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规划馆 中标双龙铁路物流园中标单位有几家

Need New Vision Adobe Flash Player
主题分类:工作动态发文机构:通川区政府办公室发布日期:文  号:关 键 词:通川区政府工作报告
在达州市通川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张 杰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的历程极不平凡,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双核双带六区”[1]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挑战,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区第十届人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6%;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年均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年均增长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亿元,年均增长1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0元、14400元,分别年均增长11.8%、12.3%。
五年来,累计争取各类资金45.6亿元、城镇建设用地指标4800亩;开工重点项目116个,竣工投产78个。三次产业结构由7.2∶62.4∶30.4调整到9∶44∶47。2015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32位,荣获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先后创建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通川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
工业经济逆势发展。深入实施“兴工强区”战略,狠抓“双百工程”[2],新培育规上企业23户、省“小巨人、成长型、专精特新”企业23户,华润雪花、航达钢铁等24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区属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2.6亿元。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规模不断壮大,水、电、气、热、污水处理等保障有力,建成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1户,食品加工、医药制剂等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创建为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园。东岳新型工业集聚区加快推进,金安杆塔、天源气体等企业投产达效,双胞胎饲料即将投产,新远达报废汽车拆解、建成精密铸造加快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会欧建机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省名牌产品及著名商标7个。淘汰鑫海冶炼等4户落后产能企业,水泥、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有序实施。
服务业提档升级。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5亿元,限上企业达94家,交易额超亿元市场5个。苏宁电器、沃尔玛超市、新世纪百货、好一新商贸城等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完成三圣宫、达人街、滨江美食街等特色街区升级打造。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区快速崛起,福森国际开业营运,复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亚鑫建材市场、秦巴电商谷等项目加快建设。发展金融和准金融机构达25家,存、贷款余额达880亿元、432亿元;主城区共同配送等3个项目列入全省物流重点项目,毅恒明月冷链物流开工建设;培育达州菜篮子等电商企业12家、交易额突破10亿元,成功创建为省级电子商务进社区综合示范区;旅游业加快发展,实现总收入60.7亿元。完成自营出口创汇5300万美元。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为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通过评定。农业总产值达33.6亿元,粮食总产量达20万吨。发展蔬菜基地10.3万亩、优质水果6.3万亩,出栏牲畜53.5万头。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效益初显,川东北最大游乐园月湖狂欢谷投入运营,农耕文化博览园、乡村大舞台基本建成;精心打造秦巴植物博览园,建成油用牡丹、珍稀植物、鲜果采摘三个基地。农旅融合发展成效明显,牡丹文化节、草莓采摘节等节会人潮如织,创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6家。巴达高速经济带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保丰大米等品牌培育更加有力,新增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11个、特色农业品牌17个。培育省、市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家庭农场150个,金石屈氏金园创建为省级示范专合社。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
城乡建设加速推进。北城滨江新区高起点建设,累计投入45亿元,“两桥九路一堤一园”[3]等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完成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品质新城逐步呈现。魏蒲产业新城核心区累计投入4亿元,魏蒲大道、魏复路东延线加快建设,路网骨架日趋完善。柳家坝城市新区控详规划通过市上评审,一期市政道路顺利开工。高标准完成8个场镇总体规划、控详规划编制和北部9个乡镇规划修编,复兴、碑庙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创新探索“九自主、九统一”[4]新村建设模式,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6个、新村聚居点104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590户。
基础条件大幅提升。实施“交通三年攻坚”计划,累计投入5.7亿元,开工项目36个,完成达宣快速通道通川段一期、国道210及省道201升级改造等项目22个。建成碑北路、新安路等联网路88公里,江陵、磐石等高速公路连接道17公里,硬化村级道路108公里,“一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双河口水库、环凤供水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开工在即,东岳、江陵等场镇供水工程竣工投用,“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全面实施。罗江、魏兴场镇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复兴、双龙、碑庙等场镇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成。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实施“五治”工程,完成城市风貌塑造45万平方米,整治小街小巷72条,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实现全域市场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通过国家验收。新村、复兴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新增城市、景区和通道绿化面积750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35%,成功创建犀牛山、千口岭省级森林公园,被省政府确定为现代林业重点县,助推达城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小流域污染和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持续推进,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关闭污染源30个,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成效显著。
