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内存生产厂商厂商一般哪些零件自己不生产?

爆料:智能手机的生产流程和器件生态链内幕_手机_中国百科网
爆料:智能手机的生产流程和器件生态链内幕
    作为一个典型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主要由什么组成?一般手机的零部件分为哪几部分?手机是怎么做出来的?它的生态链又如何?本文由手机业内人士爆料,揭秘手机生产的基础过程、手机的生产过程和手机的测试流程。
手机生产的基础过程
其实智能手机是一个电子产品,跟PC越来越接近,就2大件:软件和硬件。软件是高附加值的东西。不是每个人能生产,不管是关键技术和高科技人才都不是流通的。硬件,大部分都能生产,除非涉及到一些军工或者老秘方。
对于手机制造厂商和品牌来说,要现有软件才有硬件。具体流程是:
Google放出源代码(安卓几点几系统)&&&芯片厂商(高通,MTK为代表的芯片厂商)需要1-3个月来做自己的芯片方案&&&手机厂商从芯片厂商处买到方案和代码, 进行自己的集成和定制工作,有时还需要针对运营商进行定制&&&将所需硬件组装成手机。
可以参照PC的世界理解手机的世界:
微软自己不会出电脑,只出系统,附加值最高。
英特尔和AMD只出CPU,附加值第二(问题是,英特尔和AMD能生产CPU,为什么不生产主板、机箱、电源、内存、硬盘?)。其实这里的英特尔和AMD就相当于高通,MTK!
然后PC品牌去英特尔和AMD这2个大头这里购买了附加值最高的东西,自己生产其他需要大量人工和造成环境污染没有高科技附加值的基础制造业。同样的,大部分手机品牌只是负责生产。当然有一些品牌会通过自己的工业设计和品牌推广提高了自己的附加值。
手机和电脑相比有一些地方存在差异化:
一:当初为什么诺基亚最火?因为它收购了当时世界最大的手机软件研发机构和平台(塞班)当都是按键机的年代,塞班是最好,最快,最实用的。
二:其实现在世界上的手机品牌,都没有自己出系统的能力,很少数有出芯片的能力,但是都不够成熟。不够成熟就会造成,芯片不稳定,芯片不能大批量的生产降低成品,用在自己的品牌手机上。毕竟手机品牌是自己组装的手机卖给消费者获得利润。
三:芯片机构只有那么几个,但是世界上的手机品牌太多太多,这个。于是就出现了手机的高端、中端、低端手机品牌的区分。
品牌大,销量广,付得起钱,芯片厂愿意给1个月就出个方案,全方位满足其品牌的诉求,能最快用上最好的方案,同时能用这个做广告推广热点增加销量;如果品牌一般,销量还行,付得起一般的钱,那就要3个月;如果品牌小,销量小,付不起钱,那就要6个月。
四:硬件技术,安卓系统的整个组装和过去完全不同,最大技术不是国内拥有,至少在硬件上,显示屏和玻璃国内没有。当年连诺基亚都要靠着三星!世界上最大的面板之前是在日本,现在是三星!但玻璃还是在日本。
手机软件确认之后的组装流程,销售流程。
首先当芯片机构的方案拿到之后,根据手机品牌的规模,有二种区分。
一:品牌够大,实力够强,有自己整套的研发机构,自行开发工业设计,软件深度集成定制。(比如三星和华为)
二:品牌一般,去某些设计院或设计工作室购买。独立的设计工作室,会接一些手机的订单,帮帮助设计芯片方案、工业设计方案和软件集成。(比如二线手机品牌)
这里有2个区分,但又紧密联系:工业设计和软件集成。设计团队将手机所有组装的零部件用ADC和3D画出来之后,发给相关联的制造企业打样品,确定试产时间,签署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承认书。当将所有零部件的承认书都签署完毕,就开始量产。
一般手机的零部件分为:内置件、外制件、电子组件、包装材料。
内置件:一般意义定义为手机内部的塑胶、五金、排线之类。
外制件:手机外壳、前后面板支持架。
电子组件:电路板、电池、耳塞。
包装材料:说明书、保修卡、包装盒。
手机的设计流程
用一个较简单的阐释,一般的手机设计公司是需要最基本有六个部门:ID、MD、HW、SW、PM、Sourcing、QA。
