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合战三国丹阳军要升吗蓝田之战直接跳

第六章 战& 事
第一节 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
&&& 清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清军江南大营被太平军击破,退驻丹阳。六月,燕王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统太平军进逼丹阳五里铺一带。时丹阳成为太平军自镇江南下金坛、溧阳,自天京东进常州、苏州、上海的战略必争要地:又是清军江南大营驻地和力图扼守江南的军事重镇。在此后数年内,双方均以数万兵力分别在丹阳南门外皇庄桥、宾村、凤凰冈(山)以至简渎河迤东珥陵一线,在西门外十里牌、博洛、马陵以及香草河沿岸两侧地区,在县北部埤城至谏壁一带连年争战,呈胶着状态。至咸丰十年三月廿九日,太平军攻克丹阳城之后,两军战事在马陵、埤城等地仍时有发生。同治二~三年(年)三月,太平军所占江南地区的城池相继陷落,丹阳即成为太平军在江南最后据守的城堡。双方又以数万兵力,最多时增至10余万兵力由城外围马陵、博洛、水湖、皇庄桥、宾村、十里牌等地至县城鏖战数月。同治三年四月初八日,丹阳被清军占领。&
一、太平军第一次进攻丹阳城之战&
&&& 清咸丰六年五月,清军江南大营在南京孝陵卫被太平军击破,败退至丹阳。六月初二日,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等统太平军经白兔镇进逼丹阳五里铺一带,分5路与清总兵张国梁、副将王浚等交战,未胜退扎全州铺。六月十一~十三日,张国梁率清军攻破凤凰冈太平军营垒。六月十六、十七日,秦日纲军攻丹阳河东、河西,与张国梁军接战,未胜退回。六月廿七日,钦差大臣向荣和总兵张国梁率清军分别攻扑皇庄桥河西及五里铺太平军,被太平军击退。六月廿九日,张国梁、虎嵩林率军分别进犯五里铺、皇庄桥。秦日纲等督军击退清军,并将张国梁击伤。六月三十日,向荣令总兵虎嵩林、副将王浚等统军分10队猛攻皇庄桥河东、河西太平军,太平军河东5个营垒和河西3个营垒被攻破,但未获全胜。向荣又气又病,于七月初九日死于丹阳。稍后,江南提督和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来丹接办江南军务。七月初五日,秦日纲派太平军三四千人攻丹阳南门外五里铺失利,退驻十里牌和宾村一带;次日,又以二三千人攻清军城西营垒亦未取胜,这两次战斗太平军伤亡颇重。东王杨秀清召秦日纲回京,责其指挥失当,并令重返前线攻击清军。秦日纲返丹阳后,改变战略,于七月十三日夜撤围转攻金坛城。&
二、太平军攻克丹阳城之战&
&&& 清咸丰三~九年(年),太平军相继攻克句容、高淳、溧水、常州、苏州、宜兴等地,丹阳成为清军在江南的集结地。咸丰十年闰三月廿一日,天京解围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等军向东追击清军。廿九日,陈玉成、李秀成等统太平军猛攻丹阳城,在丹阳城东南黄土桥击败清军,毙湖北提督王浚、寿春镇总兵熊天喜。清军大乱溃逃后,陈玉成等率太平军攻占城西土山,在西门长桥击毙清副将蔡其荣,太平军遂直抵城下,同时,占领土桥之太平军以炮俯击城中,并架云梯攻城,终于攻入西门。和春率败军从东门逃出,张国梁亦从东门长桥逃窜。此时,路上溃兵壅阻,马不能行,陈玉成军又追及,张国梁策马过河,溺水而死。丹阳知县方浚泰亦死于乱军之中。太平军获得全胜,毙清军万余人。后清政府为张国梁建衣冠墓于东门尹公桥南端。&
三、清军攻占丹阳城之战&&&& 1.攻丹阳城外围战
