熟人一起参投,就像传销一样,被骗的农民就像滚雪球一样多。其实银行的门口都有滚动宣传的防骗提醒,不过真的防不胜防。”一位在农村银行工作过的人士表示。
究其现象根本,是因为农村的投资渠道仍然狭窄,而正规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将服务下沉。
“我春节回农村,发现我的亲戚仍然需要走十几里路才能到邮局去取钱汇款。目前正规金融机构并没有将服务下沉,让农民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特别是银行等,很难深入到农村基层,创新很难落地。而且从技术手段上来说,大城市可以搞大数据监测预警之类的,但县以下这些地方没有这种技术力量,更没有相关人才。这就注定农村成为了金融领域最薄弱的地方。”黄震表示。
吴彬则认为,目前来看,国家还是希望通过信用社来实现农村金融的发展与统一管理。由于农村情况的特殊性,农村金融尚无法在短时间内像城市里一样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农村金融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还有政治和社会问题,所以一定要稳字当先,一不小心就会酿成群众性事件。因此,国家在农村金融的口子不会开太大。”吴彬称。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关键词
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三农”力度。
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创新信贷投放方式。
完善农业发展银行风险补偿机制和资本金补充制度。
完善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运作机制。
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面。
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
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
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
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
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差别化考核。
完善财政与金融支农协作模式。
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严格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
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
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
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发展保证保险贷款产品。
  一号文件调结构为主 &农业供给侧改革首现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近日,一直备受瞩目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作为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文件 (下称“一号文件”),一改近年来更多着墨于“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思路,开宗明义强调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地位。
受一号文件利好消息影响,2月6日大连玉米期货的表现抢眼。近月主力C1705当日最高价一举上行至1632元/吨,振幅3.5%,成交量更是达到了天量级别,总计约372万手;2月7日价格走势未能延续,成交量也有所回落,但仍旧在200万手左右。远月C1709合约的走势也有相似之处,2月6日最高价为1718元/吨,当日90万手的成交量也达到了合约上市之后的巅峰水平。
调结构为主基调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刚过,各地陆续开始积极部署春耕备耕工作,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粮品种如何布局事关重大。2017年一号文件恰逢此时发布,关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以及农业补贴制度等内容的阐释为新一年的农业种植指明方向。
“中央一号文件2014年首提农村改革,2017年则明确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第一次出现在一号文件标题中。如果说年是改革的初步试探、试验阶段,那么我们可以认为,2017年将是改革全面开展、深入推进的一年,称其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年,恰如其分。”华粮科技市场分析师罗帅接受《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采访时说。
罗帅表示,2015年末,供给侧改革进入国人视野,2016年工业品市场迎来大行情。其实就农产品而言,市场在2016年已经预热,农产品价格跟随大宗商品市场波动走出了自己的独有行情。随着2017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开展,农产品市场也将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玉米网高级分析师汤薇表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面积还得保证,在保持重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大豆、杂粮杂豆、薯类的种植主要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此外,政府肯定会完善或进一步加大相关品种基层种植调整补贴机制。对于国产大豆来说,随着“粮豆轮作”及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国内大豆种植将呈恢复性增长,但还面临进口冲击、育种生产优化及配套下游产业消化问题,短期内行情大幅调整有难度。
在过去的一年,玉米价格大幅下降,这对传统玉米产区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的农民韩晓艳来说,是个考验。现在我们就是扩大面积种一些蔬菜,秋葵、裸仁南瓜、有机玉米。以前都追求高产,现在得追求质量。据记者了解,多年来国家保护价收购,不少农民只重产量不重质量。
玉米市场从“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质量低的自然就卖上不价。这让当地农民清醒地认识到,“坐在炕头上就把粮卖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对于玉米来说,去年国家调减了非优势产区的大约3000万亩的播种面积,今年则有可能继续再调减1000万亩。
“市场一般认为,玉米调减后,将主要增加大豆的播种面积,实际上根据中华粮网的调研显示,东北地区确实明显扩大了大豆的播种面积,但在黄淮地区,农民的选择更加多样化,花生、大豆、杂粮都占相当比例,同时,还有相当部分地区改种青贮玉米,实质上是在继续播种饲料作物。”罗帅告诉记者。
罗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种植结构调整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恢复生息会产生一定的利好,主要是可以保住我们对蛋白、食用大豆的基本需求;但因此试图一劳永逸,认为可以完全拯救大豆产业,则可能性微乎其微。饲料蛋白需求决定了中国每年至少需要8000万吨以上的大豆,换算成播种面积是至少5亿亩,无论如何调整播种面积,我国都不可能摆脱对美豆、巴西大豆的高度依赖。
提高DDGS进口税利于去库存
受一号文件利好消息影响,2月6日大连玉米期货的表现抢眼。近月主力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斗地主禁用武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