会经历ID(Industry Design)工业设计、MD(Mechanical Design)结构设计、HW(Hardware) 硬件设计、SW(Software)软件设计、PM(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Sourcing资源开发部、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监督。
详细内容请点击 :一部手机是如何开发制造出来的?资深牛人系统介绍手机开发的全流程,从主板方案的确定、设计指引的制作、手机外形的确定、结构建模、外观手板的制作和外观调整、结构设计、报价图的资料整理&&到试模及改模、试产量产,一览手机上市前的全过程。
同时,设计团队对于广告推广也有二种模式。
一:设计团队自行对接公司合作的广告公司的团队,推广产品。但是设计团这个推广费用是有等级的,每年有固定配额。
二:设计团队将手机内部转给公司的销售部,由他们负责跟广告公司联系。
不是每台手机都有广告推广的,一般都是选择一年中的旗舰或者一些有特别热点的推广。也有只推广自己品牌的(类似最早的OPPO,
天天放广告但是从不说手机机型),而三星比较喜欢推旗舰机型。
当零部件承认书全部签署到位,组装厂要生产多少。是要看销售部和经销商的了。
设计团队将设计方案给到销售部之后,销售部将资料给到经销商,经销商就会订下个月的货,不过一般新品手机有一个强制的订货数量。经销商觉得不好卖的手机,也需要订一个最低订购数量。根据销售部的订单反馈,组装厂安排生产。
但是明星机型就不同,因为手机的零部件基本上最高级的都是垄断的,所以数量有限。比如,华为一款荣耀手机卖的很好,但是忽然市场上缺货,不是其他原因,久是因为三星减少其显示屏数量提供。三星为什么有这个能力?
比如,华为一开始订购这个零部件是一个月30W,但是这手机火了,市场要100W一个月,但是仍旧三星只能给30W。
同时零部件的采购是依据订单的,如果满足华为第一张30W的订单,那下面100W的订单需要重新谈。
下页内容:手机的生产流程和测试流程
手机的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SMT, 校准测试,装配,整机测试,入网检测,出厂
手机主板图,就是常说的电路板,这是光板,还没有装元器件,手机一般都是4~5块连在一起,这么做能节省材料,缩短加工时间。
光板从这条生产线头上进去,等到从尾部出来的时候就变成完整的主板了。这种技术呢就叫做SMT---表面贴装技术
第一台叫印刷机,是印刷焊接材料的,这种材料叫做焊锡膏,说简单点就是把焊锡条做成了牙膏状,用来焊接主板和元件。印刷的时候电路板进到钢网底部,刮刀在开孔的钢网表面来回走动,就会将锡膏从钢网的开孔处漏下,印在下面光板对应的位置上。钢网很薄的,只有0.1~0.13mm。
还有两台用来放置元器件的置件机,一种叫高速机,用来贴装小型元器件,速度很快,另一种叫做泛用机,用来贴装大元器件和一些不规则形状的元器件,速度相对高速机就慢很多了。那些圆盘子就是料卷,那些元器件都编成带圈在里面,以便实现自动化生产。
印刷好锡膏的电路板经过两种置件机后就不能碰这些元器件了。因为还没有焊接好,现在的元器件只是靠锡膏的粘着力附着在板子上而已。
然后把贴好元器件的电路板放进回流炉高温烘烤,就跟烤山芋一样,温度很高,根据不同的工艺,最高温度会达到220~240度,这样,锡膏就会在炉子里熔化,实现电路板和元器件的焊接。
当板子从炉子里出来后就好了,元器件都固定在电路板上了啊
做完后会有专门人员检查有无缺陷,发现缺陷就会送修,没有问题就会翻转过来用相同的流程做反面,出来后检查没有问题的话就会送去测试功能,再没有问题就会装上显示屏,套上壳子就成完整的手机了。
手机测试流程
1、压力测试
用自动测试软件连续对手机拨打1000个电话,检查手机是否会发生故障。倘若出了问题,有关的软件就需要重新编写了。所以有时候手机上会出现不同的软件版本存在的情况,有一个行业秘密是,手机的版本越多,这可以证明该手机在推出发售前,未经过充分的测试工作便发售了。
2、抗摔性测试
抗摔性测试是由专门的Pprt可靠性实验室来进行,0.5m的微跌落测试要做300次/面(手机有六个面)。而2m的跌落测试每个面需各做一次,还仿真人把手机到桌面,而手机所用的电池,也要经过最少4m的高度,单独的向着地面撞击跌落100次而不能有破裂的情况出现。
3、高/低温测试
让手机处于不同温度环境下测试手机的适应性,低温一般在零下20摄氏度,高温则在80摄氏度左右。
4、高湿度测试
