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最新分配的廉租房住多久是自己的

廉租房为谁而建 可否做夜宵摊一条街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廉租房为谁而建 可否做夜宵摊一条街
&&民生为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安居客房产问答 & 吉水县林业局安置房
吉水县林业局安置房
吉水县林业局安置房相关问题解答,几十万经纪人专家为您答疑,让您快速找到吉水县林业局安置房相关问题满意的答案。
为您找到“吉水县林业局安置房”相关问题
发布二手房,和你那里相近的房子,然后来电了在解释
那边的房价基本上在元左右的、
林业局宿舍小区本月均价
20392元平米环比上月
↑0.01%小区地址:鼓楼福新路203号环线位置:二环以内邮
编:350005产权描述:70年产权物业类别:住宅竣工时间:物业类别:住宅竣工时间:建筑结构:框架(钢混)建筑类别:板楼小高层建筑面积:9780平方米占地面积:3622平方米总户数:130户绿化率:10%容积率:2.70停车位:停车位:20公交:60路;78路;86路;102路;122路;303路双子星大厦站下大学:福建省海峡国际学院(东大路)商场:新华都购物广场福新店医院:鼓楼医院邮局:福新邮政支局医院:鼓楼医院邮局:福新邮政支局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晋安支行、中国农业银行福兴分理处、中国建设银行福州福新支行;其他:爱乡园
有房产证的
林业局宿舍小区幼儿园:佳和幼儿园中小学: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大学: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
汪清县林业局廉租房目前还是办理中,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在等县政府通知的。
这是因为市政府想要拿国家的补偿款。因为国家对棚户区改是给补偿款的。他们以棚户区改造为名,拆迁后拿到国家的补偿款,在把房子以商品房卖给个人,这样他们是一举两得,可是老百姓就苦了!
您好   您以上所提供手续不符合申请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 有其他疑问请拨打住房公积金热线12329。
这个名单只能在政府的公示网站上看的到
就是拆迁房
有产权证就可以上市交易,只要房交所接件,就表示可以过户。只是安置房与普通商品房相比在小区配置上可能有所不及,但价格也会相应便宜一些,具体要看你怎么看了。
还有一点,安置房一般都是划拨地,每交易一次国家会收取一定的土地出让金,费用较商品房适当高出一点点。
不用啊,谁说一定要五年后才可以卖除非是产权没办下来
不是的,南湖家园是经济适用房,只要缴纳土地出让金,是可以上市的!
1.安置房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 2.安置的对象是城市居民被拆迁户,也包括征拆迁...
安置房,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即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
可以在网上查询或者咨询下当地房产公司
您好,买房子契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买安置房一般还要交土地出让金4个点!
拆迁安置房,简称为,安置房,是拆迁为原居住民的补住交换房源。
安置房就是政府为了拆迁户有住的地方,而临时建的房屋。这是我的理解。
问答专家推荐
相关小区推荐
临高县-临高
15393元/平米
澄迈县-澄迈
11340元/平米
39176元/平米
更多相关搜索
Copyright&&&&www.anjuke.com&All Rights Reserved&&&吉水县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吉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信息分类: 发展规划
文件编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D-
责任部门: 吉水县发改委
   吉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编制并有效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于促进我县现代化建设,实现在赣中地区崛起和全县“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统揽发展大局,为我县“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宏伟蓝图和制定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十五”计划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持大开放战略,加快“三化”进程,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克服了各种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任务。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4.03亿元,为“十五”预期目标的108%,比2000年增加10.84亿元,年均增长12.7%;全县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8570万元提高到1.64亿元,超过“十五”预期目标2800万元,年均增长1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8亿元,比2000年增加5800万元,年均增长12.8%;“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4倍,年均增长45.5%,其中国家无偿资金达1.3亿元。   2、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我县按照“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兴县”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总产量比2000年增加2.2亿斤,增长38%,优质稻、红毛鸭、药用香料油等农产品的产业化程度稳步提高。二是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食品、香料化工、针织、劳保手套、矿产与建材、林产加工六大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三是以房地产、餐饮娱乐、金融、通讯、交通运输和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三大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3.9:33.2:22.9调整为33.0:37.1:29.9。   3、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在国债项目投资的有效拉动下,我县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全县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赣粤高速公路、吉水赣江大桥及挂线路相继建成通车,县乡公路得到全面改造和提升;城西工业园和城北新区开发全面启动,城西工业园已开发面积1500亩,落户企业22户,城北新区征地、土地平整和详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城市供水、农村电网改造取得实效,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城市防洪、以工代赈等续建工程建设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乡村公路改造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4、开放型经济取得进展。2005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264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8.6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0.9倍和14.3倍。外资出口快速攀升,2005年出口总额达526万美元,比2000年增加380万美元。此外,我县通过拍卖等形式加快了水泥厂、煤矿、水电站等几家国有企业的改制,有效整合和盘活了国有企业资产存量。   5、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041元,年均增长10.4%,超出“十五”预期目标6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9元,年均增长9.3%,超出“十五”预期目标229元。20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3亿元,比“九五”期末净增12.8亿元。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6、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五”期间,我县共实施科技计划41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民办学校快速发展,高中入学率由40%提高到65%,教学设施和环境不断完善,吉水中学顺利搬迁扩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疫控能力逐步增强,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就业稳步推进,五年共新增就业1.83万人,安置下岗职工3500人,4050人员再就业800人,年均劳务输出7.5万人以上,组织农民工培训1.2万人次,城镇居民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发放养老金近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500多万元,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救助进一步提高。人口增长有效控制。广播电视和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县已有17个乡镇、119个自然村建立了有线电视网,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政治持续稳定。   7、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国有企业转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公务员进人制度、退伍军人安置制度等各项改革取得实效。投资、财税、金融、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殡葬改革、林产改革进展顺利。   在“十五”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已的不足: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优、基础不牢、综合竞争力不强。制约我县发展的突出因素:一是体制性障碍和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有时不牢固。二是工业的主导地位不突出,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纳税贡献率大的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匮乏。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四是财力薄弱、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投资增长的后劲不足。五是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高素质人才奇缺,科技创新能力低。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是我省“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全面铺开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重要时期。综观国际国内环境,我们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市场将逐步规范化和国际化,高品质、低成本要求日益强烈,市场和区域间的竞争压力加大,态势加剧,我县部分传统产业优势丧失,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新形势。   -----国家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逐年紧缩,以及严把土地和信贷两道闸门对我们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及加快基础建设带来一定困难和限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以矿产、能源为主的不可再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   -----资金的不足、人才的短缺,致使我县产业与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势在必行。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对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任重而道远。   -----以部门利益、局部利益、近期利益为驱动,分割吉水投资环境资源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发展的有利条件:   -----国内经济逐步走强,国际资本正向亚太地区转移,而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生产要素、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从而为我们内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   -----国家将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在紧缩财政与货币政策情况下仍重点支持农业、生态、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相对有利于我们欠发达的农业大县争取项目资金。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县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全省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迈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将对我县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我市明确提出了“三新”发展目标,进一步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民心,铆足了全民创业、奔小康的干劲,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我县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平台,城北新区的启动开发为我县以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不断完善的软硬环境和相继建成投产的一大批项目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二、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个统筹”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年搞好布局,三年打实基础,五年大见成效”的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动力,充分发挥我县优势,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努力扩充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着力建设活力吉水、创业吉水、和谐吉水。   (二)发展定位   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向和全市区域经济的布局,把握我县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将吉水置于长珠闽高速外环交汇区、吉泰盆地工业走廊、吉安中心城区卫星城、江西中部地区的农业大县中进行战略定位,吉水县总体发展性质与功能定位主要确定为“四个基地”。   1、发挥我县毗邻长珠闽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低成本要素优势,以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为重点,把吉水建设成以劳动密集型、电镀配置型的现代轻型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基地。   2、发挥我县农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农产品加工有一定基础的优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把吉水建设成为优质农产品向外输出的生产加工基地。   3、发挥我县吉安中心城区卫星城的区位优势,对接中心城区,实现功能互补。抓住吉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时机,重点开发文化娱乐休闲、生态环境休闲,把吉水建设成为全市兴旺的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基地。   4、发挥我县劳动力充裕、人民勤劳吃苦、全民创业积极的优势,以劳务培训转化和劳务输出为重点,把吉水建设成为全省知名的劳务培训、转化输出基地。   (三)主要目标   到2010年,“三新”目标圆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五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05年实现翻番,人均指标大部分进入全市中上游水平,每万元GDP能耗降低20%以上,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跻入全市前五位。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按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到48.33亿元,人均GDP达到9578元;财政总收入预期年均增长18%,到2010年达到3.7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预期年均增长15%。   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到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 18:49:33。强攻工业有大的突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房地产业、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城镇体系更加完善&“两江三岸,一城四区”的总体框架更趋合理和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县城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城镇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   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到2010年,力争全县耕地保有量达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平方公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到0.7,工业污染和城市“三废”处置能力显著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到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0.5万人以下。进一步扩大劳动就业,5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左右。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非义务教育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增加,服务水平提高,覆盖面扩大。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增加到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砖混居住面积35平方米以上,农村住宅砖混结构比重提高到90%以上。电话普及率提高到2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2部/百人。有线电视入户率为39%,全部实现城镇电视数据化传输。   (四)发展战略   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以下发展战略:   ——工业重点发展战略。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把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主攻我县传统产业的做大做强。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打造好工业发展平台,通过更大规模地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办工业,改造提升六大传统产业,培育出在全省有明显优势的主导产业2—3个,实现工业增加值翻番目标。   ——城市和三产快速发展战略。坚持以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方向,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步伐,着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功能建设、商贸流通业建设,全面完成城北中心区建设,使吉水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商贸繁荣、流通活跃的魅力城市。   ——农业稳步提升战略。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外向度高的加工型、流通型、种养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规模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稳步提升、农村日益繁荣、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新农村建设拉动战略。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尊重民意,注重实效,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农村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吉水农村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相结合、经济增长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以兼顾公平原则,着重解决城镇卫生、教育人才培训和各种机制问题,使吉水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升,公民法治意识、文明意识、诚信意识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发展重点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十一五”期间,要把优化结构作为主线,坚持在发展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上迅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1、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迅速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重点,按照“高效、低耗、环保”原则,走一条具有轻(轻型)、新(新技术)、高(高效益)的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加快主导产业的培植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实现工业规模和效益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随着国内外工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以高新技术、生态环保和节约资源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要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加快对高新技术、资源循环利用等新型产业的引进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以标准件、小型农机具、汽车配件、小型发电设备、漆包线、燃气具为主的机械制造业,重点抓好温州标准件生产引资项目建设,在确保污废处置安全达标的前提下,依托电镀工业,加快发展螺栓、螺帽、螺钉等标准紧固件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加工业,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我市乃至赣中南地区最大的现代轻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以松节油、香料油为精深加工原料的药用香料工业,重点抓好2-3个药用香料厂,促其积极向制药行业发展;加快发展以灯具、玩具、电子电器配套零件为主的电子电器加工业和以秸秆、稻草、木屑、植物淀粉等为原料的新型环保材料制造业,通过优惠政策加快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力争到2010年引进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户以上。   ——做大做强传统产业。要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切入点,加快对食品、香料化工、针织、劳保手套、矿产与建材、林产加工六大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实行改造升级。通过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支持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切实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   食品工业&突出粮食和无公害蔬菜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过程,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食品、方便安全食品,扶持龙头企业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力争引进和做大做强1-2家精深加工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围绕精制米、食用油、蔬菜布丁、八都板鸭等优势产品或特色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开发产品系列,延伸产业链条。利用丰富的农产资源,新上一批肉类屠宰加工、蔬菜瓜果类速冻包装项目。   香料化工&依托现有香料化工企业组建集团,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深度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重点抓好α、β蒎烯的裂解生产过程。   劳保手套&突出提高外向水平,在企业规模和品种结构上下功夫。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加快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集聚,形成规模。紧盯国际市场需求,及时更换品种,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针织服装&着力承接产业转移,壮大优化针织服装业。进一步完善生产工序,规范行业管理,加快技术人员培训,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企业,走半成品加工与成品加工相结合的路子,尽快形成企业集聚程度较高的针织服装加工区。   矿产与建材业&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依法开采。煤炭工业要进一步压缩开采规模,提高开采效率,控制开采矿区总量;水泥生产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散装水泥,改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工艺;适度开发储量较大、品位较高的流源凹、马田、水口、田段铁矿,到2010年达到50万吨产量;抓紧黄桥泥炭矿开发利用的前期准备工作;合理规划和开发铅锌矿、瓷土、耐火粘土、建筑用石料、砂、砖瓦用粘土、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林产加工业&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着力开发高强、轻质、低耗、多用途的高中纤板、竹胶板、建筑模板、集装箱板、木质新型板材等产品,规范林产加工企业的发展。   ——着力完善园区建设。要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平台,着力提升工业园区对产业的集聚功能。要继续按照园区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完善园区水、电、路、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城西工业园围绕打造劳动密集型和现代制造业配套加工基地,加快园内及对外主干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及商住、宾招、娱乐、金融等服务性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园内污废处理和净化设施,提升园区整体服务功能和自我更新能力。引导发展机械、电子、医药化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市级工业园”、“特色工业园”的标准,从规模和效益上、从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程度上,严格把好项目和企业的进区入户关。力争引进一批符合产业政策、能凸显本地人力和资源优势、带动千家万户增收的项目或企业,使工业园成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产业集聚的载体,到2010年园区开发面积6000亩,发展园区企业200家以上。城南工业园重点发展以香料、林化、皮革手套、针织服装、竹木加工为主的轻化业。八都工业园重点发展以大米、板鸭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鼓励规模工业企业向城西工业区集聚。到2010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5%以上,园区税收达到1亿元,力争进入省级工业园。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组织生产和管理,积极鼓励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国家及省市级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积极培育企业生产大户和纳税大户。要培植壮大传统产业骨干企业,重点抓好八都粮食加工企业、八都板鸭加工企业、江西一品郎有限公司几家食品工业企业和金林化工、兴华、水南、宏达等几家香料化工企业,加快唱响“八都大米”、“一品郎”蔬菜布丁和“水南香料”三个优势或特色产品。要培植壮大新型工业企业,重点抓好江西唯兴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吉水三剑渔具厂、先科高能微粒电子有限公司、江西富宁气体有限公司等。到2010年,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纳税2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30家。   2、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着力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努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要顺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和食品消费潮流,引导农民面向市场,以销定产,不断加快农业和农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种植业&切实贯彻和落实好国家支农政策,在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优质稻生产,重点规划建设绿色优质稻生产基地和优质常规稻良种繁育基地,到2010年,使早稻优质品率达到85%以上,晚稻优质品率达95%以上;同时,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油菜、花卉苗木、果茶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力争到2010年,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5%以上。   畜牧业&要充分发挥我县粮多及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扩大生猪及红毛鸭、肉鹅、肉牛等畜禽的养殖规模,重点发展草食畜禽的养殖,到2010年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的比重达65%,草食畜禽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林&业&在贯彻落实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协调优化好经济林、生态林和用材林的结构比例,重点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和高效经济林,到2010年,全县发展各种人工林面积25万亩。   水产业&要创新养殖模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和水库、稻田养殖,努力扩大名、特、优、新品种养殖规模,到2010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16万吨。   ——推广企业加农户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重点围绕优质粮油、药用香料油、草食畜禽、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加快基地建设,壮大龙头企业,畅通销售渠道,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快速扩张基地规模。重点围绕优质农产品输出基地加快建立和扶持六大农产品基地规模。一是到2010年,全县建成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万亩,其中绿色大米基地5万亩,无公害水稻基地10万亩;二是在乌江、丁江、金滩、螺田等乡镇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蔬菜种植基地5万亩;三是继续培植好105国道花卉苗木产业带;四是利用低山丘陵等荒地资源大力发展药用香料油原料基地;五是继续抓好以文峰、白水为中心的种、养鹅基地建设,到2010年达到40万只;六是加快红毛鸭品种提纯,扩大以八都红毛鸭养殖为主的基地规模,到2010年达到800万羽。   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优质大米、香料、板鸭、无公害蔬菜等涉农加工企业及相关的流通型、种养型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加农户的模式,迅速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到2010年,力争培养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以上。大力实施绿色食品战略,争取绿色食品标志12个,绿色产品16个以上。全县农产品加工率达65%以上。   ——加大支持“三农”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继续贯彻执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工作力度,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加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一是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体系。