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苏类型系列是什么类型的游戏

【图文】RPG等四种游戏类别介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RPG等四种游戏类别介绍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查看: 39084|回复: 34
★★★PSP专用伊苏系列合集 ★★★
猥币2258013
在线时间4879 小时
阅读权限150
帖子猥币巴士票
本帖最后由 gbawrc 于
20:15 编辑
本帖为PSP专用伊苏系列合集
伊苏1+2& &日文
伊苏3菲尔盖纳之誓约&&中文
伊苏6纳比斯丁的方舟&&中文
伊苏7& &&&中文
游戏都经过特别处理,本次合计全系列均全机种制霸,重新制作了起始文件,去除了重复文件和没用的文件,轻微压缩视频和音频文件,竟可能轻量化!去除了原来压缩包的密码!希望大家喜欢!
吐槽:最近论坛比较郁闷,经常上传图片无法显示,或是无法上传图片,不知道是我的网络太渣了还是服务器悲剧了……
32297.jpg (36.51 KB, 下载次数: 5)
15:14 上传
游戏名称:伊苏1&2:编年史 / 伊苏I&II:编年史 / 伊苏1&2:年代记
日文名称:イースI&IIクロニクルズ(イース I & II Chronicles)
英文名称:Ys I & II Chronicles
制作厂商:Nihon Falcom Corporation
DaiLi发行:Nihon Falcom Corporation
游戏类型:A·RPG - Action + Role Playing Game(动作+角色扮演类游戏)
载体容量:UMD×1
对应主机:Play Station Portable(プレイステーション·ポータブル)
语言版本:日文(日版)
发卖日期:日(木曜日/星期四)
33543.jpg (42.28 KB, 下载次数: 1)
15:14 上传
33687.jpg (37.14 KB, 下载次数: 2)
15:14 上传
33952.jpg (46.71 KB, 下载次数: 1)
15:14 上传
34304.jpg (30.82 KB, 下载次数: 2)
15:14 上传
34379.jpg (49.51 KB, 下载次数: 1)
15:14 上传
34542.jpg (30.1 KB, 下载次数: 2)
15:14 上传
35100.jpg (22.88 KB, 下载次数: 2)
15:14 上传
35375.jpg (40.92 KB, 下载次数: 1)
15:14 上传
35710.jpg (43.33 KB, 下载次数: 1)
15:14 上传
日本游戏开发商FALCOM公司制作、发行。以2001年在PC平台推出并获得销售佳绩的《伊苏1&2:完全版》为基础,在追加新图像与新重编乐曲等各式各样要素而开发的《伊苏1》、《伊苏2》代重制合辑。面向PSP掌机移植的A·RPG(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强化版,游戏目前预定2009年夏季发售。新作被命名为:《伊苏1&2:编年史》(Ys I & II Chronicles)。
FEC454F2B89BDBBDD434A8.jpg (65.85 KB, 下载次数: 24)
15:14 上传
中文名:& && &&&伊苏:菲尔盖纳之誓约
外文名:& && &&&Ys: Felghana no Chikai
游戏类别:& && &&&ARPG 动作角色扮演游戏
游戏平台:& && &&&PC、PSP
开发商:& && &&&Nihon Falcom Corporation
发行商:& && &&&Nihon Falcom Corporation
发行时间:& && &&&2005 06(PC)(PSP)
主要角色:& && &&&亚特鲁、多奇、切斯特、爱蕾娜
游戏语言:& && &&&日文,简体中文
游戏画面:& && &&&2D
适合年龄:& && &&&16岁以上
D52DDACD0BAE30D2529D70.jpg (43.62 KB, 下载次数: 10)
15:14 上传
u=,&fm=23&gp=0.jpg (29.8 KB, 下载次数: 3)
15:14 上传
2AC78C3B8AC3559BFDFD500E.jpg (44.8 KB, 下载次数: 1)
15:15 上传
5F65B9FDAA61A67746CBA8.jpg (41.46 KB, 下载次数: 2)
15:15 上传
58BC1D9EDA1EEEA047C283.jpg (42.77 KB, 下载次数: 1)
15:15 上传
PSP移植新作:《伊苏:菲尔盖纳之誓约》(Ys: Felghana no Chikai)是FALCOM在1989年推出的《伊苏3》故事剧情与冒险舞台为基础,采用《伊苏6》的3D引擎与系统所制作的重制作品,本次预定推出
伊苏菲尔盖纳的誓约的PC壁纸(20张)的PSP版虽然是移植自2005年发售的PC版,但游戏开发商FALCOM采用了全3D化的新一代《伊苏》动作系统,加入了两段跳跃与旋风跳跃等新动作,以及可以进行各种特殊攻击的属性精灵手环等。
PSP掌机版《伊苏:菲尔盖纳之誓约》除了承袭PC版全部内容外,还追加众多原创新要素。所有登角色(超过30名)与事件场面全程语音化演出,并请到伊藤健太郎、野中蓝、久川绫等知名声优参与演出;随着游戏的进行,还将提供“博物馆”功能,可收集与阅览影片、插画等内容;追加“难易度选择”与“竞时模式”等功能,并会陆续开放影片、设定画、插画等内容供玩家自由阅览。最后,当玩家本篇通关之后,还会出现以挑战众多强大敌方BOSS头目来享受战斗乐趣的“竞技场模式”(Time Attack Mode)。而在通关2周目的情况下,还可以继承1周目通关时的各种状态继续游戏。
.jpg (37.9 KB, 下载次数: 6)
15:16 上传
游戏中文译名& && &&&伊苏6 纳比斯丁的方舟(UMD光盘版)
游戏原名& && &&&YS -THE ARK of NAPISHTIM-(PSN商店数字下载版)
游戏语言& && &&&CG汉化
游戏类型& && &&&动作冒险过关(ACT+AVG)
游戏人数& && &&&1人
游戏开发厂商& && &&&FALCOM+KONAMI
游戏发行厂商& && &&&KONAMI
游戏发售日期& && &&&日
.jpg (34.48 KB, 下载次数: 1)
15:16 上传
.jpg (27.47 KB, 下载次数: 1)
15:16 上传
.jpg (27.36 KB, 下载次数: 1)
15:16 上传
.jpg (26.76 KB, 下载次数: 2)
15:16 上传
.jpg (26.03 KB, 下载次数: 2)
15:16 上传
.jpg (33.86 KB, 下载次数: 2)
15:16 上传
.jpg (31.1 KB, 下载次数: 2)
15:16 上传
伊苏6纳比斯汀的方舟是一款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一名皇家骑士由于跟敌军发生大规模冲突,而造成船只受损无法航行最后只能靠在最近的小岛上进行维修,就在此时遇见了这座岛上守护者精灵族,在帮助精灵族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与它们达成了联盟协议,不过好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所有的种族都加入了这次巨大的战争中,玩家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
中文名:& && &&&伊苏7
外文名:& && &&&イース7
游戏类别:& && &&&动作+角色扮演类游戏
游戏平台:& && &&&PSP/PC
开发商:& && &&&Nihon Falcom Corporation
发行商:& && &&&Nihon Falcom Corporation
发行时间:& && &&&日/日
主要角色:& && &&&亚特鲁、多奇、缇雅、塞亚斯、艾夏、盖修、麦雪拉等
游戏画面:& && &&&2.5D
42648.JPG (42.34 KB, 下载次数: 2)
15:16 上传
u=,&fm=23&gp=0.jpg (45.79 KB, 下载次数: 2)
15:16 上传
u=,&fm=23&gp=0.jpg (34.5 KB, 下载次数: 1)
15:16 上传
u=,&fm=23&gp=0.jpg (45.39 KB, 下载次数: 1)
15:16 上传
PSP版《伊苏7》这次将一改以往3D背景2D人物的设计,将采用3D的全新引擎。游戏将承袭前作《伊苏6:纳比斯汀的方舟》具备简单操作与爽快动作特色的“伊苏动作”并大幅刷新,首度加入团队玩法(Party Play),让亚特鲁与伙伴多奇与新角色艾夏等各具特色的角色组队一同战斗。玩家每次将能够带3名角色去战斗,其中选择1人操作,另外2人则由电脑AI操作自动战斗。使用“□键”能够快速的切换当前控制人物,游戏中人物的攻击类型也分为三种,分别是“斩击”、“打击”以及“射击”等等。每种武器都具备各自的技能,玩家只要更换装备就能施展相对应的技能。每个角色并具备各自的强力“EX技能”,具备华丽的演出效果并能对敌人造成重大伤害。在本作中也加入了诸如《怪物猎人》般场景素材收集系统,及打死怪物时的鞭尸系统,在不受怪物的影响下尽量收集素材去完成不同的任务或合成有力的装备,也是本作的新一亮点。
解压密码:无密码
下载地址:
伊苏1+2& &日文:
伊苏3菲尔盖纳之誓约&&中文:
伊苏6纳比斯丁的方舟&&中文:
伊苏7& &&&中文:
伊苏7无损RIP汉化版:
更多伊苏资源请到这里下载:
土豪,跟你做朋友好不好
土豪,跟你做朋友好不好
小学生表示不服!
