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择业,大家将来去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院

扬州部分养老院 为何居住率仅五成?_扬州时报
第B01版:老年周刊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老龄人口增多,养老市场该是潜力无限
扬州部分养老院 为何居住率仅五成?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08.7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59%。然而,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有着如此巨大需求的养老市场,“生意”却并不那么好做,有的养老院出现了关门现象,一些养老院的居住率仅达五成左右,这是为何?&&&&老人情愿租房请保姆&&&&不肯住养老院&&&&冯先生在扬州一家事业单位上班,这些天,冯先生和两个妹妹为父亲租房一事忙得团团转,房子租大了父亲不肯,怕浪费钱,房子租小了他们又怕父亲住得不舒服。冯先生说,父亲今年82岁了,这些年,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早些年母亲刚去世那会儿,父亲是在三个子女家轮流生活的。然而,冯大爷看着孩子们白天忙工作,晚上又得照应老小,心里不是滋味,于是,他提出租套房子单独过,请个保姆照顾自己。然而,姊妹三人商量后,提出让父亲去大型的养老院生活,冯大爷当场拍桌子反对。冯大爷表示,孩子们想把自己往外赶,住养老院丢家里人的脸,“我不习惯去养老院,再说外面人会怎么议论啊。”&&&&问题&&&&养老院看似很美&&&&但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送父母去养老院也是迫不得已。”今年49岁的秦女士介绍说,她自己在外企上班,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丈夫在南京工作,夫妻二人都没什么时间照顾父母。秦女士直言,扬州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一些小区周围的养老院普遍条件都很一般。她告诉记者,之所以把父母送去价格较高的民办养老院,也是看中这家养老院服务周到,开展的活动多,入住的老年人多,大家也能做个伴,“现在好点的养老院每月开销都在5000元以上,但是为了父母晚年生活舒适,我情愿多花钱。”&&&&市民冯先生表示,他最近走访了几家养老院,发现这些养老院的入住率都很低,有的小型养老院入住率还不足五成。冯先生认为,这或许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大部分人还是想自己养着父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市民普遍认为,现在普通养老院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这里说的需求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譬如治疗养护等等,还有许多人性化环境方面的,比如精神方面的需求,一般养老院很难满足。所以很多时候,老人们聊天时甚至会把子女一周、一月看自己几次作为炫耀的内容之一。&&&&调查&&&&养老院现冰火两重天,有些入住率不足五成&&&&这几年,居家养老的方式在我市被广泛推广。不少市民认为,这就是在社区里建个“托老所”,老人们通过社区里集中建立的食堂、医疗设施、娱乐设施,在一起安度晚年,“放学”了就各自回家。对于那些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则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来解决问题。&&&&扬州一家民办养老院的负责人表示,在业内人士看来,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其实不存在养老问题,存在养老问题的是那些半自理或者需要全护的老年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直言,现在大家看到的居家养老更像是老年活动室,现在发展到可以提供午餐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养老院的入住率还不足五成。这些养老院的负责人很无奈地表示,如今老年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像精神慰藉、医疗等方面的照料需求,他们还达不到。一些老年人和子女到养老院看了之后,表示不太满意,就离开了。&&&&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社会养老,物质方面的需求真到了半自理、全护的阶段反而不会有太多要求,这时候反倒是精神、医疗方面的需求更多。这一点在目前的养老体系和人力架构下,很难去满足。&&&&&破解&&&&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引导养老服务业走向市场化&&&&从全市各地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看,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能提供给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还不多,服务质量还不高,与老年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此外,一些养老服务员的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高,且人员流失很大。专家表示,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要更多地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培训。&&&&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多为社区组织建设、运营和管理,由于社区人少事多,且缺少相关的保障经费,造成运营难以为继。一些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和民营机构虽有参加的意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特别是缺少政府购买服务或服务外包的配套政策,导致养老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局面还未打开。专家指出,这些都是养老服务业急需要破解的难题。未来几年,我市相关部门会研究对策,出台方案,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编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记者&黄静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归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 苏ICP备号 |   |  |  |  | 
| 广告服务 |查看: 28568|回复: 60
新政策出台后,自主择业的工资发到死还是发到退休年龄?
阅读权限30
看到近期发了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我想请教大家个问题两个问题&&:一是现行政策下,自主择业的工资发到什么时候,入土还是达到退休年龄?二是新政策出台后,自主择业的工资发到什么时候?是发到入土,并且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同时享受养老金和自主择业的工资,还是达到退休年龄即停发,改发养老金?& & 一直很疑惑,请大家帮帮忙。。。。
这种问题,真正自主的不用回答
以前自主的要发到见马克思,以后谁也不清楚.
