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雷达信号的因素测距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微波雷达测距 - 请问微波雷达测距能达到什么样的精度啊?
IT88 TOPFILE
双筒望远镜
激光测距仪
红外热像仪
单筒观察镜
天文望远镜
数码望远镜
地下金属探测器
英国放大镜
法国儿童太阳镜
所在位置:首页 >
> 微波雷达测距
请问微波雷达测距能达到什么样的精度啊?
1.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6-24 16:03:51 微波线性调频器最大的用途微波测距雷达是依据调频连续波原理(FMCW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为基础的它区别于脉冲雷达,并因其探测近距离的优越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飞行近地高度表,汽车防撞,工业物位的高精度,高速度测控,因其为光速返射测量反应速度及快,其微波能量能很好的穿过非电介材质,测量精度不受雾,泡沫,粉尘,蒸汽及容器形状影响,微波雷达使用线性调频高频信号CW--FM结构,其发送频率,随一定的时间间隔调制。我们也可看成和测速一样只是目标不移动频率变动其结果也可产生混频差频信信号的输出,如波长3CM,由于发送频率是随着信号调制的时间变化的,通过物位返射后接收混频经中放输出与返射物位距离成比例的回波信号混频频率。该频率是由当前发送频率和与物体反射后接收到的频率差值混频获取的,根据不同的反射物距离,混频后的频率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根据不同的分辨率需要调制不同的FM信号,混频信号经过以下处理即可得出距离值雷达信号经天线发送遇界面返射,经时间延时后被天线及接收机接收混频,当发射波与被测物界面反射波的差值以频率(HZ)进行计数,计算此频率的差值是天线到被测物界面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大差值越大,反之亦然。如波长3CM调制FM频 200ΜΗΖ。我们可用以下方法测算回波信号混频频率,4/1波长(单位米)调制FM200ΜΗΖ 频偏,波长3CM测距分辩率为0.375米。该分辩率为一个调制周期内波头个数即数波头模式,雷达测距测传感器测3.32米时的波形但其实际分辩率是及高的。测3.33米时的波形可见已有明显改变。如需超高精度需经时间频谱(FFT)转换,以得到高精度的物位距离值。同时根据不同的分辨率需要调制不同的FM信号,对超高速运行的目标进行测距应调制高速FM信号。FM调制信号波形见图 测距信号调制/中频放大解调板。利用CW特性可测4/1波长的距离,其分辩率是及高的,如测量7MM内距离的变化,其变化结果在混频后以电压输出。测目标6MM时的电压 5MM时的电压见2. 回答人: 匿名 时间: 06-19 10:05:30 雷达(radar)原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英文缩写。雷达的基本任务是探测感兴趣的目标,测定有关目标的距离、方问、速度等状态参数。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包括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目标距离
T: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
雷达测定目标的方向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通过机械和电气上的组合作用,雷达把天线的小事指向雷达要探测的方向,一旦发现目标,雷达读出些时天线小事的指向角,就是目标的方向角。两坐标雷达只能测定目标的方位角,三坐标雷达可以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
测定目标的运动速度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雷达测速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用于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通常,具有测速能力的雷达,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要比一般雷达复杂得多。
雷达的战术指标主要包括作用距离、威力范围、测距分辨力与精度、测角分辨力与精度、测速分辨力与精度、系统机动性等。
其中,作用距离是指雷达刚好能够可靠发现目标的距离。它取决于雷达的发射功率与天线口径的乘积,并与目标本身反射雷达电磁波的能力(雷达散射截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威力范围指由最大作用距离、最小作用距离、最大仰角、最小仰角及方位角范围确定的区域。
雷达的技术指标与参数很多,而且与雷达的体制有关,这里仅仅讨论那些与电子对抗关系密切的主要参数。
根据波形来区分,雷达主要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两大类。当前常用的雷达大多数是脉冲雷达。常规脉冲雷达周期性地发射高频脉冲。相关的参数为脉冲重复周期(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以及载波频率。载波频率是在一个脉冲内信号的高频振荡频率,也称为雷达的工作频率。
雷达天线对电磁能量在方向上的聚集能力用波束宽度来描述,波束越窄,天线的方向性越好。但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雷达天线不可能把所有能量全部集中在理想的波束之内,在其它方向上在在着泄漏能量的问题。能量集中在主波束中,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主波束称为主瓣,其它方向上由泄漏形成旁瓣。为了覆盖宽广的空间,需要通过天线的机械转动或电子控制,使雷达波束在探测区域内扫描。
概括起来,雷达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工作频率(波长)、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发射功率、天线波束宽度、天线波束扫描方式、接收机灵敏度等。技术参数是根据雷达的战术性能与指标要求来选择和设计的,因此它们的数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雷达具有的功能。例如,为提高远距离发现目标能力,预警雷达采用比较低的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而机载雷达则为减小体积、重量等目的,使用比较高的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这说明,如果知道了雷达的技术参数,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出雷达的种类。
