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发展历程多年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华西村发展原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华西村发展原因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学习推广华西村新经验,重点要学习好华西村新经验的精神实质,杨卫泽提出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学习华西村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精神状态,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第二,要学习华西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做法,全力打造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  第三,要学习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举措,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城市化  第四,要学习华西村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大力度建设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  第五,学习华西村加强党的建设的做法经验,全力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  新华报业网讯 华西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是科学发展的典型。昨日,我市召开学习华西村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学习华西村新经验,推动全省科学发展上新水平的决定》,要求全市上下通过带头学习、率先借鉴、全面推广华西村新经验,加快推动无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上新水平,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前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主持座谈会,吴仁宝老书记介绍了华西村发展新经验,市领导姚建华、王立人、朱民阳、蒋洪亮、许刚、陈金虎参加座谈会。  华西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高远追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本村实际出发,不断拓展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座谈会上,吴仁宝老书记作了《科学发展真心为民》的汇报,介绍了华西村的新经验和新目标。华西村坚持发展,转型增效,在新兴产业上,形成了“客流、物流、融流”“三流”并举的局面;同时,华西村坚持为民,致富百姓。杨卫泽充分肯定了吴仁宝老书记、华西村党委领导班子与华西村干部群众永不满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认为华西村不但不断创造新经验,而且不断提出新目标。在华西村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华西村的发展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符合华西村的实际,符合华西村人民的意愿,是让华西村人民得实惠的宏伟而务实的目标。  杨卫泽认为,此次学习华西新经验与以往不同,从乡村基层干部学吴仁宝、乡村学华西,到这次学习华西村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全面经验,是对华西村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学习推广华西村新经验,重点要学习好华西村新经验的精神实质,杨卫泽提出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学习华西村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精神状态,为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精神状态是全市上下首先要学习推广的最为宝贵的精神,也是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最强大的思想动力。  第二,要学习华西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做法,全力打造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全市要学习华西村“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的发展观和“锐意创新光荣,保守僵化可耻”的创新观,在产业优化升级上求突破,通过科技创新创业提高竞争力,同时在人才特区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上求突破,大力培育高层次人才。  第三,要学习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举措,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城市化。华西村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举措和成效对无锡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城市化有着重大的示范意义和推动作用。