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主要是听ape和flacape改成mp3格式能不能播放较多,用哪款播放器及头戴式耳机比较合适

高配低价的入门级无损播放器,凯音 N3你值的拥有
本文相关软件
本款ape播放器其实是Foobar2000,它支持ape音乐格式,是一个 Windows 平台下的高级音频播...周董放大招!颜值做工完爆对手的1more三单元头戴式耳机_值友评测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周董放大招!颜值做工完爆对手的1more三单元头戴式耳机
头戴式耳机
1more三单元:“小米大法好!千元以内无敌手!”&FIIL:“雷布斯匹夫,休得猖狂,看我如何羞你!”&雷布斯:“区区汪半壁,何足为道!”&9500&创新Live!2:“你俩别闹了,大佬们都看着呢!”……&我当时写这份众测计划时大概是脑袋抽风了,不过没想到竟然被小编看上了!利益申明,虽然不是米黑,但天然对小米生态系统缺乏好感,因此从来没有买过小米及旗下生态链的产品。但不得不说,这次测评的这款1more三单元头戴耳机竟然让我有种周董放大招的感觉~!由于我的测评总是习惯性的让大伙“字数恐惧症”,所以先把结论放在最前面吧,想省事的亲可以直接安心地转进了!不过如果你觉得年前等放假闲得慌,那么也可以慢慢看我唠唠叨叨,而且最后有福利哦……无码妹子照~!一、产品背景关于1more/万魔这个品牌,其实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的原名是加一联创,就是帮小米出小米活塞耳机的那家企业。其实国内像1more这样的低端耳机设计/生产厂家非常多,真正让1more在Hifi圈内名声大作的,是2015年它代工的小米头戴耳机在推广营销过程中点名横比了跟AKG的两款千元级别竞品。(对这段黑历史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而这也是我那份众测计划“梗”的由来。其实用什么方式和手段来营销,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倒并不是什么,顶多也就当热闹来看而已。何况1more一直以来的路线也是矢志成为另一个“Beats&,以流行及大众为取向,Hifi小众圈子压根就不是它的目标受众。不过今年9月,亚洲音乐周杰伦以股东身份加盟1more,并且强势推出3款音乐新品,使得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再度对这个品牌产生关注。而发布的3款产品中,尤其以这次测评的三单元头戴耳机尤为瞩目。因为在过往的头戴耳机中,多单元的配置确实并不多见。二、到手开箱得知中测之后,我第一时间就登陆并确认了参与,我值的小编也非常给力,当天就安排顺丰给发出来了。但奈何刚好碰上元旦假期,所以一直到3号才收到产品。说来也巧,这次刚好是我在什么值得买的第10次众测,回想起第一次众测的产品是锤子的S1000耳机,看来也是妥妥的缘分啊!耳机的包装盒分量不少,无论体积跟重量都给人很满足的感觉,通体的黑色,加上金闪闪的Hi-res小(da)金标,实在是高大上得让人觉得刺眼啊!听说大伙都喜欢搞个动图,我也来凑个热闹,顺便节省点篇幅。耳机包装外面覆盖有透明的塑封膜,封套的正面是产品照片跟小金标,通过右小角的标示我才知道原来是有具体型号的——H1707。1more的习惯比较奇怪,无论是宣传抑或在官网,从来都不会主动告知产品的具体型号或品名,而是更倾向用产品结构或特点来命名。而封套的背面有耳机的基本参数,293g的重量似乎有点重,32欧104dB应该不难驱动,因为是Hi-res的关系,20~40000Hz的频响范围也是意料中事了。拉开封套后,里面是一个很精致的翻盖式包装盒,并且在开口处还有玫瑰金色金属扣子,上面刻有“1MORE DESIGN(万魔设计)”的文字。其实无论是小米抑或1more,它们的产品包装相比国内众多品牌中一直都是格外用心的,最少消费者在拿到产品打开的一瞬间,确实是被感动得“内牛碗面”的。翻开盒子,咦~!竟然有个硬壳收纳包?!官方的宣传里只说附带有便携耳机袋,没想到竟然还有硬包,绝对得好评啊~!翻盖背面有产品设计的手绘图,正中间是跟官方页面上近似但纯手绘的结构爆炸图,不过当中并没有显示用作高音单元的陶瓷喇叭单元。