雷达的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非常复杂。通常可以按照雷达的用途分类,如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无线电测高雷达、气象雷达、航管雷达、引导雷达、炮瞄雷达、雷达引信、战场监视雷达、机载截击雷达、导航雷达以及防撞和敌我识别雷达等。除了按用途分,还可以从工作体制对雷达进行区分。这里就对一些新体制的雷达进行简单的介绍。(军事观察?warii.net)
双/多基地雷达
普通雷达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安装在同一地点,而双/多基地雷达是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安装在相距很远的两个或多个地点上,地点可以设在地面、空中平台或空间平台上。由于隐身飞行器外形的设计主要是不让入射的雷达波直接反射回雷达,这对于单基地雷达很有效。但入射的雷达波会朝各个方向反射,总有部分反射波会被双/多基地雷达中的一个接收机接收到。美国国防部从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制、试验双/多基地雷达,较著名的“圣殿”计划就是专门为研究双基地雷达而制定的,已完成了接收机和发射机都安装在地面上、发射机安装在飞机上而接收机安装在地面上、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安装在空中平台上的试验。俄罗斯防空部队已应用双基地雷达探测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飞机。英国已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研制双基地雷达,主要用于预警系统。
相控阵雷达
我们知道,蜻蜓的每只眼睛由许许多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成完整的像,这样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范围要比人眼大得多。与此类似,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
相控阵雷达的优点
(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但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
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相比,扫描更灵活、性能更可靠、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快速适应战场条件的变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已广泛用于地面远程预警系统、机载和舰载防空系统、机载和舰载系统、炮位测量、靶场测量等。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AN/MPQ-53雷达、舰载“宙斯盾”指挥控制系统中的雷达、B-1B轰炸机上的APQ-164雷达、俄罗斯C-300防空武器系统的多功能雷达等都是典型的相控阵雷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固体有源相控阵雷达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新一代的战术防空、监视、火控雷达。
宽带/超宽带雷达
工作频带很宽的雷达称为宽带/超宽带雷达。隐身兵器通常对付工作在某一波段的雷达是有效的,而面对覆盖波段很宽的雷达就无能为力了,它很可能被超宽带雷达波中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探测到。另一方面,超宽带雷达发射的脉冲极窄,具有相当高的距离分辨率,可探测到小目标。目前美国正在研制、试验超宽带雷达,已完成动目标显示技术的研究,将要进行雷达波形的试验。
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通常安装在移动的空中或空间平台上,利用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将雷达在每个不同位置上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相干处理,就相当于在空中安装了一个“大个”的雷达,这样小孔径天线就能获得大孔径天线的探测效果,具有很高的目标方位分辨率,再加上应用脉冲压缩技术又能获得很高的距离分辨率,因而能探测到隐身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战场侦察、火控、制导、导航、资源勘测、地图测绘、海洋监视、环境遥感等。美国的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新安装了一部AN/APY3型X波段多功能合成孔径雷达,英、德、意联合研制的“旋风”攻击机正在试飞合成孔径雷达。
毫米波雷达
工作在毫米波段的雷达称为毫米波雷达。它具有天线波束窄、分辩率高、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它工作在目前隐身技术所能对抗的波段之外,因此它能探测隐身目标。毫米波雷达还具有能力,特别适用于防空、地面作战和灵巧武器,已获得了各国的调试重视。例如,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已安装了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目前正在研制更先进的毫米波导引头;俄罗斯已拥有连续波输出功率为10千瓦的毫米波雷达;英、法等国家的一些防空系统也都将采用毫米波雷达。
