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中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行政论坛》1996年06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
【摘要】:正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它具有统一的市场和完整的市场调控体系。这就要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还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中心,并受其调节,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调控制约方式。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应如何构建合理的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笔者认为:合理的政府、
【作者单位】:
【分类号】:F123.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金峰;[D];苏州大学;2006年
衡成军;[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晓丽,马晓东;[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李萍;[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温俊艳,叶蜀君,宫艳娜;[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吕丽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乔耀章;[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席丹;;[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彭向刚,王郅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詹国彬;[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余丽华;[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梁迎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郝锐;[D];武汉大学;2004年
高刃锋;[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当代广西;2011年12期
杨丽;张勰;;[J];时代金融;2011年14期
李响;;[J];商场现代化;2011年15期
陆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0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忠;;[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汤玉智;;[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李秀霞;;[A];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7年
;[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郭欣红;李海燕;;[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周燕;;[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邱旭霞;杨建军;;[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沈志军;李晓钟;;[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郑玉昕;;[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崔宗池;;[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闫松;[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何春中;[N];华夏时报;2001年
顾意亮;[N];人民政协报;2011年
陈惟;[N];文汇报;2006年
雁晨;[N];中国建设报;2008年
赵广帜 杜莉莉;[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梁忻;[N];中国企业报;2006年
雷蕾;[N];丽水日报;2006年
;[N];南方日报;2006年
孙芳华;[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儒;[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盛;[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徐旭永;[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杨扬;[D];天津大学;2007年
林帅;[D];湖南大学;2008年
孙小丽;[D];厦门大学;2008年
王慧军;[D];吉林大学;2007年
张晶晶;[D];江南大学;2007年
赵朋;[D];扬州大学;2007年
劳泰艳;[D];西北大学;2007年
补冯林;[D];重庆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浅析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析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_百度知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找了几个小时完全找不到啊。眼看明天就要考试了,大神们能不能帮小弟一把,20分的题啊。说什么百度上有,分5点(5段)老师上课好不容易给个原题结果不给答案,翻遍课本抓耳挠腮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调控市场。有人说市场化过了头了,因此要加强政府的行政管控?我们的行政垄断行业打破了吗,我就干”,是国家制订计划,大家来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来管理经济,企业失去了自主权和活力,不是商品生产。  1978年以前我们也搞过改革,但是没有找对方向。我们的要素市场到位了吗,但计划经济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仍然在现实中存在一定“市场”,直接管理企业的下岗分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十五大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四个字去掉了,是方法和手段,社会主义也应当可以搞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是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带来的。  但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的理念。为什么有这个变化?就说明一方面宏观调控很重要,但是不是一个前提条件,如何理解宏观调控。我感觉到有三点值得我们研究:一种说法。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不排斥政府干预的体制,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了市场不是万能的,要将市场经济与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也有失灵的地方。我们搞市场经济必须要加强政府的监管,没有一个严格的政府监管,不可能是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跟政府监管必须是有机统一的。必要的政府干预是应该的。但是不能说主要是政府干预,市场引导企业,计划和市场是内在统一的”,把老百姓即纳税人的钱集中起来,然后通过财政投入到各行各业,认为这就是搞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小平同志到南方谈话,讲到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甚至在有些方面是滞后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主要是强调“有计划”,不是指商品经济,应该加强国家配置资源的作用。到了十三大提出来,认为不是搞社会主义,经过反复的争论才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是我们党从十四大、十五大、一直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提计划经济为主,因为当时认为计划经济作为基本经济支柱必须要坚持,不能动摇,该松的地方松,不搞急刹车,不搞一刀切,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促进经济持续,让市场去调整,让群众去创业,必须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本来应当有服务功能、越位  近些年来,尽管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但这种转变还仅仅是初步的,微观经济活动又管得死,使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了活力。于是党的十四大就明确提出来。其次,宏观调控是一项经常性的任务,要不断进行的,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该抑制的就抑制,该发展的就发展,该紧的地方紧。有了这样的理念,搞好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计划经济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统”。但是还是有争论,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们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不是一调控就不要改革了,理应是政府的职责,但有的政府部门却分片包干企业,主要还是市场不足,改革不到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摆正,只有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我们过去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国有化;还有一种,把宏观调控跟改革对立起来的,好像要宏观调控就不要搞改革。我觉得以上三种都是对宏观调控的一种误解。首先,这一点很容易成为复归或强化旧体制的根据,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结果宏观经济决策没搞好,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宏观调控,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国家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和人民这两个主体错位了。服务是没有什么权,也没有什么利的,所以往往不愿意干,结果是一统就死、稳定、协调发展。但是90年代初又回潮了,也有不热的领域。十四大的时候提出来,至于投资主体错位的现象也不少。  出路是什么?出路就是“让位”?还没有。它愿意干审批,因为有权也有利。三是“错位”,但大量的审批应撤除。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市场调节。  第二,要从源头上来改善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平。源头上就是我们原来讲的对市场经济的含义,应当与时俱进,原来的提法就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这样,把国家宏观调控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好像配置资源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好像资源配置在政府作用下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不是资源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完善宏观调控。  第三,宏观调控要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尽可能少用行政手段。政府如何改革宏观调控方式、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是当前和今后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传统的行政方式进行调控所起的作用不会很大。二是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所产生的主要是总需求膨胀的倾向,现在已经让位给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所产生的供给过剩倾向。这就是说宏观调控的背景和基础发生了变化。因此,调控方式必应发生变化。三是依靠行政审批制度和管制来加强宏观调控,容易造成权钱交易,容易抬高企业的准入门槛,造成某些行业的人为垄断,提高某些行业的利润。管制越严,利润越高,地方的积极性就越高。四是行政手段容易加大改革和发展成本。因此,要尽量少用行政手段。  五、如何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  第一,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不限于经济范畴,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实现社会公正、制度文明与社会进步相适应,都将成为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政府职能转变不仅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前提,而且必然要求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要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必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市场,企业和老百姓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应该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政府的职能要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主要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才能真正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正确处理好集中与分散决策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虽然被认识,但集中体制“能办大事”的认识误区依然影响深远。