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35耳机把航空耳机插头有什么用平衡插当充电插头插,耳机会不会报废

摘要如果你的工作、生活中经常需要一个更为安静的环境,以 QC35 为代表的降噪耳机绝对值得你掏腰包。编者注:两个月前,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曾在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了 Bose 最新推出的无线降噪耳机 QuietComfort 35(以下简称 QC35)的。&两个月时间过去了,QC35 的国行版本已经正式上市(售价 2888 元),身边购买它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而对于这款耳机本身,极客之选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所以奉上这篇更加完整的评测文章。很多音频厂商都推出过降噪耳机,但 Bose 的产品绝对是大家认可度最高的 。不过相比国产厂商(尤其是手机厂商),Bose 更迭产品的速度实在够慢——上一代头戴式降噪耳机 QC25 发布于 2014 年 9 月,近两年后才带来了这款全新的产品:QC35。在过去两年里,QC25 凭借出色的降噪效果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有一定局限性,例如 7 号电池的供电方式不能随时进行充电,而有线耳机的形态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事实上 ,Bose 此前已经推出过非常成功的蓝牙耳机(即 SoundLink 系列),所以很多用户都希望它能把降噪技术也加入其中。随着 QC35 的发布,「蓝牙降噪耳机」才正式加入了 Bose 的产品清单。「蓝牙+降噪」是旅途中最好的搭档蓝牙耳机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线材的束缚,对于降噪耳机常见的旅途使用场景来说会更有价值。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挤公交或下飞机时耳机线被人挂到,或者打个盹儿时自己扯到耳机线的尴尬情况……有了 QC35 就可以告别这些问题了,「蓝牙+降噪」是旅途中最好的搭档。蓝牙的加入也为耳机带来了更多「玩法」。例如 QC35 可以同时连接两个蓝牙设备,你可以一边连接 Mac 听音乐、看视频(需要自带播放器),同时保持和手机的连接随时接听电话。当有来电时耳机会自动暂停播放并播报来电号码,接听后恢复播放。这样就不用频繁地摘戴耳机了。与 QC25 一样,QC35 也通过耳罩上的按键来控制降噪模式开关,不过由于蓝牙功能的加入,这颗按键还被赋予了蓝牙配对/切换蓝牙设备的功能。同时原本的线控功能也被转移到了耳机上——在 QC35 耳罩侧边能够看到三颗独立的按键,分别负责调节音量、播放/暂停音乐/唤醒语音助手以及通话时接听/结束电话。在 QC35 耳罩侧边还能够看到一个 NFC 的标志,这也是它另一个新增的功能——碰一碰就能跟手机连接。理论上通过 NFC 的「握手」可以更加快速地完成蓝牙连接。需要注意的是,QC35 不支持任何高品质的蓝牙传输技术,包括高通的 aptX、aptX-Lossless,以及索尼所倡导的 LDAC 等。虽然 Bose 的产品并非主打音质,这些技术也需要播放设备的支持,但考虑到这是一款 2000 档的蓝牙耳机,还是让人觉得有点可惜。当然,QC35 依然保留了耳机接口,不打开降噪时仍然可以作为一款普通的有线耳机使用。在 iPhone 7 频频传闻要取消 3.5mm 耳机接口的情况下,一款同时支持有线+无线的耳机显然是「最保值」的选择。&QC35 按键、接口展示(图片来源:Bose 官网)QC35 改为内置锂电池的设计。具体来说 QC35 共有三种工作模式,降噪的续航时间也不相同:有线模式(降噪关/蓝牙关)——相当于普通有线耳机有线降噪模式(降噪开/蓝牙关)——续航时间 40 个小时无线降噪模式(降噪开/蓝牙开)——续航时间 20 个小时而 QC25 的续航时间为 35 小时,和 QC35 的「有线降噪模式」差不多。需要注意的是,QC35 开启蓝牙后降噪不可关闭,因此续航时间缩短为 20 个小时。但是请放心,这个时间足以支撑任何地球上的长途飞行了。降噪依然强大,终于不用担心浪费电了降噪效果是 QC35 身上「最值得骄傲」部分,它是目前你能买到最好的民用降噪耳机了。鉴于 QC25 的降噪效果已经非常出色了,所以留给 QC35 提升的空间并不多,不过个人感觉后者开启降噪时对于耳朵的「压力」减轻了不少。坐飞机是降噪耳机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但是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只是打开了降噪开关并没有听歌——因为一旦适应这种更加安静的环境,就很难再不戴耳机了。对于那些经常出差的人来说,QC35 一定会成为一个差旅的「利器」。之前没有特别说明过 QC35 的降噪原理。目前的降噪耳机可以分为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前者是通过物理的方式「堵住耳朵」,后者则是利用数字信号「主动出击」。在 Bose 的耳罩内外拥有两个用于捕捉环境噪音的麦克风,它们将噪音信号发送至分别对应于左、右耳的两个数字芯片内,经过计算后生成和噪音反向的消除信号,再与原本的音频信号进行叠加就能实现降噪效果了。有一个误区是,我们谈论 Bose 的降噪效果出色并不是指它能「完全隔音」,其实能实现的是对于中低频噪音的过滤,直接对应的就是各种交通工具的引擎轰鸣声。值得一提的是,当带着&QC35 打电话或激活手机语音助手的时候,耳机在保留降噪效果的同时会将人声所在频段的声音收进来(有点类似于入耳式降噪耳机 QC20 的&Aware&Mode)。我们都知道戴着耳机时人说话声音会情不自禁增大,这个功能就可以避免你讲话的声音太大吵到别人。QC25 的用户一定经历过忘记关机而导致电池电量耗尽的「窘境」,原因在于它降噪的开关完全依赖于一个物理按钮,耳机本身没有任何省电策略。这次 Bose 为新品带来了一款名为 「Bose Connect 」的手机端 app,终于可以设置耳机的「自动关机」时间了……除此之外,这款 app 还可以实现增减播放音量,管理已配对的设备等操作。至于音质,QC35 不是一款追求音质的耳机,但它的「听感」可能会超越大家的预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听歌环境并不安静,这时候「听得清楚」比「音质出色」更能左右耳朵的感受。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开关降噪前后 QC35 的声音表现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因为降噪模式下声音会经过 DSP 处理,具体表现是声场变窄但人声更为突出。相比 QC25,QC35 还加入了名为「volume-optimized EQ」的特性,它可以让耳机在任何音量下都能保证出色的声音表现。总结来说,QC35 在音质上的表现不会让你失望的。