全市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五个一体化,全面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第四,要学习华西村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大力度建设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全市各地区要学习华西村统筹协调发展的经验,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把寓强于富、普惠市民作为根本的目标取向,更加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大力度推进幸福市县区建设,更加注重人的素质的提升。大力促进居民增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强化公共安全。  第五,学习华西村加强党的建设的做法经验,全力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华西村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学习吸取华西村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做法经验,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为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和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具有无锡特色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之路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了在全省带头学习、率先借鉴、全面推广华西村新经验,市委市政府将在近期作出有关决定,并成立相关工作推进小组。(记者王琴)
  《科学发展 真心为民》(吴仁宝)
在全国上下掀起“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双学”(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华西村新经验、推动全省科学发展上新水平”活动,使我们全体华西人再次受到鼓舞和鞭策。围绕全省“学华西”活动,我们村党委对全村干群响亮提出:全省学华西,华西怎么办?华西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做到“两个坚持”:坚持发展,坚持为民。  第一,坚持发展,转型增效。华西的各方面形势,还是我经常讲的那句老话:既不大好,又不小好,一年更比一年好,“四大建设”全面好。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这五年期间,也就是年,华西共完成营业收入2296.2亿元,上缴税费36.7亿元,可用资金132.8亿元;比“十五”分别增长了186.7%、182.7%、212.8%。面对这样的业绩,我们深深感到:华西“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关键得益于“两靠”:一靠中央的方针政策,各级根据实际深入贯彻,以及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二靠全村干群努力发扬“华西精神”,认真学习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五年来,我们全面落实了“旅游唱好戏,工贸创好利,农建保好底,平安靠内需,建设大华西”这五句话,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通过自身的转型实践,已经实现了“厚转薄、普转特、窄转宽、粗转细、地升空、小钢厂关停转万人餐厅、传统转新兴”。我们认为,有些企业早关比晚关好。像我们在五年前关了化工厂,近两年又关了小钢厂。事实证明,这样的转型升级,确实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新兴产业这一块,着重体现为“三流”,也就是“客流、物流、融流”。  一是“客流”。如今,华西年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超2亿元,连续10多年名列“全国百强旅行社”前10位。目前,华西已吸引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前来参观旅游、考察访问。今年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台湾人到华西来。昨天来了5批,今天来了6批。以色列、西班牙、墨西哥等海外媒体纷纷到华西采访。根据这样的形势,华西今年的海外游客接待量将超10万人次。我们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客流”,关键是有一大批特色景点。既有天下第一的金塔、塔群、钟王、牛王、鼓王、龙王,也有天下第一的千米巨龙、万米长廊、农民小区、龙东湖社区,还有天下村级第一的喷泉、体检中心、营养配餐中心,以及“美国白宫”、“法国凯旋门”、“德国天文台”和“孔庙”、“孟庙”、缆车、隧道、“长城”、“天安  门”等特色景点。特别是今年,我们又新添了“两大亮点”:一是从美国麦道公司、法国欧直公司购买了2架直升机,将在国庆节前投入运行。到时,游客既可以“空中看华西”,又可以“南看苏锡常,北看南泰扬”。二是空中新农村大楼,高度为328米,名列世界第15位。大楼的美,至少世界第二位,争取第一位。游客们都表示:“到华西有得看、有得学,看不够、学不够!”  二是“物流”。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商贸物流业发展之路,形成了“陆上有仓储,江边有码头,远洋有巨轮”。像“棉花仓储”,今年已达80万吨,明年可达100万吨,将成为国家储备棉仓库。像“化工码头”,在江阴长江边上有2座泊位,主要做化工产品的仓储和中转,共有89个储罐,共计30万立方米,可装卸50余种液体化工产品。像“煤炭贸易”,与国内三大集团签订了2900万吨的供货协议,并与重庆市政府和重庆东银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已在新疆取得焦煤的开采权,全力打造疆煤外运的中转枢纽,打通从新疆到重庆,再沿江东下至江、浙、沪的物流通道。另外,从2008年开始,我们拓展了海洋运输业,成立了“江苏华西远洋船舶公司”和“江苏华西村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华西海运”和“华西海工”品牌。