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境外子公司加强财务监管管

还没有账号
邮箱登录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阅读并同意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
在线咨询: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
在线咨询:
浅谈施工企业境外项目外账税务管理
发布日期:来源:编辑:
   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明显的下滑,境外投资成为很多企业走出困境的新的增长点,国家也提出了
&走出去&战略的要求。但是境外投资要面临的税务问题成为境外投资项目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很多企业试图通过设计投资架构而达到节约税负的目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不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印度等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都采取了严厉的反避税措施,这对于境外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根据中国税法规定,境外投资需要就全球收入,缴纳25%企业所得税。中国企业取得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以及股权转让所得,该项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可以在一定限额内,按照&分国不分项&的原则,抵免其中国企业所得税。  
一、境外税收管理的问题  
1.国家境外投资政策问题  
根据项目财务报表确定为工程所在国财政税务的格式形成外帐,这一性质不得随意改动,所得收入必须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一些规定。由于各国税收政策的不同,必然造成承包商的不同收益。在国内税法中,对境外投资的税收政策规定非常笼统,实际操作比较困难。目前,对跨国企业所得的课税政策主要包括采用抵免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和跨国企业在东道国所享受的减免税待遇实行税收饶让抵免。我国缺乏发展对外工程承包的相应的法律法规,造成市场经营秩序混乱。  
2.缺乏所在境外国家的税收政策研究  
主要是缺乏对所在国的税制和相关法律研究。在我国诸多的境外工程企业对本国的税收政策很熟悉,但是对于境外税收不是太了解,更不可能谈及国际避税研究,这样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不必要的损失。目前在国内对于境外石油市场的税务研究普遍存在认识不够,对合作方的税务管理研究不够细致等问题。因此,
石油企业相关人员应该放眼国外,加强境外税收政策研究,能够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3.税务管理组织混乱  
在境内、境外所得汇总合并纳税时,还有一个障碍就是各个国家的会计年度不同,纳税年度也不同。企业所得税又是一个实行年终汇算清缴的税种,导致对境外所得的税款抵扣计算复杂也不科学。目前对境外投资所得税管理权限的隶属关系与境内总机构的所得税管理是一致的,而所得税的管理分属国税和地税,并因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不同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  
4.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工程承担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从管理层面上看,缺乏优秀的境外税务管理人才就导致了中国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竞争时的先天不足。境外税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语言、对外税务合同管理经验、有关的国际经济贸易知识。许多企业向外输出人员不是本着培养人才的目的,而是将之变相为一种公司待遇,企业员工轮流出去,钱花了不少,但始终无法形成一支本公司进行对外工程承包的核心力量。  
二、境外项目税务管理策略  
从国际政治和国民经济增长需求的战略高度对中国国际合作提出的要求,在承包国外工程项目时,承包商除了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所在国的税收种类、税率、征税方式和税务征收办法外,还要从会计制度以及签订合同等环节采取各种合法的减税、免税和避税措施,以提高承包工程的经济效益,避免遭受经济损失。  
1.正确选用当地允许的会计核算方法。  
不同国家对会计记账和核算方法有不同的规定,这对收益类税种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听取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和各类支出额的规定,就是我国成本支出范围及纳税调整的相关规定。  
2.重视合同中有关纳税的条款。  
聘请当地的律师向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承包合同,应确定是否符合有关减免税规定,明确可减免的税种以及需要办理的减免税手续。对成本加成合同,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一切与工程有关的税金的负担对象要明确。对固定价合同,因其涉及的税种较多,税率也不相同,最好的办法是在合同中规定由业主负责缴纳所在国的应纳税金,而承包商仅负责其本国的应纳税部分。  
3.将纳税筹划思想贯穿企业全过程  
企业领导要重视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作为一项严密细致的规划性工作,必须依靠领导层的支持才能实行。由于企业领导人的绩效考核大多与利润等指标相联系,节税的多少一般并不在考核范围之内,因此企业领导对纳税筹划的关注度很小、动力不强。纳税筹划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要求的财务管理活动,它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税收、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并且全面了解、熟悉企业整个投资、经营、筹资活动,从而设计出不同的纳税方案,作出最优的选择。  
4.加强与国家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  
目前,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时期,税收法律法规不够规范也不够完善,同时稳定性也差。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税务机关在整个企业纳税筹划有效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税法未明确规定的领域中,税务机关具有最终裁定权,而且企业的相关财务、税收工作都要有税务机关的支持。  
