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万达高管跳槽华谊“跳槽”都去哪儿了

今年超50位银行高管离职:他们都去哪儿了?
作者: 第一财经日报-李静瑕 洪偌馨来源: 新金融 17:25:18
银行业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高管离职潮,这是也中国银行业2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主动离职潮。据《第一财经日报》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1月末,今年至少已有50位银行高管离职。其中,4月和10月堪称“离职月”,4月有10位高管离职,10月份5位高管离职。与此前换届期间银行高管变动相比,今年的银行高管离职已经打破了银行“圈内”循环的惯例,越来越多的人跳往“圈外”。其中,互联网金融、地方交易所、民营银行等新兴金融业态均成为银行高管离职后的热门去处。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金融自由化推进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贷款上升压力持续增大,银行业的黄金时代渐行渐远。转型在即、风险加大、薪酬缩减带来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心生离意。而另一方面,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浪潮正推动着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的快速崛起。在监管政策和各路资本的推动下,这个新兴行业所展现出的巨大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黄金时代渐行渐远与以往银行高管换届离职潮有所不同的是,这轮高管离职更多的是主动选择,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银行“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依然渐行渐远。2004年国有银行业开启股改,让银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规模的快速扩张,行业净利润普遍增速30%、40%,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2010年、2011年,银行净利润增速仍保持在20%以上。然而,从2012年开始,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不良反弹的趋势逐渐显现。进入2014年以后,银行净利润增速下降到个位数,2015年四大行利润增长更是开启了“零时代”。以16家上市银行的今年三季度业绩来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五大行中,工农中建净利润增速已经开启“零时代”,中行甚至在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而股份制银行方面,除平安银行保持13%的增长外,其他股份行增速均下降至个位数,在2%~8%之间。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925亿元,同比增长2.21%,商业银行总资产在今年9月份还首次出现环比下降。银行向规模拿效益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净利润下降的同时,经济下行也加大了不良贷款的风险。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银行现在不敢太大规模的放贷,主要考虑风险因素,而贷款规模上不去,盈利压力也随之增加。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6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4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27个月上升。在银行经营压力渐大的同时,央企的高管限薪令压顶也成为了推动高管出走的另一原因。从今年初开始,股份制银行薪酬下降的消息也不断出现,尽管没有一家股份制银行出来正面回应,不过薪水下降已经在基层有所印证。薪酬下降与正在风险上升的责任越来越不匹配的情况下,银行高管离职另谋出路也是情理之中。&&&&大佬们都去哪儿了那么,离开银行业的大佬们都去了哪里?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信息,在这些离职的高管中,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和华夏银行副行长王耀庭分别因被中纪委带走和立案调查,此外有15名高管因年龄、个人、政策等因素离职,其余皆因工作变动。有部分银行高管在“圈内”变动,例如,11月19日,浦发银行副行长冀光恒离职,调任至上海农商行担任董事长。10月25日,工行副行长郑万春离职出任民生银行行长,接替毛晓峰。但与以往银行高层变动不同,今年这一轮高管离职潮中,更多的人投向了“圈外”。34位因工作变动的银行高管中,转向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有7位,占比达到了20.6%。正在日益崛起的新兴金融业态自然成为了离职高管的热门去处:一类是实力雄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如蚂蚁金服、陆金所;二类是知名企业涉足金融板块的新公司,如乐视金融、万达金融;三类是民营银行、地方交易所等新兴机构。以陆金所为例,今年1月,平安银行副行长陈伟宣布出任陆金所常务副总经理。此后,浦发银行总行上海审批中心副总经理杨峻出任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也加盟陆金所出任副总经理。另外,民营银行的落地也一度成为吸引银行高管的主要领地。网商银行行长为原前杭州银行行长俞胜法、微众银行的两任行长曹彤和李南青,一位是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一位曾任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总监。而2015年的一个新趋势则是那些宣布“跨界”涉足金融业务的知名企业,财力、品牌皆雄厚的他们挖角了不少银行大佬。例如,今年年初,万达集团成立了万达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其高管团队就包括原建设银行投资理财总监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王贵亚、前渤海银行行长赵世刚等人。