清咸丰七年(1857年)冬,清军攻占镇江。至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清军又相继攻占高淳、溧水、句容、金坛、常州、苏州等江南城市。江南太平军陆续退据丹阳,驻守于马陵、水湖、博洛和香草河两岸沿线,兵力达10万之众。是年二月初,清军占领马陵,太平军退守水湖、博洛两地。清军总兵张文德数次率部攻击,陈聚城率太平军数千人来救博洛,并攻击马陵刁经明部。时水湖太平军降清,水湖被清军陶茂寿部所占。二十一日,陈聚城集结太平军近万人,分路进攻陶茂寿、刁经明部。张文德率大队人马与陶、刁两部迎战太平军,并绕攻其后,使太平军首尾不能兼顾,兵败回城。清军遂合诸军围攻博洛。二十二日,太平军内哗变,缚守将献王王汶发投降。博洛营垒被清军攻破。&
&&&&2.攻占丹阳城之战 清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初,清军分两路攻丹阳城,一路由辛丰攻其北,一路由马陵攻其西。兵力8500人,均由詹启纶统率,由冯子材和京口副都统魁玉调遣。三月十一日,太平军大队人马由西门湖堤出击清军,另军从南路攻击总兵张文德等所率清军。三月十二~十四日,两军又两度接战。十五日,太平军与詹启纶、刁经明、讷依楞阿等所率清军战于西瓜山下,清军伤亡甚重。后太平军中詹启纶所率山炮队的埋伏而失利,西瓜山营垒4座被清军击毁。时清军都统富明阿又调总兵杨心纯带兵勇500人、参将刘福兴带兵勇400人渡江助战。三月廿二日,在县城东北黄墟一带,太平军9座营垒被清军攻占。廿六日,清军分3路进击,太平军亦分3路应战,击毙清军参将李庆国。是日,守驻十里牌、西门桥、南门外、固村等处太平军降清。四月初三日,詹启纶、张文德等率清军又进扑县城,遭太平军抵御,未胜。初八日,清军以太平军内叛徒黄先知、杜玉成等为内应,向城内太平军全面攻击,扬州军总兵詹启纶、副将刁经明从东北攻城,镇江军总兵张文德、副将杨青山率部从西南攻入城内。然王陈时永、柬王赖桂芳率军与清军巷战,然王受伤倒地,被叛徒斩首。赖桂芳及广王李恺顺、梁王凌国钧、邹王周林保、列王金友顺等被俘。丹阳失守。 
第二节 军阀之间的战斗
一、齐卢军在全州之战&
&&& 民国14年(1925年)1月,奉系卢永祥之宣抚军攻克镇江、辛丰。同时另一路宣抚军集结句容白兔镇附近,进窥丹阳。13日,江苏军阀齐燮元军约1营兵力到达丹阳西全州,驻前巷、后巷。14日,该部在全州与丁庄铺间三仙墩挖掘战壕,准备抗击来犯之卢军。15日,齐军退据丹阳城。16日,齐军第六师、第十九师七十六团约3000余人,从上海乘车增援丹阳。17日,齐军复返全州,于上午11时许刚到达时,卢军前队已越过三仙墩,后续部队由丁庄铺蜂拥而来,时两军相遇,发生战斗,激战二三小时后齐军败退,并弃城东奔常州,卢军占领县城。&
&&&&这次战斗,齐、卢军战死10余人,伤13人,平民死于枪击2人,十里牌村被烧房屋5间。战后,卢军所到之处,强拉民夫,群众准备过年的衣物被抢掠一空。齐军败退时亦沿途大肆劫掠,部分商号和富户深受其害。总损失约30万元,其中城厢约20万元,寿安、练塘两乡约10万元。&
二、浙奉军丹阳之战&
&&& 民国14年(1925年)10月16日,浙军孙传芳为扩展地盘,赶走上海、江苏之奉军,在丹阳向奉军发动猛攻。19日,奉军邢士廉部退至陵口、丹阳县城等处,当即派一营长向丹阳县商会勒索开拔费5万元,扬言如不允诺,将在此与浙军展开战斗。县商会勉强允承付1万元。时浙军谢鸿勋部已追至,双方在距陵口约5里之汤家村发生枪战。奉军且战且退,退守近城小茅山、宝塔湾等处。晚10时许,又退至火车站附近。时奉军后受九曲河之阻,奋力反扑,但未能遏止浙军攻势。此时,驻守南门之奉军,闻正面奉军已败退,急奔火车站,拟乘车西撤,边战边走,到达车站时,火车已开走,便四散奔窜。晚11时许,奉军除部分乘车或徒步西奔镇江外,余约1团人被浙军包围缴枪。这次战斗,浙、奉军共死伤60余人,县城麻巷门居民被枪击而死者约五六人。 
