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过一个关于三星堆考古纪录片的纪录片吗

三星堆亮相BBC纪录片 带大家追寻“文明的轨迹”
来源:川报观察
川报观察记者 雷倢近日,历经两年多的筹备,艺术史纪录片《文明的轨迹 2(Civilisations)》在BBC开播了。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性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等10余件文物,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珍宝一同惊艳亮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少网友争相追捧。该系列纪录片由上个世纪英国首部艺术纪录片《文明的轨迹(Civilisation)》翻拍而来,长度为9集,每集时长为1小时左右,由BBC、Nutopia影视制作公司、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共同出品。这一次鸿篇巨制的程度也第一部。三位主持人Simon Schama,Mary Beard 和David Olusoga带着各自的学术专长来到镜头前,走访了31个国家、6个大洲,其中覆盖了从古到今来自东西方的500多件艺术品,透过艺术之眼,探索“人类创造的起源”、“观看艺术的方式”以及“全球文明的进程”。新系列纪录片的主讲人则由三位致力于普及艺术的公共学者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Simon Schama,剑桥大学的古典学教授 Mary Beard,以及尼日利亚裔英国历史学家David Olusoga 。仅在Beard出现的前20分钟里,她就已经出现在了墨西哥、中国、埃及等不同大洲的5个国家。2016年的夏天,摄制组到三星堆堆来取景拍摄。第一集就介绍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情况,从艺术的角度剖析了三星堆青铜人像、面具等器物神秘、独特的造型,从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中来挖掘所具有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从文物背后来解读三星堆灿烂的古蜀文明。有网友说,这纪录片分量很重,片头大图只出现7个文物,三星堆就是第一个,后面是狮身人面像、希腊陶器、小泰姬陵、伦勃朗夜巡、梵高向日葵、叙利亚雕塑,可见地位之重大。也有网友认为,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2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4800年--2600年)长江上游文明中心,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也是世界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星堆文明在该影片中将代表中国文化之一。
编辑: 张通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私信小编,或致电:028-8-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违者必究
扫描或长按关注川报观察微信号(微信号:cbgc2014)【纪录片·古蜀金沙】金沙遗址推断是三星堆那群人迁徙之后的目的_三星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75贴子:
【纪录片·古蜀金沙】金沙遗址推断是三星堆那群人迁徙之后的目的
视频来自:
三星堆文明是圣经记载大洪水之前的文明,金沙遗址是大洪水之后的文明。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厉害了我的国,盘点亮相 BBC 纪录片《文明的轨迹》三星堆文物
英国 BBC 著名纪录片《文明的轨迹》近日播出重拍版, 第一集中,来自四川的三星堆文物亮相两分钟,展示了10 余件文物。神秘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等文物,未来将与古埃及、玛雅文明等一起,共同揭示世界文明的进程以及灿烂多元。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纪录片中亮相的三星堆文物中的4件。1.青铜纵目面具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要算青铜纵目面具。纵目面具均出自二号祭祀坑,共3件,分大小两型。超现实的造型使得这尊造像显得威凌八方,其神秘静穆、威严正大之气给人以强烈威慑感。最令人费解的就是其夸张的双眼与双耳,古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其目纵”。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烛龙,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纵目面具的造像依据很可能与古史所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像都有关。