外观低调了许多,配件几乎没变QC25 采用了拼色的设计,只有限量版是全黑色的,而 QC35 目前只有黑色和银色两个纯色的版本。在 QC35 能够看到的部分至少使用了 5 种不同的材料,而 Bose 尽可能地让它们保持了统一的色调。坦率地讲,纯色的设计让 QC35 少了一些「灵动」的感觉,但要更加沉稳、低调一些。虽然说审美上见仁见智,但这样的改变确实很符合 Bose 受众群体的口味。&在头戴耳机中,QC35 的重量并不算轻(309g),但用料上的考究和较大的耳罩包围空间让它在长时间佩戴不会给耳朵有太大的负担。有一个细节是,QC35 头梁上靠近皮肤的部分使用了一种名为 Alcantara 的人造材料(触感接近麂皮),它摸起来很柔软但不会有人造皮革那种油腻的感觉。对于长途飞行来说,这些微小的细节对于佩戴感的提升是相当明显的。配件方面,QC35 和上代产品几乎一样,包括相同的收纳包、航空转接头、耳机线,只是由于蓝牙功能的增加新增了一根充电线。QC35 配件展示展示(图片来源:Bose 官网)虽然很多厂商都有附赠收纳包的传统,但 Bose 的这个质量真是没话说。而且得益于耳机本身的可折叠性,这个扁平的收纳包不会占用太多包内的空间。现阶段最值得购买的降噪耳机Bose 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想要推出一个尽善尽美的「全功能型」耳机,它只是把降噪一个功能点做到了极致,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曾经调查过周围使用 Bose 降噪耳机的朋友,他们常使用的耳机至少有两到三个。但只要出差就一定会在包里装上 Bose。QC35 的国行售价为 2888 元,相比 349.95 美元的国际版售价(约合人民币 2324 元),500 多元的差价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你「不差钱」,直接买是个省时省力的选择。虽然说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但 QC35 和 QC25 之间并不是完全替代关系。事实上,现在 QC25 依然是 Bose&,而且在降噪工作时间和可供选择的配色上还有一定的优势。 而且如果你不需要无线功能,QC25 仍然是更好的选择。我们在谈论那些能够带来幸福感的科技产品时,往往想到的全自动洗衣机、扫地机器人、洗碗机这些能够「解放劳动力」的设备。但是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一个安静的环境值得掏腰包,相信 QC35 不会让你失望。分享至最新文章用极客视角,追踪你最不可错过的科技圈。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关注前沿科技,发表最具科技的商业洞见。Bose QC35还是第一吗?八款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横评
给您带来更及时
更专业的IT硬件资讯
就等你的关注
前言:随着耳机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头戴式无线蓝牙耳机已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而主动降噪功能的加入也让头戴式蓝牙耳机“身价倍增”,价格基本都要到千元以上,这让消费者在选无线降噪耳机时都格外慎重,毕竟花两三千买个耳机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而且目前市面上的主动降噪耳机品牌非常多,有像Bose、索尼、森海塞尔这样的传统耳机品牌,也有像FIll、Libratone这样的新晋耳机品牌,可谓纷繁复杂,为了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最适合自己的无线降噪耳机,于是我们策划了此次无线降噪耳机的横评文章。
我们本次横评共搜集到了八款头戴式主动降噪蓝牙耳机,选择的也基本都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一些耳机品牌,我们在价格上并没有做具体的限制,八款耳机的售价基本在元之间(B&O Play H9除外),基本涵盖了目前主流的几款消费级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
八款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分别是:索尼MDR-1000X无线降噪耳机、BOSE QC 35无线降噪耳机、B&O Play H9主动降噪耳机、Beats Studio Wireless 无线降噪耳机、森海塞尔PXC 550 无线降噪耳机、FIIL Diva Pro主动降噪耳机、Libratone Q ADAPT主动降噪耳机、缤特力BackBeat Pro 2 SE蓝牙耳机。
(下面是京东购买链接,方便大家参考各款耳机的价格)
BOSE QC 35无线降噪耳机 京东售价2888元
索尼MDR-1000X无线降噪耳机 京东售价2899元
B&O Play H9主动降噪耳机 京东售价3898元
森海塞尔PXC 550 无线降噪耳机 京东售价2899元
FIIL Diva Pro主动降噪耳机 京东售价1499元
Beats Studio Wireless 无线降噪耳机 京东售价2298元
Libratone Q ADAPT主动降噪耳机 京东售价1698元
缤特力BackBeat Pro 2 降噪耳机(特别版) 京东售价1998元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购买或升级耳机的初衷可能都是为了更好地音质,不过随着以iPhone 7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开始取消耳机接口,蓝牙耳机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对于降噪耳机来说更是如此,无线降噪耳机让我们可以更加没有束缚的使用耳机,尤其在乘坐飞机、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无线降噪耳机的优势则更加明显,而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选择做无线降噪耳机横评的主要原因。
由于降噪耳机的使用场景相对特定,除了追求降噪效果和音质外,耳机的外观、操作设计、佩戴舒适度都会成为影响我们选择耳机的因素,所以我们本次的横评将主要从耳机的外观设计、操控方式、佩戴舒适度、延展功能、降噪效果、试听音质这六大部分展开,同时我们也增加了对续航时间的考虑。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每款耳机的“值得买”指数,我们也将采用打分的方式进行对比,每款耳机的总分为100分,耳机不同的部分所占的分值也会有所区别,下面是我们具体的分值分配,其中降噪效果和音质是所占比重最大的两块,分别占到30分和20分,而其他方面则均占10分。
外观:商务气息浓,不乏时尚
1、BOSE QC 35无线降噪耳机