第三节 新四军与日伪军的战斗
&&& 民国27年5~7月,新四军先遣支队及第一、第二支队先后挺进苏南敌后,创建茅山、丹北等抗日根据地,使丹阳地区的抗日斗争出现新的局面。
&&&&抗日战争中,茅山、丹北等抗日根据地经历了开辟、巩固、发展的过程,在环境极为险恶的条件下,新四军深入发动群众,与日伪军开展顽强的斗争,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的胜利。在战斗中兵力由千余人发展到5万余人。不仅巩固与发展了茅山抗日根据地,而且扩大了苏南抗日根据地。8年抗战中,新四军在丹阳游击纵队等地方武装和民兵的积极配合下,和日伪军作战达千余次,毙伤俘日伪军2万余人,抗击和牵制日伪军数万人,粉碎了日伪军上百次“扫荡”和“清乡”,直至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一、新丰战斗&
&&& 民国27年(1938年)夏,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积极向京(宁)沪、京(宁)芜(湖)铁路及各公路沿线日军兵力薄弱之段展开袭击、破击战。&
&&&&7月1日,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一营,在团政治部主任萧国生和营长段焕竞的率领和指挥下,夜袭县境新丰火车站。该站东距县城约8公里,西距镇江市20余公里。傍晚,一营从延陵镇出发,渡运河至防仙桥再奔新丰车站。夜10时许,担任主攻的一连战士到达车站附近的孔家垄,埋伏在铁路一侧的丛林间。接着,便迅速跃过铁路,翻过土墙,迫近日军兵营。夜11时许,一连向日军发起攻击,与日军在屋内展开白刃战。经过一场搏斗,消灭日军10余人。楼上日军立即熄灭灯火,凭借窗口向下射击,战斗形成僵持。这时,一连利用车站上堆放的柴草和煤油进行火攻,使整个营房成了火海。有些日军从窗口往下跳,一个个被打死;有十几个日军从倒塌的楼梯口窜出逃生,突击队的战士与其展开肉搏战。经过两小时的血战,全歼守站日军第十五师团松野联队庆江中队40余人。焚毁日军兵营。次日拂晓,新四军胜利转移。&
&&&&战斗中,丹北地区8个乡的抗日自卫团和当地群众千余人配合行动,抗日自卫团还阻击了来自镇江的增援之敌。这次战斗,震撼了京(宁)沪铁路全线,提高了苏南军民的抗日斗志。&
二、珥陵战斗&
&&& 民国27年(1938年)8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在句容取得战斗胜利后,东进至丹阳珥陵镇附近的蔡店、神河、吴家村、车垛桥一带,寻机打击日伪军。国民党政府军第七十九军的一个营也随二团行动。8月23日晨,日军一船队(一小火轮两拖驳),由金坛沿丹金漕河北犯珥陵。二团团长张正坤接到报告,立即令三营第八连在三里湾附近展开,伏击日军。由七连担任主攻,八连负责警戒,国民党政府军第七十九军所部为预备队。当三营展开时,日军已大部登陆,依托河沿堤埂顽抗。三营在战斗中勇猛攻击,连续冲锋,经过5小时激战,将日军大部消灭,残敌乘轮船向丹阳方向逃窜。这次战斗,日军被击毙32人,打伤17人,生俘1人。新四军七连连长姚炳成、九连连长袁光有和一排排长秦邦海、三排排长曹克华等英勇牺牲,15名指战员受伤。&
三、延陵战斗&