同坑出土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或许与“烛龙”神话有更密切的联系。目前,对这尊造像的研究除普遍认为它表现的是蜀族始祖蚕丛外,尚有几种不同意见:或认为它应是兽面具,或认为面具左右伸展的大耳是杜鹃鸟的翅膀,其形象应是古史传说中死后魂化为杜鹃鸟的第四代蜀王杜宇之偶像,或认为它是太阳神形象,等等。青铜纵目面具2.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通过青铜人头像粘贴金面罩这一特点,可以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经视金为尊贵的象征。人头像作为常设于神庙中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贴金,其目的绝非仅仅为了美观,而应是与祭祀内容和对象有关。从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了青铜人头像多达50多件,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却只有4件来分析,它们应该是代表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的。这种具有社会最高层地位的人,据推断他们是手握生杀大权,并具有与神交流的特殊技能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戴金面罩的人头像在商周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和其他文化中几乎不可见,它应当是古蜀青铜文明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古蜀文明浓郁的地域特色。3.青铜人面具
阅读下一篇
10秒后自动跳转三星堆文化的的独到之处是什么?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253分享邀请回答65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48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部国产纪录片弹幕居然全是哈哈哈哈哈
一部国产纪录片弹幕居然全是哈哈哈哈哈
都知道最近博物馆火了。
《国家宝藏》请来演员们,为国宝发声,把博物馆里一件件珍宝的往事,在舞台上再现。
肉叔最喜欢的两场,一场是雷佳音。
他演的楚国令尹子庚魂穿到后世,才发现鼎犹在,国已亡。
雷佳音双眼通红、涕泗横流,可以说是本场表现最佳了。
另一场更特别,段奕宏要演的,不是人。
是越王勾践剑上的剑灵。
剑有君王剑、诸侯剑、庶人剑
庶人剑是用来杀戮的
而君王剑是以天下为剑
不出则已,若出则必须匡正诸侯
剑,就是勾践身为王的尊严。
可他为了向吴复仇,不得不将这柄剑献给楚国请求同盟。
剑灵对主人的不舍和隐忍,也被老段演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想不到这把剑,身世这么曲折?
它的故事还没完。
最近一组国产纪录片,把越王勾践剑背后更好玩的事也抖了出来——
博物馆里,它和吴王夫差的剑躺并排(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相爱相杀)。
两把剑,属于胜利者的那把锋利如新,失败者的剑却已经锈迹斑斑。
为什么独独越王勾践剑能千年不坏?
勾践复仇成功后,他命铸剑师把这柄剑装饰得无比华丽——
没有实战价值的地方也要仔细打磨:用上乘的锡金属,熨烫出规整的菱形花纹。
剑柄镶嵌的是绿松石;底部的十一个同心圆严丝合缝,让两千年后的数控技术都为之汗颜。
这时的勾践,从丧家犬一跃成为春秋最后的霸主。
而这时的越王勾践剑,也不再是攻城略地的武器,而是最高王权的象征。
剑,就是等级。霸主佩上这样的剑,才能让其他君主臣服。
最有权力的男人,他的佩剑,当然要足够 …… 炫酷。
你可能想不到,上面这部有干货,还不忘官方卖萌的纪录片,同样是央视出品,已经拿到豆瓣 9.4 的高分——
如果国宝会说话
别被这严肃的正式海报吓到。
看宣传海报就知道,它不是什么 " 正经纪录片 " ——
三星堆青铜人像惨遭调戏:
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
圣诞之夜,我就是那个闪耀全场的 Party King
打开正片,果然不正经!
号称百集纪录片,看起来老吓人了?
每集才五分钟,简直是纪录片界的泡面番嘛(而且很强迫症地刚好五分钟一分不多一秒不少)。
开头,就是手机收到信息的提示音 "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查收 "。
打开弹幕,全是这种画风。
《如果国宝会说话》简直像班上最皮的男同学,拿上话筒就作怪——
悄咪咪用旁白和剪辑恶意卖萌。
陶鹰鼎,长得本来就憨憨傻傻,一看就缺乏运动。
镜头还特意要从它的小粗腿拍起,旁白也不忘调侃一把——
这是一只有着胖胖腿的鹰
大概是怕陶鹰发威,旁白还对它先夸后 " 损 "。
它除了上古的王者之气
又同时显示出另一种
很现代的气质
说到 " 萌萌哒 " 三个字时,画面还很配合地 " 吨吨吨 " 抖了三下,好像在生气:哪里萌!我只是胖!
爱鸟人士可能会强烈谴责这部纪录片,除了欺负鹰之外,还欺负猫头鹰。
比如这座鸮尊。
鸮,就是猫头鹰。
明明是很机智的鸟类,硬是被博物馆做成这么的蠢萌周边!
