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公司有哪些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您的位置:&&&&
案例:重视人才的AEC集团&排斥异己的云南某企业
重视人才的AEC集团
  丁三笑说,AEC集团于1998年12月成立,五年多的时间中,集团由7个人发展到二千多名员工,销售额由9亿多发展到120个亿,固定资产达到20个亿,目前拥有20家子公司,并于去年在深圳借壳上市。
  成功的法宝:执行资本运营+人才发展的战略。
  老板常说的话是:“我把一个价值观传达给我的员工,他们就可以按着这个价值观一起努力。”
  老板奉行的是资本运营要靠人才来驾驭,为此实施5大管理环节:选定项目、进行论证、人才储备使用、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进行目标管理。
排斥异己的云南某企业
  丁三笑又说了云南某企业。1984年,兄弟两个靠卖鱼白手起家,通过创建钢窗厂奠定基业,成为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目前拥有子公司11家,固定资产达到2个多亿。近年做的一个大项目先后换了九批的专家都还没有成功,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受挫的根源:排斥异己,埋没人才,用官场的一套方法管理企业。
  老板常说的话:“只要有项目,就不怕没人才。”
  企业所奉行的是封建文化、企业君主制。老板轻视人才,企业经理级别以上的人几乎都是老板的亲戚,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企业的种种权力只掌握在老板一个人手里,对下属的不信任使得管理者不知道如何去调动大家的力量来建设企业。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只放在如何去和政府搞好关系,获取项目,但在得到项目之后却发现没有人才可以去做,只能起用亲戚,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吴能全:这两个企业是两个极端,看似泾渭分明,但实际上也并不一定就是AEC集团就全好,云南的这家企业则全坏。现实中很多企业是很难辨别清楚。云南企业的老总也许有其背后的苦衷。两家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AEC公司5年内成功增值不仅是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恐怕也离不开机遇。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正常,企业有了机遇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是有可能的,这不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同时中国的外部市场也不安全,造成了像云南这种任用亲属的企业还会长时间的存在,存在即有其合理性。
  我认为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得出企业文化的真谛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奠定了这个企业能做多大的基础,决定了企业有多大产出、多大利润、能占多大的市场份额。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人都要为企业着想。老板对企业文化提炼得好,以身作则,带动的人多,那么所有人都出正面的力,合力大了就会推动企业发展;AEC可能就成功在这里。反之,云南这家企业老板提炼得可能不好,其企业里有人出的是负面的力,有人出正面的力,相互抵消,或是力量疏散就做不好了。
  张祖东:以上两个案例都是从人才观上来研究企业文化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在其《企业的人事方面》一书中,曾提出著名的人性假设:X理论和Y理论。Y理论认为所有的人都是有潜力的,都是愿意负责任的,一旦给予机会他们就会努力工作。X理论认为,所有员工都是嫌疑犯,一旦有机会就会偷懒,必须时刻监视他们。我认为,X理论主要在上个世纪存在,在今天已经彻底行不通了。现代社会强调的是知识经济,企业需要的是员工的思想,要分享其智慧来为企业创造价值。你可以通过各种规定命令一个人的行为,但是你无法要求员工全心工作,无法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智慧拿出来。今天对人的管理不再是对机器的管理,而是对思想、对价值观的管理。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管的是“势”;事业管理管的是“事”;人力资源管理管的是“人”;企业文化管理管的是“心”。
(实习生 观宇/编制)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新快报 ”。
相关新闻: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粤ICP证020010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 2001
GuangDong JinYang Network &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中国为什么最缺少的是杰出人才;作者:刚毅;中国最不缺少的是人口,最缺少的是高精尖的杰出科技;我国的工程师人数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只是人才大国;我国的杰出人才,例如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李四;由于许多主观客观因素,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些获奖;不久前,中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实行人才投资优先政策;教育资金投入的多少,教育费用的是否充裕,是教育是;“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
中国为什么最缺少的是杰出人才
作者: 刚毅
中国最不缺少的是人口,最缺少的是高精尖的杰出科技人才,尤其是缺少德高望重的人文科学人才。在大陆的中国人,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获得过世界上最出类拔萃的诺贝尔奖,但是出了国门的中国人却有不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刚去世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经大声质疑:中国大陆六十年来为什么始终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科学大师?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始终没有培养出全球性影响的杰出人才?