结构的问题我们先放一下,继续翻箱看下去吧。盒子里的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耳机本体及线材都放在黑色的硬包里,而米色的纸盒子则装着说明书、贴纸、以及宣传小册子。据说正式开售的版本送万魔熊耳机架……我也好想要一个啊~!特意拿了之前剁的一代FIIL有线版耳机的包包来对比,两者的造型风格不同,但三维尺寸其实基本一致。从皮质的手感来说,皮裤哥的更接近于真皮的质感,并且外形上更个性一些;而1more的就比较平实、中规中矩。开包啦~!硬包里除了有耳机本体、线材、附送的3.5转6.5插头外,还有卷起来收纳的便携耳机袋,这个配置水平也算是挺良心的,没有像罗胖子那么抠~!耳机采用流行的折叠收纳方式,这样可以节省一点包内的空间。黑色的耳机主体,配以玫瑰金的金属点缀,1more的产品美学虽然一如既往地“土豪”,但周董的加入确实比之前的小米头戴耳机要内敛好看了不少。来张产品的正面照,在自然光线下,玫瑰金跟黑色的配搭确实比较舒服,既做到轻奢的华丽,又不会过度张扬,特别是头梁上那一圈同色系边线勾勒,使得整体感更加的协调。这次1more的3款产品都沿用了跑车的设计元素,当中这款三单元头戴耳机的耳罩背面就结合了跑车轮毂的镂空造型,让人直接看到里面的发声单元——当然,中间是有透明亚克力封闭保护的,所以不用担心被家里的小屁孩给撮坏了。此外,这样的设计让人第一眼的感觉很像开放式的耳机,当然实际听下来就发现无论是否掩盖背面,对声音的影响是半点都没有,妥妥的封闭式设计。从手感来推断,整个耳罩外壳应该都是采用金属材质,而且分别使用了拉丝、雾化、抛光、氧化发黑、电镀等多种加工工艺,不得不说1more在产品做工方面不仅完胜国内的竞争对手,甚至跟传统国际大厂相比也不遑多让。特别是对于现有的消费人群来说,“颜值即正义”,1more给到用户的产品更像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跟创新Live!2放在一起,1more的体型略微娇小一些,特别是头梁的高度跟宽度都不如Live!2那么大,因此佩戴起来会更加贴合头部而不显夸张,但对于头围特别大的人来说,可能会有点夹头。而跟FIIL相比,后者在视觉上会显得更加巨大和夸张,无论是耳罩的尺寸,还是头梁的厚度,都明显比1more粗放不少。其实这3款耳机在视觉识别上都个性极其鲜明,1more的轮毂镂空造型、Live!2的三角腔体、FIIL的大圆饼,戴着出街都绝对能都吸引众人的目光。不过从精致和华丽感来说,1more确实更胜一筹。1more的耳罩厚度跟Live!2相当,不过后者因为连接部件的关系会显得更轻薄些。值得一提的是1more的耳罩连接部分似乎也是金属材质的,因此应该不会存在断头的风险。不仅如此,就连铰链部分也是全金属材质,而且精度相当的高,虽然会增加重量,但确实不会像Live!2和FIIL那样容易发出“嘎吱嘎吱”的异响。耳垫部分,3款耳机都属于罩耳式(又称全耳式)设计,并且都采用相对厚实的柔软造型,就连材质也不约而同地使用黑色的蛋白皮,不过从实际的光泽和手感来判断,1more要优于另外2款耳机。而在佩戴舒适感方面,Live!2最为宽松,而FIIL因为有降噪功能,因此需要更大的耳压以确保隔绝外界噪声,至于1more则介于两者之间,刚开始时会显得有点夹头,但适应下来后长时间佩戴也可以接受。1more跟两个横评对手一样都采用可换线的设计,不过用的是两边入线的方式,因此在佩戴时会有一点不方便。连接耳机的插口使用2.5mm规格的常规插头,但会往壳体内嵌一段距离,而且开口相对较小,因此想要升级线材可能会有点难度。一红一白的插头颜色,配合壳体上相同颜色的插孔,应该不存在误插的可能。两边入线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更换为平衡输入接口……前提是有人会这样干的话。标配的音频线并没有集成通话/线控功能,因此连接播放设备一端也使用3节的3.5mm插头,1more对这款耳机的定位显然更倾向用户专心聆听音乐,当然不排除后续会推出带通话/线控的升级线。从官方的宣传页面来看,线缆使用4N标准的无氧铜,金属分线器以下部分使用“云锦纹”编织线外皮,上部则还是沿用一般的橡胶材质。正常步行时,线缆上部剐蹭到衣服时会有轻微的“听诊器效应”,但对听感的影响并不明显。