用一个专门的柜子来作滴水测试,仿真人出汗的情况(水内渗入一定比例的盐分),约需进行30个小时。
5、百格测试(又称界豆腐测试)
用H4硬度的铅笔在手机外壳上画100格子,看看手机的外壳是否会掉下油漆,有些要求更严格的手机,会在手机的外壳上再涂抹上一些&名牌&的化妆品,看看是否因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而将手机的油漆产生异味或者掉漆的可能。
6、翻盖可靠性测试
对翻盖手机进行翻盖10万次,检查手机壳体的损耗情况,是用一部翻盖的仿真机来进行,它可以设置翻盖的力度、角度等。
7、扭矩测试
直机用夹具夹住两头,一个往左拧,一个往右拧。扭矩测试主要是考验手机壳体和手机内面大型器件的强度。
8、静电测试
在北方地区,天气较为干燥,手摸金属的东西容易产生静电,会引致击穿手机的电路,有些设计不好的手机就是这么样突然损坏了。进行这种测试的工具,是一个被称为&静电枪&的铜板,静电枪会调较到10-15KV的高压低电流的状况,对手机的所有金属接触点进行放电的击试,时间约为300ms-2s左右,并在一间有湿度控制的房间内进行,而有关的充电器(火牛)也会有同样的测试,合格才能出厂发售。
9、按键寿命测试
借助机器以给设定的力量对键盘击打10万次,假使用户每按键100次,就是1000天,相当于用户使用手机三年左右的时间。
10、沙尘测试
将手机放入特定的箱子内,细小的沙子被吹风机鼓吹起来,经过约三小时后,打开手机并察看手机内部是否有沙子进入。如果有,那么手机的密闭性设计不够好,其结构设计有待重新调整。
此外,手机的测试还包含了更多更离奇的测项目,比如把手机放在铁板上打电话加以测试,由于此时磁场发生了变化,什么情况都会发生,例如寻找不到SIM卡等。
做压力测试的时候的,如果定的基础是10000次,那MTK和高通的会一样,都合格。但是你要是在基础上增加5000次。基本上高通会厉害一些,稳定一些。
用铁丝在手机底部连接器内拨来拨去,主要是要考虑到手袋内有锁匙的情况下,是否会令手机出现短路的问题。
还有故意把充电器/电池反接测试,看看手机的保护电路设计是否能正常运作,靠近日光灯打电话的测试,人体吸收电磁波比例的测试,以及靠近心脏起博器打电话的测试等等,上述所提及的各种测试都是不可少的。
收录时间:日 02:07:28 来源:电子元件技术网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手机厂商不会告诉你的赚钱术--百度百家
手机厂商不会告诉你的赚钱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国产手机手机越发趋近成本,怎么在跳楼价的今天另寻赚钱的门路才是各家手机厂商各显神通的地方。你千万不要以为你买完手机消费就结束了,其实你错了,手机到手的那一刻,那只是个开始,败家的时刻现在才开始呢。
看着手机厂商们纷纷进行价格大战,你是不是觉得很爽呢,但你偶尔是不是也担心,这么下去,手机厂商饿死了怎么办。其实不用担心,手机厂商们其实在卖手机之外有很多其他的生财之道。
目前,不仅仅是价格大战导致手机价格不断压低,连出货量都下来了。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国内手机市场最新监测报告》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全国手机市场累积出货量为3.63亿部,同比下降24.4%。单计10月份,全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3,359.7万部,同比跌15.15%。
3G引发的换机高峰已经过去,4G虽对手机消费有所拉动,但其提振作用相对3G明显减弱。虽然手机新品不断涌现,但想让消费者为频繁换机掏腰包越来越难。消费者对手机价格、售后服务的可靠性、便利性和成本变得更加敏感,单纯从感观出发追求大品牌、国外品牌和高端产品的不理性消费大大减少了。
手机厂商一波又一波的新机热潮并没有刺激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反而是让消费者更理性的持币观望。这个时候,除了卖手机各家大厂都纷纷开始想办法来开拓者自己的“外快”途径,以提升利润水平。我们看看这些厂商都是怎么做的吧。