在“海运”上,现已拥有5艘远洋运输散货船,总载重量达45万吨,年运输能力超300万吨,航线分布巴西、南非、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同时,我们还正在与中海工业、扬子江船厂洽谈新购6条船的计划。到明年底,总载重量要达到100万吨,年运输量达到500万吨。到“十二五”规划末,要实现千万吨级的运输能力。在“海工”上,作为悬挂中国五星红旗的我国最大规模的4500吨全回转无限航区起重船已经全面开建,吊机由上海振华制造、船体由靖江东方重工制造,计划明年9月份竣工投用。我们还配套了900吨全回转起重支持船、300米水深多功能挖沟船、5000匹全回转三用工作船、20000吨自航重件调载驳的重量级海工船队,基本具备近海300米水深以内大型桥梁运输、安装、施工;海洋石油平台运输、安装、维护、拆卸的整套工程能力,并逐步由国内走向国外,近海走向深海。这个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到明年全部完成。我们已拥有“华西村”牌、“仁宝”牌、“金塔”牌等多个商标。其中,“华西村”牌商标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早在1997年,我们就在国内注册了45件“华西村”商标。2005年又在韩国、沙特、泰国、越南、菲律宾、阿联酋、西班牙、意大利等9个国家申请注册了“华西村”商标。  三是“融流”。从2005年开始,华西先后成立了2家投资担保公司和1家典当公司。同时,注重引进和培养自己的金融人才队伍,积累经验,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已在常州、江阴、西藏设立了分部,并适时在沪宁线拓展网点。去年10月,我们又成立了集团财务公司,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我们还成立了咨询公司,集聚华西的财务和金融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现在,华西已经投资参股6家银行、2家证券公司,还拥有“璞石”私募基金和创投公司,并参股了近10家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展了PE和VC项目投资。明年,我们的“五融”(企业参股、对外投资、诚信典当、村镇银行、财务公司)要实现效益5个亿。我们还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江苏南北经济合作”,在徐州沛县已成功建设了10万吨高精铝箔项目,合作开发了“华西&格兰春天”房地产项目。至今为止,我们总共在无锡市区及新区注册成立了6家公司,总注册资本4.1亿元,总投入为17.7亿元,其中的一家投资公司,今年交税就要超亿元。另外,由华西控股的东宝公司,在本月初通过竞拍取得南长区原叶片厂用地,面积72927.9平方米,土地出让款8.5亿元,首付50%已于8月6日付清。我们在重庆的总投资现已达10多亿,其中与渝惠食品集团合作成立的重庆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占地面积5000亩,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500亿元,目标是将该一级批发市场建设成为“西部最大、贯通长江”的现代化综合食品物流基地。我们的“金融”这一块,有望在江苏民营企业中做得最大。另外,我们在转型、升级好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的同时,还向建筑、网络等新兴行业拓展。像网络科技,开始进军互联网娱乐、物联网应用、移动数字阅读等行业,准备与广州金蟾软件(易博士)合作,在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全国第一个数字出版研究院,建立一个百亿级的数字出版基地。  第二,坚持为民,致富百姓。多年来,华西一直坚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认为,经济发展了,就是要为民。作为华西来说,我们的发展成果,既惠及到了本村人,也让周边地区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共享。从2001年6月开始,我们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先后将周边20个村纳入大华西共同发展,现已得到了群众和实践的检验。据统计,小华西已为大华西支出10.47亿元,包括直接发放给村民的粮食补贴,为大华西7752位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各村的环保卫生、道路维修、计划生育开支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建了一所“公办民助”的实验学校,学校用地300多亩,投资1.3亿。大华西老百姓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三守促勤劳,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华西对周边村实施的“一分五统”,不仅领导肯定、专家研究,而且媒体宣传、外界学习。像从2006年开始,我们开展的“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活动以来,全国各地已有近20万名基层干部到华西来“互学交流”。“一分五统”这些年来,因为有了“小华西建设大华西”,使周边村实现了“八大变”,也就是“地变平、天变蓝、河变清、路变宽、桥变多、房变高、村变新、人变灵”。这当中,最为突出的有“两变”:一是厂房变,二是村庄变。9年多来,大华西共新建住房116.75万平方米。其中,1-13村有3611户村民住上了C式别墅和公寓房。在“一分五统”时,大华西村流转给华西的基本农田有30989亩,9年多来用于企业用地、新村建设共4536.93亩,其中有2670.98亩是上级有关部门批给的新增用地指标,还有的是老厂房、老房基拆掉后,增加的土地存量指标共1866.25亩。像一村(原华明村),有8个工厂、1个窑场,还有5个小自然村,全部拆掉后就多了679亩。现在,大华西还有基本农田28319亩。还有,我们一直坚持“建筑向空中发展,多借天、少占地”,像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大楼”,所节约的土地就等于我们半个小华西村。我们计划在5年当中,中康桥北面的厂基本上都要迁移。