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液晶电视黑屏通病屏是什么东西,求图解

硬屏液晶电视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硬屏液晶电视
技术是液晶显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它之所以被称为硬屏是因为它拥有比软屏稳固的液晶分子排列结构的关系。该技术创造性的优化了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采取水平排列方式,当遇到外界压力时,分子结构向下稍微下陷,但是整体分子还呈水平状。而软屏液晶的垂直排列状,则下陷厉害,并呈倒八字形。可见,在遇到外力时,硬屏液晶分子结构坚固性和稳定性远远优于软屏!所以不会产生画面失真和影响画面色彩,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画面效果不被损害。
硬屏液晶电视简介
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式提高了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杜绝动态画面拖影和抖动的问题,更适合观看体育比赛、动作电影和玩电视游戏。从动态画面真正做到了!以此满足设计、医学、印刷、航天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和专业人士的需求。
硬屏液晶电视解析硬屏
很多消费者认为所谓硬屏,就是在表面加了层树脂保护膜,摸起来硬一点而已,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硬屏。
我们知道,买液晶要买高清的。但在市场上宣传的高清电视,绝大多数是指静态画面的清晰度。而我们看电视、玩游戏,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观看动态画面。这就要求响应时间短,有效的控制动态显示的拖影、残影问题。而这正是IPS硬屏的强项。
之所以叫硬屏,不是因为屏幕摸起来感觉要比其它的液晶屏硬一点,而是当触摸液晶屏幕或者液晶屏受到摇晃颠簸时画面不会发生变化,图像照样逼真,色彩度照样鲜艳。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其创新性的水平转换分子排列,具有更加坚固稳定的液晶结构。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分子机构,使得其动态画面在遇到外力时还能够保持稳定性。
硬屏液晶电视不同区别
动态清晰度大幅降低的原因
很多用户有过类似经验,如果轻轻用手在“软屏”的液晶电视屏上滑过,会产生一道“水痕”,如果是在播放较快的动态画面时,由于触摸导致显示画面停顿,与后面的画面叠加在一起,使屏幕画面乱作一团,这就是所谓的液晶“残影”现象。如果观看画面变化较快的节目如赛车运动时,“软屏”液晶电视会产生 “拖尾”模糊现象,动态清晰度明显下降,如果长时间观看就会很累眼睛。动态画面中的拖影和残影问题,正是软屏液晶的“硬伤”。正因如此,我们在卖场上看到商家现场演示的高清视频,通常都是专门制作的、节奏比较“舒缓”的节目,感觉也很好,但买回家后看比赛节目时,就会显示效果就差了很多,这正是因为动态清晰度大幅降低的原因。
硬屏液晶电视IPS
与此相对,很好解决了动态显示的清晰度问题。而且为了更好的适用于大尺寸液晶电视和公共环境的平板展示需求,IPS硬屏率先把液晶的可视角度提高到178度,几乎达到了液晶显示技术的极限,基本消除了视觉上“死角”。细心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在北京迎奥运开通的地铁5号线和10号线中,采用的几乎全是IPS硬屏技术的液晶电视,每天播放着奥运比赛说明,接收着日均数以百万计的乘客考验。
事实上,IPS硬屏过“硬”的显示效果,源于其独特而先进的IPS液晶技术。IPS(ln-Plane Switching)技术是采用水平旋转分子排列,具有稳定和坚固的液晶结构,因而当触摸液晶屏幕或者液晶屏受到摇晃颠簸时,画面不会发生变化,图像照样逼真,色彩度照样鲜艳。
另外,当测量液晶电视的表面温度时,硬屏是40℃ 左右,而软屏则是45℃ 左右,并不存在硬屏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IPS硬屏之所以不会出现水纹现象是因为在遇到外界压力时硬屏的分子复原速度比垂直排列的分子快10倍,基本保持原样不变。
硬屏液晶电视LG
