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与佛友想永创立五金有限公司一间五金材料包装公司,每年或每月的盈利布施作善行

  ---谈《财富宝要》

  《五福德经》云:“说法之人因何大富,饶财多宝?因前世说法时,上语中语下语,其义悉备,归于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止不盗,便能慷慨施与。以是故得大富。”

  所以能劝人戒盗布施,劝者与受劝者必得大富。志求财富者应当奉行并广宣这本《财富宝要》中的理法,或翻印流通赠送,则贫业速净,富贵疾至矣!书中义理广受奉行之日,必是仁人富豪辈出之时。

  以世间法论,吃饭穿衣要钱,有病看病要钱,出外乘车要钱,上学读书要钱,结婚生子要钱,孝养父母要钱,买房子要钱,亲戚朋友相聚吃顿饭也要钱.......从出生起,人就自然形成了对财富的依赖需求,缺乏了财富滋养,生命尚且难以维计,何况其它精神需求。由于财富和其它福报对人生的重要性,所以古大德们说:人天路上修福第一。

  以出世法论,财富如果没有圆满,不能圆证究竟佛果。因为千经万论皆说:佛是福慧二足尊,福德和智慧圆满无碍,没有缺乏,才能称为佛;若尚有财富未能满足的情况,所证果位必定不够究竟。只修福不修慧,六道轮回是难以解脱的;但是只修慧不修福,也会有罗汉托空钵的感叹,这是修行的一种病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福慧双修。所以无论世出世间法,财富均需要圆满。佛法之门绝非无能之门,不是让大家学到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这不是佛陀出世的本怀。相反的,佛弟子在世间,应该方方面面位世人做典范表率,在财富方面更应该如此。假如别人看到佛弟子特别是在家居士家庭幸福,财富圆满,大家必定会对佛法生起信心并研修之;假如佛教徒穷困潦倒,各方面不如人,就会令人误会是受佛法之害,无形之中,造成谤法之罪。这在末法时期的今天,更是如此。所以《华严经》亦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必定就是这个道理。如理如法的求取财富丰盛圆满,做好的榜样示范给世间人,这也是弘扬佛法应做之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与道相悖,求也难得!所以求财重在其见解的正确和方法的完善。本书根据经纶明示贫富因缘之本来真相,教示大众布施戒盗增长财富之不二法门,同时剖析种种迷信和不究竟之方法,令志求财富者不致落入歧途并能得真实效益。命运是真实存在的,根据《易经》等理论可以准确测算出未来之穷通寿夭、贫富得失,但却无力改变;唯有依照佛法因果律所示导之方法,身体力行持戒布施、断诸悭贪,必定会有不可思议之效应。一切有志与财富者均当悉心研读奉行,必定福增障净,财富会于各种因缘下,渐趋丰盛。

  《财富宝要》之一:悭贪为贫穷的根本原因

  佛法唯识学认为:依报随着正报转。所谓依报,指种种境缘,比如贫穷富贵等等;所谓正报,即指种种起心动念善恶分别。有相应的心理,就会有相应的境缘,放在这里讲,就是由于悭贪的心理状态,导致了感受贫穷的生活环境;相反地讲,要想感现富足,必须调服悭贪的心理状态。

  贫穷的原因看起来很多,但追根寻底,最首要的还是缘于心性悭贪。由于悭贪,就不会去做财布施播种福田;甚至由于这种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贪念驱使,进而去造作偷盗的罪业。最终导致受果报时,缺乏财富受用,或者财富被冤家仇敌劫夺侵占。

  现在一切贫穷者皆是由于宿世悭贪所致,未来一切贫苦者亦因现在悭贪所致。如《宝箧印陀罗尼经》云: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悭贪者受所用缺绝报。悭贪的恶果,还不止如此,《药师经》还说: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施予.......,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因此悭贪不仅导致贫穷,也会感召三恶道的苦报。

  悭贪最大的过失,在于与大悲利他的菩提心相违。因为世间一切损害大众的行为,最初的祸根,也在心性悭贪。比如现在一些恶毒之徒,为了贪取他人利益,做出杀人越货等卑劣勾当,又哪里存有大悲利他的心念呢?即便仅仅存有贪占他人利益的念头,就已经失怀菩提心,而失怀菩提心,如同失去一件无价妙宝;一切菩萨乘此菩提心得证究竟菩提,若失坏菩提心,即失坏一切大乘佛法种子。所以悭贪造成的过患是很严重的。为使菩提圣道离诸障难,亦为圆满的到人天福报,所以,必须首先革除悭贪自利的心理状态。

  而革除悭贪的对治法门,就是做财布施,能把自己的财物资具一切受用之物拿出来供养布施一切大众之所需。由于财物对人最为重要,所以从最易让人生起执著的财物开始布施。行者若能远离并革除悭贪心理,也会得到种种功德利益。

  《十善业道经》云:若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宝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财富宝要》之二:偷盗罪业导致贫穷

  由于悭贪自利的心理内因所驱使,便会令人有种种不如法的偷盗行为产生,因地上种了偷盗财物的种子,在果地上就会招来贫穷的境缘;或者本属自己的财物反而被盗窃。所以,如欲脱离贫穷得到富足,一定不能偷盗非己之财物,哪怕是一针一线;即便是需要朋友、亲戚、同事、或师长等人的帮助,亦应该先征求得到财物主人的同意方可拿走使用,并且用后应该付以相应的报酬,以防为今生来世种下贫苦的恶因种子。

  《华严经》云: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所谓共财,就是为王、贼、水、火、不肖子孙所共有,或者与他人共同使用,没有自己自由支配做主的权利。《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圣贤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生,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苦,心怀愁恼;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啖,不得色力,是人恶果,殃流万姓。《地藏经》中,佛陀论及地藏菩萨无量劫来的难行苦行救护众生之事时,亦说菩萨是“若遇窃盗者说贫穷困苦报”。

  在偷盗罪中,又以盗僧祇物最为严重,不仅仅将来受果报时,感受的贫苦更加猛励久长,而且将会导致在三恶道中感受种种剧苦。如《百业经》中记载迦叶佛的一位执事,贪污僧众财物,还私自将其赠予亲友,在别人规劝他时,反因嗔心将僧众财物放火烧光,由此恶业堕于饿鬼之中。偷盗僧物的罪业是十分严重的!《地藏经》说: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乃至一物,不予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方等经》中,华聚菩萨亦说:五逆四重,我也能救;盗僧物者,我所不救。佛在《大集经》中说:盗僧物者,罪同五逆,随损一毫,则望与十方凡圣,一一结罪。所以,我们去寺院僧尼精舍之处,哪怕是细如发丝的东西,在没有得到有权力处置该物品的法师及金刚上师的许可下,是万万不能拿走的。无论是财物粮食等受用之物,还是经书法宝等物,均需征得允许方可使用,并付以适当的报酬或供养。比如在寺庙吃饭之后,不能抹抹嘴救走,应该供养与所消耗等值或超值的钱财放进功德箱或交给伙房,这样做方才如法。

  无论是盗取一般众生的财物,还是盗僧祗物,都是在播撒贫苦的种子,亦是在种三恶道的恶因,因而,一切大众均应戒除偷盗。在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偷盗之外,《律上分》中,佛告优婆离尊者,偷盗还分为以下六种:一者以势力强取。比如有势力者凭威势将非己财物占有,如强征暴敛、使用下属之物不付报酬、白吃白喝、贪污受贿等。二者诈骗财物。如虚报数量、降低质量、领取自己不应得之财物、使用假钞、冒别人品牌造假等。三者偷委托寄放的财物。如把将死、遗望、无凭证、懦弱无能者之财占为己有、或不按照死者遗愿使用财物。四者所借财物不予偿还,或不守时偿还,或损坏不赔偿等。五者该支付的财物不予支付。比如应当孝养父母的财物不做孝养、医生在自己医院看病吃药不付钱、信封夹钱逃汇款费、非半票人员买半票、不支付别人劳动所得、偷税漏税、公物私用不付报酬等。六者盗法。如偷听法师上师传法而未得允许、或者听课学习逃避拒交应缴之学费等等......凡上所举及限于篇幅未列举之种种偷盗行为,均会导致包括贫穷在内的诸多恶果,行者不可以不谨慎抉择取舍。

  而且,见闻别人偷盗随喜赞叹、或帮助别人偷盗、或为其提供工具和技术、或者为其出主意,促成其盗业、或分食别人所盗财物,这些身口意的行为一旦发生,就会与直接偷盗者具有相同的偷盗罪业。现在很多人认为没有当小偷就不算偷盗,事实上偷盗的各种行相非常细微,大家对很多事习以为常,就不认为是偷盗。但罪业已生,果报也不会饶恕你。因果之报,如影随形,绝无纤毫错失之处。

  《财富宝要》之三:未曾布施缺乏善因

  悭贪除了令人产生贪占盗取非己财物的恶劣心行外,还会令人对布施种福的善法不予奉行,并加以诽谤。根据因果律,一切财富的圆满必须要有做财布施的种子和福德因缘,否则緃然将财富放在你面前,或送给你,你也得不到,或者得到又马上失去,并带来其它灾祸。广泛的做财布施是求取财富圆满的必由之路,如果以前缺乏财布施的善因,现在就必须努力去做,如果现在仍不愿做,那么将来还要受贫穷之苦。佛经上说:欲观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观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可是悭贪者连他人财物都要盗为己有,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财物供养布施给大众呢?既然因地上不愿意种下福德的种子,果地上又怎么可能有财富丰盛的果报呢?如同农民在土地里没有种下一粒庄稼种子,当然也就长不出果实。所以,没有做财布施广泛地供养贤圣和布施众生,才导致今日之贫穷;欲求财富丰盛没有缺乏,必须如理如法地做布施供养。即便以前少有布施,现在努力去做,一样会在现生来世感现财富圆满的善果。