说起主动降噪耳机,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都会想到BOSE,作为公认的世界顶级降噪耳机厂商,BOSE已经推出了多款非常经典的降噪耳机产品,其中就包括了BOSE QC25这样的有线降噪耳机,而我们此次横评的BOSE QC35则是它的无线版。
BOSE QC35在风格上一如既往的简约、低调,却又拥有一种特别的气质。笔者此次拿到的是银色版,耳机的通体基本都采用了银色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金属质感。这款耳机的外壳采用的是一种玻璃纤维尼龙材质,具有防刮、耐磨的特性,而在左右耳罩上面还分布有BOSE拉丝logo,在保持商务属性的同时,似乎也在有意增加了一些时尚元素,以满足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
BOSE QC35的重量为310g,比起QC25的195.6g(不带线)要重了约50%,不过因为少了线缆的束缚,个人觉得这点改变影响不大,而且BOSE QC35整体上给人的感觉也并不重。QC 35的头梁内垫部分采用的是Alcantara材质,看起来有点像翻毛皮,尽管与耳机搭配起来很有感觉,不过个人还是比较担心弄脏后清洁的问题。
BOSE QC35的头带弹簧和枢轴点采用不锈钢材质,耳罩可以向内侧折叠,而折叠后就可以轻松地放进便携盒中,方便外出时携带,而且也可以很好地保护耳机不受磨损。耳机的便携盒中还有一个航空转接头,方便人们在飞行途中使用耳机。
2、索尼MDR-1000X无线降噪耳机
自从在IFA 2016上发布以来,索尼MDR-1000X就一直被看作是BOSE QC35的强力对手,尤其对于索尼的信仰粉而言,这或许是一款可以全场景使用的无线降噪耳机。索尼MDR-1000X的整体设计与索尼MDR-100ABN十分相似,均采用罩耳式设计,不过索尼MDR-1000X的耳机外壳采用了人造皮革外壳设计,这样的设计在头戴式耳机中其实并不多见,不过也很好的凸显了这款耳机的商务属性。
从整体的外观上来看,索尼MDR-1000X还是延续了该系列耳机大耳罩、宽头梁、厚耳垫的设计,外观上的变化似乎也并不是很大,不过MDR-1000X给人的另一个感觉就是一体性更好了,衔接部分也是“严丝合缝”,看起来很彰显商务派头。
从细节部分来看,索尼MDR-1000X的头梁部分采用倾斜轴设计,耳罩部分则采用式折叠设计,耳机外罩的旋转轴面向内侧,折叠起来非常方便,可以轻松装进配备的便携盒中,方便外出时携带。
3、B&O Play H9无线降噪耳机
B&O这个品牌想必也不用做过多介绍了,北欧著名的视听设备厂商,一直都是“高逼格”的代名词,对于产品的设计和材质的选择尤其重视,处处透漏着一种北欧的轻奢气质。我们此次选择的B&O Play H9无线降噪耳机也是我们评测的八款耳机中最贵的一款,目前京东官方旗舰店售价3898元,可以算作是一款“异类”耳机了。
B&O Play H9降噪耳机的设计我们并不陌生,在之前的H7、H8上见过了(话说B&O 的设计师真懒),这款耳机依旧采用不对称转轴加圆形耳罩的设计,而耳罩和转轴部分均为金属材质,耳机腔体金属外壳采用了阳极氧化铝工艺,比较有质感,在耳罩外壳设计有醒目的B&O标志。另外,B&O Play H9的耳罩和头梁部分也采用了真皮材质。
B&O Play H9的配件包括一根 3.5 毫米接口耳机音频线、USB 转 Micro USB 数据线、飞机专用转接头、便携袋、以及一本多国语言的快速入门指南,其中比较不能接受的就是那个超薄的便携带,因为便携带其实并不能很好的保护好耳机,只是满足装起来的需求,对于这样一个近四千块的设备来说,确实让人感觉有点难以理解。此外,B&O Play H9不能够折叠收纳,对于出行携带来说确实不便,而这或许才是这款耳机只给用户配备了便携袋的主要原因吧。
B&O Play H9的开关按键位于右侧耳机的下面,并采用拨动式按键,而在按键下面则分布有充电接口和3.5mm音频接口,能够适应大部分耳机或,毕竟取消3.5mm音频接口的设备目前依然属于少数。B&O Play H9支持蓝牙4.2连接,所以iPhone 7用户也不用太多担心,同时B&O Play H9还是支持APTX无损格式的蓝牙传输,保证无线听歌时也能有极佳的音质。
与我们此次评测的其他无线降噪耳机不同,B&O Play H9的电池是可以拆卸的,而电池仓就隐藏在右侧耳机腔体内部,电池容量为770mAh,其实这种可拆卸电池的设计目前已经非常少见了,不过这样的设计对于使用的影响其实比较小,优点则是可以方便以后更换电池,从而节省维护成本,对于蓝牙耳机这种消耗品来说,反而也会成为一点小小的优势。
4、Beats Studio Wireless 无线降噪耳机
与其他的耳机厂商不同,Beats一直走的都是时尚潮牌路线,自然比较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这款Beats Studio Wireless 无线降噪耳机在外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流线型的整体设计,耳机外壳表面十分光滑,另外颜色的选择也比较丰富,而这也刚好迎合了年轻人喜欢追逐个性的特点。不过在笔者看来,这款Beats Studio Wireless用料确实有种比较廉价的感觉,外壳部分基本都是硬塑料,在质感上不是很好,而且感觉很容易划伤。
在细节方面,Beats Studio Wireless耳机的头梁采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可以向内侧折叠,之后可以装进硬质收纳盒中,方便外出时携带,也能更好地保护耳机。而右侧耳罩的底部还分布有一个USB接口,而且直接与耳垫衔接在一起,在设计上真的一点也不美观。Beats Studio Wireless共有8款配色,所以用户可选择的颜色确实非常丰富。
在配件方面,Beats Studio Wireless为用户提供了一根3.5mm RemoteTalk 音频线缆、USB 2.0充电线缆,以及一个硬壳便携包,另外还有一个便携盒的金属挂钩。
5、森海塞尔PXC 550 无线降噪耳机
作为世界公认的专业话筒和耳机制造商,森海塞尔在耳机方面也拥有众多的发烧友,而笔者此次搜集到的则是森海塞尔旗下最新的一款无线降噪耳机—森海塞尔PXC 550。从外观上来说,森海塞尔PXC 550可能并不是一款讨喜的耳机,整体的设计也不够时尚,除了耳罩外壳部分和折叠关节的银色装饰外,机身上基本都采用了黑色的设计,透漏着一股浓浓的老派商务气息,相对来说更加适合那些经常乘坐飞机、火车、巴士的商务人士,用来出街确实不太适合。
森海塞尔PXC 550的耳罩部分设计十分特别,侧面看起来很像“瓜子脸”,上面部分比较大,而下面则比较尖,极具流线型风格。森海塞尔PXC 550采用可折叠设计,而且耳罩部分也可以水平180°旋转,折叠后可以轻松放进收纳盒中,方便旅行或外出时携带。
6、FIIL Diva Pro主动降噪耳机
FIIL耳机是摇滚音乐人汪峰亲自参与、创立的耳机品牌,目前已经推出了多款关注度非常高的产品,而且也获得了众多耳机爱好者的肯定。与之前的FIIL Diva一样,FIIL Diva Pro也分为黑色版和白色版,而笔者此次拿到的黑色版。FIIL Diva Pro的整体设计十分简洁,在耳机耳罩面板上有FILL的品牌logo,而且logo的灯光有常亮和呼吸灯两种模式,在夜间开启呼吸灯会十分酷。
FIIL Diva Pro耳机采用的是传统的压耳式设计,耳罩并不能够覆盖整个耳朵,为了让用户佩戴更加舒适,FIIL DIVA智能耳机的耳罩采用了柔软且透气的蛋白丝皮材质,在耳罩里面还采用一层特制的网状防尘布隔开了发声单元和耳朵,细节方面还是不错的。