锁前留名~~~~~ 呵呵呵呵呵!!
猥币662305
在线时间462 小时
阅读权限100
帖子猥币巴士票
看了LZ的帖子,我只想说一句很好很强大
猥币102482
在线时间329 小时
阅读权限80
帖子猥币巴士票
猥风八面 Lv.8, 积分 210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39 积分
你自己Rip的???
猥币2144833
在线时间339 小时
阅读权限50
帖子猥币巴士票
猥言大义 Lv.5, 积分 14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4 积分
精华指日可待,果断首页留名。& && && && && && &
猥币107620
在线时间1218 小时
阅读权限80
帖子猥币巴士票
猥风八面 Lv.8, 积分 241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91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我是蒺藜 于
17:17 编辑
吐槽是亮点
PS:小李子的头像让人浮想联翩
都别看俺,拿分闪人。
在线时间5 小时
阅读权限30
帖子猥币巴士票
猥乎其微 Lv.3, 积分 2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 积分
在回味下{:42:}
猥币160304
在线时间1175 小时
阅读权限90
帖子猥币巴士票
猥震海内 Lv.9, 积分 353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38 积分
除了1&2是鸟语,别的都玩过...支持一下LZ
猥币2327574
在线时间4064 小时
阅读权限90
帖子猥币巴士票
猥震海内 Lv.9, 积分 450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967 积分
有個騎山地車的肯定會來跟帖的{:44:}
公路自行车
Moon~蜂蜜味のキャンディ ~收穫の季節~
猥币2258013
在线时间4879 小时
阅读权限150
帖子猥币巴士票
秋之月 发表于
有個騎山地車的肯定會來跟帖的
不是公路车吗?难道这里还有一个山地车的???
猥币177904
在线时间7964 小时
阅读权限90
帖子猥币巴士票
猥震海内 Lv.9, 积分 441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29 积分
有空记得去下来试试
S·P·Y【稀有成就】
呵呵想揭下我的面具看看我的真实身份吗?知道的人都死光了哦……(同时列名于3个以上用户组)
成就猎人Rank.C【稀有成就】
随便玩玩就拿到这么多了,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成就 (获得累计超过10个成就--不包括负面成就)
管理团队【光辉事迹】
猥皮大本营管理团队特有的红色令牌。象征权力与责任的契约之证。(担任过论坛各级版主)
常客【普通成就】
《我的业余生活》从前有一个论坛叫TGBUS…(在线时间超过1000小时)
水元素【普通成就】
水、H2O、みず、water,额...总之怎么叫都行了
(累计发帖1000即可解锁)
浮云爱好者【普通成就】
一朵,两朵,三朵,呵呵呵… (累计获得1000朵浮云)
Lucky☆Star【稀有成就】
什么!你在发完申请贴截图的时候没被人撒云?实在是太幸运了,让我抱抱你的大腿吧!(规则改为:总积分正好=或777777)
小千金的癖好【普通成就】
作为大型玩具公司董事长女儿的我,只有在给小樱做漂亮衣服的时候,才能让我体会到作为一个有钱人的好处 (在猥皮大本营的加油站充过5汽油)
正版党【光辉事迹】
不是咱要晒正版,实在是游戏太好玩(自曝拥有任意平台10款以上的正版游戏)
帖!帖!帖!【稀有成就】
一呼百应,号令群雄,说的就是我了(发布过一个主题帖并有超过1000个回复。资源、回复可见贴不可)
成就猎人Rank.D【普通成就】
你已经踏上了成就收集的不归路,5个成就怎么可能满足你的需求,继续努力吧! (获得累计超过5个成就--不包括负面成就)
Powered by作者:superwave
【版权归新浪游戏频道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 黄金时代
伊苏系列作为一个发展多年的系列,其名声和地位以及影响力自然不必多说,纵观这个系列的发展,无论对于玩家还是游戏公司都有诸多启示,大体上来说这个系列经历了五个时代,分别是:黄金时代、混沌时代、白银时代、过渡时代、新时代。
在伊苏系列出现之前,Dragon Slayer(屠龙剑)系列才是falcom最为成功和有名的系列,如果说该系列的《Dragon Slayer II》这款名作只是Falcom对ARPG一个尝试的话,那么伊苏系列这个日后被称为Falcom看板招牌游戏甚至救命稻草的系列,其初代着实给予对于ARPG相对新鲜的日本一个极大的冲击,YS以其革命性的动作性与游戏方式让当时所有人眼前一亮,相比T&E社的[梦幻仙境]( Hydlide)的经典ARPG模式,YS将战斗节奏加快,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经验和装备以加强可玩性,游戏在当时也是一阵好评。
伊苏系列初代画面现在看来非常简陋
游戏当初设计初衷即是所谓”亲民”向,也就是指游戏难度定位很亲民,普通玩家也可以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而不是靠一味的提高难度来提升游戏的耐玩性。它废弃了当时“RPG =高难度游戏”的理念,让玩家十分容易地进入游戏的世界。首先,『伊苏 I』的战斗方式采用了与敌人撞击这种非常简洁明了的模式,获得了意外的良好效果;战法除了构建组合方式之外,还采用了“半角色偏移”方式——即与敌人身体一半接触,可以不受伤害而进行对敌攻击 ;就算受到损伤,只要站在原地不动,生命值就可以得到恢复。解迷部分也是一样,只要有耐心,反复尝试,总会找到解题的方式。这在当时,都是非常亲切的操作设计。
最早的PC-88版《伊苏》的画面
半角色漂移攻击方式图示
PCE版《伊苏》的画面进化了不少
作为屠龙剑系列的卖点之一的解谜,Falcom也将其发扬光大到伊苏初代里,但相比于前者的难度有实质上的缩水,普通玩家也能通过冷静分析解决难题,这也同样应证了伊苏的”亲民”定位不只是体现在战斗中,而是全方位的面向新玩家。
YS第一代也创造了其FC、MD、SFC、PC-E、SS、PS2、PSP等等的另人咋舌的移植数量,而且ARPG界经伊苏这么一闹腾,各大公司也开始相继推出跟进,可以说虽然ARPG不是伊苏创造的,但日后的ARPG鼎盛却绝对跟伊苏有很大关系。
在随其后推出的第二作更是可谓YS系列阵容最为全盛的一作:畅快的游戏性,恰到好处的地图设计,以及号称20年后依然无法被超越的音乐:岸本友彦与古代佑三加上全盛时期的JDK乐队创作音乐,可谓当时的梦幻组合。
对于游戏来说,虽然有很多老玩家抱怨难度实在太简单,系统平衡也差,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伊苏2那洪水一般的大卖,甚至在12年后的PC复刻版都狂卖了240万套。
该作与前作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绵长的故事,清晰、独特、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观设定使得YS系列成为F社的招牌作品,并且为后面的续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是伊苏1,2大卖后整个制作组却突然解散,伊苏的后续计划也几乎都完全搁浅,加上穷途末路的PC-88与其后的PC-98所至,伊苏给很大一部分老玩家的印象就是止于1跟2就完结了,直至1999年以《永远的伊苏》这个姿态复活。
伊苏2代的莉莉娅
MSX2版《伊苏2》的光影效果在当年非常惊艳
诞生年代背景
很多人都以为伊苏系列初代是日本ARPG游戏的鼻祖,但是并非如此。
当时在日本计算机游戏界,Falcom的Dragon Slayer系列与T&E Soft的Hydlide系列和Crystal Soft/XtalSoft的梦幻心脏系列一起并称为(日本)国产三大计算机RPG。
在美国有人认为第一款具有A.RPG要素的应该是美国的DynaMicro, Inc./Tandy Corporation的Dungeons of Daggorath,此游戏以线条制作出3D显示, 可说是早期的3D游戏之一,《戴格拉斯地下城》(Dungeons of Daggorath,1982年)则再添加了各种类型的武器与怪物、细致的音效、和一个“心跳”的血条。登陆的平台为TRS-80 Color Computer以及Dragon 32/64。不管怎么说,A.RPG鼻祖究竟是哪个作品还是比较有争议的。因为Dragon Slayer其非即时的特性使得以后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没有沿着Dragon Slayer制定的基础规则走,真正奠定日本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基础的是一个月之后T&E SOFT发售的《Hydlide》。