日前,发布了一份委托国家数字音视频及多媒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四研究所)对液晶电视进行的测试报告。在这份公正、科学的权威测试报告中,质检中心依据2008年3月最新发布的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标准,对采用IPS面板的液晶电视动态清晰度项目进行测试,得出结论:采用了IPS屏的LCD电视机动态清晰度达到780线,相对静态清晰度虽有所下降,但按照720线的高清标准要求仍能达到高清。该技术增强了电视机的动态显示效果;在观看体育赛事、动作片等运动速度较快的节目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画质。所以说硬屏硬的不是表面!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液晶面板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液晶面板是决定亮度、对比度、色彩、的材料,液晶面板价格走势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价格,液晶面板质量、技术的好坏关系到整体性能的高低。液晶面板能否达到真彩显示的16.7M色彩,其含义是指在R.G.B(红绿蓝)三个色彩通道都具有在物理上显示256级灰阶的能力。产量、优劣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关系着液晶显示器自身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因为一台液晶显示器其80%左右的成本都集中在了面板上。
液晶面板类型介绍
一个液晶显示器的好坏首先要看它的面板,因为面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观看效果,并且液晶电视面板占到了整机成本的一半以上,是影响液晶电视的造价的主要因素,所以要选一款好的液晶显示器,首先要选好它的面板。液晶面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色彩、等非常重要的参数。液晶面板发展的速度很快,从前些年的三代,迅速发展到四代、五代,然后跳过六代达到七代,而更新的第八代面板也在谋划之中。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商主要为三星、LG-Philips、、友达、京东方、华星光电等,由于各家技术水平的差异,生产的液晶面板也大致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和等类面板、面板以及CPA面板。
液晶面板TN面板
TN全称为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低廉的生产成本使TN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入门级液晶面板,在市面上主流的中低端液晶显示器中被广泛使用。我们看到的TN面板多是改良型的TN+film,film即补偿膜,用于弥补TN面板可视角度的不足,改良的TN面板的可视角度都达到160°,当然这是厂商在对比度为10∶1的情况下测得的,实际上在对比度下降到100:1时图像已经出现甚至偏色。
作为6Bit的面板,TN面板只能显示红/绿/蓝各64色,最大实际色彩仅有262144种,通过“抖动”技术可以使其获得超过1600万种色彩的表现能力,只能够显示0到252灰阶的三原色,所以最后得到的色彩显示数信息是16.2 M色,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真彩色16.7M色;加上TN面板提高对比度的难度较大,直接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色彩单薄,还原能力差,过渡不自然。
TN面板的优点是由于输出灰阶级数较少,液晶分子偏转速度快,响应时间容易提高,市场上8ms以下液晶产品基本采用的是TN面板。另外三星还开发出一种B-TN(Best-TN)面板,它其实是TN面板的一种改良型,主要为了平衡TN面板高速响应必须牺牲画质的矛盾。同时对比度可达700∶1,已经可以和MVA或者早期PVA的面板相接近了。台湾很多面板厂商生产TN面板,TN面板属于软屏,用手轻轻划会出现类似的水纹,另外仔细看屏幕大致是这样的:
液晶面板VA类面板
VA类面板是高端液晶应用较多的面板类型,属于面板。和TN面板相比,8bit的面板可以提供16.7M色彩和大可视角度是该类面板定位高端的资本,但是价格也相对TN面板要昂贵一些。VA类面板又可分为由富士通主导的MVA面板和由三星开发的PVA面板,其中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改良。VA类面板的正面(正视)对比度最高,但是屏幕的不够好,往往会发生颜色。锐利的文本是它的杀手锏,黑白对比度相当高。
的MVA技术(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广视角液晶面板技术。该类面板可以提供更大的可视角度,通常可达到170°。通过技术授权,我国台湾省的奇美电子(奇晶光电)、友达光电等面板企业均采用了这项面板技术。改良后的P-MVA类面板可视角度可达接近水平的178°,并且可以达到8ms以下
