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码怎么把视频弄成桌面电影胶片

相片底片如何能转成数码片
从光学相机到数码相机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好多底片还没有即时洗成照片,已经进入数码时代,那么,怎么衔接这种由于技术发展导致的空档?
本人做过一些尝试,底片扫描是个很难的事,一般的扫描仪是不行的,专业底片扫描仪价格很贵,但扫出的片子有细节,有层次,清晰。一般家用、商用扫描仪也能扫,但出片质量真的不行,玩玩可以。如有特别的好片子要扫,可以去找出版公司扫,花点钱值。真正用于出版扫底片的机器,要几万到十万一台。
在网上看到一个材料,供讨论和供学习:
转帖--把胶片照片转成数码照片的简单方法
手把手--把胶片照片转成数码照片的简单方法
把胶片照片变成数码照片的简单方法
过去玩照相(雅点叫摄影)的朋友,免不了手边有一大堆胶片,既不好保存,又不方便在亲友间分享交流。特别是在电脑普及、网络发达的今天,一堆堆胶片被尘封,实在有点可惜。有的朋友用彩扩店扩的照片来扫描,目的虽然能达到,但扫出来的图片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主要是彩扩店把胶片印成照片的过程中,已经让你的成像大打折扣了——这和扫描仪无关,是照片成像太差,小照片我们看不出来而已。
要把胶片转成数码,用底片扫描仪最好。不过这东东的价格是以万为单位的,效果最好是滚扫机——几十万一台,家用显然不现实。有的扫描仪可以扫底片,叫“透扫”,我就买了一台爱普生2580带透扫的扫描仪,花了1400大洋,扫出来的照片,小点看还过得去,稍大点全是噪点。还有就是拿到彩扩店去扫描,每张1元,一堆底片得花好多个“1元”,何况很多人还不止一堆而是好几堆好几十堆。
翻拍,翻拍底片是我认为最好的办法。现在,大家手里都有照相机,只要有微距头就干得成。我是这样整的:到广告装饰店去讨一小块乳白有机玻璃,用双面胶粘两条卡底片的卡槽把底片卡起,背后放一盏台灯,就可正式施工。拍出来的负像,随便用一个处理图片的软件就可以搞定。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最好晚上整,可避免杂光的干扰。
电脑报2010第15期上有类似的办法,不过设备更加手工化一点,并且最后使用PHOTOSHOP把照片处理的办法都写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何数码时代拍电影还要使用胶片?
在这个数码大行其道、胶片渐渐淡出市场的时代,这个 4K 开始平民化、更高分辨率录像设备频频出现的时代,为何仍有大量导演坚持使用胶片制作电影?仅仅是为了保持所谓格调及作为少数的优越感吗?作为一种新媒介,虽然数码以替代胶片的姿态飞速发展,但事实上它仍不够成熟。其相关理论学说,其所持有的态度和价值以及其社会意义都尚不完善,与其说它不足以完全替代胶片,更不如说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媒介。虽然数码的分辨率最高已达 8K,但就连 6K 的细节要求也尚无丰富的镜头可供选择,同时 4K 的平民化也说明了数码发展的根源更倾向于商业。尽管数码在张牙舞爪地发展,数码制作的影片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却发现能够升华电影艺术的作品比例反而在降低,而这无疑就是大把好莱坞导演在一个如此商业化和数码化的时代还拼命拥护胶片制作和胶片尊严的最主要原因。《艺术家》,2011事实上,直到《阿凡达》等 3D/IMAX 等必须用特效的影片出现才真正体现出了数码的优势,在之后的 4 年间 3D 电影和数码放映陡然增加,直到这时数码才成为了市场的主导。所以胶片制片的没落并非很久之前的事,作为传统的媒介它仍然拥有自己的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使得胶片至今尚未被数码完全取代。具体说来,胶片主要有以下三点优势:1. 拍摄优势《点球成金》,2011首先,用胶片拍摄会有种庄严感,对拍摄现场的要求会更为严格。毕竟在导演喊出 "action" 后的每分每秒录制成本都在增加,因此演员必须演好,录音必须做好,所有人员都要到位。而用数码拍摄时,人们不仅会因为低录制成本而显得松散,更会有部分演员因为相机的即时回放功能而要求观看自己表演情况,这样可能会使其跳出角色来评判自己的表演,从而让演员的自我意识过强。其次,对剪辑师来说这些因反复录制而产生的海量数据也是一场灾难。