&&& 民国28年(1939年)2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为发展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决定以第—营夜袭延陵日伪据点。该据点驻有日军30余人、伪军60余人,筑有坚固工事,并设置了铁丝网,房屋四周挖有地道相通。18日晚,正值农历除夕,一营在团参谋长段焕竞、营长张侄秀率领下,天黑前集中于句容县白兔镇,后以急行军进至延陵镇,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冒雨接近敌据点,由第—、二连担任主攻,第三连、团直特务连和地方武装在外围担任警戒。午夜,一连从正面攻击时,遭日军机枪火力封锁,形成对峙。二连迅速向伪军驻地袭击,经喊话,伪军仍不出降,遂采用火攻,将伪军60余人全部烧死。日军通过地道突围。一连在预伏的特务连配合下,前后夹击,将日军大部歼灭,生俘日军1人。次日拂晓,战斗结束,共毙伤日伪军90余人。
&&&&1984年4月,丹阳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延陵战斗胜利45周年,在延陵镇建“延陵战斗纪念碑”。&
四、贺甲战斗&
&&& 亦称九里战斗、延陵大捷。民国28年(1939年)11月8日凌晨,丹徒宝堰镇日军约三四十人至延陵、九里“扫荡”。上午8时许,途经塔路头村时被丹阳独立支队包围,毙伤日军10余人。日军一部兵力抢占了贺甲村东约1华里的城河山制高点,并据此以轻机枪、掷弹筒疯狂射击,负隅顽抗,战斗形成僵持状态。这时,新四军一支队新六团团长段焕竞率两个营的兵力前来增援,对占据城河山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日军突围逃至贺甲村内,固守待援。新六团攻击城河山时,击毙日军1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12时许,日军从宝堰调来增援部队,突破警戒线进入贺甲村与村内日军会合。日军重新组织火力反扑,以攻占城河山为主要目标,连续发动3次进攻,伤亡10余人。又施放催泪弹再次猛攻。新四军在英勇反击中,新六团三营营长刘玉林及战士20余人牺牲。王必成团长率部支援,整个战斗由王必成团长统一指挥。下午,二团三营开始强攻贺甲村北之木桥,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一营进攻贺甲村西北角日军。傍晚,骤降大雨,风力亦猛。营利用这一条件,在日军阵地前点燃湿稻草7堆,在浓烟掩蔽下冲入贺甲村,三营与新六团也相继突人。战斗中,日军伤亡惨重,逐次退缩到贺氏宗祠内。龟缩在祠堂内的七八十名日军,以坚固的高墙作掩护,作垂死挣扎。9日凌晨4时许,二营主攻固守在贺氏祠堂内的日军时,遭到埋伏在草堆中日军的阻击,双方展开肉搏格斗。9时许,二团战士用集束手榴弹炸坍祠堂南侧围墙后,日军企图从北门逃窜,被二团、新六团战士围住,经过一场白刃战,日军全部被歼。此次战斗,毙日军武村大队所部士兵164人、上尉中队长1人、小队长3人,生俘士兵3人,缴获轻机枪4挺、掷弹筒2具、步枪100余支。新四军参战部队阵亡营以下指挥员17人、战士77人,负伤百余人。这次贺甲歼灭战是抗日战争中在苏南地区歼敌最多、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当时,在苏南地区日军据点林立,公路互通,呼应灵便,新四军参战各部在日军的夹缝中,以最短的时间全歼敌军,故有“延陵大捷,威震江南”之赞誉。&
五、界牌战斗&