改革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队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蔬菜种植、反季节生产、低成本饲养、生物防治等农业技术,加快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具的应用和推广,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种养业良种体系。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不断改善农业品种结构。三是动植物保护体系。重点建设和完善动植物疫病虫害有效预防控制、检疫监督、药残监控等系统,全面提高动植物疫病虫害有效预防、快速扑灭能力和农产品卫生安全监控能力。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根据国际惯例、准则和国家标准,通过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建立我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五是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民间流通为主体的多种流通组织,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六是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加强对耕地、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强水土保持。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和完善涉农服务站所和网点,完善政府涉农部门职能,大力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合作组织,构建形式多样、高效便捷的涉农服务体系。   3、创新服务理念,全面繁荣第三产业   要以信息服务为先导,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把第三产业培植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全面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1)休闲旅游业&抓住我市发展“全国红色旅游基地、江西旅游重点区、沿海休闲后花园”以及我县打造卫星城的有利契机,整合现有旅游资源,重点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业。一是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形成以滨江休闲带、峡江枢纽库区、桃花岛、大东山风景区为主要景点的城市休闲区。突出滨江园林特色,开发垂钓、水上娱乐、观光、餐饮等旅游休闲项目,努力把县城打造成湖光山色的滨江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二是突出吉水文化特色,加快解缙、杨万里、邹元标等名人墓碑、燕坊等古村落、博物馆及先贤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建设独具吉水特色的文化景点。三是充分挖掘民间特色文化与民俗风情,建立特色文化园与各种民俗风情园。四是依托毛泽东祖籍游览苑、公略县旧址等红色资源,开发建设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到2010年,力争把我县建设成为市中心区和北四县休闲旅游的首选区。   (2)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重点围绕市中心城区卫星城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开发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的城镇居民住宅,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适当抓好一批生态型、智能化的高标准示范小区建设,以提升城市品位;积极发展城郊住宅,重点沿赣江西岸、大东山沿线和恩江两岸规划建设若干个住宅群,以更优的环境吸引市区人口外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商业便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物业管理等配套服务设施,使社区具备简单购物、修理、餐饮、医疗保健、环境维护和家政服务六大基本服务功能。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咨询、评估、经纪人等交易中介服务体系,遏制投机炒房,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现代物流业&加大物流投入,构建高效、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依托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不断拓展物流空间,加快与沿线地区的客、货运业务联系,打造全新绿色物流线路和集仓储、运输、配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带。建立以八都、文峰、宏发三大汽运公司和邮政配送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中心,促进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的合作,使大型运输企业由承运人向物流经营人转变,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安全、快速、便捷的现代化运输服务网络。抓好工业园区、农业基地、农贸市场、连锁企业等商业网点的连接和收集、仓储、配送等服务性工作,使之成为物流中心调配的物源和平台。   (4)商贸业&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农贸市场、轻工市场、牲畜交易市场、粮油批发市场、花卉苗木市场等市场建设、改造和升级;大力培育行业主体市场和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以超市、便利商店为重点,加快实施“百村十镇”农村商贸网络市场工程,推进零售业的连锁化,鼓励方便生活的连锁经营者向镇村延伸,做到“小超市进农家,农家人进超市”,积极争取国内、国际知名流通企业到我县投资置业。   (5)市政建设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区道路、环境卫生、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依托二江三岸规划好、建设好滨江园林景区、先贤文化广场,为争创园林城、文明卫生城打下坚实基础。放活城市公用行业市场,鼓励和支持国内各类社会资本和外资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特许经营等形式投资市政建设,加快客运、绿化、环卫等生产经营单位的企业化改制步伐。全面放开市政公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供应以及市政设施维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作业市场。允许社会力量组建作业公司,公开竞争承接作业任务。   (6)中介服务&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加快建立一批协会、行会、商会,承担行业自我管理职责。规范产权转让、资产评估、法律咨询、人才培训与评价、招商引资、环境监测、旅游服务等服务行业行为。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外向型经济新格局   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体制,实现由单一招商向主动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对接互动转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要优化招商方式。重点采用组队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行业招商以及以商招商等手段,创造良好的招商氛围。二要优化招商产业结构。以项目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结合全县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及潜力优势进行招商,并有针对性地加大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三要进一步扩大招商领域。以传统的工业招商向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多层次、多领域招商,重点引导外商由局限于工业投资转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城建、旅游、环保、信息咨询等领域投资,实现全方位招商,扩大利用外资的开放程度。   2、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在把项目“引进来”的同时,也要加快把产品“送出去”,在确保产品质量过硬,符合国际消费产品标准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外贸出口,提高出口创汇值。重点抓好香料、手套、针织产品的自营出口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抢占更大的国内外市场。推行各种质量认证体系,规范粮油、蔬菜、畜禽品加工的生产程序,以质取胜,争创品牌,推动企业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跨境经营,寻求技术和资金伙伴。着力倡导服务型贸易,切实抓好劳务输出,在有组织地进行劳务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发挥劳动就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劳动就业招聘会,快速捕捉、收集和传输劳动就业信息,完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合理有序地将劳动力向广东、上海、浙江、北京等发达地区输送,力争年稳定输出劳动力10万人以上,全县年劳务输出收入达12亿元以上。积极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逐步走向县外承包市场。   3、加快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对接融合。全面对接长珠闽,尤其要紧紧抓住泛珠三角“9+2”合作机遇,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与机制对接。加快机制互融,健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统一政策法规,在行政审批程序、市场准入条件、工商登记注册、企业信用体系等方面衔接一致;加快基础设施互通,进一步完善交通、商检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围绕生态和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推动产业互补,构建产业协作与战略联盟,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的转移。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要立足县情,着眼未来,围绕发展卫星城,按照统筹规划、量力而行、有序发展、体现特色的原则,努力提高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和管理水平,增强城镇中心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努力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1、完善城镇体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实现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城镇空间布局上,以县城为中心,八都、阜田、白沙、水南、枫江五个建制镇为支点,105国道、文水线、乌白线、朱阜线为轴线,形成“一心五点四轴”辐射状城镇发展体系和城乡“半小时经济圈”。