总的来说,华西确实达到了我所总结的“两句话”: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从“地”来说,形成了“三气”:增财气、造氧气、添福气;从“人”来说,也形成了“三气”:立志气、创和气、扬正气。  一是财气。目前,大华西的面积有35平方公里,今年要争取实现可用资金35亿,1平方公里就是1个亿。今年1-8月,华西能完成可用资金23亿元,这也为今年完成35亿和明年实现50亿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氧气。“一分五统”后,我们为大华西种植意杨、香樟、雪松等树木超过180万棵,种植面积13455亩,人均绿化面积267平方米。如果每棵都要点一点,确实也难以点清,但总的要超2000万棵,每天可消耗897吨二氧化碳,产生655吨氧气,成为了一个天然氧吧,形成了“道路两旁种园艺,又好又美不见泥;白天只见高楼不见村,晚上只见高楼霓虹灯”。  三是福气。华西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使美丽“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赛苏杭,幸福“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胜天堂。四是志气。华西能由小到大、由穷到富、由弱到强,靠的就是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干劲和志气。  五是和气。几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和为贵”、“和气生财”,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和谐”思想,达到了“人心所向,一呼就应,社会和谐”。像华西对周边村“一分五统”9年多来,大华西人的各方面素质都在不断提高。  六是正气。有了浩然正气,就没有乌烟瘴气,就没有阴阳怪气,更没有歪风邪气。过去讲“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现在是“依法走遍天下,违法寸步难行”。几十年来,华西一贯做到夸不喜、骂不气,凶不怕、善不欺。如今,我们华西人讲原则、讲正气蔚然成风,特别是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时,都能主动地去批评、抵制。华西的“六爱”教育,也就是“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深入人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目标是方向,精神是力量。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尾之年;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夺取“十二五”的新发展,就要认真落实好“三个三”:  第一个“三”,也就是“三个八”:一是职工的工资提高8%;二是村民的生活福利提高8%;三是5年保证实现可用资金250亿,争取280亿。对于“十二五”规划的具体内容,我们准备在今年10月份,也就是举办“全国第十届‘村长’论坛”以后再对外发布。届时,我们还要为海工、金融等多个新项目举行启动仪式。最近,我们准备到“苏、锡、常”进行一次学习、考察。这次学习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合作搞旅游,特别是要为开辟空中旅游做好航线的考察和选定等工作。  第二个“三”,也就是“三制”:体制、机制、班子。对于新的5年目标,华西到底能不能实现?我认为,这个目标还是留有余地的。因为,我们有特色的“三制”作保证。从“体制”来说,华西的体制,既有“一村两制”,又有“村企分开”,还有“一分五统”。像“一村两制”,也就是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允许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像“村企分开”(村归村,企业归企业),对企业员工来说,没有内外之分,充分调动积极性。从“机制”来说,华西的机制,既有激励,又有约束,促进村级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达到共同富裕。从“班子”来说,我们华西的班子,是一个强班子、硬班子,不仅有组织能力、发展能力和控制能力,而且经得起各种锻炼和考验,具有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目前,村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50个党支部、187个党小组,共有1800多名党员,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岁。实际上,我们的班子都能搞经营,而且都能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像我们新书记,他担任书记7年多来,进一步加快了华西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此得到了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一致公认。  几十年来,我们一贯坚持“二八开”、“一三三三”的分配机制,“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  参股”。这里所讲的奖金“二八开”,实际80%叫“预奖股”,也就是“送股”,它不等同于简单的私有资本,只能参股分红。只要你不违反相关规定,这个股份是可以一直持有的。根据这样一个原则,我们华西的现金是控制的。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说,华西拿不到现金,只有拿“硬牌牌”(入股凭证)。我看,这个话不错,华西人拿的现金,和社会上一般的比,同公务员比,不差多少。当然,同多的比是少了。作为周边村干部,一年的工资、奖金最多的也只有30万。就是30万,这当中也是“二八开”,20%是现金。我们华西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搞公有,也要搞私有,达到公也有,私也有,实现公私“双富有”!  第三个“三”,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中心村人的素质,二是提升全体职工的素质,三是要让周边村多数初级阶段的人向中级阶段提升。