手机厂商的外快之——卖手机配件
虽然工信部给出的数字手机销量总体下滑但是中国智能机的总体持有量是在不断提升的。百度Q2的智能机调查数据显示,从整体智能手机大盘情况来看,今年二季度智能手机的人口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达到30%以上。而谷歌11月份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到了70%。
在如此之大的智能手机保有量的前提下,手机可能不太好卖了,但是手机配件却是十分的抢手。普通人可能两到三年才换一个手机,但是绝对不会两到三年才换手机贴膜和手机壳的。消费者可能只有一部手机,一台平板,但保护壳、保护套往往不止一个。
今年9月24号时,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表示小米玩偶米兔销量有望突破200万只,到现在十一月份经过双十一的疯狂之后,相信小米的米兔早已超过了200万了。黎万强在2013年5月电子商务大会上公布2013年5个月的时间小米手机配件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元。
小米手机2013年出货量为1870万台,而今年小米手机销量有望超过6000万台,同样的我们可以想到其配件销量也会大大超过去年10亿的水平。
比起一直都在打价格战的手机来说,手机配件的利润可以说高的“令人发指”,所以就连苹果这种不差钱的公司从IPhone 4开始为iPhone推出Case(虽然是为了应对天线门),后来的IPad也是。苹果官方发售的配件往往都是很贵的,但这也成为一种品味和身份的象征,当然苹果的产品线也养活了不知道多少以苹果周边产品为生的企业(伟大的苹果)。
回到手机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小米、魅族、努比亚、一加等厂商都在为自己的手机提供官方的配件。相较苹果的官方配件来说,国产手机厂商的配件就人性话很多。但即便是国产手机厂商20-50之间的配件价格其中的利润也十分惊人。那些采用的特殊材质的贴膜和后壳在大批量生产的前提下成本也只有几元,而这些贴膜的售价却可以到几时到上百元。
除了贴膜后壳这样的小东西,移动电源也是配件的大头。小米就试图重新定位移动电源的价格标准,虽然的确让部分产品的价格降了下来,但是成效并不算大,并没有产生决定性的改变。只体现出了小米在大批量需求下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官方配件总会给消费者一种正规高质的感觉。在消费者的观念之中,配件产品是用来搭配终端使用的,而由于目前很多旗舰手机、平板已经开始普及,作为这些产品的搭档,自然也不能太弱。“几千块的手机都买了,一百块的配件(保护壳)都舍不得?”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手机配件一直卖的非常好。
手机厂商的外快之——卖保险
功能机时代,手机的屏幕只要能看到通讯录发短信就行了,待机可以三五天,可以砸核桃。到了智能机时代屏幕屏幕被软件不断的拉大,续航一天一充已经能上头条,生怕被核桃砸。
智能手机单价相对较高,但又容易出现故障,特别是屏幕非常脆弱,维修价格高,让手机保险应运而生。
在锤子的发布会上,罗永浩喊出来“碎屏险”的概念,开了国内手机行业的先河。在全贴合时代,触摸屏和液晶屏一体,强度下降、容易破碎且维修价格极高。给用户一个碎屏保险可以让用户放心很多。
提出这个保险的最初原因是因为锤子手机两面都是玻璃很容易碎裂。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是,虽然保险都是由保险公司承担的,但保险的销售却是可以提成的。就是说只要消费者买保险,手机厂商都会获得保险销售提成,而这个提成的高低,就看各家和保险公司的议价能力了。
当大家发现,原来还有保险这条生财之道后,都纷纷开始跟随。华为荣耀6在推出时就可以额外购买意外损坏保修“全身险”,只要100元,除了屏幕以外,还包括液体泼溅、环境因素、硬物磕碰等等。