工作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雷达称为激光雷达。它由激光发射机、光学接收机、转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激光器将电脉冲变成光脉冲发射出去,光接收机再把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还原成电脉冲,送到显示器。隐身兵器通常是针对微波雷达的,因此激光雷达很容易“看穿”隐身目标所玩的“把戏”;再加上激光雷达波束窄、定向性好、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因而它能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激光雷达在军事上主要用于靶场测量、空间目标交会测量、目标精密跟踪和瞄准、目标成像识别、导航、精确制导、综合火控、直升机防撞、化学战剂监测、局部风场测量、水下目标探测等。美国国防部正在开发用于目标探测和识别的激光雷达技术,已进行了前视/下视激光雷达的试验,主要探测伪装树丛中的目标。法国和德国正在积极进行使用激光雷达探测和识别直升机的联合研究工作
(以上观点仅代表回答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最新知识>>>
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B2座1008(苏州街地铁站)
010- &&(热线: 谢威)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1095号N晖大厦一楼A08室
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950号启源科技园1号楼323(剑川路地铁口)
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馨达园2号楼1门402室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西部城B栋22-2(百腾数码广场后)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百脑汇11楼1117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央北路185号赛城国际1511室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39号301室(地铁三号线惠济路站A口)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6号附3号桂馨苑三单元601室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与丰庆路天明森林公寓1号楼755
大连市中山区长江路201号普照假日电子城2层35号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池路1588号星光耀11幢190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31号(七里河小学北临剑桥教育)
安徽省合肥市北二环路利浩财智广场青年创业大厦A座1115室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498号天苑花园2幢23B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美联天骄城1栋1单元1005室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东方广场金山街三楼3AP52铺(攀岩后面)
Beijing CCIT e-commerce Company
北京中视互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户外光学商城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雷达简答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雷达简答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提高LFMCW雷达测距精度算法研究与实现
董春阳"""摘要:针对LFMCW连续波雷达在复杂反射面及存在径向运动的测距情况,采用FFT方法分析回波信号时会存在多个频谱峰值,采用速度-距离的去耦算法消除目标运动对测距造成的影响,同时根据目标本身的变化情况,采用相应的距离跟踪算法和自适应滤波算法提高测距的精度和稳定性。系统在煤炭料位测量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测量效果。关键词:FMCW;雷达;测距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21 概述LFMCW(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inuous Wave,LFMCW)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是一种高分辨雷达,具有测距精度高、盲区距离小、结构简单和峰值功率小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距离测量、工矿企业、精确制导,汽车防撞等多个方面,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1][2]。由于LFMCW雷达输出的混频差拍信号存在有效区和非有效区,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雷达的主要性能。目前通过采用高精度的频率估计方法估计有效区差频信号的频率,对提高雷达测距精度起着重要作用[3][4]。基于参数模型的谱估计、最大墒谱估计等方法具有频率分辨力高的优点,但由于其运算量量太大不利于实时处理,基于FFT的频谱分析方法,运算速度快,较适合于实时信号处理,但其频率估计精度取决于信号采集的时间长度和频谱泄漏的双重影响,应在频率分辨率和计算速度上进行折中处理。2 LFMCW雷达的工作原理LFMCW雷达的测距原理如图1所示,雷达工作时,三角波调制电压控制射频压控振荡器VCO产生频率按三角波规律变化的射频信号,经天线发射到目标反射体,延时后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送至混频器得到中频的差频信号,该信号的频率中包含了目标反射体的距离信号,频率越高距离越大。对该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及处理即可得到目标距离[5]。如图2所示为水平反射面情况,实线三角波表示发射信号频率变化,虚线三角波表示接收信号频率变化,经混频后得到下面的差频信号,t0-t1为有效区,t1-t2为无效区。