我国的工程师人数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只是人才大国,不是人才强国,许多高精尖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都是在模仿和学习了发达国家后,才使得国家逐步向现代化建设方向不断迈进。然而,当今在全球的前沿科学、边缘科学、综合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创造性人才和开拓性领军人才等大师级杰出人才,却都是大陆以外的人,这让我们很是汗颜羞辱。
我国的杰出人才,例如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李四光、巴金、鲁迅、胡适、陈景润?,除了陈景润闻名于八十年代初,其他的都有年轻时期留学过西方国家的背景,尤其是1949年前就出现的人文科学方面的杰出人才,以后在大陆都鸦雀无声了。而在国外的中国人,自从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首先获得诺贝尔奖(物理)以来,接着丁肇中、朱棣文、崔琦、李远哲、钱永健、高锟也都相继获得了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而在人文科学(即社会科学)方面,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xxxx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高行健自从出国到巴黎后,因为出版了一部深刻描述“文革”时期中国人的人性和社会形态变异的长篇小说而获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胡耀邦亲自到西藏去纠正了一系列祸害极大的极左路线和政策,邓小平又提出,只要是xxxx承认一个中国,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xxxx就放弃了西藏独立的主张,在以后的近三十年里,他始终都宣称西藏属于中国,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也主张通过与大陆中央政府谈判来解决问题,但他认为西藏的国防、外交、经济等方面可以归中央政府管辖,而在宗教和藏传文化方面要求藏人高度自治。国际主流社会就是因为xxxx主张的改变因而可以避免流血冲突,八十年末颁发给了他诺贝尔和平奖。
由于许多主观客观因素,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些获奖的海外中国人,特别是获得人文科学奖,又有多少人知晓、了解和关注呢?他们的知名度又如何呢?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长春市机场外聚集一大群年轻人要欢迎从香港来的歌星(四大天王之一),当李政道从飞机上下来后受到一小部分人热烈欢迎时,这一大群年轻人竟然个个都不知道李政道是谁?还要纷纷追问李政道是那路来的歌星?真是很无奈。
不久前,中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实行人才投资优先政策。换言之,即在人才的培养上要舍得花钱。无疑,加大人才培养的资金的确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我们的教育和科研经费一贯少得可怜。看看有许多大学的在读博士生直到现在一个月还只能拿区区四、五百块人民币,这点钱除了给自己糊口外,谈不上去买书深造,更谈不上去研究新领域知识了。更有不久前在经济最发达的上海的海事大学,发生了一位在读女硕士生因为贫困不能为探视母亲解决住宿问题,而被逼无奈自杀的惨剧。
教育资金投入的多少,教育费用的是否充裕,是教育是否能够普及大众和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遗憾的是我国的教育经费的投入至今在世界排名中仍然是非常落后的。据2010年4月上旬《杂文选刊》的报道:【目前,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度工作要点,表示
“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只是“促进”,而不是“保证”。4%实在是个老话题了,我们说了十六年,心痛了十六年。全国政协委员沈士团也提了十六年,从黑头发说到了白头发,人称“沈4%”。谁也没有想到,原本设计的短跑赛制,竟然变成了“跨世纪长跑”。1993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并且表示教育经费在“本世纪末达到GDP产值4%这一目标”,结果到2000年落了空。2004年,教育部长当着众人的面,宣称“用三年时间一定达到4%的目标”,结果确实真的没有达到。2006年,这一目标被写进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教育法》也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教育经费的增长要求。可数据就是这样地冰冷,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处于历史的最高水平,也只是
3.48%。中国的教育经费比例是联合国规定标准的三分之一,比非洲的穷国乌干达还低??我们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从1978年到2003年的二十五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经快速增长了八十七倍。2005年,光是官员们的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三项相加高达六千多亿元(也有另外统计的数据这三项的官场支出共高达一万亿元)。而这六千多亿元相当于全民九年制义务教育投入的五倍。我们可以GDP最低“保八”增长,可就是不能实现教育占GDP“保4%”的比例!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都占GDP的7%至10%,越是发达国家占的比例越高,多为超过10%。但是我们国家竟然还有人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只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了占世界18.45%的学生”(美国占了世界教育经费的7%,就连印度也占了世界教育经费的5%)――这可都是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啊!??此刻,你还会相信有关方面鼓吹的“教育的重大战略地位吗”?你还会觉得4%只是个“也许财政支出面太多而顾不上”的问题吗?原来教育支出只是个“略占地位”罢了,也不是什么财政问题,说到底,它是个政治问题!】
是啊,这个问题让人困惑太久也心痛太久了。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治穷必须先治愚”“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至少让许多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们在长期等待后的失望之余,感到了这些宣传只不过是水中捞月、雾中观花、画饼充饥、海市蜃楼罢了。