三星电子的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技术同样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它是MVA技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综合素质已经全面超过后者,而改良型的S-PVA已经可以和P-MVA并驾齐驱,获得极宽的和越来越快的响应时间。PVA采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起物,透明电极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口率,最大限度减少的浪费。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液晶面板出现“亮点”的可能性,在液晶电视时代的地位就相当于显像管电视时代的“珑管”。三星主推的PVA模式广视角技术,由于其强大的产能和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被日美厂商广泛采用。PVA技术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液晶显示器或者液晶电视中。VA类面板也属于软屏,用手轻轻划会出现类似的水纹,仔细看屏幕大致是这样的:
液晶面板IPS面板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技术是于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术,俗称“Super TFT”。IPS阵营以为首,聚拢了LG-飞利浦、瀚宇彩晶、IDTech(奇美电子与日本IBM的合资公司)等一批厂商,不过在市场能看到得型号不是很多。IPS面板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个面上,而不象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所以IPS应用在LCD TV上会需要更多的背光灯。此外还有一种S-IPS面板属于IPS的改良型
IPS面板的优势是可视角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价格便宜。不过缺点是漏光问题比较严重,黑色纯度不够,要比PVA稍差,因此需要依靠光学膜的补偿来实现更好的黑色。IPS面板主要由LG-生产。和其他类型的面板相比,IPS面板的屏幕较为“硬”,用手轻轻划一下不容易出现水纹样变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称。仔细看屏幕时,如果看到是方向朝左的鱼鳞状象素,加上硬屏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是IPS面板了。
液晶面板CPA面板
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广视角技术(),CPA模式广视角技术严格来说也属于VA阵营的一员,各液晶分子朝着中心电极呈放射的焰火状排列。由于像素电极上的电场是连续变化的,所以这种广视角模式被称为“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而CPA则由“液晶之父”主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夏普一向所宣传的其实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广视角技术,它把所采用过TN+Film、VA、CPA广视角技术的产品统称为ASV。其实只有CPA模式才是夏普自己创导的广视角技术,该模式的产品与MVA和PVA基本相当。也就是说,夏普品牌的LCD电视未必就是采用夏普自己生产的CPA模式液晶面板,它有可能采用台湾厂家的VA模式面板或者其他厂家的液晶面板。夏普的CPA面板色彩还原真实、可视角度优秀、图像细腻,价格比较贵,并且夏普很少向其他厂商出售CPA面板。CPA面板也属于软屏,用手轻轻划会出现类似的水纹,仔细看屏幕大致是这样的:
液晶面板ADSDS面板
ADSDS(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硬屏),严格意义上属于IPS阵营,是对传统IPS面板的技术改进。但与IPS不同的是ADSDS面板采用透明电极代替传统的金属电极,增加了开口率和透过率,配合类似IPS面板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式,可以提升液晶面板的色彩表现力。ADSDS主要由中国液晶面板供应商主推,主要应用在自有品牌的液晶电视上。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厂商也有自己的液晶面板技术,比如的ExtraView技术、的OCB技术、现代的FFS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对旧的TFT面板的改进,提供了可视角度和响应时间,通常只用在自有品牌的液晶显示器或者液晶电视上使用。其实以上这些面板都属于类面板,只不过各种面板有自己的技术和名称,所以TFT这个名字反而不常使用了。
液晶面板分级介绍
用户在购买液晶显示器时常会听商家说:“xx牌的好,用的是A屏,xx牌的不行,用的是B屏”。那A屏与B屏的区别到底在那呢?