文峰、金滩构成县城区隔江而望的两极,是吉水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直接受吉安市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八都、阜田、枫江向工贸型边贸城镇发展;白沙、水南向农贸型边贸城镇发展。   2、重点发展县城。按照“二江三岸,一城四区”的发展格局,加快改造老城区,完善城南综合区,新建城西新区,开发城北中心区。改善狭长带状城市形态,横跨赣江向河西寻求城市发展空间,努力把县城打造成人文鼎盛的滨江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区道路,重点加快105国道和朱北线改造,加快滨江路、青山路、光彩大道、工业大道、金滩南大道的建设,规划新建赣江二桥。县城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加快城北行政中心、城北医院、城北中、小学建设;改造完善城南水厂和城西水厂的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能力;加快老城区的燃气工程规划和建设。到2010年,县城区总面积达到14km2。   其次要加快城市产业的集聚和人口集聚。在城市产业上,要重点发展以标准件生产及皮革手套、针织服装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同时加大扶持休闲旅游、现代物流、餐饮、商住及连锁经营等服务业的力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消化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10年,城区总人口达15万人。   第三要逐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突出吉水文化特色,加快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一是实施路堤结合方式,着力美化赣江沿岸,按照园林风格建成集防护、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滨江人文生态景观。二是新建一批树、草、花、房相融的住宅小区和别墅区。三是完善环境监测系统,兴建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环境自净能力。四是加强城区交通管理,新建城北停车场和光彩汽车城,完善城区公交设施、人行道与红绿灯路标设施,合理分配公交线路;五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建设大东山森林公园、文山公园,扩建老城区鉴湖公园,建设沿江绿化带及街道、主干道与住宅小区内的绿化带,形成县城完善的绿化规划和管理体系。   3、完善城镇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对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宏观管理,强化规划的法律性、权威性和约束力,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城镇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创新城镇开发模式,科学调控城镇土地供应量,建立土地利用和开发基金,使之成为城镇建设和地方财政自我积累的重要手段。以市场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经营权转让、拍卖、租赁等方式,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镇基础设施,建立多渠道增加城镇建设的投入机制。进一步降低城镇门槛标准,继续完善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四)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推进全县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1、构筑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重点完善公路网络和提升公路等级。策应卫星城建设,加快对105国道吉水段、朱北线吉水段及高速公路挂线路的一级公路改造,提升对外通达能力。加快乡通村公路的改造升级,到2010年末,全县实现乡通村公路总里程1465公里,增加乡通村等级公路600公里。抓好省道、县道的改造升级,重点抓好双塘线、住八线、阜新线吉水段和文水线的改造升级。配合省市做好京九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工程。抓好赣江航道整治,确保航运畅通,加快改造西沙埠码头,提高码头吨位和停靠能力。   2、建立配套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巩固和完善现有水利设施,全面加强水资源供给、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建设。策应峡江电站库区建设,加强赣江、同江、恩江等水系的两岸防洪工程建设,县城防洪工程标准为50年一遇,乡镇为30年一遇。认真抓好灌区工程建设和田间工程的配套,加大病险水库加固力度,加大园田化建设中田间机耕道桥、涵闸等配套设施的改造力度;基本完成太山、双山、横山三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节水灌溉与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及芳陂、院背、毫田、大龙、西团5座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同时利用峡江电站水利枢纽库区,新开挖水西片区和八都城镇人工引水工程,基本解决黄桥、尚贤、八都等缺水乡镇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抓住粮食产业化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工程等国家投资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快基本农田园田化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井”配套成龙的完备的生产环境。到2010年,全县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90%和80%。   3、建立高速安全的信息网络体系。重点发展和完善网络系统工程。以党政信息网为骨架,加快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工商、税务、财政、金融以及文教、卫生、劳动就业等部门单位的专业网或局域网建设,实行互联互通,推进电子政务,初步实现党政系统办公无纸化,自动化。扩建信息中心,使之成为信息采集、发布和传输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邮电通信网,扩大电信网络信息覆盖范围,到“十一五”末,全县开通第三代通信网络,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广电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广播电视视频网,拓宽有线电视覆盖乡镇的范围,继续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广播电视覆盖网,建立有双向性、多功能传输的网络实体;要积极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的合作方式,提高网络传输能力和效率,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建成以光纤通讯为主,覆盖全县各乡镇,并延伸到边远山区的宽带化、高速化传输路径。抓好商务领航工程建设,为社会提供功能齐全的信息支撑平台。要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方针,以党政信息网为统一的发展平台,通过各种专业网站的建设,加快建立经济资源、农林经济、企业产品、投资项目、政策法规、人才资源、文化旅游、环境生态、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整合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为信息的掌握和传输提供快捷的服务。   4、建立稳定的电力保障体系。以中心变电站建设为重点,继续完善电力网络的服务功能。加快电力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重点抓好八都110KV、金滩110KV、白水110KV、枫江110KV四个变电站建设,力争2010年末全部改造完成。   (五)实施科教兴县与人才强县战略,推动全民创业和科技创新   要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为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发展和富民兴县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系,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首要任务是加快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点抓好全县初中、小学合理布局,县城加快城北进士学校建设,并再规划新建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彻底解决县城学生就学难问题,乡村在保证乡镇中心小学生源稳定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村级小学的数量和规模。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县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升学率达到100%;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升学率达到80%;要不断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力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5%;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对民办幼儿教育的管理,县城规划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到2010年城镇幼儿入学率达100%,乡村达90%以上。二是要改善教学条件和学校环境,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学生饮食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到2010年基本消灭学校危房,学生卫生健康保证率95%以上,确保校园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抓好学校省市级创优工程,确保吉水中学进入省示范高中,吉水二中进入市示范高中,力争进入省示范高中。三是加快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校领导人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大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力度,推行教师竞争上岗制、聘任制和校长聘任制,逐步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并形成骨干梯队的师资队伍,提升整个教师队伍质量。四是加快建立学校教育基金,逐步实现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补助等,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难问题。五是以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和基本技能为宗旨,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教育投入多元化,重点支持武术学校、文峰中学、新世纪中学、职业学校等几所学校的教育及相关工作。在城西新区规划建设一所面向市场人才需求、专业设置和培训对象广泛、培训方式灵活、师资力量雄厚、制度健全和条件完备的职业学校,并争取纳入全国建设1000所重点职业高中行列。   2、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以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导向,加快科学技术普及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普网络,充实科普工作队伍,宣传普及常识、现代科技知识和推广实用新技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增加科技投入和科研经费,建设科技馆,完善科普工作基础设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断加快对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降耗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   3、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全民创业。