日,日本T&E SOFT公司发售了后来被追称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原点的著名A.RPG 《Hydlide/梦幻仙境》,之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下这个不是Falcom公司的游戏,是因为该游戏对A.RPG类游戏影响深远,后来的A.RPG名作塞尔达传说系列和伊苏系列均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至今为止日式A.RPG游戏还没有跳出该游戏所制定的最基本框架。而日系列第三作《Hydlide III-the Space Memories》更是为后来网络角色扮演游戏(MMORPG/MMOARPG)奠定了根基之作。
《梦幻仙境》的画面看起来也非常简陋了
伊苏系列一直都是在吸收同社或者他社作品的优点才存活到现在的,例如初代伊苏战斗系统吸收了T&E SOFT公司的《Hydlide》和《Dragon Slayer II-Xanadu》战斗系统的部分特点,强化了战斗时的动作性和刺激程度以及剧情部分。
关于吸收T&E SOFT公司的Hydlide和自家的《Dragon Slayer II-Xanadu》战斗系统设计,冲撞敌人=攻击敌人并消灭敌人设计早在Dragon Slayer系列初代就已经存在,不过那个时候还非常原始,到了Dragon Slayer II-Xanadu的时候才真正成为必须掌握的战斗技巧,而Hydlide也是冲撞敌人=攻击敌人的系统。
欧美对于伊苏初代几作的战斗系统甚至称呼为Xanadu式冲撞系统由此可见一般,在FM-7/FM-77机型上《Dragon Slayer II-Xanadu》和伊苏在战斗时的控制方法更是如出一辙——按动方向键后角色就会一直朝该方向走除非按5键否则人物不会停止移动的脚步。与《Dragon Slayer II-Xanadu》战斗时移动需要精确到像素不同,伊苏将其简化为与Hydlide相同的身位概念,正面相撞双方都会受伤,而从自己的侧面去攻击敌人的侧面只有敌人会受伤。
《Dragon Slayer II-Xanadu》也是一代名作
被腰斩的作品
与我们熟悉的《空之轨迹》一样,伊苏1,2本来也是准备作为一个游戏发售的,由于容量和档期问题不得不切成两作发售,但反而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款作品当时之所以被腰斩是因为在当年游戏硬件机能有限,卡带容量也有限,因此一款游戏里面无法塞入太多内容,而伊苏系列最初之作因为构架太大,因此超出了一款游戏的容量,无奈之下只能拆分成两作,结果反而使得1代留下了巨大的悬念,吸引了大量玩家期待2代,使得2代销量也很好,成就了这个系列的名声。
地位和影响力
虽然伊苏系列并非最早的ARPG游戏,但是毫无疑问伊苏系列后来获得的影响力和成就远超Falcom此前推出的游戏,在伊苏系列诞生之前,Falcom最引以为傲的系列是Dragon Slayer即屠龙剑系列,但是在此之后,伊苏系列逐渐成为Falcom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系列,许多玩家听到Falcom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伊苏系列,当然伊苏系列虽然在销量和影响力方面虽然无法和同为ARPG的塞尔达传说系列相比,但是作为从那个年代诞生的系列能够延续至今并且保持一定影响力,也殊为不易了。
而且伊苏系列的出现更加使得当时的Falcom一线大厂的地位得到稳固,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当年只是刚成立不久的SQUARE公司获得了移植伊苏系列最初这两作到某个电脑平台的机会,但是因为该公司技术力低下,移植效果非常差,因此当时Falcom高层还对SQUARE方面大为不满,后来也不愿意和SQUARE进行合作,这充分说明当时的Falcom是日本的顶级游戏公司。
除此之外,伊苏系列这最初两作获得成功之后,不少游戏公司纷纷要求移植这两作,这也可以说明这个系列是何等成功,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基本上当时常见的游戏平台都出现了这两款作品,甚至发展到后来的PS2、PSP、NDS等平台上也依然可以见到这两作,在日本享有类似待遇的大概只有最终幻想系列最初两作了。
另外伊苏系列火爆之后,出现了不少模仿者,其中比较有名的是PCE平台的XAK系列等作品,甚至多年后出现在PC上出现的飘羽系列三部曲依然是采用了伊苏系列早期这种撞击式的战斗方式。
模仿伊苏系列的飘羽系列
伊苏模式的创立
伊苏系列从诞生之时起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后来都被延续了下来,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构成了所谓的伊苏模式,正是这些特征使得伊苏系列有了足够的辨识度,和其他游戏产生了相当的差异和区别。
FC版《伊苏》封面是系列标志女神像,早期版本封面大多如此
一个特征是游戏的故事,每次主角亚特鲁必然会在某个地方昏倒,苏醒后在这个地方展开冒险,结识一些朋友,然后经历各具特色的迷宫,最后找出困扰该地区某些事件的幕后真相,打败大BOSS,另外亚特鲁必然会和该地区的某个或者多位女性产生暧昧关系,基本上从伊苏系列初代开始,这种简单的剧情结构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在大体上没有太多变化。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主角亚特鲁和勇者斗恶龙系列的主角一样,永远都是不开口说话的,以此来营造一种代入感。
系列永恒主角亚特鲁
第二个特征是战斗的简洁爽快感,这一点后来也一直延续了下来,并且成为伊苏系列的一大卖点,虽然后来这个系列加入了魔法和属性以及冶炼等系统,但是在操作上永远贯彻简洁爽快的原则,不会因为过于复杂而为难玩家,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简洁特征才使得这个系列能够生存到今天,而不是被淹没在历史大潮之中。
第三个特征是游戏整体的一种优雅感,从建筑到云彩,从音乐到剧情,都带给玩家一种精巧雅致的感觉,这在当时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游戏文化,而这些特色,后来也都延续了下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伊苏文化氛围,使得这个系列后来可以持续一直吸引很多玩家。
伊苏系列早期插画,有着神秘的文化氛围
(二): 混沌时代
在《伊苏1+2》获得成功之后,falcom本来应该延续这个系列的传奇,但是因为伊苏系列小组集体出走之故,使得falcom只能通过令别的小组接手以及外包等形式延续这个系列的生命,但是这些举措反而使得伊苏系列陷入了多年的混乱和混沌之中,时至今日,这个混乱时代推出的作品依然被不少玩家认为是系列黑历史。
唯一的特例《伊苏3》
3年后,一起旅行的亚特鲁与多奇来到了多奇的故乡——菲尔盖纳。为了拯救城镇面临的危机,大家开始了新的冒险旅程。作为系列作品的第三弹,『伊苏 III』在当时受到了众多的期待和关注,多重移动背景的采用也十分美丽,迅速成为了热门的话题。在系统方面,由于『伊苏 III』的横版画面构成,原来的“半角色偏移”系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增加了跳跃功能 ;攻击时由于不能用身体接触的模式,改用按键操作用剑劈斩的方法,与前作相比,大幅度增加了动作性的要素。而且在前作的故事情节中亚特鲁失去了魔法,因此在『伊苏 III』中亚特鲁无法直接使用魔法,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环”。装备环之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能提升角色的各种参数——即“环能量增加系统”。特别是能使攻击力提高一倍的“能量环”,以及可以使受损度减半的“防御环”等,具有相当的能量。合理运用这些道具,就可以顺畅地进行游戏。此外,由于电脑性能的提高,最终BOSS 的攻略难度有所加强 ;视点的改变也让角色显示比较大,出场人物的表现手法更加丰满。同时,『伊苏 III』采用了可以容纳大量数据的 CDROM 为载体,主要角色的对白加入了声优的配音,强化了剧情的演绎。
虽然系统有很多改动,『伊苏 III』依然保持原来的简洁风格和明快的操作,与当时众多以高难度为主的游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场面的地图构成相对比较简单,十分容易记住 ;没有复杂的解谜要素,登场的道具种类也不多,甚至没有详尽的说明书,也能够顺畅的进行游戏;操作简单,使用键盘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操作;即便是动作性要求比较高的 BOSS 战,只要达到一定的等级,攻略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让玩家感到能够轻松上手,是伊苏系列一贯的宗旨。
3代是系列唯一的横版动作游戏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操作性的便利和横轴画面的细致表现都是『伊苏 III』的亮点,但系统改革和风格转型却造成了玩家评价的两极分化局面,且世界观和情节设定相较前作也显得感染力不足。换言之,『伊苏 III』的革命并未成功。另外,据说『伊苏 III』的程序部分是由Falcom 本社的 SORCERIAN(『七星魔法使』,横轴 ARPG 游戏)制作小组负责开发的。这大概可以解释风格出现差异的原因。