8月份,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宣布出任任苏宁副总裁、苏宁金融常务副总裁。随后不久,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后担任研究工作的王永利也被乐视挖走,出任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互联网金融挖角银行高管,“高薪”诱惑是其“必杀技”,甚至有千万年薪的传言,不过并未被当事人证实。跳往互联网金融的银行高管此前的薪酬也并不低,例如,陈伟在平安银行2014年税前薪酬为377.25万元,黄金老在华夏银行2014年税前薪酬为212。由于银行薪酬结构的特殊性,真实薪酬或更高。“实际上吸引这些银行高管到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高薪,‘创业’的吸引力更大。”一位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比起银行工作的“按部就班”,这些银行高管也有意愿走出体制内挑战更市场化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不过银行大佬们试水新领域也难免出现“水土不服”。今年9月份,在微众银行业务陆续推出之际,行长曹彤便宣布离职,转而出任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攻资产证券化平台。随后微众银行副行长郑新林也相继离职,拟筹备新的民营银行。一位刚刚转型的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银行体制内做到总监、副行长或以上级别要下决心换领域从头开始并不容易。一方面专业能力要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更大的挑战是要适应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银行高管跳槽成风
  深圳商报记者 谢惠茜
  某大型股份制的一个支行行长今年已经第三次考虑跳槽的事情了,他的考虑去向是金融。“主要是薪酬高和比较有市场想象空间。”他说。而这只是时下银行“离职潮”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自去年开始,一场从基层蔓延到行长的银行人员“大逃亡”正在上演。
  据深圳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7位传统银行董监高辞职,涉及岗位从银行董事、行长、副行长到行业主管、风险总监等。
  而在记者采访中发现,他们八成流向了互联行业,薪酬最高可翻十倍。
  “离职潮”蔓延至银行高层“你还在××银行吗?”“不好意思,我已经离职了。”以上对话在近两年里,变成了记者与银行人士之间一个常态,甚至变得和打招呼一样平常。
  首批民营银行之一、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的建立,便掳走了一大批传统银行的高管,其中包括原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曹彤(现已离开微众银行,转战国际资产中心)、原董秘李南青、原平安银行风险官王世俊、原央行深圳支行结算处处长万军、原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原平安银行零售信贷事业部副总方振宇等。
  据深圳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16家上市银行中,仅副行长以上级别辞职的高管已达20人,离职岗位包括副董事长、行副行长,其中行长3人。从银行类型看,股份银行共离职11人,超过统计人数的一半,其次为国有银行,共9人。
  八成流向互联网金融
  银行出现“离职潮”有很多的原因,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指出,目前的“日子不再好过是最主要的原因”。一家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
  “另外一方面,这几年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相比传统金融处处受到牌照监管的制约,互联网金融正享受着无监管的红利,也具备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所以吸引越来越多的银行人士投身其中。”萨摩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其透露,目前离职的银行人士主要流向是互联网金融、银行同业、消费金融和小贷四大领域,其中,约超过八成流向互联网金融。
  如蚂蚁金服副总裁,则是原招行零售部总经理胡滔。融资易的创始人之一李怡新是原广东省副行长、原广州银行副行长……
  深圳另一家互联网创业企业“我来贷”也于一周前获得华润银行总行副行长陈俊仁加盟,引发业界关注。
  薪酬最高可翻十倍“一个信用卡中心的部门经理原本年薪是30万到50万元,跳去互联网金融,年薪能拿到一两百万元。”林建明告诉记者。他指出,“支行行长就更高了。一般来说,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行长原本年薪就很高,比如一个股份制银行支行的行长一般年薪都在100~130万之间,但即使是这样,他们跳到互联网之后,薪酬一般还能翻个几番,我所知道的,最高能够拿到千万级年薪。”
  另一位大型银行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其银行的某部门风控主管原本年薪只有50万左右,后被一家P2P平台“挖角”去当首席风险官(CRO)后年薪飙升至200万。
  “除了基础的高薪外,互联网金融企业还会给出股权激励,一般企业的高管都能拿到比例不低的公司股权、期权,而这部分的价值显然极具想象和诱惑力。”林建明说。
  (谢惠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独家揭秘!银行高管为何纷纷跳槽互联网金融企业--百度百家
独家揭秘!银行高管为何纷纷跳槽互联网金融企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近年来,有人传出银行中高层开始掀起了一阵离职热潮。
近年来,有人传出银行中高层开始掀起了一阵离职热潮。果然在今年3月,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被曝离职,有消息称他去了筹建中的中关村银行;紧接着又爆出兴业银行原行长李仁杰跳槽至陆金所,将担任要职。接二连三的消息实在发人深思,于是拓天速贷小编搜集了相关资料惊讶发现,有16家上市银行都出现了高管离职的现象,其中建行、光大银行等6家银行出现了行长离职。另外,中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也出现了3人以上的副行长离职。
作为吃瓜群众,想必非常好奇这些高管为何一波又一波的选择离开银行?