过去五年,是区域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各项改革蹄疾步稳。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稳步实施,商事制度“三证合一、一照一码”[5]全面推开。财税体制改革有力推进,乡镇“大平台”、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全面推行,“营改增”全面落实。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六权同确”试点获省、市肯定。东岳、磐石、金石、北山、梓桐撤乡设镇。基本药物和药品零加成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育、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
开放合作活力迸发。主动融入成渝、联动秦巴、承接沿海,与重庆南岸区、江北区缔结友好合作区,积极参加“西博会”“渝洽会”“达商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节会活动,相继成立在京、在渝、在蓉、在粤、在滇五大支乡联谊会,引进总投资30亿元的复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总投资40亿元的泰诚十里水街、总投资55亿元的双鱼湖旅游综合开发以及油用牡丹产业化等重大项目122个,累计签约资金638亿元、到位资金485亿元。成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6])中心,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柳家坝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环城产业大道、双河口水库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
服务大市有力有为。强力推进西南职教园区、马踏洞片区、莲花湖片区、凤凰山隧道等26个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征收土地1.8万亩、拆迁房屋136万平方米。全力推进中心城区“缓堵保畅”“三化”[7]工程,凤凰山山前路民房拆迁、五七师部建材市场搬迁展示了“通川速度”,“两线五点”[8]亮化体现了“通川担当”。创新推进凤凰二组棚户区改造,首次实现货币安置率、协议签订率、群众满意率三个100%。
过去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
脱贫攻坚强力推进。“七个一批”[9]计划和“十大专项行动”精准实施,“八个一”[10]机制全面建立。投入2500万元建立产业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2.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25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90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3471人,新建安置点26个。累计脱贫1.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3%。2015年脱贫攻坚考核位居全市第一,“3366”[11]工作法、“631”[12]模式被全省推介肯定。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民生领域投入77.8亿元,是前五年的3.9倍。新增就业岗位2.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经济实体242个,小北街社区创建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新农合参保率达99.9%,城乡居民低保水平稳步提高。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机制,建成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幸福院147个。建成保障性住房6113套,发放租赁补贴1330万元。建成农村集中饮水工程320处,解决1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投入22.3亿元,“教育三年振兴计划”全面完成,新建七小新锦校区、一小莲湖校区、江湾城小学等学校5所,改扩建蒲家小学、梓桐中心校等学校30所,达高中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通过国家验收。实施省、市科技项目97项,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改建乡镇卫生院14家,港澳援建项目人民医院竣工投用,中医院创建为国家二甲医院,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两孩政策全面落实,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不断优化。建成国标三级图书馆、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21个,新增公益性文体设施187处,创作国家、省级文艺作品71件。群众体育工作连续五年全市第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成功创建为全省双拥模范区,外侨、对台、防邪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残疾人事业不断进步,档案、史志、保密工作成效明显。
过去五年,是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的五年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研究、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组建充实法律顾问团,加强与法检两院的联系合作,推行“三长”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建成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办理行权事项8939件。公开行政许可事项181项,调整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143项,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62.3万余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市、区人大代表建议394件、政协委员提案636件,办结率、满意率100%。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津补贴发放得到规范,“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建立重大项目代办服务、行政审批“一窗进出”新机制,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罗江镇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单位。区长热线(信箱)办结率100%。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持续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从全省第181位持续上升至59位,位列全市第一。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连续两年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全市第一,荣获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六五”普法全面完成,社区矫正稳步推进,法律援助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省级法治示范区称号。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推行诉访分离,化解疑难信访问题130件。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凉水井社区、荷叶街社区创建为国家级和谐社区。