FIIL Diva Pro耳机两侧的耳罩连接部位加入了转轴与抽拉杆,而且均采用金属材质,调节起来十分流畅,FIIL Diva Pro同样采用可折叠设计,在折叠之后也很适合出街携带。在左边耳罩的抽出部分的内侧,标识了包括品名、序列号、认证标识在内的一些基本信息。
FIIL Diva Pro的配件比较简单,包括3.5mm插头的耳机线、USB充电线,以及一个硬质便携盒。FIIL Diva Pro的耳机的线控上有个切换的开关,用户可根据需求切换到Android与苹果iPhone。而FIIL Diva Pro的充电线则配备有一个转换头,可以使用标准的USB接口,也可以使用Micro USB接口。
7、小巧型典范 Libratone Q ADAPT主动降噪耳机
Libratone在设计上的极简风格一直都比较受消费者推崇的,而这种设计风格在这款Libratone Q ADAPT主动降噪耳机上也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款Libratone的Q系列贴耳式头戴蓝牙耳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小巧,和我们经常见到的主动降噪耳机非常不同,不过外观上也依旧能看到Libratone一贯的极简风格,造型圆润而不张扬。
在耳机的右侧外壳上,我们可以看到Libratone标志性的“小鸟”图案,而在左侧则印有Libratone的英文,外观上可能比较符合时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与我们常见的头戴式蓝牙耳机不同,这款耳机通过一根圆柱形金属转轴将耳机和头梁连接在一起,看起来非常有设计感,而在金属转轴表面则采用了阳极氧化工艺,也符合这款耳机简约、时尚的产品定位。这款耳机的整体重量为215g,在头戴式蓝牙耳机中算比较轻的一款,不过这款耳机并不能折叠,不过由于小巧的体积,携带起来并不比可折叠的耳机差。
这款耳机的走线隐藏在耳机金属转轴内侧,确保做到真正的“无线”设计,同时也对耳机的线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金属转轴上还标注了耳机的左右,方便用户正确佩戴。这款耳机的金属转轴可以进行伸缩和水平旋转调节,方便用户调整到最适合自己的佩戴角度,其中耳罩水平旋转的角度略大于90度,可旋转的耳罩设计也方便了用户外出时携带耳机。
为了方便用户操控耳机,这款耳机的操控按键均设计在耳罩下方的位置,其中左边的耳罩下方仅分布有一个电源按键,主要控制耳机的开关机。在开机时耳机外壳上的小鸟的图案背光灯会亮起来,围绕在小鸟图案周围还分布有10个指示灯,可以显示剩余电量,也可以在调节音量时指示音量的大小。
右侧耳罩的下方则集中了众多按键和接口,在下图中从左往右依次为:多功能按键、有线输入插口、充电指示灯和Micro USB充电插口。配件部分则包括一个便携式收纳盒、3.5mm耳机线、USB充电线。
8、缤特力BackBeat Pro 2 无线降噪耳机
作为美国传统的耳机品牌,BackBeat PRO 2和Bose QC35在外观上走的是一样的路子,低调而又内敛,透漏着一股浓浓的商务气息,而使用的场景也和Beats、JBL、AKG那类适合出街的耳机品牌有些不同,BackBeat PRO 2更适合在家里或外出旅途中聆听音乐/通话使用。BackBeat PRO 2的重量为289g,相比BackBeat PRO耳机的340g要轻一点,对于佩戴的舒适度有一定的提升。
BackBeat PRO 2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比较厚实,而且看起来十分圆润,属于那种老少皆宜的风格。BackBeat PRO 2的耳机腔体可以水平旋转,确保不同用户佩戴的舒适度。BackBeat PRO 2 提供黑褐色和石墨灰两色可选,而笔者此次体验的其实是BackBeat PRO 2 特别版(石墨灰),这个版本额外配备有一个高档的硬质旅行盒,方便用户外出时携带和保护耳机。
在配件方面,BackBeat PRO 2为用户提供了一根USB充电线盒一根3.5mm音频线,当耳机没电时也可以通过音频线直接听歌,只不过少了降噪功能。
外观部分主观打分:
操控:经典按键,触控兴起
1、BOSE QC 35无线降噪耳机
BOSE QC35的操作方式比较传统,全部操控都需要通过按键来完成,而按键的分布也比较分散,在耳机右耳罩外部有一个电源开关兼顾蓝牙配对/切换键,它不仅可以用来控制耳机的开启和关闭,还能在两部最近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切换,而且当你开启耳机后就默认开启了降噪功能。
右耳罩下方还有三个实体按键,分别控制音量大小以及播放/暂停,音量控制和播放/暂停键,如果你是使用iPhone听歌的话,长按中间的按键还是开启iPhone 的Siri功能,而双击/三击则可以切歌或返回上一曲,在操作上简单而直接,在头戴式无线耳机都在尝试触摸操控的当下,QC35保持着一份按键的纯真。
2、索尼MDR-1000X无线降噪耳机
索尼MDR-1000X耳机采用按键+触摸的操控方式,其中按键部分的操控比较简单,共设计有三枚实体按键,均分布在左侧耳机的下沿,从左到右依次是:开关键、降噪开关、环境音切换键。而为了方便用户在佩戴时区别三个按键,这三个按键的边沿处还采用了凸起的设计,有利于用户在佩戴时确定不同的按键。
索尼MDR-1000X加入了触摸式操控面板,而操控面板就位于右侧耳机外罩上,可以控制耳机的播放/暂停、音量调节、切换曲目等,通过手指上下滑动可以调节音量、左右切换歌曲、双击可以播放/暂停,其实触摸操作的方式是比较符合人们操作习惯的,另外,索尼MDR-1000X耳机的腔体表面还覆盖了一层皮革材质,操作时触感也很舒适。
其实索尼MDR-1000X耳机右侧的触摸面板还有一个“快速提醒”的功能,只需要用手捂住耳机右侧的腔体就可以快速地进入环境声模式,同时音乐音量也会降到最低(不是暂停),让你能够及时听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尽管实际中用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不过这个功能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3、B&O Play H9无线降噪耳机
B&O Play H9的的主要操控都在耳机的触摸面板上完成,而按键则控制耳机和蓝牙的开关。这款耳机的按键都集中在右侧的耳机上,并且采用的是机械滑动式电源/蓝牙复合开关,这种开关在头戴式耳机中比较常见,比传统的按键操作起来要更加方便,而且拔动开关机时,手感回馈十足,而且在听歌过程中操作时,不会有按键反馈声,避免影响到听歌体验。
B&O Play H9同样支持触控操作,操控面板就在右侧的耳机外壳上,通过上下滑动时可以开启/关闭降噪功能;轻触中央的B&O标识则是播放/暂停音乐,如果有电话接入,轻触则会接通来电;前或者向后滑动可以切换歌曲;在面板上用手指转圈则可对音量大小进行调节,整体的操作都比较流畅,而且非常灵敏。
4、Beats Studio Wireless无线降噪耳机
Beats Studio Wireless采用纯按键的操控方式,不过这款耳机将操作频率比较高的按键都集中在了耳机腔体的外壳上,而在Beats Studio Wireless右侧耳机的底部边沿则只有一个开光按键。在开关稍稍靠近耳垫的位置有五枚信号灯,使用时按一下电源键可以看到电量指示,这一点很不错。