不过我觉得上部的线缆材质还是略显单薄,加上连接到耳机的插头比较紧、又是双边进线的设计,因此如果不小心拉扯到的话,有可能会导致线缆损毁。三、玄之又玄的听感部分多单元耳机似乎是1more主攻的一个方向,在入耳式耳机方面,从第一代的圈铁耳机,陆续发展出了胶囊圈铁、平头双单元……不过在头戴耳机方面,1more直接跳过了双单元,直奔三单元去了!其实多单元的头戴耳机之前其他品牌也有搞过,不过基本停留在双单元为主,其中比较成功的有先锋MJ751和Pandora Hope VI。1more的三单元头戴耳机除了沿用了一只低频专用单元外,把常规设计里的全频段(或中高频段)单元也一分为二,从而组合成高、中、低频各1个专职单元的3单元组合。当中的低频单元反倒没什么好说的,反射低频增强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玩儿,真正比较值得关注的还是负责中频的航太金属单元跟负责高频的陶瓷单元。航太金属具体是个什么材质?1more的宣传里没有说,不过之前小米头戴用的是铍镀膜,而铍也确实是航天用到的金属材料,所以推断这次还是沿用相同的振膜技术。其实无论用钛还是用铍镀膜附加在振膜上,都可以被统称为金属振膜,优点主要是提高振膜的刚性,从而提升瞬态和高频表现。而用于高频的陶瓷(镀膜)单元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随着SONY大力推动Hi-res标准,20~40kHz高频段的频响日渐被耳机制造厂家所接受,通过金属振膜或陶瓷振膜来满足Hi-res的需求,对于国产品牌来说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密度传统振膜技术上的不足。但是不是说1+1+1就一定能得到等于大于1的结果?这个倒也未必!1more在推广过程中并没有强调耳机是否针对便携播放设备,因此在试听过程中我分别选用了iPod touch(6代)和Hifiman MegaMini作为主要的前端设备,另外也配搭了Clarity Feather外置音频解码器(支持Hi-res以及DSD硬解)和LH的GO2 PRO解码/耳放。而在对比耳机方面,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创新Live!2和FIIL一代有线耳机外,飞利浦SHP9500也作为参照对象一并使用。整体风格:刚到手时使用iPod touch直推,1more显得有点喂不饱,声音显得比较拘谨,而且在细节呈现方面也比较欠缺。不过1more开腔的表现多少有点令人意外,整体表现三频比较均衡,氛围感强烈,用于听一些人声作品例如流行乐曲时能获得很不错的听感,格莱美奖调音大师Luca的把控功力还是很不错的。作为品牌旗下首款定位千元级别的HIFI耳机,1more三单元头戴耳机确实表现出不俗的水平,跟初始定价同样是千元级别的FIIL相比并不吃亏。但此时低频发木,高频也还紧绷,需要煲开之后才能显露真正的实力。高频表现既然是拿下了Hi-res认证,1more的高频表现确实有一定的水平,相比FIIL和Live!2的高频解析力有一定优势。前面提到负责高频部分的陶瓷单元其实属于刚性振膜,而且是专门针对高频进行优化,所以比使用全频段振膜的传统耳机确实占了不少便宜。但相对的,刚性振膜需要更大的推力才能驱动得了,这也是刚开始用touch明显推不开的原因。在更换推力更大的前端时,整个高频的表现才会显露出比较理想的动态和瞬态来。不过即便动用到GO2 PRO的450mW大推力,1more的高频也不会过度奔放,这使得它的听感比较耐听,特别适合像我这种很怕齿音的家伙。中频表现1more的中频大体延续了收敛的风格,但它的动态表现不如高频那么出色,显得有点慢吞吞的感觉。不过这在听流行乐或者是一些着重突出女声的HIFI曲目时并无不妥,反倒厚实的声线带来更加耐听的听感。人声的位置相对靠后,使得空间感比同为封闭式耳机的FIIL要宽一些,但跟上耳放之后的Live!2比明显还存在差距。而在器乐表现方面,1more会相对局促,特别是在演奏弦乐的泛音时会比较含糊,微小细节的呈现并不能很清晰地交待出来。而且在表现大编组、大动态的曲目时,发声单元素质的不足似乎并不能满足HIFI的要求。低频表现1more的低频倒也不算特别多,属于基本够用的水平,用来听一般的流行曲目是丝毫不会有压力的。但整体下潜深度一般,即便煲了超过50小时后,极低频的缺失还是会使得在表现大鼓时声音发木而显得不够自然。