《七星魔法使》的战斗和《伊苏3》类似
双版本的《伊苏4》
伊苏IV开发起因是因为移植PCE版本伊苏头三作的Hudson强烈要求Falcom开发伊苏系列全新作品,但Falcom当时正在开发Falcom建社以来最大规模的作品——《Dragon Slayer VIII-风の伝说ザナドゥ》,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和精力开发《伊苏IV》。经过商讨后决定,由Falcom负责剧本和音乐,其他的全权交由移植过PCE版《伊苏I+II》和《伊苏III》的Hudson、移植过SFC版伊苏III的Tonkin-house和与Falcom有合作关系的SEGA三家公司来制作。最后除了MD-CD版胎死腹中外其他版本全部顺利发售。但是抛开游戏本身品质不谈,因为Falcom对其他公司的制作太过纵容,导致两个游戏剧情差别极大,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游戏,而且因为两个版本参考不同版本伊苏的世界观设定,导致游戏的世界观都和原来的作品有不同程度的冲突,原来伊苏世界观虽然有冲突,但毕竟有官方版本可以参考,但因为本作没有官方正式版本且两个版本参考各自的作品本身就有矛盾使得伊苏正统世界观变得混乱不勘。
SFC版《伊苏4》
1991年时Sega的MD正和任天堂的SFC打得难解难分,正急切的寻找外援,而Falcom面对缓慢走向死亡的日本计算机游戏市场而想朝游戏机行业发展,出于各自的目的Sega和Falcom共同出资的子公司SegaFalcom就此成立,专门负责将Falcom游戏移植到Sega游戏机上。
《伊苏IV》开发的时候自然也就计划推出到MD-CD上,开发公司便是SegaFalcom,由于有Falcom的直接介入,所以该作实际可以称得上是Falcom官方负责的正统伊苏IV,但遗憾的是,玩家永远也无法看到了。漫长的开发过程以及Sega对家用机的精力集中到下一代游戏机Sega Saturn上而开始变成累赘,加上MD-CD的普及率问题最后能否收回成本都成了未知数,随着后来SegaFalcom的解体,MD-CD版伊苏IV最后夭折。
引导艾斯塔尼亚和伊苏恢复了和平的亚特鲁,继续进行冒险。『伊苏 IV』从时间上来看,它不是『伊苏 III』的续集,而是延续了伊苏 I、2 的剧情 ;『伊苏 IV』也是唯一一版不存在“Falcom 版”的伊苏。有人认为是异端,有人坚称是名作,更有人声称这是伊苏系列的黑色历史。
『Mask of the Sun』(太阳的假面 /SFC 版)及『The Dawn of Ys』(伊苏的黎明 /PCE 版)这两个副标题不同的版本表面上都是官方版,而且都以“伊苏 IV”为名,但却是 SFC 版和 PCE版的两家开发商以 Falcom 准备的“官方设定”为基础,加上自己的理解的发挥同时制作出来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游戏。故事发生在塞尔塞塔树海,情节上大致顺承前两部,并对伊苏古国的世界观做了进一步解释和延伸,但延伸世界观的剧情评价一般,甚至被戏称为“消化不良”。而当时各类大作纷纷搭乘PCE和SFC的顺风车,与『最终幻想』、『圣剑传说』这些经典相比,『伊苏 IV』明显后劲不足。
两部不同的『伊苏 IV』重返前两部的模式,战斗系统原则上都是身体撞击式,不过故事情节则各自进行了不同的发挥。按照剧情来说,SFC 版更加忠实于“官方”,但是充分展现了Hudson 特色的 PCE 版也令人难以割舍,其剧情虽然和“官方设定”有所冲突,但是华丽的动画等却远远胜过 SFC 版。另外在系统方面,SFC 版有些暴走倾向,魔法系统还算马马虎虎,但是敌人太远太厉害,有些难以上手,评价不高。相对来说 PCE 版在操作上还是继承了『伊苏 I』和『伊苏 II』的传统。因此,两个版本可以说各有所长。
PCE版《伊苏4》
不合时宜的《伊苏5》
『伊苏 V』是 Falcom 针对 SFC 主机开发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游戏,故事的舞台离开了艾斯塔里亚,转入异境之地阿弗洛卡。在这里,亚特鲁为揭开消失于沙漠中的神秘古都之谜展开又一轮冒险。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本作的外传色彩最为突出——游戏中没有与古代王国伊苏以及制造了伊苏的有翼人相关的剧情,而且亚特鲁也只不过是被卷入事件中的一个旅行人,故事的主人公妮娜的养父斯坦以及生存了数百年的魔人斯德卡等,可以称为游戏实际的主角。不仅是故事风格,『伊苏 V』也对系统做了新的尝试,战斗系统融合了『伊苏 III』的动作模式并加入炼金魔法;配乐则是完全交响乐化,彻底颠覆前代的电声摇滚风格。『伊苏 V』的变革和『伊苏 III』一样引来了部分玩家的争议。与其他的系列作品相比,超级低的难度是最主要的特征——玩家在习惯操作后甚至 10 小时不到就可以通关。
游戏战斗系统有明显参考SFC名作《天地创造》、《圣剑传说2》等游戏的痕迹,如加入挥剑的动作、根据武器的不同还可以做出不同的斩劈动作,参考PCE版《伊苏IV-伊苏国的黎明》加入了八方向移动设计,地形上引入高低差后跳跃也随之出现,但问题是跳跃判定相当暧昧,而且还无法躲避敌人的多数攻击,顶多只能用来跳过障碍和小部分敌人。
同时本作是全系列唯一一个有盾防御的作品,敌人攻击时玩家可以用盾来防御敌人的攻击,而不象以前的作品里盾只是提升防御力的摆设,魔法系统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本作魔法归属于炼金术类,六种元素石通过一定规律的混合可以制作出各种炼金魔法,魔法种类为全系列最多的一次,超过30种以上,不过可惜的是魔法威力虽然强大,但是除了野猪BOSS能用魔法打外,其他的BOSS都会因为BOSS强大的力量而让魔法暂时失效,等于是没什么用,即使用在普通战斗上,因为发动大型魔法时间过长,而且发动时敌人还会移动,往往发动完后敌人也走出攻击范围了,一般用得最多的反倒是一开始随剧情合成的最基本的火球魔法,用在BOSS战和普通战斗几乎都不尽如人意,魔法在本作的地位可谓相当尴尬,但玩家还不能不用魔法,因为本作是系列唯一一次将武器经验值和魔法经验值分开处理的作品。
《伊苏5》的画面就当时而言还不错
针对III代谜题过少的问题,本作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比如水之洞穴前的按钮机关、沙漠地带走法等等都是点睛之笔。其他的比如说可以买卖武器、存档只能在固定的地方存档、菜单颜色和服装颜色可以改变(通过秘籍甚至连亚特鲁头发颜色都能修改。)等等都是和之前作品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体现出当时Falcom在游戏风格上向游戏机游戏靠拢的想法,但是因为之前几作带给玩家伊苏系列固定的印象依然存在,以及本作战斗系统完成度低等问题使得本作创新之处并不讨好。而且游戏还有大量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入手的道具以及BUG,游戏的完成度相当低。
敌人强度上成为本作最大的败笔,纵观整个游戏没有几个可以值得一提的BOSS,伊苏有相当一部分乐趣就在和强大的BOSS对战上,但光是本作破天荒的可以携带21个补充HP道具。并且可以在BOSS战时随时使用就可以活活磨死BOSS,最后虽然要打三个BOSS,而且敌人实力很强,但这堆补充HP的道具完全可以让你顶着敌人的攻击从头打到尾。
剧情上也是个大问题,虽然说单就本作来说剧情设计上可圈可点,但是整个作品和以往伊苏系列相比除了主角还是亚特鲁外,完全没有任何剧情上的联系,连系列必定登场的多奇本作也不在了。这个后来也成为部分人在谈论到伊苏系列时炮轰的对象。
《伊苏5》几乎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来自外部的威胁也成为Falcom的一大隐患,伊苏V选择的发售日期实在是太糟糕了,1995年游戏机开始朝下一代主机过渡,在SFC上迎来RPG最后的发售狂潮,特别是在日本拥有国民级RPG称号的勇者斗恶龙系列最新作《勇者斗恶龙VI-幻之大地》就是在12月9日发售的,Falcom把游戏发售时间定在12月这个时候,可谓时机不当。
1995年的究极大作《勇者斗恶龙VI-幻之大地》
Falcom虽然在计算机游戏市场很有号召力,但在游戏主机市场缺乏号召力。除此之外,之前其他游戏公司在SFC上推出的Falcom游戏表现不佳也是重要因素,例如光荣移植的Brandish两作,Falcom亲自操刀的《ぽっぷるメイル》后来没有了下文,Tonkin-house制作的《伊苏IV-Mask of the Sun》也不过素质平平,根本无法与PCE版相提并论。
PCE上众多Falcom优秀移植大作和SFC上Falcom游戏精品数量匮乏且多数移植质量低劣形成鲜明对照。因为Falcom对其他公司恶劣的移植态度过于纵容使得SFC玩家对Falcom的游戏已经形成固有印象了,要知道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可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游戏还想成功那就是难上加难了,让玩家在一个根本不知道素质如何的游戏和一个有着根本质量保证的作品之间做出选择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虽然在发售前Falcom也曾经推出过试玩版等特别活动,但是依然力不从心,外界环境和游戏自身的一些缺陷使得《伊苏V》并不成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FC主机的玩家对ARPG游戏的接受度并不高,《天地创造》这款SFC的名作在玩家中间有口皆碑,并且还是ENIX代理,但是游戏最终销量只有几十万套,和SFC上那些动辄破百万甚至数百万套的日式RPG大作无法相提并论,而且在《天地创造》之后,代理商解除了和该游戏研发公司QUINTET的关系。所以《伊苏V》选择SFC平台并非明智之举。