另外,Beats Studio Wireless的控制按键集中分布在左耳罩上的Logo区域,点击可实现接听/挂断来电操作,播放音乐时双击则为快进到下一首、连续点击三次则为回退到上一首歌曲,还是非常容易上手的,缺点则是在听歌过程中操控时按键反馈声音比较大,对听歌有一定的影响。
5、森海塞尔PXC 550无线降噪耳机
森海塞尔PXC 550采用的同样是按键+触摸面板的操作方式,在右侧耳机的底部边缘有一个按键,可以调节4种不同的预设音频输出模式,而另一个拨动式按键则用于调节降噪模式,分为三种切换状态,分别是关闭、自适应降噪、完全降噪。
森海塞尔PXC 550蓝牙开关键设计十分隐蔽,如果不仔细找确实很难发现,而在佩戴之后就更不好操作了。另外,在用户操作时耳机也会相应的语音提示,不过都是纯英文,需要对一些专有名词比较了解才行,其实这点感觉并不太好。
森海塞尔PXC 550是整个右侧耳罩面板都是触控区域,可通过手势操作方便的完成播放/暂停,切换曲目,调整音量等常用动作。轻点控制播放/暂停,上下滑动可调节音量,左右滑动可切换上/下一曲,双击则可开启TalkThrough功能,操作流畅而且灵敏。
6、FIIL Diva Pro无线降噪耳机
作为新兴的耳机品牌,FIIL Diva Pro集合了按键和触摸两种操控方式, 而控制按键盒触控面板均分布在右侧耳机上,FIIL Diva Pro只有两个实体按键,其中一个是MFB键,可根据按下的时间长短或次数不同,实现开关机、连接配对、语音搜索、播放/停止等功能。另外一个是MAF按键,它其实是个拨钮,用来切换不同的降噪模式。
FIIL Diva Pro的音量与播放控制都可以通过手势触控来操作,在右耳机面板上向上或向下滑动可以调节音量大小,向左或向右滑动则可以切换歌曲,当用户习惯了这种操控方式后,其实会感觉到非常的方便,相比之前通过耳机上按按键的操控方式,触摸操控明显更便捷,而且效率也非常不错。其实FIIL Diva Pro还有一款支持语音操控的耳机,这一点我们会在延展功能中重点介绍。
7、Libratone Q ADAPT无线降噪耳机
说到新兴的耳机产品,Libratone Q ADAPT无线降噪耳机自然不能或缺。在操控方式上,除了电源开关键和多功能按键,Libratone Q ADAPT的其他操作都需要通过触摸来操作,Libratone Q ADAPT耳机采用多点触控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手势指令来操控耳机,右侧耳机的外罩也是耳机的触摸操控面板,用户可以通过耳机的触控面板,实现音量加减、播放和暂停、下一曲、环境音增强等功能。
触控操作:一指顺时针滑动,调节音量大小;多指轻拍,播放、暂停或接听、挂断来电;多指向前/后滑动,则可以切换音乐;手掌覆盖,开启或关闭环境增强。同时,这款头戴蓝牙耳机还具备Ear Sensor功能,可以自动检测你的佩戴状态,当你摘下耳机时,音乐自动暂停,再次戴上耳机则开始继续播放音乐。
8、BackBeat PRO 2无线降噪耳机
BackBeat PRO 2(特别版)采用的依然是比较传统的按键操控方式,而按键的分布则比较分散,其中左降噪开关位于左侧耳罩上,而蓝牙开关和快关机键则位于右侧耳罩上,另外播放控制键则分布在左侧耳罩的外壳上,其中中心的圆点为播放/暂停键,而左右两侧的按键则是上一曲和下一曲。
比较特别的是,BackBeat PRO 2将音量调节按键设计为了旋钮式,通过旋转拨动可实现无极音量调节,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而且也十分有趣。
操控方式打分:
舒适度:差异明显,慎重购买
佩戴舒适度
1、BOSE QC35无线降噪耳机
在佩戴方式上,BOSE QC35和索尼MDR-1000X都采用了全罩耳式的设计,耳机可以完全包裹在耳罩中,而且耳垫部分采用了柔软的蛋白皮材质,触感非常柔软,同时耳机与头部的贴合度非常好,即使在不开启降噪功能的情况下,耳罩本身的被动降噪效果也依然不错。从整体上来说,个人认为BOSE QC35的佩戴舒适度是非常不错的。
2、索尼MDR-1000X无线降噪耳机
从整体上来说,索尼MDR-1000X的佩戴舒适度非常不错,耳垫部分十分柔软亲肤,而且采用了罩耳式设计,拥有很好的包裹性,另外就是内倾斜轴的结构设计对于舒适度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耳机可以适应不同的头型,而且非常贴合头部,佩戴的稳定性也十分不错。从笔者实际的体验来看,索尼MDR-1000X完全可以满足出街使用,即使挤地铁也不用太担心会掉下来,唯一的不足就是耳机整体略重,长时间佩戴后会有轻微的压迫感。
3、B&O Play H9无线降噪耳机
B&O Play H9虽然采用的也是罩耳式设计,重量达到296g,相比QC35来说还要轻一些(QC35重量约310g),整体的佩戴舒适度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由于采用了标准的圆形耳罩,所以在实际佩戴时并不能将笔者的耳朵非常完整的包裹进去,对于用户的适应性不是很好。另外还一点就是,B&O Play H9的头梁內垫材质比较硬,总感觉会对头顶略微有点压的感觉,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确实还有待提升。
说完了不足,下面也来说说B&O Play H9的一些优点,首先耳垫部分倒是非常柔软,而且宽厚,为舒适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头梁耳罩可以水平方向旋转,对于头型的适应还不错,弥补了佩戴舒适度上的不足,所以整体的佩戴舒适度还不错。
4、Beats Studio Wireless 无线降噪耳机
Beats Studio Wireless采用包耳式设计,耳罩能够完全罩住耳朵,整体的舒适度不错,不过佩戴时间久了后会略微有一点点夹头。另外就是头梁的內垫部分十分薄,而且感觉内部并没有填充类似海绵的材质,佩戴后耳机的重量会直接压在头顶上,整体的佩戴舒适度比较一般。
5、森海塞尔PXC 550无线降噪耳机
森海塞尔PXC 550耳机整体的重量约为227g,在无线头戴耳机中也属于比较轻的,佩戴过程中不会有明显的负重感,而且耳机的头梁的松紧度也比较适中,在确保佩戴牢固的同时,不会对耳朵有压迫。森海塞尔PXC 550的头梁和耳垫部分材质都属于偏柔软的一类,能够很好的缓解佩戴耳机压力,在整体的舒适度上并没有需要挑剔的地方。
6、FIIL Diva Pro无线降噪耳机
FIIL Diva Pro耳机采用的是传统的压耳式设计,耳罩部分并不能够覆盖整个耳朵,为了让用户佩戴更加舒适,FIIL DIVA智能耳机的耳罩采用了柔软且透气的蛋白丝皮材质,在耳罩里面还采用一层特制的网状防尘布隔开了发声单元和耳朵,整体的佩戴舒适度相对不错,而最大的不足就是实在有点夹耳朵,长时间佩戴非常不舒服。
7、 Libratone Q ADAPT主动降噪耳机
与罩耳式降噪耳机不同,Libratone Q ADAPT的耳罩采用压耳式设计,不过在降噪效果上还不错。耳机的耳罩部分采用蛋白质皮材质,拥有很好的柔软性和透气性,长时间佩戴时也不容易捂汗,不过压耳式的耳机往往也会容易出现压耳朵的情况,在室内长时间佩戴时,可能会对耳朵产生轻微压迫而造成佩戴的不适,不过在户外时,这种感觉会相对轻一些,同时耳机也不容易滑落。