A级屏比B级屏的档次要高,C级档次最低。除了这三级以外,还有一种称呼就是“超A级”或“AA级”,即比A级档次还要稍微高一些的产品。一般说来,B级和C级都算是次品,与A级相比,B级和C级的数多一些,亮度相对不均匀,外观也可能有损伤,并且与A级屏的价格差距可能高达近千元。
对于三星、飞利浦、LG这些知名品牌来说,对于液晶屏的质量要求也相对高出许多,都会采用“A”级的屏,以保证质量。所以在采购过程中,价格并非完全按照一个单纯的品牌来定位的,而是严谨地遵循了一个成本制造的原则。
坏点是液晶面板上不可修复的像素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液晶像素后面有三个晶体管,对应着红、绿、蓝三个滤光片,其中任何一个晶体管出现问题都会使这个像素成为一个坏点。以15寸的屏来说,总共约需像素点=2359296个,而且在每个液晶像素背后还集成有一个单独驱动管,在如此多的像素点和驱动管中难免会有个别会出现问题。产生坏点的多少直接与生产厂家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关。就目前来看,每批生产出来的液晶板通常都有20%的产品有坏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品牌的液晶板坏点率已经能够控制到10% 以内,不过0坏点率还尚属罕见。
亮点是当设定屏幕显示的画面全黑时,屏幕上所显示的红、绿蓝光点。
是当设定屏幕显示的画面全白或为同一颜色时,屏幕上不显示颜色的点。
实际上液晶面板的判别不仅在于坏点和亮点暗点的多少上,色纯度、可视角度的区别也是评定的主要依据,厂商要根据这些产品指针的综合评定,才能把液晶评分为A级、B级、C级,并会以此为依据对产品定价,其中A级屏和B级屏必须用专用的仪器去测试,肉眼很难判别。
各地面板厂商对产品的分级各不相同:韩系厂商,3个以下为A级
日系厂商,5个以下为A级
台系厂商,8个以下为A级
主流液晶显示器产品所标称的等级标准为:
AA级:无任何坏点的为AA级。
A级:3个坏点以下,其中亮点不超过一个,且亮点不在屏幕中央区内。
B级:3个坏点以下,其中亮点不超过二个,且亮点不在屏幕中央区内。
液晶面板鉴别
2006年液晶显示器便抢足了市场上的风头,伴随着长时间大幅度的价格滑坡,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装机时的宠儿。消费者在各个品牌各个档次的液晶显示器中进行选择时,最有力的根据往往就是液晶显示器的性能参数。响应时间、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这些名词都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性能参数,而惟一不了解的概念便是液晶面板的等级。笔者将在这篇文稿中叙述液晶面板的等级概念,消费者在购买液晶显示器尤其是低价产品时或许就会用到!
液晶面板坏点
在未介绍液晶面板的等级之前,笔者先为各位读者介绍液晶面板上所存在的“坏点”的具体概念,以便于后面以此为根据来区分液晶面板的等级。液晶面板是由大量的像素点所组成的,它们都能够显示黑白两色和红、黄、蓝三原色。再由显示着不同颜色的像素点进行组合,我们便可以看到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但液晶面板上的少数像素点则无法产生颜色变化,不管液晶屏幕所显示的是怎样的图像,这些像素点都永远显示着同一种颜色。这些存在故障的像素点是无法修复的,只能更换整个液晶面板才能够解决。而这些存在故障的像素点又通常分为两类,其中“暗点”是无论屏幕显示图像如何变化都无法显示的“黑点”,而更令人讨厌的则是那种只要开机便一直发光的“亮点”。
发展到2013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缺陷。因为液晶面板由两块玻璃板所构成,中间的夹层是厚约5微米的水晶液滴。这些水晶液滴被均匀分隔开来,并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里,每三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点。在放大镜下像素点呈正方形,一个像素点即是一个发光点。每个发光点都有独立的晶体管来控制其电流的强弱,如果控制该点的晶体管坏掉,就会造成该光点永远点亮或不亮。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亮点或暗点,统称为“坏点”!