幻之名作《天地创造》
后来因为本作的失败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最后使得Falcom放弃了在游戏机发展的念头,而伊苏系列完全新作也被再次冻结,这一冻结就是八年之久。
(三):白银时代
在经历了多年的混乱之后,falcom似乎终于想要恢复伊苏系列的荣光了,他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推出了《伊苏1+2》的复刻之作《永远的伊苏1+2》,这款合集之作使得伊苏系列再度重回大众视野,吹响了复兴的号角。
《永远的伊苏1+2》封面,可以看到著名的达姆之塔
复刻时代的来临
1998年4月,伊苏系列首个复刻作品登场——《Ys ETERNAL-Ancient Ys vanished omen》(永远的伊苏-失落的古代伊苏王国)。
1987年伊苏系列第一作的复刻版,在伊苏系列诞生11年后以Ys ETERNAL(永远的伊苏)为名发售。可以说这个作品是现代伊苏的原点,旧系列伊苏作品到1995年的伊苏V已经全部完结了,新时代的伊苏将修改部分设定并加强各个作品之间的联系。(本作与PC-88原始版在部分设定上进行了相当微妙的调整。)
画面进化为640X480 256色,加入大量光影效果,和多年前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画面进化非常显著
攻击方式和原来基本相同,亚特鲁行动方式开始分为跑和走,并由原来的四方向移动变为八方向移动。并且加入了对鼠标的支持。敌人也做了相应调整,因为亚特鲁的速度比以往快很多,为此杂兵和BOSS的速度也跟着一起上来了。部分BOSS行为模式还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蝙蝠。游戏整体难度比PC-88版低很多,特别是利用一些特别的道具装备组合在一个半小时内通关根本不是问题,做极限挑战的话一个小时就足够通关了,可以说本作的通关速度是系列最快的,不过对于新手和没适应这种攻击模式的人来说难度就很高了,为此Falcom还在后续发售的通常版里追加了难度选择,有Easy和Normal两种难度,并增加了游戏存档数量。
《永远的伊苏》保持了系列一贯的优雅风格
剧情方面,游戏对初代剧情进行了大量补完,亚特鲁、菲娜等人的剧情描写也大幅度增加,加入开场动画,音乐也进行了统一。城镇增加一个,并对原来的地图做了很多修改,敌人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因为游戏对之前许多伊苏原始设定都做了修改,并统一了以前剧情严重冲突的环节,为此本作实际可以看作是伊苏系列剧情进行整合的开始之作。
时隔2年,《永远的伊苏2》紧跟前作的脚步也被falcom复刻后搬上windows平台。本作依然在剧情上完美还原了原版的故事情节,但对游戏系统做了较大的革新,而且即使与《永远的伊苏》相比变化也是很大的,不过这次的变革是非常成功的。
与前作相比,本作的画面质感更上一层,大量地图的追加和细节的设定进一步完善了伊苏的世界观。战斗系统的丰富性和界面亲和力都有加强,“冒险日志”的设计更是让人真切感受到该作事无巨细的周到设定。由新海诚担任制作的OP动画也表现出几近完美的视觉效果。本作获得了高于前作的强烈反响,发售消息公布后在Falcom官网掀起了疯狂的预订热潮,上市后销量更是直冲而上,成为日本PC游戏史上最畅销的游戏之一。
《永远的伊苏2》将2D画面发挥到了当时的极致
《永远的伊苏2》战斗方面更加丰富
本作虽是复刻版本,但系统上与原版有较大差别,而且与前作相比也做了很多改进,画面上也更趋华丽,这一出色的系统帮助其赢得了更多Fans的青睐。以至于后来发行《永远的伊苏1+2合集版》(pc,2001年)时,falcom将1代用2代的系统作了进一步美化。更多的NPC人物,更华丽的战斗画面,更人性化的设定加上前作所没有的魔法系统(应该说是没法有),使得本作成为当时非常有代表性的A.RPG游戏。
《永远的伊苏2》封面
由于《永远的伊苏1+2》大获成功,所以和早年的原初版《伊苏1+2》一样,这款作品后来一再被疯狂移植,其中PS2版追加了很多新的要素和插画,后来这个版本更被移植到了PSP上面,此外还存在NDS版和手机版等花样繁多的版本,每个版本大体上有些差异,但是核心内容部分差不多。另外每当WINDOWS有新的系统发布后,falcom就会发布对应新系统的《永远的伊苏1+2》版本,并且加入对更高分辨率的支持,某种程度上来说,伊苏系列最初的这两作的合集应该是日本游戏历史上被移植最多的游戏之一。
《永远的伊苏1+2》合集壁纸
NDS版《永远的伊苏》画面看起来非常简陋
PSP版的《永远的伊苏1+2》名为《伊苏1+2编年史》,后来又被移植回了PC上面
中国玩家广泛接触伊苏系列的开始
《永远的伊苏1+2》在当年是新天地公司代理发行到国内,这款游戏当年在《软件和光盘》和《大众软件》等当时热门游戏杂志上刊登了广告,就当时而言优雅又鲜艳的2D画面吸引到了不少玩家的关注,笔者就是其中之一,自从那时候接触到伊苏系列后,此后成为该系列粉丝,多年来一直热爱和关注这一系列,相信有类似经历的玩家在当时并不在少数,当然在游戏平媒杂志衰落的当下回望当年这段往事,颇为令人唏嘘不已,由于此前伊苏系列基本上没有汉化版的缘故,所以不少国内玩家接触到伊苏系列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这个中文版是国内很多玩家接触伊苏系列的开始
全新的起航
《永远的伊苏1+2》终结了伊苏系列多年混乱的局面,使得这个系列再度全新起航,并且这款游戏最大的意义是一方面吸引了新时代的玩家,另一方面也吸引到了80年代玩过原初版《伊苏1+2》的那些老玩家,这些老玩家在那个时候大多都已经结婚生子,所以在日本不少人购买这款游戏后会父子同乐,这也正是这款游戏在当时大受欢迎的缘故,也为后来伊苏系列全面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过渡时代
在《永远的伊苏1+2》大获好评之后,falcom却再度陷入了危机之中,在这个关键时刻,伊苏系列正统续作《永远的伊苏6》提上了研发日程,正是这款游戏后来拯救了falcom,而falcom在缓过来之后以这作的模板为基础又推出了两款作品,使得伊苏系列逐渐复苏。
拯救了Falcom的《伊苏6》
2002年末,由于当年发售的《VMJapan》和《Dinosaor》销量惨淡,Falcom再次陷入财政危机,濒临破产的消息甚至传到了国内。除了大量复刻旧作重卖,接连发行海外代理游戏以缓解尴尬境况外,开发中的《伊苏6》也成为挽救Falcom的底牌之一。
Ys6是Falcom的第二部3D游戏(第一部是Dinosaor),也是Ys系列首次使用3D引擎的作品。尽管Falcom在3D方面起步较晚,但Ys6的3D画面表现却毫不逊色:将即时运算画面的视角固定并适时变动,同时以更细腻的光影水雾效果对环境进行渲染,使Ys6的3D画面在展示宏大场景之余,依旧表现出2D时代的精巧细致。系统方面,结合3D引擎的新战斗系统极大提升了游戏操作的爽快感,整体节奏也相当的明快。尽管剧情类似小品,但Ys6着实成功地标榜了Falcom新世代的技术实力。
《伊苏6》的品质至今来看也可圈可点
“Ys”的老牌名号和《永远的伊苏1+2》的推广为Ys6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事实也证明Ys6的销售成绩相当可观,官方通贩的30000套限定版在游戏发售前一周就被热情的爱好者们订购一空,至于之前濒临破产的Falcom,Ys6发售数月之后便传来Falcom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消息,Falcom与韩国网络游戏公司签订合作计划的消息,Falcom觊觎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的消息,Falcom计划开发大型游戏系统的消息。种种消息背后的潜台词是“Falcom被Ys6救活了”,这对于当时深陷重重危机的Falcom而言可谓天大的好事。
作为较新一些的玩家可能应该是从伊苏6开始接触伊苏系列的,而且本作后来还发行了psp版本,也使得本作在玩家中的接受度蛮高。本作作为首部3D化的伊苏作品,也是windows平台首部伊苏系列新作,一登场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华丽战斗特效演出、生动的3D场景、优美的城镇景观和人设以及魄力十足的大型boss战让伊苏6成为当时PC平台上不可多得的一款佳作,而且热带雨林风格的风景特色在当时也令很多玩家耳目一新。本作的剑魔法系统成为后面几部系列作品的战斗系统雏形,3把不同属性(风、火、雷)艾玫拉司剑各自拥有独特的招式和魔法,相互间招式组合让战斗效果华丽非常。本作的3D迷宫场景设计也非常出色,一些宝物的获得颇为考验玩家,本作在游戏难度上做了区分,让不同水平玩家都能够体会游戏的乐趣,但nightmare难度模式的挑战相当变态。体会一丝丝磨掉boss的血槽而自己却奔跑游走于死亡的边缘的感受能让职业级玩家得到不一样的感觉。