  论述至此,贫穷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悭贪、偷盗、未行布施。任何身份种族的人,无论你权高位重,还是声微言轻;无论你是名誉广远,还是默默无闻;无论你是儒道回耶教门中人,还是士农工商尘俗之者,凡期望未来财富丰盛满足者,必须要在破除悭贪、戒除偷盗、广行财施这三要素上下足功夫,这是诸佛以圆满大智印证之理,是唯一真实可能满足财富的方法。因此,圆满供养布施一切贤圣和众生所需资财无所乏少,这即是菩萨六度万行之首要修学科目,亦是积聚菩提资粮和增长人天福报之必须路径。

  《财富宝要》之四:破辩种种非智之说

  1、勤劳不能致富。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传标语。事实上,勤劳只是致富的助缘,勤劳本身并不能致富。如果勤劳可以致富的话,现实生活中那些最辛苦的人应该最富有;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养尊处优什么都不干,却拥有大量财富。因此,‘勤劳致富’并不是究竟正确的说法,若没有布施财物造福大众的心念和行动,即便再辛苦也不会有太多的财富。真正是“辛苦如山,不如积福如火星”。

  2、知识不能致富。社会上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时,常说‘知识就是财富’,学习知识技能可以致富。如果知识可以致富的话,现实生活中一些硕士、博士沦落街头,一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的收入不如小学毕业生,北大毕业生在西安街头卖猪肉度日一度成为新闻;而相反的很多知识文化浅薄的人却拥有大量财富。所以“知识致富”的说法亦不究竟。

  3、信仰不能致富。有些宗教说,你信仰上帝,上帝就会赐福给你;或者民间也有供养财神的传统,这些信仰也不能给大家带来财富。因为民间很多人供财神,可并不是个个都富有;信上帝的人也很多,但贫穷者也不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比尔?盖茨没有供养信仰财神,但他是世界首富。因此,信仰致富也非实理。即便你信仰供养佛陀,若不能照因果的道理广种福田,亦是不能致富的。因为脱离了因果规律的信仰一定是迷信,迷信当然不能致富。

  4、还有些人认为增长财富效益要靠智谋、拼搏、管理、团队精神……,只要大家能够辩证观察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就会明白这些因素只是求财的助缘而已,都不究竟。可是很多人正是通过上述这些助缘得到财富的,于是就误认为这些助缘就是致富的金科玉律,而忘记了根本的原因。就好像很多人认为向日葵成长靠的是阳光、水分、肥料、土壤这些助缘,而忘记了土壤中必须要有向日葵的种籽,无论你怎样浇水施肥也是没有结果的。播种财富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种子就是财布施。在古今中外的各种学问中,论述解释命运问题最为详尽真实的就是佛法所示因果业力和六道轮回的学说,除此之外,世界上再没有第二种学问可以解答并解决关于命运的问题,财富问题属于命运的一个方面,当然亦不能脱离因果规律的范畴。

  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广行财施是求取财富必经之道,除此之外,绝对再无其它路径可走。如果有人还想寄望于其它方法来求取财富,必然落于迷信和邪见,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亦只会无果而终的,因为违背了宇宙因果律。

  《财富宝要》之五:戒除盗业忏悔前罪

  贫穷的原因归纳出来,就是悭贪、偷盗、未行布施;相反的,富足的原因正是由于断除悭贪偷盗、并供养贤圣和有情众生所感的善果。因此,不能断除偷盗和占取别人利益的贪念,必定和求财之道相违背,所以,断除盗业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改变财运,增长财富的第一步。

  《十善业道经》中佛说若离偷盗,得十种可保信法: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者多人爱念;三者人不欺负;四者十方赞美;五者无忧损害;六者善名流布;七者处众无畏;八者财命色力安乐,辨才具足无缺;九者常怀施意;十者命终生天。

  所以,无论现在贫穷富贵,也无论昔日造作何种偷盗罪业,从现在起,应该立即开始戒除偷盗。并应当发愿,愿我从今以后,直至菩提,永不偷盗一切非己应得财物;或者发愿受持不偷盗戒。因为必须戒除一切身口意的偷盗行为,才有趋向富足的坚实基础;若舍此真实的教理不予奉行,所求是无法满足的。唯有兢兢业业恪守不偷盗的行为、不说赞叹随喜鼓励别人和自己偷盗的语言、心中不起贪占非及财物的念头,这才是身口意三门对偷盗的戒除。

  而对于已经造作悭贪偷盗罪业又后悔不及,希望能够净除罪业的人而言,必须依据大德们制订的仪轨精勤忏悔,并以持不盗戒和财布施作为对治,这样做才会迅速净除罪障。

  又具记载:世尊往世中曾经因罪堕于地狱,将与其它地狱众生一起感受被铁轮旋飞身肉的恶报,当铁轮将从头顶落下的刹那,世尊不忍其他众生受苦,大悲利他之菩提心猛烈生起,因发愿言:愿我代众生受此剧苦,发是愿已,铁轮突然坠落,随即舍报超越地狱生于天界!所以,菩提心的净罪功德是无比殊胜的。

  《财富宝要》之六:净心布施广种福田

  欲求得现生来世在财富方面的改善和圆满,除了如前所述革除悭贪、戒除偷盗之外,还必须要尽力随缘广泛地布施和供养一切贤圣和众生,以求种下福田,如此才可期许未来之收获;如同在土地里种下了种子,秋后才有收获的可能。佛在《罪福报应经》中说:人如巨富,财宝无限,富敌王侯者,从夙世慷慨布施.乐善不倦中来。同样的道理,欲求未来之富贵,亦必须由现在慷慨布施广种福田而来。我们看到今天社会上这么多有钱人,他们常常把自己的钱财拿出来布施社会慈善事业,这正是前世种福做财布施的果报啊!现在继续做布施,将来果报更加增上富有。而且这些人现在仍喜欢做布施,亦正是宿世喜欢布施所行成的习气。

  若能广泛的做各种布施,则每位施者将会在自我相续中,逐渐地断除悭贪的心理和习气。所以六度万行之首,即是布施;同时,布施做的久了,就会养成乐善好施的习惯,在相续中种下无量的福德种子,到因缘成熟时.自然会开花结果。

  而做财布施首先要能够认识辨别福田。如果把种子种到肥沃的土壤里,就容易长出丰硕的果实;若种到贫瘠的盐碱地里,只怕什么也长不出来!修福种福也是相同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明识福田--也就是布施供养的对象。

  相比较而言,智慧和德行越清净圆满的人,你把钱财供养给他,比布施供养一般人所得果报大:佛在世时以佛为第一福田,供养佛陀可获无量功德善果,并种究竟解脱之因;佛涅槃后,以供养戒行清净的比丘僧为最胜福田;再退而求其次,供养世间贤德之人又较供养俗人为上。在这里,你所供养布施的对象智慧越圆满心地越清净德行越高尚,就好比把布施的财物种子种到了肥沃的土壤里,将会感现越加圆满丰盛的果报。

  能够令施者生慈悲心的人,也是很好的布施福田:比如在街上看到两位乞丐,一位是衣衫烂褛的老婆婆,一位是年轻力壮的青年。假如老婆婆比年轻人更容易让你生起慈悲悯念之心,则把钱财供养老婆婆将来产生的功德果报较大。

  对自己有恩德的人亦是很好的福田,比如孝养父母长辈老师,使他们的财物受用丰足,不致于缺乏;比如供养那些在生活中曾经帮助利益过自己的人。这样的供养也会感现无量的福果。若以给自已带来的利益的圆满与否来分。除了报答父母师长等其他众生恩德之外,报答佛陀教化之恩是最为应当的。所以,把钱财用在印送佛经善书、资建佛学网站、装塑佛像修建庙宇等弘扬佛法的事业上,是最为究竟圆满的。

  若从相反的角度讲,如果明知道别人会去干不正当的事,还把钱财供养资助人家去做杀盗淫酒等十恶业,不但无有功德福果,反而会由于为虎作伥而招来恶果,其罪业与直接去做恶事的人等同。

  特别应该知道的是,现在一些人假装乞丐或僧尼来乞讨或化缘;还有一些人,假装病人聋哑残疾,或者装作失学学生到社会上招摇撞骗,这本身就是诈骗偷盗的行为。这类众生.将来除了会感现饿鬼地狱畜生的报应之外,若投生于人中,亦会贫穷。所以奉劝此辈众生舍此恶行,早日回头奉行善法,才有东山再起之希望。

  但是对于这类人,该布施还是不布施呢?这就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观察,然后抉择确定自己的行为。如果确定属于真实需要帮助者,应当慈悲施予;若发现属于骗子,亦不应起嗔恨心,应当先以言语劝化其归于正道是为上策,待其确实已对自我恶行生起厌恶,对清净善法生起信心时,再以资财助其安身立命;或示导其正当的谋生之道;或鼓励安慰其对人生前途之信心;或授以技术方法;总归令其舍诸恶业.行诸善法为要。

  在相同的条件下,若布施的物品越为珍贵,越为自己喜爱难以舍弃,则布施所产生的功德越大,所感现的果报也越圆满;若把自己不需要或淘汰的财物用具施人,则所感现的果报较为渺小下劣。

  并且所施之物越为受施者需要或喜爱,感现的果报越趋圆满;布施财物给别人而非别人所需,则果报较次:辟如有人在沙漠里迷了路,急需要水和食物来解救性命,你供养他水和食物,比你供养他黄金或美钞感现的果报圆满。

  更为重要的是,所布施大众和供养三宝的财物,必须是自己通过合法经营或劳动得来的净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干净钱。这样的钱财物品用来布施供养才会感现善果;假若用贪污受贿、偷盗抢劫等不法手段或以杀生、卖淫得来的钱财布施,不但无有功德善果,反而会招致种种恶果。

  供养布施大众。并不一定限于钱财,一切受用资具的布施均可。当然,布施各种不同的财物,除了将来会感现丰厚的财富外,也会因所施之物的不同,感得不同的受用:布施修建庙宇僧舍,将来自己住宅高广华丽;布施装塑佛像将来相貌端庄美丽;布施印送佛经善书将来智慧聪明;布施放生将来长寿;布施衣服将来会得到锦衣华服……