然而,除了要有教育经费的充足保障外,如何创造一种良好的人才成长的社会人文环境、良好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甚至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制度体制的确立与运行(即民主与法治的健全保障)等,这些要素都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也是能产生杰出人才的绝对不可缺少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据《新民晚报》日的刊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的王庭大先生曾经对北京的中小学生1180名孩子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孩子们将来想从事的职业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企业家和老板,第二位是文体明星,想成为科学家的排在第七位,第八位是当工人和农民,而且第七第八位的人数寥寥无几(都是个位数)。这位科学家极其感慨并伤感地说:“过去我们不少同学小时候的梦想是想当科学家,但是现在我问过十几名中国大科学家,连他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愿意从事科学研究了”。】
这是一种潜在的时代危机!真的很悲哀。记得1958年我刚上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孙老师也书面调查过我们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事后孙老师告诉大家,选择想当科学家的人最多(17人),其次是工程师,第三位是做工人(也有12人),一个班级人数50人左右,想当科学家的人与想当工人的人相差不多,大家都觉得很自然很正常,同学之间谁也没有谁瞧不起谁,关系都很融洽。想不到过了50多年,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念与过去年代比较一下竟然大相径庭,真是让人心寒!
2005年,我看到一份报道,关于教育的两份预言和现实结果,很有深刻意义,也值得我们中国人深思,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1979年6月,中国曾经派出了一个教育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小学和初中教育,回国后写下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见闻录部分有以下文字:学生无论品德优劣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却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掉个个儿好象都易如反掌似的。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的教学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们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在同时,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教育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见闻录部分有以下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背在腰后,除非老师提问时举起右手,否则不会轻易改变。7点以前在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他们边走路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个数量很大的作业,叫做“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的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会称赞为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鼓励证书,其他人则没有。结论是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25年过去了,就在这四分之一世纪期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育了43位杰出人才获得了诺贝尔奖和产生了197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却还没有哪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杰出人才,而这一时期,中国已经抛弃了前三十年执行的祸国殃民的极左路线,在表面上或者只是在形式上已经宣传重视知识、重视知识分子、重视人才,并且培养了大量大学生,出现了大量的普及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不断填补了“文革”浩劫结束后我国人才奇缺的空档,也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大量紧缺人才和骨干建设人才,但是杰出的人才、即具有世界影响的创造性大师级人才和全球开拓性的领军人才仍然没有出现。
这两份关于教育的预言都大大地错了!却有着令人无穷回味的深意。设想一下,如果两国的教育模式依然如此,再过25年,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同美国的差距将会增大还是缩小?这是个非常急迫的重大问题,我们将拭目以待。
美国的教育以人为本,及其重视人的潜力的开发提高,重视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开发提高,重视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他们具备及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探索研究环境,从不迷信老师和书本的权威,有强烈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自信力,他们也没有受到许多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面的思想束缚以及压制个性特长发展的阻扰,相反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激励和赞赏,由于美国良好的制度体制造就了他们有很大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在这种浓郁的人文环境下,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是毫不奇怪的,尤其会出现杰出人才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们的教育最近三十年来始终以分为本(之前三十年主要是极左思潮破坏了教育大环境),最重视的是应试教学,一考定终身,忽略甚至不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分数代替一切,不重视甚至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老师和家长的权威不容挑衅,而且对孩子的“奇思异想”容忍度极低。学生们始终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施加的各种清规戒律和思想禁区的严厉束缚,他们也始终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条件,只能选择死读