《伊苏6》在伊苏系列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
《伊苏6》当时出现在PC平台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当时日本PC游戏已经进入了衰落期,愿意给PC开发游戏的公司越来越少,而且在PC平台上大量游戏都是GAL之类的文字游戏,类似于《伊苏6》这种3D动作游戏十分罕见,即便有那么几款也大多都是独立游戏或者同人游戏,素质上远远无法和《伊苏6》相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伊苏6》这种比较传统的爽快感动作游戏和当时常见的日本动作游戏鬼泣系列、鬼武者系列、忍者龙剑传系列大为不同,《伊苏6》延续了系列一贯的简洁爽快的特征,因此操作上并不复杂,门槛较低,难度也适中,因此就差异化这一点而言或许正是《伊苏6》可以获得成功的重要关键因素。
复刻之作《伊苏F》
在当年《伊苏3》推出后因为横版动作游戏的模式惹来了诸多争议,因此和《伊苏4》一样往往被视为系列黑历史。
在《伊苏6》之后推出的《伊苏:菲尔迦纳的誓约》也即是《伊苏F》则是全面复刻《伊苏3》的一款作品,毕竟在此之前《永远的伊苏1+2》这个复刻之作已经获得了玩家们一片好评,因此将《伊苏3》进行复刻并且洗白声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伊苏F》在剧情上相比原作并无太大变化,还是延续了亚特鲁冒险故事的模板,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那个时候falcom的剧本故事主要担当者T氏喜欢设计反转剧情,即游戏前期会有一个人畜无害看似善良的角色,到了游戏后期则会开始反转成一个邪恶人物,这种手法在当时的falcom不少游戏中经常出现,乃至于后来的《伊苏7》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反转人物,而《伊苏F》中同样也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反转人物修女,这使得不少玩家有审美疲劳之感。
另外这款游戏依然沿用了《伊苏6》的引擎,人物也依然是Q版造型,因此画面上算不上惊艳,但是因为游戏场景的设计非常多样化,雪山和火焰地下迷宫以及城堡等都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日本游戏公司美工大于技术的优势,以及螺狮壳里面做道场的极致工匠精神。
《伊苏F》的场景非常丰富
战斗系统方面,本作与YS6相比动作要素更华丽,设定上考虑更全面(比如可以再各个存盘点间进行传送)。6代的剑魔法进化为新的魔法腕轮(风、火、土)系统,让剑与魔法能更有效的结合起来,但是因为取消了可以随时打开菜单加血的物品,改为打怪掉出即时加血的血球,因此在难度上比起之前的《伊苏6》和后来的《伊苏:起源》难度都要高很多,客观来说是《永远的伊苏1+2》之后最难的一款伊苏系列作品,当然早年的《伊苏3》就已经难度非常高带有硬核特征了,《伊苏F》的这种做法可能还是想吸引到更多核心玩家吧。
《伊苏F》最终BOSS战难度相当高
而且在BOSS战设计上,这款游戏充分体现出了传统的日式游戏BOSS战的精巧感,每个BOSS都有着独特的行动轨迹和特征,玩家需要摸索出规律后才能击败BOSS,而且因为无法带上大量加血道具加血,因此容错率很低,所以需要玩家经常刷小怪提高等级然后通过等级压制来打败BOSS,游戏在这方面的数据设计非常用心,对于普通玩家而言,经常是差一两个等级就非常难以打败BOSS。游戏的最终BOSS战最能体现这款游戏的这种传统设计套路,在对决最终BOSS的最后阶段,玩家需要看准时机将BOSS发出的光球反击回去,类似于打乒乓球,这个过程难倒了不少玩家,使得很多动作游戏苦手玩家叫苦不迭,而在后来的伊苏系列作品中,再难以看到如此高难度的BOSS战了,普通难度下大多数玩家大多都能通关。
另外因为《伊苏6》中的冲跳斩在操作上问题多多,所以《伊苏F》很明智的改为了二段跳,在游戏中二段跳加旋风魔法的组合使得游戏的爽快感更加十足,这其实也是伊苏系列最大卖点之一爽快感的重要体现。
原版的《伊苏3》是横版形式,而《伊苏F》也并没有抛弃原版的一些特色,不少原来的场景改造后依然是横版的形式出现,只是因为3D的关系所以有了纵深立体空间,因此不至于使得老玩家感觉不适应。
《伊苏F》的二段跳爽快感十足
综合来看《伊苏F》延续了《伊苏6》的诸多优点,并且将《伊苏6》的一些缺陷也改善了,虽然难度很高,但是整体评价不错,而且和《伊苏6》一样,这款游戏后来也登陆了STEAM平台。
饱受争议的《伊苏:起源》
YSF发售1年半后,系列新作诞生,但出乎意料的是等来的依旧不是YS7而是《伊苏-起源》(YSO),也就是伊苏前传,讲述的是初代时代的700年前在古代伊苏王国,神官后人尤妮卡o托霸和尤格o法克特在寻找“黑珍珠”和双子女神的旅程中慢慢揭开隐藏在塔之后谜团的传说故事。
本作首次将万年主角-亚鲁特先生抛弃,而选择了手持巨斧擅长肉搏战的少女尤妮卡和拥有魔眼以远程轰炸为主要攻击手段的尤格这样的双主角设定。同时当两个人物通关后还可以使用以速度、魔人化见长的托尔(尤格的哥哥)来进行游戏,并最终揭示游戏的真正结局。
《伊苏:起源》中的主角拿巨斧的萝莉尤妮卡这样的角色非常罕见
可以说游戏3个角色的设计每个都很出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招式,而且每个角色也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不过游戏在战斗系统上与YSF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革新,当然战斗依然华丽流畅;而且本作自始至终都在那个黑暗的高塔中进行游戏,未免有些单调。但作为一款前传作品,其存在意义远大于游戏本身,通过本作,伊苏整个世界观更加清晰,解释了伊苏1和2中那个伊苏古国为什么是那种存在状态。
但是《伊苏:起源》出现后争议很大,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游戏的剧情方面被不少玩家讥讽为同人水准,这主要是因为托尔这个游戏中真正主角的剧情部分和两位女神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因为被很多系列老玩家认为是玛丽苏剧情进而否认该作存在的意义。
另外一个争议较大的地方在于游戏的战斗系统变化不大,仅仅只是将系列以前的单一主角变成了三个主角,但是核心技能部分变化依旧不大,还是沿袭了《伊苏6》和《伊苏F》的那套系统,而这似乎也说明了《伊苏6》开创的那一套系统发展到了极致之后难以突破,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状态。
还有一个争议也能说明这款游戏遇到了瓶颈状态,即游戏的画面,因为依然采用了《伊苏6》的引擎,而这款游戏是2006年的时候发售的,游戏的画面比起同时代很多日本游戏都要显得落后了,而且2006年已经是PS2的末期,PS3也在当年11月发售,因此在那个时代来看《伊苏:起源》的画面,确实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伊苏:起源》的画面明显跟不上时代脚步了
值得说明的是,这款游戏非常奇怪的没有移植到任何平台,到目前为止只有PC版,要知道进入本世纪之后出现的伊苏系列正统作品大多都移植到了主机或者掌机上面,唯有《伊苏:起源》从来没有移植过,这款游戏本来定位就是外传性质,而且某种程度上而言似乎也是Falcom将《伊苏6》的引擎再次拿来使用以达到引擎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对于Falcom这种小公司而言,开发一个引擎并不容易,反复多次利用引擎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主机平台的作品
Falcom似乎对主机平台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在这一阶段,他们在NDS和主机平台上推出了多款作品,但是和以往一样,这些授权或者移植的作品大多反响平平。
由Marvelous Interactive制作的《伊苏》最新作《伊苏Strategy》,对应平台为NDS,令人吃惊的是,该作不再是《伊苏》传统的ARPG,而是一款以在线联机为主的策略游戏,玩家要使用NDS的Wi-Fi功能连接到本作的WEB服务器进行游戏,在线游戏是免费的。
《伊苏Strategy》的背景设定与RPG版的《伊苏》相同,处于世界混乱的大战争时期。发售日为2006年春。
在《伊苏Strategy》中,玩家操作大战争的世界中普通的居民,玩家从属的国家,人物风格都由玩家自己决定。在本作中玩家可以作为普通的一分子在战争过程中了解原作宏大的世界观。
这款游戏在当年公布后引起过一些热议,但是因为NDS平台名作实在太多,而这款游戏则缺乏突出亮点,因此推出后并没有引发太多反响。
NDS上的《伊苏Strategy》
除此之外是《伊苏6》的PS2版和PSP版,由于当年《伊苏6》实在太成功,而且PS2和PSP缺乏这种Q版形式的3D动作爽快游戏,所以这款游戏出现在主机平台颇有新鲜感,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KONAMI公司代理发行了这款游戏的PS2版和PSP版,并且加入了3D过场动画和新要素,可谓大手笔。
