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规程中抗冻性能试验规程主要为什么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其中A、C是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
(1)B棉花起的作用是对照实验.
(2)棉花能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以上的条件.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2°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3°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小组同学设计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②E中石灰水变浑浊;
③P处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3)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A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4)D装置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Na2O2与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E中石灰水温度升高,由于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导致饱和石灰水析出固体Ca(OH)2,产生浑浊.
【实验结论】
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
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前没有H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NaOH.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解:(1)A、C是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B是未包过氧化钠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A、C棉花依次燃烧,B棉花未燃烧,是将B与A、C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对照实验;
(2)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是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棉花是可燃物,还缺少另外两个条件;
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以上.
【实验现象】大理石和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反应从而除去氯化氢气体;通过C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去混有的水蒸气,故D中无现象;E中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溶质析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使P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
②E中石灰水变浑浊;
③P处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3)E装置中需要纯净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气体与之可反应从而被除去;
故答案为:除去A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4)Na2O2与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E中石灰水温度升高,由于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导致饱和石灰水析出固体Ca(OH)2,产生浑浊;
故答案为:
Na2O2与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E中石灰水温度升高,由于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导致饱和石灰水析出固体Ca(OH)2,产生浑浊;
【拓展提高】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反应前的物质是Na2O2与CO2,没有H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NaOH,故甲同学猜想错误;
故答案为:甲;反应前没有H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NaOH;
②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1)根据实验目的和装置特点分析;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②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现象】根据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结合资料信息、反应流程图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实验分析】
(3)E装置中需要纯净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气体与之可反应;
(4)Na2O2与CO2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拓展提高】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②由①可知Na2O2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然后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方程式.abd装置A的称是干燥管了究实验富制氯气过反应与生成氯气之间量关系.设计了图所示的装置a.热浓盐酸放出大量Cl实验装置检气密性的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B中加入水液面若液差保持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d.装中液面高于A.【考点】.【专题】卤族元素;无机实验综合.【分析】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氧化锰生化还原应生成气,置为干燥,保持A、B侧面相等,可测量生成氯气的积,以判断制氯气过程中反物与生成氯气之间的系应浓盐酸浓度逐渐还原性减弱,稀盐酸与二锰不反应,以此解答题.【解答】解:由装置图可知装置A为干燥,故答案燥管;可利用压强原查气密性操作方法关闭液漏斗活塞,B中加入水至液面于A,若液面差保不变则置气密良好,n(Cl)=0.2mol反应的程为Mn2+4HClMnl2+Cl2↑2H2O,盐酸完全反应,则0.06mol氯,酸具挥性,加热促氯化氢的发,随着应的进行,盐酸的浓渐减小,二氧锰只能与浓盐酸发生与盐酸不反应,测量体体积,、B液面应相,如置B中液面高,中压强较大,气体积较小,氯将空气除则装置内一残气,不是导致体积偏小的原因,答为:abd.【点评】考查了气的制备和性质的检验,为高频考点重于学生的分析力实验能力的考查,确氯气制备的原理和氯气的性质是解关键注意氧只浓酸应,题目难度不.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梁老师1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4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2648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