书,读死书,甚至许多人向拜金主义、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方向变异沉沦,奇怪而心痛的是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还会经常鼓励这种变异沉沦。在这种压抑个性特长,像机器大生产制造清一色产品,不允许有个人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而且在人文环境又很差的情况下,能够涌现杰出人才那将是及其困难的。
如果有人不信,我再选择一篇读了绝对会使人心灵震撼的文章,《资讯城周刊》第51期:《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向何处去?》:【2007年高考之后,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顶尖”高中生参与。其中美国有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2007)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也是被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双方各有几十人,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财富和美”的选项中每人只能选两项。节目中中美学生表现的价值观的强烈对比令人心灵极其震撼: 美国的学生几乎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我们的学生却都选择了“财富”和“权力”。美国学生为什么几乎一致选择了“真理”和“智慧”呢?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在中国,只有拥有权力才能拥有一切。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和“财富”外,其余的所有学生都选择了“财富”和“权力”,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的。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与我国数千年养成、半个多世纪强化的封建官本位的腐朽观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普遍蔓延的对于金钱的过热过度追逐的深深影响有直接关系;孩子们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和折射出了我们的文化教育正确价值观的严重缺失和社会政治环境中存在的许多不良影响。节目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到吟咏茶马古道,然后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人一句,一会又是一个人深情地背诵,后又是大合唱。最后对非洲的援助计划竟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一个留美华裔作家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想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国的学生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从我们也许都想不到的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那些预算竟然精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为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稳重不同,我们的学生却只会吟诗弄赋。从节目表现的东西和内容来看,中国学生完全与社会实际脱钩,目光短浅,而且欠缺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空谈。该展现出理想和崇高精神的时候,中国学生却要追逐金钱和权力;该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中国学生却又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际地轻轻飘浮。由此我们不禁感叹:到哪里去寻找既有良好理想目标又能脚踏实地做事的公民呢!】
看了这篇报道后我相信任何有良知的中国公民都会痛心疾首,会深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异现象?
中国缺少杰出人才的诞生,如果你要全部责怪教育界的问题,那只是以偏代面,教育界也是处在社会大环境之中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体制的好差,最最直接影响或主导了学校、家庭、单位的每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这就是称之谓“环境造就人”。
我国人才的群体基础――知识分子,曾经遭受了长达三十年的人身的残酷迫害和无情摧残,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被羞辱为“臭老九”和“资产阶级附庸”而被打击、被批判、被贬斥、被
整治,超过20%的优秀知识分子被镇压为“右派”、“反革命”、“反动学术权威”、“里通外国的敌对分子”等等的“阶级敌人”而沉沦于地狱之中,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根本抬不起头来,他们被长期作为“阶级敌人的同盟军”进行长期而冷酷的“资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大规模的人身侮辱,他们一边接受批判改造思想,一边进行惩罚性的体力劳动,使得他们身心交瘁、颜面扫地,甚至殃及到青少年学生(简称知青)被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名的大规模上山下乡中去。我清楚记得41年前在农村的干部(复员军人)对我们知青的严厉训话:“是龙的给我盘着,是虎的给我趴着,有刺的给我拔去,有棱的给我磨掉。”“我是宁要奴才,不要人才;宁要走狗,不要优秀。”这两段话至今仍然在我脑海中时不时地冒出来盘旋一番。在这样恶劣的被极左思潮毒害的社会环境下,“文革”十年浩劫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被取消,那时“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臭知识分子必须老老实实接受思想改造和劳动锻炼,要脱胎换骨”等等的极左思潮盛行并弥漫在中华大地上,这怎么可能涌现出杰出人才呢?