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明显,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各位代表,过程凝结艰辛,成绩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科学决策、引领开拓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严格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团结奋斗、辛勤付出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全区干部群众、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通川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紧盯目标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把突破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进“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增创发展优势,累积发展胜势,努力做大了经济“蛋糕”。实践证明,只有全心全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发展,矢志不渝促发展,才能不断推动区域经济争先进位。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第三轮行政区划调整拓展了发展空间,创新谋划产业大道等项目拉开了发展骨架。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突破思维定势,才能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激活发展活力。必须始终坚持把项目攻坚作为第一抓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促跨越”的理念,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江湾城等城市新区项目强势引领主城高品质生活,双鱼湖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逐渐拉开更高层次开放合作的序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招大引强,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资推动大发展,才能不断做强支撑、壮大产业、增强后劲。必须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围绕交通三年攻坚、教育三年振兴、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我们集中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实践证明,只有以民为本,尊重民意,改善民生,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须始终坚持把服务全市作为第一担当,在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等工作中树立强市活区理念,在服务达州全域中主动作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认可。实践证明,只有融入大局、错位发展、勇于担当,才能赢得支持,实现共建共享。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和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经济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财政支出压力因脱贫攻坚不断加大,收支矛盾受“营改增”影响异常突出;一些干部创新实干精神不够,依法行政观念还需增强。对此,我们将正视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工作重点
未来五年,是奋力实现“十三五”目标的会战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率先突破、领跑达州”的奋战期。当前,全国经济“三期叠加”仍将持续,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加快发展任重道远。挑战不容低估,机遇蕴含希望。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催生了我们突破领跑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达州加快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增强了我们突破领跑的动力;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我们突破领跑的方向。在新的起点上,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错失良机,我们只有昂扬斗志、创新实干、乘势奋进,通川发展的步伐必将坚定向前、绝不放慢。
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率先突破、领跑达州”奋斗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双核双带六区”建设,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增进福祉为目标,聚同化异,务实担当,攻坚两年达小康,拼搏五载当先锋。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00元、23400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精准发力,着力率先摘帽,谱写全面小康新篇章
补齐脱贫短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13]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六个精准”[14]要求,深入实施“七个一批”行动。实施交通惠民提升行动,提标村干道、硬化通组路、建好入户路,彻底破除贫困村交通瓶颈制约。大力推动水利设施建设,整治维修病险水库6座、山坪塘220口,建成人饮工程240处,解决6.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166人,解决贫困对象住房问题。加快推进贫困村安全用电、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宽带全覆盖。
抓实产业扶贫。实施“17个扶贫专项计划”,大力发展优质水果、油用牡丹、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等扶贫产业,扶持带动230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效发挥产业周转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经营主体带动发展产业,扶持贫困群众自主创业。推动电商扶贫,加强农超对接,新建乡镇电商配送点10个。推动旅游扶贫,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6个。推动科技扶贫,创建科技扶贫示范村10个、示范户50户。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促进贫困户增收,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率先全面脱贫。围绕“四好五有”[15],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就业教育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社会就业、科技致富、外出务工能力。实施医疗卫生扶贫行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区属医疗机构就诊合规费用零支付。实施文化扶贫行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和家风建设,促进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确保2017年底省定贫困县摘帽,45个贫困村、10628户贫困户、2583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8年在全市率先全面达小康。
二、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提质增效,开创工业经济新局面
