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IPO应直接ipo定价机制吗

新股定价到底谁说了算|新股定价|IPO|市场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股定价到底谁说了算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许一力
  资本市场改革容不得“带病抢跑”,根源在于新股的“三高”利益链条没有根除。指望主承销商去主导发行定价,必须先切断中介机构与IPO定价之间的关联,事先确定好中介报酬,无论新股最终的发行量和发行价怎么变化,中介报酬将不再改变,这样中介机构就没有动力为发行人抬高发行价进行合谋。
  或许你没注意到,资本市场正在发生一件非常奇葩的事情!
  就在周二,的发行瞬间“惊呆”市场。参与众信旅游本次网下初步询价的投资者为614家,申报总量为30.5亿股。发行人和承销商根据网下投资者的报价情况,经过协商一致决定将报价为31.8元及以上的报价作为剔除的最高报价部分,对应剔除的申报量占申报总量的96.33%,剔除部分不得参与网下申购。众信旅游最终的发行价格确定为23.15元/股,远低于之前不少券商对其预计35元的合理价格。对应的市盈率只有22倍,已远远低于旅游行业最近一个月的平均静态市盈率38倍。
  按理说,价高者得是千古不变的市场惯例,但众信旅游偏偏不这样,高达96%的高报价者直接被踢出局,报价最低的4%反而获胜,这让人想都想不到。众信旅游的网下申购堪称IPO历史上的奇葩案例。
  不少业内人士评价说,现在的新股发行硬生生地被搞成了闹剧:一会儿报最高,一会儿剔除最高;一会儿开闸,一会儿暂缓,中间还有几次半夜鸡叫……也有股民调侃称:“IPO出现价低者得的吊诡现象,市场的智商下限再次刷新。我决定把自己的智商剔除96%来适应这个市场”。
  问题可能还在后面。一级市场发行价下来了,谁又能担保二级市场上不会爆炒新股呢?众信旅游的基本面不错,所处的旅游行业也比较好。现在的发行价格,都到“脚掌”了,既然这样的话,这个新股上市初破发的几率为零,新股上市前几日或许会出现连拉涨停的交易奇观。到时候或许又会倒逼管理层修改规则,这也正是业内所担心的。
  众信旅游到底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调低自己的发行价?
  太明显了,发行人和大股东“主动”让利,并非市场博弈的结果。调低发行价的做法,很显然是拟上市公司刻意迎合监管层的一种做法。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就在一周前,IPO领域还发生了一件奇葩事情。当时,IPO在暂停一年多后终于重启,一大批公司排队等待着上市。这其中,有一只叫做的拟上市公司引发公众关注:它拥有67倍的市盈率,73元的高发行价。更要命的是,一旦上市,奥赛康的老股东可以一次性抛售32亿元,远远高于公司募集的资金8亿元。这一奇葩公司引发了股民公愤,被誉为史上最无耻的上市公司,并引发了证监会的调查。作为奥赛康的承销商,中金公司更被约谈、整改。
  奥赛康的问题一度激怒管理层。在随后的证监会内部会议中,证监会主席肖钢大为光火,他要求相关各司局级干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其中一个细节能够看出肖钢的急切心情,据内部人士反应,IPO重启后,大量拟上市公司计划登陆创业板,肖钢在内部会议中,没有让主管创业板的干部落座,而是直接责令其离开会场,立即处理拟上市公司的高市盈率问题。此后,证监会火速下发了《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的规定,并要求对此排队等候上市的50多家公司进行自查自纠。
  看来奥赛康显然没能嗅准政策的风向。十八届三中全会让IPO进行市场化改革,所有的措施都是对准IPO的三高顽疾。在这个当口,继续超高市盈率超高发行价进行IPO,还伴随着老股转让制度让高管得以套现30多亿,不出问题才是见了鬼。
  放大了来看,奥赛康事件成为IPO询价的分水岭,如今的上市公司对新股发行已是180度大转弯:只要能顺利发出去就行,谁也不敢再高价发行了。这已经不单单是奥赛康的IPO暂停,我们应该开始思考,这一事件背后,对于A股的影响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告终。
  我相信更加戏剧性的事情可能马上就会紧随其后的上演。之后的众信旅游成为了行政干预之下第一个出现反映的资本,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其实就在众信旅游IPO的同时,共有6只新股发布发行公告。这6只新股除了中小板公司之外,其他5只的发行市盈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似乎都是行政干预的结果,这种事件的解读可大可小。往好了说是政策没有放任市场蛀虫对于股民资产的盘剥和吸血。然而往坏了说,则是过去一年来新股发行停止的无功而返,IPO改革以市场化为基础,最终却用行政手段打破了这一预期。
  行政干预该不该?股票的上市定价到底该由谁决定?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反而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最大难题。我很理解肖钢主席的难处,定价当然是要市场定,可是单纯让市场来定的话,又会定出奥康赛这样的极高发行价来,高发行市盈率的历史顽疾仍未能消除,还伴随着高管套现。此时的A股陷入一个难解的罗生门。证监会不管?那么高管大幅套现明显与前期的政策需求相左,市场情以何堪?证监会干预?上市公司就真的错了吗?人家奥赛康也是标准的按照流程和新制度来IPO的。
  真正的问题出在哪?