&&& 民国29年(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遵照党中央确定的“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率主力部队渡江北上。10月,日伪乘机集中大量兵力,对丹北抗日根据地大肆“扫荡”。11月10日,日军调集丹阳、埤城、访仙、扬中等地据点部队200余人(包括少量骑兵)、汪伪军100余人,采取“分进合击”战术从水陆路突然进犯界牌地区。当时,中共路北特委和地方行政领导机关的负责人都集中在母子圩举行会议。为了消灭来犯日伪军,掩护中共路北特委和地方行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驻在二十七圩等地的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迎头痛击敌人。战斗中采取“兵分两路、设伏阻击、迂回包抄”的战术,由七连重点阻击,九连配合,八连绕道穿插到敌人背后包抄迂回打击敌人。战斗从上午8时持续到下午4时左右,新四军打退了日伪军多次疯狂反扑。5时左右,日伪军在连续遭到三营勇猛反击后,损兵折将,元气大伤,逃至界牌镇内一座砖墙瓦房内固守待援。八连指战员尾随冲杀,逐巷逐屋进行搜索。敌人见势不妙,从民房撤出逃窜。&
&&&&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40余人,其中毙日军中队长1人。新四军伤亡24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六、坝战斗&
&&& 民国31年(1942年)4月30日拂晓,日本侵略军调动驻常州小泽部队、镇江森川部队和丹阳伊藤部队以及驻扬州、泰州等地的兵力千余人,派出武装汽艇封锁长江江面,采用“步骑兵配合、兵分3路”,“迂回夹击、声东击西”的战术,对丹北中心地区大规模“扫荡”。其中四五百名日军袭击中共路北特委、江南第四行政专员公署和新四军第五十一团驻地界牌坝。五十一团第一连奋勇阻击,打退日军3次进攻,掩护了特委等领导机关突围转移。这次战斗从早晨6时持续到中午结束,毙日军20余人,其中中队长1人。新四军伤亡10余人。粉碎了这次日军大规模“扫荡”,并打乱了日伪西路“清乡”的部署。&
七、高桥战斗&
&&& 高桥地处九曲河、镇澄公路交通要冲。民国31年(1942年)9月,汪伪强占宦氏宗祠,驻军1个连,在祠堂周围筑有东、西、北碉壁3道,挖有地道3条,壕沟1道,相互沟通。新四军为拔除该据点,扫除丹北抗日根据地东西、南北交通的联络“关卡”,事先教育和争取了据点内两个班长反正,弃暗投明。后乘据点守敌连长到常州受训之机,新四军第五十一团两个连和地方武装,在丹北中心县委书记陈光和苏南第四行政专署专员、保安司令部司令管寒涛的率领下奔袭这据点。由一个连担任孟河、访仙桥方向警戒,埤城方向由地方民兵警戒;另一个连配合地方武装于下半夜接近据点。凌晨,内线反正班长和新四军互以手电筒和火柴光对照为号,以两个排兵力从据点大门突人,在反正伪军引导下部队进入伪军卧室,迅速缴获全部武器,生俘全部伪军,并焚毁据点房屋,拆除了铁丝网。&
&&&&这次战斗,前后只用半个小时,新四军无一伤亡,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87支,子弹25箱,手榴弹48箱,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八、第二次延陵战斗&
&&& 民国32年(1943年)1月,日本侵略军与汪伪军在苏南各县进行大规模“清乡”。2月23日,日伪军再次侵占延陵后,设立了“清乡”机构,构成对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威胁。6月26日晚,新四军十六旅第四十八团一个主力营及茅山地区保安司令部警卫连,分别在团长刘别生和司令部参谋长张强生率领下,由太平、九宝两区地方武装配合,对延陵日伪据点进行一次歼灭性夜袭。&