此外在听大编制时,低频同样也容易失控而变得浑浊,而且想要通过使用GO2 PRO的大推力来加强控制时,1more却因为过推而导致振膜碰撞内构。相比之下Live!2的低频虽然松软,但在控制力较好的前端驱动下,在同样曲目下仍然有不错的表现。不同前端下的表现iPod touch直推是显然喂不饱1more三单元头戴耳机的,凑合听一下流行乐曲还行,但很显然使用常规音频方案的手机是没办法推出很好的声音来;Hifiman MegaMini的推力虽然没有他大哥“超级小强”厉害,不过相比手机直推来讲还是有相当的优势,真男人的调音风格会使得1more的声音更加醇厚,良好的听感确实掩盖了素质上的不足;iPod touch+Clarity Feather不只是为了解决IOS系统高清音频输出的问题,而且也带来接近于MegaMini的推力水平,相对明亮的高频使得1more的陶瓷单元有着更好的水平发挥;iPod touch+GO2 PRO算是测试的前端设备里规格最高的,并且确实能让1more的声场以及中、高频有着更出色的表现,但保持足够的声压时,个别大动态会导致耳机被过推,发出振膜碰撞耳机内部的声响。四、测试曲目Steve Strauss《Closer》(出自《Sennheiser HD 800 Experience》DFF格式)来自森海塞尔HD800的示范曲目,并且由著名的老虎鱼进行调音。其实这张CD我很少拿来作为测试曲目,因为调音的意图太明显了,直白点说就是“味精”放太多了!1more在表现上也确实显示出不俗的水平,不仅三频都游刃有余,而且声音醇厚又富有魅力。冯曦妤《避风港》(出自《a little love》APE格式)冯曦妤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无间道里那首《再见·警察》应该很多人都听过无数遍吧。她的声线清脆且富有乐感,是相当不错的“女毒”作品。之所以选择《避风港》这首曲目,是因为除了很有这位歌手的特色外,中间高潮段末尾会有一个高音强音,1more的高频在应对时显得很顺滑,并不会让人觉得刺耳难受。手嶌葵《さよならの夏~コクリコ坂から~》(出自《Aoi Works ~best collection ~》M4A格式)手嶌MM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女歌手之一,《さよならの夏~コクリコ坂から~》更是她的代表曲目。不过这次选择的是一个Live的版本,背景声中有刻意收录的餐厅里各种餐具碰撞的声音。1more对这些微小细节的表现相对比较含糊,而且空间层次感相对较弱,伴奏的钢琴声显得有点“冲”,导致整体的表现并不是特别理想。黎允文《三国》(出自《见龙卸甲》APE格式)这首曲目是我测评里的常客了,除了我对黎允文作品钟爱以外,曲目中间高潮有一段非常精彩琵琶与大鼓的对碰,同一声音场景里既有高频也有低频,非常考验耳机的功力。1more相对缓慢的中低频瞬态使得大鼓的气势被减弱,而且与琵琶对弹那一段整体都显得混乱失控,三单元的表现反倒不如普通单一全频段单元的水平。RADWIMPS《なんでもないや》(出自《君の名は。》Hi-res FLAC格式)前段时间很火,以至于我专程去电影院朝拜诚哥的作品,又怎能不拿上来说呢?!用的是movie edit的版本,开头会有一段鼓声,1more的表现虽然震撼,但潜深不如Live!2那么恢弘、深邃。不过除此之外,整首曲目的表现还算不错,三频均衡且不会因为是Hi-res版本而太过刺激,就算不断循环播放也不会觉得难受。五、总结惯例还是要总结一下的:1、1more三单元头戴耳机无论包装、外观设计、制作工艺都是极其出色的,甚至夸张点说句,完爆包括传统国际耳机大厂在内的所有竞争对手;2、相比上一代(姑且算是吧)的小米头戴耳机,外观上总算摆脱了歌德的影子,且低调内敛了不少,出街的压力小了,但B格反倒更高;3、配件良心,虽然没有飞机插,不过有硬包跟软袋,也基本够用了;4、3单元设计很具创新精神,并且高、中频单元的素质也还算不错;5、低频单元潜深不够导致声音发木,而且容易失控混乱;6、适合清淡人声和流行,大编组的请绕行;7、写这篇文章时看到有篇枪文说1more三单元头戴完胜SHP9500……虽然拿开放式的声场来欺负封闭式很不厚道,但除此之外9500的素质依旧甩开1more N条街!别小看399元,当今大耳圈子里千元之内敢跟飞机哥叫板的除了K701真心没几个!最后上福利吧!