我国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作为我们华西,既要不忘“远亲”,也要不忘“近邻”;既要帮带好“近邻”,又要关心好“远亲”。我们对周边村,还将给予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帮助。像“近”的,我们周边13个村总的来说都很好;像“远”的,我们在河北唐山投资的“北钢”,总投资近18亿元。从投资开始到现在,我们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当地群众的关系,都处得非常和谐,没有哪个讲不好的。地方政府还经常关心“北钢”,问长问短,并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扩大。我们今后在外地还要结交一些“远亲”。今后5年,我们要把“一分五统”进一步深化改革,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宜统则统,统分结合,让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调动好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现在看来,周边村最大的提升,就是干部素质的提升,促使他们在工作上,能够适应初级阶段的方法和形式。作为我们总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的中心村,要建成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华西城”。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借天增地空中新农村,农民生活质量胜伦敦;低碳绿色环保多节约,华西诚信平安胜纽约。  (注:本文为吴仁宝同志日在学习华西村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相关阅读:华西村的发展历程
10:41:35 阅读14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华西村的发展历程
华西村原来的面积是0.96平方公里。在这块土地上,“老书记”吴仁宝苦心经营数十年,如今已扩展到30平方公里。2007年,华西村总资产超过160亿元,上缴利税8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本人也由此成为众人眼中的不老传奇。
如果说当代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巨变是一个尚在延续的“大故事”,那么江阴的华西村就是其间最精彩的篇章。人们惊叹这个苏南小村庄所取得的非凡经济成就,更费解于数十年潮起潮落中,华西村何以能屹立潮头“红旗”不倒。
传统与现代组合的乡村
4月上旬的一天,华西村民族宫大会堂坐了不少戴着旅行社红帽子的游客,人们相互谈笑。10点半,吴仁宝准时拉开主席台的侧门,会场一下就安静了。老人不紧不慢地走至主席台中央,双手抱拳、一脸谦和地向台下人致意。身旁的女孩致欢迎词:欢迎来自山西、湖北、浙江等地的考察团、欢迎某某旅行社,一刻钟前刚刚采访完吴仁宝的记者也在被欢迎之列。
吴仁宝浓郁的江阴乡音虽然难懂,但感觉颇为悦耳。每当他一句话最后一个字尚未落音,旁边那女孩翻译的普通话便立刻响起。吴仁宝说得慷慨激昂、精彩生动,女孩翻译得一板一眼,神情始终不变。这一老一少的搭配本身成为看点,过去4年多以来,只要吴仁宝在家,每天上午10点半,两人总会出现在这里。
出了大会堂你能看见华西村标志性建筑——金塔。站在塔顶眺望,能看见南边成排的欧美别墅群,它们属于普通的华西村民。
种种反差很大的事物在这里杂糅在一起,正如你在华西村北参观完漫野舒心的油菜花后,在村南你也能匆忙调适心情,去参观现代化的工厂车间和令人紧张的流水线。
开着高档车的华西村民稳重、待人和气。但在村中主干道中央,他们却摆上了成排高大威猛的石狮,狮队有数百米之长,人走在其旁,能感到咄咄逼人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华西的龙,龙头位于金塔附近,巨龙“昂首挺胸”,张开的大嘴里,据说能放几张八仙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狮子,象征着权威、力量和无所不能。这种乡土的传统和洋派的建筑、欧美别墅等组合在一起,构筑出开放时代的一个中国乡村的特别情境,人们行走在其间,对三十年来的变化常有恍如隔世之感。
唯实不唯上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最西边。华西人说,“穷够了”就是他们的历史。年纪大的人回忆,1961年刚建村时,他们是有名的贫困村、讨饭村。
吴仁宝是华西村的第一任村支书,彼时的吴仁宝给群众留下的印象是“人很精明”,再无其他。让吴仁宝开始“思变”源于一篇报道:日《人民日报》发表《大寨之路》。报道对吴仁宝触动很大,他捏着这份报纸在群众大会上朗读。陈永贵成为他的“偶像”,从陈的身上,这位36岁的村支书看到了华西村的未来。
吴仁宝带领群众向华西村的自然环境开战,平整散落分布的1300多块田地、调整40多条河沟等等,都是“硬功夫”。看见华西村不要命的干劲,周边村给华西村的外号也改变了,由“吹牛大队”变成“做煞大队”(江阴土话,意思是干活干得太苦)。
& 华西村很快成为全国学大寨的典型,“你看吴仁宝捋着胳膊,赤着脚,手上的老茧有铜钱厚。”
就在当年,吴仁宝抽调了20人,在村里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当时可千万不能让外面知道,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呢。”吴仁宝的大儿子吴协东说,“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同志走了,我们转身也进了工厂。”
这是华西村的第一次转身,因为人多地少,在农业上用尽全力的吴仁宝没有看到前途,为了安排多余的劳动力以及“想富之心”,吴仁宝开始新的尝试。正是这个隐姓埋名的小五金厂,为华西村完成了百万利润,200多户社员全部住进新盖的瓦房。
1978年,华西村盖起了塑料纺织厂。80年代当分田到户、土地承包流行时,吴仁宝冒了句“领会中央政策,闷声发大财”,没有分田到户继续他的集体经济“副业”。