你真是一个好人!
草,这破事还用问吗?你就安心吧。你就去见.
阅读权限100
有人说草啊草的,可以理解,我想他们也是压不住火气。因为这个问题一般来说精神病院的人才会提出。
你讲的太对了,楼猪应该不是自主人&
{:1_318:}{:1_328:}&
阅读权限85
楼猪政策水平高,实在是高,高得不得了,了不得。
阅读权限100
草,这破事还用问吗?你就安心吧。你就去见了马克思,也照样会发你二十个月以上的原工资
阅读权限30
老王爷123 发表于
14:138 i2 i5 R6 M2 h( D8 W- m* w
草,这破事还用问吗?你就安心吧。你就去见了马克思,也照样会发你二十个月以上的原工资* k& Y- W" F2 T&&y' I$ M
不懂啊,所以才问。 可以说明白点吗?PS:别老草啊草的,对身体不好
阅读权限85
按照我的理解是发到死,如果将来有新的政策到60岁要改,也只能改得更好。
要改可能改成牛吃肉&
阅读权限100
郑重告诉你,退役金按现在的政策,60岁以后也会跟现役的往多调,给你发到去见上帝。
阅读权限90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 && &&&
造谣虽不上税,但造成影响会有刑事责任的!&
又是个脑震荡的&
有是个脑震荡者&
阅读权限60
一直到你不能要了为止,呵呵
阅读权限100
强烈建议不要发表不是老自的二逼货每天发这无聊的帖子
这厮确实是个二逼货&
言之有理!
阅读权限110
重温3号文件吧& && && && && && &
阅读权限90
应该说发到你入土为安。& &&&
阅读权限65
新政还没出来呢& && && && && && &
阅读权限70
萌萌哒& && && && && && && && && && && && &
阅读权限11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阅读权限90
+ \& [1 z&&@& Y
按照我的理解是发到死,如果将来有新的政策到60岁要改,也只能改得更好。
阅读权限85
说不好听点,退役金就是养老金。
阅读权限65
文件早就规定,是发到入土,这个问题,怎么还在问呢,有什么好纠结的,多学习下文件好不,你选择自主的时候,通道不知道有这些文件规定,如不知道有的话,真不知道你是怎么选择自主的
阅读权限110
强烈建议不要发表不是老自的二逼货每天发这无聊的帖子
阅读权限90
温重3号文件,楼主是头猪?请不要在自主择业版面瞎搅局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务的老人&在居家养老方式中,完全家庭赡养占60%,&&&子,陪老人活动&和老人相处不容易,特别是开始期间,老人不信任&如做饭不爱吃,嫌饭不烂&糊,菜不烂糊,或者面条下多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连市沙河口区居家养老院评估与发展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办养老院,鸡肋还是机会(民生三问)
来源:人民网
  前不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表达了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无独有偶,法学家江平在养老院的生活也吸引了媒体注意。机构养老,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目前,中国社会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养老院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肩负着多重的责任?养老床位,究竟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事业,有没有“钱途”?本报对话多位专家,探析上述问题。  ――编 者  一问  养老院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记者:钱理群欲入住养老院引发社会关注。现在,逐渐出现了有子女老人也进养老院的趋势。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又有“以居家为基础”“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表述。那么,养老院的责任到底有多重?是非常有限吗?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老年人服务组织,主要服务对象应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老年人依靠养老机构养老的比重,据测算只有3%―4%,但这些老年人大多是失能、半失能和五保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对他们来说是刚性需求。同时需要指出,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养老的发展趋势,对于健康、低龄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是最佳选择。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家庭养老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养老模式,文化基础是儒家家族伦理观,人口基础是高生育率和低预期寿命,家庭代际结构为“正三角形”,子代不缺乏照顾长辈的家庭人力资源。现代社会,伴随低生育率和预期寿命延长,家庭代际结构变为“倒三角形”。一个年轻人养几个老人,无论经济上还是精力上都难以承受的。  2010年全国城乡老年人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1%―13%的城乡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愿意与子女同住的比例为47%。但是,伴随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专业化的机构养老必然会在养老方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钱理群夫妇选择机构养老,是理性的养老决策。“钱理群现象”给我们传递了强烈的信号:对于生活在空巢状态、部分失能或丧偶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对机构养老存在着共通性、依赖性的刚性需求。  养老社会化,是大势所趋。持续的低生育率使得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名存实亡,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需要机构养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机构养老越来越凸显支撑作用,但老人不一定有购买服务的能力,即“刚性需求”不等于“有效需求”。这提醒政府,要高度重视机构养老多模式特别是公建民营福利化养老模式的发展。  二问  养老院床位缺口存在吗  记者:常有“养老院床位缺口”的说法,如某市尚有1.7万张床位缺口。这个缺口,是照套以养老院养老为主的模式算出来的吗?如果确实有缺口,怎么补?  吴玉韶:我国养老机构床位发展指标,是根据老年人口比重来确定的,为每千名老年人30张。用老年人比重来确定养老床位指标,具有科学性。但必须指出,我国地区差异很大,各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指标。  今后,应重点进行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城区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新建城区要把养老机构作为配套设施进行建设,老旧城区要通过新建、租赁、资源整合等举措重点发展养护型养老机构。