已有28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抢先首发】1more/万魔 三单元头戴式耳机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华为 FreeBuds无线耳机
申领:20积分
【轻众测】素士儿童声波电动牙刷 C1
申领:20积分
【轻众测】70迈 T01 胎压监测仪
申领:20积分
酷冷至尊 CK372 侧刻RGB机械键盘
申领:20积分
MSI微星科技 MPG27C 曲面电竞显示器
申领:20积分
【轻众测】考拉工厂店 PUDI普迪 PC10强力除螨吸尘器
申领:20积分
馥绿德雅明星防脱2部曲(洗发露+精华液)
申领:20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预算3万,买个LV包还是tia Fourte耳塞?
开口申请预算之前先护好脸
耳机发烧友最发愁的是什么?别不好意思,大声说出来吧,不就是预算频遭女友否决吗。什么?你没女朋友?嗯……这文章你不用看了;有女朋友的或者结了婚的咱们继续。从入了发烧的坑开始,你有多少次跟女友斗智斗勇的经历呢?说出来恐怕都能拍部连续剧了吧?藏私房钱自不用说,偷摸买回来不敢听,只敢等女友睡着后鬼鬼祟祟拿出来听一会儿。偶尔不幸被发现买了新设备,盘问下只敢报原价十分之一的价格,这样的事大家应该没少干过吧。
当然,诚实的你大多数设备还是要申报预算的,否则彻底惹怒了女王你就只有睡沙发的下场了。几千元的设备还好说,上万的设备你申报的时候是不是就有点心虚了?说之前先捂好脸,免得一出口女王一巴掌就呼上来——耳机不就是听个响吗?这么点东西就那么贵!还只能你自己一个人独享,你还能听出花来啊?十有八九,你的预算是会被毙的。
然而有一天,你看到了64audio售价27799元的圈铁耳塞tia Fourte,并且还特别贱地试听了一下,于是你就有了预算3万元的想法。这是如此丧心病狂的一个想法,都不用求打醒,连你自己都想狠抽自己。你想起了女友跟你念叨了很久的LV包包,正好价格也跟这副tia Fourte差不多,那么这3万元的预算你敢跟她提吗?好了,先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我们下面看看这副贵到让你流泪的耳塞到底表现怎么样。
平实中庸的设计风格
与其将近3万元的售价相比,tia Fourte的产品设计显得相当低调平实,包装盒套正面印着两个拆了线的左右单元,简单直白;背面印着产品简介和技术简介,主要介绍了tia和apex技术,这个我们后边再说。
▲tia Fourte的外包装盒
▲外包装盒背面的产品介绍
▲内包装盒
▲全部配件镶嵌在海绵中
黑色的包装内盒是侧翻式,盒盖上是64audio的高光logo。打开盒盖,里边这面印着64audio创始人兼CTO Vitaliy Belonozhko的用户致辞。内盒里放置了一块挖好槽的黑色海绵,里面镶嵌着tia Fourte耳塞本身和所有配件。
▲耳塞腔体并不大
tia Fourte本身的腔体并不大,这可能也是64audio产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比如笔者之前听过的U18就是这样,虽然扬声单元多,但体积控制得很好。腔体是铝合金材质,外壳是橙色,表面镶嵌一层渐变铜绿色的贴片,左单元贴片上印着tia字样,右单元上则印着64audio的logo。
▲腔体内侧蚀刻的产品信息
▲腔体下缘有apex技术气孔
腔体内侧蚀刻着产品型号、左右标记和耳机编号。笔者手上的这副tia Fourte是评测样机,因此还刻着DEMO NOTFOR SALE字样。腔体内侧中部和最下缘各有一个气孔,最下缘这个气孔应该就是64audio特有的apex技术气孔。
▲紧贴导管金属网内侧的动铁单元
tia Fourte的导管伸出来不长,管口有一层金属网。这个导管与我们常见的耳塞导管有点不一样,透过金属网可以直接看到紧挨着管口的动铁单元,也就是耳塞并没有在导管内部为每个扬声单元独立设置导音管。现在多单元耳塞的设计有的喜欢内分导管,有的则像tia Fourte这样只用一个总导管,这无所谓谁好谁不好,设计理念不同而已。