液晶面板等级
液晶面板按照品质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其等级区分的依据便是坏点数量的多少。但国际上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所以各个国家地区的等级标准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液晶面板的坏点数量在5个以内便是A级,坏点数量多于5个而少于10个便属于B级,坏点数量在10个以上则属于C级面板。原则上A级面板最适合于显示器的生产制造,但液晶面板生产出B级面板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这类B级面板也大多会被杂牌显示器厂商所消化。而C级面板则完全不适合显示器的生产制造,大多被切割成小面积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其他领域。但也有极少数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商会采用C级面板,在两三年前就曾出现过低价劣质液晶显示器扰乱市场的风波。
当然除了在坏点数量的多少以外,B级和C级面板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无法与A级面板相比。与A级面板相比,B级和C级面板的亮度相对不均匀、相对不足、图像色彩还原能力较差、外观甚至有可能存在损伤。除了利用专业的仪器来判定液晶面板的级别,消费者还可以利用肉眼进行直观的辨别。最好利用已知的A级面板进行对比,B级和C级面板立刻会现出原形。另外,面板厂商还将A级面板分为A++、A+、A这三个阶梯,最优品质的液晶面板适合于对显示质量要求更高的消费者。一般情况下,A级面板的暗点数量少于3个、亮点数量也少于3个,而亮点与坏点的总和则少于5个;A+级面板的暗点数量少于3个,并且整个屏幕没有亮点,坏点数量则少于3个;A++级面板既没有亮点也不存在暗点,坏点数量为0。少数液晶显示器厂商宣称自己的显示器产品没有亮点,其液晶显示器所采用的便是A+级面板。
液晶面板面板鉴别的方法
随着竞争加剧和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液晶屏的生产厂家提高了原料标准。加强了生产和检验等内部质量控制,大大减少了坏点出现的频率。检测坏点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将液晶屏的亮度及对比度调到最大(显示反白的画面)或调成最小(显示全黑的画面),就会发现屏幕上有多少个亮点和多少个暗点。只要坏点的数量没有超出一定标准,出现一个多个坏点也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低于A级面板标准。
另外,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测试软件对液晶显示器的其他指标进行测试。比如说NOKIA MONITOR TEST这款软件,就是消费者可随身带在磁盘里的测试程序。该款软件共提供了15个选项,分别是Geometry(几何)、Brightness and contrast(亮度与对比度)、High Voltage(高电压)、Colors(色彩)、To control panel/display(控制面板显示属性)、Convergence(收敛)、Focus(聚焦)、Resolution(分辨率)、Moire(水波纹)、Readability(文本)、Jitter(抖动)、Sound(噪音)等项目。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除了不能测试响应时间以外,其他的主要性能参数一览无遗,消费者关注的坏点更是不在话下。如果显示器的色纯、对比度、明暗度有问题,B级和C级面板也就无所遁形了。
液晶面板相关技术
1、广视角技术
可视角度小,在较大的角度观看时画面就会失色,对比度和颜色表现都很差,这样的液晶电视不适合家庭使用。广视角技术不仅关系到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还直接影响到了液晶面板的响应时间、亮度等其他性能参数,所以各大厂商都在不断改进广视角技术。
液晶电视主流的广视角技术有:日立的IPS技术,利用空间厚度、、横向电场驱动的改变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转角;三星的PVA技 术、富士通的MVA技术、夏普的CPA技术原理基本类似,利用液晶分子的双向倾斜以大幅度缩短响应时间,改变液晶分子配向让视角更为宽广;松下的OCB技术,则是光补偿双折射的方法,减少了加电状态下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NEC的ExtraView技术,增加了浏览角度;现代的FFS技术,使用了透明的 ITO电极让透光率提高。这些技术虽然是以改善视角为主,但响应时间的缩短、色泽的表现、对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这些技术之中。通过这些技术的不断的完善和应用,市场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视角度都达到了170度,已经不会对从不同角度观看造成影响,还有一些超广角的产品达到178度。
2、快速响应技术