5.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活动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操作程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因此,油气田企业的纳税筹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此外,要用长远的眼光来选择税收筹划方案。  
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机遇,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外部税务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内部调整、扬长避短而逐步加以克服,内部税务管理劣势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和规避。我们相信,只要掌握和运用好国际通行的一些基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工程企业一定可以有效实施外闯国际市场战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迅速发展和稳步成长的道路。  
【相关阅读】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对企业而言,股权到底改还是不改?怎么改?有那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规避的风险?本期的管理实践,将结合实践案例,同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一同探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传真:010-E-mail:.cn
京ICP备号-1如何有效监管央企庞大境外资产
如何有效监管央企庞大境外资产
“十二五”以来,央企境外资产总额从2.7万亿元增至4.9万亿元,年均增长16.4%;营业收入从2.9万亿元增至4.6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截至2014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但在审计方面,目前央企境外资产主要依靠企业自行审计,导致其账本成了一本“糊涂账”。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量国有资本将走出国门,央企境外资产透明化、公正化的问题也更加凸显。
随着央企上市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境外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但与此相对应的企业境外资产管理制度和手段却仍较为缺乏,境外资产管理水准和境外资产监管力度都亟待加强。不少企业在境外资产管理和境外投资监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境外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风险依然很大。
央企境外资产规模大、投资项目多、产业链条长,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管理难度。境外资产存续海外,受驻在国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经营环境差异的制约,一些企业境外机构需要以私人名义在境外注册公司、投资参股、购置资产或进行其他经营活动;还有一些境外机构在开拓市场阶段,由于规模小、人员少,难以实行内部控制制度;一些境外机构在工程项目完工后存在大量已提足折旧的施工机械设备,在转让、报废、损毁、盘亏时难以进行固定资产清理。这些错综复杂的现象给企业境外资产监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目前央企境外资产实物管理主要由境外机构负责,公司本部财务部负责对境外资产进行价值形态的管理,包括境外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境外资产会计报表管理,而更多的资产实物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基本由境外机构自身承担。一些企业在管理制度中对境外资产的主责管理部门未明确定位,或定位模糊,给境外资产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深入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很多企业对境内资产管理、监督做的相对较好,境内资产财务管理制度也比较健全完善,但在如何管理和监督境外资产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尚在探索阶段,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管理经验和模式,需要企业管理层、境外机构、项目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企业审计监察人员在实践中总结摸索。
境外机构权属、地产及房屋的产权管理不明晰。境外机构的土地及房屋取得方式各异,有的因历史原因以个人名义对外购买房产,有的房产系无偿转让形成但没有资产归属证明,还有一些境外机构以租赁方式取得,但租期各异,法律规定各异,境外机构的注册方式也因各国法律规定不同存在很大差别。一些企业疏于对境外机构注册文本、营业执照、地契、房产合同等重要资产文本的管理和监控,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规范,造成境外产权档案管理的漏洞。
企业境外机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均周期性轮换,人员流动性较大。根据国资委新出台的境外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注册人员变更应及时在驻在国当地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统一由中央企业向国资委履行产权登记手续。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的境外机构并未及时履行境外机构产权变更登记,造成注册人与实际法人情况不符。国有产权关系没有及时进行变更,不仅会给企业后续经营带来隐患,也不符合境外资产管理要求,加大了境外资产流失风险。
央企境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境外机构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目前很多企业在境外资产管理方面已逐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海外投融资和财务资金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在境外人力资源方面采取公司本部直接派驻和人才属地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但受传统管理体制和缺乏境外机构管理经验的影响,很多境外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仍缺乏健全机制,机构设置极不健全,企业管理极不完善,造成一些境外投资行为和国有资产管理长期游离于国资监管之外。一些企业对境外机构只要求其完成年度财务预算指标与年度经营任务即可,忽视对境外机构经营状况、资产管理、内控体系、风险管理的关注和控制。