  或者是顶层设计的IPO新制度上有缺陷?又或者制度是对的,但中国的一些资本市场环境条件还没有改变过来,以至于新的制度还没法适应?
  我们来仔细的分析一下。
  拿奥赛康来看,新股发行市盈率相比可比公司来说并不低。它的问题在于,对于发行股数在5亿股以下的新股,只需要10多个投资者进行询价和配售就可以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券商和投资者非常容易形成共识。这是一个大问题。
  另外一个大问题出在,由于有老股出售的规定,增发新股的供应量实际上会有所减少,对每股收益反而摊薄更多,每股的股价反而会变得更高。
  看来三中全会后推出的市场化制度,对于资本市场三高的限制压根没有达到预期,有些甚至成了反作用。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在顶层设计上就有值得商榷之处?或者顶层设计上本身存在漏洞?
  当初的这个顶层设计是怎么出来的?监管层引入券商自主配售意在让券商一手托两家制约其高定价的冲动,这是对的。引入老股转让,规定持股满三年以上的老股东可在IPO(首次公开募股)时转让所持老股,这是为了增加首日股份流通量,减轻大小非今后对市场造成的冲击,这也是对的。从趋势上说,这是世界普遍适用的市场化模式,随着上市流通量增加,理论上是可以对打新构成压制的。
  怎么这些在国外走的很好的IPO制度,到了中国来实施,就什么问题都出现了?看来是A股市场的几个特有的环境条件,让监管层为美好愿望而做出的设计存在先天缺陷。
  第一个环境条件是,我国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仍然是承销费占大头,IPO的上市公司客户对券商来说更为重要,这使得券商很难在自己买方和卖方两类客户间实现平衡,价格博弈就难以形成,券商自主配售的想法,没有很好的实现。
  第二个环境条件则让老股转让政策完全失效。老股转让的本意是增加首日股份流通量,而且可提前让大小非流通,以减轻大小非今后对市场造成的冲击。但A股市场散户占主导的投资者结构没有变,即便是身为机构的基金公司也是大散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决定了整个市场投机氛围浓重,市场对新股无理性的追捧,让新股总是高价发行。老股转让政策,反而让这些老股东可以借此摆脱"三年锁定期"的限制而提前高价套现。
  这些环境条件的根源在于新股的“三高”利益链条没有根除。指望主承销商去主导发行定价,必须先切断中介机构与IPO定价之间的关联,事先确定好中介报酬,无论新股最终的发行量和发行价怎么变化,中介报酬将不再改变,这样中介机构就没有动力为发行人抬高发行价进行合谋。而且不能只加强对发行人和承销商的监管,还应当严格约束机构投资者不负责任的抬价行为,促使其合理报价。这种利益链条不切断,二级市场永远埋后患。
  很显然,当时监管层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判不足。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众多,这也决定了股市禁不起折腾。在涉及众多普通投资者利益的股市,一个微小的漏洞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资本市场改革容不得“带病抢跑”。
  既然A股现在像是一个体弱的孩子,我想眼前证监会必须使用行政微调的方式,不断去修正新规的漏洞。不要怪证监会,当年美国注册制的发展也经历了长期探索,其间几经起伏,即使在目前已较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仍会不时出现华尔街大投行因IPO违规而受到巨额罚款的情况。
  最后要说的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不能依靠监管层单打独斗,还需要中介机构、发行人以及投资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本文作者介绍:青年经济学家,CCTV证券频道首席策略评论员,总制片人兼节目制作总监。)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青年经济学家,CCTV证券频道首席策略评论员,总制片人兼节目制作总监。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新股发行可直接定价 终结IPO强制询价时代
&&&&编者按:5月21日,证监会正式公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明确规定除可以询价方式定价外,也可以通过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这意味着实行多年的IPO强制询价时代终结,也意味着对新股发行定价的行政管制色彩正逐渐淡化。&&&&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走进“深水区” 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自主定价&&&&取消网下配售强制锁定限制,可以增加新股上市首日的流通量,抑制过度投机炒作&&&&证监会21日正式向社会公布第78号令——《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改革发行和承销制度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决定》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修改。