最近一个模仿者是一加手机,在一加手机官方网站刚刚推出了“加多保”。碎屏险价格良心到了59元,意外险和魅族价格持平89元,但是只换不修,此外还有个59元加一年三包。估计未来几个月,还会有国产厂商跟进,也许今后保险会成为新手机的标配。
其实手机售后保险早就有之,在金融业发达的国外这是一个普遍的做法。早在几年前,iPhone就有AppleCare+,99美元,就给你一年两次维修换机的机会,每次维修再交49美元。目前在中国这个服务的价格是交788元,每次维修628元。之前Dell也提供这类服务,高级别服务里,别说坏了给修,你自己砸坏了也给修,多给钱就行。
手机厂商的外快只之——预装应用
关于手机厂商在手机中预装各种软件对消费者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了,这些手机里的预装软件都不是白来的,而是软件供应商向手机厂家付费买来的预装权。苹果的iPhone还好,因为iOS系统是封闭的。即使是运营商的合约机也不过是多个书签,手机里多一个运营商的App而且是可卸载的。
但是对于安卓而言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使用原生安卓系统的手机的情况还好,因为谷歌的原生系统是没有其他软件介入的。而到了国产领域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现在国产大牌手机都是使用自己深度定制的安卓系统,从里到外都是厂家说了算。很多的应用都是直接安装在系统底层的,除非Root刷机否则根本无法清理掉这些顽固的应用。
预装软件通常是采用与手机系统进行捆绑安装的方式增加装机量,产品的可用度较低,用户的使用率和接受度也非常低。无法删除的预装软件成为“闲置”品,不仅大量占用手机内存空间,还存在后台自启、开机自启、推动广告的现象,严重拖慢了手机的启动速度,更是成为手机流量“丢失”、手机卡、慢的罪魁祸首。调查显示平均每部Android手机拥有8.2个预装软件,甚至有6.5%的手机预装软件数量超过16个。这些用户并不需要的预装软件成了“牛皮癣”,甩都甩不掉。
DCCI发布的《中国Android手机预装产业及用户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指出,85.9%的用户卸载过预装软件。但对于卸载后所引起的手机系统不稳定甚至无法使用,个人信息丢失的担忧占比较大。市场对于第三方提供解决手机预装软件问题的呼声很高。
虽然有种种弊端,但由于预装应用可以带来很多收入,让很多厂商无法割舍。一般一个预装应用每个用户的价格在1元以上,一台机器装10个软件就可能多十到几十的收入,如果出货量大,整个收入规模非常可观。
手机厂商的外快只之——出售广告位
直接预装这种做法简单粗暴,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聪明的厂商们很快找了更加隐蔽用户体验也更好的应用和服务推广方式。
首当其冲的就是应用商店,几乎所有的中国手机厂商都自建了相应的应用商店。消费者只要通过这些应用市场安装应用,手机厂商可能就开始数钱了。要知道,在应用市场里,除了一些预留给首发应用的推广位,大多数的展示位置都是要花钱买的,开发者要让自己的应用在应用市场上脱引而出,必要的投入是必须的。
除了应用商店,其他的入口也可卖,比如浏览器里的预制书签,默认打开网站,默认搜索引擎等。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变成银子的。
在华为荣耀6中,华为推出了一个动态桌面。这个动态桌面会自动更新最新的一些电影海报、汽车美图等,而显然,这个显示位置也是可以拿来卖给有宣传需求的厂商的。
手机厂商的外快之——游戏
根据最新一季度财报,腾讯收入 197 亿元,其中游戏业务所在的增值业务板块贡献了八成左右。360 游戏业务所在的增值服务营收达到整个公司收入所得的 46%。而号称饿死也不做游戏的马云,也在去年年底开始涉足游戏平台。
打开任何一款国产手机,不管是小米、魅族,还是联想或者 OPPO,你都会看到显眼的游戏中心,在这里提供单独的游戏下载。
第一次激活手机,你会看到一组推荐安装的游戏。偶尔甚至通知栏也会告诉你,最近有个大牌游戏入驻,下载就送礼包等等。