  以财物布施的方式也很多:捐助希望工程、捐助孤儿院、捐助敬老院、捐助灾区、捐助无钱穷困者看病治疗、捐助修桥铺路……

  比较各种布施善法而言,用钱财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则更为重要:比如印经、装塑佛像、修建庙宇、供养僧尼、斥资放生等等。这些善法将来的果报更趋究竟圆满,因为资助弘扬佛法不仅可以感得人天福果,更可根植出世之因;而且布施佛法给别人,会令人明白事理,不堕愚痴和疑惑,所以《华严经》亦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诸布施中,法施第一。

  布施的时机不同,亦会导致果报的优劣区别。常言说:宁可雪中送炭,勿要锦上添花。锦上添花人多忘记,雪中送炭刻骨铭心。比如,你在寒冷的冬天供养别人取暖的衣物、炭火、电暖器等物品,比你在夏天时把这些东西供养别人所得果报圆满,因为那是对方最需要的时候。你在这个时候供养对方,会在对方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佛说: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亦说:发意圆成。虽然前面讲到布施的对象、物品、时机,这些在境缘上需要善加把握的因素,但这些论述都是根据凡夫的分别妄念而言,并非究竟彻底之说。如果你的分别妄念很重,不妨根椐这些道理去做,会收到好的效果;但对于分别心较淡泊的人而言,最好能以平等无别的无缘大悲心来行持布施善法,并不必要去顾忌分别种种事相。所以影响布施福果大小的根本,还应该是施者的心地。

  如果施者心地清净平等,没有分别妄念,不去分辨受施对象的优劣、所施之物的贵贱、布施时机是否合乎时宜,而能够安住于大悲利他的菩提心供养布施一切众生,这样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远胜于以分别心来行持布施善法的利益。但究竟取舍何种心理行为,首先应当考证自己的心理属性,再做出抉择。

  一切形式上的善法,若行持者为善心所摄,其善法将成为人天福果之因;若行持者为大悲菩提心所摄,则其善法必成为究竟解脱之因,同时亦得人天福果。所以以菩提心来行持善法,做诸种布施,才是最为圆满的。

  以菩提心行持布施善法,虽然布施很少但可以获得无量福报。一般人做布施一次,将来果报成熟一次就报掉了,就不再会有善果。但若以菩提心摄持布施善法,虽只布施一次,从这个时候起直到证语究竟菩提,这其间善果会无数次的成熟;而且虽然所施之财物很少,但每次善果成熟时却是无量无边。所以唯有大悲利他的菩提心才是布施种福的应有心态,这就如同是点石成金的如意宝啊!

  在平时没有得遇布施因缘的情况下,行者可以观想自己经常供养布施众生需要的财物,这样会使自己善意圆满;或者看到别人布施,应生欢喜心加以随喜赞叹;若看到别人偷盗,应为其保密并且劝阻;若其盗业已成,应生悲悯心代为忏悔;在布施因缘成熟的情况下.应以慈悲心、欢喜心、恭敬心布施供养,并视受施者为我无始以来之父母;布施之后应以欢喜心、无悔惜心处之。这样布施才较为圆满,即使布施很少,将来善果也会较大。

  同样是做布施,因为起心动念的不同,果报的大小优劣相差甚远,行持者理应慎重于自我心念。

  布施时心地不够慈悲恭敬,或布施后又生后悔,这样布施就不圆满,而且还有过患,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恶果。辟如说.古人即有不食嗟来之食的风骨。假若你拿财物供养众生,就变得趾高气昂,如果以这样的恭高我慢心来布施,蔑视对方瞧不起对方,不但将来福报下劣,恶果亦紧随而来。《罪福报应经》说:为人因何短小,以夙生轻慢人故。所谓短小.也就是个子矮。《地藏经》亦说我慢贡高者受仆使下贱报。至于做了布施心中又生后悔的,志公禅师曾说:生穿胸国,作福布施生悔惜心故。若以这些非善不净的心态布施,即便施舍很多,善果也很少,甚至招来恶果!

  《财富宝要》之七:布施务急立愿居先

  在佛法中的发愿,好比常人所说的树立志向确定目标,或者亦可以说是明确自己的理想。由于愿力在一定因缘下会完全变为现实,也就是如愿,所以一切众生在发愿的问题上,必须无比谨慎。

  在未做布施前,或平时没有布施因缘的情况下,应当发愿:愿我从今日起,直至菩提,永戒一切偷盗恶行远诸悭贪、常得见闻值遇供养无上福田、常得慈悲施予一切众生,随其所需,一一令其满足,无有乏少;愿我所施之财皆为清净之财,愿我施时心境平等恭敬慈悲,离诸不净及于攀缘。

  布施圆满后,应当如是发愿回向,愿我仗此供养布施财物之功德,从今以后直至菩提,生生世世常怀施意,无诸悭贪,永戒偷盗;愿我生生世世常以净财供养三宝施诸众生;愿我生生世世常得值遇诸佛世尊并亲蒙教诲,信解行证诸佛胜妙之法;愿我生生世世财富资具,如意丰盛,并依佛法教诲,善用一切财物;亦愿一切众生同得我之胜益!此处仅仅是从利于将来财富丰足的立论来讲,所以将发愿回向的重点放在了财富方面,行者如果还有其它自己要回向圆满的愿望,以及具有经典依据的发愿回向和大德们提倡的发愿回向,都可以在布施圆满后应用。比如,应当诵念《菩贤菩萨行愿品》后的偈颂部分,从“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念至“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这样的发愿才最为圆满。

  《财富宝要》之八:修福、惜福与消福

  修福的理论如前所论,已无须赘述。修福的过程亦即是积攒福德的过程,有如挣钱存入银行一样。

  现在的人常常走向两种极端:要么是悭贪不施的守财奴,要么就成为大手大脚挥霍花销之人--很多人现在穿锦衣华服;开高档轿车;吃山珍海味;住别墅豪宅;亦传闻某男士几万元买一根皮带;某女士穿金戴银尚不足,非以数百万巨资购置天然钻石作为饰品;亦传闻某富豪用黄金打造马桶……

  这些事实,从因缘上讲,确属财布施感得的富有之报。看到别人有这样丰厚的受用,应当加以随喜;但从福德的消长来讲,还是节俭珍惜的好。因为每位有情众生,无论其福德薄厚,均有一定的数量,好比银行里自己存款的数目,是固定的,若享受挥霍,就等于花销存款,花销越过分,存款越快花完;而节俭就如同很少花银行的钱;修福布施就是继续存钱,这样自己的福德才会越来越丰厚圆满。相反若不能节俭的话.福德和财富就会很快消减干净。

  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应当尽可能在生活享受方面简单朴素一些,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花销应当取缔,即便正常的生活开支也应以节俭为原则。否则有福时不知惜福,等到福德消尽,自然还会回到贫穷的行列。

  据说,美国万佛城的宣化上人某次当着众弟子的面,将两位弟子从嘴里嚼过又吐出来的菜叶放进自己嘴里吃掉,别人问他.他回答:“我没有大的福报,所以要节俭”。虚云老和尚的知名弟子,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每次吃完粥,要用开水涮碗再喝掉。这些人惜福节俭的事例,读来不能不令人感动敬佩。

  虽然社会生活中,在很多场合下,应有一定的衣食住行标准,不可失去威仪;但节俭仍是十分必要的,并非是让大家回去原始社会过刀耕火种的生活,只是告诉大家,享受福报不能过分,不可暴殓天物,否则亦是过患。

  应当少享用,多布施。如果将节俭的财富用于布施大众做慈善事业或弘扬佛法,就等于用在了财富福报的再生上,将来的福报比现在还要优厚。

  《财富宝要》之九:财神法释疑

  断除悭贪、戒除偷盗、行财布施这三个要点,是求取财物富足真实无二的法门。过去一切大富之者因此圆满财富福果;现在一切大富之者因此圆满财富福果,来来一切大富之者亦必从此三法要中产生。这是十方无量诸佛同说的真理,也唯有依据此理行持,才会有改善和圆满财富的必然结果。但很多迷信愚痴的众生,堕于邪见,误入岐途,以致所求不得如其所愿。比如对财神法的信仰,在民间自古以来,就认为供奉财神会给自己带来财富的增长,所以很多公司商号供奉财神。

  而且,财神虽居天道,亦属六道众生,亦是宿世在人间广行戒盗布施才感得的果报,可以说是早先做财布施的善业感现。大家天天供财神,却不知财神亦从人中来。净空法师在《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中说:春秋时的范蠡,在越王复国之后,就开始做生意,结果发了财,发财后就把钱财统统布施出去,再从小生意做起。过了几年又发财了,然后又布施出去,三散三聚,因此,中国古代供的财神是范蠡,他是修行财富的典型人物,财富人的模范。所以,钱财尽管拿出去布施,越布施越多。

  由此知道财神发财用的方法也是做布施,这其实就是财神法的秘要和决窍。今天把断贪戒盗施财的法门教会大家,大家掌握了来应用,将来人人都是财神,亦就不需要再对财神法有所迷惑。而且,你能断贪戒盗做财布施,这才是对财神最好的供养。

  《财富宝要》之十:陀罗尼助缘

  除了断除悭贪、戒除偷盗、布施财物三个修积财富的必须正因外,行持者还可以借助持诵诸佛菩萨名号或真言密咒来做为助缘,以期能收到宏显的效益。

  《宝箧印陀罗尼经》云:由神咒力,及塔威德,灭贫穷报,富贵忽至,七宝如雨,无所缺乏;

  《大悲心陀罗尼经》亦说持大悲咒可得富饶;

}

宣化上人用宿命通开示的一些前因后果

宣化上人经常在讲法时用宿命通随缘开示一些前因后果,以令弟子们和大众深信因果轮回之理,如两只鸽子的因缘、青花蛇、病女和屠夫、鹦鹉的因缘等。

1968年三藩市佛教讲堂放生法会放了38只鸽子,有两只始终不肯走,而且常参加讲堂的活动,上人在解释这两只鸽子是他唐朝(公元750年)的两个出家弟子时,落泪了。上人为它们分别取名“七菩提分”和“十二因缘”,“七菩提分”性格温和,“十二因缘”则十分急躁,常用翅膀拍打以悲智来教化他的上人。