&&&&事实上,本次《办法》的修订正是此前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在法规层面上的完善,而《办法》所针对的恰恰是发行和承销制度这一改革重点。接下来,监管部门还将围绕询价定价、信息披露、风险评析和发行监管出台和修订一系列具体和规范化的监管制度。&&&&此次公布的决定,对《指导意见》涉及发行与承销管理的有关要求做了具体体现,使之进一步可操作化。首先是扩大自主推荐询价对象范围,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同时对个人投资者作为询价对象提出了一定的条件,对主承销商利用自主推荐权利向个人投资者输送利益的行为提出了监管措施。&&&&根据此前公布的《指导意见》,在扩大询价对象范围方面,除了目前有关办法规定的7类机构外,主承销商可以自主推荐5至10名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主承销商应当制订推荐的原则和标准、内部决定程序并向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发行人、发行人股东和中介机构不得利用关联关系或其他关系向推荐的个人投资者输送利益,或劝诱推荐的个人投资者抬高发行价格。&&&&此前,2010年10月进行的第二轮IPO改革,将沿用了约8年的6类询价对象范围扩大至了7类。第7类为主承销商自行推荐的机构投资者,包括普通法人、私募机构机构等。而原有的6类机构投资者范围,包括证券公司、公募基金、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第一轮IPO改革始于2009年年中,此前半年由于市场极度低迷,新股发行被暂停。&&&&改革伊始,“市场化”方向为主基调。证监会的意愿是,希望扩大询价投资者范围,引入更多不同领域的人对新股价格进行估值,从而使之更为公平和合理,能体现更多群体的意志。&&&&然而,自引入第7类询价对象至今,新股估值不降反升,第7类询价对象在发行时的话语权依然偏弱;且不止一名投行从业人员坦言,有些第7类询价机构实则为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的“托”。&&&&在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看来,能够引入个人投资者为询价对象显示出此轮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此前,证监会召集多位学者建言献策,监管部门能够将大家的意见采纳表明管理层确实想为市场做些事情。&&&&不过,在一些机构人士看来,个人投资者尽管可以参与,但是对整个询价过程影响有限。个人投资者追求绝对收益,报价较为谨慎,但是其作为增加的询价对象数量占比很小,难以影响最终定价。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定价能力也尚待考验。&&&&其次,为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有效缓解股票供应不足,提高网下配售比例,原则上网下发行比例不低于50%,取消网下配售股票的限售期,但规定询价对象与发行人、承销商可自主约定网下配售股票的持有期限。&&&&业内人士认为,取消现行网下配售锁定期,实现网上认购网下配售同步上市,可以促使网下机构更有动力、更负责任地参与询价、定价,有助于抑制新股发行价格“虚火”。以前机构的锁定期为3个月,股价的涨跌与网下机构配售无关,造成网下定价与其利益脱节。取消锁定期后,使机构在第一时间内有抛售股票机会,有助于压低询价和定价,改变以往的网下询价机制和习惯。一旦取消网下配售股锁定期,二级市场的流通量就会大增,炒新者“做庄”的成本和代价也会被放大,这有利于抑制炒新者的疯狂投机,同时可以倒逼盲目打新者头脑冷静。&&&&再次,为平衡网上、网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在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定价能力的基础上,尊重网上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建立网下向网上回拨机制。&&&&监管层人士就曾指出,网下配售比例虽然提高了,但同时明确了网下向网上的回拨要求,体现了重视中小投资者参与新股的意愿。这些措施兼顾了推动市场不断规范和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积极保护。同时参照境外成熟市场的做法,取消网下配售的强制锁定限制,可以增加新股上市首日的流通量,抑制过度投机炒作。&&&&最后,提高了定价方式的灵活性,鼓励发行人和承销商创新定价方式。较之前以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的单一定价模式,修订后的《办法》提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除可以询价方式定价外,也可以通过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协商直接定价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据介绍,采用询价方式定价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直接确定发行价格,也可以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在发行价格区间内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对此,有投行人士表示,对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协商定价,《证券法》里其实早有明文规定,现在的改革实际上是意味着不用再询价,管制放松,从这个层面上说新规是有明显突破的。