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应当以养护型为主,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村敬老院,要向农村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转型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家国:“养老院床位缺口”的说法,在我看来是个伪命题。传统的养老院模式,忽略了社会的力量与维度。必须打破“国家―家庭”二元思维,走向“国家―社会―家庭”立体思维。在公立敬老院提供最底线保障之外,让市场主体自由发展、自主选择。公立敬老院的申请入住条件应当更为严格,面向的申请群体应当更倾向于失能老龄人或五保户。  民政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努力为社会资金松绑放行。一旦社会力量涌进养老市场领域,就会在竞争中不断丰富和提高服务水平。国家需要做的,主要是在法治化、市场化大方向下,进行引导监督、依法执法。  原新:养老床位缺口的计算,没有问题。但养老床位“剩余”与“不足”为什么会并存呢?这是因为普通百姓需要的价格廉服务好的中低端养老机构供不应求,而高端养老机构和低端养老救助机构供过于求。要想实现居家为基础,必须完善社区依托。社区要能够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实际困难,如医、食、住、行、乐、学、动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  三问  政府应该怎样支持养老院  记者:老人往往倾向与子女生活、留钱给子女。投资进入养老院的社会资本,会不会犯嘀咕?政府还有没有什么支持办法?养老院毕竟不是家,那有什么办法提升老人的幸福度、刺激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姜向群: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为了弥补政府公办养老院的不足,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先后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领域,例如对民办非营利组织兴办养老院实行减免税费、床位补贴等。但是,目前的政策力度还不够。要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在贷款融资方面需要放宽条件;对企业兴办养老服务业应给予一定的盈利空间。同时,养老院自身也要提升质量,建立老年用户体验和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入住老年人的幸福感。  王家国:传统“家本位”下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有利于继续强化居家养老这一主流模式。而社会资本投办的养老院作为一种补充,是改善型养老需求者的一个新选择。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善型养老需求同样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社会不差钱,差的是优质养老服务。  对社会资本办养老院,政府不宜大包大揽,也不宜过度放任。有许多社会力量,表面上打着养老的旗号,实质上在炒地产。政府参与的最佳途径,是在法规上疏通道路,在财税上合理引导,在物质和精神上奖励先进,依法监督管理这个市场。  有一些养老机构,确实在尝试提升老人的幸福度。郑州某养老机构就规定,工作人员遇到老人时必须叫“爷爷”“奶奶”,一切服务都必须亲切,让老人有家的感觉。杭州也有机构,在探索“农家乐”型城乡互动养老模式,通过“政府搭台、民资打造、农户参营”的合股联营模式,发展“农家乐”生态养老村,全盘整合城乡资源。  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养老是一个薄利长线的产业。应当看到,养老服务业总体上属于朝阳产业。一方面,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老年人正在逐步抛弃“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未来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更追求高品质生活,消费意愿也更强。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也是对养老服务市场的利好。因此,投资养老事业的社会资本应抱有信心,具备战略眼光。  目前,政府对民间资本办养老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如在税费政策方面,对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但对一些关键问题,如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还需要创新扶持政策。  在提升老年人的用户体验方面,机构养老服务的关键在于“去机构化”。简单讲,就是要尽量淡化机构管理的模式化与机械化,让机构生活更加趋近于一般的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在服务上彰显人性化。例如,对老人们进行教学、培训,鼓励老人们发挥所长;周末、节假日送老人回家,让子女定期探望老人,双向互动;提供心理护理与治疗、临终关怀等精神层面的服务等。  链接  “9073”与“9064”  上海市政府曾在国内率先提出“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2010年,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培训中心、招待所、疗养院等转型为养老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鼓励将政府投资举办的养老机构特别是新建机构,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投标,以承包、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来运营,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下一步,要从完善投融资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强人才保障、满足用地需求等方面,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资料来源:民政部)  《 人民日报 》( 日 14 版)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查看: 3037|回复: 54
大家将来去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
阅读权限70
如何养老,是一个回避不了的话题。虽然国家放开生二胎了,可绝大多数自主人都错过了或不会再生。将来,指望下一代在我们年老时来照顾,是不现实的,他们要上班,要照顾四个老人,养两个孩子,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能够经常打个电话,偶尔来看望一下,就不错了。我们的养老,看来只有两个方式,居家,或者进养老院?有兴趣的来聊聊,大家会选择哪种方式养老。
你真是一个好人!