一九八八年冬,上宣下化上人率领“万佛圣城法界大学访问团”第三次到马来西亚弘法。十一月二十九日上人南下到叭株吧辖,在觉慧禅寺接见信众。

果然不出所料,在四十多名求见上人的信众中,都是有病要求上人加持的。其中有一名十一、二岁的女孩,能言、能跳、能跑,但她却喜欢在地上爬行。上人指出,这女孩是蜈蚣转世来做人的。经上人一指出,大家一看,她在地上爬行的怪异行径,果然十足像蜈蚣在爬行。上人接着告以因果说:这是由于她母亲前世是一名“蛊毒师”,专门“放蛊害人”,因此今生生下的女儿,也是她经常所用的毒蛊——蜈蚣来转世做她的女儿,这种病是无法治好的。

接着上人悲心切切,要信众注意因果,以免生生世世受无尽苦。这女孩在没有经上人加持前,在众人面前,大嚷大叫、大闹“要回家”,经上人用拐杖在她头上敲了三下,她立刻安静下来。后来上人又用拐杖加重力气,再在她头上多敲一下, “咯”的一声,上人说:“静”,奇怪的是她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报以冷静的微笑,对上人摇摇手说:“拜拜”(再见之意)。众人本来都是有病痛的,见此大闹大叫的女孩子,一经上人用拐杖在头上敲了几下、立刻安静下来,又理智地对上人说“拜拜”时,大家都忘却了病痛,不自禁的拍掌。

又有一位信众,身躯肥大臃肿,他也是有病求见上人加持的。上人慈悲,要他“放下屠刀”,原来他是一名以杀猪为业的屠夫。上人对他说:你前生是猪,今生转世为人,因你做猪时被人屠杀,而杀你的人,今又转世为猪,今你为了要讨债,又做杀猪的屠夫,以报前冤,你若不立即放下屠刀,你死后定又轮世为猪,又被人屠杀,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你最好立即放下屠刀,改做别的行业,这样你才可免受轮回不息之苦,今后要发心多做善事,以弥补你的过失,这样你的病才会好。接着上人也在他头上用拐杖敲了三下。

其他会见的信众也如此。其中的“玄妙”唯有受者知。由于笔者亲身的体会及观察所得,深深的领悟到:对一位真正有修持的大善知识来说“拐杖声中出玄机,举手投足皆妙法”。

前几天是上人涅盘六周年纪念日,回想我在金轮寺时,有天有位日本女孩带了一只鹦鹉来皈依上人。在那以前,我从不知道动物也可以皈依三宝,只知道人可以皈依三宝,因此我就想:「这鹦鹉不知道什么因缘可以皈依上人?」

哪知上人打完皈依后,即说:「台下有人在打妄想,想知道这鹦鹉是什么因缘可以皈依我。我告诉你们,它往昔是位看风水、相命的先生,时常打妄语骗人,所以死后堕落畜生道,做了鹦鹉。因为喜欢讲漂亮话,你看!它今生羽毛长得很漂亮的!」那时我在学「风水」与「相命」,正学得起劲,本想学好后挂牌讲些不实在的江湖话好赚钱。上人这么说,我才知道死后会转畜生,吓得我不敢再去学「风水」与「相命」了。

在我来圣城的路上,同车尚有一位老婆婆,叫李居士的,一路上对我倍加照顾。以其高龄,不能我来照顾她,反叫她来照顾我,很叫我惭愧。

有一天,我发现大厨房没面包了,我一时忘了上人的一条规矩——任何人出山门,皆须结伴而行。我独自赶往山门外的小店买面包,想不到李居士一直跟著我,当时是傍晚六、七点钟,天色甚暗,我也没有注意到她。等我回来,有人告诉我:「你知道吗?李居士刚才出去,给车子碾了。」我一听此话,顿时坐立不安,她一定是为保护我,而一直跟著我。她这一死,岂不是替我而死?我晚上睡觉时,亦梦见她在哭。

后来上人道出她的一段因缘:「她的前生是一位将军。有八员部下,因战败向他谢罪求饶。他不但不饶恕他们,反将他们统统处决。所以这些人,今生投胎来作她的家人,对她横加忤逆不孝。另外这八人的头目,即今生开车撞死她的这一位司机。这一车祸,等於将她前生的宿债给了了。」

之后我为她诵了几部《地藏经》,渐渐地,晚上就不再听到她的哭声了。很庆幸今生能够碰到上人这样的善知识。

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日星期日晚,万佛圣城四众弟子,正在举行法筵。众人绕著万佛殿,齐念南无阿弥陀佛。回堂时,赫然发现一条青色花斑小蛇,伏在大殿之前门侧边,该蛇约三、四尺长,形状细长。大众中有人睹之,即被吓得却步不前。

时纠察恒无法师,建议把蛇拿走,但上人莞尔微笑说不必,所有众生,皆有佛性,此蛇乃来亲近三宝听法,不应驱之。

奇怪者,此蛇不同普通蛇,它伸直躺在地上,虽有近百人前后来往,却毫无怯意,而是柔顺驯服。上人登法座,说:‘告诉它可以进来听法。’该蛇立刻听招呼,随即从前门爬行到殿内,未曾惊怖任何人。再从大殿左侧爬至右侧,作绕佛一圈,然后伏在法座前面,静得俨如跪在佛前聆听说法。

上人接著开示如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所有众生,皆是诸佛所示现,但因一念不觉生三细:业相、现相、转相,便愈跑愈远,沉沦苦海,永失真道。此种道理是很显浅的,可惜被人忽略。

修道人又应作如是观想:一切众生是我过去生中父母,未来诸佛。既是过去生中父母,就应想法子孝顺,超荐他们,令彼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既是未来诸佛,则在彼等犹未成佛之前,就应当尊重恭敬,如面对十方三世诸佛无异。若能常作如是观想,就不会对任何众生有不恭敬心,不礼貌,或恼害想。

所谓众生,不只是凡夫肉眼能看见者,有很多是看不见的——如鬼、神、仙、魔等,也是众生之一部分。既是众生之一,则应以诚相待,不得轻慢,要一视同仁。

今天,大家进佛殿时看见一条蛇,它也是众生之一。但因示现蛇身,众人便望而生畏,见之而不认识,甚至被吓呆。但此蛇是来亲近三宝闻法听经,否则它怎会老老实实,躺在门槛一点也不动弹呢?

虽然,乍眼看去是一条小蛇,其实它懂得千变万化,会隐形,会现小,变大,又能腾云驾雾,在空中吐在飞行,吾人不能知道其本领而已。此蛇将来修行成功,也能得道。佛经上讲的天龙八部,它就是其中一部——摩侯罗伽,即大蟒蛇。

观察彼蛇之来由,可能在周朝时为一小国之大臣。心怀诡计,谋纂国位。以浸过鸩酒之匕首,藏于袖内,刺杀国王。但此举不但没有夺得帝位,反而搞得天怒民怨。大臣临终时生大嗔恨心,死后即堕蛇身,转为巨蟒。

世间上有两种力量:一为阴,一为阳;亦可说一为善,一为恶。从善者尽修福慧,能成仙、成圣、成菩萨、成佛。恶者力量亦大,但专造黑暗见不得光之勾当,互相仇报杀害,故酿成一股巨大无比之怨气。举目滔滔,世上皆是毒蛇、毒龙布满,此诸毒蛇毒龙,非一般肉眼所能看见,然彼确实弥漫国土。此诸毒蛇,就是人心里之贪嗔痴积累成形,而到处为患。世上天灾人祸、飞尸邪鬼、妖精魔魇、瘟疫流行,种种不治之奇症,皆是此类毒蛇作怪。这些恶龙疫鬼,专放毒气,惑乱民心;或是魑魅魍魉,夺人精气,使人惊怖颠狂。故现时流行之种种心理病,如精神分裂,颠狂恐惧,生理上种种顽疾,不出于妖魔鬼魅在兴风作浪,荼毒生灵。现代心理学、医学界均不深明个中道理,不能对症下药,故痊愈率不甚理想。当然,唯有佛法,才是最究竟之灵药,消难息灾之奇方!

话说回到此条毒蛇的因缘:它由嗔心所持,发奋修炼,继而成精。它法术日益增进,久而能通天彻地,总以恼害庶民为乐。时下,类似此蛇之事,不知多少。望它赶快生忏悔心,无复妖孽,祸害民间。

及至宋朝期间,此蛇已变成毒龙,在大江里翻风覆雨,杀害无数之渔民或渡船人。一时该地人民生活于恐惧惊怖、焦急万分之中。

幸得某位法力高强之圣僧,特来营救。圣僧手持锡杖,站在岸旁,大声呵斥毒龙。毒龙闻声,勃然大怒,乃使出本领,现数千丈之巨蟒身。然法师由金刚三昧力所加持,毫无怖畏,乃用钩召法、降伏法,经过三日三夜之生死苦战,终把毒龙折伏。

邪不胜正,毒龙之恶术被破,无奈之下,只好投降。法师为它说法,一切皆苦、空、无常、无我,唯有业随身,并劝谏它应生慈悲心,以法术来裨益众生,不可加害生灵。此蛇闻法后,恍然有觉,得清净眼。法师遂授以三皈五戒,命它到某山洞去修行,无复扰乱人民,毒龙欣然从命。

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此龙至今已成天龙八部之一,神通变化自如。

此时女界有比丘尼说话:‘数星期前,我们见到此蛇在大喜舍院,女众佛堂附近。因为怕它是响尾蛇,故收之于铁罐内,又用坚硬的木板盖上,预备把蛇送到较远的树林释放,以免扰害住众。谁知一转过头来,打开铁罐,该蛇已赫然不在,按理它是无法跑的——难怪说它有神通!’

