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经济热点辨析:我国经济中长期走势怎么看

当前位置 :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走出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误区
& & & & &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当前,一些人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存在认识误区,突出表现为不能辩证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我国基本国情的&不变&之间的关系。
  误区一:有人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基本国情没有变,表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不受基本国情的制约。产生这一误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并且不断发生阶段性变化的历史过程。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其特征不可能不发生某些阶段性变化。因此,这一很长的历史过程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划分为几个相对较短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会因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现新的变化,但从根本上说仍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分析是符合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断,这一新的重大判断是符合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同样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社会主要矛盾之所以发生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今天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以往几十年相比已不是同一发展水平。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具有相对稳定性;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具有相对变化性,不同的现象可以有共同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是本质,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变&的相对稳定性;社会主要矛盾是现象,具有&变&的特性。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基本国情没有变,并不意味着社会主要矛盾不受基本国情的制约。
  误区二:有人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表明我国社会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质&的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可以改变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认识。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
  社会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贯穿于社会发展始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我国社会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质&的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社会需要角度看,人民的需要由过去相对简单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为更高要求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需要也日益增长,这主要意味着社会需要的层次在提升、内涵在拓展。从社会生产角度看,我国社会生产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发展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两个方面的情形表明,&量&的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显而易见,但相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目标来说,这只是&量&的积累和&量&的变化,并不是&质&的根本性改变。正因为如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贵阳市环境信息中心
http://www.gh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号-1 &&&& 网站标识码:人民日报热点辨析:促进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2016年我国经济实现了6.7%的增长率。在整体低迷的世界经济中,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说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前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难以再现。于是,一些人产生了忧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会不会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甚至拖累经济发展?实际上,从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三个方面看,只要措施得当,社会保障就不仅不是经济发展的负担,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观点认为,社保缴费会增加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进而限制其扩大再生产,因而社会保障会拖累经济增长。这种观点犯了过于简单化的错误。社保缴费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如果谁都不缴费,社会保障费用从何而来,劳动者又怎能安心工作、放心消费?应当看到,企业的成本远不止社保缴费这一项,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时,政府一般会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为企业减负。例如,2016年,我国把降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通过大力减税降费、下调电价、降息等措施,合计降低企业成本约1.5万亿元。
有观点认为,社保缴费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抑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社会保障会使劳动者产生福利依赖,不愿意积极工作,因而社会保障不利于增加就业。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如前所述,如果能通过其他配套措施为企业减负,那么,其用工需求并不会减少。而是否会出现福利依赖,则取决于福利政策的具体设计。如果一个人在失业后可以无限期、无条件地领取高额失业保险和救济,那他很可能会成为依赖福利的懒汉。但现实中,失业保险设计已纳入了降低福利依赖的考虑。例如,我国《失业保险条例》明确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失业保险金的标准要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果把社保待遇高低与就业时间长短联系起来,那么,社会保障还会促进就业。
有观点认为,规模庞大的社会保障有可能推高通货膨胀。理由是如果社会保障制度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入不敷出,政府财政又不堪重负,就可能通过超发货币为社保融资,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但目前并无有力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尽管欧洲福利国家近年来经历了人口老龄化,但它们通过提高退休年龄等方式控制社会保障成本,避免了以通货膨胀为代价为制度融资。事实上,社会保障还有“经济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在经济繁荣期,随着就业人数增加、工资提高,社会保障收入增加、支出减少,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期,随着就业人数减少、工资下降,社会保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有利于刺激经济。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稳定价格水平和宏观经济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只要有科学的政策设计、合理的配套措施,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是积极的、正面的。还应看到,社会保障具有保障人们基本生活、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积极作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我们应全面看待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效益,不断优化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人民日报热点辨析:客观看待中国经济前景
  近年来,国外媒体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前景颇有争议。有的认为21世纪仍是美国世纪,有的则提出中国世纪即将开始。我们在国际经济发展比较中,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而应理性客观看待我国经济发展前景。
  我国经济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新中国成立后,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高速度持续发展,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7%,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近2倍;经济规模的世界排名由1975年的第九位跃升至如今的第二位,约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经济规模的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2元增加到2014年的46629元,按当年汇率均值计算达7591美元,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如果同美国作一简单对比,就会更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据麦迪森主编的《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中的数据,1820年美国GDP为124亿美元;1952年中国GDP为679亿人民币,按1990年汇价为142亿美元,与美国1820年的GDP大体相当。美国经过180年发展,到2000年GDP达到10.28万亿美元;新中国经过65年发展,到2014年GDP达到10.36万亿美元,与美国2000年的GDP大体相当。可见,从经济总量看,新中国用65年取得了美国用180年取得的经济成就。