早期的液晶面板缺点之一就是响应时间过长,这会造成在播放移动画面时屏幕上出现拖影现象,这在以前是严重困绕液晶电视发展的问题,在选购液晶面板的时候,响应时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不过,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响应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主流的液晶面板都已经达到了8ms。主要的快速响应技术有过驱动技术和黑屏插入技术,还有一点特别的是的广视角技术在增大视角的同时也降低了响应时间。
过驱动技术通过提高驱动电压来降低响应时间。液晶分子每一种稳定的状态都对应着一定的电压。当电极上电压改变时,液晶分子不是即时转动到目标状态,而是在一定的响应时间之后才能达到这个状态,电压越高,分子转动的速度越快。早期的液晶显示器中,在液晶分子上施加的驱动电压就是目标状态的对应电压。过驱动技术就是施加的驱动电压在起始的时候稍高于目标状态的对应电压,使得液晶分子转动的速度更快,在到达目标状态时,电压再回落至目标状态的对应电压,这样就有效缩短了。
黑屏插入技术是在每个图像帧之间插入黑色帧,当显示器完成一桢的画面显示后,再插入一桢纯黑色画面,或者关掉背光灯,这样就相当于“切”掉了画面的拖 影,从而改善了视觉效果。也有消费者对这种技术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会带来屏幕闪烁的问题,其实大家大可放心,人脑可以滤除这种闪烁并自动产生中间图像,因为液晶设备的大多是60Hz,在引入黑屏插入技术后,会将刷新率提升一倍,也就是120Hz。对CRT显示器来说,85Hz的刷新率几乎达到 肉眼感知的极限,120Hz的刷新率当然不会对使用有任何影响。
液晶面板购买指南
有关专家指出,选购时一定要从、核心部件、操作方式等重要指标为主综合考虑,才能选到高性价比的电视。
对液晶电视而言,液晶面板是最关键的部件,占了整机成本2/3以上,对此消费者应引起足够重视,厂家对硬屏和软屏各有其词,让消费者产生鉴别混淆。有人指出,硬屏、软屏之差仅仅在于是否在液晶屏外面加了一层硬度较高的外屏幕,硬屏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会影响画质,透光性能不好,也会影响画面的色彩效果。软屏很娇嫩,容易被划伤,等等。这些说法都不科学不准确。要选择一款好液晶电视,一块好液晶面板,首先要先了解液晶面板的科学原理、相关参数和主流技术。
购买硬屏更有保障
从屏幕尺寸来看,只有LG生产的IPS硬屏是42寸的,其他面板供应商的面板普遍为较早生产线的40寸屏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图像显示的稳定性方面,硬屏表现更好,S-IPS硬屏受到正常挤压或者触摸时,其屏幕显示不会受到影响,因其在显示屏前表面增加了具有导热性能的保护层,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透光性能,散热性能,同时还保证了画质显示的稳定性。
画面可视角度,硬屏略有优势。尽管市场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视角度都达到了170度,但实验显示:LG开发的S-IPS硬屏上下/左右均可达到178度超宽视角,任意角度观看时,都能真实再现精彩画面,进一步解决了相对而言视角范围较小、侧面观看时画面略有失真的现象。
液晶面板投资状况
全球液晶面板新世代线产能状况分析
2003年液晶面板产业以液晶显示器为主,市场份额为52%,笔记本电脑为37%,液晶电视为11%左右,液晶面板产业会超过40%的的速度增长。
全球共有15家液晶面板制造厂,三代线以上生产线共有67条。2004年及2005年将各有 9条新世代线生产线投产,未来3年液晶面板产业将达到量产的高峰,如果液晶电视市场未能达到市场预测,液晶面板将会产生供过于求的市场压力。
液晶面板厂商问题
液晶面板资金投入庞大
年,韩国及台湾地区开始投资三代生产线,投资额为60亿人民币;年开始投入4.5代线,投资额为90亿人民币,是3.5代线的1.5倍;年,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又开始投入五代线,投资额为150亿人民币;年已开始投入6代生产线,投资额为200亿人民币,2004年将开始投入7代生产线,投资为额250亿人民币。液晶面板产业投资规律已被打破,投资的步伐非常迅猛,代生产线投入资本才完成,又要投入新世代线,台湾地区至少投入350-500亿人民币在这个产业里,各家都在积极有序的筹集资金。
液晶面板投入规划
三星电子新世代线规划为7代生产线,规格为,预计2004年三季度购入设备;夏普2003年宣布,将于2005年规划7.5代生产线,规格为,2006年将规划8.5代生产线,规格为,2007年将规划10代生产线,规格为;韩国乐金飞利浦宣布将规划8代生产线,规格为。
液晶面板上游制约
2003年二季度开始,彩色滤光片及产能均为负增长,完全不能满足五代线的产能,五代线量产状况远不如预期,这种状况2004年底之前将不会得到缓解。
液晶面板需求应用
由于全球经济状况复苏明显,液晶应用产品日趋多元化及普及化,各液晶面板厂商产能不段增加,2004年液晶面板产业仍会以40%速度增长,市场规模将达到1.29亿片。
1、 笔记电脑将朝向宽、大屏幕发展
由于Pentium系列高耗电限制笔记本电脑的发展,而Centrino平台可以有效解决此耗电问题;笔记本电脑通讯功能的增加,提高了笔记电脑的移动性,缩短与desktop间的差距;P3-M自1999年推出已有3年时间,已到了更新换代的时间;centrino价格策略下,P4-M、P3-M已开始降价;