加快园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通过托管、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园区市场化运作。实施“互联网+园区”,加快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监测中心、技术平台、政务网络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园区+社会化服务”运行模式,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东岳新型工业集聚区路网管网、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园区规模。实施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引进知名企业和关联项目,构建园区循环产业链,增强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到2021年,力争新引进企业50户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推动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进传统企业进行“绿色改造”。扎实抓好“双百工程”,加大“一企一策”帮扶力度,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大力推广使用本地产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止滑促升。重点发展食品深加工、新型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实现“通川产品”向“通川品牌”转变,努力构建结构更优、质量更好、水平更高的工业发展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坚持把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作为重要抓手,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土地、金融、人才、信息等要素保障。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争取“园保贷”[16]等政策支持,统筹使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应急转贷资金,探索建立多渠道融资方式,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争取园区“直购电”试点,协调天然气用气指标,保持园区用热价格低位运行,依托规划新建的环凤水厂降低水价,力争到2021年,企业水电气热等要素成本下降10%以上。
三、坚持高端引领,着力繁荣业态,构筑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打造新商圈。依托棚户区改造,加强与重庆商社、桓源科技等企业合作洽谈,升级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商圈;依托产业大道、凤凰大道西延线、石化大道等沿线,推进泰诚十里水街、巴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营运,着力形成西外片区新商圈;依托北城滨江新区、柳家坝新区快速发展,引进奥特莱斯等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形成一批大型卖场、特色街区、楼宇经济,统筹布局北外片区新商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建成川渝陕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核心承载区。
培育增长极。加快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区、双龙铁路货运仓储区建设,完善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实现代服务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并轨政策。力促复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亚鑫建材市场、福森国际、复兴汽车产业园、川东快递分拨中心、秦巴电商谷等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推进川东国际汽配博览城、双龙铁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企业更多地向园区聚集。到2021年,力争实现集聚区营业总收入达100亿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扩展新领域。大力培育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17],以电商发展为引领,构建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信息通道,到202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5亿元。强化金融产品、服务、业态创新,引进金融分支机构、准金融机构5家以上,存贷款规模达1500亿元,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3亿元。开辟乡村旅游、养老健身、假日消费精品线路,实现旅游收入100亿元。引导好一新商贸城、老车坝地下商场、大型餐饮企业等,开展线下线上、连锁经营,建立统一结算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成省级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示范区。
四、坚持融合发展,着力龙头带动,打造现代农业新格局
突出加工带动。坚持“抓二带一促三”[18],把农产品加工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一批规模档次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品牌创建、宣传和推介力度,扩大灯影牛肉、保丰大米、安云红辣椒、绿岛山下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鼓励企业扩大基地、开拓市场、研发新品,提升农产品加工、储运、营销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壮大基地规模。抓好农业“四区”[19]建设,加大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力度,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发展油用牡丹10万亩。优化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产业布局,扩大“盛世”生态观光园、台湾精品水果采摘园等产业规模,发展特色优质水果4000亩。升级打造秦巴植物博览园,建成腊梅、紫荆、樱花等四季花海3000亩。依托巴达高速经济带,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扩大种植面积,创建蔬菜标准园20个。
活跃乡村旅游。加快双鱼湖、金石云顶等旅游综合开发,打造七彩磐石、花卉蒲家、灵秀青宁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名片。坚持“以农促旅、以节兴旅”,积极申办2017年全省乡村文化旅游节、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举办金石梯田摄影、新村梨花观赏、磐石草莓采摘等特色节会,让乡村旅游刷爆城里人“朋友圈”。到2021年,力争创建AAAAA级景区1个、AAAA级景区2个、特色旅游示范乡镇8个、精品村寨15个,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五、坚持统筹兼顾,着力品质提升,彰显城乡面貌新魅力
焕发城区“生命力”。积极推动中心城区科学布局,助推城市框架拓展,做好火车站片区、莲花湖片区、鹿鼎寨片区、金南大道西延线一期、环城路二期等征地拆迁。完成老城片区、环城片区3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不断完善功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深入实施中心城区“三化”“五治”工程,打造风貌特色街,持续开展“缓堵保畅”攻坚行动。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以“智慧社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建设活力宜居城市。
提高城镇幸福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以北外滨江高品质生活区、罗江宜居旅游休闲区为载体,建成川东民俗文化风情街、巴文化商业街,打造时尚品质新区;大力推进魏蒲产业新城建设,力争到2021年主体功能区全面建成;围绕文化底蕴、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示范打造复兴、罗江、梓桐等一批商贸物流型、休闲旅游型、红色文化型特色城镇。
增强新村承载力。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布局,编制区域新村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完成全省第三轮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任务。实施金石樊家坪状元大院等传统村落保护项目15个,挖掘打造一批传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明显、民俗风情浓郁的传统村落。创新村民自治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三建四改”[20],禁挖山、少砍树,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合理承载资源,使幸福美丽新村向“物的新村”和“人的新村”同步推进。
