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工业城市有没有没落

德国是欧洲最发达最现代的国家,但是德国除了法兰克福和柏林是较为集中的大都市,其他发达地区都是工业主导型,工业和居住混搭形成多个市镇。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6-03 14:14
看到了宝马工厂,中国大都市也想有啊!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6-03 14:19
城市如果没有产业依符,那城市就是空壳城市。
发表于:13-06-03 14:33
[] [飞语] 发表于:13-06-03 14:19 []
城市如果没有产业依符,那城市就是空壳城市。
----------------
高端产业,金融业,大学,研究所!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6-03 14:39
回复 第4楼 的 @苏南俗人:
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等都是国有的,不是市场运作,还是靠财政和吃企业和纳税人的。和美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没关系。多数没什么效益。
发表于:13-06-03 15:45
看看美国鬼城底特律就知道没有产业的城市今后是什么样的前景了
记住,你拉不出屎来的时候,
一定是地球引力出现了问题。
而当你通过劳动填饱肚子时,
那么这一定是党的伟大功劳。
你们可以掐断花朵,但你不能阻挡春天
你们可以满屏****,但你无法掩盖真理
发表于:13-06-03 15:48
法兰克福我去过
记住,你拉不出屎来的时候,
一定是地球引力出现了问题。
而当你通过劳动填饱肚子时,
那么这一定是党的伟大功劳。
你们可以掐断花朵,但你不能阻挡春天
你们可以满屏****,但你无法掩盖真理
发表于:13-06-03 20:08
&捻花一笑万山横&[]
[飞语] 发表于:13-06-03 15:45&[]
看看美国鬼城底特律就知道没有产业的城市今后是什么样的前景了
------------------
苏州,杭州在前工业时代是靠什么成为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的?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6-03 20:15
工业不等于工厂
别做微笑曲线的谷底
发表于:13-06-03 20:22
回复 第8楼 的 @苏南俗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而使得农业经济发达,各方人才聚集,衣足食饱的情况下精神需求也自然诞生,后期极度繁荣的手工业也算其一吧,至于苏杭以何胜为天堂,前人在早有论断;杭州以湖山胜,扬州以园林胜,苏州以市肆胜
发表于:13-06-04 08:56
有人一直以为代工厂就是工业,理解能力不是一般的低
发表于:13-06-04 09:01
以下是引用 第8楼 @苏南俗人 的话:
苏州,杭州在前工业时代是靠什么成为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的?...
自吹自擂,类人,雷人,累人
发表于:13-06-04 09:58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满足无价 的话:
德国是欧洲最发达最现代的国家,但是德国除了法兰克福和柏林是较为集中的大都市,其他发达地区都是工业主导型,工业和居住混搭形成多个市镇。
香港、新加坡、澳门都没有工业,都破灭了?
发表于:13-06-04 11:35
那在于你怎么定义发达了,德国收入低于北欧小国甚至法国英国。德国科技实力高是真的。德国最有活力两个城市柏林和法兰克福正好不g工业城市。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都是依靠服务业的。我觉得楼主正好说反了。看美国底特你就懂了。柏林没工业没有什么不好,是我最喜欢的城市,精致的生活,相对低廉的消费,沉厚的文化积淀,东西伯林的差异,发达的轨道交通,友好的人民和漂亮的普鲁士人。
Who&am&I?&
Where&should&I&go?
What&am&I&supposed&to&do?
When&can&I&get&rich?
How&can&I&be&the&man&I&want&to&be?
Life&is&full&of&questions.&
We&spend&whole&lives&to&figure&out&the&answers,&and&then&what?&
Oh&my&god,&still&questions.&I&have&to&say&I&don't&know&the&answe
Stop&asking&and&start&to&do&what&you&feel&like.&Life&is&short.&
Remember&that&and&you&will&be&happy.
发表于:13-06-04 11:43
以下是引用 第14楼 @alexander_jiang 的话:
德国科技实力高是真的...