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努力构筑人才高地,切实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任用三个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人才集聚工程、人才开发工程和领头人才建设工程。要围绕当前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快引进、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内外市场、善于经营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建立企业家队伍,成为带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精英,到2010年,培养出一批在省、市、县有影响的优秀企业家或优秀管理人才。要依托规划新建的职业学校,建成我市知名的劳务培训输出基地,加快实施“创业人才培养工程”,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各种人才,建立稳定长效的人才培训运作机制,重点加快对农民工向技术工转变的培训、农业耕作基本技能的培训、企业管理与经营人员的培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综合能力的培训、个体工商户普法等知识的培训,力争年培训各种人才2万人次,到2010年,全县培养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以上。要加快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和宣传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和谐创业的生动局面,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创业氛围。   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采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激活和用好人才。每年由财政支出一定经费作为人才激励基金,在科技、教育、经济、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设立“杰出人才奖”、“科技进步奖”、“社会贡献奖”等奖项,开展“新世纪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十佳校长”、“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鼓励各级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建立人才奖项,在全县营造一股招贤引能、求贤若渴的良好氛围。   (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新吉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吉水为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强化执法监督和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五通一气”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和村民自治管理能力建设。制定新农村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在产业基础好、农民收入稳定、生活宽裕、生态较好、乡风文明的乡村率先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工作,力争每年建设新农村20个以上,到2010年全县35%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   (1)合理规划布局,建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到2007年全面完成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对有条件的自然村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调整或修改必须按程序批准。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要按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建立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结合农村“五通一气”工程,统筹安排新旧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突出重点,抓紧实施“五通一气”工程。制定好实施方案,抓好试点示范,加强部门协作,并坚持“集体、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支持”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扎实有效地推进工程建设。实施“村村通路”工程,到2010年,全县实现90%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实施农村饮水“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到2010年,全县解决农村2万户8万人用上自来水。到2007年全部完成无电户通电任务。开通ETS无线基站,全面解决偏远自然村通讯问题,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6%。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万户,光缆联网行政村达到150个;实现无线覆盖和卫星直播1.2万户。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村35%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   (3)注重软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新农村发展质量。要加快整理农村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文化和优良传统,促进农村健康发展,切实抓好农村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做好农村文化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文风。要根据本地经济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地方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确保农民有较好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快建立村民自治组织、经济互助组织和各种建设基金组织,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和审计力度,提高村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能力。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敬老抚老、农村社区服务、健康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   2、完善各项服务和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最佳化。   (1)继续完善各种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适度提高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和财政支出比重。重点抓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个人医疗基金,确保到2010年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万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90%以上,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75%。加强对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长期担任村级干部的基本生活保障,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继续建立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老年服务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继续推行社会福利机构,形成政府和多种所有制举办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完善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优扶体系,支持建立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救助机构。   (2)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重视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完善劳务市场,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建立稳定长效的劳务培训机制,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完善劳务输出网络,确保劳务输出有序引导、规模输出。继续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自谋发展实现再就业。要继续制定完善自主创业的财税、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健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支付制度。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离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改善他们的工资待遇。同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逐步形成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拉大,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优惠和补贴政策,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切实增加收入。同时,鼓励居民扩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的住行条件,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建立廉租房供应保障体系。提高住、行、娱乐、教育、文化等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切实提高消费质量。   (4)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大公益性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善乡村卫生院所的医疗条件,确保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条件,加快卫生事业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卫生条件,完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防疫保健体系,加强对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工作,完善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助体系。