目前喜欢用胶片的人,除了喜欢胶片的质感外便是喜欢它带给人的职业感了,一旦换成数码,不仅这种职业感会消失,整个工业流程以及剧组内的权力分配也会发生变化。以摄影指导为例,曾经的摄影指导可谓光环加身,因为画面效果完全由他决定,也只有摄影指导才能知道最终的画面是如何的。而随着数码的出现也诞生了数码调色,很多本由摄影指导决定的视觉效果改由调色师来决定了,评论电影画面的人越来越多,片厂的权利制衡关系在逐渐的变化。CG的出现则更是让摄影指导的角色失去了艺术性,画面的艺术性从此更依赖数码数据和后期。胶片的秩序正在离开,但是数码的秩序却尚未建立,因此仍延续使用前者秩序的数码是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数码化后,整个行业都变得匆促了,效率是提高了,质量却难以跟上。总而言之,数码让电影变得平易近人,电影拍得更快了,能拍电影的人也多了,然而好电影的比例却是越来越低了。这点真的让人感到遗憾,我们作为一家调色公司,每天面对各种客户的调色素材,有的时候,看着一些粗燥的制作,只能无奈的摇摇头~~~胶片拍摄让人感到庄严,这不仅是关乎面子的问题,更是关乎创作者的重视程度的问题。数码带来了便捷,无尽的对快速的追求,也带来了混乱。人总是贪婪的,这点在数码的发展上也看的出来的,最初的便捷,仿佛成了罪恶的起源。(请允许小编发发牢骚,因为见识了太多,不懂数码流程,不懂数字摄影机,就开始拍拍拍,剪剪剪的团队)2. 放映优势《碟中谍 4》,2011有些讽刺的是,不管数码现在怎么进步,它在起初追求的却完全是胶片的感觉,所以尽管现在数码有了自己独立的拍摄放映流程、审美特质以及理论系统学说,但是作为同样服务电影的一种媒介,它势必会被拿来和胶片比较,甚至会上纲上线到比较它们各自的性格。所谓胶片的感觉很抽象,但是看完一部用放映机放映的 35mm 胶片电影后,就会感受到那种非常人性化、自然、随性、舒畅的质感及感动。胶片放映机放出的是一张张单独的照片,当这些照片被 24fps 地连贯放映,我们就会在脑海中合成这些画面,用 Quentin Tarantino 的话说就是:" 我们看到的电影,一直都只是我们脑内制造的幻觉,是一种舒服的感受。"不管怎样,作为两种独立的媒介,胶片和数码都拥有其不同的表现手段,也各自拥有作为媒介的一系列符号和内涵。尽管老一代的电影人很执着于胶片,但毕竟数码的拍摄放映也已独立,所以应该考虑的不是应该用胶片还是数码,而是这一部电影更适合哪种表现手段。比如《Sin City》的拍摄就是在胶片时代所不能想像的。3. 数据库保存与管理的优势《生命之树》,201190 分钟的剧情片剪辑完毕后差不多需要 15T 至 120T 的空间,可想一部电影有多大。这些数据的保存及格式转换都是问题。随着各种各样格式的出现,每年电影公司都在给存储的电影数据转换格式,先是变成 SD,再转成 HD,现在又把数据转换成2K、4K、蓝光、mp4、avi、mkv 等等。每年都有新片和需要数码化的旧片,加上存储格式本身的不断更新都给数据库的文件管理提高了难度。除此之外,在转换过程中对影片的筛选也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数据流失,对存储器的保养也会花去不菲的成本。但是胶片却不存在这些问题,胶片本身既是拍摄格式也是储存格式,一饼 35mm 胶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保存 100 年,而且只要有一点光就可以看到画面。这就是为什么纵使数码是当下趋势,胶片依旧无法被完全替代的原因。《战马》,2011《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饥饿游戏》,2012via 摄影世界------------------------------------关于OH,4K----------------------------------------OH,4K! 是 HOMEBOY Cine Studio 电影调色公司的微信订阅号。我们提供电影、广告、纪录片、宣传片、MV的后期调色,贯穿其后期的现场色彩管理,以及跨地域的远程实时调色服务!调色业务联系:远程调色联系:实时调色联系:调色培训联系:企业微信号:homeboycinestudio更多调色作品详见:本文为作者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107cine.com/stream/59408/
HOMEBOY 电影数字洗印厂是一家专注创意、品质、技术流程的后期调色公司,调色业务涵盖剧情片、广告、MV;前期DIT;最终合片、影院DCP打包。
更多作品及信息,请查看官网: http://colorgrading.cn网站地址 关注微博 @HOMEBOY_Cine_Studio