六、坚持思想解放,着力重点突破,增强区域经济新动力
持续深化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行权、事权下移承接,建立“三张清单”[21]动态调整机制,规范行权平台运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扩大“六权同确”试点范围,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激发乡镇、部门发展活力。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实体化经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营运。落实税制征管改革,抓好综合治税。支持司法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司法机制。加快“管办评”[22]分离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有序推进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户籍制度、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改革。
狠抓招商引资。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让更多的人士愿意来通川投资、乐意到通川创业。抢抓政策机遇,强化比较优势,面向成渝、沿海地区,充分利用重大节会、商(协)会、支乡联谊会等平台,全面推介通川,涵养重点商客,支持达商“回家”。立足招商选资,评估企业家素质,筛选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适宜通川产业定位的企业,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履约、开工、投产、资金到位、入统“五率”。到2021年,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中国100强企业3家以上,重大项目150个、到位资金500亿元以上。
推动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谋划和包装,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城市配套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着力优化“政府投资滚动项目”,力争更多项目挤进中央和省级盘子,确保每年都有项目纳入省重点。完善推广PPP模式,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继续加大建设用地指标争取力度,有效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到2021年,完成环城产业大道、达宣快速通道通川段二期、江陵巴河大桥等道路及桥梁项目28个,市政公用项目24个,人居环境项目30个,改建县乡道路500公里。
七、坚持资源节约,着力保护环境,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子
筑牢生态屏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行最严格的森林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绿满通川”行动,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助推达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推进明月江、魏家河、长滩河等6个重点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加强磐石白鹭自然保护区和犀牛山、千口岭等4个重点水源涵养地保护。到2021年,规划建设景观绿地22.3万亩,协助建好莲花湖湿地公园、鹿鼎寨山体公园,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
改善环境质量。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环保督查制。抓好中心城区治污降霾,整治“重污企业”“僵尸企业”[23]。统筹推进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一村一档调查和信息更新,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严控面源污染。到2021年,确保环保“三同时”[24]执行率为100%,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达100%,空气质量达标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全面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倡导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加大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力度,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响应“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倡导绿色消费。务实抓好鸿运公司等公交改革,支持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规范和约束区域内各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到2021年,新增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6个,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八、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优化公共服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做强小学教育特色品牌,提升初高中教育质量,新建、改扩建39所中小学校,鼓励川师大附中、天立学校等优质民办教育发展。推行分级诊疗、医养结合,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区人民医院创建为国家二甲医院,完成区中医院整体搬迁,改建安云、金石等6个乡镇卫生院,打造标准村卫生室128个。建成区级市民健身中心,新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9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5个,完成神剑园二期建设。按照“四个最严”[25]要求,全面落实“四有两责”[26],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维护好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促进外侨、档案、史志、保密、民宗、双拥等各项事业发展。
办好民生实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确保民生投入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参保范围,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加强公租房建设管理,建成农村廉租房55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500户。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生活困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合理分布基本型、需求型、个性化养老机构,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5个、农村养老幸福院120个。完成殡仪馆整体搬迁。