因此,15.4”W笔记本电脑将有机会成为主流产品;宽屏幕笔记本电脑(16:9)比传统的4:3更具优势,预计宽屏笔记本电脑也将成为主流产品笔记电脑15.4”w与15”零售价仍有500-800元的差距,导致扩产放趋,除CPU及TFT的价格外,笔记本电脑整机制造商及经销商应降低其利润。2、17英寸液晶显示器将成为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由于CRT显示器及PC更新换代的市场需求下,2004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将首次超过CRT显示器,并将持续大幅增长。预计CRT显示器2006年需求在3000万台。2002年一季度17英寸液晶显示器仅占FPM市场的19%,在市场需求及4.5代生产线产能效益的带动下,2004年三季度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3、 明日之星-液晶电视
1988年29英寸CRT成为主流,市场平均售价2000美元,2003年底42英寸PDP电视,售价为为美元,液晶电视售价为美元;随着平板电视的发展及价格的调整,PDP和LCD将成为平面电视的主流产品。预计2006年液晶电视30-32英寸及40英寸将有可能分别跌破500美元及1000美元;Samsung提出30英寸液晶电视,售价为450-600美元;依据DisplaySearch预计2006年液晶电视获利不易。结论:
LCD会以更快的速度取代CRT的地位;
笔记本电脑产能将朝向宽、大屏幕产品转移;
雅典奥运和欧洲足球赛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将带动液晶电视的增长;
液晶面板发展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液晶电视作为一款重要的家用电器,在国民经济生产和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进入新世纪,中国液晶电视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中国液晶电视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液晶电视行业标准不健全,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价格大战越演越烈,竞争企业众多等导致行业利润低下,而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
因此,中国液晶电视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打造有效推广策略,对液晶电视行业的国家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京东方集团旗下4.5代线,5代线,6代线,8.5代线已全部实现量产,下一代显示技术也已布局,鄂尔多斯的AMOLED5.5代线将会在2014年量产。这使得日韩台湾垄断的产业不得不在中国内地做出价格让步。
液晶面板相关报道
详情请见词条
国家发改委日宣布,韩国三星、LG等六家企业因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被罚款1.44亿元,而包括责令退还、没收和罚款在内的总金额则达到3.53亿元。这是我国首次对境外企业实施价格垄断处罚。
据了解,LG、奇美电子、友达等企业已经在2012年12月份前开始实施保修期延长政策,三星也将于日起实施。据行业协会测算,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境内彩电企业减少维修成本支出3.95亿元。
六家企业实施价格垄断行为
涉案的六家企业分别为韩国三星、LG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奇美电子、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
2006年12月以来,发改委多次收到举报,反映从2001年起,三星、LG、奇美电子、友达等液晶面板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在中国大陆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发改委依法对此案进行了立案调查。
经查实,2001年至2006年六年时间里,韩国三星、LG,我国台湾地区奇美电子、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企业,在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共召开53次“晶体会议”,会议轮流承办,基本每月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协商液晶面板价格。发改委指出,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液晶面板时,涉案企业依据晶体会议协商的价格或互相交换的有关信息,操纵市场价格,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家企业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涉案液晶面板数量合计514.62万片,其中三星82.65万片,LG192.70万片,奇美电子156.89万片,友达54.94万片,中华映管27.06万片,瀚宇彩晶0.38万片,违法所得合计2.08亿元。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晶电视换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