&&&&晚10时许战斗开始后,四十八团与保安司令部警卫连分别按预定计划解决伪保安中队、伪警察中队以及守在十字路口碉堡里的伪军两个排。一枪未发,全部被俘。接着又转攻昌国寺伪清乡政工团的碉堡。与此同时,在四十八团战士的掩护下,太平、九宝两区的地方武装,冲进西街伪清乡行动大队驻地,屋内几十名伪职人员全部被俘。北街的伪区公所也被占领,里面存放的清乡户口册、征收田赋簿等当场焚毁。最后解决的是伪清乡政工团,俘获该团全部伪职人员。战斗中,驻守于大庄桥的日军曾派兵出援,但一出门就受到四十八团警戒部队的机枪扫射,吓得龟缩在据点里。&
&&&&拂晓,战斗结束。生俘伪江苏省保安队一个中队和伪警察中队60余人、伪清乡行动大队50余人、伪政工团团长以下及“清乡”机关伪职人员60余人,毙日伪军3人,烧毁伪政府的全部“清乡”册籍,缴获大量武器及军用物资,并释放被押群众30余人。新四军轻伤2人。这次战斗,粉碎了日伪妄想通过“清乡”来消灭茅山地区新四军的阴谋。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军与日军的战斗
&&& 民国27年(1938年)秋,国民党政府军七十六、九十八师各1营,驻于导墅镇大坝头村。一日下午,有日军运输船约10余艘,由金坛循鹤溪河东驶常州,途经导墅镇附近。&
&&&&国民党政府军得知后,在丹阳县东南区游击队姜小龙部的配合下,派出一营兵力赶往导墅镇拦击。日军船队驶行甚速,未在导墅镇停留,拦击部队沿河急迫至导墅镇以东约3华里处的河头村才赶上船队,并立即展开攻击。日军护船部队急忙占据河岸,凭借河堤作掩护进行抵抗。拦击部队在兵力与火力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迫使日军一边抵抗,一边登上东岸弃船向常州方向逃窜。战斗历一时许结束,毙日军10余人,缴获全部船只,国民党政府军无大伤亡,东南区游击队阵亡分队长1人。 
中共留守武装与国民党政府军的战斗
一、大冷家、横段山战斗&
&&& 民国36年(1947年)2月8日,中共华中十地委在胡桥大冷家村召集中共镇丹扬工委扩大会议。与会人员和十地委武装人员于7日夜到达。8日清晨,驻守于胡桥朱家岗的国民党丹阳县保安队,突至大冷家附近的押墓里村抽查户口。时十地委负责侦察敌情的高俊杰夜宿该村,当即奔赴大冷家报警,保安队遂跟踪追蹑。驻大冷家的十地委武工队警戒人员发现后,立即迎头痛击逼近的保安队,并分兵截断其后路,当场生俘8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驳壳枪9支。&
&&&&中共华中十地委武工队因目标暴露,当即迅速转移,以急行军越过丹埤公路,到达水晶山下的横段山村,时太阳已经升起。该村三面环山,仅西北有一村道与丹埤公路相连,地形宜于防守。10时左右,国民党青年军二○二师一个连和交警六总队第四中队,分别从东、西北向横段山村合围。这些部队都配有轻重机枪和小型迫击炮,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又调了保安、城防部队等增援,总兵力近千人。中共华中十地委武工队仅有60余人除长短枪外,仅有轻机枪6挺。武工队当即占据横段山村后的制高点,以有利地形,英勇抗击进攻的国民党军队。下午3时许,国民党军队见正面攻击无效,改从侧面迂回。武工队伤亡增加,弹药也消耗很多,而国民党军队的增援部队却大量赶到,于是决定保存力量,冲出重围。这次战斗,粉碎国民党军队堵截围歼的阴谋,掩护了中共华中十地委、镇丹扬工委和县主要负责人安全撤离,武工队牺牲6人,负伤9人。&
二、前坞村战斗&