设三角波的周期为T,发射信号扫描的频偏最大为B,微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c,差频频率为F,则测量距离为:3 回波信号特性分析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雷达信号的处理主要是对差频信号的处理,目标的距离信息和速度信息反映在差频信号频率中,对于距离的测量,如何准确地分离距离和速度信息及准确测量频率值是提高测量精度的关键,同时微波混频器输出的差频信号中包含调频波寄生调幅特性,导致其频谱中出现多值的现象,因此滤波技术也是提高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3.1 速度去耦算法在进行目标测距时,对于静止目标其回波信号的频率与发射信号相同,均按三角波的函数形式变化,只是在时间上落后于发射信号,其差频信号频率可准确反映距离信息。但对于存在径向运动目标,由于多普勒效应,其反射信号频率相当于在原发射信号频率的基础上叠加了多普勒效应频率,导致接收信号三角波频率相对于发射信号频率产生上下平移,差频信号频率也随之变化,使测量的距离出现偏差, 如图3所示。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三角波上升段和下降段其差频信号按相反的方向变化,由于三角波的对称性且测量时间很短,可假设目标在此期间运动速度不变,则三角波上升段和下降段频率偏差相同,可采用两次测量取平均的算法来消除速度对测量距离的影响。3.2 提高峰值频点测量精度算法由式(1)可以看出,测量距离与三角波的周期T、扫频信号线性度k、最大频偏B及差频频率F有关,T,k和B的精度可由硬件通过校准来保证,因此提高测量精度就是如何准确地测量差频频率[6]。一般采用FFT算法来估算F,由于FFT算法的频率分辨率ΔF与时域采样时间成反比,即其中Fs为采样频率,Ts为采样周期,T为采样时间,时域采样时间受到三角波的半周期的限制,不可能任意加长。解决的方法一是采用补零DFT算法,增大N值提高分辨率,二是采用chirp-Z变换在频点最大值处提高分辨率。对单一目标反射面,可假设接收的归一化差频信号为单一频率的正弦波, 窗口信号采用矩形窗,则信号的频谱为:式中为矩形窗口函数,为差频信号频率,接收信号的频谱为位于处的抽样函数,为提高分辨率,减小频谱泄露和计算量,本文采用两步DFT算法来估算最大值频点。具体方法如下:(1) 采用采样点数N做DFT,粗略估计的大小,根据估算的大小计算信号的周期,在采样点数N中取r整数倍周期的点数N1,以减小频谱泄漏。(2) 将N1补零为N2做DFT,精确估计的大小。4 系统结构图由CPU产生的三角波,经放大输入到雷达传感器产生扫频信号,接收信号经带通滤波放大后送入CPU进行AD采样,采样信号再经自适应数字滤波,以适应不同的检测目标的变化要求,DFT实现峰值频点的精度测量。跟踪算法完成距离的准确测量及跟踪,由于现场测量情况复杂多样,目标反射面情况各不相同,同时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干扰,如粉尘、落料等情况,在回波信号中会出现多个频率峰值,造成测量数据出现跳变。测量时可采用频率第一和第二峰值的变化方差的大小和目标的先验变化知识,利用距离的相关性,采用统计方法实际的距离的准确跟踪。5 实验结果实验采用24GHz IVS-148雷达模块,采用频率50Hz幅度为6V三角波,最大频偏300MHz,测量距离0.5m~50m,差频信号频率100Hz~10KHz,CPU采用32位STM32F405RG ARM单片机[7],系统时钟168MHz。在8m距离平面目标实际测量中,测量精度小于2mm,整体误差小于0.2%。完全可满足现场的实际要求。下图为实际上传的测量数据在MATLAB下的显示的结果。说明:上图为采样数据波形,中图为滤波处理后的波形,下图为信号频谱图(每0.5m/100Hz),最大频点在1.6KHz,对应8m距离。6 结论本文给出的测量算法具有运算量小,测量精度高的特点,两步频谱估计算法有效避免了频谱的泄漏,速度-距离去耦算法有效减小了目标运动对测量的影响。实验中可在1s的时间内实现三角波上升段和下降段的两次测量,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可适用于距离快速变化的测量。在平面、斜面、颗粒、表面运动等不同目标反射面情况下,实验测得的数据准确、稳定,完全达到现场应用要求,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参考文献:[1] 齐国清,贾欣乐. 基于DFT相位的正弦波频率和初相的高精度估计方法[J]. 电子学报,):.[2] 郑大青,陈伟民. 基于幅度调制的连续微波雷达测距研究[J]. 电子与信息学报,):43-49.[3] 侯庆文. 改进的FMCW信号加权补偿校正相位差法[J]. 仪器仪表学报,); 721-726.[4] 施玉海,何国瑜.FMCW雷达液面测量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6-9.[5] 戚昊琛,张鉴.FMCW 雷达测距系统的中频信号处理电路设计[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9-32.[6] 胡广书.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M].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7] 郑亮,郑士海.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实践(基于STM32F10x系列)[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
摘要:数字图像信息要实现快速传输和实时处理,必须要用到数字图像压缩技术。数字压缩技术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到的技术包括图像采集、数字化、图像分析等,因此数字图像压缩技术离不开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本文围绕数字压缩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展开论述,对数字处理技术的领域也有所涉及。关键词:图像压缩技术;技术类型;发展之路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2随着全球信息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化、信息化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快捷、方便是人们对所有信息进行处理的要求,包括图像处理。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下,针对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不断提升处理速度并非易事,要在技术上攻克各种难关,尤其是数字图像更是挑战技术人员水平的重大课题。