除此之外,在PS2时代,falcom授权老牌日本游戏公司TAITO重制了伊苏系列的3、4、5三款作品,但是因为falcom授权作品多年来一直没有成功之作,这三款游戏也没能逃脱这种厄运,因此素质和口碑欠佳,并且因为在剧情和战斗系统方面改动过大引来很多玩家不满。
PS2上的《伊苏4》等TAITO制作的作品品质非常一般
中国的代理情况
和《伊苏1+2》是由新天地公司代理不同的是,《伊苏6》和YSF乃至于YSO都是由娱乐通这家公司代理的,这是因为在当时随着网游逐渐崛起,新天地这家公司倒闭,而娱乐通这家公司因为和日本方面有些诸多联系,所以也就顺理成章代理了不少falcom的游戏以及其他日本游戏公司的PC作品,资料显示,北京娱乐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其前身是日本HODO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主要致力于游戏代理,手机增值业务的研发和代理,动画和漫画代理的业务。
娱乐通代理的《伊苏6》中文版
值得说明的是,娱乐通这家公司虽然因为诸多原因前几年倒闭了,并且这家公司代理falcom的游戏经常表现出一些不够专业的情况,引来不少玩家批判,但是客观上来说,这家公司代理的伊苏系列和轨迹系列这些作品在当时充分满足了国内那些受到falcom此前的《永远的伊苏1+2》和《双星物语》以及卡卡布三部曲等游戏熏陶的伊苏系列粉丝的需求,对于falcom游戏在国内粉丝的培养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网游崛起的年代,欧美也尚未推出诸多PC的3A大作,在那个时候,娱乐通代理引进这些游戏客观上使得国内喜爱PC单机游戏的玩家不至于没有新作可玩,毕竟那个时候国产单机游戏已经彻底衰落,一年也没有几款,而欧美单机虽然一年也有数款话题作品,但是并不足以满足所有PC单机玩家群体的需求。
而且正是因为这些伊苏系列和轨迹系列的中文版当时代理进来,促进了国内讨论falcom游戏的氛围,使得那个时候出现了多个以falcom游戏为主题的论坛,虽然这些论坛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那个时候这些论坛的讨论热度都相当高,可以说是培养了不少falcom游戏的粉丝,这些人现在有不少进入国内一些游戏公司就职做策划之类的工作,应该说当年伊苏系列和轨迹系列这些游戏对于这些玩家都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彻底回到正轨的伊苏系列
过渡时代的这三款作品彻底使得伊苏系列回到了正轨,也使得持续混乱的falcom终于摆脱了财务危机,进而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其他的一些尝试,在这一时期falcom除了推出轨迹系列作品之外还推出了《咕噜小天使》和《迷城的国度》等作品,并且后来还得以全面转型到主机领域,并且使得falcom现在在日本主机游戏领域有了一定地位,这些都和这个过渡时代伊苏系列三款作品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当时伊苏系列回归了正轨,在当年falcom授权韩国某公司开发了一款《伊苏OL》的网游,这款游戏一度引起一些关注,虽然后来因为种种问题夭折,但是这款游戏当时能够得以研发,无疑和伊苏系列当时名声逐渐回复分不开关系。
中途夭折的《伊苏OL》
(五):新时代
在经历了此前一系列作品带来的复兴之后,伊苏系列终于彻底恢复了元气,但是因为日本PC单机游戏市场彻底衰落等复杂因素,伊苏系列后来彻底转向了主机平台,并且主要只在索尼平台上出现,并且成为了索尼平台游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牌。
变革巨大的《伊苏7》
“伊苏6模式三作”到了《伊苏 起源》的时候终于发展到了极致,难以再有更大突破,所以玩家要求伊苏系列变化的呼声很高,在这种情况下,Falcom推出了《伊苏7》,却引发了诸多争议,并且不少争议直到现在都依然存在,这或许是Falcom自己都没能料想到的。
引起最大争议的是平台变更这个问题,进入本世纪之后,伊苏系列一直都是专注于PC平台,然后才会移植到TV主机平台,所以当几年前Falcom公布《伊苏7》在PSP平台推出的时候引发了日本以及国内的诸多伊苏系列老玩家的谴责,使得该公司的社长近藤季洋不得不出来公开发表了一个声明,解释说《伊苏7》会是系列化作品,登陆PSP的这款作品只是系列化作品中的一作,将来会在其他平台推出和《伊苏7》相关的作品来满足PC玩家,现在看来这不过是近藤季洋当时为了应付局面的一个说辞,因为Falcom此后一直专注于索尼的两大掌机平台,所谓的其他平台和《伊苏7》相关的作品也再无下文。
《伊苏7》在PSP推出引发了轩然大波
平台变更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即游戏画面水准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有所下降,这是因为PSP平台的机能在当时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的缘故,此外Falcom自身技术力不够也是一大缘故,因为SONY自家在PSP平台上开发的战神系列两作在画面上达到了接近于PS2主机战神作品的水准。说回《伊苏7》,这款作品在画面细节方面进步了很多,最为典型而的例子就是衣饰细节,由于本作是系列作中首款人物是正常比例的作品而非以前的Q版造型,所以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人物的衣饰细节变得更为精细了,此外很多场景都变得比起以往作品宏大了许多,尤其是户外场景,不再像以往作品一样给人一种格局狭小局促之感,这些都是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平台限制之故,所以就画面整体水准而言比起“伊苏6模式三作”并无多少进步,甚至某些方面还有些退步的现象。而后来推出的PC移植版只是在分辨率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而游戏中的人物建模等方面并无实质性变化。
《伊苏7》画面细节比较粗糙
值得说明的是,《伊苏7》的平台变更并非孤例,《零之轨迹》在当时登陆PSP平台也一样引发了很多非议,言辞激烈的PC游戏玩家甚至认为Falcom的这些行为是一种背叛,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后来国内出现了一家叫做欢乐百世的公司,宣布在中国代理发行《零之轨迹》和《伊苏7》的PC版,后来《碧之轨迹》公布且发售后,这家公司也代理发行了该作PC中文版,这使得目前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局面,即Falcom先在日本的掌机平台上推出旗下作品,然后再由欢乐百世在国内代理这些作品的PC汉化版,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局面将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伊苏7》PC中文版提高了画面的分辨率
多人模式的加入也堪称是本作的亮点之一,也可以看做是《伊苏 起源》中三主角模式的一个发展,玩家可操作的角色多达数人,且每名角色使用的武器和技能都不一样,玩家除了操作自己所选的角色外,还可带上两名其他角色协同作战,这两名角色由电脑AI控制,且玩家可以随时切换自己所操作的角色,这种协作模式实际上在很多年以前Falcom的著名作品风之传说系列两作中就有所尝试,此次则是进一步将此要素进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是迎合了当下时代流行的协作打怪的潮流。
亚特鲁终于不再是孤身一人作战了
角色增多使得武器种类和技能增多了,再加上武器的类型属性细分为了“斩击”、“打击”、“射击”三类,而不同的怪需要用特定的某种属性武器攻击才能有显著的攻击效果,这些使得游戏的玩法变得比较丰富,但是却显得多而不精,玩家经常使用的角色只有那么几个,且遇到某种特定属性的怪物时只要切换到手持克制该怪物属性之武器的角色即可。其实这类问题普遍存在于很多游戏之中,例如有名的独立游戏《堡垒》也是武器多而不精的这种情况,希望Falcom在制作续作的时候能够有所改良吧。
虽然多人协作模式和多武器多技能等要素使得游戏玩起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但是另一方面却降低了游戏的难度,可说是一把双刃剑,这也和游戏中的跳跃键取消了有一定的关系,以前的系列作品中,跳跃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甚至还有二段跳和通过武器技能在空中盘旋一段时间的设定,然而在本作中却完全取消了跳跃的设定,取而代之的是翻滚键,这使得游戏玩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游戏中的BOSS战变得没有以往作品那样富有战略性了,打法变得极其单一,在“伊苏6模式三作”中,BOSS的设计可谓各有千秋,每个BOSS都需要找到漏洞才能击破,即便知道了BOSS的漏洞所在也需要玩家有较高的操作水准才能打败BOSS,最典型的就是《伊苏F》中的最终BOSS,玩家在对付这个BOSS的时候需要不断的跳跃来躲过BOSS的攻击,更要跳上冰造的短暂浮台放出技能击中BOSS的核心才能对其造成伤害,噩梦难度下对玩家的操作技术要求更高,而跳跃的时机无疑是这场BOSS战取胜的一个关键要素。