改革以后对主承销商的定价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也大幅降低了发行人的成本。新政已经显现出发行体制向成熟市场体制过渡的趋势,证监会引导券商大力度创新的意图明确。&&&&一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此次修改新股发行定价的方式,是管理层结合市场环境,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又一举措。受到市场环境的制约,特别是行情不好的时候,新股的密集发行容易对市场造成情绪上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让新股适应市场的变化,就需要更加弹性的给予发行人与承销商更多合法可行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从而避免“破发”等情况发生。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修改后的办法更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利益。IPO不用再强制询价,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可自主协商等都是很大的进步。但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本来就在一条利益链上,在给予两者更多自由度的同时,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则成为了一个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上市全观察频道】(地址:/shqgc/index.shtml)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456401条
评论398540条
评论287406条
评论256030条
评论225832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A股IPO即将正式开闸 新股如何定价受关注_网易财经
A股IPO即将正式开闸 新股如何定价受关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成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真人秀,证监会售票,交易所搭台,承销商前后张罗,发行人卖力吆喝,各路机构前排就座。时隔14个月,新股秀场再开锣,18家公司上周拿到首发批文——这批从申报开始憋了三年才熬到上市的新股,到底能卖上什么价钱?IPO价格“悬案”的谜底,直接关系着将“权力”交给市场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初步成效。
“媒婆”拉了三年红线,“新人”今朝终于露面。1月3日9:30刚过,上海金贸君悦酒店的路演大厅准时关门,会场内已然“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从进门处向里望,满眼都是基金、私募界精英的后脑勺。
因证监会批量派发新股准生证,以至于IPO开闸的一瞬间,路演便全面撞车。同一时间在上海同一家酒店火热开场的,还有炬华科技和楚天科技。“等了三年,终于熬出头了。”各位董事长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楚天科技老总激情开讲,炬华科技董事长更是开场几分钟就打乱安排,抢过财务总监的话筒,一口气回答了一个多小时的问题。
尽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过总体来看,“机构问得积极,公司答得保守”成为路演主基调。“会场后排,坐着交易所的督察小组呢。”一家准新股公司高管在路演现场小声告诉记者。
这桩IPO“悬案”最终会以怎样的价格收场?此刻让包括承销商在内的人士心里都没底的是,“规则变动太大,不仅涉及买方,也涉及卖方,IPO资格大规模派发直接打乱了供给节奏,最终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大家也只能见招拆招。”电话那端,东兴证券新股策略分析师王凭关注基本面的同时,依旧卖力地研究着发行办法的新文件。
根据证监会此前的表态,不仅1月份将完成50家左右拟上市公司的审批工作,全年更有望将700多家排队公司全部消化掉。这意味着,未来每个月平均都将有60家企业完成审核。
让局面更扑朔迷离的是,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居然透露,“单独针对的IPO办法也在抓紧拟定中,据传新规很可能不再设立盈利连续增长的要求,一部分特殊行业甚至连亏损的企业都可以上市。”
就在我武生物火爆路演之时,各位机构买家又接到了新消息——当日凌晨,应流股份、天赐材料、博腾股份、光洋股份、恒华科技等5家公司获得第三批IPO批文,累加1月3日晚间获批的思美传媒和扬杰电子,已有18家公司在上周喜获新股准生证,其中还包括超级大盘股陕煤股份。
闭关14个月后,证监会并不准备小心试探市场对扩容的忍受力,而是大张旗鼓地推进新股发行,这份魄力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监管层倒逼发行定价市场化的大棋局。