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压缩技术更是备受关注,这一技术的难度在于要求将图像压缩、而且保持较好的画质,达到减轻存储和传输工作量的目的。1 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现状图像压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朔到数字化电视信号的发明和应用。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涌现出众多带有革命性和颠覆性意义的图像压缩技术和方法,包括小波变换理论等技术创新从未停止过。至今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一些技术依然在当今数字图像技术处理技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1) 第一个压缩编码阶段是在数据压缩理论产生之后,大约在18世纪末期,出现了十进制数研究;以及在19世纪末,莫尔斯代码产生。随着信息论的产生,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技术等逐渐进入人们的事业,使得无损压缩编码算法开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1969年美国矩形图像编码会议,使得变幻压缩编码和量化压缩编码成了研究热点。2) 第一代图像压缩编码存在图像画质不理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二代图像压缩数码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多个处理图像的方案被提出,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图形信号的渐进式传输,视觉特性被引入分辨率信号的频带研究之中,分形图像编码压缩方案、小波变换等图像压缩编码算法陆续被提出,一些先进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呈现雏形。(1)图像增强技术是将图像中的有用信息留下,无用信息处理的方法。这项技术可以达到改善图像画质,增强图像处理的目的。而且图像增强方法还不止一项,将图像的模糊、失真、噪声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避免光照、温度等对图像产生的退化作用。减少退化源的影响,恢复图像空间,补偿图像磨合和消除噪声。恢复空间滤波、伪逆空间等。(2)实现图像分割是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在医学、军工领域被广泛使用。使用阚值法、区域生长法等将图像灰度、纹理等进行分割,使分割后的区域内部特征大于区域间的相似性。(3)将图像的边缘进行不连续分割,使用边缘检测算子来对边缘进行检测和提取。计算简单、速度快,但是这种方法对图像的噪声干扰比较敏感。(4)将图像中有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调取,利用模式识别技术等来抽取图像特征,进行符号化的描述和分析[1]。2 图像压缩技术存在的若干问题1)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先进知识;2)提取系统的计算量较大;3)小波变化图像压缩编码算法等,存在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4)图像精度和处理速度的矛盾问题;5)软件研发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和利用的问题;6)图像压缩技术边缘学科,如视觉神经、心理学的融合与突破问题;7)建立图像信息库和程序的标准化问题。3 几种较为重要的图像压缩技术介绍3.1 JPEG压缩技术JPEG压缩技术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其全称为“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1989年诞生技术规范,年形成标准草案和国标。压缩技术原理在于:先将图像处理为块,每块的大小不均且不重叠,使用二维离散余弦方法进行变换,简称为DCT。变幻后的系数矩阵能量进行了量化,去除了高频系数,保留了低频系数,且主要矩阵能量都集中在低频区。在低频区完成扫描、重新组织、编码等过程,完成了JPEG图像压缩的全程处理,形成了具有中、高端比特率、画质良好,符合国标的JPEG图像。但是JPEG图像压缩技术也有其缺陷,首先是方块效应。这是由于在图像进入分块处理时,由于高压缩比将本来高度非平稳的图像信号的结构进行了非线性突变,致使边缘信息用余弦基作为图像信号导致[2]。其次是压缩受到损害,压缩比不高,系数发生了量化。JPEG图像压缩技术发生方块效应,压缩容易受到损坏的特性,是近年来技术人员一直力图解决的。所采用的改进方法,本文有比较集中的介绍:第一,使用DCT零树编码,就是将方块中的零树的系数先组成LOG2N个子带,然后进行编码,得出较高的PSNR值,在进行这种改进之后,按照相同的压缩比,获得的PSNR值比EZW要高很多。虽然算是有效的方法,但是方块效应依然没有得到根除。第二,使用集中低频块的方法,变换DCT,不断对图像进行变化操作,直到方块效应基本消除,然后对DCT进行系数零树编码排列处理。这种方法可以将方块效应清除的更加彻底,但是在人眼视觉处理条件下,依然还是有一些方块参与存在。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应趋向考虑与人眼视觉特相结合的压缩技术方向努力。3.2 JEPG2000压缩技术JEPG2000压缩技术是对JPEG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按照全新的静止图像压缩标准,将JPEG技术中的余弦变换技术转变为小波变换技术。采用了彩色编码方式,按照JPEG图像编码算法进行图像压缩。其原理为:说先对数字图像进行分片、直流电平位移等预处理,然后进行包括小波变换、熵编码等的核心处理,最后进行包括区域划分、码块等的流组织处理。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21期
电脑知识与技术的其它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表雷达影响因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