接下来拓天速贷小编为你揭开银行高管离职的神秘面纱。
另一个问题,他们将何去何从?文章的开始提到,两位行长离职后分别选择了中关村银行和陆金所;去向来看我们发现了互联网金融的影子;这并非偶然,银行高管集体投身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兴起不久,求贤若渴,相应的会利用高薪来吸引人才,而在金融行业累积了人脉、知识、经验的银行高管则是他们找寻的目标对象;除此之外,新兴行业与时代并进,银行高管可借此机会发挥创新能力,一展才能。
综上来看,银行高管的跳向互联网金融企业,暗示着互联网金融企业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快速发展,并会对传统的银行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银行高管们一股跳槽热,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份子、拓天速贷的小编,也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互联网金融大家庭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755
热门文章HOT NEWS
著名笑星陈佩斯阔别荧屏这20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银行高管“跳槽”去了哪
作者:卫容之 潘梦幻
  这两年发展非常快,未来前景被看好,于是一些高管被频频“挖角”。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银行,以乐视、万达为代表的布局金融的大企业,以陆金所为代表的P2P企业,成为银行离职高管最青睐的三个方向。此外,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也成为银行离职高管的又一大“转身”去向。
  9月末,林峰(化名)再一次收到单位发来的扣罚工资通知。作为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分行行长,林峰因为所在分行的一笔贷款逾期,此前已有两个月被扣罚工资。“这个月又因为这笔贷款被扣工资,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的扣款了,再这样下去,为了生计也要离开了。”林峰有些自嘲地说。
  据了解,类似林峰的情形,在商业银行中已不鲜见。随着不良贷款持续上升,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考核标准变得更加严厉,高管因不良贷款被扣罚工资在月度总结报告中更是司空见惯。据了解,一些银行在出现不良贷款后,管理人员可能会被要求离岗清收,甚至倒扣绩效收入,进而离职。
  “一方面银行捧着牌照吃利差的日子不复存在,经营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整个宏观经济下滑,信用环境恶化,造成银行坏账较多。银行的工作确实越来越不好干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出现不良贷款被罚,一些务人员已经不愿做新的贷款,或者被系统限定不可以再次申报新的贷款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恶性循环,员工因为害怕罚款不愿意做业务,一方面会导致银行本身盈利减少,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员工自身的绩效与薪资,间接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银行业从“躺着赚钱的金饭碗”变成了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想冲进去,城里面的人想要逃出来,这个结果似乎让人感到惊讶,仔细想一想却觉得在意料之中,以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为代表的新金融的崛起,让传统银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另外,传统银行本身僵化的体制问题,也使其不能很快地转型,来进行积极应对。
  高层离职引注目
  近期,“董监高”(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辞任的消息在财经新闻中频频“抢占头条”,由此引发激烈争论。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进行统计,2015年以来截至9月底,已经有39位上市银行的“董监高”辞职,纷纷投身新金融。其中,(,)今年有包括副行长在内的7位高管离职,成为高管辞职最多的银行;今年也有前副行长、资深研究员在内的5位高管辞职;此外,建行投资理财总监兼投行部总经理、行长等纷纷离开传统银行业。
  8月4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黄金老因个人工作调动原因辞去本公司副行长职务”。公开资料显示,在华夏银行任职期间,黄金老分管国际业务、个人业务、小微业务、资产托管、电子银行等业务。据华夏银行总行方面透露,在黄金老先生任职期间,相关的业绩规模和客户数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该职位尚未确定接任人选,相关业务由其他副行长分管。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黄金老在履职期间,以职业经理人身份作则,强调“精细化管理”,并认为这对互联网金融、O2O等新形态的金融业务也同样适用。黄金老主推的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金融”和创新产品“年审制”也获得同业和监管部门的认可,有消息称,黄金老的下一站是金融集团,不排除担任即将获批筹建的苏宁银行高管。目前,苏宁旗下已有消费金融、小贷公司、保理、经纪、第三方支付等多个金融牌照。未来随着苏宁银行的获批,苏宁金融集团即将成型。有评论家评论道,这可能是黄金老遭互联网金融“挖角”的主要原因。
  8月17日,中行原副行长利向媒体确认加盟乐视,担任其高级副总裁,负责互联网金融业务。他也因此成为从传统金融业离职加盟互联网企业的最高级别领导。