高个P;二战前德国是不错,但现在的德国就是技工国家
安静地出生,安静地死去&
永远的南京,永远的南京人
发表于:13-06-04 11:56
你说得是不错,但我喜欢德国和德国人,远比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受教育程度高。柏林是我最喜欢的城市,那种感觉在其他什么地方也没有。你一定要去转转,也许我们会有同感
Who&am&I?&
Where&should&I&go?
What&am&I&supposed&to&do?
When&can&I&get&rich?
How&can&I&be&the&man&I&want&to&be?
Life&is&full&of&questions.&
We&spend&whole&lives&to&figure&out&the&answers,&and&then&what?&
Oh&my&god,&still&questions.&I&have&to&say&I&don't&know&the&answe
Stop&asking&and&start&to&do&what&you&feel&like.&Life&is&short.&
Remember&that&and&you&will&be&happy.
发表于:13-06-04 14:56
底特律萧条的真正原因是黑人来了,白人逃了,治安恶化,别不敢说实话!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6-04 17:57
&&[第2版 06-04 17:57]
回复 第17楼 的 @苏南俗人:
苏州也是苏南人走了,河南人、安徽人、山东人、四川人等等来了,一锅麻辣烫。
发表于:13-06-04 18:50
苏州要做日内瓦,不要做底特律
发表于:13-06-04 22:41
以下是引用 第17楼 @苏南俗人 的话:
底特律萧条的真正原因是黑人来了,白人逃了,治安恶化,别不敢说实话!...
纽约 DC的黑人比底特律多多了
美国的汽车干不过日本是底特律真正衰落的原因
安静地出生,安静地死去&
永远的南京,永远的南京人
发表于:13-06-04 22:52
底特律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经历了痛苦的衰退。1967年的第十二大街骚乱和废除了种族歧视的公共汽车业使得白人大量逃离,再加上来自南方的非裔美国人不断迁入,因此底特律的黑人居民所占百分比迅速上升。随着零售商和小业主的离开,城市税收不断下降。10年间,城市东南部的大量建筑和房屋被遗弃。1973年,科尔曼.扬成为底特律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市长,不过在他的五届任期内,他的执政风格并不被大多数白人所接受。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6-04 22:53
税收人口大量流失,税基萎缩。
底特律一度是美国第四大城市,1950年人口达到180万人。由于民权运动引发的种族紧张局势以及该市发生的极具破坏力的骚乱,使得白人和中产阶级流向郊外,减少了城市的税收基础。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6-04 22:55
 1973年,黑人"考尔曼.扬"当选底特律市市长,这是底特律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市长。此位"扬"市长走马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黑人的市政方针,自此估计有数十万白人先后搬离底特律市,致使底特律市几成一座黑人城市,自此后市政凋敝,经济滑落,一蹶不振。&
  现在的底特律几乎到处都是黑人,
当然也变成了全美发案率最高的城市,几乎每天都有刑事案件发生,一到夜晚,市中心如同鬼蜮,几乎没人敢单独外出。 我曾经从底特律以西沿密西根大道开车进入底特律市,街道两旁脏乱不堪,让人怀疑是到了某个落后的非洲国家。虽说后来市政府花大力气要重振底市,却是欲振乏力。&
  这就是美国,你有你(黑人)不受歧视的自由,我有我(白人)迁徙的自由,所谓惹不起躲得起,虽没有人为的隔离,但却有自动的分离。
在大底特律地区,目前的情形是,黑人居住地以东边的美加边境的底特律河为基点,缓慢地向西扩展,而白人和其他人种则逐渐往更西迁徙。 在社区的学校里,黑人学生的数目成为人们衡量学校好坏的一个心照不宣的指标,如果一个学校黑人学生的数目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白人和其他人种便开始搬离该区往其它地区迁徙。&
  造成这种情形,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并不能简单地用"歧视"二字来解释。不错,贫穷,是笼罩在黑人种族头上不散的阴云,但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穷而又不思进取:黑人孩子们不喜欢学习,黑人年轻人不愿意工作,黑人妈妈们为了更多的救济金生了一个又一个,有空生,却没空教。&
  湘君曾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做GA,在机房里教一年级新生基本电脑知识,对多数黑人学生的感觉是,性情傲慢无礼,学习心不在焉,得过且过,
不思上进。如果社会不给机会,还可抱怨,可如果政府与社会给了机会却不珍惜,那你又能抱怨谁呢?&