目前很多企业的境外机构大多实行承包经营式的管理模式,在产权关系仍不明晰的情况下,这种管理模式很难保障国有企业出资人权益,容易使境外机构过于关注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对境外资产的环节管理和控制,导致境外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内控体系缺失。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属于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境外存续的特殊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又需要企业单独制定针对境外资产的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和过程监督。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境外管理制度要么过于简单化形式化,没有风险防控点,要么执行措施乏力,没有形成管理、监督、防控的境外资产管理体系。一些企业甚至在境外资产制度建设上存在盲区,制度和机制的空白不仅给境外资产管理和监督带来难度,也极容易造成境外国有资产失控甚至流失。
企业境外机构财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仍不够规范、健全,给境外资产管理带来难度,造成境外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目前,央企海外机构大都建立内账、外账两套账务体系,外帐应对当地法律、财务和税务的相关规定,内账则反映企业真实财务、资产状况,并保证与境内母公司财务核算体系口径一致。两套账目体系的存在尽管有其客观理由支撑,但一定程度上也给境外资产管理带来风险,加大了资产流失甚至出现违法现象的发生。一些企业境外机构利用两套账目违规设立“小金库”化公为私,或者以投资实体为名通过两套账非法、隐匿性转移境外资产;一些企业的境外机构甚至未设立专职财务人员,财务工作和报表汇总均定期由公司总部财务人员代为完成,公司总部仅以所属境外企业的财务报告和报表上的数字来了解其资产状况,造成境外机构的日常资产管理疏于管理和监督,企业总部亦无法有针对性对境外机构实施资产效益的考核和评价。
受海外机构设置及人员的局限,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均未在境外机构设立专门审计监察部门,因此对海外机构及所属海外项目的审计监察均由公司总部审计部门行使,很多企业的审计任务繁重,真正对境外资产效益实施专门的审计较少;由于企业管理链条长,实施企业境外资产监察的组织协调也较为复杂,造成企业财务审计和监察力度乏力,直至境外机构资产出现流失和海外经营出现重大漏洞或失误后,公司总部才开始介入现场审计监察及账务清理。因审计监察环节的薄弱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事例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出现。
全面梳理企业境外资产真实情况,为后续管理和监督夯实基础。境外资产主要涉及产权归属、境外投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情况复杂,需要企业对境外资产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海外清产核资,摸清企业境外资产的实物存量和管理现状,对做法不规范和制度建设缺失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海外投资制度建设,构建“促进企业提高执行力、强化内部管控、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体系和操作规程。2011年6月,国资委公布了针对央企境外资产监管的两份重要文件,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规定,表明维护境外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已纳入政府出资人的监管视角。央企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企业实际,在全面梳理境外资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境外机构管理制度建设和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总部层面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梳理健全境外资产管理制度、境外资产责任追究制度、境外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境外资产文件归档制度等相关管理办法。办法应涉及产权、财务、风险、内控、投资等方面,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境外资产管理,在企业建立起完善的既符合固定资产管理一般要求又符合境外资产管理特殊要求的管理体系;在境外机构层面,应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构,加强内部制衡,保证境外投资决策程序的科学,从源头上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强化企业管理和风险管控。
企业应建立起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和使用管理三个管理体系,切实履行和发挥对企业境外资产的管理职能。包括保障企业境外资产所有权、强化产权约束、控制产权变动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监督等。企业境外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清晰部门管理权限,明确境外资产的主责部门,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和使用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日常联动、协商的工作机制,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和彼此控制,达到境外资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严格审批,责任到人,物尽其用,效益优先”的管理要求。
建立境外资产监管长效机制。央企在境外资产监管方面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公司董事会进行监管,另一种就是公司内部监管。企业应加强两个方面的监管力度,建立起境外资产监管的长效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及责任追究机制,并与惩防体系建设有效对接,重在预防,监督靠前,重点监督境外机构执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情况,及时排查境外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及管理漏洞,及时纠正管理中的违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监管机制和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努力使企业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目标的同时,履行企业境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社会职责。
