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税盾是否能够起到税盾的作用

固定资产预计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的处置中获得的残余价值。固定资产残值的财税应该怎么进行处理呢?下面的文章也行对你有所帮助:残余价值一般难以准确估计,国税发[2003]70号第二条规定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为5%,会计上靠管理层判断的,没有具体规定。新税法中没有对固定资产残值比例作出限制性规定,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固定资产净残值比例由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但要求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且一经确定不得变更。换言之,固定资产残值率变得更加自由。下面在新税法下就固定资产残值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一、会计与税法差异(一)会计与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残值率差异固定资产购入时其取得成本可以税前扣除,在后续计量期间,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提折旧后的余额,也就是税务上的账面价值。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企业估计的残值率和税法中规定的残值率不相一致。会计上与税法上规定的固定资产残值率的不同会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在折旧年限与折旧方法相同的情况下,虽然每计上折旧与税法上可抵扣的金额不同,但在处理固定资产时,这种差异消失,故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二)税法规定残值与会计估计的残值差异折旧有税盾之称,可以抵税,残值亦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作用,称为残值抵税。当固定资产处理时通常有两种情况:(1)当实际估计的残值大于税法规定的残值时,固定资产如变现出售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和营业外收入。此时所收到的银行存款中除了固定资产清理的现金外,还包含残值变现净收入“即营业外收入”,按税法规定应照章纳税。(2)当实际估计的残值小于税法规定的残值时,固定资产如变现出售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和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此时实际的净残值收入和税法规定的残值收入的差额部分即“营业外支出”可在税前扣除因而具有抵税的作用。二、新旧税法下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会计核算问题由于新旧税法关于税前扣除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时预计净残值及折旧年限的规定不一致,2008年前已购置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额时,在不违背新税法的原则下既可以沿用原政策,也可以依据新税法重新确定净残值及折旧年限。下面举例说明在新旧税法下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的会计处理。[例]某煤炭机械制造公司2006年12月购买一件设备,购入价为7500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上确定4%的净残值、折旧年限3年,2008年前税法规定的净残值为5%,折旧年限5年,2008年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后,税法允许净残值为1%,折旧年限为4年该公司根据新法规定,在2008年将折旧年限调整为4年。(1)企业的会计处理计算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每个月计提的折旧额:75-75&4%=72(万元)72&(12&3)-2(万元)借:管理费用2贷:计折旧22007年至2009年每年计提折旧2&12=24(万元)(2)纳税申报处理2007年度税前扣除折旧额的纳税处理计算税前每月可扣除的折旧额:75-75&5%=71.25(万元)7l 25&(12&5)=1.1875(万元)2007年可在税前扣除的折旧额:1..25(万元)2007年度纳税调增:24-14.25=9.75(万元)2008年度至2011年度税前扣除折旧额的纳税处理第一种方式:可以继续沿用2008年以前的旧政策2008年度至2009年度每年纳税调增:24-14.25=9.75(万元)2010年度至2011年度每年纳税调减:14.25万元。第二种方式:按照新税法重新计算折旧额重新计算年度折旧额75-75&1%=74.25(万元)74.25―14.25=60(万元)60&(4-1)=20(万元)重新计算后,该企业可以在2008年至2010年剩余3年内每年税前扣除折旧20万元。2008年度至2010年度税前扣除折旧额的纳税处理2008年度至2009年度每年纳税调增:24-20=4(万元)2010年度直接纳税调减:20万元。综上所述,在新税法颁布后,固定资产残值确定变得更加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应做好各方面工作,并用来指导企业的相关工作。最近更新: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会计实账:
48小时热门上市公司增发股票与发行公司债券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财务特征角度  
(中山 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摘  要] 本文以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增发股票或发行债券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工具选择的因素。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倾向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与非负债税盾、成长性、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与资产担保价值正相关但不显著。同时,分析表明股权集中度会影响公司融资工具的选择,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融资工具选择的关系不显著。[关键词] 财务特征; Logistic回归;增发股票;发行债券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4. 001[] F2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 0002- 0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标志着我国公司债券发行的正式开始,拓宽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促进协调发展。目前,公司债券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在多种融资方式中,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融资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帮助企业做出合适的融资,实现企业的价值。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在默迪里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之后,国外学者针对成熟证券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Titman and Wessels(1988)和Rajan and Zingales(1995)的研究都是国外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可能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有:公司规模、获利能力、资产担保价值(有形资产比例)、公司成长性。Titman and Wessels(1988)认为非负债税盾、盈利的波动性也可能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同时,国外文献表明治理特征显著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Kim and Sorensen(1992)研究发现, 公司管理者拥有较高股权时倾向于选择负债融资,以避免权益代理成本。2   研究设计本文只分析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和发行公司债券这两种再融资方式,因此因变量Y为虚拟变量,若上市公司发行债券则Y为1,增发股票则Y为0。文章将研究公司规模Size、非负债税盾NDTS、盈利性ROA、资产担保价值CVAR、成长性Growth、资产负债率DAR、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控制管理层持股比例MBH、股权集中度(Z指数、H指数)、股权制衡度(RPI)、行业和年份5个因素。(1)公司规模。Rajan and Zingales(1995)研究表明在G7中除了德国外,公司的负债率与公司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大公司倾向于债务融资可能的原因是大公司的业务比较分散化并且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较小,也可能是大公司信息发布能力强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选择信息敏感度强的股权融资。本文将公司规模定义为总资产的对数。
(2)非负债税盾。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发债是为了追求发债带来的税收收益。但非负债税盾如折旧、摊销同样能起到节税的作用,因此非负债税盾会降低企业举债的动力。顾乃康和杨涛(2004)的研究表明非债务税盾大的公司倾向于更多的股权融资。本文将非负债税盾定义为当期计提的折旧和摊销/总资产。(3)盈利性。根据MM第二定理,普通股股东的期望收益随负债权益比增长而增长。Jensen(1986)认为高的债务限制了管理者用自由现金流追求个人目标,因此在控制权市场有效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会被迫选择债务融资以避免过度投资。为避免负债的利息支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使用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的3年平均值作为盈利性的指标。(4)资产担保价值。有形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和存货在公司发生财务困境时折价的程度要远远小于无形资产,可以作为债务的抵押品。通常情况,有形资产可以充当抵押品从而降低了债权人遭受的代理成本,投资者自然更加乐意将钱借给资产担保价值高的企业(Rajan and Zingales,1995)。因此,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资产越多,企业发债融资成本越低。本文以存货和固定资产整合来衡量资产的担保价值。(5)成长性。Myers(1977)认为负债率高的公司更可能放弃可盈利的投资项目。因此,权衡理论认为高成长机会的公司将优先选择股权融资。代理理论同样认为预期未来的增长与长期债务融资负相关。本文将采用P/B作为成长性的代理变量进行分析。(6)资产负债率。权衡理论认为,在负债率较小时,税收收益的增量速度高于财务困境成本的增量速度,此时企业举债是有利的;随着负债率的增加,税收收益的增量速度会下降而财务困境成本的边际增量速度上升。据此推断,负债率高的公司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反之则会优先选择债券融资。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摘自:   
更多关于“上市公司增发股票与发行公司债券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财务特征角度 ”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折旧税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