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平安通川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防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反恐防暴,持续提高群众安全感。深入实施“七五”普法,不断规范社区矫正。严格执行诉访分离,推行村(居)民信访自治,突出抓好初信初访办理,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危化品、消防、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严格执行政府议事规则,强化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完善决策咨询、效益评估、责任追究和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准入,推进综合执法,注重两法衔接,切实规范执法行为。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推进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决策公开、结果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筑牢宗旨意识,建设服务优质的为民政府。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提高政府亲和力。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变“群众多跑腿”为“信息多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深化“放管服”[27]改革,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窗口前移,打通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推行模拟审批,实现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形成便利化营商环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进一步强化区长热线(信箱)办理,感知群众冷暖,应对网络舆情,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满意度。
强化责任担当,建设勤勉务实的效能政府。适应新常态,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勇于容错,及时纠错,让干部能作为、敢作为、善作为。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水平。坚持事不过夜、案无积卷,健全完善绩效管理、限时办结、跟踪督办、考核评价等制度,坚决打通决策落地“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坚持视责如山、守责如城,全面推行政府工作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树立诚于谋事、善于处事、勇于担事的施政新风,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坚守从政底线,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讲规矩、守纪律,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严防“四风”反弹。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常态开展诫勉谈话,定期进行述职述廉,敢于“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把廉洁从政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突出关键领域、紧盯重要节点、加大专项治理,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大处着眼谋全局,小处着手抓细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为实现“率先突破、领跑达州”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1]“双核双带六区”:“双核”即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和魏蒲产业新城核心区;“双带”即环城经济带和巴达高速经济带;“六区”即复兴商贸物流区、双龙铁路货运仓储区、东岳新型工业集聚区、罗江宜居旅游休闲区、北外滨江高品质生活区和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
&[2]“双百工程”:达州市筛选确定对GDP增长贡献大的100户企业和对财税收入贡献大的100户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3]“两桥九路一堤一园”:“两桥”指张家坝州河大桥、明月江大桥;“九路”指9条市政道路;“一堤”指滨江防洪堤;“一园”指滨江公园。
&[4]“九自主、九统一”:“九个自主”即自主调整建房土地、自主筹集建设资金、自主审定施工合同、自主选定施工队伍、自主确定监管采购材料、自主现场质量监管、自主决定工程拨款方式、自主分配新建房屋、自主确定新村管理模式;“九个统一”即用地统一调整、建房统一规划、资金统一筹集、队伍统一招(竞)标、材料统一购买、基础统一建设、质量统一监管、产业统一培育、制度统一制定。
&[5]“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三证合一”指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一照一码”指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6]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意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7]“三化”:中心城区亮化、绿化、美化。
&[8]“两线五点”:市上下达的“三化”工程建设任务,“两线”即州河沿岸、朝阳西路两条线;“五点”即兰森日化、巴风楼、中心广场、达巴路口、老车坝五个节点。
&[9]“七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教育资助解困一批、社会力量帮扶一批。
&[10]“八个一”:一个贫困村对应一个区级联系领导、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社会企业、帮扶社区、农技员、财政供养人员。
&[11]“3366”:“33”指通过开展“三比三看”进行精准识别,即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现状,看支出情况。“66”指坚决做到“六进六出”,即六种进入贫困户的标准、六种退出贫困户的情形。
&[12]“631”:“6”即实行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合同文本、统一入股分红、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后期管理、统一市场经营“六个统一”;“3”即增加土地流转收益、田间务工收益、入股分红收益“三项收益”;“1”即实现延伸受益群众“一大延伸”。
[13]“两不愁三保障”: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
&[14]“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5]“四好五有”: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网络,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16]“园保贷”:通过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开展促进产业园区企业融资增信试点,实现风险共担,主要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成长性良好、有融资需求但抵质押不能满足银行传统放贷条件的企业。
[17]“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养老健康服务业。
[18]“抓二带一促三”:抓二产中的加工业,带动一产种养业发展,促进关联第三产业发展。
[19]“四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20]“三建四改”:“三建”指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沼气池;“四改”指改水、改厨、改厕、改圈。
[21]“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
[22]“管办评”:教育管理、自主办学、社会评价。
[23]“僵尸企业”:已停产、半停产的破败企业。
[24]“三同时”:建设项目与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5]“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6]“四有两责”:“四有”指基层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两责”指日常监管责任和监督抽验责任。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达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备案号4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州市规划馆 中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