  在前些年的IT热潮中,那么多中国人,印度人加入进来,从里面淘金,同时也为知识产业的勃兴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在大学里, 计算机机房每天开门时,第一批进去的就是我们这些中国人,印度人; 深夜机房关门时,最后出来的还是我们这些这些勤奋工作的人。而在这里面,却很少看到黑人的身影。&
  也许有人说,这正是自由的体现啊:不想学习就不学习,不想工作就不工作,想生多少就生多少。只是,美国国土虽然辽阔,但总有一天,白人会无路可退的。
也许有一天,美国国民会发现,要么限制黑人某些方面过多的福利,要么坐视美国成为一个二流国家.&
&&&底特律曾经是一座多么辉煌的城市。但后来发展中不断有黑人涌入导致治安下降,接着白人不断的迁移,黑人比例上升治安更加恶劣,恶性循环。如今...&&
&&&2008年,底特律的失业率超过16%,犯罪率和贫困率排在全美前列,其人口已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180万锐减到80多万。辉煌不再的汽车之城该何去何从?
如果要找一个词用来形容现在的美国“汽车城”底特律,“衰落”似乎是一个躲不过去的词汇。2009年是美国汽车工业史上最糟糕的一年,三大汽车公司当中两家陷于破产境地,若不是政府救助,通用和克莱斯勒可能已经在美国工业史上画上句号。去年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为这个城市再添一份不安全的印象。
深冬的底特律,街道分外冷清。天还没黑,路上已几乎不见行人,过往车辆也稀稀落落。曾经诉说着底特律繁华景象的高楼大厦,有不少整栋没有灯光,看来已是人去楼空。紧邻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区沃伦市,随处可以看到衰朽空置的房屋和废弃的厂房。&
&&&底特律衰落的两个根本原因,其一,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其二,人口素质大幅度下降。这两个因素共同促使底特律走向没落。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底特律消费不足,导致底特律娱乐行业、商业、各种服务业企业大量倒闭,导致就业困难与失业率增大,导致政府收入减少。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底特律城市公共资源的浪费,导致公共设施人均维护费用增多,导致公共设施难以得到维护。人口素质下降,导致底特律缺乏创造力,创造力在发达国家高度重要,缺乏高素质人才与员工,导致企业生存困难,企业被迫迁移或倒闭,这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困难,特别是导致低水平人口就业困难。一个原先充满生机的底特律,在人口数量减少,人口素质下降的共同作用下,衰落了。&
&&&底特律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美国南部的黑人。此时的黑人成为底特律有益的劳动力补充,促进了底特律的经济发展。20
世纪60年代是个转折,黑人的大量到来,引起了种族矛盾,底特律的噩梦从此开始。60年代前,美国黑人在美国内部,受到一些限制或歧视,美国白人可以受一些政策优势,压倒黑人,使黑人难以侵犯美国白人个体利益。此时美国黑人不是美国白人个体的威胁,美国白人个体可以悠闲的生活。此时,黑人不是问题。60年代美国黑人地位逐渐提高,黑人拥有了更多自由与权利,这导致身体敏捷的黑人,成为白人个体的威胁者。让悠闲自在的白人难以忍受黑人个体的威胁,使这些白人被迫背井离乡。这些被迫背井离乡的白人,是底特律中流砥柱,是底特律的中产阶级,这导致底特律人口素质整体下降,导致底特律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更严峻的安全形势,会促使更多中产阶级人口,迁移出底特律,这会导致底特律缺乏人才,缺乏高素质员工,导致底特律企业生存困难,导致企业倒闭或迁移。导致失业率增加,这进一步促进了底特律向外移民的趋势,底特律下层白人也开始迁移出底特律。这导致底特律白人比例,越来越低。这进一步恶化了底特律的人口素质形势。使底特律在也没有吸引力了,底特律自然而然走向衰落。现在的底特律,90%左右都是黑人。几十年前,这是一个白人为主的城市。&
  底特律的现状显示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危害,显示了人口素质下降的危害,还显示了美国最大的潜在危机,美国白人人口比例的下降。也许美国白人人口比例的下降,将彻底埋葬美国的强大。底特律的现在,就是美国许多地区的未来,似乎也是整个美国的未来。
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
发表于:13-06-04 23:12
&&[第2版 06-04 23:12]
回复 第13楼 的 @WDLLDX:
他们都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经体存在,且处在东南亚这个特殊地区,该地区在近几十年里,因地缘政治等,使得财富流向这三个自由法制的城市(地区)寻找机会和安全。这种现象在全球也只有在亚洲有。但是中国内地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的“港湾”经济体。
发表于:13-06-05 00:02
这种not political correct 话也只能在中国说说,如果你到那边去说估计就要丢工作了,西方民主的悲哀
Who&am&I?&
Where&should&I&go?