&&& 民国36年(1947年)2月8日,金柯、陈云阁等中共华中十地委领导人及武工队从横段山突围后,曾在新华区短魏埭和小东庄连续遭到国民党政府军的两次包围,由于当地群众掩护未受损失。3月20日在和尚洲又被国民党政府军伞兵大队包围,突围时金柯脚部负伤。26日,金柯与陈云阁、赵文豹、宦德胜等20余人至前坞村宿营,又遭国民党政府军包围,再次发生战斗,陈云阁指挥武装人员强行突围。&
&&&&这次战斗,毙敌1人,缴获短枪1支,掩护了中共华中十地委领导人突围,十地委武工队伤亡3人。&
三、花观音塘战斗&
&&& 民国35年(1946年)10月1日,中共茅山工委书记余慎率领工委武装连60余人,在金坛、茅东武工队和张堰折柳区武工组的密切配合下,袭击皇塘花观音塘国民党政府南西乡乡公所和联防自卫队驻地。晚8时许,与自卫队相遇,武装连和武工队(组)奋力进击,当场击毙南西乡乡长孙家骏等7人,缴获轻机枪1挺,短枪7支。&
&&& 附:日本侵略军暴行录&
&&& 抗日战争时期,丹阳县被日军侵占7年多,铁蹄所至,夷城市、毁村落,千万人无家可归,蒙害之烈,千古未有。据伪维新政府民国27年(1938年)7月的调查统计,时全县被烧毁房屋已达14万间,被杀3911人、伤428人,遭灾48344户。至于以后7年,日军之罪行愈加惨酷,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更为严重。现将其中重大罪行摘录如下,俾丹阳人民对此惨痛史实万世不忘。&
一、县城浩劫&
&&& 自清同治三年(1864年)后,丹阳县城经过50多年的恢复与发展,至抗战前夕已较为繁荣。街道纵横,店铺林立,居民住屋多深院大宅。这一切,都在日本侵略军入侵后付之一炬。民国26年(1937年)11月27日,日机首次对县城进行狂轰滥炸。坐落城内中市大街(今新民中路)中段的江恒昌煤油库中弹起火,蔓延全街,时地方政府已仓皇撤退,居民也纷纷逃离,无人营救,任其燃烧。28日,大风彻夜,烈焰飞腾,火光烛天。29日,日机再次肆虐,将南门大街、东门大街相继炸毁,后又继以大火数日,不但县城内外主要街道及闹市区均被毁,即偏僻街巷的住宅区亦未能幸免。县城被烧毁平房9006间,其中楼房103间,学舍310间,全城所存房屋无几。有72人死于非命。财产损失约2000万元。为县城有史以来的空前浩劫。&
二、吕城镇包庄、江家村大屠杀&
&&& 民国26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先头部队一股,由吕城取道折柳进攻县城。行至吕城西南的包庄、江家村处,见村旁新河上的小桥已被破坏,无法通过,因而迁怒村民,兽性大发,便将附近的韩小根、石金保等4家16人,全部杀戮于麦田中,其中还有临产的孕妇。同时放火烧毁包庄、江家两村。&
三、松卜乡西附村大屠杀&
&&& 民国26年(1937年)12月2日,有部分国民党政府军占领西附村凤凰山,日军即向其进攻。战斗结束后,进入该村屠杀群众数十人。&
四、练湖魏家村大烧杀&
&&& 民国26年(1937年)12月3日清晨,日军—股窜至魏家村,对群众进行残酷屠杀。先把村民堆放在场上的家具烧毁,接着把全村老少80余人押到广场,用机枪扫射;又把躲,在场上窝棚里的40余人尽行刺死,最后烧毁该村房屋200余间,其情景惨绝人寰。&
五、河阳乡黄陵、步巷、井巷村大屠杀&
&&& 民国26年(1937年)12月3日,日军一部沿镇丹公路西进。下午宿营于黄陵、步巷、井巷等村,遂四出虏掠,将未及逃离的村民集中,并把井巷村的12个男青年两人一绑,投入水中,看他们在水中痛苦挣扎以取乐,后又将他们一一枪杀于水中。&
六、横塘乡有甲、大尹甲、中官等村大烧杀&
&&& 民国26年(1937年)冬,驻县城日军窜至横塘附近各村烧杀。有甲村被烧毁房屋140余间;大尹甲、黄连庄、苏巷村被烧毁房屋103间。群众惨遭杀害的达51人。其中中官村的胡裕生、胡书庆等3人当场被活活烧死;大尹甲村的尹明东、尹知等9人,被押到县城用铁丝反绑悬吊屋楞上,然后点燃房屋将其烧死;唐甲村的一老妇被日军一刀一刀地戳死,日军以听她的惨叫声取乐。&