  此次“跳槽”并非偶然。据悉,在2015年6月一个公开论坛中,王永利曾提到:“在互联网金融"高级版"的探索中,超级金融平台可以进一步与电商交易平台、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等不断融合,形成"互联网+"强大的互联网基础和核心,以及互联网经济与社会新生态。”与此同时,乐视布局互联网也从2014年开始。(,)COO曾表示,类似P2P、余额宝货币基金的产品正申请相关的牌照,包括支付牌照也在公司未来的考虑范围之内。上述这些发展领域对于王永利来讲,则是驾轻就熟。同时,王永利在银行系统内的资源颇多。而此时,诸多监管政策均利于互联网发展。另外,2014年王永利深陷“被中纪委调查”风波,再加上在竞选中行行长中失利且连降两级,这似乎成为此次“跳槽”的重要推动力。
  据悉,基层员工离职潮在银行业内更加汹涌澎湃。一位股份制银行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虽然高管职位变动的影响比较广泛,但真正的人员流动是在基层,基层员工离职潮从2014年就开始出现,且愈演愈烈,高管“下海”潮则是从2015年开始。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银行业本身发展前景有限且考核愈加严厉,这属于银行内部的体制问题;第二,则是传统银行业正在遭受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的碾压。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奚君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不管是银行高管还是基层员工,他们的"逃离"都在向外界发射一个信号,银行业的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员工开始思考银行业是否有利于他们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银行需突破体制困局
  “银行也是弱势群体,你不要笑,也许未来这句话就变成真的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2015年3月份,在李克强总理的“时间”中,全国政协委员、行长提到,现在有钱的大储户都要高价,没钱的贷款者都批银行,所以银行也是弱势群体。这时,与会人员大多都笑了,在很多人心目中,传统银行业虽然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其强势地位正在逐步减弱,但是远远不能称作为弱势群体。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传统银行业如果不改革,发展路径就会越来越狭窄。
  自今年1月1日起,被称为“限薪令”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以来,首批改革涉及72家央企的负责人,从中报上来看,多家银行的高管薪酬有所降低。自此后,银行高管跳槽的消息不断涌现,很多人猜想,“限薪令”是银行高管出走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银行业内人士分析称,传统银行高管跳槽并非因为外界所传的“限薪令”,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传统银行在金融创新领域存在机制和协调方面的障碍,以及银行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
  据了解,当前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都很大,虽然没有造成实际损失,但毕竟已经产生风险,而且可能影响到监管评级,会对银行产生隐性损失,下至业务员上至行长被扣罚薪酬,其实是正常情况。虽然各家银行的管理机制不一样,但有的银行扣罚标准严格。
  此前,随着不良贷款持续增加,各家银行都在此方面加强了考核。银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09万亿元,比去年底增加24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比去年底上升0.25个百分点。而在2014年底,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8426亿元、1.25%。今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记者了解到,银行坏账正在转为考核向员工挤压,员工绩效工资普降,部分银行基本工资也已“停涨”;如果碰上一笔大坏账,责任人的绩效工资甚至被扣成负数。
  不良贷款考核导致的扣罚,已经导致银行业收入水平下降。公开信息显示,多家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人均薪酬水平已经出现明显下降。上述业内人士谈到,按照一些银行新出台的规定,只要经办的贷款出现逾期,或者成为不良贷款,经办人就无法申报新业务,即便申报也难以通过。如此一来,收入水平就会大幅下降。就算是没被要求离职离岗,但继续留下来,也“没有多大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甚至成为银行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
  奚君羊教授认为,银行高管离职的主观原因是因为高管认为自己所要承担的风险与收益并不对等,接下来这种现象可能会延续,银行已经陷入多重困局。
  如何尽快突破体制困局,已经成为银行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今年银行曾经掀起混改大幕,但是目前渐无声息,员工持股、引进民营资本等举措能否真正激活银行,一些金融界人士表示质疑。传统银行也张开双臂,试图拥抱互联网,但是目前主要是从技术上实现互联网操作层面,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并未推出,这其中主要是体制和管制的原因。一家上市银行华南分行的管理人士称,一是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使然,银行高管不愿引火上身;二是互联网金融面对草根人群,其资产规模与银行大客户相比只是零头,没有动力去做。