到2010年,基本消除结核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三点五以内,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不高于30‰和35‰。改善农村卫生健康条件。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三馆”和乡镇文化站,新建或扩建县档案馆,扩大馆藏范围,丰富馆藏内容,发挥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对吉水先贤文化和明清建筑风格的研究挖掘工作,成立以政府主导的先贤文化研究室和明清建筑研究室,让吉水丰厚的文化积淀在现代文明中呈现独特的风韵。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完善老年宫,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提高全民体质。加强对地震、气象、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和报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群防群治意识和抵制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是我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控制人口增量,优化人口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控制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依法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完善计划生育和生育保健服务网络,继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认真抓好农村、城镇个体户、流动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扶贫开发、农村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城乡居民生育观念,大力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原则,着实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增长向低生育率过渡。   (2)加强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是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改革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大力推行在较大范围内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置换政策,引导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园区用地相对集中,确保非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切实搞好村建规划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强化农村对非农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二是依法合理勘探、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本着“节约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开发思路,加强对老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坚持边开发边防治,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把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重点加强对铁矿、泥炭、石灰石、砂石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山上建绿色银行”为目标,以防止水土流失为重点,抓好封山育林,加强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抓好赣江与恩江两岸、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林的保护,大东山及其它各乡镇山地林业资源的培育、更新和保护工作,合理种植生态林、经济林和用材林,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相统一。   四、发展措施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各有侧重的经济监督机制。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双置换”为主要形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造纸厂、国有粮食企业等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在妥善解决职工改制养老保险金的同时,着力破解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这两大难题,为企业改制扫除障碍,也为企业职工的身份置换解除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国有、集体产权交易的监管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土地管理。   (二)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注重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问责制,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对行政过错要依法追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深入开展反腐败。努力打造效能政府,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贯彻落实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高度重视人大代表的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切实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监督渠道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对台工作和侨务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律服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正面引导、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活动。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使全县人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要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确保社会和谐平安。切实处理好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解决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综合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平安吉水工程”为抓手,继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各种犯罪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抓好生产、交通、防火三大领域的安全工作,毫不放松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督。加强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区域的监督和治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县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警务进社区,保安进小区,确保社区平安稳定。   (五)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要重视发挥“十一五”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作用,要围绕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编制、实施好新型工业、农业经济、城市建设、交通、水利等十一个县重点专项规划。县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分年度落实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具体措施,贯彻落实本纲要的目标、任务。计划主管部门要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对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应完成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县政府报告,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规划实施期间,当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重大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实际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县政府要提出调整方案议案,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   专栏1:   吉水县“十一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期表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00年实际
  2005年实际
  “十五”平均增长%
  2010年预期
  “十一五”年均增长%
  1、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人均GDP
  3、三大产业结构
  43.9:33.2:22.9
  33.0:37.1:29.9 &
  18:49:33 &
  4、财政总收入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5、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
  6、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7、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8、农民人均纯收入
  9、城镇居民可支配   收入
  10、人口自然增长率
  11、城镇化水平
  12、森林覆盖率
  67 &   专栏2:   吉水县“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项目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
  基础设施 & & & &
  交通 & & & &
  &105国道吉水段一级公路改造
  吉水县
  改造一级水泥路40公里
  28000 &
  朱北线吉水段一级公路改造
  吉水县
  改造一级油路11公里
  赣粤高速挂线路一级公路改造
  吉水县
  改造一级油路12公里
  吉新线二级公路改造
  阜田   盘谷
  改造二级油路25公里
  吉水县赣江二桥
  大桥长1300米,设计荷载为汽-超20级、挂-120,人群荷载-3.5kn/m,设计洪水频率1/300,通航等级Ⅲ~(4)级,桥面净宽12+2×1.5米
  6000 &
  大东山二级公路改造
  改造二级油路15公里
  八都—住址公路改造
  改造四级水泥路13公里
  行政村道路硬化改造工程
  改造四级水泥路700公里
  县乡公交线路延伸
  开通县城至阜田、白沙、水南、八都公交线路 & &
  自然村四级以上沙砂路新建改造工程
  新建改造四级以上沙砂路400公里,10户以上的自然村95%以上通四级以上沙砂路
  2000 &