关注微信:oh4k-oh4k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帖
13:01:13 故事远比载体重要
13:26:51 喜欢胶片,关注数码
14:50:47 胶片消失就可惜了,这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好东西啊....希望以后可以小批量生产,成为高档品,想用时,咬咬牙就能够用得到,而不是消失啊。心疼死
15:43:59 好莱坞大导演 还是在坚持用胶片。 应该会保留小部分.
======================================
@木西 :胶片消失就可惜了,这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好东西啊....希望以后可以小批量生产,成为高档品,想用时,咬咬牙就能够用得到,而不是消失啊。心疼死
19:47:42 很尊重你们的看法,但可以持保留态度,如果数字和胶片仅仅是媒介区别且都为内容制作服务的话,那么摄影发展史告诉我们操作更友好的媒介会占主流,但当大家都用底片拍照的时候,也总还是有人对一次成像技术更感兴趣,因此这篇文章本质上来说没什么营养
作者:机构类型:后期制作公司
分享4K技术知识,业内前沿消息。
人气:4684602
作者的其它文章
扫一扫,即可添加影视工业网为微信好友.
还可添加微信账号:Ilove107cine QQ号
加我们为微信好友
今日热销产品
【京公网安备16号】解析电影胶片数码修复全过程【转自博客【电影修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贴子:
解析电影胶片数码修复全过程【转自博客
电影胶片数码修复过程修复工作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提供一个低温干燥的存放环境,以防止影片进一步变坏。(香港电影资料馆设有一个摄氏零下18度的冷藏库存放该片,可以长久保存硝酸片。我国解放后拍摄的大量红色经典影片就是使用的硝酸片,加上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去存放原始胶片,因此即便进行了修复在观看时也会觉得没什么太大感觉。)
电影胶片冷藏库
另一方面,因为硝酸片非常易燃,甚至有自燃的危险,从1950年代起已不再生产及采用,故此必须尽快把内容翻印在比较稳定及安全的聚酯片上,以作保存。首先要替影片作详细的状况检查。它的各项资料,包括物料状况及转场资料等均须详细记录。下一步是修补菲林的所有损坏,否则菲林通过印片机时,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破坏。进行印片之前,所有驳口必须重新检查,以防驳口在印片过程中松脱。接着是彻底清洁菲林,务求令印片过程顺利及提高画质。
数码修复工作室机房
修复人员正把一卷菲林装上菲林清洁机
为减低片基花痕的影响,采用全浸式湿印片技术翻印新片,新印一条翻子和一条底片。
翻印新片进行校色等画质修复工序
修复前的画质严重偏色
修复后的画质色彩艳丽
对于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画质噪点,一般可采用工作室所设置的去噪程序清除。对于剩余的较大无法去除的噪点,可采用数码手写板进行类似PS的修复工作。但是需要一帧一帧的清除,还需要反复多次的对比,确保画质的完美。
下一步是声片的数码修复。把声轨部分输入电脑,经过数码技术的处理,降低了噪音,提高了讯噪比,改正了声调及调整了声音的播放速度,修复后音质得到改善,并修正了声音的调子和播放速度。
把修复后的声音转录成一条新的声片。最后是新拷贝的印制。把新印的底片及声片同步化之后,印制一个新的保存拷贝及一个放映拷贝。
PS:有些电影修复工作室是把电影胶片内容转成数字格式存储于电脑硬盘再由特殊软件(通常是在UNIX/LINUX环境下的软件)计算出去噪点的参数后,自动处理画面。经典奥斯卡电影《罗马假日》就是走的这个路子,动用了一个由几百台电脑组成的工作站24小时对于画面进行处理。
------------------------------------------------------------------------------------
大陆不是没有这种技术,而是有很多方面的考虑,个人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点:
1.需要修复的影片基本上是50年代-70年代的老片,即便修复得和新拍的一样,谁来看呢?