人才的出现必须要有良好的宽松和激励的社会大环境,必须要给人有充分的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发展的空间余地。纵观古今中外,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会普遍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尊重并且是民众们仿效学习的表率对象,因为知识分子历来是社会的精英群体,它代表了社会的良知、理性、优秀、进步、文明与发展,但是在中国的现代却经历了这么一段黑暗而羞辱的历史,让人难以启齿。
除了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屈辱外,中国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也长期被人为抑制。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知识分子的经济收入还普遍低于工人群体,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言语如“制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弹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拿粉笔杆的不如拿扫帚杆的”“知识分子斯文扫地”等等,也就是说,“脑体倒挂”现象的泛滥使得担任复杂劳动的人收入比做简单劳动的人低,有创造性思维劳动的人收入比模仿重复性劳动的人低。早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就被打断了脊梁骨的中国知识分子又要为威胁自己的基本生存与生计而操心操劳,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下,不得不放弃了对中国社会应该承担的良知与理性的思考实践和大声呐喊的责任。
当代在中国做鲁迅式的人物肯定会遭殃和遇难。据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妻子黄宗英的回忆文章透露,1957年反右后在上海一次文化艺术界的座谈会上,华师大一位姓罗的教授斗胆问了毛泽东一个问题:如果鲁迅先生还活着,那今天他会怎么样呢?毛回答:“他要么坐牢,要么不再写文章了。”这就是当代中国发生了无数血淋淋的痛苦事实和至今仍然延续着许多阴暗迫害的历史与现实。想一想,缺乏了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知识分子,即严重缺乏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怎么可能涌现出杰出人才呢?
当今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社会风气及其败坏,道德环境非常堕落。据公安部网上透露:从1998年起我国的刑事和经济犯罪案件以每年20%至30%的惊人速度递增,社会治安和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最主要原因,还是制度体制的严重弊端所造成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官本位体制的弊端已经造成了众多的人们向往和追求“新五子登科”,即“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娘子”,贫富越来越严重的悬殊差别使得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越来越边缘化和冷落化,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抛弃了纯洁理想和人文精神。这种歪风邪气已经蔓延和侵蚀到了天真幼稚的孩子们身上,不久前,曾有记者询问了一位广州8岁女孩长大了想做什么,女孩回答:“想做贪官”,又问为什么,她回答:“因为钱可以来的又多又快”。真的吃惊这么小的孩子思想竟然被污染到这么严重的地步,真不可想象。“有权就是爹,有钱便是娘”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国为什么最缺少的是杰出人才?10等内容。 
 钱学森去世了, 留下了一句话: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 2页 1下载券 中国为什么最缺少的是杰... 7页 ...  当前中国科技落后、顶尖人才缺乏的真正原因_教学研究_...‘冒’不出杰出人才。 ”我不否认钱 老之问的...中华民 族有着比其他民族更为优越的聪明才智,这已...  中国如何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选填,简要介绍文档...中国为什么最缺少的是杰... 32页 1下载券 人才成长的规律 1页 免费 优秀教...  一所高校一次评估的接待费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造就了中国教育界的 一大批...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中国 的杰出人才也会由此不断涌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由此有必要从情商方面浅谈一下,我 们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二...2. 中国的大学缺乏一批具有高情商的优秀老师 中国的大学缺乏一批具有高情商的...  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英语口译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如果要说到差异,在 我看来最大的差异,是中国的学生缺乏自主的思维和创造性的...  由此又必要从情商方面浅谈一下,我 们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由此可见,我们大学亦缺乏自由之风。我们的大学需要自 己的自由,需要大学自己的...  中国历史最经典的七个人才案例
20:13...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轻气盛呢&.汉景帝通过吃肉 这件...第二天, 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  浅谈中国杰出人才培养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浅谈中国杰出人才培养学院:纺织...中国为什么最缺少的是杰... 32页 1下载券 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 5页 1下载...2015关于人才及人才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
2015关于人才及人才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
编辑:limin
  1、任人唯贤战略
  &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是任人唯贤的具体体现,绝不能任人唯亲或者只用比自己能力低的人。大胆使用人才还必须强化大局观念,强化以国家、集体、单位事业发展为生命的观念,使所用之人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2、岗位轮换战略
  岗位轮换的作用:一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岗位轮换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间的隔阂和界限,给协作配合打好基础。轮换也有助于职工认识本职工作与其它部门工作的关联,从而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另外,对管理干部来说,在基层岗位进行轮换的经历,有助于使他们保持体察下情的谦虚态度,从而减少了造成上下级之间离心离德的可能性。二是多岗锻炼,培养人才。企业要培养出能够独挡一面的复合型人才,内部的岗位轮换可以说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三是消除不满,激励员工。适当的轮换岗位会使人有一种新鲜感,而且也会让人感到领导对自己的重视,感受到领导是在有意识地全面培训自己,因此会在新的岗位上施展自己更大的才能。这种方法既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又能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四是避免僵化,利于创新。长期从事于某一项工作的人,不论原来多么富有创造性,但是在经过时间的消磨后,都将会逐渐丧失对工作内容的敏感而流于照章办事,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企业通过定期进行岗位轮换,能促使职工保持对工作的热忱和发挥出创造性。五是适时轮岗,防止腐败。岗位轮换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消除小团体、避免一些要害部门的人员因长期在一个部门而滋生腐败。