  西沙埠码头改造
  改建码头
  水利 & & & &
  县城防洪工程
  加固原有南、西堤2.18km;新建北堤3.234km;新建城北排洪渠、排涝站,改造水江口排涝站;实施护岸与河道清障整治工程
  5029 &
  太山水库除险及其主灌渠清淤、防渗、加固
  八都镇
  续建溢洪道,完善内坡护坡、外坡反滤等
  2422 &
  双山水库除险及其主灌渠清淤、防渗、加固
  阜田镇
  加固大坝,完善护坡反滤,续建溢洪道,修通防汛通道,完善管理设施,新建灌溉遂洞,并封堵老坝下发电灌溉遂洞等
  &3600 &
  横山水库除险及其主灌渠清淤、防渗、加固
  双村镇
  修筑防渗墙,续建溢洪道,完善内坡护坡、外坡反滤,封堵老平涵,完善观察管理设施等
  2800 &
  水西地区灌溉用水工程
  赣江   西面
  开挖主干渠50km,新建提灌站10座,购置设备80多台(套)
  4000 &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新建大小渠道5km,新建或改造排灌站8座
  1000 &
  八都赣江引水工程
  开挖引水渠道5km
  城建 & & & &
  滨江大道改造
  按照路堤结合方式,分期实施。一期拆迁长400米,建成红线长400米、宽40米滨江路及滨江公园,拆迁房屋1.8万平方米,新建商住楼5万平方米
  行政中心
  城北   新区
  占地50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鉴湖公园扩建工程
  新增用地30亩,铺(栽)草坪、树等,建艺术长廊,购置娱乐、声光及群众健身设施等
  1500 &
  移民建制镇
  金滩镇
  占地1km2,新建住房、商业用房等230万m2及配套设施,人口规模2万人左右
  85000 &
  燃气工程
  按首期5000户建设液化石油气贮存站、管网供气站及其配套设施
  1100 &
  垃圾处理厂
  兴建堆肥设施、填埋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平均年处理垃圾5万吨左右
  2300 &
  污水处理厂
  购买设施,兴建厂房,日处理污水2万吨
  2500 &
  地下管道建设工程
  新建改建地下管道10公里
  1000 &
  县城(城西工业园)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
  城西   工业园
  自来水管网延伸10公里
  城北新区路面硬化工程
  城北   新区
  新建宽15米的道路长12公里,逐步完善附属设施
  3000 &
  八都小城镇建设
  新建宽15米的道路长2公里,逐步完善附属设施
  城北大型停车场
  占地45亩,新建停车场及商住楼等
  10000 &
  城南文山公园
  县城南
  占地8.62公顷,铺(栽)草坪、树等,建艺术长廊、购置娱乐、声光设施
  3000 &
  信息 & & & &
  信息中心(党政信息网)
  县城北
  新建办公楼4000平方米,购置设备
  第三代通信网络工程
  购置设备,铺设线路
  广电信息网络改造工程
  引进技术,购置设备,铺设线路。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农户覆盖率达44.4%;多功能微波+数字工程,农户覆盖率达35.6%;卫星直播工程,农户覆盖率达20%
  1000 &
  产业类 & & & &
  工业 & & & &
  城西工业园建设
  县工   业城
  新开发面积3000亩
  20000 &
  标准件(电镀)生产基地
  县工   业城
  年产标准件15万吨,总占地1000亩
  30000 &
  劳保手套生产(整合)
  县工   业城
  新建厂房、办公楼及附属设施、购置机械设备
  2200 &
  针织服装生产
  县工   业城
  征地50亩,新建厂房4000平方米,引进毛织生产线,年产毛织服装600万件
  药用香料油系列产品生产
  县工   业城
  年产芳樟醇1000吨、月桂烯300吨
  4820 &
  铁矿开发及冶炼
  年产矿石50万吨、铁精粉10万吨
  江西“一品郎”蔬菜布丁生产线扩建
  县工   业城
  年产蔬菜营养汁和布丁5万吨
  11000 &
  速冻蔬菜生产
  县工   业城
  征地12亩,新建厂房、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共3732平方米,购机械设备,年产5000吨速冻蔬菜
  食用油生产
  县工   业城
  新建厂房、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购机械设备,年产优质花生油、菜油、芝麻油50万公斤
  汽车配件生产
  县工   业城
  新建厂房、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购机械设备,年产汽车配件500万件
  五防轻体隔墙板生产
  河西   工业区
  年产隔墙板30万m2
  1200 &
  农业 & & & &
  无公害蔬菜基地
  乌江、丁江、金滩镇
  建设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蔬菜基地5万亩
  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
  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万亩
  2000 &
  优质油料生产基地建设
  建设油菜8万亩、茶油基地1.5万亩
  1500 &
  花木生产基地&&&&&&
  105国道沿线
  续建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
  草食畜禽生产基地 &
  培育人工草场0.8万亩,扩建畜禽养殖基地规模
  防护林生态工程
  全县   各镇
  国债长防林工程15万亩
  工业原料林生产基地
  全县   各镇
  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15万亩
  2000 &
  药用香料油原料生产基地&&&
  全县   各镇
  建设湿地松、薄荷、荆芥、香樟等香料油原料生产基地15万亩
  2000 &
  第三产业 & & & &
  城北住宅区
  县城北
  总占地120亩,新建住宅面积13万平方米
  城西别墅群
  县城西
  新建别墅13000平方米,完善配套设施
  大东山沿线别墅群开发项目
  县城   大东山
  新建别墅6000平方米,完善配套设施
  “百村十镇”农村商贸网络市场工程
  以改造建设农家店450家为主
  县城七里新村
  新建县城恩江七里大桥,征地100亩,新建住宅10万平方米
  20000 &
  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
  城北   新区
  新建大小会议室展览厅、活动室、餐厅等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购置设备
  大型购物中心
  县城北   新区
  新建商场1万平方米
  光彩汽车城建设
  县城北   新区&
  兴建汽车配件批发市场、汽车维修、餐馆、商住等,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12000 &
  四星级宾馆
  县城北   新区
  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物流中心
  县城北   新区
  占地60亩,兴建仓储中心1.2万平方米、办公宿舍及展示厅3200平方米、露天堆场1.3万平方米,购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1928 &
  商业步行街
  城北新区
  新建步行街净宽25米、长500米,并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及两侧土地开发
  吉水县休闲旅游项目
  包括八都毛泽东祖籍的红色旅游开发,包括大东山、桃花岛等的绿色旅游开发,包括杨万里、解缙墓等名人景点开发,包括县城赣江沿线娱乐休闲开发
  社会事业类 & & & &
  县计生服务中心
  县城北
  购置设备,建办公楼及附属设施3000平方米
  &400 &
  吉水第二幼儿园
  县城北
  新建校舍、办公楼、宿舍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可容纳幼儿1200人
  吉水第三小学
  县城北
  新建校舍、办公楼、宿舍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容纳学生3600人
  &2000 &
  吉水第四小学
  县城北
  新建校舍、办公楼、宿舍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容纳学生3000人
  &1700 &
  吉水第二初级中学
  县城北
  新建校舍、办公楼、宿舍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容纳学生 2000人
  &1500 &
  体育中心
  占地7公顷,兴建各类设施
  2000 &
  城北医院&&&&&
  购置设备,新建住院部5000m2
  1600 &
  吉水职业高中(培训基地)
  购置设备,新建办公楼服及附属设施5000平方米
  &300 &
  县城体育健身网点建设&&
  县城北
  征地20亩,兴建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老年宫等
  1000 &
  金滩中学
  金滩镇
  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及附属设施,总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
  “三馆”建设
  兴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共5000平方米,购置配套设备
  吉水档案馆改建工程
  购置设备、新建办公楼及附属设施3000平方米
  2500 &
  乡镇卫生院改造
  购置设备,新建办公楼及附属设施4000平方米
  3000 &
  新农村建设 & & & &
  村级规划
  全面完成行政村村级规划 & &
  村级“三室”建设
  兴建图书阅览室、医疗卫生室、健身活动室5000平方米,购置设备
  五通一气工程
  全县& &
  专栏3:一年搞好布局,三年打实基础,五年大见成效 &
  一年搞好布局:将吉水置于长珠闽高速外环交汇区、吉泰盆地工业走廊区、吉安中心城区辐射区、江西中部农业资源大县中,谋划出未来五年吉水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三年打实基础: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打牢工业、农业、城镇、三产、人才的基础。一是城西工业区拉大到4000—5000亩的整体框架,基本构建出较为齐全的配套设施,基本梳理出较为明晰的产业格局,基本整合出较为系统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彰显出园区的平台效应;二是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改善,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城北新区建设框架基本形成,城市设施和整体功能基本健全;四是各种人才的需求基本保障。   五年大见成效:就是在“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略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到2010年,五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05年实现翻番,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由2005年的中游偏下水平,逐步上升为中上游水平,人均指标由2005年的大部分中下游水平上升为大部分中上游水平,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跻入全市前五位。 &
  专栏4:活力吉水、创业吉水、和谐吉水 &
  活力吉水: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机制体制,推动全民创业,努力培植稳定的税源,提升收入质量,做大财税“蛋糕”,实现惠民财政,力争五年内每年非税收入占有比重下降3—5个百分点。以水、电、路、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活力。   创业吉水:通过构建支持创业的政策体系,培育本土创业大军和营造促进创业的良好环境,努力在全县形成人人参与创业、处处蓬勃创业的生动局面。通过推进全民创业,做强产业经济,不断提升我县的经济实力。到2010年,五大优势产业税收达到0.8亿元,现代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   和谐吉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干群关系、城市与农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廉租房可以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