上人笑著说:‘这条蛇我老早就认识它。二十多年前在香港大屿山慈兴寺(上人兴建之道场),它常到庙上听经。虽不曾恼害任何人,但众生皆骇怕它的蛇形。一次,有人亦把它兜到铁罐内运送至几哩外的山林处,拟释放之,孰料打开罐子一看,蛇已不翼而飞!而今,佛法传到西方,它亦不惮远渡重洋,来美国护法。’

最后上人循循善诱的作以下之训示:学佛的众生,要深信因果;若不种恶因,自然不结恶果;若种善因,将来必定结善果。因果是昭然不爽,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不要以为害人是便宜事,害人是最大的损失。为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天不欲任何众生做恼害众生的事。一旦错因果,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什么都可以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若拨无因果,情形则非常危险。

菩萨畏因不畏果。在因地他很小心种善因,至于不知不觉种下之恶因,则坦然受其恶果。他面对现实,接受果报,从不怨天尤人。反之,我们众生,怕果不怕因。种因时随随便便,颠颠倒倒,乱作胡为。到受果报时骇怕,又怨天尤人,说:‘为什么我要受这种折磨?受这种不公平的报应?’你且扪心自问,假若往昔不是作这种因,怎会受这种果报呢?

今天既逢这个因缘,有天龙八部来现身说法,故藉此机会略说它的前因后果。‘只因一著错,输了满盘棋’,一念之差,则不容易挽回劫运。幸亏它能皈依三宝,将来还有明心见性之机会。

各位若不相信此段因缘,尽管自己去试试。若相信因果,则不应存丝毫怀疑心。

6、宣化上人为树神皈依

94年10月,上人弟子果卿、果霖两位居士到普陀山礼佛,普陀山普济寺里一棵千年古樟树神现身,说自己听上人讲经后因不明经义,而向两位上人弟子求解上人所讲心经的几句经义,两位居士好奇地问他:上人在美国讲经你怎么听得到?据樟树神讲,上人讲经尽虚空、遍法界都听得到,只有被财色名利所累的人们,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其他—切的众生,都是默默地在上人讲法的声音中薰修,培养菩提的种子。所以,他已听宣公上人说法很久了。当时两位居士为其讲解了心经中所疑惑的部分,回来后通过越洋电话向上人汇报了此事,上人在10月23日在洛杉矶长堤圣寺为这位树神作了正式的皈依仪式。

}
标题:[原创]长行佛道所需的信根、悟性和福报——回答“信佛”十年后不再信佛的朋友兼谈佛友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并致所有辟佛的人

前一段时间在豆瓣上看到了一篇《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的文章。作者文笔坦荡潇洒,列举了大量论据,说明了自己信佛十年,终于不信的原因。内里涉及的大量佛教基础知识、历史、佛法内容,很多有偏差,但涉及佛教现状的地方却基本属实又有代表性。作者是个很有传统精神的儒家正统知识分子,虽然有些我慢,可能是忠孝仁义俱全的那种,但有些知识点又让人惋惜——生活经历那么多,却无缘得到正见。
本欲以此为例,阐述一下末学粗浅的见解和认识,强调一下信根、悟性、福报的重要,但几日来一直没有体力完成这项有点大的工作。后来上网一查,豆瓣小组的文章是转载,两年前最早可能发表在天涯论坛,后来又在地藏论坛上发布过。
一共有两个版本,可能是同一位兄台所作:
无意于攻击,无意于辩论,无意于吐槽(虽然槽点很多),无意于戏谑幽默,无意针对那位相对博学多才的,仁心深厚心怀天下的兄台,仅仅因为网络时代,一言一行就足以行善千万遍,一言一行也足以误人千万个,故有此文。
本文主要针对不是特别了解佛教,或修行n年仍在佛门口徘徊,或对佛教有一定好感的朋友,涉及禅宗、净土、唯识、打坐、六度、科学观等。至于修净土一心不乱、修禅宗窥见自性以上级别的师兄们不用细看,最多当记实日记读读;修华严宗、唯实宗有一定心得的师兄就只当个乐子了。修地藏明白大孝的也可以不用看。
按原文顺序,解答末学能解答的问题,或在他处看到的解答、典故。原文问题点的顺序不等于正常的由浅入深的顺序,所以感兴趣的师兄,一定要看完,再看看原文,多多体会!
愿人人都能菩提增长、正道早成!


2、佛教的兴盛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害吗?
7、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学?什么是宗教
8、福报相应与自性化现
15、偶像崇拜与燃指供佛
18、佛教的基础与儒家
22、所谓的‘保佑’、‘诅咒’
24、吃素、禁欲、打坐、念佛、参禅方面的实践
25、狭义的因果和名声
26、对第二篇文章最后三个问题的回答
27、佛教与科学、学术研究与悟性
29、3个儒家大学者与1个作家的例子
30、再次提及文化传承
32、历史地位与鸡毛令箭
34、知识分子学佛的三个层次需要读的书 与 末学所列入门书目
35、信根、悟性、福报,嗔怨与菩提
37、作者的删帖申请与对他人辟佛文章的答复
那位兄台脱离佛教有两个原因:“第一,佛教的教义经不起推敲和质问;第二,此生只求良心平安,没必要去拜这拜那。”
估计两篇长文的作者是同一个,作者看多的“佛教的经典、历代祖师的开示我几乎看过。吃素、禁欲、打坐、念佛、参禅我都实践过。”佛教的经典有6千多部,汉传佛教翻译过来的可能有3千多部,要说真正在经教方面初步入门登堂,必看的经论一两百部,而不是那一点。
汉传佛教中的精通三藏的、土生土长的法师好像只有玄奘大师,六祖慧能大师、达磨祖师,都不能叫“三藏法师”,
“看过的论有:《印光大师文钞》、《虚云老和尚开示录》……”那不是论,是开示。论和开示是有很大区别的,有很多论是必读的,但他却没有。
很多师兄、物理学家、哲学家会觉得佛教的教义很经得起推敲和质问。觉得经不起推敲的,为什么不去反复推敲、谦卑请教探寻究竟呢?
以此告诉入门人,对一个领域如果没有入门、了解到业余精通程度,就不要随意点评,否则就容易陷入攻击和以偏概全。包括批评其余宗教和儒教等文化传承的时候。
基本的论:《俱舍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如果能研究得懂一点,也不会有那样的经历和观点。
中西医,某些宗教之间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至于拜这拜那的问题,佛法,不是在寺庙里,不是在佛像上,而是在佛陀所说的法中,即佛经中。
在佛陀时代,哪有佛像?连佛经都没有。世尊只是讲法。
当代人拜佛,其意义即是像祭祖一样的是尊敬重,更是牵引出对于正法和佛境的恭敬,从修行上讲是要牵引自己的佛性(真正了解禅宗和六祖慧能大师的师兄,更应该知道)。
以此提醒入门人,为什么六祖慧能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查清楚,弄明白!
引用某大德的话:“真正的礼佛,是内心的清净解脱,诸佛菩萨并非有你顶礼才快乐,而是你解脱了、并实践菩萨道回馈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礼佛!平时我们供佛、礼佛是要培养我们的恭敬心、感恩心、见贤思齐,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有人却与诸佛菩萨做起生意来了,求诸佛菩萨:若我的某某愿望实现,定当如何布施添油等等,实为无有是处!佛陀教导我们的是如何开智慧、断烦恼、度苦海,凡事向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心的结缚从而断离。我们修行要无间等,成就戒定慧,才是真正的烧香供佛。 学佛,绝不是和佛菩萨做生意!

2、佛教的兴盛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害吗?