一个月前,证监会主席宣布的消息,并承诺进行注册制改革。而肖钢向注册制的转身,即意味着证监会角色的转变,监管层将更多的发行权力交给市场,自己则专注于中后端监管。
在“政府主导”时代,监管权力主要体现在发行审批环节;但在“市场主导”的时代,无论是来自基本面还是供需层面的变化,最终都会以价格的形式反映出来,以至于价格调节成为“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手段。事实上,捋顺价格机制,正成为多个部门的案头工作,证监会当然不例外。
而此前,高发行价、高估值、高超募问题长期为投资人诟病。早在挂帅时期,证监会甚至一度使用“市盈率指导价”来规范新股上市,但这类政策实则透着“计划经济的味道”。
如今,预备淡出发行环节的证监会,要如何帮助市场找到“最美的价格”呢?肖钢将目光瞄准了供需——与其缩手缩脚搞发行,不如全面放开供给,彻底告别IPO供应的计划时代,硬生生将新股发行推向“买方市场”。
上周四,新宝股份、纽威股份路演首秀之时,普华永道举行了2014年IPO市场展望的发布会。该机构预计,2014年IPO数量有望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超过300宗,融资规模可达2500亿元。其中,上海主板挂牌企业平均市盈率预计在20至40倍之间,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挂牌企业平均市盈率预计分别达到20至40倍,以及30至40倍。
放开供给的同时,新政对需求端也做出调整,三类机构被勒令“止步”于网下申购,分别是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集合信托计划,以及载明“以博取一、二级市场价差为目的申购新股”的等证券投资品。
另外,“按市值申购”的新规则也成为一大看点。不同于以往路演现场,各路机构除关心上市公司业绩基本面外,还屡屡针对发行申购等操作环节发问。
肖钢精心布局后,市场最终会以怎样的价格来揭晓谜底呢?本周上演的申购首秀,无疑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证监会推进速度这么快,鼓舞承销商的同时,我们压力也很大。现在一个IPO的工作量是以前的两倍。”长城证券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宣布IPO重启以来,“这一个月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新股发行的改革意见来修改招股书,改完报送证监会,通过就能给批文。”
至于招股书修改重点,首先要决定“是否发行老股”,而后补齐各项承诺函,尤其是针对减持环节的承诺。而新规对重要股东的减持权限设置了“不能低于发行价”的硬性要求,摆明在遏制高价发行。
对于发行价,“我们不会建议公司主动降价,还是先看市场反应,但目前时点下,会倾向于在相对的价格低点发行,给二级市场留有一定空间。否则发行价虽然高了,但以后减持不了,就亏大了,得给自己留后路。估计1月份集中上市的这批新股,价格集体高发的可能性不大。”该长城证券人士称。
承销商的谨慎不无道理。2009年IPO重启后首发的884家上市公司中,截至上周五收盘,308家企业在复权后,最新价格低于首发价。
另外一个变局是,从配售原则看,承销纽威股份的中信建投明确表示,除考虑投研能力、报价、有效申购数量等常规因素,“曾参与或拟参与主承销商融资项目,或与主承销商有其他业务合作记录等,亦会给予一定考量权重。”
如果这个方法推而广之,那么承销商的“关系户”将有优先配置的机会。此举将卖方与买方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捆绑到了IPO的配售利益链上,而为促进这种关系的良性互动,投行本身有了主动压低价格的动力,这是在向欧美的业务手法靠拢。
至于买方的态度,在上周持续两个交易日、横跨三座城市的路演现场,基金、私募业的热情高涨,现场提问踊跃。
相比而言,负责QFII客户维护的机构人士则透露:“我们一部分QFII客户也前往路演现场,但以观战为主,打新的意愿并不高。”
证监会放行、交易所搭台、承销商揽客之后,这出IPO真人秀的“价格谜底”还取决于各路准新股的业绩基本功。从机构在路演现场的反应来看,将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的和我武生物,或成“头号种子选手”。
捉对厮杀的味道,自路演之刻就格外鲜明。1月2日,我武生物与楚天科技、纽威股份在深圳扎堆路演;次日,同属医药产业的我武生物与楚天科技又邂逅上海,并再度于同一家酒店路演。
这种正面竞争的态势,恐怕会一直持续到一级市场申购乃至二级市场挂牌环节,而这轮对抗的主战场,无疑是本轮IPO中被15家上市公司选为目的地的深交所。
目前看来,申购的首秀将由瞄准深交所的我武生物和新宝股份联袂主演,上映日期是1月8日。
而本周申购的最高潮将发生在1月10日,届时将有炬华科技、奥赛康、天保重装和良信电器四家公司同时启动申购,其中前三家企业将完成创业板新股的首轮正面对抗。
总体来看,这18只新股不仅全面覆盖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还头顶着包括生物医药、教育信息化、制造、文化产业等多个市场热捧的概念,而其中的医药概念似乎最受追捧——上周五同在上海金贸君悦酒店路演的四家企业中,机构对奥赛康和我武生物的评价最高,两家企业的路演现场也人满为患,同属医药产业的楚天科技会场虽未“爆棚”,但也座无虚席。
加上元旦后新拿到批文的博腾股份,目前18只准新股中,四只集中在医药板块,且各有所长。我武生物是国内粉尘螨治疗药物的龙头企业;奥赛康是消化类及抗肿瘤药物的龙头企业;楚天科技专营水剂类制药装备;博腾股份的商业模式稍显新奇,致力于向制药公司提供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所谓内首个提供“私人定制”业务的医药企业。