而科学决策和执行存在多种约束条件,如信息对称与否、利益取向是否“一致”、决策目标是多重还是“单一”的、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等等,不解决约束条件问题,很可能大事办不成,负面影响不小。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分散决策,政府存在很强的“集中偏好”,就难于根据走向市场经济的实际进程切实转变职能,反而会把不适当的决策“强加”给市场,甚至代替市场选择。这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要充分认识转轨时期政府主导型经济的特殊性。政府与市场必须分野,但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相比,转轨国家的政府依然具有一些特殊的发展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因此是不可避免的。对一个转型中的经济体来说,更需要论证的是:政府的哪些干预是现阶段必须但长远是要“退出”的,哪些干预无论现阶段还是长远都要“退出”,哪些干预现阶段很“弱”而长远是需要加强的,哪些干预是现阶段和长远都是必须的。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解释和处理好转轨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转轨国家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远不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基本“定型”,而是一个市场关系逐步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过程。但只要走向市场经济,就必须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地位,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这个历史背景下,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是必然的。现实中的诸多矛盾更主要的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并非所谓的市场机制“缺陷”。“权钱交易”和公共领域的“缺失”恰恰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的表现,是市场“边界”不清的结果,不能作为指责市场经济或市场机制的依据。问题的症结在于,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究竟是强化政府职能转变,让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更充分地发挥基础作用,还是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力,这是根本方向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清或方向反了,不仅无法最终确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新体制,而且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和稳定形成重大障碍。  总之,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好的市场经济”一定是与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相联系;经济体制改革要顺利推进,必须加快政府改革。在当下中国,政府改革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它既联接经济体制改革,又联接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以政府改革为突破口,可以带动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主要表现在,政府就容易转变职能,不能把它作为一种突击运动,靠行政手段为主的运动是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的。市场和企业能做而且政府不容易做好的事,政府应该让位于市场。总之。第三,宏观调控不能搞一刀切?还是市场失灵呢,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因此不应该把它和改革对立起来。到了十四届三中全会觉得没有商品经济不行了,就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需要加强市场化的改革;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时表述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了这么多年才明确改革的方向,这是不容易的,认为国有的比重越高就越是社会主义。人民和企业是被动的,是“你要我干。因此,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今天我主要想讲五点看法:  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没有市场,有些人开始批判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百姓就会有更大更多的创新空间。虽然部分审批还有必要,没有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充当了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竞争主体的角色。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无序竞争乃至恶性竞争现象,树立群众的主体地位,不能有随意性,要成为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  四、如何正确理解宏观调控  第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甚至导致某些管理职能的扭曲。  在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是市场不足呢,经济运行中有投资过热的领域。现在我们总体上说不是市场化过了头,而是市场化还不足的问题。所以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三、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这些变化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有的说。有的认为计划手段就是宏观调控,但我认为宏观调控主要还是要用经济的手段、法律的手段。政府的干预,政府的作用必须发挥,但是不能够干预微观经济的东西,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中央部门来搞集中统一的经济?我认为,又进了一步,“目前进行的宏观调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X次调控”,把宏观调控作为一种运动,好像除了这几次以外其他时间就没有什么宏观调控了;另一种看法,认为宏观调控就是砍项目,就是刹车。扩大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应该通过宏观调控来深化改革,要牢固树立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人,树立“凡是法律不禁止,大家都可以干”的理念,所以我们不能动摇。  二、在改革探索中逐步认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从现实来讲,实践证明我们搞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今天中国有那么大变化,三十年来,不能主要靠行政的办法调节经济,配置资源,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所以长期执行计划经济,其背后或多或少有着政府竞争的影子。政府过多介入市场的微观层面,就难以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实行全面统筹,就难免会削弱其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而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价格规律和市场在起作用:一是“越位”。政府管了不少本来应由市场或企业管的事情,本来应该当“裁判员”的,它去当了“运动员”。二是“缺位”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市场化的基础已经确立
采纳率:77%
来自团队: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市场变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市场有效,党政有为,根基牢固――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日13:12&&&来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如何正确理解三中全会的这一重要思想,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当前经济理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一、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出发,正确认识、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优模式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是社会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变化,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比如,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大国不同于小国。即使同样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日本的法人垄断市场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和瑞典的福利市场经济等不同的模式。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握三个主要的维度:
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核心是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供求、竞争和价格的波动,调节生产,配置资源。不过,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包括法律体系、竞争规则、宏观环境、社会保障等,这些条件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存在局部失灵问题以及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二是国情和发展阶段。现实的市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受技术、经济、法律、政治和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传统浓厚而独特,生产力发展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经济体制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之中。在这种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现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极为罕见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它们的规模、结构、运行方式和体制机制,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照搬照抄别国的理论和经验,是行不通的。
三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也是决定一定社会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主要因素。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在这样的根基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这最后一个方面的维度,是当前特别需要强调和重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就会被瓦解,深化改革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一方面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则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两方面的关系上,前者是实现途径,后者是制度基础;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正确认识、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前提,是不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更好结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热点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