作者以历史学资料,可能对比出凡是香火旺的时候,都是民族即将遭殃的时候。
什么叫佛教兴?香火旺,不仅不一定是兴的标志,往往是衰的标志。
佛教最好的发展时期,是在大清洗之后。
如果有历史学研究素养的话,应该不用研究佛教史也能知道为什么。
另,佛教不是迷信。佛法不希望迷信。希望正信,是教人智信,是教人否定自己,教人达新境即抛弃旧法。
看过《金刚经》就知道,字面意思都是这样写的呀!
按理说,作者的古文功底应该不差,为什么忘了世尊说的说法如筏,过河即舍?还是觉得佛法在玩诡辩游戏?
佛陀早就告诉大家,最后连佛说的法都要放弃,佛教从来都是教人做一个怀疑论者,不断否定自己。
作者说:“佛教徒似乎都很清高,不要名不要利,不贪财不贪色,其实他们追求的是大贪——成佛。成佛后长生不老,有人供养,不劳而获,这种生活谁不想过呢?为了最大的贪欲而节制现在的欲望,这种买卖还是划算的。”
实际上,只有部分外道才持有这样的修行目的,比如,修仙。
成佛有三:放下执着、分别、妄想。
执着包括我执、法执,包括破除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在佛法中,连“我”都是一种虚妄的感觉,为什么要贪恋呢?
什么是“僧”,从语文角度拆开字就是曾经是人。
什么是“佛”,从语文角度拆开字就是不是人。
什么是“法”,去掉三点,哪三点?贪、嗔、痴。
这种说法是必要而非充分的。
贪心不除,尘不可出!别说小成境界,别说初果位,连生死都不可能了。
不能因为某人学习成绩不好,就否定他学习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算不出来桥梁的重量,就说数学在工程学中没有用。
不否认很多人学佛,是冲着学到一定程度可以引发神通。对于神通这件事确实是存在的,然而外道也具备神通。象社会中很多瞎子算命,灵婆,乩童,以及所谓的大师等对过去未来了如指掌……但是佛法的本质是认识我们自己的心,要求佛弟子不贪着五欲六尘,破除我法二执,从佛法中得到智慧和慈悲的圆满,以达到解脱度众的目的。所以佛强调的是以法度人,而反对轻易用神通示人。目的是防止外道也使用神通误导佛弟子,以免入魔道,丧失法身慧命。
我单位里有个同事和我开玩笑说:“你再修下去,就可以成仙了。”所以,这种误导已使得世人将佛和仙划了等号。“求神拜佛”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迷信的代名词。因为唯物主义认为“求神拜佛”只是精神上的寄托,对物质生活是没有帮助的。很多人(特别是生意人)在做什么生意以前,会先找风水先生算一卦,然后去寺院“贿赂”一下佛菩萨,保佑他能够生意兴隆。
但具有正见的学佛人就明白真正的道理。因为佛教是否认命运是由某个神或上帝支配的,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通过言语,行为,思想来影响自己的命运的。比如你通过辛勤的工作,在工作环境中坚守佛法的五戒,利用佛法的智慧,无条件的为他人,为公司付出,而不求回报。如此你在该公司的处境一定会胜过你学佛以前。这就是佛法反对宿命论,相信有针对性的改变。
所以,佛法是积极向上的,完全不是“一切由上天安排的”。更反对不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而一味的求“佛祖保佑”,确实是没有那么便宜的事。
佛在2500多年前经过49年的说法,就是告诉我们改变自己的方法。如果自己不积极的改变原来错误的行为,思想。佛看了只能干瞪眼,什么忙都帮不上。
作者说:“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就是一个消极悲观的哲学宗派,可小乘佛教发展到大乘,就蜕化成一个以发展寺院经济为目的的诈骗集团。我一个朋友,去云南的小乘寺庙出家了,出家前他告诉我——大乘佛教就是一个玄学、巫术和婆罗门教的结合体”。
小乘与大乘,这一部分是历史问题:
“上个世纪初,中国佛教界出现了一股疑古逆流,部分学者包括个别出家法师,由于对佛法只求学理上的研究和历史上的考据,对大乘佛法的出现提出了质疑,认为大乘非佛说,虽说这股风气在中国佛教界没有占据上风,但影响也不小。上世纪末和这世纪初,由于各国佛教徒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一些依小乘禅观方法修持的南传佛教法师也到中国来传法,或者他们的传法内容通过网路流通到了中国,于是南传小乘佛教的思想也渐渐传入中国,配合着中国原有的重四部阿含而轻弃大乘的“大乘非佛说”的学术疑古之风,对当今佛门学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有一部分初学者,初时只是对小乘禅观的方式很感兴趣,依之而修,很有受益,认为很适合自己,这本来也是好事,应该赞叹随喜。因为对大乘人来说,小乘修法实是大乘的基础,对小乘抱着赞叹、认可之心态,是一种正见而圆融的心态。相反的是,却有不少信解小乘的初学人,由于受到学术研究和历史考据的结果以及南传佛教徒对大乘的不认可心态的影响,对大乘教法相当排斥,认为大乘非佛说,一谈到大小乘的区别,就认定佛没有说过大小乘法义,因为阿含经中没有相关记录,一提到大乘经就蚩之以鼻,认为那是后世善于文笔的人所自编自造的。”
有一句话,叫小乘度己,大乘度人。
不全对,小乘也不是不管别人,南传佛教中,小乘佛法传法给别人,就是为了度人。
小乘和大乘的区别,在于菩提心。
小乘佛教本身不是哲学上简单的悲观,大乘佛教本身也不是哲学上简单的乐观。在此不展开。
所谓悲观与乐观,是围观者眼中的悲观与乐观,修行者自己是什么样的?
唯修行到一定境界才可真正知晓。
对于当今旅游文化界的种种不好的现象,很多寺院也在抗争。但佛教有不谤国法,不做国贼的要求,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比较柔和的。
至于玄学、巫术和婆罗门教的结合体,更是无从说起。可能说的是藏密。有一点,喇嘛教是密宗中的毒瘤,藏密也不是真正密宗的全部。对于有争议的藏密,在此不展开,无意掀起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争论,仅表明本人态度——敬而远之。
小乘佛学就是一个悲观的心理学派吗?悲观表现在何处?小乘佛法的出世情怀?
佛法不是简单的悲观或肤浅的乐观能描述的,那都是错误的。
出世是佛法的本质,但入世确是佛法的表现风格和精神。
很大程度上,出家,就像闭关修炼一样,是为了修好了再回来。这里引经据典就复杂了,不展开,问题是很多自认为是学佛的人做不好。
离世情怀,不是厌世情怀,而是相对于恋世而言的。
真正的佛子,是无来无去的。
作者说:“中华禅宗对功德的解释不同,六祖对功德的解释是平等心和悟道,六祖反对造像,如果按照六祖的思路,中国的寺院经济得破产。所以本人讨厌佛教,但不讨厌禅宗。”
确实,功德不等于福报。很多初学佛的人不懂。
我们要尽可能的积攒功德,而心中不能有功德相,更不能把功德浪费为福报。
如果上面的话听不懂,问题就大了。
作者的话自相矛盾,禅宗就是佛教的一支分支。全部都是师尊传下的法门。
比如,我喜欢量子物理不喜欢热力学,我说我讨厌物理学,这是不合适的。

7、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学?什么是宗教


两位大儒——苏东坡与梁启超,都是佛学家,但都不修佛。
混淆了佛学与学佛,是不明学术研究和修心的不同。
略修改一位大德的几段话如下:
在世间法的学习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称为学者,分门别类的知识称为“某某学”,以研究佛教经典以及对教理的学习也称为佛学。
世间法教导我们世间的知识,而佛学则教导我们人生的智慧,,我们通过对佛学知识的学习,根据佛陀的教导,实修实证,逐步引导我们走上究竟解脱之路,这才是“学佛”,“学佛”将对“佛学”学以致用。
佛法是指月之指,通过闻思佛法,进而修证,能所双泯。
因此,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佛学”阶段,要真正走上“学佛”之道。
有的修行者,在学佛路上,学习了很多的“佛学”知识,可是,在历缘对境时却还是烦恼一大堆,贪嗔痴样样不缺,但说起佛法来却是条条是道,滔滔不绝。俨然饱学之态,内心并非真正的自在,还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处处见诤,并用所学的“佛学”到处比高低,比修行。
其实,这是自己把书上的“知见”当“证量”了,也就是自己为了满足“我慢”在欺骗自己,是为学佛人自己构筑的梦幻泡影,学佛是为了大安心、大自在,若空有满腹经纶,却不增长智慧,不见本性,无有是处!正如当年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苏东坡自觉修持得道,撰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后很得意,命书童带过江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后,批注了二个字“放屁”,苏东坡则因“放屁”二字又惊又怒,急忙过江找禅师理论,禅师大笑: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就“一屁打过江”了呢?苏东坡听后恍然大悟,惭愧不己。这就是知见与证量之差。我们应该老老实实的、脚踏实地的好好真正修行,并常见己过,不要满眼皆是别人的对错,通过对“佛学”的闻思,真修实证,方不辜负佛陀的慈悲教导。贪嗔痴的渐渐止息,是为真正的“礼佛”。
一般说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说佛教的起源可以看看中国古代神话史——这是世间学问。始终是围绕着真相打转的。
研究佛教的历史,最好看佛教内部人写的专业研究书籍,如圣严法师的世界佛教史、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等。
西方文化传入之后,因翻译“Religion”而用“宗教”二字表达;Religio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可见,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必有一个超越凡人得“神圣”,以信仰、崇拜神圣而得到“财富”、“安乐”、“救赎”等等。
而佛教是信、解、行、证“佛的教诲”,不是人对佛的“信仰、义务和崇拜”;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与众生,无非“净染有别”;若随佛学,必定成佛。云何对身外强行建立的“神圣”进行 “信仰、义务和崇拜”?至于拜佛的意义,前面已经说了,礼敬前行者、让自己与佛相应。这个与一般宗教的“信仰”有本质的区别。
可以说:“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揭示生命秘密,说明真相并教以觉悟的方法。
但在佛教内部,也有“宗教”的说法,是指:
“宗”是指“宗门”:专指以心传心之禅宗;
“教”是指“教下”:是指释迦佛言教之下的一切理论和方法。
这里“宗教”成了“宗门教下”的简称。
佛法和宗教的不同最主要几点:
(1)很多宗教认为是神或上帝创造了人和万物,佛法认为是缘聚缘散无始无终不是由任何神或上帝创造出来的。
(2)很多宗教排斥甚至敌视杀害异教徒,佛法认为一切众生皆是佛,从不排除异己。
(3)宗教的上帝和神绝对不允许他的信众也成为和他一样有本事的神或上帝,可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希望众生早成佛道。
(4)佛菩萨不像其它宗教所说的上帝或真神是“万能”的,佛菩萨不是万能的,不能“赐给”你好运气,只能教导你如何过上自在日子,但前提是你必须信,必须行,不信不行佛菩萨也帮不了你。
(5)佛菩萨从不惩罚任何众生,众生遭恶报那是因果规律,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其它很多宗教却说他们的上帝或真神会惩罚人。
有的信仰宗教的人士误认为佛法是偶像崇拜而嫌恶佛法,这是他们不了解佛法的原因。金刚经上就说了佛法是无相的。拜佛的原因,上面也说了——恭敬先师、清净自己。十字架也是相,圣母怀抱耶稣也是相,总是执着于向哪个方向朝拜的,也是着相的表现。
对于佛陀所说,那位兄台学习了10年后“经不起推敲和质问”,却又认可佛法、佛家,不认可佛教。
推敲者谁?质问者谁?回答者谁?