What&am&I&supposed&to&do?
When&can&I&get&rich?
How&can&I&be&the&man&I&want&to&be?
Life&is&full&of&questions.&
We&spend&whole&lives&to&figure&out&the&answers,&and&then&what?&
Oh&my&god,&still&questions.&I&have&to&say&I&don't&know&the&answe
Stop&asking&and&start&to&do&what&you&feel&like.&Life&is&short.&
Remember&that&and&you&will&be&happy.
发表于:13-06-05 00:06
以下是引用 第25楼 @alexander_jiang 的话:
not political correct ...
politically correct, 不是
不要跟我说抠语法,这种错误美国人是绝对不会犯的
去了国外有段时间了吧?为什么英语还这么差呢?
安静地出生,安静地死去&
永远的南京,永远的南京人
发表于:13-06-05 12:31
以下是引用 第24楼 @满足无价 的话:
回复 第13楼 的 @WDLLDX:他们都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经体存在,且处在东南亚这个特殊地区,该地区在近几十年里,因地缘政治等,使得财富流向这三个自由法制的城市(地区)寻找机会和安全。这种现象在全球也只有在亚洲有。但是中国内地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的“港湾”经济体。...
发达国家(或城市)从成本考虑,把加工厂建在地廉人贱的非发达地区,这样的工业算谁的呢?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同是重工业主导,为什么重庆经济发展迅速而东北却日益衰落?|重庆|迅速|重工业_新浪网
同是重工业主导,为什么重庆经济发展迅速而东北却日益衰落?
同是重工业主导,为什么重庆经济发展迅速而东北却日益衰落?
东北和重庆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东北,一度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的90%。在改革开放之前,东北的GDP一直都在中国占有很高的位置,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城镇化率,在中国排在前列。而改革开放前的重庆,却是我国发展最慢的地区之一。靠工业起家的重庆,在改革开放之前,死气沉沉,几近破产。那么改革开放之后,东北和重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不同变化呢?改革开放之后,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的东北和重庆,工业一度都产生的下滑,两地都有很多的工业行业职工下岗。当时的重庆工业所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没有东北高,即使工业生产下滑,靠四川省在其他方面的支援,重庆还能过得去。特别是重庆97年直辖,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重庆。同时国家又指定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对口援助重庆,所以重庆的经济快速上升。但如果要分析重庆经济快速上升的因素,我们不难发现,重庆快速上升的GDP中,固定资产投资占了绝大多数,几乎跟GDP相当,而这些GDP都是国家和全国各个地区援助产生的。如果没有国家和其它省份援助重庆,重庆的GDP几乎没有增长,比东北还差。东北地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就是同为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和重庆,因不同的政策红利,发展的结果就不一样现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中国31省市,谁在崛起、谁在衰落?(一文全告诉你)
我的图书馆
中国31省市,谁在崛起、谁在衰落?(一文全告诉你)
关于2015年的中国经济,据说最严峻的事实是GDP增速25年来首次低于7%,其实还有更严峻的,那就是GDP的名义增长率(6.3%)罕见地低于实际增长率(6.9%),宏观经济出现通缩迹象。 简单说说二者的区别,名义增长率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算出来的,实际增长率是扣除复杂的价格因素算出来的。所以,如果当年是通货膨胀,名义增长率就高于实际增长率;如果是通货紧缩,反之。 官方公布的数据一般是实际增长率。 长期来看,实际增长率比名义增长率更有意义,但如果要准确地反映当下情况,就不能忽略物价因素,因为企业的收入、国民的工资,都是名义数据(没有扣除物价因素)。所以,要准确地判断2015年的中国诸侯经济,我们得使用名义GDP增长率这个口径。 先看看官方公布的31省市(不含港澳台)实际增长率:
看实际增长率,31省市中除了最后三名表现较差以外,其他都还不错。但名义增长率就明显不同了,增长率低于3%的省市有8个,其中还有几个是负增长。 来看看31省市名义增长率:
如图,贵州名义增长率高达13.5%,位居全国第一。甘肃与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名义增长率为负。 对比一下可以发现,31省市中,只有北京、贵州两个省市的名义增长率是高于实际增长率的,西藏基本持平,其他省份的名义增长率全部低于实际增长率,说明大部分省份的经济都是通缩的。 再来看看主要城市的GDP增长率比较:
如图,北京、深圳、南京、武汉四个城市的名义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广州基本持平,上海、天津、成都、苏州则相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 具体来盘点一下几个重要省市: 天津:名义增速几近腰斩 天津的数据最值得关注,2015年的实际增长率高达9.3%,但名义增长率只有5.19%,与2014年(9.41%)相比,几近腰斩之势,也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名义增速出现较大差距。 天津的跌落,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滨海新区的爆炸事件,可能影响到天津正常的投资与建设环境。第二个原因是天津的产业结构,这个原因更为关键。 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工业名城,天津培养了大量的石油、机械与钢铁产业,这些产业在天津的经济结构中占据很大比重。正好,2015年又是国际石油价格大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甚至滞销)的关键一年。 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天津这座城市的产能仍然在高速增长,但兑换成实际价格后,就明显不那么好看了。 当然,天津毕竟是老牌大城市,内功深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比起东北与华北等产业门类单一的城市,情况还是要好得多。 上海:工业拖了服务业的后腿 上海的数据挺奇怪,名义增速只有5.96%,远低于2014年(8.96%),而且是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名义增速明显低于实际增速的城市。 按理说上海是一个服务业非常发达的城市,受能源价格下跌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去年股市火爆,GDP增速应该很漂亮才对。 不过,上海除了是一个金融中心,还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钢铁、汽车、石化、造船等产业的比重很大。毫无疑问,2015年,这些衰落的重工业给上海蓬勃发展的服务业拖后腿了。 北京:31省中表现最好 31省市中,只有北京与贵州的名义增长率是高于实际增长率的,说明在全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的情况下,北京经济居然出现轻微通胀的迹象,这个基本面非常好。 北京的服务业占比接近80%,是内地所有省市中最高的。这样的产业结构,可以让北京处于悠然状态,免于能源价格下跌、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困扰,经济表现堪称31省中最漂亮的。 东北三省:几近硬着陆 名义增长率,辽宁是0.26%,吉林是3.4%,黑龙江则是负增长(-0.29%)。在全国范围内,辽吉黑与山西、甘肃、内蒙、河北一起处于垫底态势。 就连一向被誉为东北之星的大连,去年的GDP名义增长也几近停滞。 东三省一直是国家举足轻重的能源与重工业省份,城镇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亦处在领先水平,但产业结构过度以来石油、钢铁、机械等重工业,受累于去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以及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双重夹击,东北的GDP不好看也就不奇怪了。 