本文来源:天津网
作者:智梦寻 罗亦丹 张娟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小盘股IPO直接定价 “天价新股”卷土重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伴随IPO重启在即,证监会关于新股发行承销制度的修改内容引发各方广泛关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中,小盘股IPO直接定价在业内引起较大震动。新股发行中的“三高”问题一直都是监管重点,有分析人士开始担心:定价权放开后,“天价”新股是否会卷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定价权有条件放开引热议  11月6日(上周五),证监会宣布对新股发行承销制度作出有针对性的修改,其中一个方案就是简化程序、缩短发行周期、提高发行效率、降低中小企业发行成本,规定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2000万股(含)以下,且无老股转让计划的,应通过直接定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全部向网上投资者发行,不再进行网下询价和配售。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新股发行主要有询价和直接定价两种方式,各有优劣。询价机制有利于寻找均衡价格,挖掘市场需求,降低承销风险,但发行成本高、发行周期长,大盘股发行时运用较多;直接定价发行对承销商的定价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发行成本低、发行周期短、效率高,适合小盘股发行。2014年以来已发行上市的317家企业中,31%的企业新股发行数量在2000万股以下,平均筹资额为2.7亿元,这类企业有降低发行成本的现实需求。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称,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发行效率,本次拟规定公开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发行一律取消询价环节,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协商定价,直接向网上投资者定价发行。有老股发售安排的,因对老股有锁定期要求,作为例外,仍需要履行询价程序。  面对小盘股直接定价的消息,相信很多投资者都会问:直接定价会不会推高发行价?  众所周知,在此前新股以及次新股被热炒的行情中,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二级市场股价,成为资金炒作的一大逻辑。如果新股发行价格本来“虚高”,将直接影响到上市后的赚钱效应,甚至引来破发的可能。  无老股转让才能直接定价  分析人士认为,在上一轮IPO过程中,新规发行“三高”问题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在此之前定价乱象频现,至今还被“雪藏”的就是一个典型。  2014年1月,在询价阶段备受资金追捧的奥赛康突然宣布暂停发行,随后公司72.99元/股的发行价引发热议,因为这一发行价对应市盈率高达67倍,虽然预计募资净额为7.94亿元,同时预计老股转让资金为31.83亿元,换言之,首发原始股东通过老股转让的套现金额远高于IPO募资总额。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发行股份规模确定的条件下,越高的发行价就能融得越多的资金,如果有老股转让,首发原始股东也能更多地套现;随着企业融资额上升,中介机构所获承销费等收益也将水涨船高。因此,一些投资者担心小盘股IPO实施直接定价之后,会再现诸如奥赛康这样的案例。  “其实无论是小盘股IPO直接定价还是未来推动注册制,都是市场化的一个过程”,一位大型券商保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小盘股可以直接定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定价,上周五证监会在对于新股发行承销制度的修改中就明确规定:只有无老股转让计划的IPO才适用于直接定价。  同样是在上周五,证监会宣布拟出台《关于首发及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摊薄即期回报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表示拟建立摊薄即期回报补偿机制;同时,通过建立保荐机构先行赔付制度,完善信息披露抽查制度和出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来强化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小盘股IPO直接定价,要关注证监会的相关配套规定,不必过分担忧。
(责任编辑:田欣鑫)
原标题:小盘股IPO直接定价 “天价新股”卷土重来?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o定价机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