8、福报相应与自性化现


人,大多情况下总是与福报相应的人遇在一起。
比如你生活圈子里的大部分人,你的大多数亲朋好友。就像某成功学演讲家说的——把你最熟悉的6个人的工资加起来除以6,就是你的收入!
这就是福报相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其一方面的体现。
为什么你是你父母的孩子?为什么遇到你的这些亲戚和熟友?
为什么浪子回头后生活圈子和以前不同了?
作者说“我以前信佛的时候,认识圈子里面的一个佛友,他名气很大,自认为精通佛理而且辩才无碍,自大猖狂。”
一个人练气功走火入魔不得法,不能说明气功本身需要否定。不仅如此,学气功的人,应该是成就的远少于未成就的吧。气功如此,何况佛法。这位兄台不也是学了十年都没有入门吗?
为什么老是遇到这样的众生?作者提到禅宗——山河大地,都是自性化现!那位佛友也是作者的自性众生!
就像小人之心以为天下人都是小人,也像善良的人常遇善良的事一样(貌似反例较多,是指真正心淳坦厚的人,而不是伪善和自以为善,不展开讨论)。
所以,也足见作者的福报不够了。
同样,我遇到了作者此文,虽然在发表近两年后。这也是我的自性。后面再说。
作者说:“学佛的十年中,也把很多宝贵的光阴用于修行,没有投入的工作。……”。
学佛不是放弃工作、放弃生活,什么都不管,尤其是对于在家居士!
中国的禅宗丛林鼻祖百丈禅师还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呢,作为在家居士,指望天天有口无心的诵经念佛或呆坐着,一切都好了?
佛在世间行,不离世间法!佛法的本质是出世,但其表现风格和精神,必须是入世的!
前面已经说了“佛教是否认命运是由某个神或上帝支配的,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通过言语,行为,思想来影响每个人的命运的。比如你通过辛勤的工作,在工作环境中坚守佛法的五戒,利用佛法的智慧,无条件的为他人,为公司付出,而不求回报。如此你在该公司的处境一定会胜过你学佛以前。”
作者的问题和当前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发展遇到的困难一样:国外很多大学觉得名为“学院”的“孔子学院”,对人的求生技能、职业技能无益。但问题是,到底有益无益?一个人立志齐家治国平天下会对求生技能、职业技能无益?
同样,佛法也是如此。不管是学习小乘佛法还是大乘佛法,都能化解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是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佛法是否有益,在于学法的人,不在于所学的法!
你在贪什么?贪法!为众生精进,不是贪,为“我相”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就是贪!
可以为大家而舍弃小家,但不能为“我”而舍弃大家。
何况,在因果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如一位师兄,罪业深重,放生精进,后来无意发现患癌症了很久。因为放生是给予生命,避免别人的痛苦。所以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自己患重病却自始至终没有痛苦。
但种瓜得不到豆,种豆得不到瓜。如果想放生促使学业精进、工作顺利,本没有直接关系——要想得世智聪慧,需要的是法布施。但是凡一切如法的行为和果报之间,有间接关系,一切善心善行有利于修为精进,修为精进自然就心智得开。
而那位作者,在学佛的过程中,表面上守了5戒,却没有深信,连三皈依都没有守。三皈依是比根本大戒还要根本的。
学佛之人应该知道五戒其实不是起点,起点是三皈依。甚至如果只是皈依佛门了都可以不吃素而以佛弟子自居。但很多人,包括很多以居士自居的人,还在算命,还在求神通!
对佛对法,对自己的自性,诚敬不足,是有疑无信!
没有依佛陀所说从身口意三方面去践行佛法,反而拜这拜那,不从自身求,反求外物,混淆不清自己到底是不认同佛法还是不认同佛家、佛教,进而其实不了解、怀疑佛法,浪费10年光阴不止,也没有树立起正知正见,辜负了“闻得佛法”这个良缘,三皈依——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都没有做到。
无信根、悟性、福报,不可长行佛道!
再举个不离世间法的例子:
六组慧能大师不识字,但能讲经说法。怎么讲经?别人把经文给他读一遍,他就解释、讲解、开示给你听。那在你读一遍给他之前呢?他自然是没有听过这些经文。
师云“诸佛妙义,与文字无关”。
六祖大师是有根本智的,而文字和经本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上等根器的人能由文字洞见根本智,上上根器就可能不用文字,直接洞悉自性智慧。然后经别人一说起一个道理,哦,原来与自己体悟的某个道理一样。
六祖大师不识字,但还会说汉文。如果不会说汉文,如何弘法,如何度众生?即使自己成就了也不能度众生。
有了根本智,要度众生,还需要学习世间智!
对佛法,没有信根,就不会对佛言照做,最多是选择性的信受。如果再没有悟性,就不是入宝山空手归,而是只能在宝山门口徘徊,只见外相,不见本质。
有的人就是这样,也被人硬拉近佛门,硬是有种种机缘让他不得不开悟,这是福报太大机缘富足的极少数人。
诸如作者“大家想想,一个人都把时间用于念佛念经了,还有时间为社会创造价值么?所以我见到的佛教徒即使把佛理说得天花乱坠,也没啥真的过硬的谋生本事。”这个已经解答了。之所以老是遇见这样的人,是因为自己就有这样的根性。
所以,无信根、悟性、福报,不可长行佛道!
作者说:“佛教再怎么说得好听,就是个求死悲观的宗教,没有生活的正能量。”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这位兄台的见解局限在对禅宗“空性”的片面和错误的见解中。后面很多地方会提及,在此仅说一点:
《金刚经》是大乘般若智慧的基础,破“有”相,但自始至终没有直接说“空性”二字。后人说金刚经讲的是“空性”,这是一种概括方便的说法,但又容易让人陷入断灭空,误以为佛法就是讲空的。
只能说,此空非真空妙有。如果要真正了解“空性”,如果不愿意看论、不愿意听他人讲解,可以看看世尊涅槃前最后讲的《法华》、《涅槃》等经,那是破“空性”的。
先破除对“有”的执着,再破除对“空”的执着。
还有《地藏经》,也是世尊涅槃前所说,一部大孝经,为什么没看到大孝和大愿,却看成了野鬼教?
心中是什么,眼前就是什么。无论从福报相应,还是禅宗的自性化现上讲,都是如此。
在佛法空有两宗中,大多数人往往喜空宗(般若宗)多,少有人去钻研有宗(唯识宗),这本来也没什么,糟的是,喜谈空的修学人中,有一部分是错解空义,把空看成是世俗人所说的什么也没有,平时谈吐,非空不说,动辄万法皆空,一切皆空。在生活中,则往往迷境逐物,随情执相,以空为借口,放任习气,这真是口中说空,行上执有。完全不知佛理的空是不离缘起的,不是世俗人所说的什么都没有的,空与有其实是一回事。只有了解空不离有,才会懂得如何精勤修持,舍离不良的身口意业,净化自心。
还有一种误解佛义的人好说奇语,曾见过一些学人,对佛法的基本信心还没建立,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道理还没有信得及,就处处高谈阔论,什么是即不是,不是即是,空空非空,有有非有的乱说一气,或者动不动就把古德的话用来充门面,什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法就是佛法”、“烦恼即菩提”等等,完全不知, “本来无一物”、“世间法就是佛法”、“烦恼即菩提”那是证道以后的境界,实在不是凡夫的境界,贪嗔痴慢疑等业习没有息灭,烦恼永远不会是菩提,世间法也永远不会是佛法。象这类人学佛学久了,心也变得狂妄无制,常把这些话拿来为自己的贪嗔痴身口意行为开脱,学佛学成狂人一个……
那位兄台对佛教的误解,部分是源于真实的现状。但这种现状,不是佛教和佛法的本质。
六祖对功德的解释是平等心和悟道,世尊对功德的强调是:清净心*善业*所助对象,是三者的乘积!
当年舍利弗尊者讲一钵食供养佛陀,佛陀将那一钵食转手布施给一条狗。世尊问舍利弗尊者:是我布施狗的功德大,还是你供养佛的功德大?
舍利弗尊者不愧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弟子,回答道:世尊布施狗的功德大,因为世尊的心清净无比!
清净心*善业*所助对象,三者的乘积,只有清净心能为正无穷!
正无穷乘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将无穷大!
作者说:“佛教徒做善事要记录,目标就是希望未来得到高额回报。……基督徒和佛教徒的胸襟情怀,高下立见。……我忠孝仁义俱全,不需要宗教。但基督教不害人,佛教害人。中国现在的僧侣百分之九十都是社会的最无能的人,这种人参加高考,数学绝对考不上30分。他们不敢去面对社会,只好出家混日子。一旦读了佛学院,做了方丈,他们就能读名校的MBA,口说因果惑弄信徒,开豪车,戴名表,从社会垃圾摇身变为成功人士。……佛教徒十个有九个没啥本事,除了一天念佛念经念咒,除了诅咒质疑佛教的人下地狱,除了上网发帖告诉人们吃素放生戒邪淫(他们发帖也是为了赚取功德),这帮人对社会实在没有什么用处。”
不如法的现象,承认,自省。但那不是末学本人和很多师兄、出家师的现状!
那位兄台也知道,达摩祖师说梁武帝建塔建寺毫无功德。即便梁武帝因此而不悦,但在达摩祖师离世后(此离世非真离世,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追封其为国师,依然崇敬有加。
到底是达摩祖师更能代表佛法和佛教,还是你眼前的某些人和你自己的认识,更能代表佛法和佛教?!
功德和世间狭义上的福报是相对的,很多时候佛子交流中说的福报,不是狭义上的世间福报,而是指功德,这一点是为了交流沟通方便。
至于“佛教徒十个有九个没啥本事……”之云,那可不是的。现在真正的修行者比例不高,数量不少。就是大学毕业的高分者,考取佛学院依然要很努力。至于种种社会现状,不仅是佛教的障碍,更是那位兄台的障碍。
有足够信根、悟性、福报的师兄,是不会受其障的。
作者说:“佛教的发展是畸形倒退型的发展。西方的天主教发展到基督教,是一大进步。可佛教呢?唐代宋代的禅宗有点精华(现在的禅宗也不行了),可发展到今天,愚昧落后的净土宗和密宗占了主流。……”
呵呵,这个……话题太深广,后面会部分的提及学佛的基本误区,至于净土宗和密宗:净土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不能因为上手快、上手方便,就看不起它。呵呵,对此对经教和净土有一定研究的师兄们都有亲身感受。至于密宗,有争议的话题末学不展开,只说末学个人态度——敬而远之。政教合一的,不是宗教!追求神通的,不是正教!喇嘛教是毒瘤,不是密宗!藏密也不是密宗的全部!
修行,是依世尊言,依圣教言,依成就者言。
至于佛教的发展是畸形倒退型的发展,这正是我等的责任!
当我是一个学子,如果是一个学者的时候,这门知识领域的发展,是我的责任。它的问题,就是师门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统文化将因我而兴或因我而衰,兴衰就是我的荣辱!是我的责任!而不是兴旺了,依止它,衰落了,鄙视它!
具体到佛法,佛法即人心,人心即佛法。没有那个佛的佛法是长盛不衰的。释迦佛的法运还剩9000年左右,终究会有完全不闻佛法的时代,而且远比有正法的时代要长。但其兴衰,是我等佛子的责任。
末学,不是旁观者!每一个师兄,都不是旁观者——你不是添砖加瓦的人,就是拆台毁业的人!
就像作者说“很多人骂儒家误国,我也不反对,但误国的是程朱,不是孔孟。”每一个学说的发展,都有伟大的人物,每一个学说的学习者,都有败类。何必要以一障万呢?
至于把军事力量的不如人和近代科技工业的不如人归咎于佛教的流行,归咎于“佛教和中国的倒退是绝对有关系的。”只能说作者不适合于读历史学,不适合于做历史研究。不仅那段历史,从汉武帝之后,中国历史最最兴盛的教是什么?最直接导致民族落后的教是什么教?
世人眼中的宗教始终是小众群体(包括佛教)。
决定一个民族兴盛与否的,是教育!古往今来的教育是什么?
这么说有辩论的感觉和嫌疑,但这就是事实。不管是哪一时期哪种风格的儒教,都是那段历史的正统。佛教,和对广大民族大众的素质教育,关系不仅不是最大的,甚至不是第二位的(可能道教和求神拜鬼的影响力都比正统的佛教大)。
当然,这只是按作者的逻辑得出的结论。就像本人不认为佛教误国一样,承担了中华民族近两千年教育大业的儒家文化,也不是误国的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无辜的受牵连者。
至于作者说“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唐代帝王七拜舍利之结局》,凡是拜过舍利的帝王,很快就死了。”历史研究别以八卦的姿态开展。当今天下拜过法门寺世尊舍利的太多太多了,不知道每年几十万还是几百万,不知道死亡比例有多大,难道他们的福报比帝王还要大还能避死一些?
对于韩愈辟过佛,朱熹辟过佛,借用某位师兄的答复: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人物,人家辟佛有人家辟佛的因缘。韩愈辟佛是因为皇帝迷信,他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劝谏,而不是说自己被佛教坑了十年工作不好才要出头辟佛。朱熹辟佛,是为立儒家的道统考虑。而今天,易时易地,整个社会还有几个人有信仰的?有人念佛信佛,只要不像帖主这般迷信,蹈入歧途,而一心向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也于己于人都很有好处吗?
对于历史上的写出《神灭论》的范缜,知识渊博、思想机智敏捷。他的倡导更多的是反神教,更大程度上是出于寺庙过多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冲击,当时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真是香火旺盛,但往往香火最旺盛的时候,不一定是佛法发展最好的时候。当时举国上下难得有人能辩论过他,甚至宰相出面号召对其《神灭论》也没有太好的对策。
但这也是佛教风范的体现:南朝佛法精髓还在不在末学不知道,但至少风范尚存!可见当时南朝很多士大夫佛法的精神掌握到入门程度了,为什么?
如果在某些历史阶段,你试试说政fu的一个不是?!你试试驳斥的让政fu满天下一品至七品官员尴尬无脸面?!
即便这样,梁武依然给范缜官做,依然用其之才,依然让范缜怀才得遇明主。后范缜因其生性耿直,为人正派,被人拨弄是非遭惩处。
当佛教成为南朝国教,并不代表它的真正发展和兴盛,要不然达摩祖师也不会离开了!达摩祖师说梁武造塔无功德,但梁武肯定一定程度上懂得佛法是修理自己的!
范缜的《神灭论》对当时的国教——相当于基本国策发起挑战,梁武帝发动朝野僧俗,一齐上阵,轮番向范缜展开进攻。先后参加围攻的有六十四人,共拼凑了七十五篇文章。在这场论战中,范缜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梁武帝对他既不贬黜,也不升擢范缜,让他位居国子博士,直至死。《神灭论》也未予以取缔,范缜也被载入史册。
这又是何等修为?!如果给当今很多修行人以国主的地位,且不说他还会不会守好居士身份,至少,很可能不会包容给自己带来天下大辱的对手。
用佛法修理自己,更无愧自心。梁武帝不可能没有情绪,但,他懂这个。
那位作者不信佛没关系,但竖起旗帜,就是反佛。他虽尽可能行文坦荡、胸怀磊落,心中有国家有民族,但不要把工作失利,归咎于自己念经念佛打坐多了,归咎于信了佛教,归咎于害了自己!这是那位兄台所谓觉悟的起因!
至于作者说毛老人家砸碎佛教的偶像,让中国二十年无僧无庙,从而斩断了佛教的教脉,是其四大历史贡献之一。呵呵,文化大革命损失最大的,是儒教和传统文化。佛教受到反牛鬼蛇神的牵连。但教脉未断,反而在过去十年,有了一个反弹式的发展。
对于佛教,在被辟佛后,往往是发展,不是倒退。就像人吃多了上吐下泻一样——法器中容不下那么多的**。不敢随意形容,因为可能有被误会排出佛门的真修行人和大德,就像上吐下泻后排出的不全是垃圾。
作者说:“我唯一不讨厌的是从六祖到中峰明本之间的禅宗,那个时候的禅宗多活泼啊,禅僧们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禅堂里面不准树佛像,禅僧可以杀猫,可以斩蛇,可以烧佛像。”
学禅宗最好懂一些唯识,否则不解心性的体、相、用,根本智又激发不出来,就容易落入狂禅和文字禅。祖师们不会,你会。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慧能大师就是依这句话开悟的,可见,其见地高得不可思议。从六祖时代至今,中国人几乎没有没听说过《金刚经》的。
我们的福报确实很大,能够接触到如此顿、圆的教理。“无住生心”让每个学佛人听了都无比欢喜。听过《金刚经》讲记,有善知识引导的学人能够将初级的“无住生心”运用到生活中。可是有部分人却依靠自己的知见,断章取义,简单地理解为:“做任何事只要不着相,不分别,不在心里留痕迹,做过象没做过一样。”
事实上“无住生心”已属于“空性见”的层面。要见空性,没有发起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是不可能的。最要命的问题是,“无住生心”已成为某些人贪着五欲六尘最大的借口了。……当谎言重复一千遍的时候,不存在的事都变成了可能,而且越来越真实。他们已经确认自己做事玩乐达到“无住生心”的地步了。他们推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境界。所以,某大德在讲《金刚经》时说:“般若很难讲,讲不好,听得人就会落入恶趣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连因果也不存在了,那真是完蛋了。所以,佛说“宁着有如须弥山,不着空如芥菜子”。