▲原配线材略有点硬
▲双插针可换线
▲3.5mm弯插
tia Fourte标配的这条耳机线比较细,稍有点硬,64audio在介绍线材插针的时候只说它是通用插针,没有详细说明针距。线材的3.5mm弯插非常结实。不过作为一款如此昂贵的耳塞的配件,这条线的细节还有待改进,比如分线器只是一个透明塑料管,显得有点廉价。
▲标配的耳套
▲随机便携耳机盒
▲线夹和清洁棒
▲耳机盒里还有一块干燥剂
tia Fourte标配四对comply耳套和三对硅胶耳套,笔者评测用的是comply长筒状耳套。此外,随机还标配了一个塑料便携耳机盒、一个清洁棒、一个线夹和一块干燥剂。
评测参考设备简介
本次评测我们选用了飞傲X7 MK2便携播放器和乐图2017版PAW Gold便携播放器作为评测参考器材。
▲飞傲X7 MK2
飞傲X7 MK2是飞傲最新的旗舰便携HiFi播放器,采用的是旗舰级的DAC芯片ES9028PRO,8核DAC架构;标配AM3A单端+平衡耳放模块,支持原生DSD;支持双模蓝牙4.1、aptX, 并搭载2.4G和5G双频WiFi,从而可以获得更畅快的无线体验;在原来X7的同轴输出的基础上,增加了光纤输出, 这样还能兼容更多设备;支持异步USB DAC以及全线控功能。
▲乐图2017版PAW Gold
乐图2017版PAW Gold是一款参考级便携式音频播放器。机器采用全金属整体切削机身、航空级铝合金材质及24K镀金技术。PAW Gold支持原生DSD、FLAC、WAV、ALAC、APE、OGG等主流高品质音频格式PAW Gold使用PCM1792作为DAC 芯片,提供了高达121dB的动态范围,而THD+N(总谐波失真+噪声)仅为0.00058%。同时,机身内部的LME49600耳机驱动芯片提供了强大的驱动能力和控制能力。
特色鲜明宽松自然的声音
前面说到64audio在tia Fourte上应用了独家的tia技术和apex技术,这两种技术对于tia Fourte的声音表现有着重要影响。所谓的tia技术是“Tubeless In-Ear Audio”的简称,通过特殊的腔体内部设计与单导音管设计,来达到减少有害共振、使声音更加平衡通透的效果。而apex技术则是通过特殊的气压调节阀来降低耳塞佩戴的不适感,同时还能提供-20dB的隔音效果。
▲64audio tia Fourte圈铁耳塞
技术方面我们作一下了解就行了,主要谈谈实际听感。tia Fourte的声音相当宽松,基本是我接触过的圈铁耳塞中数一数二的宽松大气的声音。这副耳塞虽然配备了三颗动铁单元,但其实整体声音是偏动圈的感觉,而且我觉得64audio的产品好像有意把声音的调教往动圈的路子上靠,比如我之前听过的U18,明明是一副纯动铁耳塞,但听起来却很像动圈的声音,而且声音也是非常宽松。这个特点是如此鲜明,没有任何一家耳塞品牌能把动铁和圈铁调教出这个味道。
▲64audio tia Fourte圈铁耳塞
tia Fourte的高频控制力极强,大部分时间你会感觉不出它是动铁单元,尤其是在听大编制的时候,那种既有光泽又有延展的高频使你很难把它与动铁单元的声音联系起来。不过在表现激烈的重型摇滚时,tia Fourte高频的动铁味会流露出来,但也不是那种狂飙解析细节轰炸的类型,它的高频声音线条似乎有意稍稍往粗放了一些,然后加入一些酥酥的泛音扩散,使得听感变得不刺激,但同时又保留了较好的细节。这个特点在听吊镲和叮叮镲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
▲64audio tia Fourte圈铁耳塞
中频方面,tia Fourte保持了极高的密度,而且其中频与高频的过渡也非常自然。难得的是tia Fourte的中频是密而不紧,这也是其声音宽松的重要原因。不管是电声乐器还是原声弦乐,你都能感受到致密的声音核心外包裹着一层鲜活的空气感,触弦、滑弦手指与琴弦接触的小细节都还原得十分到位。而在表现人声方面,tia Fourte并没有刻意对人声进行修饰,有点监听人声的真实味。人声的距离适中,口型略偏大,结像精准,分离度上乘。有一点点齿音,但无伤大雅。这种准确的人声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唯一你可能挑剔的也就是它如果能再多一些温润的感觉就相当好了。