8、BackBeat PRO 2无线降噪耳机(特别版)
BackBeat PRO 2整体上给人一种“鼓鼓囊囊”的感觉,尤其在头梁和耳垫部分,看起来就比较厚实,不过耳垫材质比较柔软,整体的佩戴舒适度不错。个人感觉稍显不足的就是耳机腔体内部空间比较小,对于耳朵会有一定的压迫,而且佩戴不是很稳定,出街戴着可能会容易松动,另外一点就天气热时也会比较容易捂汗,不过这也是头戴式耳机不可避免的缺点。
佩戴舒适度评分:
延展功能:玩转你的耳机
1、BOSE QC35无线降噪耳机
在延展功能方面,BOSE QC35可以通过一款名为“BOSE Connect”的App进行控制,可以对耳机进行命名,或者切换音源,或者切换提示语言。比较遗憾的是,在APP上并不能调节EQ效果等,实用性其实并不高,而且像切换音源这样简单的功能,在耳机按键上就能轻松实现,所以个人感觉其实QC35并不需要安装APP。
BOSE QC35支持NFC,可以更快速的配对设备,同时QC35也支持同时连接多台蓝牙设备,并且可自由切换音源,而不必频繁地切换蓝牙连接。
2、索尼MDR-1000X无线降噪耳机
降噪耳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主动降噪耳机也逐渐延伸出了一个“环境音”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选择不同的环境音模式,而这个功能也在越来越多的无线降噪耳机中被应用。之前笔者已经做过索尼MDR-1000X与BOSE QC35的对比,个人认为这两款耳机最大的差距就来自于这块。
索尼MDR-1000X的环境声分为“普通模式”和“语音模式”两种,在普通模式下,能够听见周围的环境声音,而开启语音模式后,则能像取下耳机一样与周围人正常沟通,而且人声还会变的更加清晰。其实这个功能还是比较实用的,人们在听歌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听见周围的环境声音,能够更加快速地与外部环境保持沟通,同时不用摘下耳机也能与他人沟通交流。
此外索尼MDR-1000X耳机还有一个“快速提醒”的功能,只需要用手捂住耳机右侧的腔体,就可以快速地进入环境声模式,同时音乐音量也会降到最低(而不是暂停),让你能够及时听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其实这个功能还是比较实用的,比如临时需要和别人交流一两句话时就可以试试这个功能,以及在地铁上听听报站信息,防止坐过站。
索尼MDR-1000X并没有专门配对的APP,只需要通过蓝牙连接就能播放,同时也支持有线播放,只要带着随机配备的3.5mm音频线,即使耳机没电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听歌,唯一的区别就是少了降噪功能。
3、B&O Play H9无线降噪耳机
B&O 的其他产品一样,B&O Play H9也能接入到“Beoplay” app 中,用户在APP上切换歌曲、设定耳机的 EQ、查看耳机电量,也可以开启或关闭降噪,相对来说比较普通,并没有特别的地方,而且并没有相应的汉化,体验起来并不顺畅。
4、森海塞尔PXC 550无线降噪耳机
森海塞尔PXC 550同样可以适配CapTune音乐播放APP。通过它可以查看耳机设备的运作状态,管理手机里的音乐,播放音乐以及设置均衡器,与“Beoplay” app一样,也没有进行汉化。此外,PXC 550还能自动检测用户的佩戴动作,当摘下耳机之后,音乐播放便会被暂停。
6、FIIL Diva Pro无线降噪耳机
FIIL Diva Pro在基础功能上和FIIL Diva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只不过FIIL Diva Pro加入了本地播放和语音搜索两大功能,在使用耳机之前我们需要下载并安装“FILL+”手机 APP,因为除了设置耳机的音效、声场、降噪模式外,我们同样需要在APP上开启语音搜索功能和播放模式,从这一点上来说,FIIL Diva Pro可能比其他几款耳机更加需要APP。
FIIL Diva Pro内置播放器和4GB存储空间,所以它可以完全脱离手机使用,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本地播放功能。在本地播放模式下,用户可以选择顺序播放和随机播放两种模式,切换时需要中按MAF键两秒即可(听到嘟声后松开),而长按4秒MAF键(直至听到第二声嘟后放开)则可以切换播放目录,有全部歌曲和最爱歌曲两大目录。
语音搜索是FIIL Diva Pro耳机的另一个新功能,用户只需要说一声“Hello Fill”即可唤醒耳机的语音搜索功能,当用户听到嘟嘟嘟的提示音后,只可以说出你想听的歌曲名就行了,FIIL Diva Pro会优先从本地搜索,当本地没有用户想要播放的歌曲时,耳机则会通过“Fill+ ”APP在网上搜索,所以我们在使用语音搜索功能之前,要记得开启手机上的“Fill+”软件,而且还要保持网络连接。
7、Libratone Q ADAPT主动降噪耳机
Libratone Q ADAPT主动降噪耳机的延展功能也比较丰富,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这款Q系列贴耳式头戴蓝牙耳机,用户也可以通过“小鸟”专属的Libratone APP来调节和设置耳机,比如设置自己喜欢的电台、调节CityMix降噪等级、查看电池电量等,当然,用户也可以对音效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CityMix环境声调节
这款Q系列贴耳式蓝牙耳机采用独创的CityMix环境声调节技术,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个人需求和使用场景,调节的主动降噪的等级,选择最理想的降噪效果。当你需要和外界沟通时,则可以开启环境增强模式,就能达到摘下耳机的效果,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比较习惯摘下耳机进行交流,所以这功能可能比较适合户外使用,让你能够更好的感觉到环境音。
8、缤特力BackBeat Pro 2 降噪耳机
缤特力BackBeat Pro 2并不支持APP,不过它拥有两个比较实用的功能,其中智能感应功能比较实用,当我们摘下耳机时,耳机会自动停止播放,当我们再次戴上耳机时,音乐又会重新开始播放,对于手机日常听歌来说确实很方便,不用担心忘记关耳机而白白耗电。而开放式的设计则让你可以不用摘下耳机就能听见对方说话,不过这个功能在实际中可能会比较少用,毕竟戴着耳机交谈可能会有点不礼貌的感觉,更多的可能还是为了商务需求考虑。
开放式耳麦功能
缤特力BackBeat Pro 2的开放式耳麦功能也比较实用,用户可以不用摘下耳机就能听见对方说话,不过这个功能在实际中可能会比较少用,毕竟戴着耳机交谈可能会有点不礼貌的感觉,更多的可能还是为了商务需求考虑。
延展功能方面评分:
降噪:谁是真正的降噪神器
降噪效果:
1、BOSE QC 35无线降噪耳机