15、偶像崇拜与燃指供佛


作者说:“佛教很奇怪,一方面说自己是无神论,不相信造物主;令一方面又把自己的佛等同于造物主的地位,搞偶像崇拜。比如《地藏经》里,要求信徒给佛菩萨造像。在《法华经》里,要求信徒燃指焚身供养偶像。”
前面已经说了佛教和宗教的异同。
佛教是无神论,不是泛神论,不是一神论。但世人中世智聪辩者往往认为其是泛神论——佛经中有那么多偶像,那么多鬼神呀。
佛教中的神,不是宗教中的神。佛教中,彻底觉悟者为最高,很多神或鬼的境界不一定比修行人高。佛教中对佛、菩萨都不是偶像膜拜,何况是神和鬼。
礼拜的意义,已说过,是尊重前师,敬重先达,尊崇善业。是为了牵引出自性中的光明。
一经一论中的很多说法,是给有缘人看,给有缘人悟的,如果以时间法则来批判,不如好好的多看几十上百本有关联性的经论,这样就能明白世尊的择机开始,善巧方便。就像孔圣人的因材施教。
至于燃指供佛,法华、楞严、梵纲等大乘经中记载的有,是称赞苦行,不是要求佛子人人都那样。佛法的修行,以中道为主,中道为正道,但不拒绝苦行。
那是对发极大猛烈心的佛子迅速舍弃贪心,休布施行而言。不同的道路指给不同的人供参考,没有让人轻易供佛。就像戒律中也有针对一般在家居士和在家菩萨的不同要求。
对不同的次第有不同的道路,依个人机缘不同。如果要修经教,就要多看经论,而不能以世间常情来理解。
正常的修行法是以人的行为为标准,以人间的伦理思想为基础,若有违背常情常理的行为,便不是常人所能用而当用的,否则会使自己产生更大的烦恼,并且招致他人的物议。即使能够博取若干人的尊敬,也不能达到佛法普及化的效果。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讲到“……然身臂指,供养诸佛,对治贪心及爱惜保重自身之心。此法于六度中仍属布施度摄。以布施有内外不同,外则国城妻子,内则头目髓脑,然香然身,皆所谓舍,必须至心恳切,仰祈三宝加被。唯欲自他业消慧朗,罪灭福增,则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如若心慕虚名,徒以执著之心,效法除著之行,且莫说然臂香,即将全身通然,亦是无益行。”
其精神是:为法、为众生,可以布施成这样。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赞叹革命先烈不畏严酷刑罚的折磨,但不是说任何年代任何事情,受一顿严酷刑罚的折磨就成伟人了。
如果说然身臂指,我的修为就上去了。那很不一定!如果说我太着相于自身,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上的例子:
问:有一比丘尼,发心然顶香三十二支,又欲然指,闭关四年。道源老法师劝其暂勿然指,该尼于老法师去后,切断两指,乃行闭关,忽而著魔,状若疯人。老法师说著魔原因:‘一理不清,二进太紧迫,如琴紧则断,三宿冤妨其修行’,后学以为如此大心,必感天龙善神佛菩萨护持,何以著魔?
答:道老法师训示,既详且尽矣,尚有何疑?修行条件甚多,发大心是其一也。余不如法,佛菩萨何能为力,如蒸沙作饭,已是非因计因。佛菩萨虽慈,岂能助此怪诞之事而骇世俗。此‘理路不清’之训也。断指闭关,即蒙佛佑成就,天下之人尽可断指闭关成佛。而声闻七番天上人间,菩萨三大僧祇,岂不多事乎?此进太紧迫之训。又法师之训,而不听信,今致著魔,能咎法师乎?如曰不能,然则佛经昭昭,早训于前,自己违之,何尤于佛哉!
多看经论,佛理昭昭,早训于前!可惜很多世间所谓的读书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立五金饰品厂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