三省中,吉林的表现相对较好,原因就在于吉林对石油与钢铁的依赖程度较低,还拥有汽车、机械等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 华北与西北:寒夜漫漫 与东北三省一样,华北三省(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三省(新疆、陕西、甘肃)去年的名义增长率也都在3%以下,尤其是甘肃还出现负增长。 这些省份几乎都是能源供应与炼化大省,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能源价格下跌的影响。旧的产业面临供给侧改革之痛,服务业还没有壮大起来,新兴产业连影子都没有,又缺乏沿江靠海的贸易条件,这些省份的转型升级,还需要时间。 西南诸省:正青春年少 没有华北、东北与西北那样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江浙闽粤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也没有中部地区便利的交通枢纽条件,西南诸省靠什么?后发优势。 随着国家这几年加大对西南地区的转移支付,再加上没有经济先行区的各种负担,底子薄、山头少、动力足,西南诸省表现出青春激扬的态势。 重庆去年的实际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名义增速亦相当不俗。实体经济发展扎实,服务业稳步上升,制度创新屡有惊艳之举,渝新欧铁路直接连通欧洲,居然把一个内陆城市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外贸城市。在经济增速上,重庆已然跑赢天津,未来能否有更大可能,乐观期待。 贵州,曾被称为中国最穷、交通最不便利的省份之一,但最近几年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积极拥抱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房地产业如烈火烹油,生态旅游的美誉就连中央老大都点赞,尤其是还分得大数据产业的一杯羹,正在成为国内一个重要的大数据机房聚集地。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可与重庆媲美,随着贵广铁路的开通,未来还有更大想像空间。 西藏、云南的情况与贵州相近,受益于中央转移支付与超高固定投资的利好,近几年都维持在高速状态。 四川,依托优越的盆地条件,一直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第一人口大省、第一经济大省,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几年,国家加大对四川的投资,四川经济一直维持在高速增长态势。不过,最近两年的增长态势已经落后于中部省份,2015年的名义增长率只有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西,在西南诸省中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个中原因主要是缺乏像其他沿海省份扎实的加工业基础,高端产业也还没有出现,也缺乏云贵那种底子薄、干劲足的发展势能。 中部五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中部五省指的是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五省。2015年的经济表现不算特别抢眼,但也绝对不差,过去几年的高增长势头还在。 名义增速,湖北高居榜首,湖南次之,但追得很紧。河南、安徽、江西的实际增速都不低,但名义增速都低下来了,可能是受到能源价格的影响。 有可能真的是地理位置的因素,中部省份的各项经济要素均处在中游位置。例如,其资源储备不如华北与西北,但是好过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不如东南沿海,但毕竟地势平坦、腹地广阔,是全国干线交通的枢纽地带,这一点又好过西北与西南;另外,人口总量与密度,以及对外资的吸引力在全国亦处在中游位置。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部坍塌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但随着近几年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中部五省开始发力,经济增速大多已超过沿海地区。 两湖与河南一直处在全国交通干线的枢纽位置,地势平坦、人口稠密、自然资源丰富,在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上具备很大的优势。