  3、适才适用战略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人才也像物质、货币等生产要素一样进行统一分配,人才不但没能成为重要的资本,反而成了单位的负担,人才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据中国科协对全国21个省市的有关调查显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有64.1%作用发挥不到50%,总体人才浪费52.3%,全国大约有494.4万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处于闲置或在职待业状态。
  人才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用人一定要用其长,避其短,不能要求人才的性格、爱好、才能、气质样样都合领导的心意。在工作中,要给人才创造一个用武之地,宽松环境,使人才能锋其锐利,真正起到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作用。要给人才锻炼的机会,显露本领的时间。
  (四)稳定人才战略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户籍制度开始放松,福利分房制度也逐步被取消,以前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靠户口、分房等留人的政策早已失去了引力。加入WTO以后,国外资本将大量涌入,跨国集团将实行人才本地化的发展战略,降低生产成本,必然要寻求国内人才。因此,留住人才应提到战略的高度。
  1、薪水留人
  物质条件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比较高,而工资水平相当低下。事实上,这样的待遇与他们的实际素质和能力并不匹配。因为从这些人员的构成、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看都比较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也比较大,如果在待遇方面没有相应的体现,难免造成人员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在计划体制下,因分配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存在,使人员的流动还不明显。而在市场经济下,投入要取得收益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再加上入世后跨国公司高薪的诱惑,机关和企业就更难留住人才。因此,适当增加薪水,成为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近日,我国公务员再次提高薪水15%,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
  2、满足人才多样性的需求
  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升迁的机会、发展空间、受人尊重、关系和谐、职业机会、公平程度等等,成为影响人才流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根据人才更高层次的需求,形成一条顺畅的升迁渠道,让那些工作卓有成效的人有及时升迁的机会;创造一个很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尽可能地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整体;指导人才制定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并使之与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结合,让个人的发展与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留住人才。西门子公司每年要吸收3000多名高级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的各个部门及设在国外的企业与机构,为留住国外人才,主要措施有提供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充分地信任和使用,直至委以重任。
  四、实施人才战略的有关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
  新时期的领导者要有求才之心,识才之眼,爱才之德,用才之胆,育才之道,容才之量。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敢于使用跟自己疏远的人,比自己才能高的人;甚至曾经反对过自己或意见不一致的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量才施用,因人施用,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用。有些领导在用人方面,不能正确坚持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不能任人唯贤,而是任人为亲,或者是拉关系,看情面走后门;或者是论资排辈,轮流坐位;或者是朝里有人好做官;甚至大搞钱权交易,更有一种病态现象,在使用人才时,惧怕权力、能力、利益等方面对自身构成威胁,造成压力,嫉贤、妒能,严重地损害了人才的自尊,导致人才严重流失、浪费,使人才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
  要从社会的需要、价值创造能力、资源稀缺程度来认识人才。树立人才资本的战略意识,增加人才资本的投入,美国1990年度的教育开支达353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6.8%,超过军费开支;1999年教育开支增至6350亿美元,是1990年的1.8倍。
  (二)吸引人才
  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积极吸引紧缺人才。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各类人才,要不拘一格、千方百计引进来。引进人才一定要注重质量和效益,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同时也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定的发展空间,才能留住人才。
  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是吸引人才最快、最经济的办法。他们有的从事社科领域的研究,吸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结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改革思路。还有许多人投身大中型企业,或创办实业、组建公司,把自己所学的金融、期货、证券、贸易、经营管理、工商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运用到国内,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的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美国为了大量吸纳国外人才,从1990年开始实施&H-IB计划&,每年给世界各地的6.5万名优秀人才发放签证,2000年签证名额增至11.5万人,2001至20xx年又将每年的名额增至20万人。目前,美国有近60%的高技术公司的外籍专家比例超过90%,计算机产业领域50%以上的博士是外国人,&硅谷&企业中有约40%是外籍高级工程师。
  (三)培养人才
  加强培养,不断充电,培育栋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对人才重使用,更要注重培养。
  1、岗位培训
  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在岗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对于岗位轮换的进行转岗培训。很多企业定期举办岗位培训班,外请专家为学员上课。以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
  2、学历培训
  学历培训主要针对在岗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具有专业技能,但没有文凭。对这样的人才进行学历培训既可以扩大他的知识面、知识的深度,又可提高企业整体学历水平。
  3、定向培养