国内排名比较靠前的几大手机厂商,其出货量都在千万级别,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分发渠道。
国内的几乎所有的安卓厂商都有自己的游戏分发体系,像小米的游戏中心,OPPO的可可游戏中心,还有一直坚持所有应用和游戏都放在一个应用商店的魅族。从目前看来,最有效的增值收入就是游戏。根据小米 CEO 雷军和 MIUI 负责人洪峰今年公开透露的数据,据称今年有望售出 6000 万智能手机。与此同时 MIUI、小米商店、游戏中心日均下载量超过 3500万,2014 年上半年开发者分成为 1.74 亿——这意味着小米平均每个月至少处理了上亿的数字内容收入,其中大部分是游戏。
联想、华为、OPPO、VIVO、酷派、金立这六家厂商经过一年多的谈判,成立了一个名为硬核联盟的游戏渠道对抗 360、小米、百度等竞争对手。这些手机厂商希望将游戏的利润尽量多的掌控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三方渠道手里。
-----------------
在硬件越来越接近成本的今天,硬件之外的收入变得尤其的重要。而且是在今年三大运营商开始减少手机补贴,手机厂商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现在的中国终端市场正在向着成本硬件+收费服务的方向发展。在手机变得越来越便宜的同时,你千万不要以为你买完手机消费就结束了。其实你错了,手机到手的那一刻,那只是个开始,败家的时刻现在才开始呢。
----关于我们----
本文作者:王强
微信:白鼠窝(baishuwo) &微博:白鼠窝。这是一个关注数码产品、潮流网络生活的账号。
我们会每天搜罗最新的科技、数码信息给各位。
阅读:11109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著名笑星陈佩斯阔别荧屏这20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Hi,欢迎来九机!
扫描二维码下载
输入手机号码并免费拨打:
热门搜索:
  的大踏步前进,让国人感到很开心,但风光背后则是必需要去面对的现实,太过于依赖日本零部件了。
  台湾电子时报给出的报道称,最致命的弱点是,太过于依赖日本零部件供应,没有了他们的支持,简直寸步难行。
  最简单的例子,的摄像头供应,之前缺货已经闹过一阵子了。随着新一代的临近,这个现象又再次被关注起来。
  报道称,国内厂商最大的尴尬是,向下的订单,很多到现在都没全部收到货,各家出货量在100万的时候,供应还能满足,但多家都突破千万,这个缺口就大了起来。
  深知摄像头缺货严重,所以他们没闲着,一直在扩建厂房,但即使这样,依然供小于求。今年至少会在摄像头的生产线上投入至少17亿美元的预算,从而换来产量45%的提升。
  虽说日本在智能上表现的不理想,但在零部件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实力。
扫描到手机&&资讯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资讯
还可以分享给好友哟~
上传仅支持word文件
为方便您的投稿,请将您的文章整理成word文档再上传。
各门店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9:00-21:30 &&&& 全国服务热线:400-008-3939 &&9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09:00-21:30
网站ICP备案号: &&&&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号 &&&& 云南网警ICP备案 52 &&&&
Copyright (C) 2006 - 2017 九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loadi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零件生产厂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