其中,武汉、郑州与长沙三个省会城市接连上演你追我赶的大戏,成为中国诸侯经济中的一大亮点。 安徽与江西的交通枢纽地位相对要差一些,安徽有靠近江苏的地理优势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政策利好,但是江西的增速好像还更高一些。这两个省份还不太熟悉,欢迎网友补充。 东南沿海:中流砥柱不倒 江浙两省毕竟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富庶之地,家底殷实、内功深厚,无论是外部的风云飘摇,还是内部的结构阵痛,都能从容应对、顺势而为。尤其是浙江,无愧于民营经济之首的称号,在全国经济下行中体现出超强的抗击打能力,2015年的实际增速甚至高于2014年。 其中,杭州2015年的实际增速超过10%,在国内主要城市中仅次于重庆,名义增速亦相当不俗;南京的实际增速低于杭州,但名义增速却是全国城市中最高的;苏州近几年的增长慢了下来,2015年的实际增长率是7.5%,已大幅度落后于南京,名义增长率则只有4.64%,这个情况和老大上海有点像,被庞大的工业经济拖了后腿。 山东与华北诸省一样,也有规模庞大的石油与重工业,这导致其GDP的名义增速落后于广东与江苏不少。但山东毕竟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发展均衡,基础之雄厚、产业门类之齐全非东北与华北诸省可以比拟,2015年扛住了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保持了一个中速增长的态势。 不过,缺少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大城市与高端服务业,仍然让山东少了那么一点存在感。 福建地理条件不如江浙粤,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但是没关系,福建人充分利用靠海靠台的优势,拥抱对外贸易,发展加工业,发展民营经济,沿海地区的民营经济活力可与浙江媲美。2015年亦交出不错的答卷,实际增速9%,名义增速达7.67%,均高于广东与浙江。 更重要的是,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靠台优势,福建在2015年还成为“一带一路”大棋局的最大赢家。不仅如此,在自贸区的争夺战中,福建还一举揽下三个片区,在这个政策高地上,获得与上海广东天津平起平坐的待遇。 这些政策利好,对福建来说,实属罕见。另外,随着厦深高铁的开通,福建与广东路桥不通的情况也得到缓解,未来闽台、闽粤会如何联动,会碰出怎样的火花,我们乐观期待。 广东:火车头再出发 广东是除北京上海之外最早进行产业转型的省份,历经多年的转型阵痛,现在差不多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 和2014年相比,广东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居然逆势上涨,财政收入增长更是抢眼,实现了16.2%的增长率。另据知乎网友君临先生统计,2015年广东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在11年后超过江苏,成为中国引进外资第一省。 作为中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一直被外界认为外贸依存度过大、可持续发展堪忧,但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2015年,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得不感叹其强大的内生能力。 不同于华北、东北、华中与华东诸省,广东一直不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重工业省份,在全国省份中拥有最低的重工业比例与最高的科技产业比例,且服务业发达,拥有全国产值最高的文创产业,足见广东经济的抗击打能力。 广深两个明星城市,去年的表现亦不俗,广州表现出平稳增长的深厚内功,进出口总值逆势上涨,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位居全国第一。深圳的表现更是亮眼,2015年GDP名义增长率高达9.38%,高居四个一线城市中的第一名,受益于金融业与高新产业的强劲表现,财政收入同比大增36%,堪称一骑绝尘。 东莞、佛山、惠州等制造业城市,尤其是东莞,受益于较早转型升级与机器换人的潮流,亦表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火车头,广东在率先历经转型升级的阵痛之后,已初步呈现出创新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曙光。中国经济下一步往哪里走?火车头已然再出发。 “内斗”省大排名:谁是全国第一? 来源:江苏城市论坛、智慧江苏 作者:&王启超 “内斗”又称 “窝里斗”。学者柏杨早有精辟见地:“窝里斗,是中国人的重要特性”。由于常进出各大论坛的缘故,我对各地内斗之激烈感触尤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大中华子孙,几乎人人天生就具有超强的“窝里斗”意识,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大款名流,常揣一颗战斗的心。