2.修复完的电影在哪放映?
3.电影院放映会有多少利润?仅仅在电视台放映似乎多少有点不值吧?
4.制作成DVD出售,有多少人会来买正版的?
5.建设一个电影胶片冷藏库、一个数字修复工作室、各种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专业修复人员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薪水还不能少,谁愿意来做这个投资?
这些都是现实问题,大家都知道,LINUX的技术含量肯定比WIN高,自然LINUX比WIN专业,可是做WIN有钱赚,无论这个系统有多烂;做LINUX没钱拿(当然也还是有人在做),哪怕这个系统能够运行到宇宙爆炸也很稳定。这就是现在大陆的考虑(其实也没有错)
不过,在GOOGLE翻阅了一些资料,我知道在香港,起码有2家电影公司是专门做(起码愿意做)数码修复工作的:
1.天映娱乐公司——修复了大量邵氏经典电影,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修复技术。本文中很多图片来自该公司官方网站。
2.香港电影资料馆——是和意大利知名的影片修复实验室L’Immagine Ritrovata合作完成的。曾经将1940年的《老夫子》修复一新。
最后,我发现了一条足够让我们觉得惊喜和欣慰的消息:据日的《西安晚报》报道,西部电影集团导演杨凤良,和150多位技术人员一起没白没黑地工作,修复了1981年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画面斑驳的老电影《西安事变》重新焕发了容颜,这开创了中国电影先河。新版电影《西安事变》是我国第一部用尖端技术修复的电影,科技含量很高。
这样的好消息,多多益善。
修复西安事变?无聊,还要继续骗人!?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如何让数码视频更接近胶片视频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让数码视频更接近胶片视频
你可能喜欢把胶片照片变成数码照片
【1】把胶片照片转成数码照片的简单方法
手把手--把胶片照片转成数码照片的简单方法 把胶片照片变成数码照片的简单方法
过去玩照相(雅点叫摄影)的朋友,免不了手边有一大堆胶片,既不好保存,又不方便在亲友间分享交流。特别是在电脑普及、网络发达的今天,一堆堆胶片被尘封,实在有点可惜。有的朋友用彩扩店扩的照片来扫描,目的虽然能达到,但扫出来的图片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主要是彩扩店把胶片印成照片的过程中,已经让你的成像大打折扣了——这和扫描仪无关,是照片成像太差,小照片我们看不出来而已。
要把胶片转成数码,用底片扫描仪最好。不过这东东的价格是以万为单位的,效果最好是滚扫机——几十万一台,家用显然不现实。有的扫描仪可以扫底片,叫“透扫”,我就买了一台爱普生2580带透扫的扫描仪,花了1400大洋,扫出来的照片,小点看还过得去,稍大点全是噪点。还有就是拿到彩扩店去扫描,每张1元,一堆底片得花好多个“1元”,何况很多人还不止一堆而是好几堆好几十堆。
翻拍,翻拍底片是我认为最好的办法。现在,大家手里都有照相机,只要有微距头就干得成。我是这样整的:到广告装饰店去讨一小块乳白有机玻璃,用双面胶粘两条卡底片的卡槽把底片卡起,背后放一盏台灯,就可正式施工。拍出来的负像,随便用一个处理图片的软件就可以搞定。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最好晚上整,可避免杂光的干扰。
说得太多,看图:
电脑报2010第15期上有类似的办法,不过设备更加手工化一点,并且最后使用PHOTOSHOP把照片处理的办法都写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把视频弄成gi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