神马都是浮云
阅读权限75
身体好,能自理,当然居家好了。需要人照顾,只能去养老机构,估计也不会被尽心照顾,凑合着活吧。
时代在变,到时候自然有人开&
养老院?你见过几家?怕是到时一床难求吧?&
阅读权限85
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带大孙辈们后,送走老伴,然后到养老院;或者,老伴送我走后,去养老院。
养老院?你见过几家?怕是到时一床难求吧?还生活在梦里呢。&
阅读权限75
千万不要把养老院想得太美,我看这一篇报导,上面描述工作人员向老人要钱要物,不能自理的被打骂,好可怜的。
这么说,我们一孩政策的受害者注定晚年是凄惨的?&
阅读权限85
老子自己走进火葬场!——老同学名言
快死的人,不要说走,爬也恐怕没力气吧,还能自己走得进火葬场?的士都拒载你。&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70
要是走到老婆前面就不用去了!
看来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呵呵&
阅读权限110
进养老院& && && && &&&
买个机器人当二胎用,养老质量一样不差的,呵呵&
阅读权限75
闲的蛋疼吧,这也总想着
阅读权限75
很现实的话题啊。一般而言,男同志走得早一点,女同志比较长寿些,少年夫妻老来伴,指望孩子肯定是指望不上的,还是相互照应好。剩下一个的话,最好跟孩子一起住。
阅读权限70
你没子女啊,没子女现在有政策了,快弄一个
买个机器人当二胎用,养老质量一样不差的,呵呵&
阅读权限85
指望进养老院?到时一床难求啊,我是不敢做这个梦。建议国家出钱请保姆,毕竟我们是一孩政策的受害者,国家应该有所表示。
阅读权限100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能走的时候,我要过候鸟生活,不能走的时候就呆在家里种种地,应该是雇一个保姆,其他就顺其自然了,在哪里都是死,不要想太多。
你先买,好用了我再买。&
买个机器人当二胎,养老质量一样不差的,呵呵&
阅读权限85
天南地北自主人 发表于
老子自己走进火葬场!——老同学名言4 V: c# v3 @% F( L" @& r
问题是,真到那时就怕自己想去还去不了啊。。。
阅读权限110
如果花两元钱中五百万,请个护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买个机器人当二胎用,养老质量一样不差的,呵呵&
阅读权限85
王老光 发表于
16:45( M9 R" P# `- J* I
闲的蛋疼吧,这也总想着# P! r+ T: N. e- \- U& s
你现在是不会去想,我信。但你早晚会去想的。比如我快六十了,一个孩子,四个老人,她自己都忙不过来了。
阅读权限85
我估计,我会走在老伴儿前面。现在,存点小钱,给自己和老伴。
阅读权限85
你想的太遥远了,好好活在当下,享受人生。车到山前必有路,请保姆居家养老,子女孝顺就和孩子一起过,还能咋滴,多大个事儿啊。5分钟就想明白了。养老院乱糟糟的,省省吧。
吃喝拉撒都不行的时候就别给子女添麻烦了。&
阅读权限85
身体好,能自理,当然居家好了。需要人照顾,只能去养老机构,估计也不会被尽心照顾,凑合着活吧。
阅读权限140
说实在话,就中国现在的状况,还是居家养老好些。养老院,硬件设施跟不上,软件服务跟不上。有钱的,可以考虑搞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招一批服务人员、医护人员,到家庭为老人服务。
你说的事情很多社区已经开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转网自主择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