  转战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高管离职之后去哪里?奚君羊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风靡,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是大多数银行高管的去处,除了丰厚的待遇以外,最吸引人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兴领域。的确如此,近两年,一大批银行高管奔赴互联网金融业,如平安旗下的陆金所,其常务副总经理为(,)原副行长;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曾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审批中心副总经理;副总经理黄文雄曾任(,)广州分行副行长十余年。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待遇上更优厚,甚至许以股份期权;在专业上,发挥空间也很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银行高管转战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例如,兴业银行董秘唐斌投奔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职务为总经理。(,)副行长在辞去原职务转战微众银行不到一年的时间,又公开确认将转战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另外,华润银行前行长宋群也已经低调加盟及其股东共同设立的吉林(,)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裁一职。
  可以说,除互联网银行、P2P平台、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大型企业外,金融资产交易市场正成为银行离职高管的又一去向。
  何为金融资产交易?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提供交易平台的新兴现代服务业态,是金融脱媒的创新产物,符合当前“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货币政策。
  银行系高管转战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与目前金融资产的沉淀情况有很大的关系。据了解,从存量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除股票、部分债券、公募基金外,约2/3的金融产品在设计时并未附加流动性条款,属沉淀资产。而由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通过资产证券化手段,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资产负债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恰如曹彤在9月21日举行的厦门资产证券化论坛上所言,就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很多中小银行还没有承销资格;另外,企业资产证券化也会释放出更多需求。除了大投行,市场需要公共平台提供服务,而这正是场外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机会所在。
  “新金融”带来新挑战
  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无非三个字:“存、贷、汇”,这三叉戟曾经戳中了人类经济生活的痛点,让人们口袋里的钱流通得更有效率。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金融的需求从未改变,但是,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饥渴。以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网巨头正在“创造”需求,进而满足需求,毫无疑问的是,互联网金融正在威胁着传统银行业,银行高管下海“新金融”,更看重的是新金融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融钱邦总裁陈锦青9月2日在互联网普惠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能有成交规模超过10万亿的成就,是时代给予的机遇,是否能够安全有序地延续这样的成就,是时代给予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目前行业发展不规范、“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市场使得行业中的参与者需要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互联网金融平台虽然官方定性为信息中介平台,但其金融属性还是首位的。”陈锦青表示,平台业务操作的合规性、金融业务的风控水平、贷后管理跟传统金融机构比劣势还非常明显。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定位、专业性是整个行业的难题,这也给传统银行的高管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银行高管转战的新战场――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需要被细分的市场,在交易品种方面,目前国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上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公开交易业务、金融产品非公开交易业务及其他创新产品、服务。其中,金融资产交易业务主要指金融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交易等业务;金融产品非公开交易业务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信贷资产、基金、资产支持类产品等金融品种;此外,还包括其他标准化金融创新产品的咨询、开发、设计、交易和服务。正因为如此,奚君羊教授认为,传统银行业的业务类型主要是存、贷、汇,这与金融资产交易有着很大的区别,金融资产交易市场是一个细分市场,就算是熟悉金融机构的银行高管,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0/08 10:0810/12 07:1110/12 07:0810/12 07:0810/12 06:3610/12 05:5810/12 05:3510/12 03:37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高管跳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