  企业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选择优秀的人才到高等学府进行定向培养或下基层。对于职位升迁的人才,一般都要定向培养一段时间。其作用一是拓宽和拓深人才的知识面,二是使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RIPED在提拔人才前,将所选人才都要在油田挂职锻炼一年,使人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
  4、出国培训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人才国际化,未来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等都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应培养和集聚一大批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战略思维及世界眼光的人才,不仅如此,更多的是着重培养人才适应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素质,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
  中国石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把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始终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下发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暂行规定》,以规范和加强培训工作。构建了股份公司员工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制定并开始实施&23455&人才培养工程,即到2005年,股份公司要培养出200名高级管理人才、300名高级专家(包括装置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400名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复合人才、500名有权威性的各类监督人才和500名青年高级技师。为缩小与国际大公司在人才方面的差距,为公司发展创造优势和发展后劲,中国石油每年选拔业务骨干赴国外攻读学位、岗位见习和专项培训,选拔高级管理人员赴国外攻读MBA。
  (四)激励人才
  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有了这种人才激励机制,人才资本和价值能够真正实现。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一项研究表明,员工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其能力的80%~90%,而在仅保住饭碗不被开除的低水平激励状态,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
  激励分物质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以适当的物质手段刺激人才,以唤起他们对欲望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并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进人们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识。物质激励包括工资激励、奖金激励、福利激励等。精神激励是一种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极大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政治教育、倡导企业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精神激励有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等等。如中国石油系统定期评选&十佳青年&,为年轻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还为其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每年每个员工都有带薪假期,还根据不同工龄,组织职工疗养;工会定期举办运动会、爬山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文体活动等。
  (五)改善环境
  实施人才战略,离不开所处的环境。有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固然重要,但创业环境也很重要。创业环境固然包括各种相关的物质条件,但大量事实表明,其他如社会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等等,也是构成创业环境的重要内容,甚至比物质条件更重要。良好的创业环境意味着要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1、完善制度
  把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分配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并形成制度。其中,要建立能体现人才价值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从横向说,应根据经营业务的不同和岗位系列的不同,建立若干系列的工资体系;从纵向说,根据工作任务和技能划分若干层次。要打破平均主义,拉开分配档次。对优秀的人才在报酬分配上要给予倾,以体现人才的价值,做到待遇同责任、贡献相匹配。中国石油建立了人事工作&六个新机制&:任用机制、用工机制、考评机制、分配机制、培训机制、约束机制。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的载体,不可缺少。愈是成功的企业愈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它具有导向、凝聚和规范的作用。企业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工作环境。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造就令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激发和释放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增加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责任感,才能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石油大力倡导并积极培育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并在各项活动中奉行以下基本准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整体价值高于局部和个体价值,三是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四是顾客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六)建立人才资源库
  加强人才资源管理的现代化,结合企业和人才双方的需要,建立企业人才资源库,全面收集人才信息,既要有业务纪录,又要有心理、家庭、特长和性格特点的反映,并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加工,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同一性,使其成为人才资源决策的依据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要有计划地引进、储备、培养、调剂企业人才资源并进行动态管理,既要防止人才流失,造成人员结构断层,又要避免人浮于事,造成人才浪费。
  五、结语
  企业人才战略的关键在于实施。人才战略的实施应根据具体的企业制定具体的对策。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2015关于人才及人才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相关推荐
[2015关于人才及人才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559294" data-title="2015关于人才及人才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视人才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