七、折柳乡东野田村大烧杀&
&&& 民国26年(1937年)12月16日,因该村群众于数日前曾击毙一名日军士兵,日军10余名到该村寻找尸体,并进行报复。村民事前闻讯,大都逃散。留下的5个老弱病残者,其中一老年妇女被活活烧死。次日凌晨,天气严寒,强迫3名老年男人下水找尸未成,即将其枪杀于水中。接着在附近村庄进行烧杀,计烧毁东野田村房屋53间,前王村60间,郑店村30间,折柳桥37间。杀害群众8人。&
八、陵口镇孔家村大烧杀&
&&& 民国26年(1937年)12月26日,驻陵口车站的日军有一名士兵失踪,疑为孔家村群众所杀害,于是窜至该村寻找尸体。因事先闻讯,村民大都逃离。日军抓得一老年妇女,强迫她找日军尸体。她无奈领他们到一座新坟前,挖出一看,见非日军尸体,当场将她刺死,接着大肆烧杀,计烧死11人,杀死3人,烧毁房屋70余间。&
九、导墅镇大华、小华等村大烧杀&
&&& 民国27年(1938年)7月15日,驻丹阳县城的日军一股窜至导墅镇大华、小华等村进行“扫荡”(小华村是当时县东南区游击队的基地)。烧毁大华村平房200余间,小华村平房50余间,西村、前巷严房56间,东桥、竹窝里、吕家巷村平房80余间。杀害群众18人。&
十、延陵大屠杀&
&&& 民国27年(1938年)8月4日清晨,百余名日军包围延陵镇,一批日军冲进镇内街道出口处,用机枪向人群疯狂扫射,一下子被打死10余人。接着砸开店门,抢掠货物,到处杀人放火。瞬间,镇上—片火海,繁华的延陵几成废墟,古刹昌国寺大雄宝殿亦被焚。这次被日军杀害的有79人,伤者不计其数;烧毁房屋323间,连同被抢掠货物,当时价值22.28万元。&
&&&&民国28年6月7日(农历四月二十日),日军90余人突然窜至近靠延陵的钟甲村,以机枪封锁延陵出口,接着便冲入镇内,见人就杀,遇屋就烧。一时浓烟滚滚,火势猛烈;街上尸体枕藉,血肉模糊。被杀害群众109人,焚毁房屋172间。最残酷的是,有个6岁女孩被枪杀,一个婴儿被用稻草包裹烧死在摇篮里。&
十一、访仙镇近月轩茶馆大屠杀&
&&& 民国29年(1940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九日),为访仙镇的传统集日。当时近镇夏家村驻有日军。上午8时许,抗日游击队派出1名战士,携带手榴弹1枚去镇内侦察情况。当行至近月轩茶馆附近时,遇上3个未带枪支的日本兵,其中1个正在追逐青年妇女,他一怒之下,便将手榴弹向日军投去,但日军未被炸伤,仓皇逃回据点。时赶集群众大批涌入镇内。近月轩茶馆近靠九曲河,为访仙镇最大茶馆,这天挤满吃茶群众。约9时许,全副武装的日军突然窜近月轩门口,架起机枪封锁街道,守卫在桥上的日军先开枪射击,伤群众1人,刺死1人。接着便向近月轩内手无寸铁的群众用机枪扫射,顿时血肉横飞,尸体枕藉。枪声一停,大批日军冲入店堂对受伤未死还在呻吟哀号的人用刺刀乱刺。从后窗跳进九曲河的都被站在桥上的日军枪杀于河中;躲到楼上的也被找出来用刺刀刺死。共计在近月轩内杀死83人,在街上、河里枪杀25人,鲜血染红九曲河达数里之遥。下午,日军继续出动到农村“扫荡”。路上枪杀推车送医生回家的农民2人,病人闻讯亦惊急而死。一个小贩看见日军便藏身桥下,当即被枪杀。日军回到镇上又枪杀来收尸的死者家属1人。这次被杀害的达112人,武进县和埤城等较远地区来赶集而被杀害的尚不在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田之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