旁白还要补刀 X1:这是最呆萌的青铜器。
补刀 X2:这说明我们几千年前就有了愤怒的小鸟。
别说,气鼓鼓的样子还真是一毛一样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动画特效,更萌。
甲骨文里的 " 王 " 字,其实由一种兵器演化而来——钺。
钺嘛,长这样 ↓↓↓
上面的纹路是不是像极了一张脸——嘴巴耳朵鼻子眉毛眼睛一应俱全。
所以后期给它也加上了一双四处乱瞄的眼睛,还配上 " 咩哈哈哈哈 " 的憨笑,毫无违和感。
夭寿啊文物成精了!
当然有时候,《如果国宝会说话》也会跳戏到隔壁《今日说法》的恐怖画风:
考古人员发掘到一件饕餮兽面纹文物,因为这种兽面纹很常见,他们也没太在意。
回去冲洗照片,他们才发现在这张饕餮的脸上,有一双细微到极易被忽视的手。。。
手上连接着不太合比例的胳膊。。。
背后浮现出一张有些狰狞的脸。。。
所以,这不是常见的饕餮兽面纹,而是少有的神人兽面像。
为了不那么吓人,动画特效再一次出来卖萌,模拟出研究者的疑惑——
他到底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神兽化身的人影?
他这个姿势,到底是在打碟还是开摩托?
历史学家:别问我,我也懵逼。
动画一出,刚刚被吓尿的弹幕们也瞬间被逗笑:
像骑摩托车
双手打碟蹦擦擦
我超凶的!
除了 " 萌 ",它也有干货。
平时我们在博物馆看文物,大多数时候总是隔着玻璃、围栏。
有时候,看不清。
更多时候,看不懂。
好比这条玉龙,也许看了心里也就是 " 卧槽真他奶奶个大腿毛线球的好看 " 这样的感慨。
可《如果国宝会说话》又像个老教授,拉你到放大镜前面,近距离地看它。
看它温润的光泽和细腻的质感。
看它几毫米处,工艺精妙的细微纹理。
拉近看,更拉远看。
早期的玉龙,和历朝历代的玉龙又有什么不同?
它按年代久远的程度,一个个放给你看:
明清的龙复杂曲折、精雕细刻,时间越往前推,龙的造型越简单。
到距今 5000 多年时候的玉龙,几乎成了 C 字形,就像腹中孕育的胚胎。
再往前,距今 8000 年的时候,原来龙最初不过是一枚玉珏。
这个蜷曲,仿佛是婴儿在母体内的形象,成为几乎最古老的器物雏形。
龙的历史,也正是我们的文明史。
其实,《如果国宝会说话》缺点不少。
看得出,每一集的文案、剪辑人员都各不相同,风格也参差不齐。有时候活泼,有时候正经。
有时候,它也不够有新意——
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段甲骨文动画。
" 人 " 往头上插根发簪,就成了丈夫的 " 夫 "。
用有足有耳的炊具做吃的,这就是 " 鼎 "。
代表液体的三点水,加上代表瓦罐的 " 酉 ",合起来就成了 " 酒 "。
其实这个创意早在 1984 年就有了。
曾经画出过《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的上海美影厂大触徐景达,就做过一部十分钟长的小短片,《三十六个字》。
甚至连招牌式卖萌,有时候也卖得有些尬。
" 萌萌哒 "" 小伙伴 " 这样的词汇在网络上,早已经成了三四年前的考古词。
可这份尬,反倒显出一种笨拙的可爱——
《如果国宝会说话》像严肃惯了的爷爷。
为了和你讲话在同一个节奏上,努力地学着老掉牙的流行语。
说到底,不过是这一尊尊国宝想尽力告诉我们,它们年轻时的荣光:
那尊积满灰尘的莲鹤方壶,刻的是当年雨滴下鲜妍柔嫩的莲花花瓣;
壶上的仙鹤,曾经在古人眼前振翅低飞;
这,大概就是国宝想说的:它们如今不再光鲜,却也年轻过、鲜活过。
最后,想看的,B 站就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堆 外星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