加大企业境外资产专项效能监察和专项审计力度。企业应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和内部专项审计对境外资产的监督作用,把境外资产效能监察工作提到企业日程上来,对境外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审批、境外机构权属进行专项效能监察和内部审计,同时在对企业境外资产实施效能监察和内部审计时,应配备熟悉海外业务、熟悉财务、工程业务的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确保工作完成。
国有出资人和政府管理部门加大、延伸监管触角。作为央企出资人和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国资委和商务部应加大对央企海外业务指导和境外资产的监管力度,从政府层面出台完善境外资产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同时进一步推进并规范中央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行为,减少“走出去”过程中的盲目和激进,避免企业短期投资行为和过度竞争,保障境外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已经开启,其中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强化监管。针对央企境外资产监管难题,应该分别从资产、人、制度等方面进行监管细化。首先,需要对境外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此前,关于央企功能界定分类方案的初步意见已经形成。按照方案,央企将被分为公益保障类、特定功能类和商业竞争类,且不同类型的央企未来的改革方向也各有侧重。其次,要强化对人的监督。要让纪委、监察、审计、监事会等各自的功能与境外企业产业链条匹配起来,与境外人员匹配起来。尽快从制度规范,特别是从境外企业立法的角度去思考。进一步完善已有管理办法,从法制层面对境外企业进行更加规范化的监督和管理。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借用信息化网络来进行监管。
(来源:能源情报&
作者: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监事会巡视员& 李保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加强集团公司境外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 重点推荐- 商业会计杂志社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一、集团公司境外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境外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所在国的法律、文化、政治及经济等因素影响,财务管理环境比较" />
                    
·········
按标题搜索
按作者搜索
加强集团公司境外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集团公司境外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境外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所在国的法律、文化、政治及经济等因素影响,财务管理环境比较复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的差异使境外子公司在会计核算、预算编制、报表管理、资金筹措、资产转移、税收管理等方面有别于境内子公司,且金融政策、利率、汇率和外汇管制方面也比国内企业复杂。如有些国家对资本利得征税较高,在出售投资或资产转让时,就需要周全设计和考虑,以降低交易成本;对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要考虑如何操作来避免管制对经营的影响,还要合理合法。
(二)财务管理体制的双重性。所谓双重性,是指境外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既要满足母公司的各项制度及监管要求,又要受所在国有关部门的审查、约束。
(三)财务管理理念和文化的差异性。境外子公司由于地域、经济、政治等文化背景的差异,其经营理念、行为规范、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管理方式和国内企业差别较大。这种文化差异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会加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经营效率,甚至会导致企业失败。
(四)财务管理风险的多样性。境外子公司经营环境复杂性决定其所面临的风险与国内公司相比有很大差异。
二、加强境外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统一规范的境外子公司管理制度。
一是要考虑子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文化等。
二是要考虑子公司业务及经营管理特点。
(二)加强境外子公司资金的集中管理。境外子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涉及外汇、税收、法律、与跨国银行集团的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在对境外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是资金内部调剂问题。
二是内部资金调剂涉及税收问题。
(三)强化预算管理的审核和监督。由于境外子公司市场环境、经营环境的差异,给母公司的预算审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加强预算的审核及准确性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依靠所派财务经理。
二是加强对所报预算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沟通。
(四)重视境外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对境外子公司风险管理要注重投资和保值的管理,除了严格的控制制度及审批手段外,在进行外汇、利率、大宗商品等各种保值业务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谨慎选择各种套保业务的套保方式。
二是套保业务要根据实际业务量和需要,严格控制持仓量和交易行为,避免投机行为的发生。
(五)全面考虑税收管理方面的政策。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 & 《商业会计》杂志 图文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copyright & COMMERCIAL ACCOUNTING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订阅热线:010-(发行部)(编辑部)(传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强财务监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