作为BOSE QC25的无线版,主动降噪也是QC35的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飞机、地铁、公司经常经常都能看到这款耳机的身影,因此这款耳机的使用场景非常多,在开启降噪功能后,QC35能够隔绝掉大部分的高频和低频噪音,比如在公司里空调的噪音,以及同事之间随时的说话声都能够很干净的隔绝掉,即使在关闭音乐的情况下也只能听见一点声音,三米之外的正常说话声基本都听不见了,而如果是在听歌的前提下,那么就完全听不见了,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加安静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另外,在乘坐地铁时QC35也能够将行驶产生的轰隆声隔绝掉,只能听见周围人说话的一点声音,但听不见楚具体的说话内容,至于报站的声音也需要摘下耳机才能听见,所以这也是笔者希望QC35也能有一个环境监听功能的原因,在一些场合时降噪太好也会成为一件不太方便的事情。
2、索尼MDR-1000X无线降噪耳机
作为价格持平的同类型产品,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BOSE QC35,而笔者之前也试听过这款耳机。个人认为两者在降噪效果上是非常接近的。以实例来说,索尼MDR-1000X在开启降噪功能的情况下,能够消解掉80%的办公室空调和周围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对于低频部分效果立竿见影,是一款非常适合午休的神器;在地铁上则能干净的过滤掉地铁运行过程中的机械噪音,对于人声的过滤也能达到几乎听不见的程度,个人认为降噪效果与BOSE QC35旗鼓相当。
3、B&O Play H9无线降噪耳机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听,个人认为B&O Play H9在降噪效果上还不错,在办公室环境下听歌时,能够消解掉很大部分的空调、说话、以及桌上小风尚的声音,对低频噪音的消除还不错,而高频降噪效果不如QC35和索尼MDR-1000X,所以整体的降噪效果只能达到实用的程度,并没有特别的惊喜,简单来说就是,B&O Play H9可以让喧闹变的安静,但不能让安静变万籁俱静般的感觉。
4、Beats Studio Wireless无线降噪耳机
与Bose QC 35一样,Beats Studio Wireless降噪不可控制开关,当开启耳机后就默认开启了降噪模式,而与QC 3不同的是,Beats Studio Wireless的降噪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办公室环境下的空调噪音等都不能很好的隔绝,做为一款主动降噪耳机来说,在降噪方面的表现并不合格。
5、森海塞尔PXC 550无线降噪耳机
森海塞尔PXC 550的降噪模式有两种,在自适应降噪模式下,耳机会根据周围噪音的大小自动调节降噪程度;在完全降噪模式下,耳机将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噪音。实际的使用感受是,在坐地铁时听歌时,基本听不到环境的声音了,对于周围的人声依然能够听见,不过听不清楚具体的内容,不过报站的声音可以听到,因为降噪耳机消除的主要是频率比较低的噪音(飞机、公交发动机等发出的声音),人声的高频部分降噪效果并不显著。
6、FIIL Diva Pro无线降噪耳机
FIIL Diva Pro的可调降噪共分为开放模式、兼听模式、降噪模式和风中模式四种,用户可以通过右侧耳罩的拨动按键实现切换,不过在降噪效果上和FIIL Diva是差不多的,在办公室、地铁、户外听歌时能够起到很好的降噪效果,尤其是对于机械噪音的降噪效果比较明显,不过与BOSE QC35这样的降噪神器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7、Libratone Q ADAPT无线降噪耳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这款耳机开始逐步取代了笔者平时使用的运动蓝牙耳机,最为主要的原因则是,这款耳机在主动降噪方面的出色表现,更加适合在地铁或办公室等一些嘈杂的环境下听歌,同时CityMix环境声调节也可以根据实际的聆听环境,选择最适合的降噪等级,对于日常使用来说也更加方便和实用。
8、缤特力BackBeat PRO 2无线降噪耳机
作为一款支持主动降噪的耳机,BackBeat PRO 2在降噪方面的表现则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了,它对于人声的降噪比较一般,而对于机械噪音的降噪效果则相对明显一些,即使在嘈杂在地铁上听歌也不存在问题,不过相比QC 35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两款产品的价格差距远比降噪效果的差距要大一些。
降噪效果评分:
音质试听:让声音打动耳朵
音质试听:
1、BOSE QC 35无线降噪耳机
作为一款主打降噪的耳机,BOSE QC35的声音有一种十分通透的感觉,人声与背景音的解析比较清晰,尤其是在开启降噪功能的情况下,有一种在静谧环境下听歌的感觉。不过BOSE QC35同样存在相对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它对于低频的量度相对稍弱,而且人声比较靠前,声音有点像在耳朵边上的感觉,不过本人还是比较喜欢QC35清淡的调音,能够给人一种非常放松的感觉。从整体上来说,QC35的音质可能并不是最出色的,而如果加上降噪两个字后,答案可能就非常明确了。
2、索尼MDR-1000X无线降噪耳机
除了降噪功能,音质可能才是索尼MDR-1000X更值得“信仰”的地方。索尼MDR-1000X支持蓝牙LDAC传输,有效减少无线传输过程中的音损,聆听到最接近于Hi-ResAudio的音质,所以笔者在试听时也基本都选择了无损格式的音频。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听,个人认为索尼MDR-1000X的音质属于比较自然的一类,声音细腻而柔和,没有过分调音的感觉。尤其在人声的低频部分,任何细节都可以表现到位。另外MDR-1000X对于背景乐器的解析也比较透彻,给人一种很强烈的现场感。不得不说,索尼MDR-1000X的音质比降噪更容易让人“中毒”。
3、B&O Play H9无线降噪耳机
对于B&O Play H9的音质表现,个人觉得这款耳机在开启降噪功能时的音质要明显好于关闭降噪时,当关闭降噪功能后声音显得有些单薄,打开降噪以后,而且感觉声音会有一种不太贴耳的感觉。B&O Play H9优点在于人声的解析,声音非常清亮且温暖圆润,表现女声和弦乐时很出色。另外很惊喜的是,H9的低频表现量也很足,是之前在B&O耳机上没听到过的表现。
4、Beats Studio Wireless无线降噪耳机
笔者之前还没有试听过Beats的头戴式耳机,个人还一直有想要购买的欲望,不过看相关的一些文章都说Beats在重低音方面表现糟糕也就断了念想, 在此次试听之后,算是彻底“解毒”了。首先Beats Studio Wireless给我的感觉就是解析力差,人声和伴奏听起来比较混沌,可能比较适合听hip hop类型的音乐吧,如果是对于音质要求的用户则十分不推荐,尤其是中高音表现不太符合其价格定位,大概是千元以下耳机的表现水准。
5、森海塞尔PXC 550无线降噪耳机
这是一款调音很森海的耳机,三频均衡中正,比较耐听,音色也挺正。除了声场小,高频延伸稍显不足之外,没有明显的短板。风格比较偏向于对流行乐的演绎,毕竟大多数人在交通工具上或者出街的时候,听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手的作品吧。