我们再来看看《伊苏7》,在该作中BOSS战变为了一种单调的打法,玩家只需要不断翻滚然后蓄力,再伺机放出技能即可,并且BOSS的攻击模式大多单调无奇,在“伊苏6模式三作”中,玩家什么时候跳跃,什么时候攻击,什么时候蓄力,什么时候放出技能,往往都需要经过一番周密的思考,并且在操作的时候还不能出任何差错,而在《伊苏7》中,玩家即便胡乱翻滚也无大碍了,并且不需要仔细思考如何对付BOSS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在高等级的情况下,BOSS对亚特鲁等人造成的伤害完全没有以前作品中那么令人感到恐怖了,更何况还有数量众多的回复性道具存在,要知道《伊苏F》中可是连回复道具都没有,所以如果说以前作品中的跳跃是战略布局中的重要要素的话,本作中的翻滚闪避就变成了一个毫无战略性的平庸设定了,虽然《伊苏7》中的BOSS设计水准的确不高也是原因之一,但是跳跃键变为翻滚键无疑也是BOSS战乐趣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怎么说,这种变化最后的结果就是游戏中缺乏那种令玩家反复思索尝试才能击败的BOSS,大多数BOSS都是狂砍一通加胡乱翻滚就能解决的。
跳跃的取消使得《伊苏7》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BOSS战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Falcom这种降低BOSS战难度的做法或许是有意为之,因为此前的“伊苏6模式三作”的BOSS战显得难度过高,过于硬派,尤其是《伊苏F》,因此令一些动作游戏苦手玩家叫苦不迭,而此次BOSS战难度降低则可以令大部分玩家都能比较轻松的通关,而PSP掌机面向的游戏群体中,轻度游戏玩家占到的比重很大,这类玩家大多对难度较高的游戏往往都会敬而远之,比较喜欢简单轻快的游戏,因此Falcom的这种做法或许是为了迎合此群体的喜好之故。
此外BOSS战难度降低可能也和开发流程紧张有关,本作从公布到发售大概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而游戏中的世界比起前几作中的世界都要广阔,类似于武器、技能,场景、BOSS战都增加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像前面几作中那样仔细打磨完善每个细节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BOSS战变得单调且没有几个BOSS能给玩家留下深刻印象也就是必然之事了,可以说,正是因为开发流程紧张的缘故才导致了本作中出现了种种问题,而BOSS战难度降低无疑是其中最为明显和突出的一个问题。
除了BOSS战难度下降之外,该作的刷素材打造装备系统则是毁誉参半,刷素材打造装备这种所谓的“刷刷刷”模式几乎已经成为了时下此类角色扮演类游戏的一个必备元素了,而在日本游戏领域,类似于《暗黑之魂》、《白骑士物语》、《最终幻想13》等作品也都引入了这个流行要素,伊苏系列顺应潮流加入此要素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因为Falcom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表现可说是差强人意,在很多游戏中,打造装备都有一个几率问题,即将素材放到工匠等NPC那里后,能否打造成功要看几率大小,而影响成功几率的因素则有很多,例如自身装备物品的运气值对打造装备成功率的影响等,这些方面往往都是考验游戏设计者的问题,也增加了游戏的随机性和趣味性,在《伊苏7》中,则根本没有打造装备的成功几率这个要素的存在,所有装备需要的素材都摆在那里,玩家只要根据怪物图鉴找到相关的怪物反复打怪刷到素材然后交给NPC就一定能够打造出装备了,不过相对于“伊苏6模式三作”,这个设定还是有着一定进步的,因为在那三作中,玩家不断刷怪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升人物等级和刷晶石提升装备等级来对付BOSS,而在本作中,刷怪不但可以提升人物等级,也可以刷素材来打造顶级装备,种类繁多的素材比起单一的晶石来说丰富度提高了不少,也使得刷怪的目的性变得多样化,可以说是“伊苏6模式三作”中刷晶石强化装备这个系统的变革性升级版,只不过这样一来,就使得游戏难度更低了,几乎毫无平衡性可言。
《伊苏7》也加入了时下流行的刷刷刷要素
终于洗白的《伊苏:赛尔塞塔的树海》
在《伊苏7》之后falcom再度祭起了复刻的法宝,将昔日黑历史的《伊苏4》进行了重制,名为《伊苏:赛尔塞塔的树海》,和《伊苏7》一样,这款游戏在日本只有PSV版本。
《树海》整体上延续了《伊苏7》的战斗模式,只是做出了一些微调,一如当年《伊苏F》比起《伊苏6》做的调整一样,但是因为加入了加速跑和变成小人等有趣道具,使得游戏爽快感依然十足,并且迷宫探索上比起以往作品更有乐趣,而且游戏在叙事模式上破天荒的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将一个平淡无奇的老套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另外和《伊苏7》普通难度下玩家大多可以通关类似,《树海》也没有如何为难玩家,不过这样一来,游戏依然缺乏有足够识别度和挑战性的BOSS,这种迎合更多普通玩家的做法在当下时代非常流行,毕竟不是任何游戏都有勇气像《奥日与黑暗森林》和《黑暗之魂》那样反复虐得玩家死去活来。
《树海》大体上延续了《伊苏7》的诸多特征
《树海》在剧情方面整合了当年《伊苏4》的两个版本,也加入了一些创新,并且通过加入了新人物的做法来使得游戏和《伊苏6》乃至于伊苏系列自《永远的伊苏1+2》重启之后的世界观建立了完整的联系。
和《伊苏7》的PC中文版一样,这款游戏也推出了PC中文版,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这个版本的发售一再延迟,前不久才在国内出现,并且引起了一些争议,这是因为PSV版分辨率较低,而且机能有限,所以采用了高光渲染的办法来遮掩游戏抗锯齿性能不足的缺点,但是PC版可能是因为分辨率提升了以及性能上不再有限制,所以欢乐百世在移植的时候去掉了高光渲染,因此招致了一些玩家的不满,另外这个移植版本没有针对PC玩家在UI界面上进行修改,和《伊苏7》PC中文版一样沿用了掌机版的UI界面,这也是很多玩家不满的一个地方。
PSV版的高光渲染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游戏的国内运营商是畅游乐动,这家公司是不久前成立的一家专门代理发行运营单机游戏的畅游旗下的子公司,目前已经运营了《英雄无敌7》、《仙剑奇侠传6》等游戏,这家新成立的子公司由畅游收购的百游旗下单机业务整合而成,专注产品发行、运营和游戏研发。畅游游戏事业群前任总裁王一曾表示,整个战略是做好单机游戏以及未来主机游戏的产品发行和运营。单机游戏难以对畅游业务收入做出贡献,其存在的价值更多在于帮助畅游与优质IP(知识产权)拥有者进行合作的试水池。
最近有消息传出,说畅游方面已经买下了日本一些著名游戏IP的手游改编版权,据说其中就有伊苏系列和轨迹系列等falcom旗下的品牌,由此可见,畅游乐动代理《伊苏:树海》是畅游和falcom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
另外除了PC中文版之外,PSV版本也终于将要推出繁体中文版了,这对于PSV玩家也是一件好事情,并且在整个华人游戏市场逐渐受到日本主机游戏公司重视的情况下,前不久TGS上面索尼一口气公布了多款PS4和PSV游戏的繁体中文版,而《伊苏:树海》的PSV繁体中文版得以面世,和这个大背景也分不开。
《伊苏:树海》终于推出中文版也标志着进入本世纪后伊苏系列推出的正统作品全部都有了中文版,这固然是因为伊苏系列偏重动作性所以需要翻译的文字量偏少的缘故,也和伊苏系列在华人地区受欢迎分不开,纵观其他日本著名游戏系列,罕有类似的案例。
PSV终于也要迎来《伊苏:树海》的中文版
混沌不明的《伊苏8》
在去年伊苏系列正统续作《伊苏8》终于公布,并且预定是今年发售,登陆PS4和PSV平台,这也是首款登陆PS4平台的伊苏系列作品,但是去年该作公布后除了放出一个预告片后一直再没有下文,并且发售日也推迟到了明年,就目前各方面消息来看,该作明年发售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至于游戏品质目前尚不明朗,从游戏唯一公布的预告片来看,这款游戏似乎又加入了跳跃的要素,但是闪避要素依然存在,如何平衡这两个关键要素,恐怕也是考验falcom的一件事情。
《伊苏8》登陆PS4也意味着技术挑战,falcom这样的小公司能否驾驭PS4这样的主机,都会通过《伊苏8》透露出来,这也是该公司将在PS4推出的第一款游戏,因此战略意义重大,再加上这款游戏是索尼平台独占,而且现在主机平台上ARPG游戏并不常见,再加上现在是本世代主机之战的开端,所以对于索尼平台的游戏阵容而言,《伊苏8》也有着一定的战略意义,相信正是这些因素综合的缘故,所以《伊苏8》迟迟未能面世,但是不管怎么说,伊苏系列作为一个发展数十年的系列,陪伴了两三代人成长,其中的曲折离奇,对于任何游戏公司而言都有不少启发意义。
《伊苏8》对于falcom而言是重大战略产品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苏类型的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