先给我所膜拜的“内斗”高手们(大内高手)画个像吧,他们一般是这样的: 高中没毕业,网上成专家,巧舌皆如簧,出口成文章。你批我南蛮,我骂你北侉,我说你太穷,你说我太脏;比完火车站,又比飞机场;没有GDP,我这人均强;八字没一撇,吹得呱呱响;发达必没落,垃圾潜力藏;五年复五年,一定能赶上;非得分个档,不服干一场。 “大内高手”们,每日斗得吐沫横飞、脸红脖粗,倒也不亦乐乎也。我认为,此等高手才是真正的网络文化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尽付笑谈中,更为关键的,他们还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本人通过对一些论坛、贴吧各省城市间内斗战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后,为各省“内斗”做了一个科学的排名,特在此予以公示,请大家监督。(纯属娱乐,不喜勿喷)。“内斗”省排名第十:广东 主要对阵:东莞VS佛山、广州VS深圳、湛江对汕头,梅州对全省、客家VS潮汕、非珠三角城市对珠三角城市。 点评:相对来说,广东省内城市的内斗更偏向于一种竞争。而且广东人有一大特点,喜欢围观和煽动别人去斗。 “内斗” 省排名第九:江西 主要对阵:赣州VS九江、新余萍乡VS宜春、赣州VS吉安、上饶VS景德镇 点评:除了赣州与九江积怨已久,为了省内老二之争;其他更多的是邻里大战,江西人普遍相信一点:和你最近的人,才是最危险的人。 “内斗”省排名第八:河南 主要对阵:郑州VS洛阳,开封VS郑州、新乡对全省,豫北对豫南 点评:省会之争和豫南豫北之间的口水仗是主线。河南省内还有个现象:就算全世界人民都瞧不上河南人民,豫北人民还照样歧视豫南人民。 “内斗”省排名第七:福建& 对阵双方:福州厦门泉州争老大;晋江泉州闹分家;莆田泉州互掐 点评:福建的内斗泉州是总的根源,主要由于泉州各方面都突出,但没有福州、厦门那样受到重视,心态不平衡所引发的。其中以闽南和闽东间的争斗最为激烈,即 【“福州”+福清长乐】VS【泉州+晋江石狮】,属于组团群殴。 “内斗”省排名第六:广西& 对阵双方:南宁VS桂林VS柳州三方混战、贵港VS桂平、 梧州VS玉林 点评:主要矛盾是省内老大不强,宁、桂、柳综合实力相当,互不买账。 “内斗” 省排名第五:湖南 对阵双方:株洲VS岳阳 VS 衡阳 点评:湖南人骨子里好斗,这是由湖南人特点决定的:A型血人多、固执;吃辣椒,性格火爆。株洲是湖南主要导火索,株岳衡之间常为了全省老二爆发内讧。 “内斗” 省排名第四:河北 对阵双方:唐山VS石家庄;保定VS石家庄;唐山对全省 点评:河北的城市内斗挑唆者一般是唐山,主要原因是省会石家庄不强,唐山看不起省内所有城市。河北城市间内斗心态:宁愿让外省城市好,也不愿看见自己的兄弟城市好起来。 “内斗” 省排名第三:安徽 对阵双方:合肥VS芜湖 皖南VS皖北 皖南(抱南京大腿)VS合肥 淮南VS蚌埠 点评:安徽内斗根源是以芜湖、安庆为代表的皖南看不起省会合肥,并极度歧视皖北。同时,由于皖南城市实力远远比不上省会合肥,所以,他们常常抱南京大腿,认南京为徽京老大,以此来“拉大旗扯虎皮”进行战斗。战斗场面一般是这样:皖南跟皖北斗,皖南跟二胖(皖南对合肥的称呼)斗,斗玩二胖斗邻居,斗完邻居斗小弟。激烈场面和大内斗省江苏有几分相似,两省不愧是“一奶同胞”。 “内斗” 省排名第二:山东 对阵双方:青岛VS济南 ;沿海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VS内陆城市(济南、滨州、德州、聊城、泰安、莱芜和淄博等)VS鲁南城市(菏泽、临沂等) 点评:青岛经济强,看不起省会济南。而以青岛为首的城市和以济南为首的城市分属齐鲁两个文化圈,互不相容。 “内斗”省排名第一:江苏 对阵双方:全省13个地市和部分县级市均加入混战 点评:江苏为公认的全国内斗第一省。打斗主线是:苏南看不起苏北;苏州、无锡、常州共同鄙视徽京(南京);苏北不屑徽京; 苏南城市间:苏锡常镇之间互相不服。 苏州、无锡内部:昆山、江阴分别想闹分家,江阴不服昆山。 苏北城市间:徐州VS盐城,淮安VS宿迁,连云港、南通四处点火。 归根到底一句话: “大内斗省”是江苏的标签。各城市间打斗之声,声声入耳。 来源/微信公众号“世界环球商会”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重工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