  我国经济前景光明。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再次响起。客观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比前几年有所减缓,但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经济发展前景最好的国家之一。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通道,未来20年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实力。主要依据在于: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信息化方兴未艾,经济增长潜力巨大;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大量涌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将创造大量商机;金融体系整体稳健,外汇储备充足,具有较强的抗外部金融冲击能力;科技创新水平正由跟跑、并行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将从总体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务实合作深入发展,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促进我国与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等等。
  不必纠结于何时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尽管外界有种种议论和预测,但我们自己不必纠结于何时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更不能被别人的议论和看法牵着鼻子走。这是因为,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不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我们拼搏努力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目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我们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谱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篇章。(黄振奇 黄海燕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社会保障拖累经济发展的看法太片面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促进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日05:20&&来源:
  2016年我国经济实现了6.7%的增长率。在整体低迷的世界经济中,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说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前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难以再现。于是,一些人产生了忧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会不会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甚至拖累经济发展?实际上,从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三个方面看,只要措施得当,社会保障就不仅不是经济发展的负担,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观点认为,社保缴费会增加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进而限制其扩大再生产,因而社会保障会拖累经济增长。这种观点犯了过于简单化的错误。社保缴费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如果谁都不缴费,社会保障费用从何而来,劳动者又怎能安心工作、放心消费?应当看到,企业的成本远不止社保缴费这一项,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时,政府一般会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为企业减负。例如,2016年,我国把降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通过大力减税降费、下调电价、降息等措施,合计降低企业成本约1.5万亿元。
  有观点认为,社保缴费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抑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社会保障会使劳动者产生福利依赖,不愿意积极工作,因而社会保障不利于增加就业。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如前所述,如果能通过其他配套措施为企业减负,那么,其用工需求并不会减少。而是否会出现福利依赖,则取决于福利政策的具体设计。如果一个人在失业后可以无限期、无条件地领取高额失业保险和救济,那他很可能会成为依赖福利的懒汉。但现实中,失业保险设计已纳入了降低福利依赖的考虑。例如,我国《失业保险条例》明确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失业保险金的标准要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果把社保待遇高低与就业时间长短联系起来,那么,社会保障还会促进就业。
  有观点认为,规模庞大的社会保障有可能推高通货膨胀。理由是如果社会保障制度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入不敷出,政府财政又不堪重负,就可能通过超发货币为社保融资,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但目前并无有力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尽管欧洲福利国家近年来经历了人口老龄化,但它们通过提高退休年龄等方式控制社会保障成本,避免了以通货膨胀为代价为制度融资。事实上,社会保障还有“经济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在经济繁荣期,随着就业人数增加、工资提高,社会保障收入增加、支出减少,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期,随着就业人数减少、工资下降,社会保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有利于刺激经济。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稳定价格水平和宏观经济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只要有科学的政策设计、合理的配套措施,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是积极的、正面的。还应看到,社会保障具有保障人们基本生活、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积极作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我们应全面看待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效益,不断优化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编:王政淇、文松辉)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客观看待中国经济前景
  近年来,国外媒体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前景颇有争议。有的认为21世纪仍是美国世纪,有的则提出中国世纪即将开始。我们在国际经济发展比较中,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而应理性客观看待我国经济发展前景。
  我国经济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新中国成立后,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 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高速度持续发展,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年,我国GDP年 均增长9.7%,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近2倍;经济规模的世界排名由1975年的第九位跃升至如今的第二位,约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经济规模的6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2元增加到2014年的46629元,按当年汇率均值计算达7591美元,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如果同美国作一简 单对比,就会更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据麦迪森主编的《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中的数据,1820年美国GDP为124亿美 元;1952年中国GDP为679亿人民币,按1990年汇价为142亿美元,与美国1820年的GDP大体相当。美国经过180年发展,到2000年 GDP达到10.28万亿美元;新中国经过65年发展,到2014年GDP达到10.36万亿美元,与美国2000年的GDP大体相当。可见,从经济总量 看,新中国用65年取得了美国用180年取得的经济成就。
  我国经济前景光明。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再次响起。客观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比前几年有所减缓,但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增 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经济发展前景最好的国家之一。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通道,未来20年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实力。主要依据在于:工业化、城镇化 尚未完成,信息化方兴未艾,经济增长潜力巨大;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大量涌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一 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将创造大量商机;金融体系整体稳健,外汇储备充足,具有较强的抗外部金融冲击能力;科技创新水平正由跟跑、并行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 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将从总体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内生增长动力;“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务实合作深 入发展,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促进我国与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等等。
  不必纠结于何时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尽管外界有种种议论和预测,但我们自己不必纠结于何时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更不能被别人的议论和看法牵着鼻子走。 这是因为,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不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我们拼搏努力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 美好生活。目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我们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 断谱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篇章。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网编辑:江妍)
更多关于的新闻
您还能输入300字
数据加载中……
日,NASA发布...
明天(11月3日)起至11月7日,...
当地时间10月31日,埃及飞往俄罗...
历时半年的米兰世博会将于10月31...
已入深秋,上海的菊花全都开了,你想...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上海环球...
你知道吗,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多肉植...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集体经济 人民日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