真正让华西村完成原始积累是在1992年。3月1日凌晨3点钟,即小平南巡讲话公布的第二天,吴仁宝紧急召集党委开会,下达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借钱吃足”(钱借得越多越好、原材料吃得越多越好)。吴仁宝的四儿子、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吴协恩回忆,父亲判断中国经济将面临新一轮的大发展,因此华西村要集中所有血本,奋力抢占市场。
吴仁宝的“豪赌”大获全胜,3月11日,小平讲话正式传达后,全国掀起经济建设的高潮,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一吨6000多元的铝锭,3个月就翻到了三倍,涨到了1.8万多元,华西村从中获利可想而知。外界盛传“吴仁宝开了一个会,赚了一个亿”。
1999年华西村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首创“村庄上市”的先例。2007年,华西村总资产超过1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8亿元。随后,周围20个村相继并入华西,如今,“大华西村”的版图已扩展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万多人,“天下第一村”名副其实。
人贵有自知之明
多半时候,吴协恩称呼父亲为“老书记”,这让记者略感意外,吴仁宝的政治魅力似已超乎亲情之上。
上世纪60年代,吴仁宝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其后是科学种田典型、乡镇企业典型、扶贫先进典型、精神文明建设典型以及最近的解放思想典型,尽管只上过几天私塾,但吴仁宝却能精准拿捏时代,屡屡先人一步。
& 如此背景之下,吴仁宝几十年政治生涯中的几次“波折”,反倒加重了他的神奇。
吴仁宝的“第一落”是“文革”期间,他被挂着黑板批斗。二儿子吴协德被一伙造反派揪住打得鼻青脸肿回到家中,吴仁宝气得出门就要找造反派算账,但被妻子拉住。“父亲哭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唯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吴协德回忆说。
其后,好强的吴仁宝仕途顺利,担任过江阴县县委书记,为打造成“学大寨先进县”,强力推行“三三制”:1/3干部下基层,1/3干部去调研,机关仅留1/3,结果1980年落选县党代表,不多时吴仁宝从县委书记任上退下,上级组织调他到苏州地区任农工部部长,但他却请求组织让他回到华西村。
对于自己的政治经历,吴仁宝概括为4个字:上世纪50年代“听”、60年代“顶”、70年代“拼”,到80年代才“醒”。
“第三落”看似有点牵强:吴仁宝在连任第六、七、八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第九届却意外落选。通过旁人的描述中看得出,三次波折对吴仁宝冲击不小,精明睿智的吴仁宝从中吸收更多,以致其后当各个时期的“典型”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时,唯独他这面红旗久久屹立。
在华西村停放的若干高级轿车中,一辆赭色的老式卡迪拉克引人注目,那是20多年前禹作敏送给吴仁宝的礼物。1985年10月,吴仁宝慕名到大邱庄考察,两人一见如故,吴仁宝低调谦虚,和飞扬跋扈的禹作敏相比,如同一名本分的学生。两人曾有这样的聊天:“我们要头脑清醒,要有自知之明,摆正自己的位置,敢于革自己的命,一步一步向现代企业家转变。”吴仁宝说着拉了拉禹作敏的手:“这些话也是对我自己说的,我们共勉吧!”
日,吴仁宝急流勇退,将担子交给儿子吴协恩。吴仁宝表示,他应该乘当下脑子还不算太糊涂的时候退,等到脑子不太清爽了,可能会说错话,也可能会影响华西。
不跟风不盲从
退下后,吴仁宝远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村民提到“老书记”,多的是敬重和感激。围绕老书记有颇多传奇:比如捐出5000万的巨奖、比如老两口的住处仍是70年代建造的简陋楼房、比如有一斤酒量但从不在酒桌上表现,甚至于老人不喜欢坐飞机,去北京等地都甘愿开车长途颠簸等等。
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吴仁宝几十年坚持的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每天晚上,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是两个没人敢打扰的时段。”吴仁宝借由这样的方式把握中国的时代脉搏。
吴仁宝有句口头禅:做人一定要活络。1978年,建设塑料纺织厂时,有人提及偷偷建五金厂时的窝囊,要求把工厂建得宽敞气派,吴仁宝的回答是:“量力而行,不讲排场,等经济效益上去了,一切再商量。”
小时候,吴仁宝喜欢听苏州评弹,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断,常被吴仁宝信手拈来。这让他和知识不高的村民沟通时,多了一个直接有效的渠道。他教育华西村干部和村民的素材,多取自流传于民间的话本故事。顺理成章地,像“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不听群众话”这样顺口溜式的吴仁宝语录,村民们自然也就很容易理解。
记者给吴仁宝提了两个问题:过往的几十年里,他曾遭遇最难的事情是什么?另一个是和年轻时相比,如今的吴仁宝有何不同。两个问题各有所指,吴仁宝的回答亦相当之精彩。
对于第一个问题,老人说千难万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难;对于第二个问题,老人的回答是:现在比过去更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一席话完,一个睿智的农民政治家形象在脑中一下子活脱起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对华西村也一直十分关注,华西村“天下第一村”的名号正是出自他70年代对华西村的调查报告。对于华西村何以红旗不倒,他的思考是吴仁宝领导下的华西村,不跟风、不盲从,一直坚持了经济建设的主线。
吴协恩对父亲的总结也是如此,这位华西村现任掌门一如其父的低调,他热情地接待各路访客,并自信地介绍:“华西现在发展更好!”
——本文来自闽南地区最大的情感生活交流社区——闽南情感社区『mnqg.net』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西村的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