个人认为,PXC 550的低频量感适中,下潜与回弹算是比较优秀的,没有多少拖沓的感觉。同时,低频的分离度不错,没有出现盖过人声的情况。中频比较饱满,听人声比较近的歌曲时会觉得声音抓耳,也就是常说的人声特别清晰。整体上来说,这款耳机对于以中低频为主的流行乐来说完全足够了,而降噪功能则为这款耳机增色不少。
6、FIIL Diva Pro无线降噪耳机
在音质上,FIIL Diva Pro的一大亮点就是低频很足,耳机声音整体的量感很大,对于人声的解析也比较符合大众的听歌习惯,三频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另外,当用户开启降噪功能后,声音会变得更加动感,量度也会有一定的增加。而在本地模式下,声音的细节就多了很多,声音细节更加丰富。总之,对于一款千元级的主动降噪耳机来说,这样的音质还是值得肯定的。
FIIL Diva Pro有蓝牙、本地、有线三种播放模式,在三种模式下的音质会有一定的差异,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本地模式音质会相对较好,不过具体的还需要看前端设备,如果是手机用户的话,其实更加适合蓝牙或本地播放模式。
7、Libratone Q ADAPT无线降噪耳机
从整体上来说,这款Libratone贴耳式头戴耳机更加注重三频的平衡,中频和高频有着很好的通透度和细节表现,而且解析力也很出色。在听以人声为主的流行乐时,人声比较细腻且细节清晰。低频方面,这款耳机虽然不会带给你那种澎湃震撼的听感,但低频的表现上也依然拥有足够的量感和质感,对于日常出街来说则完全够用了。
8、缤特力BackBeat PRO 2无线降噪耳机
对于音质的感受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玄学”问题,每个耳朵的聆听习惯也都有不同。缤特力BackBeat PRO 2是笔者用的时间比较久的一款耳机。首先,作为美国的耳机品牌,缤特力BackBeat PRO 2的调音更偏向于欧美的音乐风格,对于音乐动态的渲染很到位,高音很有穿透力,非常适合听Adele的歌,声场和张力都彰显的淋漓尽致。
其实BackBeat PRO 2更像是一款没有什么缺点的耳机,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都能够有比较好的驾驭能力,而且在开启降噪之后,对于音质的影响也比较小。总体来说,BackBeat PRO 2的音质是符合其身价的,属于实力派。
主观音质评分:
横评总结:最值得选降噪耳机
评分总结:
作为此次横评突出的重点,降噪效果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其次则是音质方面,通过本人、同事、耳机发烧友的试听体验,下面就来具体聊聊我们对各款降噪耳机的总体评价,首先还是先来看看各款耳机的具体得分吧。
通过详细的评分,个人认为其得分是足够反映这几款耳机综合性能的,也与笔者心中的排名基本一致。我们最终有两款耳机的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上,而这也是笔者比较推荐的两款产品;有三款耳机的评分在70分以上,这几款耳机都存在一些相对不足的地方;有两款耳机的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上,另外还有一款在60分一下,这几款耳机笔者则并不推荐大家购买,因为这几款耳机的短板比较明显,尤其在降噪方面,与前面几款存在不小的差距。
八款无线降噪耳机优缺点汇总:
索尼MDR-1000X无线降噪耳机(推荐)
优点:降噪效果出色、音质出众、外观时尚
不足:佩戴略沉,皮质外壳不易保护
BOSE QC 35无线降噪耳机(推荐)
优点:降噪效果最强、佩戴舒适、操控便捷
不足:延展功能少、默认开启降噪
FIIL Diva Pro主动降噪耳机(推荐)
优点:降噪效果佳、延展功能丰富、唯一支持语和本地播放的耳机、高性价比
不足:佩戴舒适度有待提升
B&O H9主动降噪耳机
优点:轻奢外观设计、音质不错、可拆卸电池
不足:降噪效果一般,价格偏高
Beats Studio Wireless 无线降噪耳机
优点:时尚潮流风格、适合出街搭配
不足:外观整体塑料较强、降噪效果不理想、音质与价位不符
森海塞尔PXC 550 无线降噪耳机
优点:降噪效果佳、便捷触控操作、音质不错
不足:外观设计不够时尚、整体质感略差
Libratone Q ADAPT主动降噪耳机
优点:外观小巧便携、等级降噪调节
不足:佩戴舒适度差、音质相对略差
缤特力BackBeat Pro 2 SE蓝牙耳机
优点:音质不错、操作方便、
不足:降噪效果差、佩戴舒适度有待提升
横评总结:
仅从降噪效果来看,Bose和索尼无疑是最好的两款,两者降噪的效果都非常出色,能够在戴上耳机的一刻,立刻将周围的噪音隔绝开来,即使在不播放轻音乐的情况下,对于高频和低频的降噪效果都十分突出,而且两款耳机的降噪效果差距非常小,就连泡泡的资深编辑也认为,两者降噪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如果一定要论资排辈的话,BOSE 对于人声的消减会稍微强一些,其他方面确实没有明显的差距。
Bose与索尼在音质方面完全是两种风格,BOSE更多的是给人一种非常通透的感觉,人声与背景音的解析十分给力,而索尼MDR-1000X的音质属于比较自然的一类,声音非常立体,可以说两款耳机在音质上各有优势,无法具体来做出比较。个人认为两款耳机的最大的差异是来自于功能方面,索尼MDR-1000X在加入了触摸操控、环境音调节、摘下即停等功能之后,能够满足更多场景的需求,符合年轻化的消费趋势,而BOSE QC35则相对老派,更适合那些只寻求单一降噪功能的商务人士。
其次,B&O、森海塞尔、Beats 的降噪效果也不错,对于空调、风扇的机械噪音的降噪效果比较明显,不过与上面两款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差距就在于对高频声音的降噪效果不够理想,在地铁上这样的嘈杂环境下感觉尤为明显,还是能够听见周围人说话的声音,不过并不能听清楚具体的内容,而地铁上报站的通知是可以听清楚的,并不需要摘下耳机。在这三款耳机中,Beats是笔者最不推荐的一款,个人认为这款耳机在音质和做工方面均不能达到同等价位耳机的水平。
其余的三款耳机中,FILL的降噪效果应该是最好的,虽然是压耳式的设计,不过降噪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缺点则是压耳式降噪耳机在消减噪音时过于依赖主动降噪,对于佩戴的角度的要求比较高,很容易造成漏音的情况,不太适合在户外情况下使用,另外也会影响佩戴的舒适度。同样,小鸟耳机也采用了压耳式的设计,降噪容易受佩戴方式的影响,同时它的降噪效果也比FILL要弱一下。BackBeat PRO 2的主动降噪效果偏弱,对于低频和高频的降噪效果不太明显,开启降噪和关闭关闭降噪的差异相对比较小,比较适合在并不太嘈杂的室内使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航空插头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