▲64audio tia Fourte圈铁耳塞
tia Fourte的低频量感充足,保持了不错的空气感和包围感,下潜到位,能撑得起大编制所需要的气势。其低频的核心是紧实的,弹性出色,在演绎电子乐和摇滚乐时利落干脆,不拖沓。低频的解析中规中矩,有信息量,但不过分,我想这么调教的原因是以略微牺牲一点解析来换取更为宽松耐听的听感。就我个人这段时间的体验,我觉得这样的调教还是挺见功力的,因为要保持整体声音的宽松,那么全频段的调教就要保持步调一致,任何一个方面比较突兀都会对整体声音造成影响。所以tia Fourte的低频是匹配其整体风格的。
▲64audio tia Fourte圈铁耳塞
tia Fourte的动态也十分出色,这个需要你在安静的环境下细细品味,感受那种细若游丝与声如洪钟之间的平滑过渡。其声场形状规整,舒展开阔,整个声场的纵深后部略有一些抬升,给人一种声音从缓坡上倾泻而下的感觉。这种感觉十分奇妙,在聆听大编制的时候平添了一份庄严的气势。这副耳塞不算特别难驱动,不过由于阻抗和灵敏度都很低,还是尽量在低增益的驱动条件下聆听,这样能够获得比较细腻的听感,高增益下你前端的弱点会被这副耳塞放大。
▲64audio tia Fourte圈铁耳塞ZH-1.1最后得分
写在最后:
tia Fourte毫无疑问是目前顶级水准的耳塞之一,如果你能说服女友放弃LV包包而批准你的耳塞预算,那么恭喜你,你收获的除了一条顶级耳塞,还有无价的真爱。当然肯定会有人质疑“卖这么贵,声音真的就那么好吗?还能比同价位的头戴式耳机声音好”?你要是这么想的话就陷入了一个误区——没有把耳塞看做是一个独立的随身品设备类。
这近十年的时间,耳塞的市场越来越成熟,价格区间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越来越贵的产品不断涌现,上万元的耳塞已经并不稀奇。这背后其实揭示了一个事实——随身市场已经从头戴式设备的附属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耳塞市场的成熟正是这一转变的体现。不过,这一转变还在进行中,因此还有一些人对这种转变不是很适应,比如当高端耳塞的价格与高端头戴式耳机持平甚至超越的时候,有的人就会问耳塞都这么贵了,为什么不直接买头戴式耳机呢?这其实就是思维没转过弯来。
耳塞和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没法直接类比,头戴式耳机由于结构和尺寸上的天然优势,声音必然占优,但在便携性方面,头戴式耳机显然是不如耳塞的。耳塞就是在保持便携性的前提下,将声音尽量推向极致。二者特点不同,所以没有谁优谁劣的分别。
那么tia Fourte的声音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入坑时间长的烧友一定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虽然不一定所有贵的耳塞都是声音好的耳塞,但声音好的耳塞绝大多数都不便宜,这个事实大家应该都清楚。我可以告诉你的是tia Fourte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况。不过烧无止境,有经济实力能直接买回顶级产品固然省事,但也别勉强自己,毕竟27799元的价格不是个小数目,要量力而行。
Tia Fourte耳机官方国行热销链接:http://t.cn/RnFHaSX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阁CD支持flac格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